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

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
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

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for complex anal fistula operation. Method:From February 2017 to May 2018,80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al fistul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fistula-related situation. Then,according to the fistula direction and the internal orifice,the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number of internal orifices found,the number of operations,the healing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The number of internal orifices foun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lthough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the same time,the treatment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2.5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reoperative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in complex anal fistula surgery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omplex anal fistula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China 復杂性肛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由瘘管、内口和外口组成,该病自愈的可能性较小且会间歇性发作[1-2]。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瘘管中形成脓肿,剧烈疼痛,脓肿破溃形成外瘘口或切开引流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当外瘘口假性愈合时会再次形成脓肿,加剧疼痛,反复发作,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要正确评估瘘管的走向和内口位置,同时要处理好内口、支管和病变组织,因此,术前的诊断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术前MRI定位技术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复杂性肛瘘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21年2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纳入标准: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相关标准,确诊为复杂性肛瘘。均有相关病史,有2条以上瘘管,且有2个以上外口或内口,有脓液分泌,且存在灼热感、疼痛症状。排除标准:患有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精神障碍、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8岁,平均(37.5±6.3)岁;研究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4~68岁,平均(38.2±5.6)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患者及家属已签署治疗方案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組研究组患者在术前采用MRI定位技术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1.5T超导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层厚为4 mm,分别行冠状位、横轴位和矢状位进行扫描,其中T1WI采用自回旋波序列,T2WI采用短时翻转恢复序列。手术医师和放射科医师一起阅片,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内口

的位置和瘘管走向,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取瘘管切除或者挂线治疗。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前不采用MRI定位技术进行检查,术中先行亚甲蓝染色,根据亚甲蓝的走向进行手术。

1.2.3 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处理的方式相同,且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评价两组患者术中发现内口的数量、手术次数、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治愈(肛瘘内口和外口闭合完全,创面修复完全,6个月内未复发)、未治愈(肛瘘内口和外口未闭合,管道内有分泌物,6个月内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使用SPSS 20.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术中发现内口数量高于对照组,手术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为72.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被公认为是外科领域中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其瘘管多、内口数量不确定,且走向不定。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但是手术容易造成直肠损伤等众多后遗症,根治难度较大,而且首次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主要是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切除病变的瘘管、处理好内口,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定瘘管内口和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关

