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小实验要点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气压强的存在(一)器材 熟鸡蛋,牛奶瓶(或锥形瓶)等。
操作(1)牛奶瓶浸放在60—70℃的热水中(水不进入瓶内),时间约3—5分钟。
(2)取出空瓶(瓶内有热空气),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瓶口,如图(a)。
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
根据气态方程,瓶内气体,遵循常数 TpV 的规律,所以当T 下降,V 没有明显改变时,p 会变小,由于大气压强没有变,所以有上述现象。
注意 瓶口应略小于蛋,但瓶的容积以大一些好。
说明 如有适当的器材,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完成本实验。
器材广口瓶,2根玻璃管,100ml针筒,两用气筒,小气球,橡皮管等。
操作在广口瓶塞上插两根玻璃管。
(1)将小气球套在一根玻璃管下,与针筒相连的橡皮管套在另一根玻璃管上(图a),塞紧瓶塞。
(2)用针筒向外抽气,可看到小气球被渐渐吹大,说明存在着大气压强。
(3)在广口瓶中放进一只充气不足的小气球。
夹紧左管上的夹子后用两用气筒从右管内抽气(图b),可看到小气球慢慢胀大。
这说明不和外界连通的球内留有的空气同样有大气压强。
(4)停止抽气,打开左管上的夹子,可见胀大的气球迅速缩小,这又是外界的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注意(1)每次实验时橡皮塞一定要塞紧,必要时还可涂一些凡士林油。
(2)小气球的口要扎紧,不能漏气。
器材玻璃杯,平底小盘,一小段蜡烛。
操作(1)将小段蜡烛点燃,在小盘中央滴几滴刚熔化的蜡,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上面。
(2)在盘中加入少量红色水,深约1cm。
(3)将玻璃杯倒置在水中,罩住蜡烛(图a)。
等水被压入怀内(图b)。
这说明四周空间存在着大气压火焰熄灭时,可看到盘中的强。
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四)目的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器材大小试管各一只。
操作(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a)所示。
(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
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行上升,如图(b)所示。
皮筋空瓶大气压强物理实验

皮筋空瓶大气压强物理实验
皮筋空瓶大气压强物理实验是一个常见的教学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
1.准备材料和设备:一只空瓶、一根橡皮筋。
2.将橡皮筋固定在瓶口上,确保橡皮筋可以环绕瓶口。
3.用手将橡皮筋拉紧,然后快速将橡皮筋放松,让它击打空瓶。
4.观察实验现象:当橡皮筋击打空瓶时,空瓶会发出声音并产生震动。
5.实验解释:这是因为当橡皮筋击打空瓶时,产生的冲击波会压缩空气,造成空气分子振动。
这些振动传播到瓶内,并通过空瓶的共振使声音变得更响。
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与声音传播的关系。
但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并确保实验过程没有违反任何中国法律政策的行为。
有关大气压强的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铁桶实验证明 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有重 力且能流动。
知识点二:
大气压的值:
1、托里拆利实验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2、大气压的值是:
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 Pa=1标准大气压
3、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
支持水的高度为10.336米。
课后作业:
自制书上173页简易水气压计观察 天气变化,高度变化对大气压的影 响。
谢 谢!
小练兵:
一、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 我们感觉不到?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已实 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在太空行走 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充气的宇航服 呢?
答案:
一、人体内也有空气,体内外的 气压相等,所以大气压这么大,我 们感觉不到。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已实现了 载人航天的梦想,在太空行走的宇 航员穿充气的宇航服才能使身体内 外的气压相等。
Hale Waihona Puke 二、我们生活在大气中,身边利用 大气压强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能举 出一些例子吗?
答案:
身边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1.茶壶的盖上留一个小孔,水 才容易倒出来
2.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3.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药液 进入注射器 4.在罐头瓶中灌满水,用纸盖 住瓶口,再倒置,水不流出!
三、有一个魔术叫“魔杯吞 蛋”,就是把一个瓶口略小于鸡蛋 的瓶子用热水烫一下,鸡蛋就慢慢 地被瓶子吞进去了。你能说出它的 道理么?
知识点三:
1、大气压强的变化:
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海拔 3000米内,每升高10米,大气压 减小100帕。
大气压强还受天气、季节、体积 变化的影响。
大气压强实验

