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文化
武夷山文化

• 闰月饭和喝茶俗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
每逢闰年闰月,父母、兄弟必须把女儿、姐妹请回 家中相聚就餐。
• 武夷山造就了朱熹,构建了完整的儒学思 想体系------朱子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 期700余年间的正统思想。
• 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据《从“濮闽” 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在商周时,武夷茶就 有了。西汉时,武夷茶初具盛名。 • 武夷山生产的茶叶,以乌龙茶为主,也有工夫红 茶,,绿茶少量。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 种。 •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的青茶。绿叶红 镶边,形态艳丽;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 怡人;清鲜甘爽。是“活、甘、清、香”齐备的 茶中珍品。
• 一、武夷旅游文化
• (1)山脉概况 • (2)美景简介 • (3)自然遗产
• 二、武夷红色文化
• 三、文化遗产 • 四、武夷茶文化 • 五、武夷民俗文化
• 武夷山处中国 省西北部, 省的东 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总面积 999.75平方公里,通用闽北方言和国语。全 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 生 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 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 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 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 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 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 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针叶 阔叶过渡带、温性针叶林带、中山草甸、 中山草甸,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 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 落
• 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绝对高差达 1700m,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绝佳的地理位置,使 其成为“天然避难所”。 • 武夷山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茅, 植物3728种。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 种。;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宽距兰,多花 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新记 录。而蕨类就有14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 盖蕨、武夷耳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种 之多。武夷山的古树名木,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 古桂、坑上980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 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武夷山人文文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演讲关于武夷山人文文化的主题。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座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名山。
自古以来,就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美誉。
今天,我将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为大家描绘一幅幅武夷山人文文化的画卷。
一、历史底蕴武夷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秦汉时期,武夷山成为道教圣地,吸引了众多道教徒前来朝拜。
唐宋时期,武夷山佛教兴盛,寺庙林立,僧侣众多。
明清时期,武夷山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1. 道教文化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武夷山修炼,被誉为“武夷仙山”。
武夷山有许多著名的道教宫观,如天心宫、南岳宫、玉皇阁等。
这些宫观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也反映了古代建筑艺术。
2. 佛教文化武夷山佛教文化同样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武夷山后,迅速发展壮大。
武夷山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天心寺、南岩寺、九曲溪畔的寺庙等。
这些寺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也是古代建筑的典范。
3. 文人墨客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游览武夷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宋代文学家苏轼、陆游等也曾在武夷山留下了足迹。
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武夷山,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为武夷山人文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二、文化传承武夷山人文文化传承悠久,独具特色。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 武夷山茶文化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武夷岩茶被誉为“茶中之王”。
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茶艺、茶诗、茶画等丰富多彩。
武夷山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品文化,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2. 武夷山民间艺术武夷山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木偶戏、采茶戏、剪纸、泥塑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们反映了武夷山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情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夷山武术、武夷山畲族文化、武夷山剪纸等。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的地方。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文化价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武夷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与价值。