系,要确保上述操作准确无误,就务必要在术前做好准确定位[8-9]。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亚甲蓝染色技术与金属探针术,但是该方法是在术中操作,常会出现诸如无法找到肛瘘内口等情况,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治愈率,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愈合的问题。人体内瘘管狭小,探针难以通过,瘘管内口位置无法定位,探针无法准确提供内口定位。而亚甲蓝试验在脓肿肛瘘及屈曲肛瘘中并不适用,造成瘘管附近其他正常组织受到蓝染,导致定位不准确。内口定位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这一弊端也造成上述两种技术逐渐被淘汰。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CT、MRI定位技术等也被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的术前诊断,有效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资料。MRI定位技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检查的优势主要是:可以从多种扫描序列和多方位扫描位置得到理想的影像图片。有研究表明,MRI定位技术可以准确无误地定位复杂性肛瘘的主管道、内口、支管、脓腔,同时还能够排除很多潜在的病变。此外,还有研究者评价了DWI-MRI在复杂性肛瘘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DWI-MRI序列及其定量参数值可较准确地判断病变活动性,可以对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也非常适用于术后长期随访复查。MRI定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可协助医生早期诊断,辅助手术,确定病灶区域,具有极高应用价值。MRI技术可提供广泛、高分辨率以及多扫描层次的影像,满足医生手术治疗诊断的实际要求,可从横截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等多角度提供清晰影像,直观呈现人体肛管直肠影像,并对瘢痕组织和瘘管清晰分辨,有效排除隐性病变,取得理想手术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先行亚甲蓝染色,根据亚甲蓝的走向进行手术;研究组在术前采用MRI定位技术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发现内口的数量、手术次数、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术中发现

内口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虽然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治愈率高达92.50%,而对照组仅为72.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MRI定位技术对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可以准确找到内口的位置,发现肛周病变范围,可以准确地显示瘘管的数目、位置和走向,同时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脓肿,MRI定位技术的无创伤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既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又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分析

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1T17:04:26.74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寇吉林[导读]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中心卫生院肛瘘指的是肛管直肠及肛门周围皮肤形成一感染性通道,通常由内口、瘘臂、外口组成,内口多为1个。 寇吉林(山东省昌邑市柳疃中心卫生院山东昌邑 261302) 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 年7 月~2010 年10 月收治的35 例经切缝挂线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35 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临床治愈者13 例,好转者19 例,未愈者3 例,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1.43%。所有患者均获得6 个月~2 年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1.45±7.6)天。35 例患者中除3 例患者并发漏气外,其余患者均未见肛门失禁、漏液等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7%。结论切缝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明显优越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切缝挂线术 肛瘘指的是肛管直肠及肛门周围皮肤形成一感染性通道,通常由内口、瘘臂、外口组成,内口多为1 个,而外口可为多个。复杂性肛瘘多指通道外口位于会阴区皮肤,且瘘管壁纤维组织增厚、内覆盖有一层肉眼组织形成肉芽肿性管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1],需进行手术治疗。笔者回顾总结了我院2008 年7 月~2010 年10 月收治的35 例经切缝挂线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病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 年7 月~2010 年10 月收治的35 例经切缝挂线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病例为本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我国肛瘘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2],临床上主要有流脓、从外口排出粪便、气体,肛门湿疹等。35 例患者中男20 例,女15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为(39.7±10.4)岁;病程为8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为(5.2±2.4)年。35 例患者中复杂性肛瘘低位型8 例,高位型17 例,半蹄铁型7 例,全蹄铁型3 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切缝挂线术治疗。术前一晚35 例患者均遵医嘱口服缓泻药,且术前进行灌肠。患者采用低位硬膜外或腰麻,于侧卧位下进行扩肛、直肠指检,以探查肛瘘内口,并进行美蓝试验以查明内口位置、瘘道走向及周围组织关系等。于内口对应肛缘外侧作一手术切口,呈放射状、约 2.5cm 长,并用探针从该切开进入且从内口穿出,切除内口并清除感染灶。于探针尾系一橡皮筋并将探针从肛门内拉出,并将橡皮筋从肛门经瘘管作对口引流。用刮匙将内外口间感染灶刮除,修正切口皮缘、冲洗创面、间断缝合并包扎。 术后每日用甲硝唑液冲洗瘘管、创口,至内口基本愈合时拔引流物,创口定期换药直至愈合。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 1.3 疗效判定[3]临床治愈即肛瘘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创口已愈合,且肛门外口无分泌物、肛门无压痛。好转即肛瘘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但创口未见愈合,肛门有压痛并可见少量分泌物。未愈即肛瘘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均经SPSS13.0 进行数据统计描述。 