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科学考点梳理-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概论概念及病因: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瘤:良性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临界瘤:成釉细胞瘤囊肿和瘤样病变: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牙源性、上皮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间叶组织肿瘤(管型瘤、纤维瘤)。
恶性肿瘤:上皮组织来源最多,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80%);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和未分化癌。
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外来因素物理因素:如热、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长期慢性刺激。
化学因素:煤焦油、吸烟及酒精。
生物因素:病毒。
营养因素:维生素A、B、E及微量元素缺乏。
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内在因素神经精神因素。
内分泌因素:紊乱,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口腔癌。
机体免疫状态。
遗传因素:家族史。
基因突变。
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表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续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机体影响一般无影响,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时,可危及生命影响大,迅速发展,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而死亡组织学结构细胞分化良好,形态和与正常相似细胞分化差,形态和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原位癌:癌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中。
癌的分型溃疡型:皮肤或黏膜浅部外生型(菜花状)浸润型肉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起自深部间叶组织。
早期即呈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不能移动的肿块。
常见有纤维肉瘤和骨肉瘤。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临床检查:望、触、听。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1)切取或钳取活组织检查(2)吸取活组织检查(3)切除活组织检查: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4)冰冻活组织检查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原则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为主。
恶性肿瘤: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患者机体状况手术+放疗+化疗(鳞状细胞癌)手术+化疗(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放疗+化疗(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手术(唇癌、颌骨肿瘤)临床分期(TNM分类)选择治疗计划的参考,预后估计的参考。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引言: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咽喉、颌面骨等区域的恶性或良性肿瘤。
这类肿瘤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的治疗策略。
为了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综合治疗策略应当被采用。
本文将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一、手术切除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类型和范围的手术切除。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较小范围内切除、扩大切除以及全切除。
1. 较小范围内切除:对于较小且局限性的良性肿瘤,可以通过较小范围内切除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
这种手术方法对于保留患者口腔功能和外貌具有优势。
2. 扩大切除:当肿瘤较大并且浸润程度较深时,医生可能会采用扩大切除的方法。
这种手术可以确保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全部清除,并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全切除: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完全消灭恶性肿瘤并预防其再生与转移,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全切除手术。
全切除需要更广泛的范围,甚至可能需要移除一部分颌骨或其他相关结构。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通过运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长和扩散的方法。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手术直接切除或已经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来说,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
1. 外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将高能射线从机器外直接照射到患者体内的肿瘤部位。
该方法可以达到较准确的治疗目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2. 内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是通过将放射性物质置于肿瘤或其周围的特定位置,达到使放射能量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而不会辐射周围组织。
三、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化学药物通常与手术和(或)放射治疗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化学药物的种类: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种类的化学药物。
比如,氟尿嘧啶和顺铂是常用的抗癌药物,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口腔外科(医学高级):口腔颌面部肿瘤试题及答案六

口腔外科(医学高级):口腔颌面部肿瘤试题及答案六1、问答题列举活检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活检可揭示病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利于进行肿瘤分类;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法;利于判断预后。
2、名词解释皮脂腺囊肿(江南博哥)正确答案:指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3、单选某舌癌患者因术后放疗造成患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继发感染,局部反复肿胀,伴剧烈疼痛。
以下治疗措施中,哪项是不适当的()A.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B.高压氧治疗C.理疗D.局部冲洗,保持引流通畅E.在健康骨质范围内施行死骨切除术正确答案:C4、单选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B.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上方C.表面皮肤正常,柔软有波动感D.内有透明浅黄色水样液体E.有可压缩性,体位移动试验阳性正确答案:E5、填空题唇癌指_____发生的癌,主要为______。
发生在唇内侧粘膜者属______,发生在唇部皮肤者属_______。
正确答案:唇红粘膜;鳞状细胞癌;颊粘膜癌;皮肤癌6、单选某开发公司计划建设一幢高档写字楼项目,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并在未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情况下采用“费率招标”方式进行招标。
这种方式对业主在费用控制方面的影响是A.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B.在开工前合同价格不明确,不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C.费用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选择D.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产生索赔的可能性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施工总承包模式一般以施工图设计为投标报价的基础,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较有依据。
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但在本工程中业主在未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情况下采用“费率招标”,实际上是开口合同,不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故选项B正确。
7、单选以下哪项不是囊性水瘤的临床表现()A.体位试验阳性B.多位于颈部C.表面皮肤色泽正常D.扪诊柔软,有波动感E.呈多房囊腔,内有透明囊液正确答案:A8、填空题早期分化的舌癌可考虑_______,_________,或_____。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射治疗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摘要】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一种高度适形的放疗新技术,能在肿瘤接受高剂量放射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调强放疗更在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减少口干症等常规放疗副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症、与手术的间隔时间、靶区定义、患者的固定、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逆向放疗计划、靶区和危险器官容积剂量评价(DVH)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放疗调强放射治疗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入了精确放射时代,疗效进一步提高,而正常组织并发症下降。
当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射治疗治愈,其余为药物等治疗治愈,此表明放疗在肿瘤治疗上的地位仅次于手术。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是肿瘤放射治疗划时代的先进技术,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动多叶光栅直线加速器来完成治疗,既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又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在国外已成为放射治疗的主流模式[1-3]。
