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意拳五行十二形的健身原理
延年益寿的养生拳法:形意五行拳

延年益寿的养生拳法:形意五行拳形意拳五行拳,是以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其创拳之理,以技击中进攻与防守的动作为其创拳之法,以人体外在筋骨变化与内在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为其创拳之义,从而形成了劈、崩、钻、炮、横的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母拳”,形意拳套路中千姿百态、复杂多变的众多拳式动作,都是由五行拳衍生而来的。
形意五行拳的基本内容包:一、形意劈拳学劈拳者,属金,是一气之起落也。
前四节三体重生万物张,三体总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总是上下内外合为一气。
故其形像太极,是三体合一,是气之静也。
气以动而生物。
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德。
按其五形循环之数,是土生金也。
故先练劈拳,是气之起落上下运用之,有劈物之意,故于五形之理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属肺,在拳中即为劈。
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乖。
夫人以气为主,气合则体壮,气乖则体弱,体弱即必病生,而拳必不通矣。
故学者不可不先务也。
二、形意崩拳学崩拳者,属木,是一气之伸缩,两手往来之理也。
式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则为崩,所谓即崩拳似箭,属木者是也。
其拳顺则肝气舒,其拳谬则肝气伤。
肝气伤则脾胃不和矣。
其气不舒,则横拳亦必失和矣。
此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故学者,当细研究也。
三、形意钻拳学钻拳者,属水,是一气之曲曲流形,无微不至也。
钻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拳水之上翻似闪。
在腹内则属肾,在拳中即为钻。
所谓钻拳似属水者也。
其气和则肾足,其气乖则肾虚,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矣。
其拳不顺,真劲即不能长,而拙劲亦不能化矣。
学者当知之。
四、形意炮拳学炮拳者,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弹突出,其性最烈,其式最猛。
在腹内属心,在拳中即为炮。
所谓炮拳似火是也。
其气和则心中虚灵,其气乖则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
其拳和则身体舒畅,其拳谬则四体失和矣。
学者务深究此拳也。
五、形意横拳学横拳者,属土,是一气之团聚也。
薛颠五行拳十二形以及练功论述

薛颠五行拳十二形以及练功论述当初我刚随高老先生习拳时,所传各拳均以慢炼为宗。
当时高老已年过七旬,我以为他是年纪过大,身体不支,所以示范时才如此缓慢。
也因为年龄相差过大,老先生说:“咱爷俩是只传艺,没传承;以师徒相授,无师徒名份。
”因为我父亲说:“你高大爷得到孙存周,韩慕侠不少好东西。
孙,韩二人是后起之秀,老辈都承认。
要珍惜!”而且高老传的慢炼并非轻松,很吃功夫的,虽然炼慢,但出功极快,我也就照此炼下去了。
后来有孙式和张占魁的后系朋友问我,我就说是炼这两支的。
等教到葆真八卦的四身和龙摆尾时,老先生的演示确如行云流水,极尽游龙飞升,飘忽不定之能。
我这才知道原来高老的身法是如此变幻莫测,也验证了家父的话。
但当问到炼形意为何不象别人一样刚猛发力,慢炼能否打人时,高先生只是笑而不语。
跟老辈学拳,这份苦得忍。
幸遇薛颠武学传人张恩师是我的福分。
至此才知道世面上的形意拳都是以打法当炼法,用演法当打法。
结果非但在比武中无法取胜,更是到晚年百病皆出,徒劳一生,终无所获,悔之晚矣!形意是炼好了养人,终生收益;练不好伤人,后患无穷。
