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一、引言

我们可以把修辞学派分为四大主要修辞派别:新亚里士多德派(the Neo Aristotelians)、实证主义派(the Positivists)、新柏拉图派(the Neo Platonists)和认识修辞派(the Epistemic Rhetoricians)。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也要研究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审美问题。包括:1)言语的规律和特点,如语体、文风和风格的规律,修辞方法的规律,选择词语和句式的规律,组织话语的规律,以及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2)修辞现象,即消极修辞现象(交际修辞)和积极修辞现象(美学修辞)。3)语言文学综合现象。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把修辞现象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类型。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属于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指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的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修辞学上的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修辞学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例如与语篇、人际学、语用学等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第一个发展了一种交流的修辞语用模式。他认为,每一个句子都具有意义,但并非每个句子都是做出了陈述的句子,仅仅那些可为真或为假的句子才是陈述句。……恳求是一种句子,但既不真也不假。……对它们的思考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研究。在修辞学界有两种颇具影响的修辞研究观,其一把修辞学看成是润饰文字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辞格的分类与功用;其二把修辞学看成是对语言手段作艺术选择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语言手段与思想、语言手段与语境、词句与文体的关系。第一种研究观在西方自中世纪以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传统修辞学由显学地位走向暮落。第二种研究观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吕叔湘(1985)、张志公(1985)、李维琦(1986)、王希杰(1983)等都持类似的观点,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那么,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更多地体现后者的修辞学研究趋向。修辞和语用思维的发展与哲学的演进历史结合在一起,而修辞学与语用学在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合之处:修辞学与语用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客体和方向,即从最概括的意义上讲都是研究言语交际。研究语言在言语中的运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手段选择上,他们都关心言语的效果问题。其次,面向言语和实际的交际,决定了他们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要考虑广泛的语境,而由此要采取多学科的、综合的研究方法。语用学强调的是语言使用,语言使用要讲究修辞,修辞学探讨语言综合使用的活动,语用学和修辞学密切相关。修辞语用学研究丰富了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理论,使他们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拓宽双方的研究领域。

二、修辞语用学的哲学思想渊源

传统上,修辞的哲学思考就是对劝说进行哲学描写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苏格拉底承认可能有一种类型的劝说在听众的大脑中产生真理知识,但这种类型的劝说也需要一种真正的修辞艺术,即建立在语言如何影响大脑的理性解释

