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肠上皮功能障碍与肥胖症的研究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肥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社会的医疗负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失衡有关。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存在着的一大类微生物群,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在肥胖治疗中的作用。

一、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许多研究发现,在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中可能富集了一些有害细菌,同时缺乏一些有益细菌。

这种失衡的肠道菌群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紊乱、脂肪吸收增加等情况,从而促进体重增加。

一些研究还表明,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中可能存在着更多的致炎因子,这些致炎因子会引起慢性低度炎症,从而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最终促进肥胖的发生。

肠道菌群的失调也可能与食欲调节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来影响大脑中食欲调节核的活动,从而影响个体对食物的摄入量。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会导致食欲异常,促进体重增加。

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紊乱、食欲异常等现象,从而影响体重的增加。

二、肠道菌群在肥胖治疗中的作用了解了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我们不禁要问,肠道菌群在肥胖治疗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调整肠道菌群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肥胖治疗策略。

1. 肠道菌群移植肠道菌群移植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肥胖治疗策略之一。

它利用健康供者的肠道菌群来改变接受者的肠道菌群,从而实现肥胖的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肥胖者接受健康供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后,可以明显减轻体重,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

这表明,肠道菌群移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肥胖治疗方法。

2. 换位菌益生菌换位菌益生菌是一类可以在肠道内定植并产生益生作用的活菌制剂。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给予肥胖者相应的换位菌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衡,从而减轻体重。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研究近年来,肥胖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因素被认为与肥胖症的发生相关,其中肠道菌群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肠道菌群的概念和功能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首先,它们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帮助分解难以被人体直接消化的纤维素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其次,肠道菌群还能合成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

此外,肠道菌群还参与免疫调节、维持肠道屏障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等功能。

二、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首先,肥胖症患者的肠道菌种类和数量较正常人有所不同。

一项研究发现,肥胖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富含一种名为“肠球菌”的细菌,而这种细菌会增加机体对食物的吸收,导致能量积累。

其次,肠道菌群的失调也与肥胖症的相关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的发生有关。

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异常,从而诱发这些代谢疾病的发生。

三、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调控了解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后,人们开始探索如何调控肠道菌群以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

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提高益生菌的数量,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另外,益生元和益生菌的补充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益生元是一种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的食物成分,而益生菌则可以直接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选择性肠道灌洗和粪菌移植等微生态治疗也是潜在的治疗手段。

四、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研究的挑战和展望尽管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的验证,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未知因素。

首先,肠道菌群的复杂性使得研究难度较大。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和小样本人群上,人类大样本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其次,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肥胖症的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关联性的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关联性的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关联性的研究第一节:引言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肥胖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便是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肥胖有密切关系,这为寻找新的防治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节:背景知识2.1 肠道菌群概述肠道是我们身体内最重要的微生物栖息地之一,容纳着众多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等。

从功能上看,它们在维持机体稳态、消化食物以及提供免疫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肥胖问题概述全球肥胖率急剧上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肥胖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带来风险,还会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类型的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第三节: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3.1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之间的相互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可能在个体的体重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当肠道菌群发生失调时,可能导致能量摄取和代谢异常,并最终引发体重增加和肥胖。

3.2 肠道菌群失调对能量摄取和代谢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吸收食物中难以被利用的物质以及提供一些特定营养物质。

然而,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时,它们可能会释放出更多或更少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能量摄取和代谢。

3.3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低级炎症之间的联系一些科学家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人体发生慢性低级炎症,这是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机制之一。

这种炎症状态可能直接干扰了能量代谢和脂肪沉积。

第四节:肠道菌群调控体重的潜在机制4.1 菌群通过产生活性代谢物影响能量代谢肠道菌群可以分解膳食纤维和其他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并产生多种活性代谢物,例如短链脂肪酸。

这些活性代谢物可以通过影响能量摄取、改变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来间接调控体重。