薛颠受过异人相传,在灵空师处得到升华,五行十二形都与李存义,李振邦大异。
但无论如何变,都离不开九要(二十四法)。
很多人拳架不正,就是八要没有齐备,如此就不会长功。
又因为形意细活小手特多,一个劈拳,张师就给我教了一年,也整整校了一年。
高老首先教我的是孙氏劈拳,也是将近一年时间。
我当时还小,心性未定,以为是不教东西就跟父亲说了。
过两天我炼完拳,老先生说:“忠民,劈拳是基础,把他炼好了,一式对式式对。
有你父亲,大爷不会亏待你。
”薛颠形意有五行桩法,是配备五行拳的。
一行一个桩,劈拳不是“三体式”,是另有一套。
据传郭云深关门弟子,深县西马庄李振山因赡养郭晚年至送终,得此五行桩,并传给其亲属。
形意拳的气法是门内密传,与桩法一样都是躲在门后炼的东西。
李仲轩老先生炼至内气腾然即是得益于此。
劲法是炼形意必炼的东西,没他不能比武,李老在文中曾披露一二。
形意拳十二形方式

形意拳十二形方式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形意拳十二形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十二形:意拳系的传统套路之一,是取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排而成,既是精妙的攻防技巧,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
在十二形中,由戴龙邦传下的有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来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又添加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的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较五行拳的练习,十二形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八字功:八字功是形意拳系的套路之一,由于其传承者将这套拳法的拳路要诀概括为八个字,因而得名“八字功”。
而这八字分别是斩、截、裹、胯、挑、顶、云、领。
形意拳讲究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体用兼备,八字功就是致用的功拳。
每一字功法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成,各有不同的练法、功法和用法。
八字功既可每一字功法单独往返左右练习,也可八字功法串连起来练习,串连练习被称为八字功连环。
练习八字功可以学到五行拳和十二形之外的招式用法,对于丰富形意拳的技法,提高自身的技击能力有很多促进作用。
撕扒:撕扒又称为“搓手”,总的做法是,相互在对方身上找空档,见机攻手,相互吞化;高跳、低压、平扒拉,顺其自然变化;寻找最佳发力点,锻炼自身;足踏中门抢地位,贴身靠打;手如两扇门,全凭腿胜人;手护外。
五行,肘蔽内五脏;起钻落翻,上下左右,前拉后顺,敢吞会化,手去不空回,随收顺势攻。
搓手的动作、制肘、缠绕、点化是必用的。
其手法是“点点化化不许击”,腿法是“勾挂拌扫示意踢”,近身技击法是“盘肘与揉膀”。
技用功法主要有:手法:包括慢手、快手、缠手、乱手、喂手、顾手、拿手、破手、闪手、化手、一手顾两手、转环手、阴阳手。
步法:包括稳步、进步、寸步、转步、快步、飞步、剪步、虎步、弓步、踏步。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形意拳又称心意拳、行意拳,这种拳法象形思意,是根据拳法的特点而得名,是由形拳和意拳两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拳法。
形拳是吸取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创编出的十二行拳;意拳则是依据古代阴阳五行原理编创而成的五行拳。
显现于外者为形,隐藏于内者为意,以意为主,形为协同,形与意配,内外相合,由此得名形意拳。
