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实验操作规程

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实验操作规程
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实验操作规程

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实验操作规程

(盐水试管法)

1 严格认真核对用血申请单与血样上患者姓名,科别,床号,病历号,血型是否相符,并对照检查供血者血型,血液成分及血袋编号,观察血液外观质量,如血袋是否破损,是否溶血使混浊,起泡,血浆是否有乳糜、絮状物、红细胞层呈紫红色是否超过保存期限等。

2 将受血者血样放置在试管架上(靠左侧)将离心后的供血者血样放置在右侧。

3 取一次性试管两支各加生理盐水1ml,然后一支中加入受血者红细胞1滴,另一支加入供血者红细胞1滴,各自制成3-5%的红细胞悬液备用(分别置于各自血样后面)。

4 取透明的一次性硬塑试管两支,分别标上主次侧及配血序号主侧试管排列在受血者血样后面,次侧试管排列在供血者血样后面。

5 用一次性滴管,将受血者血清1滴加入主侧试管内再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加入次侧试管内,再取一支滴管将供血者血清1滴加入次侧试管内将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加入主侧试管内。

6 将主,次侧两支试管轻轻混匀置离心机以1000miml分钟,取出试管在白色背景下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若无溶血时,再轻摇试管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若有可疑情况应进一步加做聚凝胺配血。

7 正确规范的书写配血报告单,再仔细与用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标签,血袋上供血者姓名,血型,编号等核查无误后做好登记。

8 交叉配血试管排列图示如下:

最新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作为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的临床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临床交叉配血实验。 2检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4样本要求 4.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4.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 5检验方法 辅助交叉配血试验 5.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滴,次侧管反之。 5.2各加LIM0.65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5.3用离心机3400转/min(相当于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 液体。 5.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要重做。

1.储血室实用标准操作规程

清溪友华医院 储血室标准操作规程 (SOP文件) 文件编号:QXYH-CXS-SOP-01 版本:2016版 生效日期:2016年10月06日 页数:共 152 页

目录 1.临床输血标准操作流程 (1) 2.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13) 3. 临床输血技术规 (44) 4. 储血室管理制度 (50) 5. 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 (68) 6.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70) 7.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72) 8.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73) 9.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76) 10. 血液输注技术规 (78) 11.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103) 12. 成分输血 (106) 13. 《临床输血技术规》附件 (122) 14.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操作规程……………………………… 15. ABO血型正定型操作规程 (141) 16. ABO血型反定型操作规程 (143) 17. 标准血清及红细胞制备操作规程 (144) 18. 不规则抗体筛选操作规程 (149)

19. 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本规。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安全有效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临床输血。 第二章输血申请流程 第三条临床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病人实施临床输血疗法。 第四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第一款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 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属的同意,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全名签字。 第二款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第三款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临床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容。 第一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容包括: 1.病人、年龄、性别、民族、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 2.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 3.相关检验(Hb、HCT、P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ti-HBc、Anti- HCV、Anti-HIV1/2、梅毒等); 4.输血成分与输血量、血型(已有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必须填写备查); 5.申请日期、输血日期、输血地点、申请医师全名签字等。 第二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核准全名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三款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员可根据病人病情与输血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种类进行配发血。 第三章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 第六条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必须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4.1 抗A、抗B、抗D血清 4.2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4.3 聚凝胺试剂 4.4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

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7.1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7.2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7.3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7.4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7.5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S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落石出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一、目的 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 三、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自身对照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假阳性的存在。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 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 六、试剂 1、试剂名称:0.9%氯化钠注射液 2、试剂生产厂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06143020455; 4、包装规格:500ml/瓶; 5、贮藏条件;18-25℃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二年; 七、检测样本要求 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 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 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2%盐水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x60mm)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1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 正常人。 [实验药品] 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 1.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 (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如果两次交叉配血均无凝集反应,说明配血相合,能够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说明配血不合,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如果仅次侧配血发生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是否输血。 [注意事项]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①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②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③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④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 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 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2.各加入①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分钟。 3.再滴入2滴②凝聚胺溶液,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5秒。 4.3400rpm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管底保留大约0.1ml的液体。 5.目测红细胞有无变成凝块,如果没有凝块,则必须重做,(请看注意事项6)。重做后仍然没有凝集现象出现,可能试剂失效。 6.各滴入2滴③复悬液,并轻轻混匀,观察结果。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应该在1分钟内散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 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4-3-1-1)。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以及交 叉配血方法。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 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一) ABO血型鉴定 1. 玻片法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 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 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 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2. 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测定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凝聚胺是一种高效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较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减少。若是未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加入悬浮液它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所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集,凝块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五、试剂及材料 (一)聚凝胺试剂盒(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 成分:低离子介质溶液、聚凝胺溶液、重悬液、阴性及阳性对照液; 保存条件:2~8℃贮存2年,试剂盒打开使用后可置于室温 (二)材料:玻璃试管、微量移液器、离心机、载玻片、显微镜等 六、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注意核对病人信息), 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七、操作程序:

