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合集下载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现为一种操作行为和操作技能。
19
惯习与场域的关系
一方面,场域塑造着惯习,使惯习遵循着场 域的规则进行行动,场域也就成了惯习中固 有的熟悉; 另一方面,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设成一个满 足主体需要、具有建构性、能动性的意义的 世界,也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 得行动者去奋斗的世界。
20
资本
实践是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 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 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行动
4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紧迫性
来源于实践的现实要 求,是指行动者往往 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 间内限制内迅速作出
实践的模糊性
即实践并不是有意识 的,也不是完全没有 意识的
实践的策略性
和禀赋,又渗透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阶层性质......
15
行动者在场域里的客观位置上形成的对客观位置的主观调试,是外 在化的内在化的结果,是“结构化了的结构”和“促结构化的结构”。
所谓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源于行动者早期的社会 化的经历,是结构的产物 ,为行动者设置了结构性的限 制;所谓促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作为一种结构化 的机制,是实践的生产者,为实践的生成提供原则。
资本
资本是一种积累起来的劳动,布迪厄认为,资本概念必须与场域概 念相联系起来,一种特定的资本总是在给定的场域中有效,资本既是行 动者实践的工具,又是斗争的对象。
22
经济资本
资 本 的 分 类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符号资本
23
一、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生产要素(诸如工厂、土地、劳动、货币等)、
经济财产 、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不同社会的经济资本,就不 同的特性。
18

第十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与符号权力理论

第十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与符号权力理论

• 案例2. 大多数企业广告中,女性形象几 乎代言了所有与消费有关的产品,反之, 与事业关联的恰恰都是男性形象。广告中 的女性不是出现在洗衣机旁就是忙碌于煤 气灶前,而男性则舒适惬意地端坐于沙发 中、饭桌前,享受着异性的劳动成果。我 们曾经听到的“早一支,晚一支,妈妈做 饭我爱吃”(某口服液广告),“XX洗衣机 献给母亲的爱”(某洗衣机广告),“没有 油烟味,只有女人味”(某抽油烟机广告) 等广告仿佛都在暗示女性是天然的家务劳 动者。
第十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与符号权力 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1981年进入著名的法兰西学院执掌社会 学教席;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院颁发的 赫胥黎奖章。 代表性的著作:《实践理论大纲》、 《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语 言与符号权力》、《实践与反思:反思 社会学导引》,等等。
• (4)惯习、场域与资本的关系 • 实践是惯习、场域和资本之间辩证关系的 产物。惯习、场域和资本是紧密联系,共 生互动的关系。 • 首先,惯习、场域和资本是相互交织的三 重存在。 • 其次,场域形塑着惯习。 • 第三,惯习在不断被场域形塑的同时,惯 习又不断生成新的场域结构。
• 最后,场域都是有着各种资本的场域。
三、语言与符号权力 • 1、对纯粹语言学与语言技能概念的批判 • 在布迪厄看来,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 具或媒介,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 (1)对纯粹语言学的批判 • 其一,用合法语言的概念代替纯粹语言的 概念; • 其二,用符号权力关系的概念代替符号互 动的概念; • 其三,用符号资本的概念取代纯属语言的 • (1)实践理论的提出 • 实践理论不仅关注由客观主义的知识构建 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还要考虑这些客观 结构和主观性情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 • 因此,实践理论是以反对社会理论界的客 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为主旨的。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布迪厄观察到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 突,这促使他思考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人类行为的动力。
人类学与哲学的融合
布迪厄深受人类学和哲学的影响,他尝试将这两种学科的理论框架结合起来,以更全面 地理解社会现象。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
实践的概念
布迪厄认为实践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还包括思维、感觉和沟通等方面。实践是人类与 环境互动的产物,受到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背景影响。
03
资本与权力的相互依 存
布迪厄认为资本与权力之间存在相互 依存的关系,资本的积累可以增加权 力的支配力,而权力的运作也可以促 进资本的积累。
04 语言与社会实践
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
布迪厄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人们通过语言交流和 沟通,传递和共享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指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等非物质资源,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 获取。
04
符号资本
指声誉、名望和符号意义等非物质资 源,通过符号象征和认同获取。
权力的概念与运作
权力概念
布迪厄认为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是社会行动者通过控制资源、制定 规则和策略性行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运作
权力运作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如意识形态、制度化、法律和暴力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跨学科交流
03
布迪厄的理论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跨学
科研究的开展。
布迪厄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01
概念模糊性
布迪厄的理论中存在一些抽象和 模糊的概念,导致理解和应用上 的困难。
阶级局限性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并探讨它如何揭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为。