一、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的人文精华武夷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与禅宗佛教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宏大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以及相关的文化实践,如武夷学、武夷道场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武夷门是武夷山文化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当地的山水风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门前的牌坊和石刻也展示了武夷山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道教文化外,武夷山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遗产,如宋代的太平书院、仙圣殿等。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世界自然遗产:壮美的自然景观武夷山拥有独特而壮美的自然景观,这是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夷山地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这里呈现出了一个多样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武夷山的山体起伏,山峰陡峭。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峰峦、清澈见底的湖泊、奔腾激荡的瀑布和蜿蜒曲折的溪流。
尤其是九曲溪,这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溪流蜿蜒穿行在峡谷之间,沿途景色如诗如画,被誉为“江南第一溪”。
武夷山还以其丰富的植被而闻名。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是中国主要的森林保护区之一。
武夷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有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
这些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武夷山也成为了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三、双重遗产的重要价值武夷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使其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它具有独特性。
武夷山以其兼具山水、文化和历史的特点而独一无二。
这种独特性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武夷山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描述武夷山文化的词

描述武夷山文化的词武夷山文化:一、历史文化1、传统文化: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是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地方,先民们早在古代建立了各自文明文化,从未停止探索与创造,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2、民俗文化:武夷山地区除了拥有悠久的古文化传承之外,还有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比如普渡祭,护泉祭等。
3、知识文化: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其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学术文化积淀,以周瑜将黄巾贼赶出武夷山开创了西洋史学研究,著名的兵法家任我行等也出自此地,使得武夷山成为整个周瑜兵法研究的重要地区。
二、自然文化1、地貌文化:武夷山地区有着秀美的山势,雄伟的峰顶,流水滔滔的河流和湖泊,古木参天,翠苔绿蓬,野花繁多,使得武夷山有着不可言喻的秀丽风光。
2、自然动物:武夷山拥有独特的自然动物资源,比如武夷山著名的国宝级动物“金丝猴”,以及脱橙蝶,雨燕,颤鹞等各种濒危物种,使得地区自然生态得到了良好保护。
三、哲学文化1、思想文化:武夷山人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从最简单的传统礼仪到深奥的哲学思想,都有着不菲的文化底蕴。
2、节日文化:武夷山地区民俗活动相当丰富,一年之中不仅有传统的春节,还有百花祭,重阳祭,腊八节,寒衣节等各类传统节庆,人们可以在这期间欢乐尽情,保持良好的文化习俗。
四、艺术文化1、艺术欣赏:武夷山地区有着众多鲜明的艺术表演,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传统的中国桥牌,京剧,歌舞曲艺,民间手工艺品等等艺术表现,以及灵动的舞蹈演绎等,欣赏传统艺术的魅力。
2、艺术传承:武夷山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传承,传承了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天赋风采”,比如唐代名家白居易的诗文,明末山西使臣周旭拓的书法作品等,也传承了武夷山绘画艺术,宣纸绣等民间手工艺品,使得武夷山拥有着悠久而又古老的艺术文化。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

武夷⼭世界⽂化遗产武夷⼭世界⽂化遗产⼀、世界双遗产地武夷⼭概况武夷⼭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市总⾯积2802平⽅公⾥。
武夷⼭⾃然⽣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有“碧⽔丹⼭”、“奇秀甲天下”的⾃然风景区和世界同⼀纬度不可多得的⾃然保护区。
武夷⼭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明史,是中原⽂化⼊闽的⾛廊,更是闽越⽂化的摇篮。
古越⼈特有的葬俗“架壑船棺”、“虹桥板”等古物,历经3800多年的风风⾬⾬,留存⾄今。
武夷⼭的城村汉城遗址,距今2000多年,⾯积48万平⽅⽶,是江南保存最完整和出⼟⽂物最多的汉代城市遗址。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武夷⼭⽣活40余年,期间⼴收门徒,著书讲学,使武夷⼭⼀度成为东南⽂化学术中⼼,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之雅称。
1999年,武夷⼭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世界⾃然与⽂化遗产名录》。
⼆、武夷⼭历史⽂化遗存及其现状(⼀)武夷⼭及其周边地区的⽂化遗存武夷⼭所属的南平⾃古是闽地与中原交流的通道,境内⽂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物有⼀千多处,新⽯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具特⾊。
全市现有⽂化系统管理的博物馆12所,馆藏⽂物19433件;国家级⽂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物保护单位24处。
浦城县猫⼉弄⼭商代窑址和管九村周代⼟墩墓群相继获得2005年度、2006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殊荣。
全市现有国家级历史⽂化名镇1处:邵武和平镇,国家级历史⽂化名村1处:武夷⼭市下梅村;省级历史⽂化名城3座: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市,省级历史⽂化名镇有2处:武夷⼭五夫镇和延平区峡阳镇,省级历史⽂化名村有4处:浦城观前村、延平南⼭⼤垻村、武夷⼭市兴⽥村、光泽县崇仁村。
(⼆)武夷⼭及其周边地区古道、古关隘闽北是中原⽂化⼊闽的⾛廊,尤其是历史上⼏次⼤规模的北⽅遗民南迁,给闽北留下了⼀些著名的古道和古关隘,⽽其中跨越武夷⼭脉的三⼤古道尤为著名,是中原⽂化南移的主要通道,也是古闽越⼈南征北战的重要隘⼝。
武夷山 文化 ppt课件

相传,当年太平军在此围攻多日,久攻不上,便
想困死岩上富豪。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困之招果
然管用,崖上粮草日渐短缺,寨主想破头皮无计
可施,当然崖下围困这太平天军也因运粮困难,
三军粮草也无多了,双方打起了消耗战。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崖上寨主一夜未眠,看
看所剩粮食仅够不到一天之用,水缸里还有几条
舍不得食用的鲤鱼,长吁短叹,准备吩咐手下将
摩崖石刻“道南理窟” 的涵义是什么呢? “理窟”意即武夷山 乃理学荟萃之宝地。 “道南”源于北宋理 学奠基人程颢。当时, 程颢在家乡河南颍川 送别他的得意门徒杨 时、游酢学成南归福 建时说:“吾道南 矣!”意即:“我的 理学造诣和成果从此 可以向南方传播了!”