大气压强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大气压强的概念,但你是否了解大气压强是如何测量的呢?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强。
实验材料
为了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水银柱
•水盆
•玻璃管
•量筒
•水
•尺子
实验步骤
1.在水银柱中注满水银,然后将水银柱倒立到水盆中,确保水银保持在
水中的状态。
2.用玻璃管在水中将水银柱封闭,确保水银柱的一端完全封闭,另一端
露出一小段。
3.用量筒量取玻璃管内的水的体积。
4.用尺子测量水银柱下端露出水面的高度,即水银柱的高度。
5.记录水银柱的高度和玻璃管内水的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水银柱高度和玻璃管内水的体积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大气压强与气体压强的关系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来:$P =
h\\rho g$,其中P为气体压强,ℎ为水银柱的高度,$\\rho$为水银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时,务必小心操作,特别是处理水银柱时要避免破损或倾
倒。
2.注意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时需要准确记录测量数据,以便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同时也锻炼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有所启发,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大气压强这一物理现象。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实验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2、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学习大气压强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4、熟练运用大气压强测量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大气压强是指大气重力作用下,大气层对地球表面施加的压力。
它是由大气层的重量决定的,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层的重量减少,大气压强也就减小。
实验仪器:
1、大气压强测量仪;
2、塑料管;
3、温度计;
4、液体填充瓶;
5、液体温度表。
实验步骤:
1、将塑料管放置在实验室的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将液体填充瓶和液体温度表放置在其中;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记录温度数据;
3、使用大气压强测量仪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记录数据;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大气压强随海拔变化的曲线图;
5、根据曲线图,总结大气压强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大气压的实验原理小学

大气压的实验原理小学
大气压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对物体所产生的作用力进行观察和实验。
大气压力是由地球上方的大气层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大气分子的重力作用和分子之间的碰撞所导致的。
小学阶段可以通过以下简单实验来观察大气压力的作用:
1. 需要准备的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纸、一盆水。
2. 将纸张完全覆盖在玻璃杯的口上,要确保纸张紧贴杯口并没有留下任何缝隙。
3. 将玻璃杯倒置放入盆中的水中,保持杯子的倒置状态。
4. 观察现象:可以看到水不会进入杯子,而是保持在盆中的水面上方。
这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当玻璃杯倒置放入水中时,纸张贴合杯口,形成一个封闭空间。
由于纸张上方存在大气压力,水无法进入杯子,水位保持在与盆中水平的高度上。
这个实验可以给学生展示大气压力的作用,并通过观察现象来理解大气压力及其对物体的作用。
大气压强实验原理

大气压强实验原理
大气压强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
气压对物体的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简单的装置和操作来展示大气压的原理和特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玻璃水杯、一张薄膜纸和一杯水。
将薄膜纸铺在水杯
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好。
然后将水杯倒置放在桌面上,确保水杯口没有漏气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将水杯放在桌面上,用手掌按住水杯的底部,然后将水杯迅速提起。
观察会发现,薄膜纸会被吸附在水杯口上,并且不会掉落。
这是因为在提起水杯的过程中,水杯内部的空气被迅速抽走,而外部大气压力使得薄膜纸紧紧贴在水杯口上,从而产生了一个“真空”。
这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对物体的作用。
大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
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在海平面上,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25Pa。
而在此实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气压对物体的挤压作用。
除了这个简单的实验,大气压还有许多其他的实验方法和应用。
例如,我们可
以利用大气压来制作吸盘,通过在吸盘与物体表面形成真空,从而实现吸附的效果。
此外,大气压还可以应用于气压计、气压传感器等领域。
总之,大气压强实验是一个直观、生动地展示大气压原理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对物体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发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增强大家对大气压的理解和认识。
液体的压强实验知识点总结

