丘氏各地最早的谱序简介
福建泉州清源上邱安公世系谱

安公世序 常公 黑卯 俊公 昌周公 惑锐德 凭陵蔚公 虹公承祉 大和文 而英 堵公扼 相 龉炳 齐滕公 琢公 珏公诸福建泉州清源上邱安公世系谱【邱冠瑛按】:本世系图来源于1991年福建泉州《清源上邱邱氏宗谱录》。
(东汉) (公元25 —220年) (下转本图中)(下转本图右) (上接本图左) (上接本图中珏公) (下转图2 ) , 汉平帝 (公元1-5年)时人。
(居营邱遂以邱为姓。
)(春秋时仕晋为右将军。
)(仕于齐家语云孔子适齐闻哭声悲哀问吾子,吾子以三失之悔对。
孔子令弟子记之。
)(官至散骑常侍) (官长史) (官司马别驾) (官侍中) (官殿前都御史) (官散骑常侍) (官太僕卿) (始迁河南广州固始县) (官中郎将) (官骠骑都尉节镇江淮王共篡,遂留江左吴兴。
) (官郎中迁河南) (鞌之战晋解张御郤克郑邱缓为右)福建泉州清源上邱安公世系录【邱冠瑛按】:本世系来源于《中华丘氏大宗谱·福建石狮分谱》编委邱定国寄来的福建泉州1991年仲秋闽省邱(丘)氏第三届通谱理事会翻印的《清源上邱邱氏宗谱录》复印本。
原谱为福建泉州东街邱厝巷邱志信、邱爱吃藏本。
该谱分世系源流考、特记、世系图、世系录和宋绍兴丁巳岁(1137)尚书右仆射御营使李纲撰的《上邱邱氏祠堂记》、记事至道光五年(1825)的《文笔邱氏祖祠记》等五部分,为全本。
稽该谱《序》前有“河南衍派”、“忠实传芳”、“入闽肇基,清源上邱”、“邱氏世系述略译本,岁在丙子孟夏识”、“孝子忠臣理学名宦蒲壁班爵雍雍乎之盛哉;七子流东等处俱传苗裔今子孙有数万之众矣”、“邱氏清源上邱世系一本述略:入闽三十一代,著姓丘十一代”、“元附马武略大将军顺卿公配夫人奇渥温氏肇基藩山卜宅安居;清世袭蓝爵军门金陵裔孙扬光今历年到祭祖祠”的大字样。
据上述内容而推,本《宗谱录》当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岁孟夏石印本。
该版本以安公为始祖,英公为河南始祖,夷公为闽中始祖,公为迁仙游始祖。
梁丘姓的来源,姓梁丘的名人

梁丘姓的来源,姓梁丘的名人梁丘一、寻根溯祖今日丘(邱)氏族人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为多,这四省丘(邱)氏族人约占全国丘(邱)氏人口的50%以上。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作者:鲁迅以封地名命姓,起源于春秋时齐国。
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因有功被封在梁丘(在今山东省城武县东北梁丘山南边),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命姓,称梁丘氏。
二、郡望分布梁丘复姓望族居冯翊郡。
冯翊郡:汉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
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梁丘贺:汉代武骑。
从京房受《易》,汉宣帝求京房门下人才,得梁丘贺,宣帝善之,以为郎。
梁丘贺小心周密,深得宣帝信任看重,官至少府,图形麒麟阁。
梁丘临:汉代少府。
初为黄门郎,甘露年间,奉命在石渠阁给诸儒讲学,专门传授京房所授《周易》。
最特别的是“梁丘”,厦门有38人,大部分都在同安区域。
据查,梁丘起源是以邑为氏。
梁丘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邑名,位于今山东省武县东北的梁丘山之南。
梁丘氏的开山鼻祖梁丘据。
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
复姓梁丘名人少见,可能是后来改单姓的原因。
同安的梁丘是什么来历,目前有待进一步考证。
烈①氏族考:国语,炎帝号烈山氏,烈姓出此。
②奇姓通:拾遗记,秦始皇时有烈裔者霄霄国人。
...梁一、姓氏源流梁氏,是个非常古老的中国姓氏。
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
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
万来源有五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
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
连一姓氏起源1 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
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邱姓的来源

邱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邱姓人口总量已达500多万。
爸爸的讲述
邱姓族谱
