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09445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09445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09445

提问不同的学生回答

作业设置练习八第一题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注:表格大小要依据实际内容做调整。)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9—42页。 教学目标: 1.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一般方法。 3.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值。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1.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法。 2.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值。 教具、学具:情境图、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情境图) 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通过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提出有关用除法解答的问题,如: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学习目标: 1.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9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后的内容,思考: (1)“红点”中商是如何取近似值的?采用的什么方法? (2)你能说一说计算小数除法时,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怎样的吗? (3) 你能总结出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5分钟后,看谁的收获最多。】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分析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185÷33 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当然也可以用笔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由于学生计算器不同,显示的小数部分位数可能不同,也有的计算器上显示字母E。 谈话:怎么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同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学生明确因为除不尽,小数部分有无数位,而计算器只显示小数部分的前几位。 (2)学生通过笔算发现小数部分数字总是“60、60”重复出现,发现此题不能除尽。 谈话:你们很善于观察,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求得结果。(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简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通过二个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灵活选用“去尾”与“进一”法。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

“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相关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如: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 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四舍五入法”、“去尾法”与“进一法”的比较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水上世界同学们去过吗?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它有关的数学问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1)呈现问题情境:水上世界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20210215093448)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教材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1)学生读题提问:从情景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如何列式?你的根据是什么? (2)计算: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哪可以看出?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板课题:求商的近似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课题:商的近似值(2)第 1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近似值。 2.能根据除数判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现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足球的单价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2.若足球的单价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3.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学例13。(12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数应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应该是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时也要根据所求问题的特

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 三、练习。(18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重点讨论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尽管装了13壶还剩1千克油,但这1千克油仍需要1个油壶来装,所以至少需要14个这样的油壶。 2.“练一练”第2题,独立解答后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由于做13套之后剩下的布不够做1套,所以结果只能是“可以做13套这样的衣服”。 (二)比较练习。 1.练习十三第12题。 先计算,再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总结:通过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发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大。这里所说的“一个数”不包括0。 2.练习十三第13题。 不计算,直接填写比较符号。 提示:联系上面一题的计算规律进行思考。如:因为0.9比1小,所以2.07÷ 0.9的商一定大于2.07。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三第14题。 点拨:(1)运了3次后,余下的橘子怎么办?(2)买了8副球拍后剩下的钱能否再买1副? 2.练习十三第15题。 提示:要求行使1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千瓦时的电,就是求100里面有多少个8.5。 3.练习十三第16题。 提醒:用较大的海洋面积,依次去和较小的海洋面积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归纳: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拓展练习。 1.练习十三第17题。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备课教案

商的近似值(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 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略。 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情景) 学生1:我走一步量出是0.35m。 学生2:我走4步量出是1.33m,平均每步是0.3325m。 …… 学生3:我家客厅长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15步,算出平均每步是0.4m。 学生4:我走了7步,共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屏幕上的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课件显示:小明走

8步,并量出共2.97m。 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 2.97÷8=0.371 25(m) 教师:谁来说说0.371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屏幕上提出的问题,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 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doc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简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通过二个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灵活选用"去尾"与"进一"法。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具准备:相关配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110÷.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

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与"进一法"的比较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水上世界同学们去过吗?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它有关的数学问题,你能帮忙解决吗?(1)呈现问题情境:水上世界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 [设计意图:将例题换为我们身边的生活实例,从生活实例引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从图中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该怎样列式?(3)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4)请有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想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a:300÷45≈6.67(张)(保留两位小数)3456 2020-03-2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简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

商的近似值_教案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例7、例8,完成练习十九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3.724.185.256.03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1.4835.3474.0033.9963、计算下面各题:7.3×0.315(保留两位小数)0.27×0.45(保留三位小数)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二、新授:(一)教学例7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动物名称海狮海豚飞鱼速度(千米/时)405064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40÷60=0.666……(千米)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说明: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40÷60≈0.67(千米)(二)试一试。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50÷60≈64÷60≈(三)学习例81、组织学生阅读例8,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看书自学2、指名说说这道题,为什么结果是6个?3、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根据生活实际,最多只能买到6个足球。5、完成试一试,学生板演。6、独立完成练

一练后,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1、2题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0.1818……≈1.290290……≈0.5656……≈6.74949……≈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2.7÷1.116÷232.7÷0.46四、作业完成练习十九3-5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十街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柳成芳【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的第四节商的近似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2页例6,是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的继续。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所以本节课注意是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只要算出的小数位数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就可以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有了对小数除法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实际问题中商的近似数如何取舍,部分同学对小数除法的计算不够熟练和准确,而且还存在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数。 【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上册 商的近似值教案 北京版

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使同学们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规训练 出示应用题:(板书) 五年级一班有42名学生,在一次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84元。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42名学生一共捐了384元。可以求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这个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很有爱心。) 下面请想一想,应怎样列式解答呢? 用384除以42,用总元数384元除以总人数42人就等于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教师板书后:同意吗? 请同学们自己列竖式计算。 二、第一次试算。 师:遇到什么困难啦?(除不尽) 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取近似数。

