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五册第10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一4题.

教学目标:

1. 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

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迁移和类推能力。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

一定的感受。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

索的过程。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简

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例题先

让学生学生分两次在一个长方形里涂色,后分别提出求和求差

的问题,根据已有的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再借

助直观图形以及对分数的理解,探索交流算法。“想想做做”联

系生活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备的圣诞礼物、贺卡及题卡。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孩子们,明天就是……?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

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

2.引入:(课件出示)

(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

(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

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

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

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

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以临近的圣诞节为教学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圣诞礼物创设适宜的场景和

氛围,课件演示的效果使学生很快进入虚拟的情境中,激起了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多媒体课件动态画面以及现场示意礼物,使学生感觉真实,一下就吸引了学生。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

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1)指名学生列式,师板书:3/8 +2/8

师:3/8 +2/8等于多少?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好,你们可以借助长方形代替巧克力,先把它的3/8涂上红色,表示琪琪吃的,再把它的2/8涂上绿色,表示明明吃的。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例题图及问题)

(2)交流: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涂色?

师:3/8 +2/8等于多少?(板书5/8),5/8后面有没有单位名称呀?

(3)师再用课件演示3/8涂红色,2/8涂绿色。

师:5/8是怎么得来的?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师:孩子们真聪明,现在知道琪琪和明明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

(1)师:琪琪分得巧克力的3/8,明明分得巧克力的2/8,你能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当学生提出:“琪琪比明明多分得多少?”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来表述完整。)

师:谁能列式? 板书:3/8-2/8

(2)师:还以长方形代替,现在算一算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

(4)3/8-2/8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全班交流。

(5)师问:现在知道琪琪比明明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简单!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生较迅速地汇报出正确的式子。

学生踊跃齐答:想。

学生明确了操作意图,打开书第105页在书上按要求涂色。观察思考后,试着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在书上。

一生上实物展示台展示红色涂3份,绿色涂2份。

学生借助直观图以及已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小组里的小伙伴。在小组里互相补充、完善想法。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从图上看出,红色涂3份,绿色涂2份,一共是5份,占长方形的5/8。

② 3/8是3个1/8,2/8是2个1/8,3个1/8加2个1/8是5个1/8,就是5/8。

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减法问题。

学生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能提出比多少的减法问题,但刚开始可能不够完整。

学生独立计算,结果写在书上后,可以小声与同桌交流算法。

生答:3/8-2/8=1/8。

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运用推理、迁移,参考刚刚学过的加法算理,能回答出

3/8-2/8的算法(答案略)。

学生接话齐答:1/8。

生结合刚才学习的两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回答出所学内容是“分数加减法”。

教师将例题图中静止的长方形与巧克力恰当地连到一起,可以把学生及时地拉回到利用书上的长方形的涂色操作中,使学生涂色操作的经历、经验成为探索算法的基础。

学生能解答的就给学生解答,教师决不包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思考、独立尝试的机会。

初次学习分数计算的问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这类问题没有单位。

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探索和交流想法,能注意运用直观图和已有的计算经验自己算出得数,体现人人动手、动脑观察、比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利用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将分数加法算理理解在心。

提出分数减法计算问题学生是初次遇到,在例题情境中尝试让学生提分数减法的问题,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更易激起进一步解题的欲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对学生提出的不够完整问题,教师注意联系分数作补充,训练学生会提问。

教学中注重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充分的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并在计算后回到情境问题中。

让学生自己发现新课题,使学习内容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三、练习巩固,运用拓展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播放)

(1) 师:圣诞老人今天的第二份礼物:一杯矿泉水。

生活中我们都要喝水。关于喝水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来听听。

你们能解决吗?

(2)评讲,指名:你是怎样算的?

(3)师:你还能提出减法问题吗?怎样解答?

2.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

(1)师:圣诞老人的第三份礼物是什么?圣诞老人送来彩纸给大家新年布置教室呢!

