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小实验
大气压强实验

大气压强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大气压强的概念,但你是否了解大气压强是如何测量的呢?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强。
实验材料
为了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水银柱
•水盆
•玻璃管
•量筒
•水
•尺子
实验步骤
1.在水银柱中注满水银,然后将水银柱倒立到水盆中,确保水银保持在
水中的状态。
2.用玻璃管在水中将水银柱封闭,确保水银柱的一端完全封闭,另一端
露出一小段。
3.用量筒量取玻璃管内的水的体积。
4.用尺子测量水银柱下端露出水面的高度,即水银柱的高度。
5.记录水银柱的高度和玻璃管内水的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水银柱高度和玻璃管内水的体积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大气压强与气体压强的关系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来:$P =
h\\rho g$,其中P为气体压强,ℎ为水银柱的高度,$\\rho$为水银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时,务必小心操作,特别是处理水银柱时要避免破损或倾
倒。
2.注意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时需要准确记录测量数据,以便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同时也锻炼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有所启发,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大气压强这一物理现象。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利用大气压强实现瓶内液柱上升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1. 玻璃瓶(无盖)2. 橡皮塞3. 水槽4. 红墨水5. 计时器6. 纸条7. 针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当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容器内液体的压强时,液体可以被大气压强推动,从而实现瓶内液柱上升。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洗净,并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橡皮塞堵住瓶口,确保瓶内液面与瓶口齐平。
3. 将瓶口朝下,轻轻地将橡皮塞按入瓶内,确保密封良好。
4. 将瓶子浸入水槽中,使瓶口在水下。
5. 用针在橡皮塞上扎一个小孔,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
6. 观察瓶内液柱的变化,记录液柱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液柱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数据:- 液柱上升高度:10cm- 液柱上升时间:30秒数据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实验中,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3. 实验过程中,液柱上升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本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揭示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创新之处:1.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2. 通过观察液柱上升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瓶内液体的密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篇一」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人类的成长之门。
是它让我们了解到许多知识;是它带领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它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对小实验充满了好奇心。
今天,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科学课。
上课了,老师拿了一个大盒子,盒子里有粉笔头、墨水、几张垫纸,我真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老师先把垫纸铺好,然后滴一滴墨在垫纸上,接着把粉笔头轻的放在墨水边缘,千万不要把粉笔头放在墨的上方。
不然就看不到神奇的地方了。
最后我们看到了墨沿着粉笔“爬”上去了。
老师让我们自己试一试,第一次,我们失败了,第二次,我们也失败了,三四次都失败了,直到第五次,我们成功了!这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东西,有毛线现象的物品液体就会向上“爬”。
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废,要有耐心,坚持就是胜利。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篇二」今天一上课我就发现这节课与往常不同:不会是语文课调成了科学课?要做什么实验呢?我产生了一大堆疑问。
开始上课了,老师宣布这节课做一个小实验——让鸡蛋浮起来。
只见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装有清水的烧杯里,手还没松开,大家就激动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沉沉沉,浮浮浮。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鸡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是沉的。
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呢?有说放糖的、有说放盐的、有说放醋的……等大家安静下来,老师往杯子里放了少许盐,搅拌均匀,可鸡蛋像个赖皮的小孩,躺在杯底纹丝不动。
在大家的提议下,老师再次加了不少盐,在大家的注视下,鸡蛋一会儿浮,一会儿沉,紧张得我都冒汗了。
最后,在大家的期盼中,鸡蛋终于浮起来了,我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会沉,在盐水里却会奇迹般地浮起来呢?原来是盐在捣鬼呢!。
【初中物理】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两个实验介绍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两个实验介绍
1、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听见托里伽利略的事,又听闻除了许多人不坚信大气压弱;还听见存有少数人在取笑托里伽利略。因此,虽然靠近意大利的格里克在德国,但他很为托里伽利略抱不平。
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
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
