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优选篇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优选篇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1少时读书会牢记各种名人的座右铭,以便在考试作文时能画龙点睛般斩获作文得分点,从未探究座右铭背后的故事,竟不知卢梭用一生去实践的座右铭“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是何等艰辛与蹉跎。
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的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1744年卢梭开始着手和撰写《政治制度论》,结合他在《忏悔录》中的部分叙述可以看出,他当初写《政治制度论》的主旨,以及他在后来的《社会契约论》中反复发挥的理论,都集中在解决一个他比喻为“几何学上的化圆为方的问题,即如何找到一个能把法律置于一切人之上的政治形式”。
政府的形式问题,是《社会契约论》第3卷重点论述的问题。
卢梭利用自然法学的角度,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政权及法律的`关系”等方面一一展开论述。
提出一个鲜明的主张即“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却无处不身戴枷锁”,并通过探讨社会秩序中人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关系,阐述家庭的特殊性从而衍生到政权及统治者,来说明强者和统治者的合理性。
第二卷文中关于公共幸福的论述,讲述公意是形成公共幸福必不可少的东西,文中针对__即政权及生死权等论述都十分犀利,有和当时思想家的鲜明对立还有独立的个人主张。
这些思想都深刻的折射到社会__中,17__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虽然有很多综合原因,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对它的爆发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催化和助推作用。
该书在1762年4月出版后,遭到查禁和封杀。
6月9日,巴黎高等__发布逮捕令,捉拿卢梭。
卢梭幸而脱逃,但也经历了长达8年之久的流亡生活,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被人驱赶,直到1778年7月2日他在埃默农维尔逝世时,对他的逮捕令还没有撤销,直到死他的身份还是一个负案在逃的犯人。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人民对这位为传播真理而著书立作的作者是怀着钦敬和感激之情的。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这种契约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社会契约被违背,权力被滥用,公民权利被剥夺。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契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
第二篇:政治权力的来源与限制卢梭认为,政治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政治权力被滥用,导致腐败、专制等问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确保其始终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第三篇:公民自由的保障与实现第四篇:社会契约与个人道德的关系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人们的道德自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社会契约,甚至损害他人利益。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道德对于社会契约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契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第五篇:社会契约的未来展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全新视角。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卢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和完善社会契约,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社会契约论》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契约的重要性,以及政治权力、公民自由、个人道德等方面的关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契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2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
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
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
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集合并形成力量的总和来克服生存的阻力。
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
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
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
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不可以转让,不可分割。
主权由共同利益所决定和约束,籍着法律而行动。
法律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意的行为。
立法者的存在就是必要的。
然而本身并没有权力只是指导者。
他们起草和提出法律建议,只有人民自己才有权设立法律。
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
政府中的执政者只是受委托来行使行政权力。
世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政府形式:民主制,即由全体或大部分人民治理;贵族制,由少数人所治理;国君制,由一人治理。
结构单一的政府是最好的;实际上政府都是混合形式的,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其他形式。
没有一种政府适用于一切国家,但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与其人民的特点相适应。
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通过投票来表达。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只要他们的教条一点都不违反公民的义务。
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导语: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一)虽然卢梭一直谦虚地认为《社会契约论》只是自己在以前不自量力从事,而后来又放弃了的一部长篇着作的摘要,是一篇简短的论文。
但是我认为《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的一本伟大的思想着作,因为卢梭的这本书最早提出了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即政治权威与法制、民主。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饱受摧残的书籍。
在1762年,卢梭这本着作一出版就遭到禁毁,并且在日内瓦和巴黎被当众焚烧,官方和教会人士也对这本书大加指责,甚至连同一时期的大哲学家、文豪伏尔泰也对这本书持有偏见。
但是随着欧洲近代史上的反对君主独裁的民主政治革命的暴发,人们开始承认了这本书的地位和正确性。
卢梭可以说是当时唯一一个敢说不让国王掌握主权的政论家,有人去这样评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问世,在政治理论上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它推翻了国王的宝座,驱散了君主的幽灵,主权在民的新学说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使备受压迫的人民开始觉醒,知道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对于一本受到这样高评价的着作,我在一个暑假里只能说自己是粗浅的阅读了几遍,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这本书的精髓,我只能说说自己浅薄的见解。
卢梭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从两方面写起的,一是民主,二是法制。
而通过这两方面的深入论证也提出了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即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否存在。
谈到这里,我要说一下自己对于卢梭书中政治权威的理解,卢梭书中的政治权威并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为政治的权威,而是要引申理解为政治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正当性。
因而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能存在政治权威的,根据卢梭书中的理论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理想的,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存在的。