(一)将受血者红细胞配成3%盐水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二)将供血者血样配制3%红细胞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三)取洁净小试管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或“主侧”;另1支标明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或“次侧”。 (四)主侧管:受血者血清100u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次侧管:供血者血清100u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各加低离子介质溶液0.6 ml,混匀后静置1分钟,再各加聚凝胺溶液2滴,静置15s。 (五) 混合均匀后,在1000g条件下离心15s,然后倒掉上清液。 (六) 轻轻侧动试管里的细胞扣,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七) 最后加入重悬液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必要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八、结果判定: (一)阴性:60秒内凝块散开,代表由聚凝胺溶液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 (二)阳性:60秒内凝块不散开,代表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三)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九、注意事项: (一)若病人血浆(血清)含肝素,须多加双倍量的聚凝胺溶液以中和肝素。 (二)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的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 (三)加入血清量应严格按照操作方法,多加血清会提高离子强度,降低致敏效果。 (四)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抗A、抗B、抗D血清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聚凝胺试剂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

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程序。 2.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 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阶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 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试剂 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凝聚胺法试剂盒,其组成: 3.1低离子介质(LIM) 2×130ml。 3.2凝聚胺(Polybrene)溶液2×20ml。 3.3 Resuspending溶液2×20 ml 4.仪器 4.1 80-2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2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4.3 OLYMPUS显微镜:日本 5.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 按照试管法血型鉴定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受血者血型鉴定, 并将鉴定结果写于申请单,并签名。以“同型输注”为原则,取相对应的成分血源进行交叉配血。 5.1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主、次侧管。 5.2于主侧管中加入受血者血浆2滴和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中加 入供血者血浆2滴和受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轻轻混匀离心1000r/分钟, 仔细观察有无凝集,无凝集则可进行下一步骤,若有凝集则查找原因。 (盐水法) 编制人王渊审核人钟剑 版本号第二版颁布日期2018年1月1日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 1.目的 为规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作交叉配血试验。 3.职责 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对交叉配血的试验。 4.原理 红细胞血型抗原与不完全抗体(IgG),在抗人球蛋白的桥梁作用下,经一定的离心力,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或红细胞血型抗原与完全抗体(IgM)直接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凝胶颗粒间隙之中,判为阳性结果,表示待检血标本中含有相应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红细胞全部沉积于凝胶孔腔底部,即判断为阴性反应,表示待检血标本中无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 5.所需设备和试剂 普通离心机、微注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微量移液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 6.检测环境条件 室湿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操作步骤 7.1先将供(受)血标本制备0.5%红细胞低离子介质(LIM)悬液。 7.2撕开卡的封膜,于反应胶中主(次)侧管加供(受)者0.5% 红细胞LIM悬液100μl,加入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25μl(或50μl)。 7.3将检测卡37℃孵育15min取出,置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结果,表示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中含供(受)血者红细胞血 型抗原相应的抗体(不完全抗体IgG或完全抗体IgM),供 受血者血液不相容。

