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

发展前景

姓名: XXXXXX

院系: 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

学号: 201XXXXX

班级: 2XXX级2 班

完成时间: 2012.XXX.XX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腹地,西南东部。面积相当于江浙沪的总和,比整个广东还大。人口也与这两个地区大致相当。而资源和区位等则超过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区是未来最有希望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的地区。而一旦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后,则将至少保持几百年。从西部来看,云桂地区已近边陲,无法起到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而西北又缺水,生态脆弱,难以大规模进行开发和建设。唯有成渝经济区处于西部核心位置上,是最有条件首先发展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区。就现实来说,西部与东部经济上的差距已不单是个经济问题了。所以发展成渝经济区,不仅是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还有带动和辐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这对于稳定大局,使社会和谐,都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自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变化。中国进出口规模大,受影响也就较大。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由出口为主的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出口与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的方式。成渝经济区处于国家腹地,这又成为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战略平台,肩负起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内向型经济的重任。从长远的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中国和东南亚签署了自由贸易

协定,这给成渝经济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成渝经济区南边的位置也接近了东南亚。比如四川攀枝花市就和昆明接壤了。所以,成渝经济区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主战场。中国在与东南亚的贸易中,可能在最初阶段上,广西和云南有些相对优势。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在发展到一定时期、一定规模后,成渝经济区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因为广西和云南远离中国腹心,不可能成为物资集散地。东南亚的货物只有到了成渝经济区后,再分散到全国多数地区,才更节省成本。而国内许多地区的货物也只有集中在成渝经济区后,再销往东南亚才最便捷,况且成渝经济区本身的市场也比云桂大得多。由于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未来主要是陆路。陆路的交通方式和海上的交通方式不一样。海上是船只,船到了海港后,再向内陆多走一步都不行,陆路上的交通就没有这个限制。所以,双方在贸易上不是只考虑某一方面,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是直接到市场、物资集散地。

在通往南亚地区的的陆路上,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前往印度的距离大概差不多,都是大约二百多公里左右。未来除岭南的两三个省到印度要经过云南外,中国其余的地方都只有经过成渝经济区,否则就只能从青藏线前往,路程一般要多一千到几千公里,而且要翻越雪域高原。可见,成渝经济区几乎是中国向南亚的唯一陆路通道。处于这样的咽喉地上,未来成渝经济区在与南亚的贸易中,几乎有垄断优势。中印的贸易现在已经是600多亿的规模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几年后,就会上升到一千多亿美元。然而这么大的贸易,目前

却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在经营。这主要是中印目前存在着边界纠纷,所以双方才舍近求远,多绕行上万公里,只要两国边界问题解决了,成渝经济区就可以像当年深圳那样,由军事前线变为经济开放前沿,成为通向南亚的桥头堡。也许悲观的人会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所以在中印经贸往来上,成渝地区将无所作为。这种担心,现在看来,是多余的。因为中国今年将修建由成渝地区到昆明再到缅甸的客货两用铁路线,直到印度洋,而且还将修建昆明到泰国的铁路线。可见,西南地区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可以在缅甸租用港口,也可以在泰国租用港口,这就使得中国在通往印度洋上是双保险了。并利用这条通道,将印度洋变为中国西海岸。既然是双保险,就可以长期稳定的与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往来,这就使得成渝经济区可以利用这条印度洋通道与印度及其他南亚地区的国家进行经贸往来。所以,不管怎样,几年后,成渝经济区都将成为中国与南亚地区发展经贸的主要平台。等这条印度洋大通道建好了,还可从印度洋进入非洲、欧洲和中东,从而绕开南海和马六甲海峡,比东部地区通往上述地区要缩短好几千公里至一万多公里不等。在国家有了自己的西海岸时,中东部的企业可能会大量迁入西南,并利用大西南为跳板进入世界各地,有些因素虽然是潜在的,却有表现出来的必然性,所以大西南地区的人们,应该预见到这种可能性。

最近一两年,国家多次调研重庆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情况。重庆也提出了“一江两翼三洋”大通道建设。一江是指通过长江进入太平洋。几年后,通过整治的长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不像东部