术后放疗是中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调强放射治疗保护唾液腺等头颈部器官功能,大大下降目前口腔颌面-头颈部常规放疗高发的放疗并发症(口干症、下颌骨骨髓炎、眼、脑脊髓损伤等)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4-6]。
现将我院开展的经验和规范介绍如下。
1 调强放疗的优势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的优势在于:①采用精确的体位固定和三维定位,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照射精度;②采用计算机逆向调强计划(inverse planning)、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达到肿瘤靶区三维适形、高剂量的均匀照射,周围敏感组织(如腮腺)的低剂量照射;③可在同一个放疗计划中大野照射和小野追加照射,使不同靶区获得相应所需的剂量,缩短了疗程总时间。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专注于口腔颌面部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其中,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类型、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类型口腔颌面部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无侵袭性,往往局限于原发部位,不易产生远处转移。
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口腔纤维瘤、口腔腺瘤等。
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可能迅速生长,并对周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能够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
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黏膜下型腺样囊性癌等。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方法1. 临床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首先依赖于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口腔颌面部,检查肿块的位置、形态、质地等特征。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结构图像,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关键。
医生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别、分级及预后。
该检查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学专家来解读。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策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策略往往需要结合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完整地清除肿瘤,同时保留正常组织结构。
对于大型或侵袭性肿瘤,有时需要切除相邻组织器官。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者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以达到控制和消除肿瘤的目的。
口腔外科: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2

(CTX)阿霉素、顺铂等。对增殖细胞的作 用较休止细胞更为显著。
2)细胞周期特异药物:
只影响已进行细胞周期或处于增殖状态 的细胞,对Go细胞不敏感。
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指对M期或对S
1)单一化学药物治疗:
某一种肿瘤有某一特异性药物,我 们至少要知道其中一代表性药物。 如鳞癌—平阳霉素;腺癌—5-Fu; 肉瘤——环磷酰胺(CTX)。
2)联合化学药物治疗
应选择作用于肿瘤不同细胞周期,以及 考虑到不同毒性的药物进行合并。
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晚期口腔颌 面部恶性肿瘤(TNM分期的Ⅲ期以上)。 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增 加治愈的机会。
放射治疗
放疗敏感性 影响因素 治疗方式
外照射 腔内照射
放疗反应
皮肤 口腔粘膜 全身
根据肿瘤对放疗的敏感度, 分为三类:
敏感:主要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 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浆C 肉瘤、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网织C肉瘤等。
中度敏感:鳞癌、基底细胞癌。
不敏感:骨肉瘤,f肉瘤、肌肉瘤、腺癌、脂 肪肉瘤、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1)非特异性:目的———调动机体免疫 反应(增加些抗体)以此增强对肿瘤的 免疫排斥力。主要应用细菌菌苗和病毒, 如卡介苗、牛痘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2)特异性:主要用自体或异体肿瘤组 织,经过一定的处理(抗癌药物的处 理或放射线照射),制成疫苗(肿瘤 疫苗)注入病人体内,产生特异性的 免疫反应,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疗效 不肯定。
3)过继(继承)免疫治疗:近年发展较 快的一种免疫疗法。单抗隆抗体,转移 因子。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
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
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理。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
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
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
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2.对于III/IV期鼻咽癌,可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疗。
3.远处转移患者的单纯化疗:对于M1患者,先行化疗,若达到完全缓解可行根治性放疗。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原则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原则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metastasis from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ces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
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即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原则供参考。
一、颈淋巴分区当前国际学术交流多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法,建议国内亦采用这一办法,为便于掌握,现将国内以前一直沿用传统的颈部淋巴结分组法与其对应关系说明如下(图1):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1.良性肿瘤一般以外科治疗为主。
如为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将切除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有恶变时,则还应扩大切除范围。
良性肿瘤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若证实有恶变,应按恶性肿瘤进一步处理。
2.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病员机体状况等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组织来源: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对放射和化学药物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常为多发性并有广泛性转移,故宜采用放射、化学药物和中草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骨肉瘤、纤维肉瘤、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除外)、恶性黑色素瘤、神经系统的肿瘤等一般对放射不敏感,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前后可给以化学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对放射线有中度敏感的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则应结合病员的全身情况,肿瘤生长部位和侵犯范围,决定采用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抑或综合治疗。
(2)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治疗有一定关系。
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故常采用手术治疗;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射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肿瘤广泛浸润时,手术前应考虑先进行术前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
(3)生长及侵犯部位:肿瘤的生长及侵犯部位对治疗也有一定关系。
例如,位于颌面深部或近颅底的肿瘤,手术比较困难,手术后往往给病员带严重功能障碍,故有时不得不首先考虑能否应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必须时再考虑手术治疗;而唇癌或面部皮肤癌则手术切除较容易,整复效果也好,故多采用手术切除;颌骨肿瘤一般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4.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可作为选择治疗计划的参考。
一般早期病员不论应用何种疗法均可获效,而晚期病员则以综合治疗的效果为好。
临床分期也可作为预后估计的参考。
临床分期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床上根据癌瘤侵犯的范围,国际抗癌协会(UICC)设计了TNM分类法。
这种分类便于准确和简明地记录癌瘤的临床情况,帮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确定预后;同时可使研究工作有一个统一标准,即使在不同单位,但可在相同的基础上互相比较。
T是指原发肿瘤;N是指区域性淋巴结;M是指有无远处转移。
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波及范围可将T分为若干等级;根据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是否粘连等也可将N分为若干等级;远处转移则是利用各种临床检查的结果,也可将M划分为若干等级。
以上称为TNM 分类。
将不同的TNM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以得出临床分期;一般临床均划分为四期。
关于具体的临床分类分期请参看本章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