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doc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运动竞赛规则
竞赛的性质: 个人竞赛、团体赛、个人和团体竞赛 年龄分组: 青年组:15~18周岁 成年组:18周岁以上
体重级别
青年组 46kg以下级 49kg级 52kg级 56kg级 61kg级 66kg级 72kg级 80kg级 90kg级 90kg以上级
成年组
52kg级 57kg级 62kg级 68kg级 74kg级 82kg级 90kg级 100kg级 100kg以上级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反蒙古的风俗,力 图恢复唐宋旧制,大力提倡相扑,相扑在 宫廷和民间又有所恢复。但拳术在当时有 了很大发展,削弱了相扑在搏斗运动中的 地位。
清代,顺治、康熙皇帝等看到采取民族隔 离政策的局限性,于是主动学习并吸收汉 文化,在本民族原有的“布库”基础上, 吸收蒙汉各民族的技艺大力提倡相扑。所 以,清代的摔跤活动,较唐宋更为盛行, 风靡全国。 清廷侍卫府专设有“相扑营”,后称之为 “善扑营,是清朝皇家摔跤队。
互不得分
双方同时倒地,分不出先后上下者,判互 不得分。
பைடு நூலகம்
进攻有效与无效
在比赛区内使用方法将对手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在比赛区内将对手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 攻有效;对方着地与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 有效;把对手摔倒着地以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 失1分 两名运动员有一只脚踏入保护区,裁判员及时喊“停”, 判出界者失分,双方运动员回到场地中央重新开始。在使 用方法过程中,进攻者在比赛区,双方在保护区而被摔倒, 判进攻有效。 踩着对方的脚进攻,或松开对手的脚后即刻进攻,判进攻 无效。 抓着对方的裤子使用动作,判进攻无效。 场上裁判员发出“停”的口令后,在进攻无效 将对手摔倒着地与计时员鸣哨与鸣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 效。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第一章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第一节竞赛通则第一条竞赛性质,一, 个人竞赛,以个人在所属级别内竞赛所得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
,二, 团体竞赛,1,以每个团体所有被录取的运动员的成绩总和确定团体名次。
2,以每个团体参赛队胜负场次的总和积分确定团体名次。
第二条竞赛制度淘汰制循环制。
第三条组别及体重级别一, 组别,一,性别组别,男子组、女子组。
,二,年龄分组,1,男女成年组,18周岁以上。
2,男女青年组,15周岁,17周岁。
3,男子少年组,12周岁,14周岁。
二,体重级别,,一,男子1,成年组, 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国际武道竞赛规则 115kg。
2,青年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
3,少年组,40kg、44kg、48kg、52kg、56kg、60kg。
,二,女子1,成年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
2、青年组,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
第四条不允许上场一,运动员上场时没有按规定着装。
跤衣、跤裤边条颜色不一致。
二,女运动员跤衣内必须穿无袖紧身上衣,不得穿戴有金属或其它硬质框架的胸罩。
三,运动员皮肤暴露处涂抹油脂或油彩者。
四,运动员的头发和男性胡须应长于10毫米或刮净,长发必须编扎。
五,运动员的指甲不得长于1毫米。
第五条比赛中的礼节一,每场比赛开始前,要举行相应的入场式。
在执行裁判长带领下、主裁判、副裁判、记时员和记录员进入比赛场地中央面对裁判台站立。
二,介绍裁判员时,被介绍裁判员应上前一步行抱拳礼,然后退回原位。
三,入场式结束后,裁判员退场。
执行裁判长和记时员、记录员到裁判台就坐。
比赛开始时主裁判、副裁判再次入场,站在比赛场地中央。
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关于下发《中国式摔跤裁判员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关于下发《中国式摔跤裁判员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20.03.26•【文号】•【施行日期】2020.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关于下发《中国式摔跤裁判员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加强中国式摔跤裁判员队伍管理,推动中国式摔跤项目规范有序发展,根据需要,现将修订的《中国式摔跤裁判员管理办法》(暂行)下发,希望有关单位和裁判员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中国式摔跤裁判员管理办法》(暂行)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2020年3月26日中国式摔跤裁判员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式摔跤裁判员资格认证、培训、晋级、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管理工作,促进中国式摔跤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第21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式摔跤裁判员实行分级认证、分级注册、分级管理。