的港口那么大和深,但重庆却是西部十省唯一的万吨级港口,更具特殊意义。两翼,一翼是指由铁路通过新疆进入欧洲和大西洋。这条欧亚大通道又称为现代的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并正式运行了。由于欧亚铁路才刚刚开通,她的效益暂时还无法显示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线路必将再现曾经的辉煌。两翼中的另一翼就是印度洋通道,前面已经说了,就不赘述了。

“一江两翼三洋”国际大通道全面建成后,不仅会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也必将深刻改变整个世界的经贸格局。成渝经济区必然要发展成世界交通枢纽,并以此进行经贸大循环。通过若干个发展阶段和较长演变过程后,成渝经济区最终将立足西部,坚守西部。同时成渝经济区又处于中西结合部,这就可以以西部为依托和后盾,经营中部,逐鹿中原。所以说,成渝经济区确实在中西部近二十省中起着战略支撑作用。从更大范围上看,成渝经济区在与南亚、东南亚的经贸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通过“一江两翼三洋”所构成的水陆空交通网络走向世界。由此可见,建好成渝经济区是有战略意义的,她对于整个大局的发展,整个形势的发展都有重大作用。

要成为经济中心,离不开资源。从资源来说,成渝经济区也是世界上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地区。能源方面,这里有占中国百分之六十的天然气。前几年看到一个资料上说,单是四川水电理论蕴藏量就有一点六八亿千瓦,可开发也有大约六个三峡电量,重庆水电量也很丰富。水电不同于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是可以再生的,永不枯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地区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中东。况且这一地区也有

大量天然气。另外,这一地区还有大量木材、药材、各种珍稀动物,盛产各种农作物,所以,有足够资源保障这一地区经济发展。

在旅游资源方面,成为渝经济区也不是其他地区可以相提并论的。中国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就是长江、长城和青藏高原,而长江风景最美的地段则是在川渝地区。四川则与青藏高原相连,本身也有一半的面积属于雪域高原,再加上九寨沟、百里乌江画廊、峨眉山等众多景点,所以,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是最富集的。在中国,受经济发展阶段所影响,旅游业可以说才开始不久。比如,沿海不少地区没有旅游景点,旅游收入却比有旅游景点的城市要高得多。因为,在沿海地区,现在经济比中西部发达,不少人过年过节要去探亲访友,所以在客观上也算作了旅游收入。而真正有有景点的地区,不少地方旅游收入反而很低,也是因为经济还没发展到与旅游景区本身价值相适宜的地步。以前我们把雪域高原,这个世界第三级看作是金山银山,看作未来可以和夏威夷相提并论的旅游圣地。除去雪域高原的其他资源不说,单是旅游业,未来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从现在来看,也许不是这样。就像江河水一样,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白白的流失,也看作没用,现在却看作是宝贝了,因为可以发电,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水向高处流,让沙漠变绿洲。可见,事物是发展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没用的东西,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却可以成为无价之宝。而三峡完工后,重庆也形成了众多的湖泊和岛屿,新增无数景点。国家三号文件将重庆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重庆的发展作了多项定位,其中一项就是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旅游基

地,重庆也将在未来五年投资一千多亿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社会越向前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就越大。因为一般人有钱了,就喜爱游山玩水。所以,未来成渝经济区可以避免大起大落,因为有强大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作支撑。

八大因素决定成渝经济区的未来:一是成渝经济区是国内发展内向型经济最好的地区。成渝地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在发展内向型经济上,其他地方不可比。长远来看,只这一条,就可以发展成国内最大经济体。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主要还要靠内需拉动,靠出口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只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所以长远看,适合发展内向型经济的地理位置比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位置更好,况且成渝地区兼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二是有西部十省唯一的内河大港。因为是西部十省的唯一,所以比东部的港口更具有特殊意义。三是与南亚诸国接壤。未来成渝经济区是中国与南亚发展经贸的主要平台。四是面向东南亚诸国。可以大有作为。五是国家实施印度洋战略。正在修建西南到印度洋的大通道,将变印度洋为中国西海岸。一定意义上说,未来成渝经济区还有自己的海港。六是欧亚大通道已经建成。这条现代的//丝绸之路//将使成渝经济区通过铁路走向中亚、欧洲。七是能源。能源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水电,是可再生的,永不枯竭,也许以后的作用更大。八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未来会对经济有越来越大的贡献。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功能定位研究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功能定位研究 ——兼论经济区对接成渝经济区路径选择 剑虹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经济管理教研中心 621000省市科创园区九洲大道中段 【摘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是以地区经济为视角的专业化与分工问题。对经济转型期的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分工的基础与困境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区在成渝经济区所处的产业分工地位出发,对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其对接成渝经济区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探讨了经济转型期政府在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和功能问题。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政府功能;产业分工;对接;路径选择 一、引言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是以地区经济为视角的专业化与分工问题,实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分析了专业化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后这一基本思想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关于专业化与分工在促进经济增长、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产业组织演进方面的作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而政府规制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流域的上游,是我国西部人口数量最密集的地区,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区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和西南重要的科技、经济和商贸中心,该区域在经济基础和科研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扩散的首选区域。探讨成渝经济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协调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规制问题,对于带动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推进全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和产业融合的阻碍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容,成渝经济区部又具有一定的分工结构,区域部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工和有效对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鉴于此,本文将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为背景,围绕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角色等问题,分析该地区进行产业分工合作