语用学思考题最后版

第一章 1、什么是语用学?P14它探索的主要现象有哪些?P16主要有哪些理论?(莫里斯研究符号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2、字面意义和语境意义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P17 3、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是什么关系?P9 4、语用学有哪三类研究方法?P15 5、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5-16 第二章 1、什么是语境?P22 2、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把语境分为哪两类?P18 3、“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提出了什么语境理论?P18-19 4、索振羽主张语境要研究哪些内容?P23 5、研究语境有何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P37-38 第三章 1、英语“deixis“有哪些汉译?应该翻译成什么比较确切?P39 2、什么是指示语和指示信息?P39 3、指示语包括哪些主要类别?各类指示语在话语中传达什么样的指示信息?P42-53 ①人称指示语P43 ②时间指示语P45 ③地点指示语P47 ④话语指示语P48 ⑤社交指示语P51 4、举例说明是地点指示语的手势用法。P47 5、为什么说“我们”这一第一人称指示语也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双重交际功能?举例以说明。 “我们”: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语用移情的社交指示功能,缩短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在现时语境中的社交距离,改善社交关系,有利于推进言语交际, 例:①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语用功能:批评、劝诫,移情,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 ②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语用功能:仅指作者本人,不包括读者在内的其他人,与读者商榷的语气,表明谦虚,有助于提高其所指内容的可接受性、认同性。 6、举例说明“来”和“去”的内在指示意义。P48-49 7、照应和指别有何区别?P53 8、举例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既有照应功能,又有指别功能。 如:①我和杨老师是好朋友,我们志趣相投.②你和汤姆是同屋,你们应该互相帮助。例①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例②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们”都有照应功能。既起照应功能,又起指别功能。③她乖得很,是我们么儿。例③是一个给她邻居介绍自己的宠物狗的年轻女人说的话,这里的“她”起的是纯粹的指别功能。 第四章 1、什么叫会话含义?P54为什么要研究会话含义? 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首先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际中,很多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传递的语用信息并非等于该话语的字面意义或语义组合。听话人根据相关语境因素进行推理,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隐含的语用信息,言外之意)。这种字面以外的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简称“含意”。它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言语交际中,类似的字面意义或语义意义以外的隐含信息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会话中的含义,即会话含义,也就是语用含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的理论,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些什么,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10 F L C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2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向明友 同济大学 可以在语言的所有层面上展开。 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语用研究的方法论。对语用学作各种跨面和不同视角的分析,从而兴起了集中研究语言在社会的使用情况的社会语用学 (societalpragmatics)、研究文化与语言使用关系的文化语用学 (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的跨文化语用学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运用民族志方法 (ethnomethodology) 研究语用问题的民族志语用学 (ethnopragmatics)、以神经生理科学为基础探讨言语使用过程中大脑作用的神经语用学 (neuropragmatics)、专注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语用学(contrastive pragmatics) 及将西方经济学成熟的理论用于语用行为分析的经济分析语用学(econopragmatics)。此外,优选论、决策科学等在语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呈蓬勃之势。语用理论的应用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语用学理论,尤其是关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译论中的显学;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与赏析,形成了文学语用学 (literary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习得语用学(acquisition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和教育语用学(pedagog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法律活动形成了法律语用学 (leg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对语言的历时演变的研究形成了历史语用学 (histor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形态学研究形成了形态语用学(morpho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机器翻译领域形成了计算语用学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 和工程语用学(engineering pragmatics)。此外,语用学理论还广泛运用于话语研究、广告学、文体学等领域,并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除上述论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语用学对礼貌、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从事语用和语义界面及语用和句法界面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1 20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教授首次较系统地将语用学介绍到国内。此后语用学研究逐步为国人所认识、接受和偏爱。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定期会有学者就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文评述。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一直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条轴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研究状况的描述也将由此入手。 语用理论的完善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植根于语言哲学,脱胎于语义研究。Levinson (1983) 所勾勒出的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内的几项核心议题,如指示语、会话含义、前提及言语行为理论等也都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意义的研究。因此,当前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是在不断深化传统的语言哲学范式下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以下3个方向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的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在语用意义研究方面,继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研究之后兴起的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以心理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语用学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和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博弈语用学 (gametheoretical pragmatics) 突破传统语用学以语言哲学为基础的意义研究模式,大大拓展了语用意义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认为不可能给语用学指派一个基本的分析单元,也不可能鉴别出一个具体的相关对象,语用学是对语言各层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研究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 (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 (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

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英·列文森S。C。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3 P。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 (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 (2)“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论(Kempson,1975)”; (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 (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英·利奇G。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P。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学概论》第1页 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背后的意图。”(《中国语用学思想·序》) 2、对象和内容 就语用学研究对象而言,大致出现三大主要趋势: 一是认为语用学研究说话者意义(speaker meaning),如G Leech(1983),强

语用学

比喻metaphor 表达类expressives 表述句constatives 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 不可取消性non-cancellability 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承诺类commissives 代码模式code model 等级含意scalar implicatures 地点指示space deixis 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ules 动态语用学dynamic pragmatics 断言类assertives 对方修正other-repair 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 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反讽/反语irony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 讽刺sarcasm 符号sign 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 符号学semiotics 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 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 负向转移negative transfer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共知common knowledge 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 关联/关联性relevance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 规定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 规约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规约性conventionality 规则rule 含混ambivalence 含意implicature 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 后指用法cataphoric use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 互动语用学interactive pragmatics 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 互知mutual knowledge 互指co-referential 话轮turn-taking 话语utterance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 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 缓叙meiosis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会话修正conversational repair 会话原则conversational principle 或然性probability 记号symbol 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goal/purpose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 交际用意communicative force 交际原则communicative principle 近指proximal terms 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 旧信息old information 句法学syntax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 可接收性acceptability 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 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 可行性feasibility 客观环境physical situation 夸张hyperbole 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离格deviance 礼貌politeness 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y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连贯coherence 两可性ambiguity 量准则quantity maxim 临床语用学clinical pragmatics 笼统性generality 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逻辑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 蒙塔古语法Montague grammar 面子face 1