邱氏裔孙主要播迁到广西的桂林、阳朔等县市区,有13族,人数不下5万。其中覃村邱氏族谱记载,他们是来自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珠玑街’瓦子巷,至今已有500多年,传了20多代。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邱姓的来源
丘、邱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6、丘成桐
7、丘逢甲:近代爱国诗人、政治家。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8、邱象升、邱象随:系兄弟,并称“二邱”。兄有《南斋诗集》、《白云草堂集》等,弟有《西山纪年集》。
9、邱心如:清代女作家,著有长篇弹词《笔生花》。
10、邱远才:太平天国“淮王”。
11、邱宝仁:任北洋海军左翼前营副将。
12、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命与战友们潜伏于敌营附近,后不幸被敌燃烧弹之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地点,忍受剧痛,丝毫不动,以至壮烈牺牲,换取此役胜利,年仅二十二岁。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与世序的演变历史

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与世序的演变历史古梅州石窟丘氏二十三世邱冠瑛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是中华丘氏的一位重要先祖,六世希质公称其为丘氏大祖,生文胜、文兴二公,宋季间(1271—1279)自福建上杭胜运里上南湖徙广东之梅州石窟大坑头开基,至今有七百余载,后裔遍布国内广东、江西、福建、广西、云南、海南、台湾、香港、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北京等数十个省市区和世界各地,人才辈出、赫赫隆昌。
其中有民族英雄丘逢甲,伟大的世界殿堂级数学泰斗丘成桐,世界著名化学家丘应楠,开国中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邱会作,开国中将邱创成,国军中将邱维达,国军少将丘念台,开国少将邱先通、邱会魁等和因十年内乱未授衔的副军长邱会蒿、邱会墟等最为知名。
然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名讳和上接世系问题,自1538年以来的四百多年间,歧见颇深,莫衷一是。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受外姓和冒认他人世系的外系宗人的误导,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称谓已被搞得面目全非,混乱不堪。
今欣逢编撰《中华丘(邱)氏大宗谱·兴国分谱》之盛举,笔者以丘逢甲倡导的“始祖之名当以最先为断,其所自出当以所知为断”的原则为出发点,摆脱“错将他祖为已祖,错认他宗为已宗”等以讹传讹的历史羁绊,超越盲从认祖越认越多、越认越前的认属陋习,以整个丘(邱)氏现存最早的旧谱——《镇邑丘氏族谱》为依据,结合全国各地其它相关谱序,采取“横排世系,纵贯时间”的方法,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对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的演变进行如下分述,以期还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镇邑丘氏族谱》,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丘滨、丘鈇、丘裕纂本,约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希质公裔刻印本,现为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汉仙岩营坊邱家兴藏本。
该谱为全本。
全谱分谱序、世系图、世系录三大部分共71页142面,世系录记录了以“丘氏始祖”为一世至十三世的内容,上溯时间止于宋季,下衍止录时间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
丘氏-姓丘的名人-丘姓起名字-丘姓的起源与家谱

丘氏-姓丘的名人-丘姓起名字-丘姓的起源与家谱丘氏分布地区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
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
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
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丘法从公源流考正

丘氏法从公源流考正江西赣县·邱冠瑛· 2008.6.23.“神不歆非类,人不祀非祖。
