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数字意义的简要对比


中西方文化中数字意义的简要对比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引起中西方文化中数字意义差异的原因,并通过各种生动的实例给予详细的解释。综合历史、文化和宗教对数字的影
响,作者总结出了一些共同的规则,希冀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的减少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文化冲突。




0引言变为一种文化的渗透。一个数字在两种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可能具

我们每个人都对数字了如指掌,而且我们的生活也处处留有数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因此在面临一些重要场合,诸如商业谈判和教
字的痕迹。当清晨起床的第一刻,我们会情不自禁的问到日期;我们育学习时,如果我们不去探讨数字的深层含义,将会面临严重的文
看着时针在不断变化;我们还要记忆不同种类的数字,诸如车牌号、化冲突。
电话号码、街道牌号等等。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在全球化如此风靡的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数字的相关知

自社会发展伊始至高速发展的现代,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初学者学习时就应当了解隐藏在语言
举足轻重的作用。远古时代,数字的起源只是被用来计数或者帮助背后的语境意义,以此来避免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尴尬现象。当我们
人们算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渐发展,受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影与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交流时,掌握了丰富的数字知识,就可以使
响,数字被赋予了更多的特殊意义。数字在不同国度环境下逐渐演彼此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一个人外出留学时,具备生活中的禁忌语

————和委婉语的相关知识,会让你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更幸福。来自五湖————


基于以上原因,在论文中给出了一些有用的例子来阐述中西方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 都是一个大胆创新的数字。汉语“八”文化中数字的不同意义。同时,详细介绍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中,
与 的发音极为相似, 意为发财、因此 “八”“成“八”“发”“发”赚钱,对数字所形成的不同观念。最后,文中还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为好运的代号,逐渐受到中西方人民的青睐。在西方文化中,数字
的对策,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予读者和英语学习者一定的帮助。“八”比其他数字也享有更多的特权。这一渊源可追述到圣经的起

1对中西方文化中数字意义的分析

1.1中西方文化语境下数字意义的分析在两种文化中,一些
数字逐渐形成固定的含义流传下来。人们理所当然的使用这些数
字,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数字携带褒贬含义所产生的原因。例如数字
“13”,在中国文化中,该数

字并无任何实际意义,然而英美民众却见
之唾弃,唯恐躲避不及。为何中国人如此钟爱数字
“六”而西方人称
星期五为“黑色星期五”?原因很复杂,或许与该国家的历史有关,或
许与宗教和文化有关,更甚至是数字本身所产生的含义。因此,我们
尝试将东西方文化中出现频率较高,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加以解
释。然后将会集中研究这些数字的起源。

数字“一”作为计数的开始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含义。该词源可追
述到古老的道家学说。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如是说到:

“道生二生三,。因此,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一”乃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开始,且代表唯一和完美。因此,会经常听到中国人讲一国乃一家。除
此之外,在东方文化中还有类似的以“一”开头的古典成语: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念头想法。形容专心一意,一门心思只做一件事。)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没有任何阻碍,
事情很顺利。)等多含有积极意义的词汇。西方文化认为“一”与一些神秘事物相关。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暗含不可分割的意味;基督教分别称上帝为
“the Holy one”、撒旦为 “the Evil one”。更有甚者,受个人利己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每个角落
都充斥着一种争当“being the number one”的思想。通过以上对比发现,数字“一”在两种文化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文数字“三”令人不可捉摸。一方面,三为扬且为奇数,中国人大多不太喜欢,因此在语言中也表露了对该数字的厌恶,例如“三角
猫”通常是指门门精通,样样稀松(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s of none”in English); “三只手 ”意为 “a mean person who often conducts
a thief’s behavior”另一方面, 又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传

.“三”
统儒家代表人孔子就有这样的说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if“three”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here must be my teacher in the group)。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曾经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三国 ”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因此, 又代表了和平与稳定。联合国成立
50周年庆典“三”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品 “鼎”,祝愿世界和平、稳定、繁荣。鼎有三条腿或许也与这一理念相关吧。西方人视