卢梭在这个问题上参考了另一位思想家、法学家格劳修斯的理论,在书中对于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如何产生的,作了如下一种阐述:政治权威是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才能让人民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而让政府得到了一份合法的政治权威。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精选9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篇1法国的先贤祠中有二人的灵柩为止最为显眼,一个是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另一位是他的最伟大的死对头,让-雅克-卢梭。
他们前者结束了一个时代,后者开辟了一个时代。
最近的利比亚危机让我疑惑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产生的?西方政治家关于政府的理论是怎样解释的?这些疑问让我查到了卢梭的政治巨著,希望能有答案。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辞藻华丽,语言的艰深与理论的激情相配合。
这里我摘抄一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1、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却无不处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他人主人的人,只不过比他人更是奴隶。
2、谁要说一个人甘愿无偿地把自己送给别人那纯属不可思议的无稽之谈。
即使有人这样做,那也是不合常理的,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这种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
谁要说一个民族会这样做,就等于假设这个民族是一群疯子:疯狂之举不可构成。
3、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作为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放弃自己的义务。
对于一个放弃一切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有任何补偿可言的。
这种放弃是不符合人性的,使自己的意志丧失一切自由,就是使自己的行为丧失一切道德。
这些段落让人想起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而这些激进的言论居然是出自卢梭这样一位儒雅俊秀的才子。
是什么让他产生这样激烈的言辞?卢梭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后来成为孤儿,从小读着《教会与帝国历史》、《世界通史讲话》、《名人传》长大。
在巴黎的沙龙中渐渐显露才华后,在一次科学征文比赛中获奖一举成名,他崇尚自然热爱音乐,晚年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通过他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他出生在社会中下层,接触到的是社会中下层的困苦与无奈,而他对《世界通史讲话》、《名人传》等名著的痴迷又使得他拥有他那个社会基层所没有的精神和信仰,因而他无法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钟表匠、律师书记。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组织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对《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
一、政治权力的合法性1.1 卢梭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人民的共同意志之上,即人民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1.2 这种社会契约的形成是基于人类天性中的自利和自私的一面,但也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追求。
1.3 通过社会契约,政府获得了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对人民有责任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二、政府的职责2.1 卢梭认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财产权,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2 政府的权力应该是有限的,不应该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否则人民有权反抗不当的政府。
2.3 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民主和平等。
三、社会秩序的建立3.1 社会契约的形成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3.2 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法律的规范,同时也需要人民的自觉遵守和合作。
3.3 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契约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个体与集体的关系4.1 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个体的权利和责任是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的。
4.2 个体应该在社会契约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利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4.3 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有个体和集体相互尊重和支持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
五、对社会契约的思考5.1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政府的职责,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5.2 社会契约的理念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是实现公正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5.3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社会契约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我认为“公意说”是《社会契约论》全书的核心。
我曾在《谈公意》一文中,将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和黑格尔的普遍、特殊、个体作了比较研究。
卢梭在第三卷第二章《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中有一段话对这三个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他说:“在行政官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区别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它只倾向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即私利;其次是全体行政官的共同意志,惟有它关系到君主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的意志,这一团体的意志就其对政府的关系而言则是公共的,就其对国家的关系而言则是个别的(即众意),政府构成国家一部分,国家指执政者和人民全体。
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主权者的意志,这一意志无论对被看作是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被看作是一部分的政府而言,都是公意。
” 这里所说的私意、众意、公意一目了然。
卢梭说的公益永远应该是主导并且是一切其他意志的规范,也容易理解。
困难的是如何来确认公意?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张奚若在他的《社约论考》中说:“公意是以公利公益为怀,乃人人同共之意。
而众意则是以私利私益为怀,为彼此不同之意。
所以公意是私意之差,而众意是私意之和。
”张氏算式将公意表述为完全排除私意,仅以剩下的纯粹为公利公益的共同意志为内容,这是接近卢梭的原旨的。
卢梭的公意正如黑格尔的“总念的普遍性”一样,这个普遍性将特殊性与个体性统摄于自身之内,从而消融了特殊性与个体性的存在,变成了纯粹抽象。
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扬言,如果我把个人所具备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称为A,那么这个A产生于a+x,其中a包括这个人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即国家、人民和时代对他的影响,x则代表他自己的特征,他的自由意志的产物。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下文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体会篇一《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或改造,为资产革命等提供理论根据。
卢梭的思想理论对法国、美国等国家宪法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作者卢梭简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空、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之一。
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早丧,从小失去家人的关爱。
