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与翻译
英汉音韵辞格的翻译

tes mel t r rrt e h a o n ( 相 同 的 字 母 或 h a t ah rte smes u d 用 ee o 毋 宁 说 相 同 的 语 音 为 紧 密 相 邻 的 两 个 或 多 个 词 语 开 头 ) 。 国 内 英语 修 辞 论 著 《 语 修 辞 与 写 作 》 为 : 头 韵 是 一 组 英 认 “ 词 、 句 话 或 一 行 诗 中 重 复 出 现 开 头 音 相 同 的 单 词 。 作 为 一 ”
、
引 言
英 汉 语 分 属 两 种 语 系 , 者 属 于 印 欧 语 系 , 者 属 于 汉 前 后 藏 语 系 。英 语 的 词 ( o d ) w r s 由字 母 (etr ) 成 , 于 拼 音 1 es 构 t 属
文 字 ; 语 的 词 则 是 由字 ( h r ces 构 成 , 于 象 形 或 表 汉 c a a tr ) 属 意 文 字 。这 种 文 字 因 素 , 成 了英 汉 音 韵 辞 格 互 译 的障 碍 。 构
2 1 年 第 4期 00 ( 第 1 期 ) 总 2 2
牡 丹 江教 育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M UDAN ANG j l COLL EGE OF E DUCAT1 0N
N o.4。2 1 0 0
Se ilN o 22 ra .1
英 汉 音 韵 辞 格 的 翻 译
本文试图探讨英语头韵与汉语双声 、 韵 、 叠 同字 和 叠 字 的 翻
译策略 。 二 、 语 音 韵 辞 格 : ltrt n 英 ale ai i o
俄汉双关辞格在商业广告语体中的应用、对比与翻译

( 《 I )在这个广告中是通过 多义词 来 r a 3 e T a Bb 6 O P》 , 实现双关的 。单词 Bb 6 O P既有 “ I 选择 、 选定” 的意 义, 同时也
暗示着报纸名称 。
的修辞 效果 , 能够突 出广告 的特 点 , 因而倍受 广告制作 者的 青
( 辞海( )19 ) 上 ,9 9
后 归纳 出俄 语 广 告 双 关语 的翻 译 策 略 与 方 法 。
【 关键 词 】 广告 语 体
一
双关辞格
翻 译 方法
、
引 言
商业广告是集社会学 、 美学 、 心理学 、 市场营销 学 、 文学 、 语
构成双关的语言手段是 同义词或同音词 。因此 , 俄汉语双 关 的对应主要体现在 表现手段 上的一致 , 即经常通过大量使 用 多义词或谐音词 来实现双 关 目的 。如 ,关于某俄语报 纸广告 :
存在各 自独特的语言构成手段 。巧 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 、 幽 默、 生动 , 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 给 较为常见的可以分 为以下
几个类型。
() 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 、 发音相同或相近 的 词构成的。这类双关具有风趣 、 幽默的语言 风格 , 能增强 广告 的
在商业广告文本的翻译中 , 广告语体 的修 辞手段运用非常
H aⅢ H a P r Y M e H T b ro M O c K B H a I B b , K a嫩 Ⅱ o i I6 O p Y i b6OP I 姐 O / K e 1T b B O I) H 6 b c
言 作 为 一 种 应 用 语 言 , 渐 形 成 了一 种 有 别 于 其 他 语 体 特 点 的 逐 专 门语 言 。 为 了 实现 商业 广告 的 劝说 功 能 , 告 上 常 常 利 用 各 广 种 手 段 实现 自己的 交 际 目的 。双 关修 辞 格 的使 用就 是 一 种 有 效
英汉辞格对比与翻译

