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抑郁性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抑郁性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502017.04中医中药抑郁性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张丽艳 王 花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 重庆市 405200【摘 要】抑郁性失眠症是失眠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近年来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主要从中西医治疗方面阐述抑郁性失眠症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失眠;中医抑郁性失眠症是指抑郁所导致的失眠,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该病主要表现有情绪抑郁、难以入眠以及心境低落等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还有表现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轻度患者入睡困难,重则侧夜难眠,并伴有纳差、精神疲乏、心悸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

抑郁性失眠症患者绝大多数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的潜伏期缩短、早醒和醒后很难再入睡等睡眠障碍,严重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极大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本文对抑郁性失眠症常见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抑郁性失眠症的西医疗法抑郁性失眠症的常用西医疗法主要包括镇静催眠药以及抗抑郁药物。

1.1 镇静催眠药常见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以及非苯二氮卓类三种。

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可发挥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的功效,但具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成瘾性,且药物使用过量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局限。

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巴比妥类药物,其作用迅速,显效快。

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的长短可有短效、中效以及长效之分。

短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常见的有三唑仑。

中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常见的有艾司唑仑。

长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常见的有地西泮。

苯二氮卓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期或泌乳期的女性、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者及重度通气功能缺损者。

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常见的有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

近年来,具有显著的药理学特异性和短消除半衰期的新型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

中医治抑郁失眠的方法

中医治抑郁失眠的方法

中医治抑郁失眠的方法
中医治疗抑郁失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改善心情和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神门等。

2. 草药疗法:中草药有一定的抗抑郁和安神作用,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抑郁和失眠。

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黄连、川芎等。

3. 食疗调理:通过调整饮食,选择一些有助于安神的食物,如乌鸡、香菇、红枣、龙眼肉等,可以起到缓解抑郁、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4. 气功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来调节身心状态,缓解抑郁和失眠。

5. 心理疗法:中医注重通过调整心态来改善抑郁和失眠。

可以采用放松训练、自我暗示、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抑郁和失眠问题复杂多样,中医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理,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8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7期·综述·的方法,可以获得显著疗效。

使用刺络拔罐的方式,一般选取患者的太阳经背俞穴,这个穴位是多血多气之经,使用梅花针进行扣刺,可以起到加快新陈代谢、排除毒素以及凉血泻热的功效。

2.6 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如果患者受到热邪、风、湿的侵袭,可以导致气血失常,进而出现病症。

中医治疗湿疹的有效办法是刺络拔罐,中医理论认为,瘙痒是因为患者的血脉受到了风邪的侵袭,所以出现了治风先治血的理论。

如果湿疹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瘀血问题,使用刺络放血的方式能够达到养血的目的,可以清热利湿。

使用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湿疹的方法比较多,可以利用扣刺病变部位的方式,在特定穴位或者区域使用三棱针或梅花针扣刺并且在出血之后使用拔火罐10~15 min,每周1个疗程,这样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3 展望相关资料证明,刺络拔罐在中医外科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安全性比较高,而且经济价廉,有着较强的推广价值。

所以可以应用在应急治疗和常规治疗中。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具体的疾病疗效判定标准、诊断标准和分型并不规范,治疗效果缺乏可比性,这不利于临床应用和研究。

第二,刺络中没有使用统一的工具,除了三棱针和梅花针之外,还包括一次性注射用针头,专业采血针等[5-10]。

拔罐则需要使用抽气罐或者负压真空罐,没有科学结论来判定器具的优劣,这也影响了实际的推广。

第三,在选穴方案,具体疗程、出血量、留罐时间、拔罐负压力度、刺激强度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基本都是根据医生的经验决定的。