4.2 菌群与食欲调控之间的关系一些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食欲和饱足感来直接调控体重。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1. 引言1.1 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性肥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一员,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肥胖发生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是由数千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共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健康和代谢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肠道中富含有益菌的人通常更容易保持正常体重,而肠道菌群失衡则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可以影响体重的调节和脂肪存储,从而对肥胖的治疗起到潜在的作用。

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揭示肥胖的病理机制,还可以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2. 正文2.1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肥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与非肥胖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肥胖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往往更加单一和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肥胖者对食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生影响,从而促进肥胖的发生。

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肥胖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表明,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而非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高。

这种多样性的差异可能影响肥胖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进而影响体重的调节和肥胖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肥胖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2 肠道菌群对体重调控的影响肠道菌群对体重的调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宿主的体重,包括能量代谢、食欲调控和激素分泌等方面。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的关联性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的关联性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的关联性研究一、肠道菌群失调概述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存在的大量微生物群落,它们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肠道菌群失调,即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1.1 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功能肠道菌群由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组成,其中以细菌为主。

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参与宿主的消化、代谢、免疫等多种生理过程。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维持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

1.2 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肠道菌群失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使用抗生素、心理压力、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宿主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可能诱发肥胖等慢性疾病。

1.3 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的关联性肥胖症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积累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肥胖症的发生,包括调节宿主的能量代谢、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炎症反应等。

二、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的关联性研究进展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探索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症之间的关联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2.1 肠道菌群失调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这些SCFAs能够调节宿主的糖脂代谢,影响能量平衡。

研究发现,肥胖个体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正常体重个体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能量代谢的紊乱。

2.2 肠道菌群失调与脂肪细胞功能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促进脂肪组织的过度积累。

例如,某些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

2.3 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反应肥胖症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增加肠道细菌和代谢产物的易位,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诱发炎症。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研究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成为一个公共卫生挑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肥胖的原因进行研究,而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研究结果。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居住着大量微生物的群落。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生物。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多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系统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与肥胖有关。

首先,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与肥胖人群和非肥胖人群存在显著差异。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中富集了某些类型的细菌,而非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则富集了其他类型的细菌。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肥胖人群在能量摄取和代谢方面与非肥胖人群存在差异。

其次,肠道菌群可能对人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肠道菌群可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能量的吸收和利用。

例如,某些细菌可能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使能量被更高效地吸收。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脂肪合成等途径,对人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

此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与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菌群不平衡。

例如,长期高脂饮食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使其偏向富含能量产生和脂肪吸收的细菌。

此外,抗生素的滥用也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进一步加剧了肥胖问题。

虽然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关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和分析菌群的组成差异,以及与肥胖的关联。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菌群与肥胖的因果关系,并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已经尝试通过改变饮食结构、益生菌治疗以及粪菌移植等方法来调整肠道菌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这些方法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和失衡可能与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关系的新研究进展随着肥胖症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加,科学家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这方面,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biota)被认为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近年来,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肥胖症之间的密切关系。

早期研究表明,肥胖个体的肠道菌群组成与瘦型个体存在明显差异。

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具有更高的菌群多样性,菌群数量也较少。

此外,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中富含某些类型的细菌,如肠球菌属(Escherichia)和蓝藻菌属(Cyanobacteria),而缺乏另一些有益的细菌。

这种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能量代谢异常,从而促进脂肪积累。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肥胖症的发展。

首先,肠道菌群能够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一些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难以被人体消化的纤维素,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这些SCFAs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能够调节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肥胖症风险。

然而,肥胖个体的肠道菌群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通常较差,导致SCFAs水平下降,从而增加脂肪堆积。

其次,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来影响肥胖症的发展。

肠道屏障是指在肠道上皮细胞之间形成的保护屏障,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进入。

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肠道屏障功能较弱,导致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易于穿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肥胖症的发展。

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免疫应答来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正常。

除了上述机制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对食欲和能量摄入的调控也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多肽类物质,如胃饱和感抑制素(peptide YY, PYY)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来调节食欲、能量摄入和胰岛素分泌。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研究及治疗策略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研究及治疗策略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研究及治疗策略肥胖症一直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通过对这个疾病的研究,我们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又称肠道菌群)与肥胖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研究,并探讨肥胖症的新型治疗策略。