”为确保所祀之祖的真实性,古人写谱,一般以五服以内即以第一个写谱人上溯五代为限,超过五代的上溯之祖视为伪托,朝廷分封或者选官时不仅不以采信,而且还要追究伪托冒认上祖者的欺君罔上之罪。
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时,江西巡抚辅德的上奏引发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全国性谱禁。
谱禁规定:在追溯祖先时,禁止妄自攀附,只能以五世祖或始迁祖为始祖,所有新编族谱必须呈送地方官府审查,对于上溯内容有违者一律删节毁版。
谱禁期间,仅辅德在江西境内,就查出1016姓的所谓始祖荒诞不经,这些家谱也全部遭到了删节或毁版处理。
考我丘(邱)氏族谱,各世系第一个写谱人上溯仅止于五代祖先只有饶平的烋公世系和古梅州的石窟都大坑头丘氏始祖世系等极少数几个世系,绝大部分世系第一个写谱人之上溯之祖都已超过五代,甚至于超过十代、二十代,或者更多。
古人修谱,因受印刷条件或财力的限制,族谱刻印的数量极其有限,一般是每大房存一套,而且设专人保管,一般人也许一生都未见过族谱。
大凡修过族谱的人,在修谱实践中一般都会碰到:即便是在太平盛世,如果在祖先未修谱或无谱下传,或者祖先坟茔又无碑文镌刻,或无祠堂神主牌位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连自己祖父的名字也无法记住,即便是记忆力极好有心人,也很难长时间记住数代、十数代或者数十代先祖及其旁支的名讳字号谥和生娶迁卒葬、衍传、功名、行实。
若是在遭遇水灾、旱灾、兵灾或其它乱世、变故等天灾、人祸、官非的情况下,因逃荒、逃难、逃命导致的流离迁徙,多使人连自己生身父母的名字也记不下。
如《梁书·侯景传》记载:北魏戍卒侯景,因战功升为将领,降梁后又叛乱称帝。
其左仆射王伟疏请侯景建七庙,侯景不懂问:“何为七庙?”王伟曰:“天子要祭七世祖考,故设七庙。
”侯景曰:“吾只知父叫侯标,之前已失记忆。
”又如《中华丘氏大宗谱·梅州分谱》主编国团先生,他在1995年主编的所谓《梅县白渡和里均政公谱》P47《编者事略》中自我介绍道:“和里丘氏宗亲会理事长国团宗亲,1936年(丙子岁)生于汕头市郊。
邱氏家谱在哪里

邱氏家谱在哪里篇一:贵溪丘氏族谱序并邱冠瑛按贵溪丘氏族谱序并邱冠瑛按一、贵溪丘氏族谱序贵溪之周坊,有巨姓曰周氏者,氏虽周,而其实则丘也。
丘之先,出自宋魏国忠定公。
公之子寿隽,以字行。
生子汲,知饶州。
汲子必恭,始居郡之乐平,邑人称所居曰“丘村”。
其玄孙亨通,分居余干之珠瑚。
子真宝者,徙邑之墩头。
墩头密迩信之贵溪,世与贵溪周坊周氏连婚姻。
真宝四世孙讳万轩者,生六子,时周氏乏嗣,因命幼子惟政为其后,至今四世矣。
惟政生子旭鉴,守台有声,终浙江参政。
孙祺守栝,致政家居。
曾孙鼐、字宗用者,又以进士簉属刑书(曹),擢任陕西按察副使。
今改任于闽,将行过余,谓曰:“某与子同年登第,三百五十人中,惟吾两人者同出丘宗。
然某之姓,尚从于周,屡曾上疏,请复之,而未遂其志。
某之心切切,于是未尝旦夕忘也。
窃恐历世日远,世有后者,莫知所自,思欲续本宗世系,著其所以然,以示后来,预求予一言,他日谱成,以冠篇端”。
予以岁甲戌登进士第,同年中未有同姓者。
惟宗用一人与予同所出,然而列名于金门之榜、纪实于登科之录者,则又以周姓著。
予与君固知所自矣,而天下之人曷以知其然哉?是则,宗用之谱不可以不续。
而予之序,亦乌可以不作哉?仅用考吾邱氏受姓之始末,俾以系之世系之前,庶其后之子孙知其源流之所自也。
按志,氏谱者,谓周太公望国于齐、都营丘,子孙因以为姓。
及考《史记·齐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谯周注云:姓焦名牙,炎帝之后,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
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都营丘,其地在今齐州临淄,或云潍洲昌乐,有营丘故城。
凡二十八传,而田氏夺其国。
夫自太公,一传而为丁公伋,五传而至胡公静,徙都薄姑山,则齐都营丘仅四世尔。
其子孙以地为姓者,不知始于何时,意者迁薄姑之后,其留营丘不去者,遂以为姓邪?虽然天下之地名,如宛丘、潜丘、黎丘之类,非止一营丘也。
况丘氏之外,又有所谓闾丘氏,葵丘氏、梁丘氏、陶丘、廪丘、曼丘、淄丘之类,皆出齐国,岂皆太公后欤?若左丘明见于鲁论,咸丘蒙见于孟子,浮丘、稷丘出于列仙,丘林、丘敦出于夷虏,则后世以丘为姓者,亦云多矣!安知其不如今世之人上官氏之去上,东方氏之去方邪?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
试论丘氏世序的定位方法

试论丘氏世序的定位方法邱冠瑛一、什么是世序世序,是指按昭穆排列的世系先后次序。
如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等依此类推的昭穆次序。
什么是昭穆?《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注:“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