高考地理热点: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 【一】相关资讯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 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 绵阳、德阳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 市。数据显示,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 方公里,占全国幅员面积 1.8%,区域内自然 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 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2007年底总人 口接近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并有 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 同时,区域内GDP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的5%,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生猪、 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成渝经济区是西 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 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承接悠久的合作渊源,重庆、成都两地特大城市将成为经济区的龙头,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 2008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启动,今年在成都召开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四川 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意见》, 并进一步明确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 重要增长极,我国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统筹 城乡发展先行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国家 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 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 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 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区 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 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 【二】考点分析 1.成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概况; 2.成渝经济圈的发展优势及劣势; 3.成渝经济圈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川气东送的原因、路线以及对成渝经济圈的影响; 5.我国西南铁路网(如:成渝线、宝成线、川黔线、襄渝线等); 【三】精选试题

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构想和四川、重庆两地经济现状的比较,阐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的经济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标签:成渝经济区;行政壁垒;产业集群;城市群;一体化 1 对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区内经济现状及产业的分布、类型、梯度对经济合作的障碍 2007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12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893.2万人,乡村人口523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5.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长1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增收544元,增长18.1%。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9.5%和34.9%。但整个四川农业基础仍旧非常脆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效益差。作为人口大省,农业结构调整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处于初始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四川工业属于资源开发、速度效益型,重工业多于轻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多于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产销率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四川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仍很低,服务业中低层次和传 统行业多、高层次和现代产业少、从业人员素质低。 2007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城镇化率48.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22.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 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 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整个重庆产业结构有三个方面的矛盾: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趋势与第二、第三产业大量冗员之间的矛盾;高投 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资本闲置和资本短缺的矛盾。 1.2 经济区内城市群的构成,城市间的巨大差异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精)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 200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把区域规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珠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五个大的区域规划。由于珠三角只涉及广东一个省,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委托广东省自行编制。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组织编制。2004年,国冢发改委先期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正式发布,拟先期出台指导性意见口2008年l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升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地区的指导性意见还未出台。 上述两个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开始着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书面意见。下个月,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可能带队到四川,专门听取四川省的意见。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成渝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最新进展。 l‘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与最新进展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国家之所以将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并列,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舰划,这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区域影响。 我国开发历史最早,开发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有4000年的开发历史。1891年重庆开埠,近代工业开始在长扛沿岸城镇兴起,成渝经济区也就成为西部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经济区一直是国家成为重要的开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及产业定位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及产业定位 绵阳 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德阳 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眉山 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 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 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雅安

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 泸州 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自贡 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宜宾 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四川经济强市。 内江 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广安 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 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万州 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涪陵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中国西南。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重庆亦有雾都、渝都、山城、桥都等别名。2013年,香港发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重庆市列第十位。 成渝核心城市--成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13,2014两度登上《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出台,历经14年。 过去,连接成渝两地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将来,成渝客专的竣工,将助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现年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至今还记得,14年前四川和重庆分治时,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协调的问题。可以说,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但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一年后签订的《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第一次提出“成渝经济”这个概念。 又过了两年。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建议加快整合成渝地区,使重庆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个单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 尽管《纪要》和《报告》还没有正式形成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一次次促使人们关注这个区域。 成形:上升到国家层面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

论成渝经济区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一)