师:好主意!可是,怎么取呢? 生:保留两位小数。 师:你是从哪儿获得的这个信息? 生:我看到了问题中的“元”字。以前,在求小数乘法的近似数时,求多少元就是保留两位小 数的。 生: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分”,所以用“元”作单位通常只要保留两位小数。 三、第二次试算。 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当商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4”时—— 提问:还要继续除下去吗? 生:需要继续除。因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要按千分位上的数确定“入”或“舍”。 师生一起除出商的千分位上的“2”。 师:还要继续除下去吗? 生2:不需要了。有了千分位上的“2”就能确定选择“舍”了。 师指出:我与大家的看法不同,其实当商到小数点后第二位“4”时,也可以不要继续除下去。 大家这时只要看一看除法竖式的余数是12,它小于除数42的一半,所以商的千分位上的数肯定小 于5,不必继续除就知道千分位上的数一定舍去。 四、开放式小结。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帮助定个课题吗? 师板书课题后,师:在经历了两次计算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1.爸爸要将13.5千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保鲜盒中,每盒最多装2.5千克,至少需要准备 多少个保鲜盒?(根据实际问题,采用进一法) 2.学生校服每套平均用布1.6米,68米可以做多少套? 3.计算下面各题。 250÷23 2.04÷2.9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教师提问:0.9398保留三位小数写成0.94行不行?为什么?大小一样,但精确度不一样。 2、求下题积的近似值: 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 1.读题并列式 提问:该怎样列算式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19.4÷12= (总价÷数量=单价) 2.尝试计算 请你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引导归纳:1个多少钱,计算的结果是1.6166666……元,我们知道以元为单位的钱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再往后表示的钱数还有意义吗?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四、点拨探索 1、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让学生想一想: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才能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2、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教师提问:0.9398保留三位小数写成0.94行不行?为什么?大小一样,但精确度不一样。 2、求下题积的近似值: 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王鹏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共同来帮他解决一下。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 1.读题并列式 提问:该怎样列算式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19.4÷12= (总价÷数量=单价) 2.尝试计算 请你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 教师引导归纳:1个多少钱,计算的结果是1.6166666……元,我们知道以元为单位的钱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再往后表示的钱数还有意义吗?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四、点拨探索 1、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让学生想一想: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才能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2、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出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出三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要出四位小数…… 即:求商的近似数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3)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五、练习及拓展 1、反馈练习 (1)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读题后想到什么?教给学生读数学题的方法,读了题目,学生应该知道用除法计算,并且是不能除尽,要保留一位,需要除到第二位。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备课教案

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0.63÷70.24÷0.30.65÷0.13 72÷144 1.44÷0.6 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求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9456 0.5429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 (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158÷7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这下可难倒五(1)班的同学们了,怎么也算不出一个一个果篮里大约有多少钱的水果。现在同学们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 师: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法 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该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同学们买回水果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呢?保留哪一位比较合适,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联系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动脑想一想,说出你的想法。 生:小组讨论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位是元,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两位小数。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生: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1.62元(用“≈”连接) 师,其实在付钱的时候,有时候2分没法付了,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生:交流,保留一位小数,找零也不方便,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那你只要除到哪一位? 生: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是1.6(用“≈”连接) 师:回答得很好。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需要,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归纳、总结求出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一般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2)”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2)”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3课时商的近似值(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近似值。 2、能根据除数判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现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足球的单价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2.若足球的单价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3.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学例13。(12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数应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应该是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为什么得数要保留整数?

(2)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时也要根据所求问题的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 三、练习。(18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重点讨论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尽管装了13壶还剩1千克油,但这1千克油仍需要1个油壶来装,所以至少需要14个这样的油壶。 2、“练一练”第2题,独立解答后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由于做13套之后剩下的布不够做1套,所以结果只能是“可以做13套这样的衣服”。 (二)比较练习。 1、练习十三第12题。 先计算,再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总结:通过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发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大。这里所说的“一个数”不包括0。 2、练习十三第13题。 不计算,直接填写比较符号。 提示:联系上面一题的计算规律进行思考。如:因为0.9比1小,所以 2.07÷0.9的商一定大于2.07。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三第14题。 点拨:(1)运了3次后,余下的橘子怎么办?(2)买了8副球拍后剩下的钱能否再买1副? 2、练习十三第15题。 提示:要求行使1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千瓦时的电,就是求100里面有多少个8.5。 3、练习十三第16题。 提醒:用较大的海洋面积,依次去和较小的海洋面积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

五年级数学:《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Approximation of Quotien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简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通过二个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灵活选用“去尾”与“进一”法。这样,通过解决

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相关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与“进一法”的比较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王杰小学王红梅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7及练习四的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重视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3、经历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准备:情境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专项训练(口算小数乘除法) 二、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我们前面学习过求近似数的方法,你能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吗?(多媒体展示) 8.591 5.246 3.995 2.76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3 X 0.85 2.14 X 1.23 独立计算,交流: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呢? 3、用竖式计算。 26.37 - 31 生独立计算 师:在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 生:商的小数位数较多。

师: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就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商的近似值 (让学生回顾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及怎样保留积的近似值,为学习商的近似值做铺垫。)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生活情境图师:爸爸给王鹏提出了什么问题?生: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探求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列算式,师板书:19.4宁12 师:用计算器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生用计算器计算, 师:你看到计算结果想说点什么?生:除不尽;小数位数太多了。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生小组交流。 生1汇报: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应该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大约是 1.62. 生 2 汇报: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所以应该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大约为 1.6. 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保留两位小数应该除到哪一位?生1汇报:应该除到千分位。 师:保留一位小数呢? 生 2 汇报:应该除到百分位。师:取商的近似值该怎么做?生讨论,汇报:在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载用“四舍五入” 法求出商的近似数。 3、比较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异同。师:你觉得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一样吗?生:积的近似值要计算出结果再取近似值,而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出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放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计算23 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40- 14 26.37 - 31 45.5 -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