2 结果35 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临床治愈者1 3 例,好转者19例,未愈者3 例,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1.43%。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2 年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1.45±7.6)天。 35 例患者中除3 例患者并发漏气外,其余患者均未见肛门失禁、漏液等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3 讨论肛瘘即肛门直肠瘘,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痔。肛瘘多见于20 岁~40 岁男性,这可能与男性患者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相关 [4]。 肛瘘根据其瘘管位置分为低位肛瘘、高位肛瘘等,根据其瘘外口复杂程度又分为单纯性、复杂性肛瘘。其中复杂性肛瘘通常瘘管多、病变广,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治疗常造成肛门周围组织较大损伤,且术后愈合时间长,疤痕较大,肛门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可发生肛门移位、漏粪等术后后遗症[5]。故我院开展了切缝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从本研究中可以观察得到,35 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临床治愈者13 例,好转者19 例,未愈者3 例,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1.43%,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21.45±7.6)天。而且,术后随访6个月~2 年,35 例患者除3 例患者并发漏气外,其余患者均未见肛门失禁、漏液等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了切缝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明显优越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同时,笔者在本研究中还得出如下两点体会:(1)肛瘘内口准确定位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肛瘘内口的定位可通过肛门指诊、美蓝试验等确定。(2)彻底清除感染病灶肛门腺是治愈肛瘘、缩短创口愈合时间的关键。术中坏死组织是否彻底清除、瘘管壁纤维组织剔除程度等也与术后创口恢复有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1] 张志涛.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5):16.[2] 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17.[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ZY/TO01.1-001,9-24.[4] 钟英才.旷置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0 例临床观察田.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891-892.[5] 徐立.93 例开窗留桥加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痰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5):95-96.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定位与手术治疗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定位与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3-01-23T14:33:15.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勾春宏沈晓华[导读] 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实践证明,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自身存在的诊断治疗难且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等特点 勾春宏沈晓华 (广元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定位以及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工作,为后期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前提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内口切除引流术,总结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对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强化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结论: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来说,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治疗的术后效果最为明显,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内口切除引流术同期多侧挂线法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100-02 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实践证明,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自身存在的诊断治疗难且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等特点[1],所以俨然已经成为临床上肛肠科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据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直接对患者的肛门造成损伤性功能障碍[2],所以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已经成为现阶段肛肠科医师主要的研究工作之一[3]。而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来说,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提高了临床治疗情况,下面将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具体临床治疗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总计6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进行了全面的定位检查工作,检查工作主要包括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而操作是通过变频全数字彩色多普勒声像仪配合12.5MHz的变频探头从患者受伤位置的横、纵、斜三个角度来进行成像[4]最终将患者的位置定位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而对患者的肛瘘按病变程度属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67岁之间,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12±3.41)岁;患者病程时间最短的为半年,时间最长的已经得到十年以上,平均病程时间为(6.23±1.42)年;在对患者进行肛内超声检查时,其中出现1个内口的患者为37例,而超过1个内口的患者为18例,大于两个内口患者为4例,外口最多者为2例;患者在入院时出现了8例合并急性感染情况;存在相关疾病手术史患者11例;存在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9例。