那么,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到底是吸收了哪十二种动物的特长?每一形拳都有哪些特点呢?十二形拳是根据龙、虎、熊、马、猴、鼍、蛇、鸡、燕、鹞、鸟台、鹰十二种动物的特长编创而成的。
龙形打法具有隐现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点,主要练习身法的灵活和矫健;手法的钻翻屈伸;步法的盘屈转换,要求一起一落,沿直线伸缩往来,跃起要两脚腾空,落地时下肢盘坐收缩,身体贴近地面。
虎形打法模仿百兽之王老虎的抖毛之威、捕食之勇、纵跳山涧的技能,动作要足蹬有劲,纵步既快又远,落步稳健,虎扑动作身体与两掌要协调一致,向前向下扑要走弧线,显现出猛虎扑食之威。
熊形打法注重力量的训练,要有熊的甩膀之劲,竖顶之力,又要有雄踞旷野的威严,从气势上就吓到对手。
马形打法注重马猛烈向前有冲力的急蹄之功,实战搏击中要周身运力,在步法上的后蹬和远纵之力要协调配合。
练习时着重于气沉丹田和丹田抱气,所以拳势内柔而外刚猛。
猴形打法主要体现猴子的轻巧、灵活、闪躲、腾挪的特点,主要练习前进后退,纵跳旋转等身法,既要灵活敏捷,又要稳定有力。
练好猴形可在实战搏击中转背刁打,躲闪灵便,得心应手。
鼍形打法练习手、眼、身、法、步的上下相随,全身要以腰为轴,用腰劲带动四肢,做到周身协调,要有翻江鼓浪的气势,也要有浮水漫游的轻灵之势。
蛇形打法主要练习实战中的首尾相应,做到全身配合协调,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技能,练习时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
鸡形打法根据雄鸡的站立、闪躲、蹦跳、啄食、腾飞等灵活的动作及鸡搏斗时的形态,通过训练各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来锻炼全身的灵活劲,要求拳势紧凑连贯,劲力瞬间爆发,势猛力强,体现出抓、啄、点、叉、削等特点。
形意拳中的五行以及和中医理论的结合

形意拳中的五行以及和中医理论的结合
今晚咱们就谈谈形意拳中的五行吧。
如果诸位有在练习的,也能更好的去理解形意拳,对于更好的练习也是非常好的。
如果没有练习的呢,也方便深入理解五行。
对于形意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当然,如果没有接触的朋友应该会不熟悉,有兴趣的自行去了解啦。
老师这里就只是从五行的角度去讲讲。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内家拳之一。
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之一就是五行拳。
分别是劈,钻,崩,炮,横五式。
这五式就是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代表的。
形意拳根据五行来,也有对应的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形成了各种练法和套路。
同时,五行拳又和中医理论相结合,每式都又对应的脏器。
叫做内合五脏,外合五官。
分别是这样的。
金对应劈拳,对应肺,和鼻子相通。
水对应钻拳,和肾对应,和耳相通。
木对应崩拳,和肝对应,和眼睛相通。
火对应炮拳,和心对应,和舌头相通。
土对应横拳,和脾对应,和人中相通,也就是口。
所以,常说的劈拳清肺,崩拳强肝,钻拳养肾,炮拳壮心,横拳健脾。
同时五行拳也和五行生克一样有生克关系的。
劈拳生钻拳。
钻拳生崩拳,
崩拳生炮拳。
炮拳生横拳。
横拳生劈拳。
相克的为:劈拳克崩拳,崩拳克横拳等,按照五行,以此类推。
因为万物需要土的承载。
所以土可以克制其余几种。
所以,在五行拳中,横拳是其余几种拳之母,同时也能克破其余几种拳。
形意拳·五行发力之奥妙

形意拳·五行发力之奥妙形意拳术有'武艺、道艺之分,在三体式中又有单重与双重之别。
求武艺者,重力而轻意,重刚而轻柔,重阳而轻阴,重魄而轻魂;求道艺者,则重意而轻力,重柔而轻刚,重阴而轻阳,重魂而轻魄'。
拳经云∶'神人(指出家人)不以体魄用事,故养魂而弃魄,勇夫只知有身,故养魄而弃魂。
圣贤重魂轻魄,故以魂制魄;勇士重魄轻魂,故以魄制魂,此养气之大别也'。
