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期末历史试

1. 西周初年,太师吕尚被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此处本是渤海湾南边一块荒

芜之地,人烟稀少。吕尚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据材料可知吕尚改革()

A. 有利于促进中原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

B.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促进了齐国的发展

C. 因矛盾尖锐从而彻底变革其习俗礼仪

D. 有利于形成对周王朝的文化心理认同

2. 瞿同祖先生曾说“除秦律外,历代的法典都出自儒者的手笔,这些人虽不再反对法治,

但终究是奉儒家为正统的,所以儒家的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的法典,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与法律结合巩固了其正统地位

B. 汉武帝内儒外法的思想被历代所继承

C. 法律儒学化是中国法系的鲜明特点

D. 儒家的价值观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

3. 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

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A. 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

B. 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

C. 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

D. 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

4. 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

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

A. 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

B. 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C. 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

D. 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

5. 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

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

A. 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

B. 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

C. 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拜金主义盛行

6. 清朝,在满洲部族政权的干扰下,地方出现了行政官员无真正事权的情况。一旦遇到突

发状况,中央特派大员到地方,又造成了地方官员与中央大员的互相掣肘,地方官员的才干和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材料旨在说明()

A. 中央高度集权之下弊端明显

B. 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满族统治下地方毫无积极性

D. 满族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7. 据学者统计,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21.5%。这段时间,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材料可知()

A. 此阶段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狭窄

B. 该阶段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

C. 此阶段的学习西方具有一定的局限

D. 中国的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

8. 下表为1895—1913年汉口港出口货物分类统计(单位:海关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农产品的出口总量持续下滑

B. 汉口港在国内港口中地位上升

C.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 1941年11月20日,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抗日民主政权所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据此可知“三三制”原则()

A. 推动了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

B. 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有益探索

D. 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10. 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A. 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 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

C. 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

D. 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11. 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他们在诗歌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都归于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的快乐王国。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将体现城邦的精神面貌视为己任,他们在艺术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其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据材料可知古希腊()

A. 高尚的道德成为全民追求

B. 文艺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

C. 文艺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D. 人文精神影响社会各个领域

12. 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据材料可知()

A. 工商业发展推动意大利的城市自治

B. 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地位突出

C. 封建庄园制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 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

13. 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

A. 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B. 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

C. 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D. 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

14. 近代英国的政治权力曾出现了两次“转移”: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向“国民”代表——议会转移、后来权力又从世袭上院转移到“民选”的下院。材料说明()

A. 英国政治权力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

B. 渐进性保守性是英国政治的鲜明特点

C. 英国是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国家

D. 历史传统深刻影响英国政治发展进程

15. 学者通过考察苏联经济、社会和党内状况,指出:经济问题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基础性因素,社会不够稳定是启动性因素,党内斗争是突然性因素,并认为尽管斯大林的农业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形势的严峻挑战,在实际上捍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国家。该学者意在说明农业集体化()

A. 是在复杂形势下实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B. 顺应了历史潮流巩固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

C. 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是斯大林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闯出的新路

16. 在建国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对于自由的极度推崇、对于本国制度的无比自豪、对于推广民主使命的热情和责任担当。二战后,这种使命感表现为承担反共的全球责任和充当“自由世界”的领袖身份。材料意在说明()

A. 反共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B. 领导世界是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外交哲学

C. 战后美苏争霸强化了美国人民的优越感

D.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是美苏冷战的催化剂

17. 【中国古代的地方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实行督抚制的原因。

18. 【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材料二

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

19. 【欧洲城市的兴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展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以后,人们才呼吁加以解决,但往往为时已晚。

——选摘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吕尚改革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促进了齐国的发展,使齐国成为大国,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矛盾尖锐”,且“彻底变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只能看出改革的结果使齐国成为大国,不能体现对周王朝的文化心理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历代的法典都出自儒者的手笔”、“儒家的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的法典,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可知,法律儒学化是中华法系的鲜明特点,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排除A项;法律儒学化与汉武帝的内儒外法的治国思想并非同一个概念,材料未涉及汉武帝,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对法律的影响而非儒学的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管理是以坊市制度为基础,并且较为严格,后来管理松弛、封闭的市坊向开放的街市转变,尤其到了五代时临街设铺,这些变化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管理规划,C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是市场管理松弛,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隋唐五代时并未瓦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当时的政局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题中主要涉及两宋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地理分布格局和贸易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这些都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即将完毕相适应,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两宋时期国家经济中占主导的还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材料中不涉及贸易税的相关情况,更看不出在政府财税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封建伦理纲常中备受重视的孝行在晚明时期发生变化,出现挖掘焚烧祖坟、变卖陪葬物以求利的现象,而当时的人们对此种现象视为正常,并不责备,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逐利风气浓厚、拜金主义盛行,导致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败坏,D项正确;材料