他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结构,更是一个主观的、由行动者构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结构。

布迪厄的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

场域指的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每个实践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逻辑。

惯习是行动者个人的行为倾向,它由行动者在场域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构成,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和思考。

资本则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竞争和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的源泉,它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形式。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行动构建的。

人们的日常行为、交流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行动。

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会鼓励某些类型的行动,而限制其他类型的行动。

因此,布迪厄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为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总的来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包容的社会提供参考。

首先,布迪厄的理论提醒我们社会行动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社会学中,行动者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承受者,而布迪厄的理论则强调了行动者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首先,场域是一个运作空间。每个场域都有 自身特有的运作逻辑,并且不可化约为其他场 域运作的逻辑,具有相对自主性,因此场域也 称为社会小世界。作为运作空间的场域是一种 人为的建构,是经过漫长的自主化过程后才逐 渐形成的产物。 其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 种位置的占有者利用各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 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 场域中斗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够强加一种对自身 所拥有的资本最为有利的等级化原则。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四)建构的结构主义/结构
的建构主义
场域和惯习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是制约关系, 即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为某个场域固有的 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认 知建构的关系,即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 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 值得社会行动者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这种 辨证关系就是外在性的内在化和内在性的外在 化。
(二)实践的逻辑 布迪厄从未对“实践”这一概 念做出清楚而明确的界定,只是 始终强调了实践的几个特性。
实践的紧迫性
该特性源于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指行动者往 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迅速地作出决定, 必须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这种紧迫性预先就 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完全可能的未来,这一特 性是实践与理论的一个重要差别。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结构主义色彩的人类学阶段,代 表作为关于阿尔及利亚卡比尔人房屋的研究。 第二阶段为实践理论的形成阶段,代表作为: 《实践理论大纲》(1977年)。 第三阶段为反思社会学阶段,代表作为: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五、反思社会学
1、反思社会学的宗旨:把理论作为一种“做法” 2、反思社会学的根据:科学方面与政治方面 3、反思社会学方法与意义: “对象化的对象化”:将建构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研 究的对象 两次决裂:与常识决裂 与盛行的学术理论决裂 对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和方法原则的反思—基础地位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一、生平与学术背景
1、生平: 1930年4月生于法国东部比安地区的小镇,公务员家 庭,早年生活地区属农村—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 态—阿尔及利亚的卡比尔人研究 学术界—“陌生人”感觉—学术反思与批判 巴黎高师(福柯晚三年,比德里达早一年) 阿尔及利亚的经验研究(1958年征兵入伍) 从哲学到社会学(列维-斯特劳斯、阿隆) 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法兰西学院社会学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探索》
实践理论
实践的逻辑: 实践的特征:紧迫性—时间、模糊性—实践感(惯 习是身体性的)、总体性(理论与经验、跨学科) 从规则到策略: 模型的机械力学→策略的辩证法 固守规则→生成性在原则 如“礼物”交换策略—时间的不确定性
1、实践感的特点与意义
① 实践感的特点:前逻辑 a.总体性, b.直观性 c.意义性 d.模糊性 ② 实践感的实质:行动者因关系的作用在场域中产生 的实践意识、感性意识
4、关系主义方法论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观察→假设→实验化→理论→再观察 与常识的决裂→科学对象的建构→事实检验 科学是通过与常识的决裂赢得的—科学的革命性 对象的建构是科学的重要环节—去实在化的趋势 理性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克服观念论与经验论 的障碍 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关系—独立于个人意识的客观 关系 反对二元论:结构主义—唯智主义、理论与经验、 历史与现实、普遍与特殊
实质是社会实践结构: 个体与群体 创造与限制 理想与现实 理性与感性 选择与资源