第四,刺络拔罐疗法的治疗研究比较少,没有清楚深层次的机制[11-16]。

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使用双盲、对照、随机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有效的观察,得出严谨而可靠的设计方案,进而更好的发挥这种疗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1] 冯春燕,葛美群,马骏.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32例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51-52.[2] 周品林,陈纯涛,黄蜀,王锦.火针和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90例疗效观察. 中医杂志,2013,54(20):1751-1754.[3] 何云凤,邢晓娟.梅花针叩刺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4例.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416.[4] 张树新.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乳腺增生34例. 中医研究,2013,26(3):57-58.[5] 李亚敏.贺氏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例临床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7):66-67.[6] 张洪涛,赵霞,刘文霞.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 中医研究,2015,25(12):62-63.[7] 周曼颖,周曼奕,傅晓娟. 刺血拔罐加蛇药治疗蜂螫伤17例. 中国中医急症,2015,21(10):1674.[8] 胡苗苗,庞勇,陶继恩,等.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对乳腺增生50例近期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杂志,2015,21(4):38-39.[9] 阚丽君,王淑荣.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79例.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19(4):296.[10] 殷新,卢传坚.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外涂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1(15):1642-1643.[11] 盖其夫.刺络拔罐并温针灸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效果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7,9(21):75-76.[12] 丛淑娟,邹翠敏. 刺络拔罐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32例.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9):37.[13] 杨丽华,张丽红,李长隆.刺络拔罐配合药浴治疗痤疮138例. 中国针灸,2016,1(S1):17-18.[14] 张立芹,李树香.刺络拔罐为主治疗痤疮42列. 中国针灸,2017,3(1):98-99.[15] 梁茜茜.刺络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障碍增效作用的临床护理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5):138-139.[16] 樊晓晨,邓海东.刺络拔罐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1):57-58.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类精神疾病,且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等症状,而失眠是抑郁患者发作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抑郁症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抑郁症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2年第8卷第11期Vol.8,No.11,2022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抑郁症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罗娅妮,胡龙霞,阮君,朱雅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腹部肿瘤科,湖北武汉,430022)摘要: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相关论治已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本文拟从中医的角度探讨抑郁症相关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护理;情志疗法;肝;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 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709-1961(2022)11-0151-05R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racter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ed patientsLUO Yani ,HU Longxia ,RUAN Jun ,ZHU Yajie(Department of Abdominal Oncology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22)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mental illness affect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There has been a mor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paper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depression from the po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viewed relevan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depres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nursing ;emotional therapy ;live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精神疾病,预计到2030年将列为疾病负担首位。

抑郁症治疗中的中医药调理方法

抑郁症治疗中的中医药调理方法

抑郁症治疗中的中医药调理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心情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症状。

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药调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综合治疗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调理方法,并探讨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调理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调理方法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中医药调理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恢复身心的平衡状态。

在抑郁症治疗中,中医药调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调节血气循环,增强免疫力,从而有效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二、中医药调理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调理方法主要通过中药的药性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白芍等,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身体疼痛而导致的抑郁症。

此外,柴胡等中药可以舒肝解郁,调理患者的情绪。

中药调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配方,可由中医师根据病史和舌诊来确定。

2. 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药调理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抑郁症治疗中,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神门等,这些穴位可以舒肝理气,改善患者的情绪。

针灸调理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来施行,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调理方法中的一种常见手段,通过按摩关键穴位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

在抑郁症治疗中,推拿按摩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全身的放松。

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针对不同的症状,如捶打推拿、拨砂推拿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4. 草药熏蒸:草药熏蒸是中医药调理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常用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通过燃烧中药,将药性蒸发并吸入患者的呼吸道,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草药熏蒸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由专业人员指导。

三、中医药调理方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药调理方法治疗抑郁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中医药调理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

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

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李向丽张莉琴丁劲张洁李加利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20李向丽<lixianglid65667@>【摘要】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以及降低抑郁症患者伴失眠症状者对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护理、心理支持、以及中药足浴等中医护理措施。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记录和评价护理后效果。

结果:(1)护理后2组患者PSQI量表5 项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2)护理后2 组比较,观察组PSQI 总分值、入睡时间分值及日间功能障碍分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3) 治疗后第6周两组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

两组治疗前后皆有显著差异(P<0.01) (4) 治疗后第6周两组之间HAM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皆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中医护理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抑郁症;失眠;中医护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早醒、睡眠感缺乏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1]。