武夷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基地。武夷山风景
武夷大红袍名扬四海,传统制作
技艺传承了一千多年,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内涵,是今年首批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中惟一茶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很
多,毕竟是中国有名
的大山,让这座自然
的遗产有了人文的气
息。武夷山是砾岩、
砂岩型的,本身要摩
崖就这种岩体就先天
不足。但无法阻止历
朝历代的名士对它的
感受,这样了整个 武夷山,堪称散状碑 林。
“寿”,这是我看到的唯一武夷山的阳 刻摩崖,清徐庆超书。徐为二品武官, 因公务路过武夷山,遍赏后而摩刻。
景区构成:境内东、 西、北部群山环抱, 峰峦叠嶂,中南部 较平坦,为山地丘 陵区。根据区内资 源的不同特征,将 全区划分为西部生 物多样性、中部九 曲溪生态、东部自 然与文化景观以及 城村闽越王城遗址 等4个保护区。
文化遗产:架壑船棺、 古汉城遗址、 朱子理 学文化、 摩崖石刻、 古崖居遗构、 茶文 化、 宗教文化、 馀 庆桥。
武夷山有哪些重要的文化节日?

武夷山有哪些重要的文化节日?一、武夷山传统文化节日1.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4月4日或5日,人们会祭拜祖先、祭扫坟墓,并且进行祈福和悼念。
在武夷山,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
人们常常会来到武夷山的祠堂和古代名人纪念地,瞻仰英烈墓和古代文化遗址,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武夷山的重要文化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来庆祝端午节。
在武夷山,人们还会举办端午节文化活动,展示武夷山的特色食物和传统手工艺品,让游客近距离了解武夷山的传统文化。
二、武夷山民俗文化节日1.茶文化节作为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武夷山每年都会举办茶文化节。
这个节日一般在4月份举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专业人士。
在茶文化节上,人们可以品尝到武夷山特产的岩茶、参加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讲座,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民俗节日除了传统节日,武夷山还有许多民俗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在武夷山都有着特殊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比如,在元宵节时,武夷山的古村落会举行灯谜游园会,游人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灯笼和参与灯谜猜谜游戏。
三、武夷山新兴文化节日1.登山文化节武夷山是一个以山为主题的旅游景区,登山文化成为了近年来武夷山的重要文化节日之一。
在登山文化节期间,人们可以参加山间徒步、攀爬比赛、登山论坛等活动,深度感受武夷山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登山文化。
2.亲水节随着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武夷山也开始举办亲水节。
亲水节一般在夏季举办,旨在提倡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在亲水节期间,人们可以参加水上运动、水上表演等活动,感受到水与山相融的美好。
综上所述,武夷山有许多重要的文化节日。
这些节日既有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也有代表武夷山特色的茶文化节、民俗节日等。
另外,登山文化节和亲水节等新兴文化节日也在逐渐兴起。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武夷山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武夷山人文之美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武夷山的人文之美。
武夷山,这座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武夷山的人文之美。
一、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武夷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武夷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寺庙、道观和石碑,它们见证了武夷山悠久的宗教文化。
1. 道教文化武夷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道教仙都”。
武夷山的九曲溪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许多道教名士曾在此修炼。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武夷山的武夷宫,它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道教文化遗迹。
2. 佛教文化佛教在武夷山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武夷山的佛教文化以寺庙建筑和雕刻艺术为代表。
如著名的天心岩寺、天游峰寺等,这些寺庙不仅建筑精美,而且雕刻工艺精湛,展现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儒家文化武夷山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武夷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儒家学者的遗迹,如朱熹的讲学之地——武夷精舍。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儒学大师,他在武夷山讲学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武夷山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这里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1. 民间艺术武夷山的民间艺术包括剪纸、木雕、竹编、泥塑等。