忽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离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挥舞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
“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强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
原理
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即抽气前,半球的外部压力等于其内部压力等于大气压。但抽气后,半球外部压力大于其内部压力,并且半球内部为真空。就好像大气压“压”住了两个半球。所以这两个半球必须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大气有压力并且很惊人,但是,为了这次实验,格里克市长竟花费了4千英镑完成这个实验。
标准大气压(standardatmosphericpressure):符号为1atm(非法定单位),1atm*约为1.013×10的5次方pa。
“助威!助威!”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著拍子.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如下:
步骤:
1.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得出大气压的值。
原理:
当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平衡,即大气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大气压强的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其标准值为1.013×10^5Pa。
另外,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同时,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

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一个超酷的物理实验,那就是大气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
这就像是一场空气的魔法秀,可有意思啦。
想象一下,大气压强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它默默地压着周围的一切。
而流速呢,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风儿在到处乱窜。
我们先拿一张纸来做个小实验。
把这张纸平放在嘴唇下方,然后用力吹气。
你猜怎么着?这纸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飘起来了!这就像是大气压强这个大力士被流速这个小风儿给迷惑了。
本来大气压强想把纸死死地按在下面,可这流速一加快,就像小风儿在纸下面开了个狂欢派对,把大气压强的力量给削弱了,纸就欢快地往上飘,那模样就像个轻盈的小仙子在翩翩起舞。
再来说说另一个实验。
拿两个空的易拉罐,让它们并排站着,就像两个小士兵。
然后在它们中间吹气。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两个易拉罐就像被无形的手推了一把,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这就好比大气压强在旁边看着,流速这个调皮鬼一捣乱,大气压强就只能改变策略,把易拉罐往中间挤,好像在说:“哼,你流速想捣乱,我就让这俩小家伙凑一块儿。
”还有哦,我们用吸管来吹泡泡的时候也能发现这个奥秘。
正常情况下,泡泡是圆溜溜的,安安静静地待着。
可是当你在泡泡旁边快速吹气,那泡泡就像个受惊的小动物,开始变形、移动。
这流速就像个捣蛋大王,把原本平衡的大气压强给搅得乱七八糟,泡泡只能随着这股“乱流”到处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似的。
这个大气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啊,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流速有时候像个狡猾的小狐狸,到处钻空子,大气压强呢,就像个有点古板但实力很强的老卫士,虽然很强大,但也会被流速这个小狐狸搞得晕头转向。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无处不在。
飞机能飞上天,那机翼的设计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就好像大气压强在机翼下面稳稳地托着,而流速在机翼上面快速地跑着,让飞机像一只巨大的鸟儿一样翱翔天际。
这就像大气压强和流速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协议,一个在下面推,一个在上面拉,飞机就这么愉快地飞起来了。
大气压强实验杯子吸水

小魔术──杯子吸水(大气压强)相关背景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层。
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而一般人很难感受到大气的存在。
通过这个魔术性质的实验,可以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
实验器材玻璃杯倒扣入水中图一水“吸入”杯中实验器材:水盆(透明或不透明),蜡烛(烛光晚餐用的那种宜家有卖,或一般的蜡烛下面加个图钉也行),火柴或打火机,透明玻璃杯,水(可以加入红墨水方便观察)。
实验步骤:1.如图一所示,把蜡烛放入水盆中,点燃蜡烛2.将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实验现象:杯中水不断上升,直到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大气中存在压强,将水压入倒扣的杯中。
陈蔚上海市第四中学大气压强经典试题1、有下列应用或实验现象:①在玻璃生产车间里,利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个钩码而不分开③节日里放飞的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④在高山上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以上四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有_____;能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有_____。
(08江苏连云港)2、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08安徽)3、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
矿泉水瓶做大气压强实验作文

矿泉水瓶做大气压强实验作文
午后阳光正好,我随手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心想,“这玩意
儿能干啥?” 嘿,有了!做个小实验玩玩。
我拧开瓶盖,空气“咻”地一下冲了进去,好像这瓶子也兴奋起来了。
我往瓶子里倒水,水声叮咚作响,好像在唱歌。
水满了,我飞
快地把瓶盖盖上,好像把什么秘密关在了里面。
瓶子里的水安静得
像个乖宝宝,外面的世界好像跟它没关系。
接下来,我找了根吸管,一头插进水里,另一头伸到外面。
我
吹了口气,瓶子里的水晃了晃,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然后,我深吸
一口气,猛地一吸——哇!水居然跟着吸管爬了上来!这怎么可能?