并未说明题干所述现象发生在江南地区,且材料不涉及经济结构,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推知是政治黑暗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的裂变,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遇到突发状况中央派大员到地方,更使地方官受到掣肘,地方官员才干难以发挥”,这说明中央高度集权下弊端明显,A项正确;题干涉及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地方难以发挥自主性但不是毫无积极性,排除C项;清朝统治者汉化程度较深,治国模式也是借鉴中原汉族的典章制度,不能说明满族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科技类译著在当时译著中占主导,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停留于器物层面和技术类,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当时中国学习的内容有应用科学、自然科学、文史哲等多个方面,可知其学习范围并不狭窄,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也没有由器物层面进一步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排除B项;中国的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农产加工品、工矿原料、工矿制成品的出口都是从无到有,后两者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C项正确;农产品的出口1913年比1905年略有增长,持续下滑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把汉口港和国内其他港口对比,看不出其地位是否上升,排除B项;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 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等各种力量,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府的尝试,当时的国家治理是国民党的治国理政,所以“推动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41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并非土地革命时期,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为发展水平低、资本极度缺乏,要保证稀缺资源流向重工业部门,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因此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部因素,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未体现是为了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他们在诗歌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都归于公共生活……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将体现城邦的精神面貌视为己任,……”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文学艺术都与城邦紧密相连,服务于城邦政治,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而非高尚的道德成为全民追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艺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文精神影响社会各个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可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封建庄园制对城市经济的阻碍,排除C项;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补充了其食物原料的不足,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C项正确;解决了粮食问题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外来物种的引进并非欧洲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口的急剧增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营养摄入均衡问题,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向‘国民’代表——议会转移、后来权力又从世袭上院转移到‘民选’的下院”可知,英国政治权力从国王转移到“国民”代表议会、从世袭贵族上院转移到“民选”下院,这个过程体现了政治权力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主下移,保守性与渐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英国是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国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历史传统对英国政治的深刻影响,排除D项。故选

A项。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在面临经济问题、社会不稳定、党内斗争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选择,其实行适应了世界形势的严峻挑战,捍卫了国家政权,是在复杂形势下实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A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苏联才建成社会主义,排除B项;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果,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美国人民在建国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越感使命感,使其在二战后承担了反共的责任和充当“自由世界”的领袖身份,这种历史文化价值观加剧了二战后的美苏对抗,D项正确;具有悠久历史的不是反共意识而是美国人民的优越感和使命感,排除A项;材料涉及美国人民的价值观,不能看出美国政府的外交哲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美苏争霸,材料提及二战后美国人使命感的具体表现并非是美苏争霸强化了其优越感,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1)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设立包括转运使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督;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

(2)原因:废行省设三司的弊端凸显;地方权力分散且弱化,严重影响了地方的行政效率;地方过于分权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监察和管理地方的需要。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和“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等信息可知措施是设立包括转运使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督;根据所学北宋重文轻武,多以文人任地方官,可知措施是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根据所学北宋为了分化事权,又增设通判和知州彼此制约,可知措施是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根据所学北宋在军事上是收精兵,可知措施是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

(2)原因:根据材料“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可知原因是废行省设三司的弊端凸显;根据材料“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可知原因是地方权力分散且弱化,严重影响了地方的行政效率;根据材料“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可知原因是地方过于分权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根据材料“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可知原因是监察和管理地方的需要。

18.【答案】(1)特点:封建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商业性农业和农村资本主义因素有所发展;农业生产力停滞不前;个别地区的农业出现新变化但影响有限。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外国农产品倾销;异常频繁的全国性自然灾害;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对东北的占领;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恶化。