这些艺术作品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武夷山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民俗活动武夷山的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如迎神赛会、舞龙舞狮、采茶戏等。
这些活动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传统手工艺武夷山的传统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如建盏、竹编、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独特的山水文化武夷山的山水文化是其人文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创作。
1. 山水景观武夷山的山水景观以奇峰、异石、幽谷、清溪为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文化
一听到武夷山,首先映入我脑海的便是山,是的,这里确实是有很多神奇的山,其中有充满神话气息的玉女峰和大王峰。
人们都通常说的武夷山,指的是武夷山脉绵延于今闽北地区武夷山市境内的部分。
武夷山地区是福建省开发最早的地区,历史悠久。
在这里武夷先民创造了
的历史,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武夷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现象——武夷文化。
武夷文化是中华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它的独一无二使它成为一份珍贵的世界遗产。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同时又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还是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
在中国以及全球具有三重世界级品牌的地域是极其少见的,俗话说,地灵人杰,正是武夷山极为特殊的生产环境孕育极具魅力的武夷文化。
武夷山,在这里有享有“华东屋脊”之美称的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此山海拔高达2158米,雄踞闽赣边界。
还有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现最典型的奇山,它被誉为“丹山之冠”,其山之奇特,在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这样写到:“它既不像黄山那样万山萦回,也不像庐山那样一山飞峙,而是像天上造物者偶然抛洒下无数螺,万峰千岩,如剑如笏,朝天耸立”。
武夷山,有山必有水。
在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给美丽的山川注入了生机。
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
尤其是山环水转、崎岖幽柔的九曲溪,堪称“华夏一绝”。
当然了除了九曲溪,还有水帘洞、流水涧、青龙瀑布等等,在这里瀑飞泉涌、妙趣横生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武夷山,有山有水。
它必然可以孕育出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目前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其中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濒危,渐危物种28种,被列入世界贸易公约保护的种类101种。
目前在区内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新种有57种成为“模式标本”的采集圣地。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种。
其中命名的昆虫4653种,蛇类59种,鸟类256种,号称“昆虫的世界、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武夷山还有不少特有的珍稀物种,如“角怪”,学名叫崇安蟾蜍,又如金斑凤蝶与大熊猫一样在1980年代被定为国宝,但因其极为稀罕而世所罕见。
武夷山,在这里有古老而又神秘的悬棺文化,传说古闽人提矮鼻宽,断发文身,喜欢倍水巢居,习于水斗,古闽人生时用舟,死后葬舟。
现今在武夷山峭壁的峰崖间仍保存着数十具舟形悬棺,又称“船
棺”。
直到今天对船棺虽然已有诸多的研究,然而悬葬者何人?为何要如此悬葬?如何安置悬葬?这仍然是目前尚未完全破解的三道千年之谜。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诞生的摇篮,是现今研究朱子理学的重要基地,朱熹享年71岁,在此先后生活了50多年,因此可以看出朱子理学与武夷山的独特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武夷山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儒,释,道三教同山且相互融合。
武夷山道教历史悠久,如果追溯到道教源头的神仙文化,可追溯到先秦以远,历代相延未绝。
道教名家吕洞宾、知微子、张三丰、白玉蟾等都先后在武夷山修炼,尤其是白玉蟾在武夷宫大王峰脚下重建止止庵,并长期在此苦心修炼、著述立说、传道授徒,他提出的“圣道在心,即是心道”对形成南宗道教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他最终成为南宗第五祖,羽化后被谥封为紫清阳道真人。
我们常听说的佛教的“华胄名山”,其中里面就包含了武夷山,佛教的传入始于唐朝,唐武德元年(618),就有僧人在武夷山创建石堂寺,唐广明元年(880),名僧翁藻光建造了瑞岩寺,其修行苦笃,“夏则衣褚,冬则扣冰而浴”,故而被称为“扣冰和尚”,明代朱棣对武夷山是偏爱有加,特修建了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由此武夷山佛教走向鼎盛,佛法大兴。