夂学教育2。
#9.。
8英汉辞格对比与翻译□周园内容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辞格方面有许多不同,也有许多共通之处,由于两种语言包含的修辞手法繁杂,大类小类各有几十种,本文重点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意象、语义及结构三方面的修辞格进行对比,涉及比喻、夸张、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来展现这两门语言在辞格上的异同点,并在辞格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相关问题}关键词%辞格修辞手法对比翻译1•辞格概述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也叫做0)辞格辞式”等,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使语词呈现岀一种动人的魅力1,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在古言中,修辞与人的修业相联系,并不是如今所指0修辞”之意。
在语言学演变至今,修辞在现代汉语中所指的文辞或修饰文辞,修辞学也成为了语言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修”在现代汉语中意指修饰,0辛”指的是言词,修辞即修饰言论,而修辞手法则是应用在各类文体,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汉辞格2.1意象的辞格用古词中的意象概,辞格的意象方以分意象是了作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实存在,了作的情的意象的辞格人、等,在文中辞格作为重分2.1.11汉语的也叫方”、”,种辞格使用不、相的或一般部分成,的I 为体用作的为体以的词,也是修辞的词在汉语中,种类和为的,而则不岀现本体即体和体中用喻词,三部分成,例如「破晓来临,大地朦朦胧胧的,如的”。
中词,不相,一不可,的意象体现O如的,是中的的,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句不岀现本体,直写岀体,隐含的体与体相之处,婉约含蓄,读:要在阅读文的基础受到意境。
如r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它们甩到悬崖上,把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O的体选择常见易懂的,才能达到共情的目的。
必须贴切,运用时要谨慎选择喻体,因为喻体往往体现作者的思想情。
2语的语的与汉语相,也有之,语的即si&i'e通过介词like、连词as、as if、asthough、动词seem等以句型A toB asC to D、be likened等来判别。
汉英顶针辞格对比及翻译

关 键 词 :汉 语 顶 针 辞 格
翻 译 方 法
英 语 辞  ̄ a a il ss 对 比 r n d po i
i d. n e. n S tu e f e’ r e s I y i d e e fn a d b o e’ r e s l On s tu ef ma n e d b . u p e s n … . — F n a r n eL e s n la a t — m kL u e c u a
这 是 取 自 于 TSEit 四 个 四 重 奏 》 后 一 部 分 , ..l ( o 最 通 过 顶 针 手 法 的 使 用 , 上 下 文 联 系 更 紧 密 ,asmb l和 使 “ y o” “oe 这 两 个 词 的 意 象 体 现 得 更 完 美 。 lv ”
3 W h a o e s i t f i g o h sa eh s l t e . o h sn t h p r h sa e. f i g a l h t i o a
辞 格 a a ilss 特 点 与 作 用 , 提 出 了 移 植 法 、 译 法 n dp o i的 并 意
和 移 位 法 三 种 翻 译 方 法 . 以 期 达 到 更 好 的 修 辞 信 息 的 传
递 . 进 文化 交流。 促
t i rtr)】 l a ils 和 汉 语 顶 针 一 样 , 将 前 一 句 o t aue ̄ a dpo i Le n s 是 或行 的末 尾 , 为后 一句 或行 的开 头 。例如 : 作
一
、
汉 语 辞 格 顶 针
辞格翻译的弥补

弥补法——对不能译的辞格,尽可能补救这类修辞格一般都在字形、宇音、词性、词的结构、词的缩减、词义更换、字的排列等方面做文章,而这些原文的特点是无法传达到译文中去的。
对这些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那些非译不可、不译就会严重影响原作思想力度或情节发展的修辞格,我们应尽可能地加以补救,如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
对那些与原作思想力度和情节发展无重大关系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干脆不译。
对诗词对联中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最好能作一个简短的说明,让不懂原文的人领悟到原文修辞格的妙处,笔译、口译皆如此。
(一) 联边;头韵;转品;歇后A. 联边联边是汉语里特有的修辞格。
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让3个以上在一起的汉字使用同一偏旁部首,让读者看了这反复使用的偏旁,就能联想起与这偏旁有关的形象,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联边。
由于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无法把汉语偏旁反复使用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也翻译出来。
如:1) 浩海汪洋波涛涌溪河注满雷霆霹雳霭雪雾霖雨秀霏(旧时“海神庙”对联)(下联里的“云”字一定要用繁体字,否则就无法达到联边的目的。
)2) 梧桐枝横杨柳树汾河浪激泗洲滩(《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上海市青浦县有条汾河,汾河的急流之处叫泗洲滩。
)3)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明朝宰相叶向高一次夜宿新科状元家,状元出了这里的上联,叶向高对出了这儿的下联。
)4) 清朝,侍郎毕某宴请尚书王某,约蒲松龄作陪,三人饮酒属对。
毕侍郎彬彬有礼,出了第一联: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尚书盛气凌人,出了第二联: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若非当朝官宦家,谁人配穿绸缎纱。
蒲松龄不畏权贵,出了第三联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道道多狼狐狗。
5)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各在其偏旁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
)6)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务懑,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翻译与辞格