将6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无论是在年龄上、性别上、病情发展状态上以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意义。 1.2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展开之前均进行全面的诊断定位工作,主要包括对患者病史的及时询问、生命体征的检查工作以及探头检查操作等相关工作。通过这些检查工作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确定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内口的具体位置走向情况。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晚要进行缓泻剂的口服,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肠道进行相对全面的清洁,根据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瘘管所在位置来进行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的姿势选择,同时要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操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口切除引流术,使用探针对患者的外口位置进行插入瘘管的常规操作,手指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内来进行内口的选择,当手术操作人员准确的寻找到患者的内口时要从内口进行穿出,然后沿着患者的外口位置来进行切开瘘管的操作,对患者存在的全部瘘管以及支管等位置进行全面的剥离切除,一般情况下进行剥离切除的操作顺序是先进行剥离主瘘管,然后在进行支瘘管的剥离操作,当对患者的瘘管剥至内口处位置时要连同内口周围存在的瘫痕组织进行一并切除操作,然后对患者进行创面冲洗,采用浓度为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以及甲硝唑溶液来进行此项操作,然后对患者近内口的主管创面进行开放引流并做好对患者的关闭缝合处理。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来展开手术治疗,使用探针从患者的外口来进行直肠环的探入操作,在进行穿出时要从内口进行,然后使用双根消毒的橡皮筋挂线,其它各位的肛瘘也均按照此种方法来展开手术,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要以患者各处瘘管的深浅程度展开,所以最后橡皮筋的结扎松紧度状况也不尽相同。对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做好抗生素的适当使用,作为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 2 结果通过对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率、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情况表1 3 讨论综上所述,由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自然愈合的机会微小,所以进行手术治疗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而手术治疗方法的良好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情况。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的效果极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肛瘘患者被结扎部位的相关肌肉组织进行了及时的断开以及坏死,而且通过挂线能够对患者起到引流肛瘘内渗出液的作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急性感染可能出现的发生率情况,相对于传统的内口切除引流术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肛门等相关功能进行最为有效的保护。同时作为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相关护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最大限度上实现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语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通连,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还可重叠几层,呈潜行蜂窝状管道。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因错综复杂,致使治疗存在许多问题,复发率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亦较多。祖国医学对其治疗有较多记载,《外科大成·痔漏附余》中说:“有漏者插以药钉,通肠者挂以药线……凡用挂线孔多者,应先汾一孔,隔日再汾一孔,如线落口开者撒生肌散。”目前,外科手术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最主要的治愈性措施,临床上手术方式繁多,众说纷纭,本文力图拟出最基本的手术原则和方式。 1 手术治疗原则 1.1 找到内口并彻底处理:肛瘘有原发性内口、瘘管、支管和继发性外口。内口即感染源的入口,多在肛窦内及其附近,后正中线的两侧多见,但也可在直肠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切除内口则去除肠内污物进入瘘管的必经孔道,杜绝肠内感染源继续污染的机会,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内口的清除与否和治疗成败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如内口不切除,肛瘘不易治愈,愈后也易复发。 1.2 瘘管管腔及顶端充分引流: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管腔的探查,尤其是支管的探查较为困难,清除主支管道的盲腔是手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部分高位肛瘘,由于位置较深,管腔变窄,其主管顶端盲腔隐蔽,术中未能发现,往往在愈合后期又有分泌物排出,所以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对侧有否支管存在。手术中处理瘘管管腔及顶端的实质是如何获得合理外科创面,消除死腔,去除腐败组织,使引流更为通畅,以利愈合。 1.3 正确处理瘘管与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的关系[1]: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管腔延展范围较大,牵涉的肌肉数量较多,有时难以处理。