形意拳的三层功夫练法 头层功夫练明劲。
即垂肩、坠肘,塌腰,与写字之力往下按笔意思相同。
二层功夫练暗劲。
即轻松,往外开劲、缩功,各处之劲与写字提笔相同。
顶头蹬足,按中有提,提中有按。
三层功夫练化劲。
即明劲、按劲具有而不觉有。
只有神行妙用,与作草书相同。
当然没有多年纯功是不可能达到的。
一、劈拳 劈拳里包括三个力。
一个是按力(往下劈的力),一个是催力(往前的推力),一个是提力(向上的归)。
人在只受其中一个力打击时不易跌倒,而受到这三个力的打击时却会跌出很远。
这是因为人在受到按力时会被向下的力迫使其下蹲,这时身体重心下降、后移,身体自然平衡力很小,此时再给以催力,虽然人的本能会用退步抵抗催力以保持身体平衡,可是重心的下降使其腿受到压力,负担加重,退步不能灵活自如,所以来不及用退步保持身体平衡,本来重心后移的身体又被催力向后倾斜,跌倒已不可避免,再给以提力,加上其受拉力时本能的向上抗力,其重心就向后上方而去,必然跌出很远。
在劈拳动作中,三个力是非常紧凑,似揉和在一起在瞬间发出,所以防不胜防。
二、崩拳 崩拳在练习中,须具备顶、拧、磨、翻、蹬、猛、顺、冲等几种劲力。
1.顶就是说在出崩拳时上中下全身都要有向前顶的劲力。
头部的天庭要向前顶劲;前季的食指和中指要有向前的顶劲;前腿的膝关节要有向前的顶劲。
2.拧 有增劲聚力的作用,所以在练习崩拳时,腰部要有拧劲,腿胯要有拧劲,掌臂要有拧劲。
腰部的拧劲,能使腰间筋骨肌肉以及内气拧聚合一,从而促使腰间增聚劲力。
形意五行拳健身原理

形意五行拳健身原理形意五行拳是形意拳系中最基本的拳法也称之为形意母拳。
它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五拳。
五行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来命名的拳术,前辈拳家先贤以五行学说结合拳式、把拳式招法删繁就简,则博返约,找出五拳,再结合人体参以中医理论,用以解说拳理和攻防技法,用以命名拳术为五行拳。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
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元气是中医理论中主宰人体兴衰的物质,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集体内。
黄帝内经中论述:木对应肝---疏肝、利胆、平压。
火对应心---活血、养心、宁志。
土对应脾---健脾、和胃。
金对应肺---宣肺、降气。
水对应肾---利水、补肾。
肺气壮则金生水,到冬天肾气可以充沛.来年春夏也可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肺肾肝心脾按季节五行相生,一年一循环,人就走上螺旋上升良性发展通道了。
反之则五行相克阴阳失衡,身体就要出问题。
形意五行拳根据这个原理,用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架,对应自然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顺应四季天性,通过不同的动作来锻炼相应属性的内脏,达到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境界。
如此使得人体五行阴阳调和,生命力旺盛,大脑潜能得以开发。
五行拳具有调理身、心的养生功效:呼吸自然,周身放松。
心静意专,神态精神。
内外三合,节节贯通。
任凭阴阳,身法中正。
意到气到,气随意行。
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奇经八脉,畅流全身。
人分阴阳,成于五行,五行相生则阴阳和顺,五行相克则阴阳不调,和顺者免疾病,不调者积痼成病。
然而,五行拳依其五形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讲内调温养,至阴至阳,驱邪扶正,顺其自然,练功不辍,阴阳平和,益寿延年。
十二形拳有很多名家解说,这位讲的你听过吗?

十二形拳有很多名家解说,这位讲的你听过吗?“十二形拳”是形意的基本拳法。
形意依天干地支理论,去粗取精,以简驭繁,取天干数五,五禽(鸡鹰骀燕鹞)飞在天,地支气数六,六兽(虎猴马鼍熊蛇)走于地,飞天走地一条龙,总括十二形。