液体的压强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原理1.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标准大气压来表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3千帕。
在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大气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大气压力对液体的影响。
2. 液体静压:液体静压是指液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液体静压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面的高度有关,满足公式P = ρgh,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面的高度。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液体静压来确定液体的压强。
3. 液体动压:液体动压是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对物体产生的压力,液体动压的大小与流速和液体密度有关,满足公式P = 1/2ρv²,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v为液体的流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流速计来测量液体的流速,从而确定液体的压强。
二、实验步骤1. 大气压力实验:在大气压力实验中,通常使用水银柱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如下:(1)将水银柱压力计竖直浸入水银缸中,使水银柱完全浸没在水银中。
(2)打开水银柱压力计的活塞,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3)根据水银柱的高度变化,计算出大气压力的大小。
2. 液体静压实验:在液体静压实验中,通常使用压力计来测量液体静压的大小。
实验步骤如下:(1)将液体静压仪放置在水平台上,保证液体静压仪的底部和液面平行。
(2)打开液体静压仪的阀门,使液体进入液体静压仪。
(3)根据液体静压仪的指针读数,计算出液体的压强。
3. 液体动压实验:在液体动压实验中,通常使用流速计来测量液体的流速,进而确定液体的压强。
实验步骤如下:(1)将流速计放置在液体流动的管道中,调节流速计的位置和方向。
(2)打开流速计,记录下液体的流速。
(3)根据流速计的读数,计算出液体的压强。
三、实验仪器1. 水银柱压力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的大小,通常由水银柱和水银缸组成。
2. 压力计:用于测量液体静压的大小,通常由指针和刻度盘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强小实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张勤昌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
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细长颈玻璃瓶1个水实验步骤: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
(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
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熟鸡蛋1个热水实验步骤: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
(如图2(1)所示)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
(如图2(2)~(6)所示)5.换用一个大一点的鸡蛋做一做,观察一下鸡蛋哪一端在下面时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现象:鸡蛋被瓶口吸住后,然后慢慢的挤入瓶中,落到瓶底。
现象解释:玻璃瓶中加入热水后,过一段时间,瓶子的温度会升高。
把热水从瓶中倒出后,瓶子里的水蒸气会把瓶子里的空气排除去;鸡蛋放在瓶口上后,鸡蛋表面会与瓶口边缘紧密的接触在一起,阻挡了瓶子内外气体的交换;当瓶子冷却后,瓶子里的水蒸气凝结成了水,瓶内的气压会降低,鸡蛋就会被瓶外的大气压力压进瓶子里。
友情提示:1.可以用毛巾垫着倒玻璃杯中的热水,以免让热水烫伤。
2.选用个头较小的鸡蛋实验时,鸡蛋进入瓶中用时较少,鸡蛋损伤也小。
3.剥鸡蛋硬壳皮时,要小心一些,不要使鸡蛋清破裂或脱落下来。
三、压住筷子的报纸实验器材:卫生筷1双报纸1张实验步骤:1.把卫生筷放置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使筷子粗端在桌面上,细端约三分之一的长度露在桌外。
(如图3(a)所示)2.把报纸折叠成两层后平铺在桌面上,用手压报纸,把报纸与桌面间的空气尽量压出,使报纸与筷子接触处的缝隙越小越好,最后报纸展平并压实在桌面上。
3.用手掌或其它较硬的杆状物迅速击打卫生筷露在桌面的部分,卫生筷就会被折断。
(如图3(b)所示)现象解释:报纸被压实在桌面上时,报纸上面整个面都与空气接触,而报纸下面只有一部分与空气接触。
当击打筷子时,筷子对报纸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会使筷子处的报纸突然向上移动,报纸向上移动的越快,进入报纸下面的空气速度就会越大,而这时报纸上面的空气几乎是不动的,这样报纸下面的气体压强就会比报纸上面的气体压强小,再加上报纸的面积又比较大,所以报纸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很大的气体压力,这个压力会把筷子在桌面上的部分牢牢的压在桌面上,当有外力击打筷子露在桌面外的部分时,筷子就会断裂。
友情提示:1.击打筷子时一定要快。
注意不要让筷子上的毛刺扎伤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
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
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
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演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
如图1,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
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
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图1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
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观察并回答,大试管里的水会从两试管间的缝隙流出,同时看到小试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
原理揭秘: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
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学生回答: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与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运用类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小实验: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课件展──马德堡半球实验。
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
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
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能随着容器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
当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
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托里拆利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大气压托起液体,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为否升高到任意高度?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引导学生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了解高压锅的道理。
利用视频展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度,可以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刚开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水银会下降。
当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时,水银会停止下降。
所以大气压就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了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有必要增加几个过渡性的实验。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
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外估测大气压实验两例江苏阜宁陈良初中周为荣我们生活的地球,其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着,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受重力作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