语用学视角下的日语助词_和_的内涵解析_李奇术

第30卷第6期肇庆学院学报Vol.30,No.62009年11月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 Nov.2009 收稿日期:2009-09-12;修改日期:2009-10-20 作者简介:李奇术(1957-),男,河北成安人,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语用学视角下的日语助词 ———「なり」「まま」「きり」和「っぱなし」的内涵解析 李奇术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摘要:「なり」「まま」「きり」和「っぱなし」长期以来一直是日语界争论不休、困扰教学的突出难点之一。尤 其在语言学界诸多名篇高论相继问世,众说纷纭。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们又完善了语言的本质结构,各显其能。本文在尊重、借鉴各家高论的基础上将从语言文化、心理状态、民族习惯等不同语境的角度出发,就它们的意义、独特用法及微妙之差做一分析、归纳,略陈管见。 关键词:语境;状态持续;惟命是从;置之不理;状态放置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445(2009)06-0031-04 「なり」「まま」「きり」作为接续助词,用法各异。但三词接过去助动词「た」之后,并与表达否定意义的后项呼应使用时,其用法、含义非常相似,三者都可以用来表示前项动作、作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后项动作作用的发生。相当于汉语的“一…就(不、没)…”,“一直就(不、没)”,“再也没…、再也不…”等意思。 这一特点给我们准确运用三词带来很大障碍。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三词易混同的原因及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用法、互换规则等,希望能为准确运用三词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っぱなし」是由「放す」的连用形转换而来的构词成分,因用法有限,将在下文中对该词做单独的分析、归纳。 一、易产生混同的接续助词「なり」 「まま」「きり」的语意解析 「なり」「まま」「きり」除上述“表示前项动作作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后项动作作用发生”的共性之外,还有各自独特的个性[1]。 1.「なり」还可以用于表示前后两项动作、作 用的相继发生或前项尚未发生,而后项即将发生。例如: (1)新しい部长が着任するなり、次々に新 しい企画を打ち出した。(新处长一上任,一个接一个的新计划就出台了。) (2)12月になるなり、零下の温が いて いる。(一到12月份,每天都是零下寒冷的气温相 伴。) 而「まま」和「きり」却没有这种用法。另外,「なり」还有副助词和并列助词的用法,在此略。 2.「まま」的用法很广,除「…たまま」外,还有 接活用词连体形或「体言+の」的用法。例如: (3)足の向くままにいている。(信步而 行。) (4)野菜は生のまま食べるほうはがあ るんですよ。(蔬菜生吃,营养丰富。) 因这两种用法与「なり」「きり」无可比性,在此不再阐述。而「…たまま」的用法、意义,可参照本文第二部分的应用规则。 3.「きり」作为接续助词,常以「…たきり…な い。…たきりで…ない」等形式出现,构成否定的表达形式。但也有例外。例如: (5)それっきり会っていません。(自上次分手后再也没有见过。) (6)离婚したきり今もひとり暮らしらしい。(离婚后像是一直独身呢。) 以上两例都是由整体内容的搭配而构成的句子。即「それっきり」虽不是动词过去式,但在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修辞学与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的三要素分别是语音学(phonetic),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法学(grammar)研究的对象。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利用语音条件和规律构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手段,进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头韵(),元韵(),拟声()等语音修辞手法,使得语音和谐悦耳,语意突出,增添韵律感和节奏感。 修辞学是利用词汇,词义的条件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比如,怎样选用词语,怎样使同一概念的表现多样化。 修辞学在语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调整安排句子的结构形式来充分地表达情意,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2.修辞学与逻辑学 逻辑学(logic)是一门专门研究思维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总结人的正确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学与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一定的逻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思想条理清晰了,这就为语言的完美表达奠定了基础。 例如, 3.修辞学与美学 美学(aesthetics)是研究审美规律的学科。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审美对象,语言里面客观存在着美。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以悦人耳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比如: 均衡美—— Work has a bitter root but sweet fruit. 整齐美—— I was born an American; I live an American; I shall die an American. 变化美—— The Big Bull Market was dead. Billion of dollar`s worth of profits and paper profit had disappeared.