格渐物之性能,得之于心,象形取意,立法为拳,故十二形为形意拳之目,又为万物之纲也。
十二形分为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形、鸡形、鹰形、熊形、骀形、蛇形、燕形、鹞形。
拳势形象丰富、劲力全面,极规矩又极活泼。
一、龙形龙者神物,传其开天入海,变化神速,夭矫不测,起伏转折,返侧收纵,伸缩自如,有升降之形,有蛰龙翻浪、伏龙升天之势,抖擞之威,游空探爪、缩骨之精,取之于拳则为龙形。
此形神发于目,威生于爪,起伏拧转,开合托撑,束身而起,藏身而落,活泼于腰,灵通于背。
柔中寓刚,转换自如,圆活柔灵。
龙形起落伸缩都要求足心伸缩,其劲起于承浆之穴,直下自喻口透入前心,注入丹田,至阴前高骨。
升时肋骨齐举,气升于两肋,骨缝极力张开,向上举之。
升有升路,降有降所,又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是也。
(落滩伏龙)二、虎形虎身长大,扑食勇猛,演成虎形,即“双推手”、“双把”、“虎扑子”之谓也。
虎形之劲起于尾闾,上升于臂手,一勇直冲。
练虎形吸气时,气存于命门。
尾闾上提,内气便循督脉上升。
呼气时,两手向前扑出,这一起一落,内气便循任、督二脉一周,谓之抽坎补离。
水火相交之意。
换步吸气时,两手抓回,拳心向上,而呼气出击时,两拳变掌,拧翻而出。
这一吸一呼,两手由阴变阳。
由表及里的关系,便激发了手少阴三焦的冲脉,使人体内部得到了锻炼。
此形包括虎扑、虎托、虎撞等式。
主要体现形意劲力,是代表形意拳技击风格、拳理拳法的典型动作招式。
(饿虎扑食)三、猴形猴有纵山之灵,舒臂之力,蹿踹跳跃、飞身恍闪、变化不测,取其能长,演为猴形。
此形步法轻灵,进退有方,趋避得机,手法机敏。
取猴伸缩之捷,纵跳之灵,撅拿之能而为拳,左右旋转前进,不求抓耳挠腮形似,求猴之闪展腾挪轻灵协调,手法有刁拿勾抓刺,力点达于手指,其劲阳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形意拳五行十二形的健身原理申华章形意拳是中国内家拳之一,以过几百年的发展,它逐步编创、完善发展到了多姿多彩的今天。
笔者从事形意拳练习几十年,培养省级武术比赛的冠军数百名、国家级的二类比赛冠军五十名。
在全民健身动作中,运用形意拳法治疗慢性病人数以千计,慢慢体会出了形意拳五形十二形与人体经络的关系。
为此本人又在山西医大研读四年中医,多处投师多次实验,证明了形意拳在健身方面超过了任何一种拳术。
本文只论五行十二形的动作特点与健身原理。
关于五形十二形的技击与练法后文另撰。
一、劈 拳劈拳,在五行中属金。
它导引的重点是:任督脉和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等经。
肺主呼吸,主气,为排浊吸清火之门户,又为真气运行之动力。
劈拳之起落都是从中府、云门而出。
这两穴都是肺经的重要穴位。
落劈时,虎口撑圆,使肺气直贯少商,进入大肠经的商阳穴。
少商是肺经之井穴,直接关系到呼吸系统一切疾病的治疗。
两手之出入钻翻带动肋间肌、肋下肌,使肋骨上提下拉,增加了呼吸时胸腔的收缩和扩张,也可增加肺活量,起到养肺的作用。
练习劈拳,可纳气归根,交流舍任督二脉,盛旺真气运行,有益于全身生理功能的改善。
练拳至一定功候,真气之运行,一势一周天。
在拳钻出时(吸气)真气延任脉下降至丹田。
同时,周身毛窍嘘唏,通透畅达。
二、钻 拳钻拳,在五行中属水。
它导引的重点是:任督脉,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手少阳(心)、手劂阴(心、包)、手少阴(三焦)等经。
有益肾填精,还精补脑之作用。
练钻拳时,身体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两手划圈,两肘交替向身体中线裹挤,形成了全身以腰为主宰的运动形式,使整个脊柱不停蠕动,很好地锻炼了肾脏,肾主藏精,主水,内藏相火,精能化气,肾精充盈,真气便活泼盛旺,练习钻拳,可使三关开启,任督畅通,有益气生精之效,更兼还精补脑之功。
同时,肾水上潮以济心火,形成良性循环,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作用乃肾阳之功,气化自行。