同学们围过来,眼睛瞪得像铜铃。
“你们猜怎么着?”我得意
地问。
大家摇头。
“这就是大气压强的魔力!”我解释,“我一吸气,外面的空气压力就小了,里面的压力大,就把水推上来了。
”
大家一听,都露出了“哦~我懂了”的表情。
这小实验太有意思了!矿泉水瓶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科学真
是太神奇了!以后,我还要用这瓶子做更多好玩的实验,探索更多科学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强小实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张勤昌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
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细长颈玻璃瓶1个水实验步骤: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
(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
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熟鸡蛋1个热水实验步骤: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
(如图2(1)所示)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
(如图2(2)~(6)所示)5.换用一个大一点的鸡蛋做一做,观察一下鸡蛋哪一端在下面时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现象:鸡蛋被瓶口吸住后,然后慢慢的挤入瓶中,落到瓶底。
现象解释:玻璃瓶中加入热水后,过一段时间,瓶子的温度会升高。
把热水从瓶中倒出后,瓶子里的水蒸气会把瓶子里的空气排除去;鸡蛋放在瓶口上后,鸡蛋表面会与瓶口边缘紧密的接触在一起,阻挡了瓶子内外气体的交换;当瓶子冷却后,瓶子里的水蒸气凝结成了水,瓶内的气压会降低,鸡蛋就会被瓶外的大气压力压进瓶子里。
友情提示:1.可以用毛巾垫着倒玻璃杯中的热水,以免让热水烫伤。
2.选用个头较小的鸡蛋实验时,鸡蛋进入瓶中用时较少,鸡蛋损伤也小。
3.剥鸡蛋硬壳皮时,要小心一些,不要使鸡蛋清破裂或脱落下来。
三、压住筷子的报纸实验器材:卫生筷1双报纸1张实验步骤:1.把卫生筷放置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使筷子粗端在桌面上,细端约三分之一的长度露在桌外。
(如图3(a)所示)2.把报纸折叠成两层后平铺在桌面上,用手压报纸,把报纸与桌面间的空气尽量压出,使报纸与筷子接触处的缝隙越小越好,最后报纸展平并压实在桌面上。
3.用手掌或其它较硬的杆状物迅速击打卫生筷露在桌面的部分,卫生筷就会被折断。
(如图3(b)所示)现象解释:报纸被压实在桌面上时,报纸上面整个面都与空气接触,而报纸下面只有一部分与空气接触。
当击打筷子时,筷子对报纸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会使筷子处的报纸突然向上移动,报纸向上移动的越快,进入报纸下面的空气速度就会越大,而这时报纸上面的空气几乎是不动的,这样报纸下面的气体压强就会比报纸上面的气体压强小,再加上报纸的面积又比较大,所以报纸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很大的气体压力,这个压力会把筷子在桌面上的部分牢牢的压在桌面上,当有外力击打筷子露在桌面外的部分时,筷子就会断裂。
友情提示:1.击打筷子时一定要快。
注意不要让筷子上的毛刺扎伤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
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
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
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演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
如图1,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
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
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图1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
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观察并回答,大试管里的水会从两试管间的缝隙流出,同时看到小试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
原理揭秘: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
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学生回答: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与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运用类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小实验: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课件展──马德堡半球实验。
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
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
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能随着容器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
当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
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托里拆利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大气压托起液体,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为否升高到任意高度?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引导学生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了解高压锅的道理。
利用视频展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度,可以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刚开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水银会下降。
当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时,水银会停止下降。
所以大气压就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了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有必要增加几个过渡性的实验。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
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外估测大气压实验两例江苏阜宁陈良初中周为荣我们生活的地球,其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着,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受重力作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