【解析】(1)根据材料“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可知,封建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商业性农业和农村资本主义因素有所发展;根据材料“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可知,农业生产力停滞不前;根据材料“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可知,个别地区的农业出现新变化但影响有限。

(2)根据材料“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恶化;根据材料时间“1927—1937年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外国农产品倾销;根据材料“1927—1937年间”“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对东北的占领;根据材料“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和所学知识可知,异常频繁的全国性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等等。

19.【答案】(1)影响:经济:推动城市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阶级:推动早期资产阶级产生。

政治: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瓦解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市民参政有利于议会制度的出现;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

思想:城市自治过程中,市民的自由平等等民主权利意识觉醒;

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

(2)主要问题: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城市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城市住房奇缺;城市卫生状况恶化。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推动城市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材料“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起,推动早期资产阶级产生;根据材料“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起,有利于瓦解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材料“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市民参政有利于议会制度的出现,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根据材料“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自治过程中,市民的自由平等等民主权利意识觉醒,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

(2)主要问题:根据材料“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可知,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根据材料“人口城市化……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可知,城市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根据材料“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可知,城市住房奇缺;根据材料“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可知,城市卫生状况恶化。

20.【答案】示例1:人物: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

主题: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阐释:14-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为摆脱天主教的精神束缚、反抗封建统治,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相继发起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在代表作《歌集》中大力抨击天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倡导理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总之,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示例2:西蒙•玻利瓦尔、甘地、扎格鲁尔

主题: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亚非拉美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亚非拉美人民的奋起反抗。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20世纪20

年代至40年代,印度的甘地提出了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具有印度特色的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后,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街垒战等斗争方式同英国殖民者作斗争,最终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总之,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

示例3:阿克莱特、贝尔、莱特兄弟

主题: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阅卷参考标准:历史人物、主题,阐释部分,小结。其他人物组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示例1:人物:据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可知,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三者存在关联。因此人物为: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

主题:据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主题为: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阐释: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及解释、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及著作;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及影响;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的主张及影响等方面加以阐释。

示例2:据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可知,西蒙•玻利瓦尔、甘地、扎格鲁尔等分别是拉美独立运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三者存在关联。因此人物为: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

主题:据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可知,西蒙•玻利瓦尔、甘地、扎格鲁尔等分别是拉美独立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主题为: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

