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探讨
骨密度测定对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价值的相关研究

剂量大 . 对操 作 人员 要 求 高 . 费用 昂贵 . 法 常规 应 无 用: 定量 超声 是 8 0年代 末 9 0年代 初 出现 的新 方 法 . 它 除 了反映 骨量 的骨组 织声学 参数 外 .还反 映骨 质
骨折 的一种全 身性 的骨 骼疾病 据 统计骨 质 疏松 骨 折 对老 年人身 心健 康和 生活质 量 的威 胁仅 次 于心 血
中图分类号 : 6 1 R 8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和人类 寿命 的逐 步延 长 .骨质
疏松症 已逐 渐成 为一种 世界 范 围内严重 威胁 人类 健
是惟 一可 以分别 测量 椎体 骨皮 质和松 质 骨矿 含量 的
方 法I 5 j 。在骨质 疏松领 域有 独特 价值 , 缺点是 辐 射 其
康 的疾 病 。 原发性 骨质 疏松 症是 以骨量 减少 , 的微 骨
少, 而破 骨相 对增 多 , 总 的骨 量减 少 。骨量 与骨 强 使 度 之 间虽 有密 切相 关性 , 但并不 完全 呈线 性关 系 。 研 究 显 示 骨 小 梁 的骨 矿 密 度 比皮 质 骨 低 6 %左 右 . 而
骨 强度 则 比皮 质骨 低 2 0% 虽然 骨强度 受骨 量和 骨 微结 构等 多种 。新 近 I 临床应 用 发 现 。 X D A也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 据骨 质疏松 的定 义 , 根 骨质疏 松是 指单 位体 积 内骨量 B MC的减 少 而 D A是 一种 投影 骨 X
密度 . 骨 的几 何尺 寸影 响 受
的非 常重 要 的因 素[ 一般 认 为 骨强 度 的约 8 %(8 2 1 . 0 4
~
9 %1 决于 骨量 。 0 取
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克氏针治疗临床分析

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克氏针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固定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5-2008年使用克氏针固定法治疗单侧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2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 d,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
结果本组病例经克氏针固定法治疗,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早,优良率达91%以上,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克氏针固定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关键词】老年人;肱骨骨折;克氏针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保守疗法虽有创伤小、愈合快、无麻醉无手术的第二次打击的优点,但大都存在固定时间长、固定不牢靠、易移位、不能早期功能锻炼等问题,尤其对于不稳定型骨折,更为棘手,其手法复位困难不易固定并保持复位。
笔者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运用克氏针固定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2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共施行克氏针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5~83岁,平均72.4岁,伤后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6 h~15 d,平均7 d。
依Neer分类:本组24例中,一部分骨折2例,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5例。
1.2 治疗情况1.2.1 治疗方法①对嵌插骨折、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即骨折块间相互移位小于1 cm,或成角小于45°,一般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1],不必特殊处理;②对于二部分解剖颈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很难成功,宜早期有限小切口切开直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木中操作应力求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减少进一步损伤肱骨头的血[2],以免加重损伤肱骨头血循环而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更不能以追求完美的解剖复位而牺牲肱骨头的血循环为代价;③对于二部分的外科颈骨折及大结节骨折,可先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如肱骨头有后倾旋转移位,闭合复位困难时,可经皮插针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如仍不能成功,则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④三、四部分骨折者均应尽早切开复位多针固定,必要时加用张力带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摘要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90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分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给予参照组普通钢板治疗,给予研究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
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前言肱骨近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约为全身骨折4%-5%,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多由骨质疏松而引发[1]。
使用Neer分型可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一部分、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骨折,其中一部分骨折者约为80%,常采用保守治疗,若出现明显以为,则为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需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