(师将一张粉红彩纸礼物送给同座的两学生手上,请两生扮演读图中信息、问题。)

瞧!我们的媛媛和军军正交流用彩纸做东西呢!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

3. 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播放)

(1)师:圣诞老人听说三年级红领巾试验田种植了蔬菜,也来到菜园。师:听了小种植员说的信息,圣诞老人想知道你们会不会提问题呢,同位赶快合作商讨一下:能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指名请同座位两学生分别提出加和减计算的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3)请其他学生评价。

(4)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圣诞老人高兴地给你们送上两份贺卡礼物:“红领巾真能干,种好你们的试验田。”、“红领巾不简单,学习劳动有收获。”教师借机表扬发言的同位两学生合作得好,并将圣诞树上的这两张贺卡摘下,送给他俩。

4. 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播放)

师:快来参加“圣诞题卡大赛”。圣诞老人为我们准备的题卡就在书第106页第2题,又对又快的孩子可以上台摘取圣诞树上的题卡进行答题。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思考完成第1题。

生说算式:1/5+2/5=3/5

生在全班交流算法。

生依据题意,提出:第一次比第二次大约少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并列式解答。

《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第10节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画图表示分数、提问题、自主尝试解答问题以及交流算法的过程,学会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列出连减算式,并把单位1看作9分之9。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张大爷要在一块地里种菜,计划4 9 种豆角, 2 9 种茄子,剩下的种萝卜。在以下 图中涂上不同颜色表示各种菜地的面积。(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1、展示学生不同的涂色,只要能平均分成9份就行,能正确表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2、自己提出加减问题再解答 交流想法,说一说学生都能提出都很么问题。 3、展示、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交流算法,提示学生把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1)豆角和茄子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从上图看到豆角和茄子的种植面积占了6份,就是4份加上2份。即豆角和茄子共占这块 地的6 9 。列算式为: 424262 99993 + +===。(要用最简分数表示) (2)茄子比豆角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由图可知,茄子占2份,豆角占4份,茄子比豆角少占两份,即4-2=2。那就是少占整块地的29。列算式为:424229999 --==。 (3)萝卜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由题意可知,一共平均分成9份,豆角占4份,豆角占2份,那萝卜就是9-4-2=3份,那么萝卜占整块地的39 。列算式为: 94294231999993 ----=== 99就是平均分成9份,取9份,即整块地。就是单位1,所以99 =1。 (4)是不是可以这么算呢。 429(42)963119999993 -+--==-== (5)如果学生还提出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算法。 三、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师生共同分析例题中分数的加减法,观察同分母的分数到底怎样进行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需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并且1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1、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结果。 练一练3、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理解图意,再解答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练一练4、交流回答问题(1),在解决(2)时,鼓励学生思考,应该把110棵树平均分成11份,每份就是多少棵?在这11份中,梨树、苹果树、山楂树各占几份。 课堂总结:今天你收获了多少?

小班数学大大小小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大大小小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大大小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幼儿能区分两个形状物体的大小、会根据物体配对,让家长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大小小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亲子活动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衔接,为了鼓励家长参与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区分两个形状物体的大小、会根据物体配对。 2、让家长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3、让家长学会在家里教孩子掌握大小的方法。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关注程度 2、孩子对物体大小的认知水平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套环、水果玩具、帽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家长带幼儿面向老师席地围坐成半圆形,家长在孩子后面 老师放音乐,家长和孩子一起拍手做音乐游戏。 2、老师和家长手牵手拉成一个圆圈,玩吹泡泡游戏,让孩子感受大小的变化。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辨别大小。老师先将套环按大小从左往右在地上排成一排,点着最大的,边点边说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进行比较。 2、老师把套环打乱,从中找到最大的套环,依次找出剩余中最大的套环取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3、家长带幼儿沿场地坐,老师在中间介绍水果名称,引导幼儿认识大水果、小水果。 4、玩喂动物吃水果游戏,每名幼儿选一个水果,大水果送大动物的嘴巴里,小水果送小动物的嘴巴里。 三、结束部分: 放音乐,老师拿出大小不同的帽子,让幼儿找一找把大帽子给爸爸妈妈戴上,小帽子给自己戴上。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在视觉上能感知物体的大小,在本次活动中很开心快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只是配合,家长没有真正体验、没有对活动进行一些指导语,另外没有设计家庭延伸环节,没有做到培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 1. 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 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迁移和类推能力。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 一定的感受。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 索的过程。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简 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 义,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例题先 让学生学生分两次在一个长方形里涂色,后分别提出求和求差 的问题,根据已有的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再借 助直观图形以及对分数的理解,探索交流算法。“想想做做”联 系生活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备的圣诞礼物、贺卡及题卡。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孩子们,明天就是……?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