没有受过传统、正规的教育,六岁的时候就阅读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小说,开发了心灵的沃土,获得丰富知识。
十六岁那年遇上德.华伦夫人,在其帮助下,卢梭平静地自学了八年各门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后来结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渐渐产生其启蒙思想。
卢梭一生中论著甚丰,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论人1 / 23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新爱洛漪丝》(1761)、《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山中书简》(1763)和死后出版《忏悔录》(1788)。
卢梭多次也因著作、思想而被迫流亡,过着漂泊的生活。
但卢梭这些论著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批判,震撼了西方的社会,推动历史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17到18世纪,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阴霾笼罩在欧洲上空,政治体制的大变革同时激发了思想的大爆发,席卷整个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犹如燎原之火,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灵,为他们带去了理性之光。
卢梭、伏尔泰等大思想家皆产生于那个时代。
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巨大的震撼。
卢梭生于社会的底层,正如他所说“不是在达官贵人绣金衣服下面,而是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才隐藏着力量和一颗善良的心。
”(《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 9 6 3年版9页 ),他以特有的平民式的敏感深刻体味着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对启蒙思想家所颂扬的文明与进步持怀疑乃至批判的态度,并看出被启蒙思想家奉为人类生存的确定不移的基础的私有制是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提出了与开明君主制相对立的人民主权原则。
①
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得到了充分体现,被誉为“人类解放的第一个呼声,世界大革命的第一个煽动者”。
《社会契约论》中首先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社会秩序为一切权力提供了基础,其并非来源于自然,而是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
人们在无法承受生活的障碍时会自发地改变生活方式,并通过一系列的约定使每个人的自由都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而这些约定成为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人们都将自觉地遵循其中的种种要求,牺牲自己自然状态下随心所欲的自由,获得契约自由。
其次,《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由共同利益决定和约束,通过法律来展现和实施,是公意的运用。
立法者是必要的,但其本身并没有权利,只是引导者,负责起草法律的,真正的立法者是人民自身。
再次,《社会契约论》阐述了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主权体具有立法权,却不具有执法的能力,需要政府在公意的指示下保障法律的强制执行,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
实际上,大多政府都是民主制、贵族制、国君制三种政府形式混合成的。
没有一种政府适用于一切国家,但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与其人民的特点相适应,必须由法律保障人民定期集会,让权力回到人民手中。
只有被人民批准的法律才是有效的。
契约的合法性只能来自人民,政府官员不可以建立契约,而是遵守现有的契约。
最后,卢梭讨论了几种社会组织。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通过投票来表达。
然而,卢梭反对多数人代表少数人投票,因为多数票表决的权力本身是一种契约,所以这种契约至少应该通过一次全体公民的投票决定。
法律是由全体公民的意志决定的。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宗教可以使公民热爱自己的责任,只要宗教的教条不违法公民义务,我们就应对宗教抱以宽容的态度。
上述四点是《社会契约论》主要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共意志在卢梭的政治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贯穿《社会契约论》的中心线索。
社会公约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表现为公意,法律等契约均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上。
所谓公意,即为每个结合者都愿意“将其自身以及他的一切权利,统统都转让给了整个集体”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致性的思想和意愿。
公意才是决定主权者的唯一途径。
公意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契约公正签订的基础;由它产生法的律保证人民的政治权利;将公意的统治转为法律的统治,保证契约不可侵犯。
只有结合者的一致思想和意愿所产生的契约,才可以使人人都愿意去遵守和维护,确保了契约的稳定。
其开篇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引人深思,振聋发聩。
人生而自由,这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平等的权利,只是这些所谓的权利总是要与所承担的义务相对等。
人可以享受到的权利是人所天赋的自由,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义务的枷锁。
自然状态下人人自由,不受束缚,是真正的自由,而历史的发展使得社会出现,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得社会本身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枷锁。
人会牺牲某种程度上的自由来换取利益②,为了更加稳定和平和的生活反对集权和暴政,放弃自然社会中无所不为权力和自由,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从而获得更有保障的自由——契约自由,即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
《社会契约论》中探讨了自由与枷锁的辩证关系以及其矛盾的解决方案——在权利与利益的均衡中探寻合法而确定的政权规则③。
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去实现自然状态下的人人自由,去除枷锁,而是使约束自由的枷锁——社会——更加完善,合法化。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社会契约论》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却很快风靡全世界。
对于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卢
梭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正如罗素所说,“《社会契约论》成了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 《西方哲学史》下罗素第243 页) ,其思想直接地引领着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深刻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其指导思想“自由、平等、博爱”便来自《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还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罗伯斯庇尔到列宁都曾用《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政权做解释④。
即使在今天,社会契约的思想仍熠熠生辉。
在当代中国,社会契约论鼓舞了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反映了政府权力有限的民主政治思想,蕴涵了人类长期的价值构建和对理想的热情追求。
然而,《社会契约论》中也存在着不足,正如严复对于它的批判“自由不能仅仅停留于思辨领域,它必须寻求现实的支撑”,作为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卢梭对私有制下的不平等现象进行的抗辨显示了猜测和空想性质。
注释:
①吴琦,《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②来自:百度百科
③、④作者:唐海龙来源:知乎
参考文献:
[1]吴琦.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5):46-49.
[2]王俊.从“公意”角度解读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J].法制博览,2015年:281-283.
[3]肖崇慧.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在中国的当代思考[J].船山学刊,2008年,(4).
[4]颜德如.严复对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之批判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4).
[5]杜文丽.论卢梭社会契约中的“公意”[J].学术交流,2007年,(6).
[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