2. 积极修辞格(Active Rhetoric Techniques)
它主要指那些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修辞性写作技巧。常见分类如下: 2.1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 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有like, as if, as, as though 等。 (1)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 (B1U3/The Present, B1 代表《大学英语(精读教 程)》[1]“Book 1, 第一册”;U3 代表教程中“Unit 3 第三课”。 其后的英文为该课的课文标题,以此类推)。 支票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似地飘落到地板上。 (2)He looked at me with an air of surprised disapproval, as a colonel might look at a private whose bootlaces were undone. (B2U4/My First Job) 他带着一种吃惊的、不以为然的神态看着我,犹如一位上校看着 一名没有系好靴带的二等兵一样。
求雅换词的手法之一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Don’t take the low-fat label as a license to eat (不能因为食品标明低脂肪而敞开食 用)。这个句子的精彩之处在于“license”一词。它是用途很广的大 词,意为“执照”、“许可证”等。用在这里给人一种“头小帽大” 的感觉,新颖别致。译文却很难保留这种表达效果。 再如:If the term sounds unscientific to 20th-century ears, let us remember there is a definite connection between marshy lands and malaria… (如果这个术语对生活在20 世纪的人听来不科学的话,那就 让我们记住沼泽地和疟疾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其中“ear”一 词使用范围极小,只是表示人的听力器官——耳朵,但在此处却将它 的所指范围扩大,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英美报刊评论中典故辞格的翻译

是和其他人 双赢 的局 面 ,而是设法让别 防员 ,只有邻近地 区的热心人士组织成 人 当输 家 。成 功 被 定 义为 摧 毁竞 争 , 的义勇消防 队,他们 的标 准配给就是野
p p e p a f h a t a e n s wn o p d u si e e rh h d b e o t
化 , 同时 还 达 到 语 言 简 洁 确 实是 值 得 讨 论 的话 题 。
【 关键词 】 故 ; 典 翻译 ;字面意义;隐含 意义
引 言
和科 技 的发 展 ,人类 间 的交 流 E益频 1 ,9 2 有 些 E本 人认 为美 国 国内的 l 01 9 1( l
当代 英美 报 刊 中, 闻评 论形 式 多 繁 ,不 同文 化 间互相 渗 透融 合 ,一些 反 E情绪 主要是 种 族 对立 。楠本 先 生 新 t 样 ,它在强调 真实性与客观 眭的同时为 历 史 政治事 件 、文学 作 品等 在世 界范 说 : “ 多数美 国人不愿 承认 ,但 美国的
纷纷 涌现 。)2 No h ni c me o 年龄5岁 , . w w e t o st 5 越战期间担任步兵上尉的联 翻译报 刊评 论 中的典故 时 ,需要时刻考
i l me t gt en w p y g i ei e , h mp e n i h e a u d l s t e n n
光制导 炸弹也在精确地命 中伊拉 克境 内 的 目标 ,一 度首任嘲笑 的武器在 战争 中 大放光彩 。突然 ,人人都成为武器 的狂
采 取对 等 的翻译 法 ,易 于读 者 接受 和
理解 。例如 :1 ut h np l ef m .J s w e oi r c o
Bo o n o Br o l n b le e t a h y l g a t o ky ei v h tt e
英文隐喻修辞格及汉语翻译