由于肛管外括约肌在肛门节制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治疗高位肛瘘时,应尽量保护外括约肌,以防肛门失禁。挂线疗法是中医学治疗肛瘘的传统方法之一,其以线代刀,使括约肌在线或橡皮筋的捆扎勒割作用下慢慢分离,较为理想地解决了高位肛瘘手术中切断括约肌造成的肛门失禁问题。高位肛瘘术后肛门节制功能中,内外括约肌及直肠环的作用及如何保护、修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2 手术治疗常用术式 2.1 切开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哪些组织可以切、哪些组织不可以切,都是值得去考虑的。Hass认为外括约肌深部有联合纵肌纤维鞘,形成一个主体肌纤维网络。如果单独切开外括约肌深部,一般不会造成失禁,因为该网络不至于使外括约肌纤维完全分开回缩。耻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最新技术应用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最新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2-08-14T10:32:04.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聂斌 [导读] 因括约肌的收缩以及肉芽的增生而造成的堵塞,使得肛瘘内口难以寻找,在临床上多为医源性内口。 聂斌(广西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梧州 543000) 【中图分类号】R65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087-01 【摘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和寻求高位复杂性肛瘘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对95例患者的跟踪治疗研究,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道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一期治愈,且术后无黏膜瓣缺血坏死、创口感染及脓肿的治疗效果,术后不再复发,无肛门狭窄及失禁状况的发生。研究表明,这种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方法对改善单一方法的不足、减少患者痛苦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创口小、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肛门直肠技术 作为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高位复杂性肛瘘往往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常表现为肛旁经常流脓、疼痛难忍、难以治愈等症状,伴随消瘦、发热、精神萎靡不振等表现,癌变的病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手术治疗肛瘘中,由于技术及方法等的不足,常常影响患者的括约肌功能,进而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在临床治疗高位复杂肛瘘中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道对口引流的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因技术及方法不足而造成的肛门移位、失禁、狭窄、畸形以及黏膜外翻等不良后果[1]。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95例病例中,有男52例,女43例;年龄分布在29~6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7岁;患病时间从4个月到7年不等,平均水平为36个月;均有2次及以上肛周脓肿发病史,因脓肿切开排脓或脓肿自行溃破而发展成为肛瘘。外口距离肛缘5厘米以上的,都属于单一内口高位复杂性肛瘘。在本组病例中,有56例为高位括约肌肛瘘,39例为括约肌上方肛瘘;有73例进行了泛影葡胺瘘管造影,另外22例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1.2治疗方法 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道对口引流进行治疗:首先,需进行一些基本工作,包括选择侧卧或俯卧折刀位,在腰俞穴注入1%利多卡因20ml麻醉液及消毒、铺巾置单等准备工作;其次,对肛门直肠进行指诊或探针检查,明确肛瘘的内口部位、主道及支道的走向和分布情况。然后由肛瘘外口探入、内口探出,直接切割低部分的瘘道,使刀口呈放射状。作为手术的主切口,可以探及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上的瘘道。在瘘道的最顶端人为创一个内口,用橡皮筋挂线,根据直肠的具体情况调整挂线的松紧度,对肛管直肠环缓慢切割[2]。支道部位不需完全切开,只需作必要的放射状切口,将支道横形切断,穿过支道在切口间挂线,只用作引流,不需要紧线。将内口周围的纤维疤痕组织和瘘道壁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的切除,止血操作后将油纱布敷于创口,再用塔形纱布进行压迫固定。在术后,要给予3-5天的抗生素治疗,并服用清热解毒利湿剂,使得大便通畅,大便之后进行中药坐浴;在常规换药时,用0.5%甲硝锉液对创口进行冲洗,同时转动橡皮筋,并填入美宝牌湿润烧伤膏油纱条保持引流通畅。根据情况调整挂线的松紧程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宝牌湿润烧伤膏油纱条需要嵌入切口的底部,使得切口能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避免假性愈合。在旷置管道不宜填塞过多的引流纱布,并要逐步减少[3]。 2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效果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进行判断:①治愈标准——创口愈合,不再有症状及体征;②好转——创口愈合,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③未愈——症状及体征没有消除。95例临床病例,全部一期治愈,且没有创口感染、黏膜瓣缺血坏死和囊肿等。2~22个月的随访调查,没有一例复发、肛门狭窄及失禁。 3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情况较复杂的肛瘘,这种肛瘘的内口位置较高,主道和支道交错分布,弯曲复杂地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更有甚者重叠好几层,形成潜行的蜂窝状管道。在全部的肛瘘疾病中,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发生率为5%-10%。较深的病变部位使得高位肛瘘在病发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长期发展形成慢性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常因受技术及方法的限制而留下一些诸如肛门畸形、狭窄、大小便完全或不完全失禁、假性愈合、复发或迁延不愈等后遗症,有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二期或三期手术,遭受极大的痛苦[4]。