第二章布迪厄实践感理论简本

第二章布迪厄实践感理论简本
《实践理性:论行动的理论》巴黎:Seuil 出版社,1994 《男性统治》(1998) 《科学的科学和反思它本身》巴黎:Raisons d'agir 出版社,2001 《单身人士的舞会:贝安地区农业社会的危机》(巴黎:Seuil 出版社,2002 《阿尔及利亚影像:出自内心》(Images d'Algérie. Une affinitéélective),布迪厄的文 字跟摄影作品,Franz Schultheis 作序,Actes Sud 出版社,2003 9
下,成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化与教育 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他在里尔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社会学,直 至三年后回到巴黎。
6
1982年是布迪厄学术生学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在阿
隆、列维-斯特劳斯和布罗代尔这三位学术名家的帮 助下,他击败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图海纳和布东,获 得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席位。法兰西学院巨 大的声誉使得它在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法国的学术文化 生活,在这里,布迪厄本人也获得了很多的学术荣誉。 1993年获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金质学术奖章。(既列 维-斯特劳斯) 2000年布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代表国际人类 学界最高荣誉的赫胥黎奖章。
***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促使场域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73-2 占据位置→占据资源→资源的争夺→位置的变动——惯习 与行动者投入场域
场域的变动与协调 例:一个学院;领导干部调整带来的场域变动与协调
2
4、场域理论对传统社会理论二元对立的超 越73-3 超越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确立了关系论原则
19
(二)场域
1、场域范畴体现的关系论、整体论思维72-3 强调的是人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动态) 强调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通过信息沟通、社会互动和社会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布迪厄认为有四种主要的资本: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每一种资本 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并且不同的资本可以相 互转化(可兑换性)。
➢经济资本是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 形式,它可以制度化为产权形式。
➢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 物品,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身体化的形式、 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文化资本的传承 是阶级再生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资本比经 济资本更顽固。
➢结构主义是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结 构对行动的制约,而忽略了实践的现实性、紧迫性与 时间感。
➢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 调人的主观理性,而忽略了选择背后社会结构因素。
布迪厄认为,实践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实践原则应该在各种外在约束(它们往往为选 择留下了可塑性非常大的余地)和各种性情倾 向(它们是各种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产物)之间 的关系中去寻找,即,要到结构和惯习的交织 作用中理解实践。布迪厄称这一立场为“建构 主义的结构论”或“结构主义的建构论”。
➢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 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 拥有的资源。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不仅取决 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 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的数量。社会资本 实际上是有彼此之间有来往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义 务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某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支配者,当他进入新的领 域就变成了被支配者。这种角色转换或地位差距, 来自于两个不同领域间的分化对照。这些领域被布 迪厄称为场域。
场域 (field)
●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 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 是一些相对均质、自主、有合适社会功能的小世 界,如艺术场域、新闻场域、大学场域等。
• 1958年发表《阿尔及利亚社会学》。 • 1960年回法国,在巴黎大学工作,旁听列维·斯特劳斯在法兰西
学院的人类学课程,曾任雷蒙·阿隆的助手。
• 1964年-1968年任法国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跻身上层学术界。
• 1968年开始担任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此后一直保持着法国社 会学界领袖人物之一的角色。
• 布迪厄提出一种“关系”视角,即关系主义方法 论,在此基础上力图超越社会学长期以来根深蒂 固的二元对立。
关系主义
• 布迪厄把结构、实践、主体与客体等概念赋予关 系论的含义,他指出,“概念的真正意涵来自于 各种关系,只有在各种关系系统中,这些概念才 获得了它们的意涵”。
• “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关系——不是行动者 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交互关系性的纽带,而是 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志’ 而存在的客观关系”。