“三”为吉祥数同样源于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他认为
“3”是万
物的形体和形式,即“3 trinity= 1 unity+2 diversity”。基于此,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尊崇“三”的传统观念。世界为三合一(土、水、气)、人
为三合一(身体、灵魂、精神)、人的敌人为三合一(世界、肉体、魔


鬼)、基督教的三位、自然王国的三位、基本色彩的三位都说明了三
的特殊意义。甚至在基督教学说中,神也是三位的化身,分别代表圣
父、圣子、圣灵。就连耶稣基督也是被钉在十字架上三天之后复活。
总之,西方人普遍认为数字 “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英语中出现"
the third time is charm”or“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也曾经写到:

“一切
好事,以三为标”。

数字“四”的中文含义似乎让人更加困惑。有人认为“四”作为禁忌语不应当使用或涉及。基于数字“四”的发音与 “死”相似,所以人们在选取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或房间号码时都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一数字。然而,有趣的是数字“四”却也被人称为吉祥数,这与音乐有着
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音乐发音序列 “4”即为 “fa”,而“fa”的中文解释为繁荣、富足。于是乎,四平八稳 “extremely stable”、四通八达 "
very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这样的短语就出现了。中国的 “四书
”闻名世界,一年之中四季轮回都与“四”有关。然而
“四”在西方文化中并无任何特殊意义,一些国家认为四代表公平、正义、强大。

中国人的大运数字为 “六”,儒家有 “六德 ”、中国有 60年一个轮回的特殊纪年。“六六大顺 ”诠释了中国人对数字 “六”的钟爱,正如这一成语所载,
“六”意味着顺利、“六”
平稳。西方文化则截然相反, 是个
不受欢迎的数字,因此就有
“at six and sevens”(混乱不堪)和 “hit somebody for six”(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等等暗含贬义的习语。

源,传说上帝发号施令狂风暴雨来临之时,诺亚方舟拯救了八个人
的性命。另一种说法则来源于圣经新约的故事,耶稣的弟弟雅各布
生了八个孩子,由此“八”又象征着多子多福。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
像是两个金环缠绕在一起,预示着永久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总之,
无论有多少个版本,
始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幸运数字。

“八”

“十三”于中文无任何意义,而于西文则意义非凡。它的特殊性
不在于肯定,而重在否定。这一说法同样与圣经新约不可分割。圣经
中有一段故事这样写到: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
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
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一个名叫犹大的使徒背叛了他的主
人耶稣,是“十三”之一的“最后的晚餐
”。后来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
上的日子也是
13。由此,
“十三
”这个数字是一个邪恶的数字,通常
带来不幸的预兆

。所以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避免使用此号码,尤其是
13人不能共进晚餐。


1.2引起中西方数字不同内涵的原因及跨文化交际中应掌握的
数字规则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数字的基本含义,在该部分中重点
阐述产生数字含义差异的原因。数字的含义各不相同,但是其根源
均与宗教、文化、语言及思维方式离不开。
从宗教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受到根深蒂固的佛教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则受圣经的熏陶。中国人更多的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思
想,古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辉煌成就渗透了西方每个人的灵魂。
语言上,来自于中西方国家的人们都企图把数字与正邪之事联系在
一起。同样,中西方民众在思维方式上迥然不同,中国人更愿意用主
观的心态去看待世事万物,西方人更注重逻辑的推理。以上原因皆
有可能导致数字含义的差别。

惩前毖后,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难以消除的误会,我
们应当概括使用数字的普遍规律。首先,与西方人外出共进晚餐时,
尽量不要谈及
13。其次,数字
“六”颇受中国人喜爱,然而与西方文
化碰撞时,一定要注意“六”的消极意义。最后,数字“三”在两种文化
中都有积极的意义,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与英语国家的人士交流
时,尽量使用这一数字。这样的话,无论在何种场合下,双方都能避
开可能会引起文化冲突的话语,继而达到圆满的结局。


2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数字喜忌。经
过调查研究这一原因,可分别从文化、哲学、宗教及语言等方面总结
出数字文化差异存在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能够指导我们在跨文化
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数字。由此可见,了解母语的文化背景与掌握
目标语的文化传统同样重要。只有这样,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话语
和行为方式才会对另一方产生意义,而作为交际的另一方才能适时
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谈话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