练钻拳至一定功候,督脉命门处真气最为活泼,真气随呼气直达于百会,令人头脑清爽,心情怡悦。
三、崩 拳崩拳,在五行中属木,它导引的重点是:任督脉,足劂阴(肝)、足少阳(胆)、足少阴(肾)等经,有疏肝利胆之作用。
练崩拳进步时,后脚大脚指跟部特别用力,大脚趾内侧为脾经之起点隐白穴,其外侧为肝经之起点大敦穴,故换一步必能从此二穴牵动脾:肝经之脉气,使之沿腿内侧而上,起到“肝脾之气宜升”的作用。
两臂出入时磨肋,不断地抚摩期门、章门二穴。
章门为肝经之要穴,脾经之募穴,八会穴之一,期门为肝经之募穴,大敦为肝经之井穴。
故练习崩拳可以舒肝。
肝气舒则心血足,筋膜健脾气开则肌肉丰满。
练习崩拳至一定功候,自会气从根生,由腰脊发于四肢,使人有臂粗拳大之感,且两胁舒畅,步履轻捷。
四、炮 拳炮拳,在五行中属火。
导引之重点:冲脉,任督脉,手少阴(心),手劂阳(心包)手太阳(小肠)等经。
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练习炮拳,一拳上翻,可发动心经脉气自腋下之极泉经少海、神门、少府直达小指尖桡侧的少冲穴。
同时,也调动了心包经的脉气自乳头外侧的天池穴,沿臂内侧,正中经曲泽、内关、劳宫而达于中指尖的中冲穴。
另一拳磨胁而出,发动肝木之气以助心火之威。
左右交替,生生不息,两脉畅通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则能养心血。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与小肠火密切相关。
心与肾为水火相对心脏。
心、肾相交,有赖于呼气推动心火下降,吸气引动肾水上升。
练习炮拳,全在一心,心平气和、动静相间、神明有责、则四肢百赅悉皆听命。
五、横 拳横拳,在五行中属土。
导引的重点:任督脉、带脉、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足劂阴(肝)、足少阳(胆)等到。
有健脾和健胃的作用。
练横拳时,后脚斜蹬、拇趾叩地、两臂如丝锥拧进,阴阳转换。
大脚趾内侧的隐白穴,乃脾经之起点。
两臂阴阳分布着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
蹬脚、拧臂,则带起碑经之脉气,大小肠经之脉气亦随之通畅。
中士运化水容之机乃得健旺。
久练才食欲增进,体重增加,脾胃为后天之本,为生化之源。
练习此拳至一定功候,气发章门、势如泉涌、身体捷健,有轻身减肥之效、荡涤肠胃之功。
十二形对照经络说:一、龙 形龙形、锻炼身法之伸、缩、起、落,手法之钻翻屈伸,步法之盘曲转换,故要求起伏龙升天,落如蛰龙翻浪,体现龙有搜骨之法的妙用。
龙形缩身时,丹田气直冲尾闾,背后弓、两肾必动、命门必开。
这样,肾之气与丹田之气相合,沿脊柱上行,便打通了督脉,龙形长身而落,使气沉丹田,打通任脉。
故可治任督脉不通所导致物疾病。
龙形的起落、伸缩都要求足心伸缩。
吸气时,涌泉穴位上收。
身悬空而起。
呼气时,身落,涌泉吐,这便打通肾经。
使人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故能治上下气血不和、阴阳不调之症。
龙形练习时需要手指、脚趾尽力往开拔。
尤其是大脚趾的伸展,刺激了大敦穴,行间穴。
而脚趾的伸缩又使大敦穴之气顺着足劂阴肝经上升一期门穴。
故便可通此经。
二、虎 形虎为兽中之王,有扑食之猛,抖毛之威。
虎形之劲起于尾闾,而循督脉上升,补还于脑,可通任督脉。
练虎形吸气时,气存于命门(女子子宫口,男子藏精之门)。
尾闾上提,内气便循督脉上升。
谓之练精化气补脑。
呼气时,两手向前扑出,这一起一落,内气便循任、督二脉一周,谓之抽坎补离。
水火相交之意。
同时,练好虎形,亦可打通冲脉。
换步吸气时,两手抓回,拳心向上,而呼气出击时,两拳变掌,拧翻而出。
这一吸一呼,两手由阴变阳。
由表及里的关系,便激发了手少阴三焦的冲脉,使人体内部得到了锻炼。
三、猴 形猴有轻巧、灵活、闪展、腾挪等特点。
练习时,既要求快捷有力,又要求录活敏捷,要注意姿势稳定、沉着、连贯、完整、协调、和顺,使全身灵活无滞,气血运用全身,故须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全部打开。
猴性属阴士,取诸于身为脾,脾胃好,可化五谷,长肉存肌,故猴形开始练习要求缓慢先打通足太阴经。