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老年肱骨近端骨折90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分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
参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62-74岁,平均(69.73±4.58)岁;摔伤、交通伤、重物砸伤分别为32例、10例与3例;Neer分型为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分别为8例、27例、10例。
研究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61-75岁,平均(69.89±4.76)岁;摔伤、交通伤、重物砸伤分别为33例、10例与2例;Neer分型为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分别为9例、25例、11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P>0.05。
1.2 方法1.2.1 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普通钢板治疗:使用三叶草钢板或者T型钢板为支持钢板,实施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体会

部, 这 样 能 确 保 接 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板 与 肱 二头 肌 长 头 腱 之 间保 留 足够 问 隙 ,
1 . 2 . 3术后 康 复 :: 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 3 — 5天 预 防 感 染 , 中药 不 会破 坏 血供 , 因而 可 以大大 降 低肱 骨 头坏 死率 ; ⑤ 术 中 保护 肩 辨证施治 , 抗 骨 质疏松 , 术后第 3天患 肢开始 被 动活动 , 切 口拆 线 周 肌 、 重 建 肩袖 功能 及 保 护 滑 动面 , 如 盂 肱关 节 、 二头 肌 问 沟 的 后予 中药外 敷 , 术 后 2周后 开始 主动摆 动运 动, 术后 3  ̄ 4 周开 始主 正常 是术 后 肩关 节恢 复 的重 要 因素 阎 ; ⑥ 术后 需 确 指 导功 能 锻 动功 能锻炼 , 一般 每 日 可练 习 3  ̄ 4次, 每次 2 0 - - 3 0 m i n 。 术后 8 ~ 1 2周 炼 , 避 免创 伤后 关 节僵硬 ; ⑦ 术后 中药 内服外 敷 , 消炎 止 痛 , 增J J I j X线 片证 实骨折 愈合 情况 后,可 进行 上肢 关节 力量 锻炼 。 肩关节 活 动 范围 , 增强 肩 袖 及三 角肌 力 量 。
肱 骨 近 端 骨 折 是 指 肱 骨 外科 颈 远 端 1 - 2 c m 至肱 骨 头 关节 持 骨 折端 的稳 定 , 并早 期 进 行 锻 炼 , 而 坚 强 的 固定 是 早 期 功 能 面之 间 的 骨 折 , 包 括肱 骨头 、 大小结节 、 肱 骨 干 骺端 等 结 构 的骨 锻 炼 的前提 。肱 骨近 端 骨 折传 统 手术 方 法f 如 普 通接 骨 板 、 三 叶 折… , 尤其 多 见 于老 年 人 , 老 年 人 多伴 有 骨 质 疏 松 在轻 微 暴 力下 草 钢板 及 “ T” 型钢板等) 存 在 一些 不 足, 如术r p 需 剥 离 较 多 组 即可 发 生此 类 骨折 。 传统 冶 疗方 法 往往 无法 行 早期 功能 锻炼 , 疗 织 , 进 一 步 加 重 了 骨折 周 围软 组 织 损 伤 , 血 运 破 坏 增 加 了骨 折 效 不 满 意 。笔 者 从 2 0 0 6年 1 月一 2 0 1 1 年 1 1 月 应用 锁 定 钢板 内 不愈 合 和肱 骨 头缺 血 坏 死率 , 而 且 普通 螺 钉 对骨 质疏 松 明 显 的 固定 结合 中药 辨证 内服 外敷 治 疗 此类病 人 3 7例 , 疗 效满 意 。 1 临床 资料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分析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分析马健【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使用传统钢板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活动度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发生,3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患者术后2例发生螺钉松动,3例发生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具有防止复位丢失和骨折愈合快的特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13【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作者】马健【作者单位】抚顺市中心医院骨外科,辽宁抚顺 11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临床研究】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骨科工作中常见病,占全身骨折的4%~5%,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1]。
骨折多为粉碎性或者合并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等,治疗较困难。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也越来越多[2]。
本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pae i l p t ns Re ut:Al te c s sh d b e olwe p fr 1 o 3 n h .S t fcoy rs l r b an d lt n al ai t. s l e s l h a e a e n fl o d u o 0 t 9 mo ts ai a tr eu t wee o tie s s
的肱 骨近端 骨折 需行手 术治疗 。 为满足 老年 患者术 后可 以早 期进 行 功能 锻炼 、 尽可 能恢 复 肢体 关 节功 能 、 高 生 活质 量 提 的要 求 , 者 2 0 笔 0 6年 1 ~ 0 9年 6月应 用 肱 骨近端 锁 定 2月 2 0
钢 板 ( c igpoi l h mea pae L H 治 疗 老 年 人 肱 骨 1 kn rxma u r lt, P P) o l 近 端粉碎 性骨折 , 得满 意效 果 , 报道 如下 : 取 现