_从语源学到语用学_解读

第25卷第2期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6月V o.l25N o.2 Journa l o f L v liang H i gher Co llege Jun.2009 从语源学到语用学 解读 李红兵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山西离石033000) 摘 要: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斯威彻尔(Eve S w eetser)采用认知语义理论的方法发现词汇语义在社会物质域(soc i ophysical do m a i n)与认知域(ep istem ic do m a i n)、言语行为域(speech-act do m a i n)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隐喻关联,并很好地解释了语言形式与功能的一对多匹配关系。这为解析复杂的语义现象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语源;语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H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834(2009)02-0031-03 剑桥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 从语源学到语用学:语义结构的隐喻和文化内涵 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该书于2002年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西方语言学丛书之一影印在中国出版发行。虽然正文加上书目和索引,全书也不过180页,但其论述纵横宽广,深刻而明晰,且角度新颖,无不使从事语言学研究与学习的读者从中受益。正如编辑在书末这样评述道: 在各种语言中,情态词、连接词、条件词、知觉动词恐怕都是最生动、也是最难以把握其意义的词类。其意义的多义性不仅困扰语言学家,也困扰分析哲学家。尽管如此,E ve Sw eetser的论述仍然向我们证实了它们是可以被分析,而且可以是成系统的分析 。 Eve Sw eetser的 从语源学到语用学 共6章,各章题目如下: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语义结构和语义变化:印欧语系体系中的英语知觉动词 第三章:情态动词 第四章:连接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第五章:条件词 第六章:回顾与展望 其中,导论介绍全书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客观主义语义理论无法充分解释语言的多义歧义现象。他把这类语言现象放在认知语义理论中考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者认为复杂的语义现象体现在词汇的多义性,词汇的语义变化,以及语用的模糊性三个方面。词汇的多义性表现为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词汇的语义变化涉及一个词的原义与新义此消彼长的过程。语法化的事实证明,词汇演变都是 A A/B B 的渐变过程,语用的含糊性指语言形式基本义在语境中的语用所指和语用含义。例如: H o w are you? 的最初义指是对对方生活状况的询问,但是这句话已逐渐转指一定情景下见面时的礼貌用语或开场白。汉语是类似的句子,如 你吃了吗? 这三个方面的一个共性就在于存在形式与功能的一对多关系。作者认为这些一对多的关系中存在着潜在的共性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客观主义语义理论所无法揭示的。 客观主义理论中,意义指词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个语言形式与客观事物及状态之间的真假关系。该理论在揭示复杂的语义关系时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早期的生成语法将语义描写的一组特征集:如:bac he l o r一词包含以下一组特征[+HU MAN],[+ADULT],[+MALE],[+NE VER MAR R I E D]。这种分解方法把语义建立在义素的静态对比比较上,并没有对词汇语义进行充分的动态描写。同时,生成语法理论将共时语义结构与语义历时变化分离开来,无法很好地解释语义的复杂现象。 收稿日期:2009 01 24 作者简介:李红兵(1968-),男,汉族,山西离石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31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侯国金 四川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两种虽不统一但颇具影响力的假说,即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的假说,认为隐喻是可以也应该教和学的。然后本文介绍了辨认隐喻的一些方法,最后对隐喻的理解和推断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隐喻;语用;互动;辨认;推断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P roposing some ways of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the paper highlight s with a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inference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reading pr ocess. Key words: metaphor; pragmatic; interaction; identification; inference 0. 引言 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的本质的认识上升到认知和语用的层级上,认为隐喻是认知现象、语用现象和两个语义领域的互动。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当成语言现象或修辞现象,而Lakoff & Johnson 把隐喻看成“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方式。[7] 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原始的典型思维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 2.1.15 ),即把人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既然人有头、腰、脚、冠、身等部分,于是我们创造出“山头”、“山腰”、“山脚”、“树冠”、“树身”等。语言学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不同语言隐喻的更替。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种生物体,有生老病死。20 世纪初Saussure 把语言看成一盘棋,个体的价值决定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与其他棋子的关系。50 年代Chomsky 把语言看成是发展蓝图。人的周围潜在着生命,生活中无处不涌动着生命,人们要表达它们就得借助熟悉的描述人本身的词语和方式,于是就有了隐喻。再者,抽象概念也要借助于隐喻,如