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 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 2.引入:(课件出示) (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 (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 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 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 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 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以临近的圣诞节为教学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圣诞礼物创设适宜的场景和氛围,课件演示的效果使学生很快进入虚拟的情境中,激起了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多媒体课件动态画面以及现场示意礼物,使学生感觉真实,一下就吸引了学生。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一讲分数加减法(此节计算需学生动手) 一、回顾什么就是分数 例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当然还有一种分数,我们通常不这样写,但就是与这节课所讲得内容有极大得关系,我自己把她称为可约分数,例如,等。 二、可约分数我自己把她称为可约分数 == =2= 那下来咱们把上面约万以后得分数重新化为其她可约分数(即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倍数),这就就是咱们通常说得通分 ==、。、。...、.。。、.. 让学生把其她三个进行通分当然要进行不同样式得通分,例如整数2就可以化为 三、化分母不同为同,即分母求同分子存异 例如与与与与 步骤:1 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第二个数得分母 即 2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第一个数得分母 即 让学生进行其她三组得通分然后在纸上列出几组更服装得分数组让学生通分。 四、分数得减法 例1 步骤:1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第二个数得分母 即 2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第一个数得分母 即 3 4检查答案正确性 例2 步骤:1 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第二个数得分母 即 2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第一个数得分母 即 3 注意: 这里还涉及一个约分步骤 4 约分不约分会扣分 延深题例3 让学生自己归纳步骤,不会再讲,步骤一样。也可以先

把前两个算出来,再前两个结果减去第三个分数 方法1:步骤1 2 3 4步骤1减去步骤2减去步骤3 5约分 方法2 略 五、应用题 例1 张大伯收了一批西瓜,第一天卖出了总数得 ,第二天卖出了总数得,两天共卖出总数得几分之几? 例2一根电线用去米,用去得比剩下得短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3、王彬瞧一本书,第一天瞧了全书得,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瞧了全书得。两天一共瞧了全书得几分之几? 4、有一筐72千克得苹果,第一天吃了它得 ,第二天吃了它得、

小班数学活动先和后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先和后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先和后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理解并区分先后,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先和后教案吧。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此理念的引导下,我对此教学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要组织好本次活动,作为教师我认为关键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清楚幼儿空间的认知发展规律,二是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因此,在分析目标之后,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区分先、后方位。在教学导入的设计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激起幼儿的兴趣,整个过程以游戏形式,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让孩子置身于游戏情景中,快乐的体验,积累相关经验。教学环节设计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活动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理解并区分先后。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礼品盒、内装有桃子的生长、小鸡的生长图片。 2.兔子、乌龟、小蚂蚁、小鸡的头饰、哨子、小旗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龟兔赛跑》。动画片中谁先到达终点?谁后到达终点?小兔子很不服气,想和乌龟再比赛一次,请小朋友当裁判好吗? 二.理解先后 1. 教师布置好场地,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比赛,结束后提问:它俩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 2. 小蚂蚁和小鸡看到小兔子和乌龟赛跑很有意思,它俩也想参加比赛,你们再当一次裁判好吗? 这次,是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谁后到达终点?为什么? 三.辨别先和后 比赛结束了,为感谢小朋友来给它们当裁判,小动物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呀!是个漂亮的盒子,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也很想知道,怎么办呢?(引导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教师打开盒子,取出一些礼物。 1. 桃子的生长图:图上画着什么?都是桃树,开花和结果,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2. 小鸡的生长图:图上画着什么?在小鸡的生长过程中,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偃师市伊洛学校小学部 张红晓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执笔人张红晓 教学内容: 第93---9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导学案,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设疑导学: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吃。这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巧克力,大家高兴吗?(出示情境图)我想吃它的两份,谁知道老师吃了它的几

分之几?(指名回答)这个分数里有几个八分之一?如果该你吃了,你想吃几份呢?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里有几个八分之一?咱俩谁吃得多? 刚刚发现孩子们不但爱吃,还爱学习,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小明和小红也很爱吃巧克力,咱们看,(出示例5的已知条件)他俩谁吃得多?(小明)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教师相机梳理板书: (1)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多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谁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提问,教师板书算式) 板书:58 +28 = 58 -28 = 教师强调分数加减法算式书写格式:加号、减号和等号与分数的分数线对齐。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 1、合作探究: 根据导学案(一)的内容提示,小组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展示交流: (1)定人汇报,师及时点拨: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第二课堂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 1)沿着长24厘米来摆,如果达到上面的要求,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猜一猜,算一算,摆一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1、2、3、4、6、8、12、24厘米 3)讨论,这些数都是24的什么?板书集合图。 3、同上研究,沿着宽18厘米的来摆,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可能是几,归纳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18的因数,形成集合图。 4、全班交流: 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才行,这些只能剪成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没有剩余。)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18的因数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小班数学区反思