论成渝经济区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一) 【摘要】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和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它的范围虽然还没有完全明确界定,但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法律政策基础、历史文化基础、地理区位基础、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资源基础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两极核心,以川西经济带和川东重庆经济带为两头,以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长江水运航线为纽带,形成的“工”字形沿线带状城市区;包括除攀枝花市、广元市、巴中市与甘阿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外的四川省其他地区以及除黔江、酉阳、秀山之外的重庆市其他地区;面积为20多万平方公里,占四川和重庆总面积56.74万平方公里的40%左右;人口为9800多万,占四川和重庆总人口的85%左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8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200多亿元,占四川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的93%左右,人均GDP为6000多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区域内合计县级行政单位142个,城市35个,其中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6个,小城市17个,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之一。成渝经济区内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区域是成都(9城区)和重庆(9城区);第二层次是沿成渝交通沿线的中小城市;第三层次是两地下辖的县市以及广大的经济腹地。成渝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包括了整个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这一经济圈在长江上游乃至我国西南部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同时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南部的深圳、东部的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之后,我国的第四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成渝经济区的全面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继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经济圈两个区域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启动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巴蜀文化区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后,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分析

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通过立足成渝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各地比较优势,分析如何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城市群产业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注入一些新的动力,如积极发展双创经济,建设共享平台等。提升成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一、成渝产业分工合作现状 近年来重庆与四川省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努力推进成渝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创合作发展新局面,目前两地产业分工合作格局初显。 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共建西部技术转移联盟、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交易;电子科技大学在重庆西永微电园设立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在内江设立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 引导产业协作共兴方面,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川渝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合作、协同发展,目前资阳川渝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数字化铸造工厂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建立旅游

合作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关于联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行动方案(2018—2020年)》,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庆与广安市共同推出“红岩魂·川渝情·访伟人故里”红色旅游产品,四面山景区加强与泸州市互促互动,共同打造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建立川渝泛涪江流域公共文化馆联盟,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此外,重庆、成都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方面也取得成效。渝广合作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465家。“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园”在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挂牌,共引进企业84家,目前已建成投产35家。 二、产业发展战略举措 (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1.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新欧”、“蓉欧”国际大通道,支持交通区位条件好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创新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缩减审批流程。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推进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四川广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2.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 例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一、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原因及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 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地理区位基础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以贯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以推动这两个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资源禀赋基础 成渝经济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历来就是我国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成渝经济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无霜期长,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自然条件良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成本比低,能源和水的保障程度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较好,复种指数高,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未来最大的能源基地。成渝经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多年平均流量为13680米/秒,年径流量为4233亿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能源、矿产资源中,除石油资源短缺外,其他多居全国前列。此外,成渝经济区也是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受到联合国保护的遗产最多的旅游资源富集带。 成渝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渝经济区人口接近1亿,是七大经济区中人口最多的区,人口密度达到490人/平方公里,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责任分工方案(全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责任分工方案(全文) 2011-10-10 14:29:37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 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具体责任分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48号)精神,为全面分解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赋予我省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特制定以下具体责任分工方案。 一、优化空间布局 (一)成都发展核心。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特色农业,提升交通、通信、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成都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配合) (二)沿长江发展带。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集聚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轻纺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城镇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泸州、乐山、宜宾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配合) (三)成绵乐发展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雅安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科技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省畜牧食品局配合) (四)成内渝发展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积极引导产业与人口集聚,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成都、自贡、内江、资阳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配合) (五)成南(遂)渝发展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成都、遂宁、南充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省畜牧食品局配合) (六)渝广达发展带。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加强跨区域分工协作,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达州、广安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省畜牧食品局配合)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 发展前景 姓名: XXXXXX 院系: 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 学号: 201XXXXX 班级: 2XXX级2 班 完成时间: 2012.XXX.XX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腹地,西南东部。面积相当于江浙沪的总和,比整个广东还大。人口也与这两个地区大致相当。而资源和区位等则超过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区是未来最有希望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的地区。而一旦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后,则将至少保持几百年。从西部来看,云桂地区已近边陲,无法起到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而西北又缺水,生态脆弱,难以大规模进行开发和建设。唯有成渝经济区处于西部核心位置上,是最有条件首先发展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区。就现实来说,西部与东部经济上的差距已不单是个经济问题了。所以发展成渝经济区,不仅是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还有带动和辐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这对于稳定大局,使社会和谐,都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自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变化。中国进出口规模大,受影响也就较大。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由出口为主的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出口与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的方式。成渝经济区处于国家腹地,这又成为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战略平台,肩负起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内向型经济的重任。从长远的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中国和东南亚签署了自由贸易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黄琴峰傅得晟胡冰阳张高钢 1 天府新区定位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理念 2.3 总体定位 2.4 空间布局 2.5 产业布局 2.6 生态绿廊 2.7 交通规划 2.8 公共服务体系 2.9 保障措施 2.10 建设步骤 3 最新动态 3.1 基础建设 3.2 最新进展