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家A级、国家B级、一级、二级、三级。
第三条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中国式摔跤项目国家B 级以上技术等级裁判员的资格认证、培训、晋升、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以下简称技术等级认证)监督管理工作,并委托中心中国式摔跤推广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心推广委员会)负责实施,同时对一级(含)以下裁判员技术等级认证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四条省级单项协会负责本地区一级(含)以下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管理工作。
地(市)、县级单项协会负责本地区二级、三级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管理工作。
地方单项协会组织不健全的,应由相应的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裁判员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裁判员委员会第五条中国式摔跤裁判委员会(以下简称裁委会)在中心推广委员会领导下,具体负责中国式摔跤项目相应级别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和监督管理工作。
自由式摔跤规则有哪些简单介绍

自由式摔跤规则有哪些简单介绍自由式摔跤我国长期的开展过程中,自由式摔跤逐渐成为我国体育运动项目争金夺银的重要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由式摔跤规则。
欢迎阅读!自由式摔跤规则选手可以手足并用,可以抱头、颈、躯干、上下肢、缠腿、勾足、挑腿等,但不许抓衣服,不许使用反关节和窒息动作,将对手摔倒后使其双肩触及垫子者为胜,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出现这种情况,则按两个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指甲必须短,不许留胡须。
不能有汗,但必须有手帕。
头发必须很短,或者在裁判的指导下向后梳并且系好。
摔跤手不能带着汗进入摔跤毯。
不得在身上涂油脂。
不得佩带任何可能伤及对手的物品,如戒指、手链和耳环。
他们必须带手帕,通常是要求选手将手帕塞在他们的护裆里。
本来古代摔跤手带手帕,是用来在比赛中擦血、唾液和鼻子,但现在这些都是由医生来处理,然而选手必须带手帕这一条规则却一直保留着。
自由式和古典式规则的区别在腿上。
古典式的摔跤手严禁使用腿攻击对手,也严禁攻击对手的确良腿,只能使用他们的上身力量进行臂摔和举起身体。
自由式的摔跤手则可以利用单腿和双腿摔倒对手,再进行搏斗。
比赛双方中任何一方只要将对手的肩膀压到毯子上的时间足够长并可以控制他(一次摔倒对方)就算获胜。
摔跤手也可以点数取胜:比赛中谁领先对手10点就算获胜(技术优势);如果没有,则在比赛结束时以点数高选手为胜(技术点)。
在两种情况下,摔跤手在比赛中完成抛、抱和控制动作都会得到一些点。
选手所得点数由场上裁判判给,但是在记录点数之前,必须得到场下裁判或本场主席的认可。
每场比赛分两轮,每轮3分钟,两轮之间有30秒的休息时间。
如果在两轮比赛结束时双方得分相同或双方得分均未达到3点,将进行三分钟的加时赛。
如果加时赛结束时双方得分仍然相同或双方得分均未达到3点,则由场上裁判、场下裁判和本场主席投票决定获胜者。
参考因素有摔跤手的点数和由于消极而被警告的次数。
技术点多的摔跤手被判为胜方。
摔跤手通常在一个12米见方的毯子上比赛,比赛区域为一个直径为9米的圆形。
全国青年运动会中国式摔跤竞赛规程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国式摔跤竞赛规程一、竞赛时间和地点(一)预赛1、体校乙组:3月28日-4月3日河南商丘2、体校甲组:4月8日-14日内蒙古乌兰察布3、俱乐部甲组:4月18日-24日山东德州4、俱乐部乙组:5月3日-9日河南许昌(二)决赛总局统一确定。
二、竞赛项目(一)体校组1、甲组男子: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男子团体。
女子: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女子团体。
2、乙组男子: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男子团体。
女子: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女子团体。