阐释: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及拉美独立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及结果;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印度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影响;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背景、经过、及结果等角度阐释。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1. 1973年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 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随同出土了大量古炼铜炉,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这一古代遗迹() A. 说明大冶为春秋时最大青铜器产地 B. 反映了王室对地方控制松弛 C. 缺乏出土文献对史学研究作用有限 D. 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2. 西汉初分封同姓王时,考虑到当时大多诸侯国“王幼在怀衽”,往往派遣重要将领担任 诸侯国的国相,如功臣排名第二的曹参曾任齐相;到西汉后期,丞相奏请“(诸侯国)相如太守”。西汉诸侯国国相地位的变化 A. 降低了国相在地方行政的作用 B. 基于西汉大一统的全面加强 C. 说明郡国并行制遭到完全废除 D. 证明诸侯王已经能独掌行政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 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 A. 儒学基础得到拓展 B. 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 C.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D. 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 4. 唐代名相姚崇的《遗令》称,达官身亡后,子孙“斗尺之间,参商是竞”,而“庄园水 碾,或至荒废。”所以为子孙“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宋人的《袁氏世范》中也称兄弟“义居而交争,故兄弟当分,宜早有所定”。可见唐宋之际() A. 大家族形态已不复存在 B. 大土地所有制为小农经济取代 C. 经济发展冲击门阀基础 D. 家族孝悌观念阻碍了经济发展 5. 乾隆在对外问题上,一面主动将外贸从四口集中到广州以便管理,同时也承认“欧逻巴 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应“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据此可知()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期末历史试 卷 1. 西周初年,太师吕尚被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此处本是渤海湾南边一块荒 芜之地,人烟稀少。吕尚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据材料可知吕尚改革() A. 有利于促进中原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 B.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促进了齐国的发展 C. 因矛盾尖锐从而彻底变革其习俗礼仪 D. 有利于形成对周王朝的文化心理认同 2. 瞿同祖先生曾说“除秦律外,历代的法典都出自儒者的手笔,这些人虽不再反对法治, 但终究是奉儒家为正统的,所以儒家的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的法典,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与法律结合巩固了其正统地位 B. 汉武帝内儒外法的思想被历代所继承 C. 法律儒学化是中国法系的鲜明特点 D. 儒家的价值观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 3. 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 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A. 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 B. 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 C. 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 D. 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 4. 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 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 A. 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 B. 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C. 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 D. 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 5. 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 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 A. 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 B. 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 C. 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拜金主义盛行 6. 清朝,在满洲部族政权的干扰下,地方出现了行政官员无真正事权的情况。一旦遇到突 发状况,中央特派大员到地方,又造成了地方官员与中央大员的互相掣肘,地方官员的才干和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材料旨在说明()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6月27日上午10:30-11:45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小史同学在世界古代史的研究性学习中,归纳整理出如下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地理因素决定历史进程 B. 古代帝国兴起的因素 C. 文化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D. 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 2. 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在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在文化上推广一种新的以希腊语为主要载体的希腊化文化。这折射出 A.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交流 B. 希腊完成对东方文化的同化 C. 文化差异导致亚历山大东征 D. 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3. 有学者描写到: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的资金,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接受者,即封臣们倾向于将地产当做私人领地来管理。封臣们的做法 A. 引发了西罗马帝国灭亡 B. 形成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C. 导致西欧出现割据局面 D. 促成近代自治城市出现 4. 图1是5— 6世纪君士坦丁堡平面图,据此可知,该城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月考历史试 卷(10月份) 1. 盘庚迁殷,自称“恪谨天命”,到纣王时仍坚持“我生不有命在天”;武王伐纣使得“小 邦周”战胜“大邑商”,周人意识到“天命糜常”,要“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的护佑。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德教礼治形成完整体系 B. 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 C. 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 D. 治国理政更注重人事 2. 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广州的《红毛通用番话》《鬼话》《红毛番话贸易须知》等,是当 时的一些英语词汇工具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篇没有出现英文词汇,而是由汉字与对应的标记英语字音的粤音汉字合构而成。这一语言现象() A. 适应了中西碰撞下的现实需要 B. 表明广州人生活方式的西化 C. 反映了局部半殖民地化的出现 D. 使国人抛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3. 1979年,武汉市恢复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发证工作。到1981年3月,全市有证个体工商者 5643户,是1957年的15.8%。领证个体户中,社会闲散人员占86%,待业青年仅占5.8%。 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B. 非公有制经济解决了就业压力 C. 经济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 个体经济落后制约着青年就业 4. 生于文艺复兴末期的笛卡尔在其著作《谈谈方法》中提出“我想,所以我是”(旧译“我 思故我在”)。对此,黑格尔称:“勒内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 A. 倡导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B. 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 C. 构建近代西方哲学的宏大体系 D. 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5.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询问斯大林对《开罗宣言》的看法,并主动提出苏联可 以获得一个不冻港。罗斯福随即附和说,中国大连战后可以作为有国际保证下的自由港。斯大林表示赞成《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至于苏联的看法要到参加对日战争时再谈比较好。 这体现出() A. 国家之间紧密合作 B. 西方划分势力范围 C. 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D. 三国支持中国抗战 6.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中后期,西南地区府州县官由布政司领之,宣 慰司、招讨司等土司由都指挥领之;西南地区广建军事卫所,隶属各省都指挥使司。由此可知,明朝()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 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考古学家苏秉琦说:“……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 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中国文明多源性的是() A. 元谋人已经学会用火 B. 在半坡遗址、牛河梁遗址、河姆渡遗址均发现了人工栽培粮食作物的遗存 C. 《吕氏春秋》中列举了禾(稷)、黍、稻、麻、菽、麦以及大麦等粮食作物 D.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500余件 2.西周大盂鼎(如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内有铭 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 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 息。据此可知,它可以成为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史 料() A. 禅让制 B. 内外服制 C. 分封制 D. 中外朝制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 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 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B. 秦孝公的支持 C.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D.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4.2021年8月24日,第十一届“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此 次会议在推动中国古代法制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考证秦律时,以下几种资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电视剧《大秦帝国》 B. 民间的传说 C. 秦简的记述 D. 《汉书》的记载