”又《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指家族的辈分关系。
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依昭穆制度设置。
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
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如西周之昭穆次序:以王季为始祖居中,一世文王居左为昭,二世武王居右为穆;三世成王居左为昭,四世康王居右为穆;五世昭王居左为昭,六世穆王居右为穆等,依次类推。
如大祖是开基祖,则以大祖居中,一世高祖居左为昭,二世曾祖居右为穆;三世祖居左为昭,四世父居右为穆,依次类推。
什么是次序?是指事物排列的先后顺序。
丘氏世序,是指编纂《中华邱氏大宗谱》为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而统一使用的先后顺序。
没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以姜太公子辈起一世,按照30年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是:【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上溯失考的开基祖生年】除以30年为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即为丘氏世序数。
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依大祖、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玄……的实际顺序,续接没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世序。
二、统一丘氏世序的意义编纂《中华邱氏大宗谱》重要目的之一,除溯明祖源,理清世系外,就是敬祖宗、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典教化、正子孙。
要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就必须统一全世界丘(邱)氏的辈序和字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氏各地最早的谱序简介
邱冠瑛
在浩瀚的丘(邱)氏谱牒中。
已经无法考证丘(邱)氏家谱产生于何时。
但博览全国各地、各世系古谱发现,丘(邱)氏现存最早的谱序只有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邱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
大部分谱序都是宋元名清时期的,现将各地丘氏最早的始修谱序介绍如下:
1、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邱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丘和公为始祖。
2、北宋崇宁二年(1104)菊岩·原晋公所作的《宁都灵溪初修族谱序》无源流世系之记叙;
3、宋大观元年(1107) 西融知州丘崇撰《丘氏流芳谱序》以“由秀才而除太尉参军,迁尚书左丞”的“高祖尧夫”始,无上接世系;
4、1119年,福建建阳丘氏请邹元佐作序以隋大业年间的“行恭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5、淳熙壬寅年(1182年)新安仲晦朱熹作《芹溪邱氏宗族谱序》以“宋侍讲公讳瑞者生一子曰励,任福建提刑使,至建阳见其溪山环秀,遂留一子曰喜者居焉”为其始,在“瑞”之上无上接世系;
6、宋嘉泰三年(1203年)朱熹死后三年作《黎阳邱氏族谱序》称“讳祯、讳祥、讳福者兄弟三人,自河南固始从王潮入闽卜居黎阳”为始,以崇安望族之“永辉讳璀”为详;
7、宋景定元年已未岁(1259)二十二世孙教授惟善撰《修谱序》以“一世二居士”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8、1272年韶州佥判必明公序以宋景佑年间的“烋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9、1299年江西上饶石桥珍一公序以“文贞”为始祖,生子三:灵济、灵鞠、灵汶,无上接世系;
10、1303年福建大田丘氏请张德馨作序以生丘六、丘七、丘八公的“邱三公”为祖,又以“邱崇、邱岳”为祖,其无上接世系;
11、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元礼公撰、明永乐十八年(1420)双井清白生黄原素重书和七十四叟峻书和《邱氏家系录》中,其十代祖长讳洲,次讳倜,次讳允,季讳仪,其十代之上无名讳字号谥传于谱;