人类肠道内存在着大约100万亿种微生物,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群落。

各种微生物在肠道内协同生存并参与机体代谢、免疫调节、营养吸收等多个方面。

最近发现,肠道菌群还参与维持正常体重和产生肥胖的分子机制。

多项研究发现,肥胖人和健康体重的人之间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

研究人员将肥胖和正常体重的犬隻肠道菌群移植到实验室老鼠的消化道。

结果大胆的发现肥胖犬的菌群移植后,老鼠会变成肥胖型,而正常体重犬的肠菌群移植到老鼠的肠道,老鼠的体重也会保持正常。

最近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关系研究上迈入了新的里程碑。

一项发表在“科技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发现所有的肥胖患者都有特殊的荚膜(capsule)菌株,它们会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身体有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首先将肥胖患者的肠菌移植到实验室老鼠,这些老鼠饮食方法没有变化,但所有被移植的老鼠在五天内发福了。

肠道菌群的转移和调整是治疗肥胖的新颖策略之一。

近年来,已经有研究者通过口服抑菌剂、粪菌移植等方法,将肠道调回到健康的状态。

在一项精心训练过的临床试验中,科学家发现口服一种叫做甘肃省东方元抑菌剂的药物12周,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体重和腰围,并且改善其代谢和炎症指标。

人体临床试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这些数据表明肠道细菌转化可以纠正肥胖和代谢紊乱。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饮食与运动入手,通过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塑造肠道菌群。

抗生素可以不可避免地改变我们的肠道菌群落,因此这些药物应仔细使用。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多鼓励大家多加运动,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总之,肠道菌群研究是治疗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最新前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T L R - 4 ( T o U . 1 i k e r e c e p t o r 4 ) 参与代谢性 内毒素血症 、 体重、糖耐量的调节。C D1 4 作为 T L R - 4的衔接蛋 白, 而T L R - 4 是L P S的识别受体 。D a v i s 等【 7 】 的研 究发现 ,
将瘦素基 因缺陷( o h / o h ) 小 鼠与同窝出生的纯合子 ( + / +) 和杂合子 ( +/ 一) 的非肥胖型小 鼠对 比,分析来 自于盲肠菌群 的 1 6 S r R N A基 因序列。 结果表明, 遗传 性肥胖小鼠 ( o b / o b )盲肠的拟杆菌属数量减少 ,而厚
道菌群的改变可能是通过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和脂肪
沉积来调节体重的变化,可能还有其他的机制参与调
节。
2 . 肠道菌群代谢物与肥胖之间的联系:C a n i等嘲 在 饲喂高脂饮食的小 鼠模型上进行 的系列研 究发 现,小 鼠肠道菌群构成发生改变,并 出现体重增加、肥胖 以 及其他代谢性疾病 ,同时小 鼠的血液 中脂多糖 ( L P S ) 水 平升高。作者将此种现象称之为 “ 代谢性 内毒素血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志 f 电子版 1 2 0 1 3 年 8月第 7卷 第 1 6 期
C h i n J C l i n i c i a n s  ̄l e c t r o n l c E d i t i o n  ̄ . Au mm t 1 5 . 2 0 1 3 . v 0 I _ 7 _ N
T L R - 4 小鼠 表现 出耐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症的特性,进 步支持肠遒菌群代谢物在调节体 重中起关键 作用 。 H o t a m i s l i g i l等【 8 1 的研 究发 现,在患肥胖症 的小鼠的脂


肪组织、肝、肌肉以及血 清中炎症 因子和其他介质水 平显著升高,有力地支持肥胖症 即是 “ 炎症性疾病” 的学说。但有关肠道炎症导致体 重增加和肥胖症 的机 制尚需进一步研 究。 二、肠上皮屏障与肥胖症 1 . 高脂饮食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L i 等[ 9 1 对高脂