5.东汉安世高所译的《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把原文中夫妻、主仆平等的关系译为 丈夫高于妻子、奴婢侍奉主人。三国时期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 这说明() A. 佛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 B. 佛教融合儒道思想形成完备体系 C. 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佛教的冲击 D. 佛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 6.“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材 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 民族交融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北魏政权的建立 D. 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7.选官制度是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 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其演进过程正确的是() A.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C.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 D.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8.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 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 A. 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 B. 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C. 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 征税主要标准变为人丁 9.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以来,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光明网 书画频道联合北京金正德书画院发起“众志成城抗击疫 情主题书画展”作品征集活动,号召全国书画家及书画 爱好者用画笔讴歌战“疫”英雄礼赞战“疫”事迹,用 艺术的笔触,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该书法作品中的字体始于() A. 商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期末历史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国宝文物越王勾践剑,主要用锡青铜铸成,含有少量的铝和 微量的镍,灰黑色的菱形花纹及黑色的剑柄、剑格都含有硫。正面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书法艺术的发展 C. 铸造工艺的提高 D. 宗法体系的崩溃 2.汉代郡县长官可以任命下级官员,职权重,县令升到郡守即位同九卿,地方人事变 动往往不大。唐代改郡县为州县,官员任免权归吏部,地方官员层级大量增加,升迁变动大。由此可知() A. 地方割据问题严重 B. 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监察体系臻于完善 3.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南北分野,学术风格很不相同,南、北学者各持己见。到唐 太宗时,因“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而作出统一经义的决策,编撰通行的《五经正义》。这反映了() A. 三教归儒的历史趋势 B.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 维护全国统一的需要 D. 儒学逐渐走向僵化 4.从天启元年(1621)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松江地区的棉花价格,通常每担值 钱三四两,最高价格每担卖到白银九两,最低价格每担仅值五钱至六钱。这说明() A.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 B.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C.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5.如图是清代洞庭湖水域变化图。清代前期统治者推行“劝民垦种”、围湖扩耕的政 策。康乾年间,百姓私自滥围滥垦加剧。到了道光末年,出现即使夏秋盛涨,“阔不及向者之半”的景象。洞庭湖的变迁反映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者,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反映出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为此,孟子主张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 C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大人的善性 D“存天理,灭人欲” 2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这一做法 A使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B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C开始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是自下而上选官的表现 3某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对该思想的合理理解是 A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因此其约束力是相对的 B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倡导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 D法律与自然是完全对立的 4“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是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以下成就最有可能属于材料中所说的“巨人”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自由落体定律 5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以下诗句最有可能是白居易创作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能体现材料中“二元性”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宋词和元曲 7以下材料分别属于晚清时期不同派别的论述:1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2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下对两派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7月3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A.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B.人们主要从事农耕,过着群居生活 C.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大多生活在长江以南 2.“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 A.私学产生 B.焚书坑儒 C.实行推恩令 D.藩镇割据 3.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4.宋朝有一条规矩,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另 一条规矩是,“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轻则纪律处分,重则罢官免职。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保证了官场风清气正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5.有学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入了187人,《明史》则收入了308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贞、孝、节、烈”的典型。这反映了() A.官方史学受理学的影响 B.妇女地位较大改善 C.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 D.蒙古政权迅速汉化