12、洪武十七年(1384)丘效作《效演念祖图记》以让弟择居的“大伯真观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13、1412年江西南丰市山双井丘氏请王一源作《河南郡复修宗谱序》以“居士正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14、明宣德元年岁(1426)钦差河南道监察御史年家眷弟赖巽撰《平西半桥邱氏族谱序》以宋治平甲辰进士“浑”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15、明宣德八年(1433年)丘俊公作《程乡丘氏族谱序》以“存心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16、古梅州石窟都有1438年希质作《引》、1442年希正公《序》以文胜、文兴公之父为丘氏始祖,其始祖的名号字谥未传于谱,且无上接世系;
17、1450年上杭聪公序以“三五郎”为始祖;
18、海南琼山公丘濬为贵溪周坊丘氏作《贵溪邱氏族谱序》以忠定公丘崈为始,无上接世系;
19、明成化六年(1470)八月中秋《福建连江江亭邱氏族谱序》以唐末五代之后的“高太祖七十二提领公”为可考之祖,无上接世系;
20、1497年上杭志翀公序以“二十有七郎者”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21、1497年上杭鼎公请廖辅作序以“致政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22、1504年上杭丘昂公序以“二十七郎”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23、大明正德二年(1507)五十四世孙苏泉志爵天锡氏撰湖北蕲春《苏山邱氏倡修宗谱》称“淋公以地为姓”,称其祖由建安迁至蕲阳。
其谱实以“文八公,号曰苏山”为始;
24、正德三年(1508)六世嵘作《邱万钟户修谱序》以“江西石城蛟蝴保西林始迁龙岩之祖万八秀公为一世”万八秀之父是“四九提领”,万八秀之祖是“七职医伯四八太医”,万八秀之父祖名讳及其上世系无可考焉;
25、1514年上杭中都廷纶公作序称其族“源流莫溯,世次莫详,诸父诸兄并无谱志”,借阅志翀公谱后,即以志翀公所言之始祖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26、明正德丁丑十二年(1517)七世孙顺贤撰《首修序》以“政七”为南城青云市鼻祖,以“信二、信五”为始迁祖,无上接世系;
27、1524年上杭中都自昂公作序云“纶思家族无谱可志,叔侄长幼无所分,宗系坟冢无所记”遂以廷纶公1514年序,追增三代茔冢作后序;
28、尤溪(1524)年《旧谱文》以“南宋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岁来尤寻馆于廿五都因亲就住画基建业于黑藤坑”的“兆庆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29、大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长汀龙田公作《龙田公续序》以“拙墨公”三世祖,一世、二世未记;
30、万历二年(1574)八世裔孙远谭撰《重修族谱序》以“长吾祖官生公、次佛生公、三马郎公”为可考之祖,其“官生、佛生、马郎”无上接世系;
31、明万历己丑(1589)大二房八世裔孙宗范号熙宇作《重修河南郡族谱序》以元朝江西葛地人讳文信公者为始祖,没有上接世系;
32、1615年,建宁法从公裔请完素江日彩作序以唐天宝年间的淛东常熟老人村的“仕宾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33、明万历戊午(1618)性禹、道禹同撰的《创修谱序》以“宋之祥符八年由江西徙居南楚”的“国才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34、崇祯四年(1631)九世孙丘栋作《古梅松江双榕巷丘氏族谱序》以“法圣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35、顺治十二年(1655)登泰公作《丘氏族谱序》“尊广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36、康熙戊午年(1678)十世孙士芬撰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长安村《堂前邱氏族谱序》以“卜居永州十四都堂前乡”的“肇基公”为始祖,而此无名讳字号谥传谱的“肇基公”却被称为“御史大夫微之公之后”等等。
以上各地、各世系的始修谱序证明,其最早的写谱人皆从其所知之祖写起,均未溯及其始祖之前有上接世系,这就是真正的历史,也当是真正可以考证的丘(邱)族谱的起源。
后人所谓开姓始祖丘穆公之说,在各地、各世系最早的始修谱序中在不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