除了道教与佛教,在武夷山一代还流传诸多民间信仰,信奉龙王、城隍、土地、关公大帝、齐天大圣以及妈祖娘娘、靖姑奶奶、全城之母等神,说到全城之母,她是位历史人物系浦城县仙阳镇陈村人,故又称“陈氏夫人”,陈氏夫人是闽王王审知的建州刺史辛仔均之妻,其夫的部将王建封因误军令要被处斩,陈氏夫人于心不忍,出面向其夫求情,使王建封得以逃生,后来王建封投奔南唐,是年,南唐王派兵攻打建州,以王建封为先锋,破城之时即将屠城,陈氏夫人挺身而出劝说王建封不要滥杀无辜,并表示“若要屠城,就从我杀起”,王建封念陈氏夫人之恩德,下令不许烧杀,使建州百姓幸免于难,陈氏夫人去世后,当地民众为纪念她保全城池救护百姓之德,专门建祠塑像尊为“全城之母”,世代香火。
武夷山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因而物产丰富,被誉为“南方绿谷,绿色金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物产也滋养一方文化”,文化积淀深厚的武夷山不仅盛出特产,而且许多富含深厚的文化蕴义,其中尤以茶、兰、竹、桂为最。
武夷山岩茶具有特殊的品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文化,武夷岩茶是世界青茶中小叶种的代表,品质优异,独具岩韵,位居中国十大名茶
之茶,其大红袍尤为出名。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被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儒释道都离不开茶,在儒家书院里有理茶,在寺庙和道观里有禅茶和茶道,古往今来,凡来武夷山游览的人,无不以品尝武夷岩茶为乐事,武夷岩茶作为贡品为历代帝王所喜爱,清朝乾隆皇帝专门赋诗赞美武夷茶“就中武夷品最佳”。
众多文人墨客在品茶之余,纷纷以茶为题来抒发心中的无限情怀,因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和题刻,民间老百姓在劳作之余,也以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神话和歌舞,于是形成了武夷的茶文化,武夷山因此被命名为“中国茶文化之乡”。
武夷山的兰花资源丰富,由于武夷山的特殊位置和气候为兰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国兰花的大多数种类在武夷山都有分布,其中武夷寒兰为原产地珍品,武夷山因此被称为“中国寒兰之乡”。
其中朱熹在武夷山期间也不仅种兰,养兰为快,而以养兰陪兰为乐,如今流传的朱子兰,据说就是朱熹当年亲手培育的品种,明代文学家董天工也十分喜爱兰花,其培养的兰花被命名为“董公兰”,还有郭沫若来来武夷山游玩时也对武夷兰大为赞赏,同时写下了“幽兰生谷香生经,方竹漫山绿满溪”的诗句。
武夷山是“中国竹子之乡”,其竹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以毛竹面积为最大,占中国的毛竹面积的四分之一,以方竹的形状最奇。
九曲溪畔随处可见,蔚为可观。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都爱竹、画竹、写竹。
自然是因为竹所固有的清高正直,虚心劲节的品性象征着中国历代有思想有骨气的贤士的人格。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武夷山多桂树、金桂、丹桂和四季桂均有分布。
现今浦城县水东村还保留一株千年丹桂树,且年年开花被誉为“桂花王”,浦城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丹桂之乡”。
武夷山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也是随处可见,古闽人崇拜蛇,每逢元宵节,在南平茂地一带,有蛇灯舞,梓湖一带则是过蛇节,每逢七月初七,家家户户都要出门迎蛇。
流传在郑和杨源一带的四平戏,最初就是由于张氏族人为祭奠祖先张禄将军而世代相传,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四平戏现已被列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有些习俗寓于体育之中,如建瓯的挑幡,最初是欢迎随郑成功征战的子弟回归故里而举行的仪式,又如脚斗士源于民间儿童玩耍的“斗鸡”、“斗拐”等活动,同时武夷山被誉为现代脚斗士运动的发祥地。
除了以上的悬棺文化,闽越文化,理学文化,宗教文化,物产文化,民俗文化,武夷山有其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武夷山的绿色的也是红色的,武夷山随处可见红色的遗迹,目前闽北有武夷山,建阳,邵武,光泽四个县市被列为中共苏区重点县市区域,毛泽东同志曾在《如
梦今.元旦》中写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度红旗如画”。
武夷山从1927年举起红旗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3年间多少英烈在枪林中倒下,但是武夷山人总是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从未间断,红旗始终高高飘扬,正如陈毅元帅为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中所赞的“红旗永不倒”。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文化系统,如果离开了文化系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武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充满与时俱进的活力。
武夷文化具有保护和利用的价值,区域是民族的,民族就是世界的。
武夷文化具有促进和谐的作用,九曲溪畔的三教岩,水帘洞内的三教堂,正是三教求同存异的永久象征,武夷文化的和谐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悬棺文化中蕴含着“崇拜自然”,“反朴归真”的元素,闽越文化史留下的则是“和平则兴,分裂则亡”的遗训。
理学文化阐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茶文化所倡导的也是清和的境界,养生文化崇尚的更是“和正”元气。
武夷文化具有产业开发的前景,目前旅游也发展的是如火如荼,其拥有的资源潜力是巨大的,存在着无限的商机。
还有武夷文化具有兴教育人的功能。
朱熹在此修建了许多书院,武夷精舍,他有一句箴言“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现在武夷学院还以此为校训,引导同学们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