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天一大联考 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 表1是文献中有关盟誓的描述。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治理摆脱神权束缚 B.王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C.政治生活注重诚实守信 D.民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 2.公元前721年,鲁与戎会于潜,后与戎在唐结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宋、陈、卫等国与楚国订立“召陵之盟”;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国欲争中原霸主之位。这些现象 A.阻止国家统一进程 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 C.不利于民族间交融 D.引发了政治权力下移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中说∶"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当雨石。”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观念 C.尊法敬天的理念 D.尚法存礼的观点 4.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 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 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5.隋炀帝即位初,“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于是派裴矩主掌互市之事。唐代诸互市监,"各隶所管府州","掌诸蕃交易之事"。这些做法 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B.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 C.加速了民族地区制度化 D.消除了抑商观念束缚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 历史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河南浙川毛坪楚墓断代在春秋中晚期,出土的陶器仍保有明显的洛阳周代墓葬中同类器的某些特征。在河南固始白狮子地、信阳长台关等战国中期楚墓中,其结构、葬俗和随葬器物组合等都同楚国中心地域江汉地区的楚墓十分接近。与之推论正确的是 A.中原文化面向周边传播 B.河南一带封国恪守周礼 C.楚国北上影响逐渐增强 D.南方文化效仿周代风格 2.汉律中有“非正与乱妻妾位律”,诸侯王施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只允许嫡子为嗣:如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无用;若试图让庶子继承,即所谓“非正”,免为庶人;如若试图从母亲那里变更庶子地位,则为“乱妻妾位”,不仅免为庶人,而且有时还处以迁刑。这一政策旨在 A.彰显中央法律权威 B.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D.遏制外戚政治影响 3.对于“客”这一依附民阶层,曹魏初期仍坚持汉代不予承认的做法,私家客至少在法律上还必须承担官府赋役。至曹魏后期,就已经发生变化,“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客不必再向官府承担赋役,这一做法对西晋占田令产生深刻影响。此变化说明 A.依附民地位得到提高 B.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C.朝廷向士族作出让步 D.官方发展租佃关系 4.《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北宋初“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杭稻(即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但京城历来有“诸城门不得私放出现钱”的规定。《宋史》则言南宋“(钱)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四方客商在临安得钱后仍不得自由流通。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宋代纸币运用的原因 B.交通运输在宋代落后 C.政府金融职能的优化 D.宋代抑商政策的表现