作者 单位 :4 0 0 0 3 7 重庆 ,第三 军 医大学 新桥 医 院消化 科
C C Kl R( c h o l e c y s t o k i n i n t y p e l r e c e p t o r )的基 因 自发
体 免遭肠道 内的有害毒素、刺激物、细菌 以及其他病 原的潜在威胁。机体健康取决于对食物 中所需营养物 质 的有效消化和吸收,这 需要肠 内分泌细胞对食物成 分的感应,以激活神经和体液通路来调节肠道的蠕 动、 分泌、吸收功能以及调节食物摄入量和血糖水平。研 究表 明,肠上皮屏障功 能和炎症性改变相关;肠上皮 屏 障改变可能导致对体重和血糖水平调 节变化。本文 阐述肠道茵群失调 、肠上皮屏障 改变对调节机体食物 摄入和体 重的体液和神经通路的影响。 肠道菌群 与肥胖 1 . 肥胖会导致肠道菌群构成发生变化: 文献报道 , 肥胖的啮齿类动物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改变。 L e y 等【 l 】
壁菌属数量显著增加 。 对患有肥胖症的人群的研究也获 得同样的结果【 2 】 。 T u r n b a u g h等【 3 】 用高脂饲料长期喂养小 鼠,当小 鼠患有肥胖症之后检测肠道菌群 ,发现肠道 菌群数量总体降低 ,而厚壁茵相对拟杆菌的数量所 占 比例增加 。用肥胖型小 鼠和非肥胖型小 鼠的肠道菌群 分别定植于两组无菌小 鼠肠 道内, 发现用高脂饮食让 无菌小 鼠患肥胖症非常困难【 4 ] 。以上研 究提 示肠道菌 群与肥胖症之间存在联系。 B a c k h e d 等[ 5 】 的研 究提示肠

专家笔谈 ・
肠道 菌群 失调 、肠 上皮功 能障碍 与肥 胖症 的研 究
凌 贤龙 陈代兴
肠上皮组 织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 间的屏障,其主 要功能除吸收营养物质 、离子盐、水之外,还保护机
症”。长期低剂量 L P S 尾静脉注射 4 周后 ,小 鼠会 出 现糖耐量增加和代谢异常,同时体 重增 加进而发展为 肥胖症。在高脂饮食饲养或低剂量注射 L P S的 C D1 4 基 因沉默小鼠中发 现没有影响到任何 生理指标 。这表
D O I ' 1 0 . 3 g 7 7 / c r a  ̄ . j . i s m. 1 6 7 4 — 0 7 8 5 . 2 0 1 3 . 1 6 . 0 1 0
饮食喂养诱导的小 鼠结肠炎模型 的研 究发现,肠系膜 脂肪 组织和肝组织的 T N F . 0 【 表达增加 ,而近端结肠 I L - 1 1 3 表达增加 。这证实 了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和遗传 性肥胖小鼠模型中肠道炎症的存在 D i n g 等[ I o 】 的研究证实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肠道炎症 的发 生。该研究发现 ,高脂饮食饲养 的正常小 鼠出现 体重增加、肥胖症、回肠组织的 T N F 0 t m R N A水平增 加 ,而无菌小 鼠没有出现类似 改变。在高脂饮食饲养 2 ~4周后 , 体重增加之前,回肠组织的 T N F — a 水平就 已经升高,同时发现肠上皮 细胞、免疫细胞和 内皮细 胞的 N F . r , B被激活。因此,肠道炎症是 高脂饮食的早 期结果 ,并可能通过提高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其他可能 的机制诱导肥胖症发生。 2 . 肠道炎症和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促进肥胖的发 生:d e L a S e r r e 等…J 研究发现,高脂饮食饲养与肠道 菌群 改变相关,但肠道炎症仅 出现在肥 胖大鼠中,进 步表明肠道炎症在促进肥胖 中的驱动作用。文献报 道,回肠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改变和肌球蛋白轻 链磷酸化增加 , 两者都与肠上皮功能受损相关。 S u z u k i 和 H a m 等[ 1 】 在大 鼠肥胖症模型的研 究中发现 ,编 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