阴性结果,表示供受血者血液相容。 8.质量控制 8.1微柱凝胶试剂卡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试剂卡在使用前用已知阴、阳性对照确认其有效性。 8.1试剂质量控制方法 8.1.1即作阴、阳性对照试验:撕开检测卡的封膜,于2个反应腔中分别加入已致敏IgG抗D的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健康者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 8.1.2将检测卡于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8.1.3取出,结果判定同7.3 9.注意事项 9.1检测卡若在冰箱储存,使用前须放置实验室平衡至室温。 9.2检测卡试验前,应3000r/min离心1min,正立放置待用。 9.3如因运输过程产生的气泡,可将检测卡放置在漩涡震荡器上震荡,使气泡漂移至胶面为止,3000r/min离心2min。 9.4细菌污染、纤维蛋白析出、抗凝不佳的血,可产生假阳性。 9.5离心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试剂失效等因素均可导致假阴性。 10.相关文件 山东科博试剂仪器有限公司《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说明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一.目的 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配血标本。 三.职责 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所需材料和设备 材料:凝聚胺试剂盒、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献血者标本。 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37℃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五.操作步骤 1.凝聚胺法 (1)以生理盐水配制供、受者3%~5%红细胞悬液。 (2)取试管3支,标记主、侧和自身对照 主侧加受血者血浆(血清)2滴,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 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浆(血清)2滴,受血者3%~5%的红细 胞悬液1滴;自身对照管加患者血浆(血清)2滴和患者3%~ 5%的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观察盐水介质实验结果。 (4)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LIM)溶液,混合均匀,室温孵育1min。(5)每管各加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静置15s。 (6)1000r/分钟离心1分钟,倾去上清液,不要沥干。 (7)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复步骤(3)-(6) (8)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9)结果判定 如凝聚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判为阴性结果,配血相合;如凝聚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 判为阳性结果,配血不相合,如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弱,可进一 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结果判定要求在1min内完成, 最长不要超过3min,因为弱凝集的阳性结果,超过1min可能 变为阴性。 六.注意事项 1.配血技术 ①常规配血技术:选择的技术不仅要能检查出不配合的IgM抗体,还必须能检查出尽可能多的不配合的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目前认为盐水法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必不可少的试验,首先采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再采用能够检出IgG类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②特殊配血技术,如:预温配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无临床意义的冷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配合。 2.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 ①患者或供者ABO血型定型不正确,或二者的ABO血型不配合; ②患者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起反 应;③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中的相应抗原起反应;④供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阳性; ⑤患者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假 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用盐水添加试验来解决); ⑥试验系统被污染。 3.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 ①供者血清中存在针对患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②患者与供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③患者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用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申请标准操作规程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8.临床医务人员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献血法》有关规定。 9. 确定输血的申请医师交代患者家属到输血科缴纳互助金。互助金为血液成本费的2倍(420.00元)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标准操作规程 1.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申请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人。特急输血用血常规管(盖紫色)采集,非急输血用普通管采集(盖红色)。 2.用药者注明用药情况。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其他人员禁止送血)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4.标本不合格启动《标本拒收程序》。 5.输血科核对无误后发给送血者《取血单》并交代取血时间及缴互助金。 6. 运送过程中发生意外,启动《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1)(1)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 理流程(1)(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一、正反定型不一致 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 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 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 以上); 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 (一)主侧端不相合 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 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 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 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1、血型是否正确。 2、是否有自身抗体。 3、是否有同种异体抗体。

(整理)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作为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的临床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临床交叉配血实验。 2检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4样本要求 4.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4.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5检验方法 辅助交叉配血试验 5.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滴,次侧管反之。 5.2各加LIM0.65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5.3用离心机3400转/min(相当于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5.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要重做。 5.5最后加入Resuspending 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60秒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 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交叉配血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故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两者合称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试验又称不配合性试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完整的操作规程应包括:①查阅受血者以前的血型检查记录,如与这次检查结果有所不同,应及时分析原因;②对收到的受血者血样应作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其他血型检查以及血型抗体检测和鉴定;③选择预先进行血型检查的合格供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 一、配血要求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血型复查)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 2.核对病人资料: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病历三者,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原始血常规血型和血型复查中血型)、用血品种、用血量等,必须正确无误; 3.核对血液:血液完整性、血液标签、血液质量; 4.核对取血凭证:按临床(取血凭证)实际用血品种、量进行配发血; 5.配血前,先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和抗筛,并报告其结果; 6.在电子病历或急诊医生工作站中,检查临床输血五项的执行情况; 7.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白细胞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方法:采用盐水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二、盐水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方法原理】 本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不配合性。当受血者血清(浆)和供血者红细胞经混合并离心后,如有ABO不配合问题,就会很快显示出来。 【标本采集和处理】 1.标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3ml于EDTA.K2。 2.标本采取时间:要求受检者血样一定要在输血前48h(抗筛是48h)内采集,血样必须是新近的,无溶血现象。 【试剂】 1.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长春博德) 2.Anti-D (IgM) Biotest。 3.0.9%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 1.从贮血冰箱中取出所需血液,取试管一支,贴上小标签,在血袋配血管中剪下配血管于试管内。 2.取试管二支,标明主次侧,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浆)2滴,供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浆)2滴,受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以1000r/min离心1min。 3.观察结果:轻轻侧动试管,冬季应注意冷集素干扰。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溶血及凝集表示无输血禁忌,可以输血。 三、凝聚胺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方法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