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年湖北省孝感市高二1月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 1月8日上午10:30-11:45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淮南子》记载,因人们采食树木果实和吃昆虫的肉,以致人们常受到病毒的伤 害,于是神农氏开始教导人们播种五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远古人类真实生活 B.文献记载具有一定可信度 C.农业起源是因不健康生活 D.文献记载比文物更具价值 2.《春秋决狱》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 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宜匿乙。” 诏:“不当坐。”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法家思想影响颇深 C.宗法制度深入发展 D.儒家经义影响审判 3.下表是唐前期军力分布表。对该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 A.采取外重内轻的原则 B.有助于维护边疆的安全 C.重视和保护关陇地区 D.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4.宋仁宗嘉祐二年,贡举各科录取899人,进士有388人,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 苏辙和曾巩,理学大家张载、程颢,还包括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人物吕惠卿、章惇等人。 这说明科举制() A.有利于人才选拔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了思想发展 D.促进了文学进步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用卷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 1. 如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 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已分离 B. 黄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野猪 C. 动物驯化和家畜饲养发展 D. 河姆渡人依然是迁徙生活 2. 有学者认为,农民种庄稼的历史培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其特点是世代安居,人以土地 为生,人们定居并聚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国文化可称为“乡土文化”。这主要是因为() A. 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长期稳定 B. 农业庄园式劳作的盛行 C. 中国人与生俱来具有乡土情怀 D. 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3. 自战国秦汉后,国家在官吏的日常公务与考绩考核等方面都力图做到有规可依。在汉唐 制度中,关于钱财物的管理、行政权限与程序的划分、官吏出行待遇等,都有比较严谨又可操作的规定,据此可知,汉唐时期() A. 官员考核以道德与能力为中心 B. 注重规范以提升治理效能 C. 政府注重设置多层次监察机构 D. 已经形成完善的选拔机制 4.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谈到,“元以异族,入主中原,其设施自有特别之处,明朝却 沿袭着它,清朝的制度,又大略沿袭明朝”,吕思勉说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5. 1686年,路易十四致书康熙皇帝“获知在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众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欧 洲科学……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 此段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 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B.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C. 明清时期尊重科学蔚然成风 D. 西学东渐加速文化发展转型 6. 1902年,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启蒙画报》,栏目设计努力向《钦 定蒙学堂章程》靠拢。如图所示为该画报借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介绍 西方的近代科技知识。这表明《启蒙画报》() A. 迎合了清政府的教育改革 B. 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C. 意在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D. 注重总结传统科技成果 7. “我们所号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分阶级党派,在救国的旗帜下一致联合起来。我们的边区不但要成为抗战的模范区,而且要成为民主的模范区,就是说我们这里实行了彻底的民主,作为全国的榜样。”这里所提到的民主政权指的是() A. 人民革命政权 B. 抗日民主政权 C. 资产阶级政权 D. 社会主义政权 8. 彭真在谈到1982年宪法时说:“民主权利保障能做到的,写进去。做不到的,不要写进去”“我们的宪法是为了实施的,不是为了好看的。今天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别写。”这 A. 彰显了保障民主制度的原则性 B. 增强了宪政规则的权威性 C. 说明了依法治国方略的灵活性 D. 体现了宪法制定的务实性 9. 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A. 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B. 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D. 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湖北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北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希波战争中,雅典海军的创始人塞米托克利率军打退了波斯军队的进攻,保卫了雅典的安全;他凯旋后,却被雅典公民投票确定为放逐对象,只好流浪他乡。这表明,当时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合法程序B.注重以制度防范僭主政治 C.民众要求和平反对战争D.贵族的特权受到严格限制 2.《全球通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A.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B.消弭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了过高的远离现实的生产目标D.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据统计,1953 年地质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 年分别增加10倍至23倍,钻探增加10倍,坑探增加20倍,槽探增加23倍,普查面积增加10倍,以后几年又逐年增多。这一举措 A.促成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B.反映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 C.旨在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D.表明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急躁冒进 4.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对现实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5.下表为有关军机处成立时间的记载,据此可知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月 考历史试卷(10月份) 1.战国时期,秦惠文王灭掉蜀国之后,贬蜀王子弟为侯,让其享有“食租税”的权力。 同时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这反映出当时() A. 贵族世袭特权被摧毁 B. 封国获得了独立行政权 C. 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 D. 郡国并行制度初具模型 2.“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 为治,而言乃为功(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主要表明() A.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 B. 宰相成为实际权力的主宰者 C. 天子、宰相和谏官相互制衡 D. 谏官对君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3.如图所示是1953年考古工作者从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发掘出的一枚铜制印章, 卧羊钮,钮和印座之间有孔,可穿绶佩戴,印面有五个阴刻篆书“汉归义羌长”,应是汉朝颁发给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首领的印章。该文物有助于研究汉代的 () ①民族关系 ②对外贸易 ③篆刻艺术 ④行政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如表所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A. 朱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 B. 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 C. 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 D. 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策略 5.北宋时期大力推行“恩荫”之制,所有高级官员都可以荫若干人做官或进官,而不 拘子弟乃至亲戚门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恩荫”之制() A. 是宋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 B. 是产生“冗官”的重要原因 C. 扩大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D. 使科举制难以发挥作用 6.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 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这反映出() A. 中国教育开始了近代化 B. 教学内容适应了社会发展 C. 清末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D. 清王朝以教育加强君主专制 7.1911年年底,清政府公布了严复作词的“国歌”:“……真熙嗥,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的国歌:“亚东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这反映了() A. 严复属于封建保守派 B. 中华民国采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 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 D. 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新旧递嬗 8.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颁布《中国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 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该规定实质是() A. 剥夺了共产党员参与议政的权利 B. 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 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 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代埃及神化法老并设官员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古代印度以严格的种姓制度进行社会治理;古代希腊则出现了众多城邦,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早期世界文明不 同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的时间不同 B.宗教信仰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别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被人为隔断 D.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2、中世纪晚期的君主们出资组建了大量的大学,他们向大学提供各类特许权作为实质性的支持,包括限价供应、减免赋税、免除军役等。君主们此举旨在( ) A.抑制教皇特权 B.繁荣学术文化 C.加强世俗王权 D.促进社会转型 3、如图为农业的起源与早期传播示意图。下列农作物属于④所示地区独立培育的是( ) A.水稻、粟 B.玉米、番茄 C.大麦、小麦 D.芋头、甘薯 4、15世纪,阿尔伯蒂所著《齐家书》在意大利风行。书中描绘了一个拥有毛纺作坊 的大家庭,他们的住房不仅坚固,而且美观,食物不仅味美,而且营养,教育被看作 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折射出当时( ) A.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B.专制王权受到挑战 C.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D.拜金主义观念流行 5、17世纪,英国人理查德在回答他所在的教会对他进行质询时说:如果上帝给你指 了一条路让你可以合法赚到比通过其他方式赚得更多的钱,而你拒绝走这条路,却选 择走赚得更少的路,那么你就是在违背上帝的召唤。理查德这一言论( ) A.适应了资本主义的要求 B.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