(二)社会俱乐部组1、甲组男子: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男子团体。
女子: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女子团体。
2、乙组男子: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男子团体。
女子: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女子团体。
三、参赛单位(一)体校组:体校组只接受各级各类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单项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报名,不接受地方项目管理中心(协会)或体工队等单位报名。
(二)社会俱乐部组:社会俱乐部组只接受在县级以上民政或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俱乐部或各类社会组织报名,不接受地方项目管理中心(协会)或体工队等单位报名。
(三)以上各组别比赛的参加单位,需经所在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登记或备案同意后,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四)海外华人华侨、海外留学生可以个人或运动队身份参加社会俱乐部组比赛。
中国式摔跤的礼仪

中国式摔跤的礼仪
中国式摔跤,也被称为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的摔跤运动,拥有自己独特的礼仪。
1. 入场礼:摔跤比赛开始之前,选手们首先要进行入场礼。
他们会抬起右手,摆动手臂,并且行走到赛场中央,向裁判和观众致以崇敬的鞠躬。
2. 衣着规范:摔跤选手们身穿传统的摔跤服,通常由麻布或棉布制成。
摔跤服是半身,露出肩膀和双臂,便于动作的进行。
选手们还会佩戴头巾,以保持头部稳定。
3. 球团声:在比赛开始前,摔跤选手会齐声高喊“球团声”,以展示他们的激情和士气。
这个习俗源于古代对摔跤的一种祈福仪式。
4. 战前礼:摔跤比赛开始前,选手们会进行战前礼。
他们会面对赛场中央,向对方致敬,并跳起腾空的动作,象征着准备与对手进行激烈的对抗。
5. 禁止动作:在中国式摔跤比赛中,有一些动作被视为不礼貌或禁止行为。
例如,故意踩对手脚部、引用擒拿禁区或利用个人攻击,如脚踢、抓人眼睛等,都会被视为违规。
6. 比赛结束礼:摔跤比赛结束后,胜利者会向败者伸出手臂,表示尊敬和友好。
同时,观众也会为选手们的努力鼓掌。
7. 退场礼:摔跤比赛完全结束后,选手们会进行退场礼。
他们会齐声高喊“退场礼”,并在裁判的带领下有序地离开赛场。
总体而言,中国式摔跤注重礼仪,强调对对手的尊重和友好竞争。
这种礼仪文化不仅展示了摔跤选手们的职业素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

2007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第一章通则第一条比赛场地1.1 比赛场地:由硬度适当的海绵垫组成,厚度为6~8厘米(cm)整个场地边长为12米(m)的正方形,表面覆盖革制盖单。
1.2 比赛区:场地中心9米(m)直径的圆形为比赛区,比赛区为黄色。
1.3 保护区:比赛区边沿至垫子边沿为保护区。
保护区的四角有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标记。
1.4 比赛开始线:比赛区中间相距3米(m)各标出红蓝线,面向裁判台左红右蓝,开始线长60厘米(cm),宽6厘米(cm)1.5 运动员出场线:沿开始线平行至距垫子边沿50厘米(cm)各标出红蓝线,长宽同开始线。
第二条比赛器材(每块场地)2.1 公制计重器1台2.2 计时钟1台2.3 秒表2块2.4 镜子1面2.5 记分牌(示分器) 1台2.6 单音哨2个2.7 双音哨1个2.8 锣(钟) 1套2.9 PC 1台2.10 显示器1台2.11 摄像机1台2.12 打印机1台2.13 复印机1台2.14 打印纸若干2.15 记录表格若干2.16 笔若干2.17 桌、椅若干2.18 判罚牌各种判罚牌直径20厘米(cm),把长20厘米(cm),两面图案相同。
2.18.1 得分牌:6块,红、蓝底黑字各3块,分别为1、2、3。
2.18.2 警告牌:1块,黄色。
2.18.3 罚出场牌:1块,红色。
2.19 扩音设备2.20 场地灯光:灯光照度不低于1500LUX(勒克斯)。
第三条服装3.1 跤衣:3.1.1 摔跤衣用六层棉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握部位要缝的稍密。
3.1.2 示意图为中号规格尺寸。
大号和小号跤衣规格尺寸较中号增减4厘米(cm),袖口增减2厘米(cm)。
特号跤衣比中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厘米(cm),袖口增加6厘米(cm)。
在跤衣扎跤带位置,以侧面中心线向前后15厘米(cm) 各有一组高3厘米(cm),宽0.5厘米(cm),相隔2厘米(cm)缝制的穿孔,以备穿扎跤带用。
3.1.3 颜色:跤衣为白色。
中国式摔跤(第3节)

本节课作业与要求
1. 手别基本功 2. 大拿踢基本功 3. 倒口袋基本功
要求: 1.动作规范,每个动作左右各做三遍。 2.作业视频传QQ群相册--摔跤第三次作业
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 祝同学们心情愉快!