pae lt .M e h d :3 o t o s 3 c mmi u e r c u e f p o i l h me u f t e o d r we e u e t o k n r x ma h me u n td fa t r s o r x ma u r s o h l e r s d wi a lc i g p o i u r s h
Th i ia t d fLPH P f r t e t e to h e l r c ur so o i a e Cln c lsu y o o r a m n ft e s nie fa t e fpr x m l
hum e u rs
U Q n G / h i, AO J z a
人肱 骨近端 骨折 临床效 果 良好 。
【 键 词 】 骨 骨 折 ; 折 固 定 术 ; 定 钢 板 ; 年 人 关 肱 骨 锁 老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研究需求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运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及1年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术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结合对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检测的运用,完成后续统计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方面,2组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对2组的Neer评分来看,在术后1、3个月及一年的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
结论:相比于对照组的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操作简单、术中软组织损伤少且內固定坚强,减小了对骨质血运的破坏,能有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更利于骨折愈合,疗效良好。
标签: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Neer评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共选取的研究对象有92例,其中男42例,女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2±4.6)岁,入院时均进行了CT检查或X线检查,全部参与研究患者为闭合骨折,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普通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在骨折Neer分型方面,观察组为Ⅱ型18例,Ⅲ型24例,Ⅳ型4例,对应的对照组为,Ⅱ型16例,Ⅲ型22例,Ⅳ型8例,在基础资料方面,两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先采用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患侧肩后用布垫高,并使得患者取仰卧位。
(1)观察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自肩关节外侧肩峰下纵开始,行小切口入路,继而将肌束沿三角肌方向钝性劈开,向两侧牵开三角肌,使得肱骨近端及骨折部显露出来,然后在肩外展位牵引下,借助于撬拨和手法推压骨折块复位,对其中碎骨借助钢丝或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费凯; 韩伟峰; 王冰; 王浩【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5)010【总页数】4页(P875-878)【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 治疗结果【作者】费凯; 韩伟峰; 王冰; 王浩【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肱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约占全身骨折的5%以上,与骨质疏松具有相关性[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老年患者的肱骨近端骨折多呈现为复杂粉碎性骨折,骨折预后欠佳,可能继发导致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患者对疼痛程度、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要求逐渐增高,因此对于如何获得无痛、功能良好和骨折愈合良好的手术疗效成为创伤骨科医生临床研究的重点。
我们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手术治疗Neer Ⅲ型及Ⅳ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58例获得有效随访,男26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68.5±2.5)岁。
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方法进行分型,Neer Ⅲ型骨折48例,Neer Ⅳ型骨折10例。
有5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余均为新鲜骨折。
合并肩关节脱位8例,颅脑损伤15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手术取沙滩椅位,患肩垫高约30°,便于术中行C型臂透视。
取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头静脉连同一束胸大肌向内牵开,三角肌拉向外侧,显露肱骨近端。
对于粉碎严重的Ⅳ型肱骨近端骨折,在纵向牵引的同时行骨折端撬拨复位,必要时用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肱骨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的相关
性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和骨密
度的相关性。
方法:使用CT扫描7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然后在
工作站的影像归档以及通信系统的处理软件中将两个水平层面的皮质骨厚度测量
后取平均值,骨密度采用X线检测获得,以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来进行
腰椎和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平均皮质骨厚度的相关性进行计算。
结果:男患者的
腰椎以及股骨颈处的骨密度以及平均皮质骨的密度要好于女性患者,且差异性较大。