练猴形多用单重,虚脚大拇趾点地,意在隐白穴。
动作时,内气顺此穴往上循经与心经相交,全身肌肉的一紧一松使内脏自然得到按摩。
而后配合其它形,使全身经络逐渐打通,才能达到:打开二六连环销,一点灵光吊在眉。
故拳经云:“不是飞仙体自轻,若闪若电令人惊。
看他一身无定势,纵山跳涧一片灵”。
四、马 形马有垂鞭之义,抖毛之威,有疾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取诸于身。
内则为意,出于心。
练马形时,要求上虚下实、含胸、舒心,意发中丹田的膻中穴。
吸气时,内气由心下降到丹田。
提气时,与冲脉相合,上穿两胁,到极泉(腋窝口)。
呼气时,极泉之气循经通向小指少冲穴。
随着内气之运行路线,两拳向前猛撞,使心经受到按摩锻炼。
鼍为水中之物,既有浮水之能,又有翻江倒水平海之劲力。
练时要求以腰为轴,用腰劲带动四肢的动作。
久练鼍形能消心居之浮火,两肋命门之相火,且助以存肾水及舒伸全体之经络,并有化拙为灵,易僵为巧的作用。
练鼍形的一呼一吸,两胁之伸缩如鱼之两腮。
而腰之扭动,使带脉发生激烈脉冲。
可增加腰力、横劲。
同时,练此形,两臂的左右翻滚,阴阳互变,尺挠二骨的互相拧转磨擦,充分调节调和了手三阴、三阳经。
六、鸡 形鸡为智谋之物,生性善斗有独立之功,抓蹬之技,抖翎之威,报晓之敏,欺斗之勇。
练鸡形由于单脚独立,脚后跟吃力,从脚后跟直通大脑中枢神经。
每一个动作,每步都是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阳跷脉同时用力,故练顺鸡形,三阳脉可同时收益。
七、鹞 形鹞属飞禽,凶勇而灵敏。
有翻身之巧、入林之奇、展翅之威、钻天之能及束身捉物之捷。
练鹞形,吸气时意守膻中穴,束身之时,气聚第四肋间的天池穴(中医称胸为四海之一的气海)是宗气所聚之所,动作入林抖绝时,内气通过冲、任、督、带脉冲影响,便顺着心包经血液畅通,减轻心之负担。
燕是飞禽中最灵巧、最敏捷之物。
有钻天之能,抄水之巧,动转无声之奇,飞腾高翔之妙。
练燕形,有起有落,既有抄水,又能钻天。
故要求全身关节、骨胳都要通达、灵活,动作起伏翻转幅度很大,易通足少阳胆经还可通手少阳三焦经,此两经通后,可去掉身体之拙力,化为灵巧之劲,使上下相随。
九、蛇 形蛇是爬行动物中最灵巧之物,且有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技能,且有拔草之精,环绕之技,行走曲折吞吐,伸缩自如,转折迅速,不可有僵滞之象。
练蛇形,随着身体的扭曲伸缩,吸气时前脚外摆,吞身调臂幅度很大,从而牵动了足劂阴肝经。
十、(左“鸟”右“台”) 形(左“鸟”右“台”)有“竖尾开空之能,下落捣物之力”,主要是靠两只翅膀的合劲来打击诸物,且两爪有触物之形。
(左“鸟”右“台”)形主要锻炼肩、肘各部关节的灵活与背、臀部肌肉的弹力。
尤其强调力发尾闾,两肩与上身用力完整。
练(左“鸟”右“台”)形时两手抓拳有紧有松,两臂如翅有开有合,随着呼吸,肺活量增大,肺叶之舒展收缩,使肺得到锻炼。
由于胸部起伏,横膈膜的升降直接影响到腹部。
两拳随着呼吸拧转出进。
更使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直接受到摩擦,从而达到大通。
十一、鹰 形鹰有捉物准确,捕食勇猛之能。
其爪锋利,其目敏锐。
在锻炼鹰形时,更体现鹰下落捉物迅猛,两日要盯视下落之手。
形意行家说过:“习形意拳要手手不离鹰爪,步步不离鸡腿”。
练鹰形,首先是练两手十指,即筋梢,筋在五脏之中归于肝脏,练时要警起三阴三阳,经筋合一,指劲成实。
曲中求直,气贯指梢,故首先贯通了手三阳经。
十二、熊 形熊有竖顶之力,横膀之劲,出洞之威。
其身法要体现其顶头竖顶之力和雄踞旷野之威严,还要体现其与鹰竟志,机警御守的神志。
古拳谱中说:“鹰熊竟志,取发为先,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练熊形要求全身混元一气,全是纯阳之刚,抖绝劲、震劲和爆发劲合成的一体劲。
看上去用的是上肢臂之力,实际是缩身蹬脚促使三阳经脉冲之内劲。
内要提,外要随,内是劲力之源泉,外是力之作用,足是力之要,手是力之结,故练熊形首先能的通足三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