2. 比赛区:场地中心9米(m)直径的圆形为比赛区,比赛区为黄色。 3. 保护区:比赛区边沿至垫子边沿为保护区。 4. 比赛开始线:比赛区中间相距3米(m)各标出红蓝线,面向裁判台左红右
蓝,开始线长60厘米(cm),宽6厘米(cm) 5. 运动员出场线:沿开始线平行至距垫子边沿50厘米(cm)各标出红蓝线,
是中国式摔跤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基本摔法。是与对方背脸,以右 手扒按对方右膝关节的外侧,使对方向侧前滚倒的技术。。 动作说明:
甲左架,乙左架。甲右手抓乙左袖,左手握乙右臂,乙右手抓甲左 袖。甲右手向右后方按,左脚向右前方上步,落在乙左脚前、屈膝。然 后右脚退步,左胯贴紧乙腹部,左肩顶乙左肩,左手换成按压对方的左 膝关节,转身,变脸将对方摔出。
中国功夫
中国式摔跤
第三节
中国功夫
中国式摔跤·第三节
本节课的内容
1.介绍中国式摔跤的竞赛规则(一) 2.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法(三)-揣(倒口袋)基本功 3. 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手法(二)耘手、揿手、扽手、借手 4.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技术(一)-手别
中国式摔跤的竞赛规则
(一)比赛场地
1. 比赛场地:由硬度适当的海绵垫组成,厚度为6~8厘米(cm)整个场地边 长为12米(m)的正方形,表面覆盖革制盖单。
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法(三)
揣(倒口袋)的基本功
作 用:揣是针对摔跤实用技术倒口袋进行空手练习 的基本功。 动作说明: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右脚上步,左脚退步,腰胯 随之转动,同时弯腰直腿向后拉擦,左手由腹前向前 至肩侧往下拉,右手掌心向后撩起。 技术要点:进肩入腰,低头转脸,崩腿拉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第一章通则竞赛规则是推动项目健康发展和引导项目科学训练、比赛的重要指南。
通过竞赛规则的杠杆作用,充分展现中国式摔跤快速、多变、主动、连贯的精髓。
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使用高难度、大幅度的技术动作,增强对抗性、提高观赏性。
最大程度的激发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限制比赛中的消极行为,完美展现中国式摔跤项目魅力,力求做到观众易懂,裁判易判。
第一条比赛场地1.1 比赛场地:竞赛台为宽16米(m) X 16米(m),高60-80厘米(cm)的正方形比赛台。
比赛场地为14米(m) X 14米(m)表面覆盖革制盖单的正方形比赛垫子。
1.2比赛垫子为厚度6~8厘米(cm),硬度25-30度,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38mm,接触回弹时间小于或等于50ms,能量吸收大于或等于70%,最大加速瞬间碰撞强度小于或等于30g的EVA材质的摔跤垫子。
1.3 比赛区:是指场地中心直径为9米(m)的圆形区域,比赛区域颜色明显区别于保护区。
1.4 保护区:比赛区外部边沿至比赛垫子外部边沿区域为保护区。
1.5 比赛开始线:比赛区中间相距3米(m)各标出红蓝线(开始线),面向裁判台左红右蓝,开始线长60厘米(cm),宽6厘米(cm)。
1.6 运动员出场线:位于红方、蓝方一侧的比赛区外侧,出场线长60厘米(cm),宽6厘米(cm)。
第二条比赛器材及办公耗材(根据实际设立比赛场地数量准备)2.1 公制计重器数台(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计重器:每个运动队驻地2台,称重室4台)。
2.2计时钟2台,备用;示分器2个,备用。
2.3秒表 3块,红、蓝色标识袖标各16个。
2.4电子计分系统电脑5台,操作密匙若干。
2.5 计分系统电脑扩音音响2套。
(音箱型号为中号或大号)2.6 计时、成绩显示电视屏幕6块。
2.7单音哨每个比赛台1个。
2.8双音哨每个比赛台1个。
2.9铜锣每个比赛台1套,备用。
2.10移动接线板(120m)4套,电源线,音响线若干。
2.11摄像机 8台。
2.12打印机 2台。
2.13复印机 1台。
2.14打印纸若干。
2.15记录表格:临场记分表、运动员称重表、教练员临场书面申诉表、临场弃权表、比赛对阵表、各级别轮次编排定位表。
2.16笔若干。
2.17桌、椅若干。
2.18得分及判罚牌:得分及判罚牌直径20厘米(cm),把长20厘米(cm),两面内容相同。