语用学与英语修辞格

2009.12(中旬刊 ) 摘要修辞与语用学是紧密联系的,都是研究人类的交际行为。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 rice 的合作原则和L eech 的礼貌原则,对反语、夸张、委婉语和隐喻等英语修辞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用学 英语 修辞格 我们讲话或写文章,都是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就要考虑怎样说、怎样写,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对方易于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语用学就是对语言的使用进行研究的学科。语用学家提出的许多理论都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如何达到完满交际效果提出了理论依据,并对语言学其他领域的一些语言现象从语用角度对它们作了新的考虑和研究。修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语言,如何在语言多种同义表达形式中作出最佳选择,它要解决的是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言语表达效果是否优美、是否最佳。Leech 认为语用学本身就是一种修辞研究。修辞与语用关系密切,修辞可以丰富人类的语言表达,使人类的言语交际变得生动多彩。 英语的修辞格,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使用语音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头韵、谐音、半谐音、拟声;二是使用词汇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明喻、隐喻、典故、拟人、类比、夸张、矛盾修辞法、反语、双关、提喻、借代等;三是使用句法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省略、倒装、反问等。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对反语、夸张、委婉语和隐喻等修辞格进行简要分析。 1反语(Irony ) 反语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常常是说出的话与说话人要表达的本意完全相反,其隐义通常是贬义的。其特点或幽默或俏皮,故意使用同本意相反的说法,必须靠其语调或笔调表示真意。人们在会话中使用反语是出于礼貌。例如格赖斯的语例“X is a fine friend ”,说话人是在下面的语境下说这句话的:X 向发话人A 的对手泄露了A 的商业机密,即X 做了好朋友所不应做之事,A 却说X 是一个 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其意思正好相反。说话人为了维护礼貌原则,故意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质量准则”(即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故意说了这句不符合事实的话,让听话人自己推导出语用含义(implicature )———“X is a bad friend ”(x 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坏朋友)。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 )指出:反语的使用是恪守礼貌 原则而不惜违反合作原则中的 “质量准则”,让听话人自己推导出句子的真正含义,从而避免了正面触犯别人。为了表达说话人的“不满、厌恶”等有个人情感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又不想直接触犯别人,可以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讥讽口吻。如: A:Who ’s made this supper?B:Dan. A :Oh,I see.It ’s terrific,isn ’t it? 这里说话人A 用terrific (妙极了)代替terrible (糟透了),是个反语,它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质量准则”来产生会话含义。2夸张(Hyperbole ) 使用夸张是为了强调故意夸大事实,用来抒发说话人的强烈感情和深刻感受,可谓“言之过甚”。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夸张语明显地违反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Leech 是从人际修辞的角度来解释夸张的语用功能。 他把话语的语用功能看作是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和修辞效力(rhetoric force)的整合。修辞效力指由于说话人遵守人际修辞原则的不同程度而产生的话语意义,即说话人表述的真实程度、礼貌程度等。Leech 的人际修辞原则除包含Grice 的合作原则之外,还包含礼貌原则、兴趣原则、乐观原则等。运用夸张虽然违反合作原则,但却是为了遵守人际修辞中的其他原则。夸张的运用可以引起人们的交际兴趣,或产生幽默效果,或表示礼貌。例如: 1.Thank you. Thanks a million 2.I ’m hungry.I can eat an ox. 3.I haven ’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I haven ’t seen you for ages. 4.The two sisters ar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 The two sisters are 语用学与英语修辞格 刘建怀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河北·沧州061001)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35-262-02 语言文字 262