因此,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引起了医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肛瘘的形成主要起因于肛旁脓肿,而因对直肠病变引起的肛旁脓肿进行引流或肛腺感染极易引发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直肠因深部脓肿引流不畅而造成的严重感染,或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时,更容易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此外,因肛管直肠受到一些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特殊感染也容易引发次肛瘘疾病。 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瘘道顶端进行挂线的目的在于缓慢地将瘘管勒断,必须将其扎紧,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设定彻底削开的时间。如果患者的高位括约肌有脓肿,或者肛肠环僵硬(有大量纤维组织形成),削开时间约术后7-10天;如果仅是瘘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或耻骨直肠肌而肛肠环尚未僵硬,则可在术后14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将瘘管彻底剖开。在目前的肛瘘手术中,非常重视保护肛门的括约肌功能。如果过早地将瘘管剖开,极容易造成肛门的不完全性失禁。而何时拆除支道间用来引流的橡皮筋则需要根据脓腔的深浅和大小以及主引流切口的愈合情况来定。通常当支道腔径闭合至比引流线直径略大、感染性物质不易滞留、主引流切口变浅、粪渣的杂质不易进入支管时,就可以将橡皮筋拆除,以保证支管的快速闭合。如果引流线拆除过慢,等到脓腔壁再次形成纤维组织,就容易造成闭合困难,甚至引发新的瘘道[5]。 在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必要的术前检查主要包括:(1)参照Goodsall定律,通过肛门指诊,对内口的位置和瘘管的走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术前碘油造型和直肠肛管腔B超能很好地对瘘管进行分辨,瘘管的行径也可以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出来。在肛瘘诊断过程中,还较多地用到MRI技术。运用术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MAP),可以对肛门括约肌的张力、肛管直肠的感觉、直肠的顺应性和抑制反射做出准确的测定,对评估肛瘘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有重要作用;(3)对于复发性的复杂性肛瘘,首先需要排除克罗恩病、结核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的影响。复杂性肛瘘多起因于肛腺的反复感染,并因此而形成多个支管。因括约肌的收缩以及肉芽的增生而造成的堵塞,使得肛瘘内口难以寻找,在临床上多为医源性内口。而复发性的肛瘘容易产生内口处理不当的情况。对此,有人主张在肛瘘治疗中“轻支管、重内口”,足以体现治疗内口的重要性。外括约肌是肛管直肠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旦将肛管直肠环切断,就会造

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

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for complex anal fistula operation. Method:From February 2017 to May 2018,80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al fistul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fistula-related situation. Then,according to the fistula direction and the internal orifice,the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number of internal orifices found,the number of operations,the healing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The number of internal orifices foun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lthough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the same time,the treatment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2.5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reoperative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in complex anal fistula surgery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omplex anal fistula MRI localization technique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康复新液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20T16:19:06.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李文利 [导读]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 李文利(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瘘管切口,对照组40例采用甲硝唑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分泌物量、肛门功能、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伤口疼痛、分泌物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肛瘘术后应用康复新液能加速创面上皮细胞修复,缩短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时间。 【关键词】康复新液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40-02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6:1。肛瘘手术创面一般不予缝合,因而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病程长。术后创面瘢痕形成易致肛门变形、移位、渗液失禁等并发症,给广大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而如何加速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是目前肛肠科研究的重要课题。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康复新液纱条外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通过与甲硝唑纱条相比较,证实其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2008年1月—2011年2月住院病例,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术后回顾诊断均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 1.2 判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均以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准。 