2.18.1得分牌:每个比赛台10块分别是红底白字1分、3分各2块,蓝底白字1分、3分各2块,白牌互不得分2块。
2.18.2警告牌:每个比赛台4块,红色、蓝色警告各2块。
2.18.3 罚出场牌:2块,红色(可共用红色警告牌)。
2.19赛场主扩音设备一套。
2.20 场地灯光:灯光照度不低于1500LUX(勒克斯)。
2.21“布绒吉祥物”8个,用于教练员临场申诉使用。
2.22 网络网线(10兆)。
第三条服装3.1 跤衣3.1.1布料成分为全棉或含棉不低于70%的棉布,不可过厚,过硬或者过滑,撕拉强度不少于2000牛顿。
布料重量为:成年组1400克/m2、青年组1140克/m2,面料应有凹凸纹路。
3.1.2颜色:跤衣颜色为白色。
跤衣衣襟、袖口边缘缝有3.5厘米(cm)宽的红色或蓝色的色带。
3.1.3 跤带:跤衣带子宽度为3.5厘米(cm)厚度为0.6厘米(cm),颜色为单色(白色、红色或蓝色)。
扎腰带时跤带必须穿过穿孔由腹前绕至后腰,第二圈再绕回腹前打扁结,打节后带子余长35—40厘米(cm)。
3.1.4 运动员着摔跤衣后抬肘关节与肩关节齐平后屈臂90度,袖口尺寸不小于8厘米(cm)。
3.2 跤裤3.2.1跤裤布料为全棉或含棉量不低于70%的棉布,颜色与跤衣相同,沿裤缝外侧分别缝有3.5厘米(cm)宽的红、蓝色带。
3.2.2跤裤为直腿裤,底部与踝骨持平。
3.3 跤鞋3.3.1跤鞋为软底高腰跤鞋。
3.3.2跤鞋颜色与跤衣颜色一致或黑色。
3.3.3跤鞋禁止使用底部为深颜色跤鞋。
第四条比赛礼仪4.1 着装礼仪4.1.1运动员上场之前,必须按本规则第三条之规定着装。
跤衣、跤裤边条和跤带的颜色要一致。
4.1.2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须经场上裁判员指令,才可整理服装。
4.1.3女运动员跤衣内必须穿白色无袖带弹力的紧身上衣,不得穿戴有金属或其它硬质框架的胸罩。
4.2 仪表礼仪4.2.1运动员仪表要整洁大方,皮肤暴露处不得涂抹油脂或油彩。
4.2.2运动员不得佩戴各种首饰、硬质发夹及硬质护件。
4.2.3 运动员的头发和男性胡须应长于10毫米(mm)或刮净,长发必须编扎。
4.2.4 运动员的指甲不得长于1毫米(mm)。
4.3礼节礼仪(抱拳礼):4.3.1持立正姿势,两臂上抬至胸前呈环形状,右手握拳,拳眼向下颌,左手五指并拢,拇指微屈,掌心压在右拳四指部位。
两手合拢瞬间,向前略推。
4.3.2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站在场地出场线,裁判员做出进场示意手势后方可进场。
进场后站在开始线向对方致抱拳礼。
4.3.3比赛结束,运动员站在开始线,待场上裁判员宣判结果后,运动员相互致抱拳礼后退场。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竞赛性质5.1 个人竞赛:5.1.1以个人在所属级别所取得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
5.2 团体竞赛:5.2.1以每个团体所有被录取运动员的成绩积分总和,确定团体名次(具体要求以竞赛规程规定为准)。
5.2.2以所属团体之间比赛成绩确定名次。
第六条竞赛制度6.1 单败淘汰赛制。
6.2 复活赛制。
6.3 循环赛制或其他赛制。
第七条年龄组别及体重级别7.1年龄组别7.1.1 男、女成年组:16周岁以上。
7.1.2男、女青年组:15周岁~17周岁。
7.1.3男、女少年组:12周岁~14周岁。
7.2 体重级别7.2.1 男子:7.2.1.1成年组: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100kg以上。
7.2.1.2青年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
7.2.1.3少年组:40kg、44kg、48kg、52kg、56kg、62kg、68kg、75kg。
7.2.2 女子:7.2.2.1成年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
7.2.2.2青年组: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
7.2.2.3少年组:40kg、44kg、48kg、52kg、56kg、62kg、68kg。
第八条称量体重和抽签8.1称量体重的工作由总裁判长领导,安排负责人组织裁判员组成称重组进行称重工作,由检录长组织开展检录工作。
8.2比赛的前一天统一进行称量体重,运动员应赤足穿短裤(女运动员穿贴身上衣)进行称重。
8.3运动员在第一次称重时,体重低于或高于报名级别,可在30分钟内复称1次,超时或在规定时间内称重达不到报名级别体重标准即为弃权,(未称重运动员即为弃权)。
8.4抽签:抽签工作是在技术会议确认运动员相关信息后,由人工或电脑进行抽签(根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根据抽签结果进行编排。