论修辞学与语法学中的镶嵌

论修辞学与语法学中的镶嵌 学术界一般认为镶嵌是一种辞格,具有美化作用,属于修辞学的范畴。笔者认为,从修辞学角度看,镶嵌是一种辞格,具有美化作用;从语法学角度来看,镶嵌是一种语法手段,具有构语的作用,属于语法学的范畴。 标签:镶嵌辞格美化语法手段构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镶嵌”一词下的定义是:“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一般认为,镶嵌是一种辞格,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大多数对镶嵌的论述与分析,往往都是在修辞学的著作中。笔者认为,镶嵌不仅仅是一种辞格,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它还是一种语法手段,属于语法学的范畴。 一、修辞学中的镶嵌 镶嵌是汉语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方式和艺术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由陈望道先生提出,是指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词语,或把特定的词语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或把词语拆开交错搭配。一般分为镶字、嵌字和拼字三类。 (一)镶字,指在词语中插进别的词以延长音节或强调语意,以镶加虚字和数字最为常见。 镶加虚字既能延长语音形式,起到增添音节的作用,又有增添某种情调的功效。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他相信波拿伯只是一位平者常也的法国人。”把“翱翔”镶上两个“将”字,“平常”镶上“者”“也”两字,这些镶加的字,虽无实义,却有延长语音的作用,使语气疏缓,语意加重,引起读者听者注意。又如:“郭三麻子害了怕,也托病到镇上疗养。”“了”镶嵌在动词的中间,强调说话的时态和语气。镶加数字的如:“女工针指,百伶百俐,不教自能。”“凤姐含泪道:‘……叫我帮着料理家务,被我闹得七颠八倒,我还有什么脸见老太太、太太呢?’”加入数字后,能起到强调原有双音节词的意义作用,如去掉数字,一般能在前边加上“很”“非常”等程度副词。 (二)嵌字,指将一句话或一组相关的词语分散插入不同的语句之中,使语言隐晦曲折,精巧风趣,发人深思。 如:“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风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这是戏曲《望江亭》里谭记儿和白士中邂逅相识,互吐衷情时的吟诗。前一首是谭的,镶在每句句首的一个字是其真意,合起来是“愿随君去”;后一首是白的,其真情也镶在每一句的头一个字,合起来是“当不负卿”。又如《西游记》中:“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将数词十至一依次嵌入诗句中,很有新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月明静夜图。

语用学莱文逊读书笔记

语用学》读书笔记 法1401 赵涵莱文逊( Levinson) 所着的《语用学》一书,由英国剑桥大学1983年出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系列中的一种。它是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语用学这一领域作出阐述的教科书和专着。这本书的价值除出版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写得好。作者对语用学研究的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题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深人的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作者在这一章里谈到了语用研究的起源、它的实质、它和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和语义学研究的关系等等。读者期待在这一章里能看到语用学的定义,但在这一节的开头,莱文逊却说道“给语用学下一个定义决非易事,我们将探讨一系列可能的定义,其中的每一种至多勾画出这一领域可能的研究范围。” 直到这一章的结束,莱文逊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语用学的定义,他只是对一系列可能的定义作了讨论。但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十分有益,这是十分值得细细一读的一节,读一下他对各种可能的定义发表的高见,远比仅仅看到一个很宽泛的定义有帮助。在对各种可能的定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莱文逊涉及到了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一些重要关系,例如语言的功能观、语境、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及其语法化等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语用学是对语义理论未能包含的那些意义侧面的研究”这一定义的讨论。莱文逊还谈到了语用研究和语义研究的关联和差别,谈到了句子和话语的区别,诸如格莱斯( Grice )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各种类型的意义,以及相互知识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所有这一些概念和关系十分有利于加深对语用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指示》是在导论之后进行讨论的和话题,莱文逊把指示作为第一个题目的理由很明确同时也很充分:“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得到反映;” 在已出版的多种语用学专着和教材中,大多数作者都把指示列为第一章或第一个论题,这是有道理的。指示这一现象是使语言哲学家和传统的语义学家感到头痛的问题,因为只从真实值这个角度无法解释指示词语的意义,指示词项的“编码”和“解码”都得依赖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语境正是语用研究的基础。传统对指示的研究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三种,莱文逊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篇章指示和社会指示两种。对各种指示的论述莱文逊大体上是对莱昂斯(Lyons)和菲尔莫(Fillmore ) 七十年代初有关指示的论文和专着中有关章节的综述,书中提到的“手势型指示”、 “象征型指示”、“编码时间”、“解码时间”等概念均借自菲尔莫七十年代初所作的一系