1.2.2 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周岁,≤65周岁,男女不限,住院患者;②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齐,影响疗效判断者;②特殊类型的肛瘘(如结核、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肛瘘);③严重肝、肾、心脏、造血系统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⑤对康复新液过敏的患者。 本次研究共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18-65岁,病程为1个月-10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创面类型以创面纵径测量,用尺子测量每例患者创面的纵径,根据创面纵径大小分为Ⅰ类(2㎝以下)、Ⅱ类(2㎝—5㎝)、Ⅲ(5㎝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创面类型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天,告知患者术后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治疗组:术后第一天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每次10分钟,然后生理盐水冲洗,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20530)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对照组:术后第一天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每次10分钟,然后生理盐水冲洗,甲硝唑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2.2 观察内容与方法 2.2.1 创口边缘水肿情况的评价 创缘光滑无水肿,记0分;创缘轻度水肿,肉芽平整,记1分;创缘轻度水肿,创面肉芽不平整,计2分;创缘水肿明显,创面不平整,计3分;创缘严重水肿,并伴有血栓形成,计4分。 2.2.2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作判断:以患者主诉为统计指标,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可以忍受,6分以上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 2.2.3 创面分泌物情况 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1块敷料(一块敷料为7×7㎝四层)为少量,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2快敷料为中量,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3块及以上为大量,12小时局部渗出多,需用棉垫(一块棉垫为10㎝×10㎝,厚度为3㎝)为超大量。 2.2.4 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积分 创面痊愈后三个月,患者复查时观察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并根据路氏瘢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外观瘢痕不明显,局部组织弹性良好计3分;外观可见少量瘢痕,局部弹性欠佳计2分;外观瘢痕组织多,局部弹性差,甚至导致肛门局部畸形计1分。 2.2.5 创面愈合时间 从术后第1天起,统计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愈合标准为:创面肉眼组织完全被皮肤覆盖,疤痕形成,无桥型愈合等不良愈合。患者无不适症状,可停止换药治疗。

13.推移瓣修补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现状

推移瓣修补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现状 张迪1郑雪平2余苏萍2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摘要】高位复杂性肛瘘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推移瓣修补术是国外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主要手术方式,国内应用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其手术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状况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介绍,以使大家对该术式有进一步了解。【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推移瓣;内口修补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因瘘管穿越外括约肌深层且多有支管道,是肛肠科疑难病之一,因此又被称为难治性肛瘘。迄今为止,手术仍为治愈肛瘘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主要有括约肌切断与保留括约肌两种基本术式[1],其中切断括约肌术式有低切高挂法、切挂部分缝合术、同期多侧挂线法、切开挂线旷置术、切挂对口引流术等;保留括约肌术式有瘘管剔除术、显微肛瘘切除术、生物补片内口修补术、生物蛋白胶封堵术以及推移瓣修补术等。目前,国外在治疗高位肛瘘应用较多的为直肠黏膜瓣推移修补术,国内应用相对较少,现将该术式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1推移瓣的开展 直肠黏膜瓣推移与肛周皮肤瓣推移修补肛瘘内口作为肛瘘治疗的重要手术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及改良,现已应用于多种肛肠疾病,且具有不损伤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低,可重复治疗的优点。1902年Noble第一个介绍推移直肠黏膜瓣技术,并将此项手术方式用于修补直肠阴道瘘。1912年Elting于将此技术应用于治疗高位肛瘘。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括约肌外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和高位经括约肌肛瘘。Mangione[2]于1998年、Amin SN[3]于2003年分别报道了类似直肠黏膜瓣推移治疗肛瘘的新技术,即肛周V-Y皮肤瓣推移到齿线封闭内口,且一次治愈率较高。此外,关于推移瓣治疗肛肠疾病还有较多的临床报道,如直肠阴道瘘、尿道直肠瘘的治疗,肛管狭窄、直肠癌,肛管缺损、肛裂的治疗等。 2推移瓣修补手术基本操作及原则 临床上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推移瓣可以取自直肠(直肠推移瓣)、肛周皮肤(皮肤推移瓣),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经肛门袖状推移瓣也有临床报道[4]。 2.1直肠黏膜瓣推移修补术麻醉成功后充分暴露,明确内口位置,完整切除内口及周围病变组织,在内口上方作一“U”型皮瓣,剥离皮瓣包括黏膜、黏膜下层和部分内括约肌,形成一底部宽于顶部的皮瓣(底部宽约为顶部的2倍)缝合内口处括约肌层,将皮瓣下拉,覆盖缝合创面,在完全无张力情况下将皮瓣与周围用可吸收线组织缝合。瘘管的处理上灵活多样,可隧道式切除,或瘘管切除后严