1天府新区定位 天府新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2总体规划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

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也就是保留60%的生态本底。而城镇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2.2规划理念 山水环境,组合布局 以能源约束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城镇和自 然山水,组合布局城市。 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两化互动”要求落实到规划中, 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生态田园 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构建城市建设与乡村田园有机融合,国际化特征 和天府传统文化特征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集约发展,智能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能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 2.3总体定位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核心功能概括为“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 2.3.1核心功能

最新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摘要: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构想和四川、重庆两地经济现状的比较,阐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的经济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行政壁垒;产业集群;城市群;一体化 1 对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区内经济现状及产业的分布、类型、梯度对经济合作的障碍 2007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12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893.2万人,乡村人口523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5.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长1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增收544元,增长18.1%。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9.5%和34.9%。但整个四川农业基础仍旧非常脆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效益差。作为人口大省,农业结构调整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处于初始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困难;四川工业属于资源开发、速度效益型,重工业多于轻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多于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产销率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四川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仍很低,服务业中低层次和传统行业多、高层次和现代产业少、从业人员素质低。 2007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城镇化率48.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22.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整个重庆产业结构有三个方面的矛盾: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趋势与第二、第三产业大量冗员之间的矛盾;高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资本闲置和资本短缺的矛盾。 1.2 经济区内城市群的构成,城市间的巨大差异 如果用城市首位度指标来衡量,四川的首位度是畸形的。川西平原城市圈几个城市中仅成都市一城独大,缺乏第二三层次城市,多属于规模小、农业比重大、经济实力弱的畸形断层结构。如果从川西平原城市圈的总量上看,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2011年6月4日) 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

重庆市: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规划范围区域面积 人均GDP达39000元 城镇化率提高到52%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公布,5年内人均地区GDP将达39000元 ○高速路收费将实现一卡通,取消异地上学借读费,实现医保联网结算 ○经济区内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探索建立经济区内干部交流制度 前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根据该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而到了2020年,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并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重庆晨报记者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发现,在未来的发展中,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发展备受重视。不仅是在产业、能源布局、交通发展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的规划和布局,而且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也引入了一体化发展机制。 《规划》提出,成渝两地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突破行政区限制和体制障碍,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规划》主要内容: 住房:5年内建保障房200万套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积极开展重庆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201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200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10万套。 医疗:65岁以上老人免费检查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开展健康检查,逐步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整结构布局,在重庆、成都新城区增设医院布点,在长寿、合川、永川、眉山、雅安、内江、达州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地市级医院。 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建设永川西部职教城和重庆、万州、涪陵、江津、成都、德阳、泸州、南充、达州职业教育基地或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 2015年建成西部重要经济中心2011年05月05日 16:57:19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区域辐射示意图。(制图阿沛)…………………………………………………………………………………………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江国成)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日介绍,国务院最近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发展改革委表示,依据《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 发展改革委表示,《规划》的出台是在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刻,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建设,成渝经济区已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经济区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等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析报告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 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成渝城市群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 (5) (一)成渝城市群格局 (5) (二)成渝城市群相比于其他城市群的特色 (6) (三)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7) 1、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 (7) 2、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 (9) 3、劳动人口充足,人才资源丰富 (9) (四)成渝城市群面临的问题 (11) 1、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 (11) 2、成都重庆竞争大于合作 (11) 3、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13) 二、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14) (一)加强内部协同发展 (14) 1、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化“一轴两带、双核三区”布局 (14) 2、核心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发挥成都、重庆的比较优势 (15) (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寻找外向型经济的机会 (18) 1、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强沿江区域合作 (18) 2、打通多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9) 3、立足川渝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 (20) 三、成渝城市群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21) (一)城镇化吸引人口,房地产需求上升 (21) (二)购买力不断提高,房价上涨空间大 (22) (三)城市群内部分化,政策差异明显 (23) 1、成都:“515新政”加码,调控再度升级 (23)