篇一: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花园王国 ——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能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根据花篮上的数字,在花篮内装上相应数量的小花,尝试5以内的按数取物。 3、通过装花的游戏,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图一张,1只小鸟,2只小鸡,3只蝴蝶,4条小鱼,5朵小花,1—5的点卡; 2、三只礼品盒(内有一个娃娃,二部小车,四本书); 3、幼儿人手一份1-5的点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我们宝宝都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看一看。 师:春天到了,花园王国里的小动物都醒了,我们来看一看有谁?(出示背景图)天上有1只小鸟,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只),1只小鸟可以用点卡1表示。 2、小白兔也到草地上来做游戏了,数数有几只小白兔(2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2只),2只小白兔可以用点卡2表示。 3、小蝴蝶也飞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几只?(3只)。小蝴蝶的好朋友是谁呢?出示点卡2。 4、小鱼们游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几条?(4条)。(出示点卡4) (师 5、花儿也开了, 出示花)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朵),它们的点卡好朋友呢?(出示点卡5) 三、摸一摸。 出示三只礼品袋:“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我们来数数一共是多少份?会是什么好东西呢?她说要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袋子里是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触摸感知,其余幼儿一起验证。 四、动一动。 春姑娘还准备了小花篮,请你们装花送到花园王国去,你们想吗?但是春姑娘有要求的: 1、引出操作要求: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 1)78; 的分数单位是( 18 )。 ( 2)56 里面有(5)个 16 。 ( 3)37 里面有3个 ( 17 )。 ( 4)3个 15 的和是( 35 )。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出示《儿童节的由来》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让同学们看看《儿童节的 由来》。“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 . 2、出示例1 提问:观察了画面,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大饼平均分成8块 ,妈妈吃了 18 张饼,爸爸吃了 38 张饼。) (二)、探究新知。

教案《分数加减法——折纸》北师大版

《折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8-80页《折纸》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和 和

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 2.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折纸】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

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 折了一只小鸟。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 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 ① 与 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红色为修改部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98页信息窗3 及99-10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探索用“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含有分数算式的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果汁吗?瞧,这是小厨师妞妞,今天继续由她给大家分果汁,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451535+=()()453 515 预设:妞妞把一杯果汁分给亮亮和玲玲两个人。 亮亮喝了这杯果汁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玲玲喝了这杯果子的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①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预设:②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①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动脑思考:要想求“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必须知道什么?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理清题意,列出算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师追问: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分数加减法。板书:分数加减法 (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加法算式,体会分数加法的意义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2.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算法 怎样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呢?(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a 、想一想分数的意义,思考怎样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呢? b 、借助学具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汇报交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树叶纷纷飘落给秋天涂上一种神秘的色彩,通过本次活动,我把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树叶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这节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尝试用动作表示大小,并用符号形象的对比初步体验大小的意义。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并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分类理由。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在整个分类的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如在按树叶的大小分类时则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叶我送你进有大标记的家里,小树叶我送你进有小标记的家里。”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了语言领域,做到了个领域的相互渗透。 活动中,我采用是树叶朋友和各种标记图案的箩筐作为教具。通过有大小、形状、颜色区别的树叶,让幼儿目测、对比观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小朋友都能认真的观察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观察出树叶在大小、形状或颜色上的差异,这样让幼儿走在了活动前面,老师跟着幼儿的思维走,不是让幼儿当做听众,而是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大多幼儿都能又快又对的发现树叶大小这一明显的差异,我又通过引导幼儿用有趣的身体动作去表现树叶大小的不同,即加深了幼儿对大小的理解和感受,又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整个活动有动有静,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接下来的根据树叶形状及颜色的不同为树叶分类时,即巩固了数学分类这一概念,又做到了学习内容上的提升。 另外,我在幼儿操作的时候,一边巡视幼儿的操作情况一边给予不对的幼儿进行指导。乐意参与操作活动。我为每一位幼儿都准备了一份操作的材料,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小朋友们兴趣十足,信心十足的情况下,小朋友们都在“我快乐操作,操作我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但是教育过程中,有时语句还是不够严谨。这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除了要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做到语言严谨,特别是数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幼儿听明白还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让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篇二: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