抑郁症的相关睡眠障碍有3种重叠形式,即入睡困难、维持睡眠或睡眠连续性发生障碍以及早醒。

入睡困难较少有特异性,早醒最具特征性。

在临床上,抑郁症伴随失眠症状的患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效果相对不理想。

中医药学对于情志因素引起的抑郁,失眠等精神失调疾病有独到的认识和深厚的临床实践基础,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治疗具有独特思路和优势。

因而,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中医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是中医药护理工作者需不断探索的课题。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失眠、意志消沉等症状,而失眠在抑郁症的症状中较为常见。

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在近年来普遍增多,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抑郁性失眠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6-0087-03 Research Progress in Treating Depressive Insomni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 Depress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epression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depression,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Insomnia is more common in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Depressive insomnia patients have gener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afety and smal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depressive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ressive insomnia; review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主要以患者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缺乏为主。

中医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探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卑感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传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疗法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针灸、按摩、中药调理、太极拳以及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

首先,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抑郁症症状。

其次,按摩也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并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

研究显示,按摩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中药调理在中医护理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药有着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

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制剂对抑郁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运动,也被广泛运用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中。

太极拳通过舒缓的流畅动作和调节呼吸,改善患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心理疏导也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和谐,通过情志调摄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法如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虽然中医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医护理的疗效和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其次,中医护理的应用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进展
提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重导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加,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亦日益突出。

因而近年来,中医护理学者围绕“如何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症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抑郁症;失眠;中医护理
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重导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加。

而据流行病学调查,这类人群中有九成以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

抑郁症相关性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还会增加日常生活工作中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2],睡眠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护理学者围绕“如何运用中医手段改善抑郁相关失眠障碍”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现综述如下:
1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病理因素过去的观点认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是一种基于情志障碍出现的失眠症候群[3],即抑郁导致睡眠障碍。

近年来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反驳,认为二者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4]。

已有研究表明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的主诉,而在慢性失眠的患者中,新发抑郁的相对危险度是无失眠者的4倍[5]。

故而临床上常常很难确定失眠与抑郁发作的因果关系[6]。

但有研究证实[7],抑郁症REMS睡眠潜伏期(RL)的缩短、RT延长、RD增加等REM活动增强的现象与抑郁症5-羟色胺下降的病理学机制一致,说明抑郁症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1.2 年龄因素对抑郁症患者年龄与睡眠模式影响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
RL逐渐更短,睡眠效率和慢波睡眠降低。

研究显示青年抑郁症患者RL表现为延长,随年龄增长REMS睡眠密度增加。

而青少年抑郁症睡眠模式的影响研究显示相对少的多导睡眠脑电图变化,且缺乏明显的特征。

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入睡正常,但出现与梦有关的频繁觉醒,扰乱了睡眠的持续性,降低睡眠的效率,因而机体衰老同样影响着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程度[8]。

1.3 性别因素近来很多研究表明[9],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抑郁症患者具有更高的delta、sigma频率和更高幅度的beta活动。

在对两个大脑半球之间和一个半球的频率波段之间研究,发现在重性抑郁症患者中,尤其在第一个NREMS睡眠期,女性具有更低的半球问和半球内同步,而男性更可能显示降低的慢波或者delta活动,从而更进一步证明不同性别之间抑郁症病理生理学是不同的。

1.4 遗传因素抑郁症遗传学研究发现[10],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中患重性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从近年来许多文献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抑郁症有关基因研究最多的是5一羟色胺(5-HT)的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另有研究显示[11]具有S等位基因和S/S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提S等位基因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1.5 其他除此之外,影响抑郁症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还有很多。

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活动度过度,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引发抑郁症失眠;机体褪黑素水平过低导致抑郁症睡眠节律紊乱[12];另外,目前针对于抑郁症失眠的护理手段仍略显单一,除去一些常规的护理方法外,大多为治疗措施,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若能探索和开展更多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改善
也应有较好的推进作用。

2 改善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
2.1 中药汤剂目前中药调服在临床上作用范围较广,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中药汤剂确实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改善具有一定效用。