2、重庆:外地炒房客盛行,政府出手打压 (25) 3、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力度不减,政策环境宽松 (26) (四)区域龙头企业:深耕成渝,全国布局 (27) 1、金科股份:立足重庆,布局全国 (27) 2、蓝光发展:深耕成渝,稳步扩张 (29)

成渝城市群目前的发展状况。成渝城市群由重庆市的渝中、万州等27个区(县)及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的成都、自贡等15个市组成,总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承接东西、连通南北,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较为突出,劳动力人口和人才重组,但仍然存在着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核心城市竞争大于合作以及城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仍相对落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成渝城市群未来需要加强内外共同协作。对内,根据“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布局,依托成渝发展主轴培养一批城市带和城镇密集区,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发展产业集群。对外,充分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打通与周边地市的通道,积极和其他城市群对接,立足两大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引领西部开发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一战略定位。 成渝城市群房地产投资机会。首先,成渝城市群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人口以净流入为主,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了需求。其次,成渝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而房价收入比在全国相对较低,房价仍有上涨空间。最后,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分别出台了相关楼市调控政策,引领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而周边三四线城市则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老牌龙头企业在深耕本地区的同时也不断对外扩张,实现多元化发展。

成渝经济区概念

成渝经济区概念 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区域辐射图商报图形徐侨唯制 “十五”末开始筹划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终于在“十二五”伊始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3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首提支持重庆建国际大都市 “规划内容,非常具体。40个重要定位,为重庆量身未来。”杨庆育说,分别是5大战略定位,8大综合性定位,22个产业定位,以及5个特色定位。 目前重庆已被确定为国家5大中心城市,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齐名,现在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杨庆育说,规划里边有这样一段原话,首次提出要把重庆建设为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和辐射集聚作用,高起点建设两江新区,推动国家级创新城市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 支持重庆制造飞机 重庆以后要制造飞机,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重庆要建设国家民用航空基地。杨庆育说,重庆有巴山仪器厂等技术雄厚的配套企业,并与意大利一公司签订了直升机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因此在重庆布局是完全有条件的。并且,在产业门类设置上,大飞机项目在上海、天津,支线飞机在西安,西南地区还没有飞机项目,因此该项目布局在重庆,对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很有好处。 杨庆育谈到,国家确立的40个重要定位,共涉及到重大项目有83个。其中,重点产业36个,基础设施29个,社会事业18个,带给重庆总投资估计5000亿元左右。重点产业有风电、轨道交通、数字机床、特高压变电设备、长安汽车、富士康芯片、直升机部件等等。 允许先行先试万州建保税港区 “规划带给重庆的,还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杨庆育说,共有40多条重大利好政策。 在内陆开放基地方面,总体赋予重庆先行先试的政策,打造“一江两翼三洋”通道;万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探析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探析 成渝经济区是一个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覆盖四川14个沿高速公路、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及重庆“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23区县的成渝经济区。 一、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分析 1.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与现状。从整个成渝经济区来看,第一产业GDP结构比重由91年的33.18%降至05年的17.18%,91年以后,第一产业比重一直低于第二产业,1992年后一直低于第三产业,且与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产业GDP结构比重稳中有升,由91 年的34.17%升至05 年的41.19%,且93后保持在40%左右;第三产业GDP结构比重由91年的31.15%升至05年的40.13%。在93年左右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动,其重要原因是从1992年开始我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外资增长迅速,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第一产业比重则相对大幅下降。表明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正逐步走向合理化。 2.成渝经济区相似性。根据重庆和四川统计年鉴中的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统计表,确定了其中的34个主要工业行业产值指标为基本数据,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使用的相似系数公式: Sij=■(0≤Sij≤1) 计算成渝地区区域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表1成渝地区工业结构的相似系数 (由表1可以看出)从90到95年间成渝两地的产业结构趋于相同,并已经高度相似,两地之间的产业存在极大的雷同和重复建设。1995~2021年两地开始有了各自的侧重点,依赖各自的资源禀赋进行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的趋同性下降,2021年之后两地的工业结构在0.70附近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波动过程中,成渝两地在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专业化的同时,还是存在较多的雷同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