2016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教案新北师大版

2016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教案(新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应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加减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的重点,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以直观操作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为学习分数乘除法及应用打下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直观模型和“转化”思想的运用,通过它们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备内容备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借助直观图形了解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分 数同样适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3.结合比较小数与分数大小的具体例子,探索小数与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1.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在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采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迁移类推的思想。 3.结合表示分数或小数的直观模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分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主动探索精神。 2.经历运用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3.在解决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的表达 能力。 备重难点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难点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

(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3--94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绿色、红色水彩笔各一支。 学具:练习纸,绿色、红色水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分数。 师:你能看图说出分数吗?你是怎么得到的? 2.填空 师:说得真好,我来考考大家。小组开火车。 63是( )个6 1。 84是( )个8 1。 73是( )个7 1。 同学们做的可真棒! 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板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分数加法的探索 ①出示例5,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巧克力,同学们爱吃吗? 生回答爱吃。 师:小明和小华也喜欢吃,看图说一说他们各吃了多少?生:小明吃了八分之五。小红吃了八分之二。 师:5 8 是什么意思? 2 8 呢? 生1: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小明吃了5份,小红吃了2份。 生2:小明吃了5个1 8 ,小红吃了2个 1 8 。 师:两人一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回答,板书:5 8 + 2 8 师:你知道结果是多少吗?我们一起来画图看看。 ②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师:拿出练习纸,一块巧克力 用红色表示小明吃掉的部分,用绿色表示小红吃掉的部分。 想一想,他们俩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展示作品。 师:他们一共吃掉了这块巧克力几分之几?(7 8 ) 你怎么得到的? 生: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5份,小红吃了2份,加起来就是7份, 8份里涂了7份,就是7 8 。 师:除了涂一涂,你认为还可以怎么想呢?(教师引导到5个1 8 加……) 规范:5个1 8 加2个 1 8 就是7个 1 8 ,也就是 7 8 师:某某同学说的真是棒!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指名两位同学说:5个1 8 加2个 1 8 就是7个 1 8 ,也就是 7 8 齐说:5个1 8 加2个 1 8 就是7个 1 8 ,也就是 7 8 。

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少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少教案反思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少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比较多、少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演示用教具: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幼儿操作材料:盆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一)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今天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许多。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她们养了许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幼:一样多(见图示) (二)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猫或减少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娃娃说:“再见”。 (三)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操作活动。 1、请小朋友把盆子中画有许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幼:(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用什么办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区分上下教案吧。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加上孩子们这段时间特别喜欢看《黑猫警长》动画片,对黑猫警长特别崇拜,为此我以黑猫警长这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 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3~6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导学案、彩笔 教学方案: 一、炫我两分钟 1、课件出示口算,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4 3 + 41 52+53 1-85 1-74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计算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师: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减法。 板书:分数加减法 二、问题情境 1.师生通过爱吃什么蔬菜的谈话引出种菜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蔬菜? 生1:我爱吃西红柿和黄瓜。 生2:我爱吃芹菜。 生3:我爱吃土豆。 …… 【设计意图:由学生爱吃什么蔬菜这个话题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也便于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自然引出教材中的问题。】 2.出示书中的种菜问题,读题并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喜欢吃的蔬菜可真多。张大爷家有一块地,他也打算种点蔬菜,我们一起看看他打算怎样种菜? (课件出示种地的相关信息。)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谁能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张大爷计划94种豆角,9 2种茄子。

生2:剩下的种萝卜。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信息,为下面在长方形上表示各种菜做准备。】 3.教师提出给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各种菜地的要求,让学生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把长方形涂色并写上菜名表示出来。然后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表示方法的机会。 师:在这块地里怎样种这三种菜呢?张大爷想听大家的意见。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导学案中的长方形代表菜地,在图上划一划、分一分,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写出菜的名字。能做到吗? 学生自主活动,然后交流。 展示学生可能出现涂色和写菜名的方法。因为把长方形平均分成9份,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学生种哪种菜的地方也可能不同。 教师用投 影仪展示学生几种不同的画法。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理解 94、9 2和整块地的关系。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三、自主学习 1.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用课件显示出来。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了各种蔬菜的面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加减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豆角和茄子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2、茄子比豆角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萝卜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4、萝卜和豆角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萝卜和茄子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

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地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小步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作些准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察或者观察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出现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能力培养目标: 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难点:受整数加,减计算法则的影响和对分数的含义不理解,分数加法学习有困难. 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达成目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