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音乐课中把握歌曲的情感

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情感是歌曲的灵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只有把握好情感,演唱者才能唱出感人肺腑的歌声来。那么歌唱的根本就是人的情感体现,其最终目的就是用歌声去表达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内容。那么,在我们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如何有效运用和把握好歌曲情感,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生动形象的导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唱歌的经验和技巧,同时,受生活的感受及经历限制,唱起歌来往往不能动人。这时教师生动的导入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导课时一定要声情并茂,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和神态来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被激发,心灵被陶冶的气氛中,...歌唱教学即是采取唱歌手法,进行的音乐教学。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然而,现在小学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变得不爱唱歌了,一节课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开口唱则似牛叫,乱成一片,音乐的美感所剩无几。这着实让人困惑,以前只听中学教师有这样的抱怨,如今这种现象却越来越小龄化了,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时课堂上的他们了,然而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歌唱,且快乐地唱。一、正确解读新课标,科学把握新教材《新课标》指出,唱歌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结合音乐艺术的特点,唱歌的学习目标:一是在生动活泼的唱歌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喜欢唱歌;

二是了解一些中外歌唱文化,能欣赏合唱艺术,掌握唱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

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唱歌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合作精神,加深审美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为落实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对唱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要注意体现相关的具体要求:⑴重在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运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⑵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防止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要注意调动、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发展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⑶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好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歌唱技能训练。歌唱技能训练的精心设计,主要是能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同时要力戒专业化、成人化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⑷注重合唱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活动能够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所以在唱歌教学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合唱歌曲,并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歌曲。可根据学校和班级学生具体情况,为歌曲增配合唱声部。⑸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唱歌兴趣,并成为其终身爱好。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注意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技能,学会保护好声带和嗓音。二、放低要求,灵活使用教材新教材是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通用教材。可想而知,它不可能各地域、各地区兼顾。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也必定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歌唱教学

中,我们也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甚至在不改变歌曲风格、内容基础之上,还可以适当作一些改变,对学生放低要求,从而提高歌唱教学的实效。就拿第十一册音乐教材来讲吧,笔者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如下处理:⒈简化二声部合唱比如:教唱第一课《同一首歌》,我取消了低声部第二乐句旋律,而把它改成与高声部同一旋律,学生不但学得轻松,更较好地表现了歌曲深情、优美的情绪。又比如:第二课《小黄鹂鸟》,为了让学生较好地体验轮唱的美好合唱效果;我也把第二声部不同的旋律改成与第一声部相同的旋律,演唱过程中,第一声部在结束句唱两遍5?632 ,如此改动,轮唱不再让学生望而生畏,而是变成了学生之间愉快的合作。⒉敢于降调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歌曲处理手法。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往往出于伴奏复杂等原因而硬不肯,影响了学生歌唱效果。如:歌曲《银杯》、《翁嘿呀》,要想让已处于变声期的六年级学生唱准小字二组e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不现实的,若改成bB调,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⒊适当加花在歌曲教唱过程中,有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不妨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以及旋律特点,适当加花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歌曲《拉库卡拉查》,前面四个乐句,每一乐句的第二小节二分音符处,笔者加上××两下拍手,反而让歌曲更显轻快活泼,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学习也变得更投入。总之,不管什么样的教材,我们教师都应当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来科学、灵活地处理。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大力地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普及到每个角落。达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的要求。正确的运用歌唱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技能、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基础作用,也是为培养音乐家打造坚实的基础。歌唱教学不仅能促进中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能协调各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