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会留后遗症吗

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会留后遗症吗 文章目录*一、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会留后遗症吗*二、低位复杂性肛瘘病人不宜吃什么*三、怎样预防肛瘘 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会留后遗症吗1、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会留后遗症吗 大多数都是因为做手术的医师不专业或者是手术后没有正 确的护理所引的肛瘘手术后遗症,所以我们在做肛瘘手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院和医师,手术后正确的按照医师的嘱咐来护理,就能避免肛瘘手术后遗症问题。 2、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有哪些后遗症 肛门失禁:在临床上,肛瘘手术后出现肛门完全性失禁的情 况很罕见,需要进行修复手术;一般见到的是肛门不完全性失禁 和肛门感觉性失禁,对此只能是保守治疗和加强肛门功能煅练。 肛门潮湿或漏少量稀粪:由于手术瘢痕过大使肛门关闭不严所致,患者往往属瘢痕体质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可以逐渐软化,该后遗症可以消失。只是这个时间有长有短,因人而异,如糖尿病患者的这个时间就会长一些。 肛管直肠狭窄:因瘘管复杂,大面积瘢痕挛缩所致。 3、肛瘘怎么手术 手术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并将切口两侧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切除,使引流通畅,切口逐渐愈合。本法仅适用于低位直型或弯型肛瘘。操作方法如下。

正确探查内口,寻找内口的操作与挂线疗法相同,探得内口后,将探针拉出肛门外,如瘘管弯曲或有分支,探针不能探入内口,则由外口注入1%美蓝色素溶液少许,以确定内口部位,再由外口以有槽探针探查,将管道逐步切开,探查,直至探到内口为止。如仔细探查仍不能找到内口,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理。 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切开瘘管的全部表浅组织, 由外口到内口及相应的肛管括约肌纤维。瘘管切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如发现也应切开。瘘管全部切开后即将腐烂肉芽组织搔刮干净,一般不需要将整个瘘管切除,以免创面过大。最后修剪伤口边缘,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便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低位复杂性肛瘘病人不宜吃什么第一,凡易刺激肛门造成感染或能产湿生热的食物都不宜吃,能清热除湿热、不刺激肛门的食物宜多吃。 第二,不宜吃的又煎炸食品,油腻食物,精米精面,白酒,香烟,辣椒,腊肠等。不宜多吃的有海鲜、狗肉、牛羊肉、葱、蒜、韭菜、鸡蛋等。 专家建议: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可以多吃杂粮粗粮、标准粉、绿豆、豆制品、冬瓜、丝瓜、苦瓜、木耳、蘑菇、瘦猪肉、鸡肉、藕、各种绿叶蔬菜和苹果,香蕉、梨等水果。 此外, 及时的前往正规医院在专家指导下治疗也非常关键。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用磁共振体线圈成像技术检查复杂性肛瘘,在探讨滋共振成像MRI在复杂 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 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准,比较术前指诊检查和MRI检查结果。结果:MRI检查肛瘘内口确 定为73.91%,术前检查仅为24.78%;MRI检查支管、浓腔诊断为86.97%,术前检查支管、 浓腔诊断为26.09%,MRI支管、浓腔诊断明显高于术前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MRI检查主管显示结果为100%,术前检查主管显示结果为86.97%,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体线圈MRI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主管、支管,内口及脓腔,较为准确的显示复杂性肛瘘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亦可以 排除其它潜在病变。 【关健词】磁共振成像;复杂性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是比较常见的直肠疾病,其病程容易反复,久治不愈,累及括约肌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 肛门失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肛瘘中约有15%左右为复杂型,复杂型肛瘘术后复发率 高达20%到40%,术中遗漏瘘管、隐匿性脓肿等是其高复发率的原因。因此,术前对瘘管位置、走行、行程的准确评估,特别在明确脓肿及继发瘘管的存在及走向等非常重要,对手术 方法的选择和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对32例肛瘘患者的术前MRI与手术结果 对照分析,探讨MRI对肛瘘显示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在22~62岁,平均(39.19±2.32)岁。病程8个月到21年不等。临床表现为肛周疼痛, 肛周皮肤见一个或多个外瘘口,反复排出脓性分泌物。 1.2 MRI仪器和检查方法 我院采用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扫描,相控阵列线圈,设置相同参数,无间隔, 层厚4mm,分别作横截位和矢状位扫描(有部分患者加冠状位扫描),其中T1加权像 (T1WI)应用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T2加权像并进行压脂,序列及参数如下:自旋回 波序列(SE)轴位T1WI:重复时间(TR)500ms,回波时间(TE)10M;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轴位T2WI:TR4 000MS,TE97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TR4 270ms,TE97ms;横截位T2WI(脂肪抑制):TR4 270ms,TE97ms;上述序列扫 描视野:230mm2,层厚4mm,无间隔,距阵256×192。检查前二小时常规清洁灌肠。检查 时直肠深内放置自制改良后的三腔管,去除胃囊,远端结扎,经导管食管囊内注入 80~100ML生理盐水,使气囊充分扩张,结扎导管。患者取仰卧位进行MRI扫描。所有患者 均进行平扫,轴位切面与肛管垂直,冠状位和矢状位切面与肛管直肠轴线平行。影像学分析 包括肛瘘内口、主管及存在的支管和脓腔。 1.3 术中探查及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医生于麻醉状态下行局部详细检查,并依据手术(高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切开高 位挂线术)中探查结果对术前诊断进行更正,做出肛瘘内口、主管、支管及脓腔位置的最终 定位。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