患者腰椎和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平均皮质骨密度有密切的关联。
结论:老年
患者的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有密切的关联,采用CT扫描是评价其有效
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骨皮质厚度;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39-02
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非常多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是由于老年人
骨质老化,营养吸收不够所引起的[1]。
骨密度是体现骨骼强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可以准确的反应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和预测骨折的可能性,由于测量技术的
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骨密度测量的精密度在日益提高,通常使用双能X线吸
收测定法来进行骨密度测量[2-3]。
本文选取70例患者对老年人的肱骨近端骨折
的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7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有20例,女性有70例。
患者的入选标准:(1)骨折部位为肱骨近端;(2)均为平地摔倒的低能量
创伤;(3)女性的年龄大于等于50岁,男性的年龄大于等于56岁。
排除的标准:(1)因内分泌紊乱导致的钙磷代谢、骨代谢和肱骨近端骨肿瘤疾病患者;(2)不远接受螺旋CT检查的患者。
1.2 影像学设备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双侧的肩关节要保持中立位,使用CT扫描仪从肩锋到
肱骨中段进行扫描,经工作站处理软件来调整窗宽和窗位值,将对比度增强来弱
化髓腔里面的骨小梁结构,是皮质骨结构凸显出来。
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呈现出
骨结构图像。
1.3 平均骨皮质厚度
以健侧肱骨作为测量的模板,把肱骨髓腔中心当做轴心,从冠状面到肱骨近
端向下的观察CT图像可以发现骨皮质在逐渐增厚,在两侧的骨皮质内缘平行时,把此处肱骨的水平面作为第一测量平面,向远端20毫米处作为第2测量平面。
使用工作站的测距功能测量皮质骨外缘间距离和内缘间距离,二者的差值为第1
测量平面的皮质骨厚度。
第二平面方法相同,第1平面的皮质骨厚度和第2平面
的皮质骨厚度的平均值为患者的平均骨皮质厚度。
1.4 骨密度检测
取平卧位,使用DXA对患者的1至4节段和股骨颈的2个部位进行扫描,将
个体的骨密度值和正常年轻人的骨密度值进行对比,结果用标准差表示,t值小
于-2.5为骨质疏松,t值小于-1.0且大于-2.5为骨量低下,当T大于-1.0为骨量正
常。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第1、2平面的骨皮质
厚度和平均骨皮质厚度进行正太性检验,满足正太分布的进行t检验,不满足进
行秩和检验,进一步分析骨密度和平均骨皮质厚度的相关性,满足正太分布用线
形相关性分析,否则运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
检验的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结果
2.1 本组研究组员的男性有20例,女性有50例,平均年龄为(69.2±5.1)岁。
采用Neer 分型,有Neer I型7例(10.00%),Neer Ⅱ型 11例(15.71%),
NeerⅢ型22例(31.42%),Neer IV型30例(42.85%)。
按骨质疏松标准分类:有骨质疏松56例(80.00%),其中男性10例,女性46例,骨量低下13例
(18.57%),有男性7例,女性6例,骨量正常有1例(1.42%),为男性。
对
腰椎、股骨颈等部位的 BMD以及CBTMean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性别比较发现,男
性的结果较女性优,说明老年男性的骨质质量好于女性。
2.2 平均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对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与CBT进行分析,发现男性的与女性的
腰椎骨密度和CBTMean有强的关联性(r男=0.870,r女=0.86),股骨颈处的骨
密度和CBTMean也有密切的相关性(r男=0.892,r女=0.849)。
然后对骨质疏松
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和CB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的骨密度和CBTMean有较强的关联性,(r男=0.865,r女=0.847),且骨质疏松男女患者的
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CBTMean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男=0.86,r女=0.72)。
3.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螺旋CT和工作站在三维层面进行放大观测和测量,得到的结
论为全部患者的腰椎以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和患者肱骨近端皮质骨厚度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通过调整了窗位以及窗宽和对比度,将皮质骨的结构更加突出,弥补了
X线的不足,是测量结果更加准确[4]。
老年人的近端骨折的机率随着其年龄的增
长而上升,采用螺旋CT进行测量,可以明确骨密度和CBT的密切相关性,了解
了患者的骨质情况,便于医生选用适合的固定材料进行骨折固定,提高的治疗的
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玺,胡永成,耿欣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皮质骨厚度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5,(1):16-21.
[2]徐帅.内下侧皮质和肱骨距螺钉对维持肱骨近端骨折稳定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4.(26):19-36
[3]高如峰.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8-3290.
[4]刘军,鲁厚根,廖全明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6):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