长治 0 4 6 0 0 0 ) ( 山西 省长治学 院师范分 院 ,山西
摘
要 :本 文探讨与总结 了英 文隐喻修辞 格的一些 翻译 技巧 。
文章编 号 :1 0 0 8 -6 7 7 2( 2 0 1 3 )0 1 _ 一 o 1 3 9 - _ 0 2
关键词 :英 文隐喻 ;修辞格 ;翻译技巧 中图分号 :H1 5 文章标识码 :A
的 象 征 ,而 猿 猴 则 代 表 着 “ 狡 猾” 。 )
2 . Hi s he t o r y h a s t h o u s a n d s o f l i t t l e r o o ms a n d l o n g。 wi n d y
c o r r i d o r s . 他 的理论 有很多组成部 分 ,而且各部分 之间 的关系 也过 于错综 复杂 。 ( r o o ms ,c o r r i d o r s 用 来隐 喻他 的理 论组 成 部分 的多样性及 复杂性 。 )
4 . I t i s p l a i n e n o u g h t h a t s h e h a s j u s t ma d e a c a t ’ S p a w o f
最 大 的不 同是 :明喻通 常使用 l i k e 。 a s s e e m , a s i f 等 比喻词
3 .Yo u ’ d b e t t e r b r e a k t h e i c e b y s o me wo r d s o f l e s s
、
直 译 法
对 于一 些原 文意义 较 明确 ,句法结 构较 完 整 的句 子 ,
我们通 常采用 直译法 。它按 字 面意思 直接 翻译 就能表 达 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鲜明、形象地刻划某一事物,人们常将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 用另一种事物比方所要说明的事物。此种对 比就称为明喻。明喻由三部分组成。即:1、 本体(描述的对象),2、喻体(用作比喻的 事物)和3、喻词(联接本体和喻体)。明喻 的格式常有:A像B。A代表所要说的,B代表 另外的东西,中间是as, like, than, as if, as though等一类的词。例如,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My heart is like an apple-tree. Whose boughs are bent with thick-set fruit.)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喻词“像、如”。
b). What, is the old King dead?—As nail in door. (死得直挺挺的)就如板上钉钉子。 c). He sleeps like a log (top) and works like a beaver (horse). 他睡得香,干得欢。
B)、直译并更换形象 a). as drunk as a mouse 烂醉如泥 b). as hard as nails 铁石心肠 c). as white as ashes 面色如土 d). like a duck to water 如鱼得水
4. Factors
1. Geographical factors (地理环境因素)
(1). 过五关,斩六将 weather the storm (2). 了如指掌 know the ropes (3).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have an oar in every one’s boat (把桨放进每个人的船中) (4). 疾风知劲草 A good sailor is not known until the sea is rough and water deep.
辞格与翻译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英汉比喻的翻译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 Definition
2. Features 3. Classification 4. Factors 5. Methods
3). Metonymy (转喻/换喻)—is such a figure as doesn’t express a similarity of one thing to another in some respects but expresse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hing spoken of and the thing meant—the mention of one suggests the other. 转喻/借代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它并不表示甲 乙两事物在某点上的相似或类同而是表示甲、 乙两事物在某点上的联系。即提到甲事物就 会使人想到乙事物,这构成了事物之间的借 代/转喻关系。也就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有重 要联系的事物。
3. Classification (分类) 1). Simile—a way of comparing one thing with another, of explaining what one thing is like by showing how it is similar to another thing, and it explicitly signals itself in a text, with the words as, like, as if, as though, etc. A simile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 namely: 1. the tenor (the thing described), 2. the vehicle (the thing compared to), and 3. words such as ―as‖, ―like‖, ―than‖, ―as if‖ , ―as though‖ use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s of comparison. E. g . as white as snow, as cold as ice.
(2). 栋梁、台柱、主心骨 the salt (the salt of the earth=社会中坚) be worth the salt (称职) (3). 吉人天相、吉祥如意 touch wood (摸木头) (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5). 月老 (The Moon Lor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雅典娜(Athena)
1. Definition (定义)
1).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 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 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 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 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 理变得浅显。 2).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 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 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 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 重新的认识。(乔纳森· 卡勒 )
B. Free Translation (意译)
a). I read his mind like a book. 我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 b). He is as sharp as a needle. 他十分精明。 c). She has been as cross as two sticks since she got the sack. 她被解雇后,脾气变得很坏。
4). 历史背景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败走麦城 meet one’s Waterloo (2). 木已成舟 The die is cast. (3). 破釜沉舟 burn the boats
5. Methods (翻译方法)
1). English Similes and Metaphors into Chinese (1). English Similes (英语明喻) A. 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 A)、保留形象 a). He sat like puppet on a monument, smiling at grief. (Shakespeare: The Twelfth Night, Act Two) 他坐在纪念碑上,像个木偶人,对悲哀一笑 置之。
2. Features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The tenor—the thing described and the vehicle –the thing compared to are objec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2). 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相似点。 (There is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tenor and the vehicle)
A)、the container for the thing contained: The kettle is boiling=The water in the kettle is boiling. Please drink a cup or two=a cup of tea/wine. B). the instrument for the agent: The pen is stronger than the sword. Give every man thine ears, but few thy voice. C). the sign for the thing signified: Grey hair should be respected. His pen sways over half of the world. D). others: He has a ready tongue.=He is fluent and quick to answer questions. ) He is a reader of Chaucer.
2). Metaphor—a way of making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without the use of such words as like, as, as though, as if. E.g. The world is a stage. 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种共同的特征,把一个 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身上,说话人不直 接点明,而靠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比喻,称为隐 喻。隐喻与明喻都是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事物的 共同特征来说明事物,但隐喻没有指明它们的 共同点,而是用一个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直接 称谓。隐喻中喻体与本体之间没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词。He is a mule. She is a cat. 暗喻,又称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喻 词“是、变成、等于”等。
3). Figure of speech—(simile or metaphor, etc) expression that gives variety or force, using words out of their literal meaning. (俗称打比方,意指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比拟想要 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比喻,就是打比方,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 同它有相似点的本质不同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 方。 比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本体—所要说明的事物; 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5). 牛饮 drink like a fish (6). 一条绳子上的蚱蜢 in the same boat 2). Customs and Habits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