第九条赛事安排、竞赛时间9.1 赛事安排:9.1.1每个级别的比赛在一天内结束,同一运动员每场比赛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10分钟。
9.2 竞赛时间:9.2.1成年比赛每场比赛净时6分钟,上下半场各3分钟,局间休息30秒。
9.2.2 青年和少年比赛每场比赛净时4分钟,上下半场各2分钟,局间休息30秒。
第十条比赛中的信号10.1 上场信号:场上裁判员做出两臂侧平伸后向上呈90度弯曲,掌心向内,召集运动员从比赛区外侧上场。
10.2 开始比赛信号:场上裁判员发出“预备(yubei),开始(kaishi)”口令,运动员开始比赛。
10.3 停止比赛信号:场上裁判员发出“停(Ting)”的口令,运动员停止比赛。
10.4 比赛结束信号:以电子计时系统鸣哨或鸣锣为准。
第十一条临场教练员指挥及申诉程序规定:11.1教练员1人必须着装整洁坐姿端正在指定席位上指挥。
11.2比赛进行中,教练员不得进入比赛区域,不得用语言、手势等不文明行为侮辱裁判员及干扰裁判员执裁。
11.3临场申诉:教练员对比赛判罚有异议时,必须在场上裁判员宣判后3秒钟内起立,向场内抛掷“抛掷物”提出申诉。
如教练员申诉成功,则退还“抛掷物”,教练员依然享有申诉权。
如申诉失败维持原判,则收回“抛掷物”取消该场教练员临场申诉权。
11.4 如果教练员仍对场上判罚存在质疑,也可在本场比赛结束后,按规定程序,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书面申诉后比赛结果改判与否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三章比赛中的判罚第十二条进攻有效与无效12.1进攻有效:12.1.1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着地在保护区。
12.1.2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着地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
12.1.3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着地与自己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
12.1.4将对方摔倒着地与裁判员暂停口令同时发生。
12.1.5将对方摔倒着地与鸣哨(锣)同时发生。
12.1.6使用动作者使用的动作符合技术动作结构逻辑。
12.2进攻无效:12.2.1使用犯规动作和踩踏对方脚进攻。
12.2.2场上裁判员叫停后仍然进攻。
12.2.3将对方摔倒着地在鸣哨(锣)之后发生。
第十三条得分标准得分判定依据:(除特殊技术动作使用结构外,任何一方运动员身体除两脚以外的任何一点着地便输分)分值是以双方运动员的最后身体状态及运动员身体着地部位为判分依据。
具体得分标准如下:13.1 得3分将对方摔成头部、躯干、肘部、臀部位着地,自己保持两脚站立。
13.2 得1分13.2.1将对方摔成头部、躯干、肘部、臀部位着地,自己第三点随之触地或支撑。
13.2.2将对方摔成手、膝部位着地。
13.2.3对方身体任何部位接触保护区。
13.2.4 对方或对方教练受到1次警告。
13.3互不得分13.3.1双方同时着地。
13.3.2 双方同时出界。
13.4特殊说明13.4.1使用跪腿摔成功:得1分。
13.4.2使用跪腿摔未成功:虽然膝盖着地,但能迅速站立不失分。
反之则判罚失1分。
13.4.3使用技术动作将对手摔倒着地后,自己手撑在对手身体上判定未保持两脚站立,失去重心。
第十四条犯规14.1 侵人犯规14.1.1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方者。
14.1.2以手、肘、膝、头部击打和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14.1.3用脚踢对方或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或蹬踹对手者。
14.1.4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方头发者。
14.1.5双手搂抱对方头、颈者。
14.1.6已将对方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14.1.7将对方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方者。
14.1.8立肘向下砸对方手腕拆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