如刘华[13]采用的柴芩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陈皮,半夏,云苓,枳实等)治疗失眠症患者30例,痊愈9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达90.0%、何丰华[14]的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30例也有成效,总有效率达96.7%、陈小娟用自拟的宁心安神汤[15]78例,以通阳散结,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取得较满意疗效、林中[16]则用神龙宁心汤将75例抑郁症伴有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其中治疗组42例用中药汤剂,而对照组33例则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大于对照组,且临床治愈率也高于西药组、而张玲军[17]使用的通窍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60例,总有效率达95%。

经许多研究已证实,它对失眠的改善确实有显著成效,相较于西药制剂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少,但中药汤剂味苦,部分患者对此依从性差。

2.2 针灸疗法针法和灸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气机、预防保健等作用。

针法通过针刺诸穴[18],如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能健脾养肝强肾、清心安神、疏通气血、养血宁心。

而灸法中的穴位悬灸[19]百会、涌泉等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有显著作用。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因此诸穴合灸能够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之间的平衡,从而纠正失眠状态。

如李春琴,赵红针[20]灸海泉为主治疗郁症失眠,以调一身阴阳,通五脏六腑之气,结果显示患者睡眠质量有所好转、张蕊[21]等通过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55例,总有效率达96.36%、林颖娜[22]将9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TIP(多维脑神
经调控康复体系)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人,6个月后经PSQI量表测量,电针组疗效高于西药组和TIP组。

针法虽效果明显但每个患者对针刺的耐受程度不尽相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有些患者对此有所排斥,而悬灸时所产生烟雾和气味,部分患者表示无法接受。

2.3 足底按摩中医认为[23],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足三阴经起于足,足三阳经止于足,它们联结人体内部经络脏腑[24],故刺激特定的足底穴位可有调理脏腑,脉络调和,调节阴阳,改善并提高睡眠质量之效[25]。

足底按摩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手法对足部体表相应穴位进行按摩,通过刺激人体脏腑在足底的相应反射区[26],使营卫高等调和,气血通畅,疏通经络,阴阳平衡,有效的防治失眠的发生[27]。

如周庆云等[28]用单食指扣拳法缓慢按压足底的大脑反射区、小脑-脑干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取得显著成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居然达到100%,患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足底按摩对郁症相关性失眠的改善确实有效。

2.4 中药足浴中药沐足是传统中医外治法[29],其作用机制在与利用药液的热力作用,促进中药有效成分透皮入穴,发挥药物的归经功效[30],从而达到行气活血,舒经通络,镇静安神,平衡阴阳的作用,使机体内、外环境趋于平衡,则神安而眠。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川芎、白术、柴胡、红花、黄芪、怀牛膝等,如盖海云[31]等自制的安神足浴散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97%,收效显著、而黄彤等[32]采用自制足浴配方治疗失眠患者118例,总有效率也达9
3.18%,因而中药足浴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较为广泛,其中与足底按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但对于足部有创伤疾病或对中药过敏等患者忌使用此疗法。

2.5 耳穴埋豆耳穴埋豆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按压王不留行籽,刺激相应部位耳穴,根据经气导引反射到相应脏腑组织,从而起到舒经通络,调节阴阳,镇静安神的作用[33]。

如韩兰燕[34]选取神门、皮质下、心、交感区为主穴,根据不同分型追加辅助穴,对120例失眠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有效率达95%,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赵翠萍等[35]将48例郁症患者分为5型,如其中肝郁气滞型取干、三焦、肾、膀胱、皮质下、内分泌,而心脾两虚型则选取神门、皮质下、心、脾、小肠、胆穴,结果显示耳穴埋豆对改善失眠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失眠质量,尤其是对治疗抑郁症心脾两虚型及心神不交型患者效果突出。

耳穴埋豆疗法安全性高,经济有效,因而使用度较高,但其疗效与患者按揉力度和按揉时间有密切关系,如健忘的老年患者按揉时间不到,或耳朵敏感者不耐受力度不到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效果。

3小结
综上所述,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护理手段而言,相较于有一定副作用的西医护理方法,安全系数更高、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成本更低的中医护理方法则是更佳的选择,但不少操作也存在着其相应的局限性,以待临床工作者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