• 尽管不同位置、不同社会成员有其自身的能力, 但在场域中,这些能力要经过场域结构调整之后 才能发挥作用。
• 1982年获任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职位。
• 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院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已翻译为中文的著作:
• 《实践与反思》(与华康德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 •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发生和结构》,中央编译2001。 • 《遏止野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 • 《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1997。 • 《男性统治》,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 《自由交流》,三联书店1996。 • 《继承人》,商务印书馆2002。 • 《再生产》,商务印书馆2002。 •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商务印书馆2005。 • 《单身者舞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三联书店,2009。
二、关系主义方法论
“关系”视角
• 无论是以“社会”为中心,还是以“个人” 为对象,都是一种实体主义,一种机械视 角,这是古典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 布迪厄认为,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世界, 本质上就是各种社会关系。
• 社会学的概念以及由概念联系而成的各种 理论,实质上是对各种社会关系的概括。
• 布迪厄认为,古典社会学也谈论关系,但并不一 定是社会关系,而是指个人互动和个人意愿交流 的自然关系,而不能在主观意识同客观社会条件 的联系中把握各种社会关系,造成这种结果的根 本原因在于古典社会学用主观、客观二元对立的 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释世界。
● 包括三个关键词:网络(network)、位置 (position)、构型(c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iguration)。
网络(network)
●场域是各种形式的社会网络,这是从网络结构理 论借用的概念。
●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都是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 网,也即是社会成员的主观性互动交往形成的关 联形式。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联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 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虽然场域中包括社会行 动者、机构、制度和规则等因素,但场域的本质 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场域是各种形 式的社会网络。
位置(position)
• 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不同社会要素在复杂的 社会联系中都占有特定的位置,或者说社会不同要素通过 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
• 位置是客观的,它是场域中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结,再 同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关系中,位置起着客观前 提或社会规定性作用。
• 在社会生活中,真正作为现实性而存在的一定是 各种社会关系,离开社会关系的各种因素只能是 观念中的抽象,只有在各种关系中发生复杂社会 联系的社会因素,才是真实的现实存在。
•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或者说社会学研究的各种 关系,一定是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个人之间的主 观性意识联系,而是向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是 离开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不论人们是否意 识到,或是否承认它,都实际存在的社会客观性。
●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追问社会现象的深层 底蕴的同时,热切关注社会现象本身 。
● 研究兴趣广泛,如农民生活、工人失业、学校教 育、法律诉讼、宗教信仰、阶级冲突、党派斗争, 甚至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居民住房等。
● 思想综合多种学术资源:马克思主义,现象学, 解释学,实证主义,结构主义,人类学,政治学, 当然还有社会学,哲学。
第五讲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一、学术历程
• 1949年考入巴黎高师,学习哲学,结识福柯、德里达等人。
• 1956年应征入伍,到阿尔及利亚服役,开始思考阿尔及利亚社 会问题,认识到一个思想家如果像德国古典哲学家那样停留在 精神理念的玄思中,给出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则无 法解决那些困扰人们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转向社会学研究。
• 位置含有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社会成员或团体因占有不 同位置而获得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而且他们也只有获得 某种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才能占有某种社会位置。
• 位置是变动不居的,因为位置包含资源和权力,所以成为 场域内矛盾冲突的焦点,在复杂的社会斗争中,位置处于 持续的变易中。
构型(configuration )
关系主义方法论
• 目的:超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间 的对立。
• 立论:“存在的就是关系的”。 • 意义:从过分关注社会事实,转移到
对关系及其维持和再生产的关注,超 越二元对立。
三、场域的结构
前提
● 社会是一个支配关系被隐藏起来的分化空间,隐 藏的原因是支配关系被每个个体深层内化。
● 任何社会中都有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社会组织的 基础原则就存在于这种区别之中。支配取决于形势、 资源和行动者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