语用学研究的多元视角

语用学研究的多元视角 ——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综述 广东肇庆学院江晓红华南师范大学周榕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的总体情况,主要涉及语用学传统议题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以及学科融合的多元化研究、语境的多层面作用研究和语篇的多维度研究等语用学研究的新动向。本届会议提出的“多元化”主题代表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笔者认为,通过了解和把握当今国际语用学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思考中国语用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研究动向;多元化 1.会议概况 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于2009年7月12-17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及部分地区的代表近1000人参加,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十多名中国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的主题是“多元化·语境·结构”(Diversity, Context and Structure)。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40余份,分为四个板块进行交流:一、大会主题发言(plenary lectures)。大会安排了五个主题发言:(1)Peter Sutton:Giving away language: Praxis versus ideology in the loss of linguistic diversity;(2)Ingrid Piller:Language learning, multilingualism and social inclusion;(3)Katarzyna M. Jaszczolt:Speaking about time: Contextual inferences and pragmatic defaults;(4)Yasuhiro Katagiri:Finding parameters in interaction -- A method in emancipatory pragmatics;(5)Janet Holmes:Whose perspective counts? Sociopragmatic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at work,引起了与会者很大的兴趣。二、小组发言(lectures)。大会安排了76场小组发言,每人发言连同提问和讨论30分钟。三、专题发言(panels)。围绕与语用学相关的话题,大会共组织了101场专题发言。四、展板交流(posters)。大会共安排了68块展板交流,展板的作者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前来的同行学者进行交流,涉及的范围与小组和专题讨论的内容基本一致。Poster因为省时有效,又能给与会者普遍发表见解的机会,一向都是国际会议采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语言,本届会议在这一地区召开,体现了语用学研究对多元化语言使用和研究的重视。本届会议提出的“多元化”主题代表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围绕这一多元化的语用趋势,语用学领域的传统议题有了很大拓展,一些新的研究动向得以展现出来。 2.语用学传统议题的拓展 在指示语方面,大会有6个小组围绕指示语(deixis)、指称(reference)和回指(anaphora)展开了讨论。在特定语境下弄清直接或间接的所指关系,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议题,但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进一步拓展了指示语可探讨的维度与深度:从元表征的角度分析了回指的程序性信息和回指的句法制约关系;探讨了延指(deferred reference)的语用机制、名词短语指称的真实条件、指称的连贯性、指称的非直接言谈(indirect talk)等问题;考察了地点指示语、人称指示语使用的认知和心理因素;利用计算机处理语料库中语用指示语的标识问题等。在礼貌问题研究方面,出现了多个专题小组,讨论的问题包括:礼貌与敬语的文体选择;网络在线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中涉及的礼貌,如不同的礼貌规范、策略和身份建构等问题;某些英语变体(如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新西兰英语、爱尔兰英语)在礼貌表达方面的社会语用差异;在对Levinson 和Brown &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 一、修辞: 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p1 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p2 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p3 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 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 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 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 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 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 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 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p7-11 2. 代表著作 (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 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 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 (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 (三)《现代汉语修辞学》 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p13 第三章语音修辞 第一节语音与修辞 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 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p15 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P15 (二) 连绵词的修辞功用 连绵词经常被运用在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效果。 二、叠音词的修辞功用p16 三、象声词的修辞功用:象声词又叫拟声词、摹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P17 (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象声词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和自然界的距离,使人感到自然轻松亲切 第三节平仄的修辞功用 一、平仄相谐p18 二、平仄的修辞功用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一、修辞 什么是修辞? “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 客观存在:修辞 修辞 主观认识:修辞学 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 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 “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 二、修辞现象 (一)什么是修辞现象 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