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病毒性腹泻

合集下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Viral Diarrhea, PV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PVDV)引起的常见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病毒性腹泻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进行传染,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的猪或其排泄物、通过环境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

健康的猪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病毒而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孕母猪感染病毒后,胎儿也可能受到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等情况。

猪病毒性腹泻已经成为影响猪类养殖业的一大威胁。

二、临床特征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因为脱水和体力过度而死亡。

慢性期表现为猪只生长缓慢,体重下降,毛发干燥、毛色变浅等。

病变主要集中在猪胃肠道上皮细胞,造成吸收障碍和消化不良,临床上常见肠胃症状。

三、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在临床方面,需要注意与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病史询问、观察症状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判断。

实验室检测方面,可以通过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认诊断。

还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病理学检测来辅助诊断。

四、防控措施(一)养殖管理措施:加强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猪只间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猪只进行检疫和消毒,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疫苗预防:目前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已有相应的疫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方式来控制疫情的发生,提高猪只的抗体水平,减轻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三)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护理和补充营养,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减少死亡率,防止疫情扩散。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腹泻是动物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猪也不例外。

猪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有多种病因,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猪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猪最常见的腹泻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气雾传播、消化道传播和体液传播等。

常见的病毒有猪瘟病毒、猪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粪便水样化、食欲减退、发热等。

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措施是加强猪舍的消毒,定期进行病毒检测,保证猪只的免疫力。

二、猪细菌性腹泻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由细菌引起,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弓形体等。

细菌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肠鸣音增强等。

预防细菌性腹泻的关键是加强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监测猪只的肠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三、猪寄生虫性腹泻猪寄生虫性腹泻主要由寄生虫引起,如猪圆虫、猪睾虫、猪蛔虫等。

寄生虫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

预防寄生虫性腹泻的关键是做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驱虫,减少猪只的感染源。

四、猪消化不良性腹泻猪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由饲料不良引起,如饲料过于粗糙、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等。

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胀、消瘦等。

预防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关键是提供优质饲料,合理搭配饲料添加剂,避免应激情况的发生。

猪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有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等。

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是加强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驱虫,提供优质饲料,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只有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才能保证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病(Porcine Viral Diarrhea,PV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Viral Diarrhea Virus,PVDV)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在猪场中较为常见,可导致猪只出现腹泻、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及时了解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对于防控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包括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特点和传染特点。

1. 病原学特点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体是PVDV,属于病毒科。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水源传播给健康猪只。

PVDV对环境适应力强,易在猪场中造成传播。

2. 临床症状特点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体温升高、厌食、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

腹泻的猪只粪便呈黄色水样或稀便,甚至带有血丝。

严重的病例可出现肠道出血、粘膜水肿、溃疡和绞痛等症状。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腹泻和其他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并进行防治措施。

3. 传染特点猪病毒性腹泻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在猪场内扩散。

潜在感染者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患病的猪只可能成为病毒的潜在感染源,并在一定条件下持续释放病毒,造成疾病的传播。

猪场内应加强对健康猪只和患病猪只的隔离管理,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二、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治疗措施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病,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对症治疗和环境消毒等。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首要措施。

疫苗能够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疾病的临床症状。

疫苗接种应在猪只出生后尽早进行,因为早期接种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种效果。

定期加强疫苗的接种是防止猪只感染PVDV的关键。

2.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重要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口服蒙脱石、饲喂消化道保护剂,以及适当使用抗生素、抗菌素、抗病毒药物等。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导致猪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因此,及时了解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猪只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症状:
1. 腹泻,猪只感染病毒后,常常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严重时甚至带有血丝。

2. 呕吐,感染病毒后的猪只常常会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和消化液。

3. 食欲不振,病毒感染会影响猪只的食欲,导致食量减少,甚至拒绝进食。

4. 发热,感染病毒后的猪只常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

治疗方法:
1. 饲养环境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饲舍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2. 药物治疗,对于确诊感染病毒的猪只,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3. 营养支持,病毒感染会导致猪只食欲不振,可以适当添加营养液或者高营养饲料,保证猪只的营养需求。

4. 饮水管理,保证猪只的饮水清洁,充足的饮水有助于猪只排出体内毒素,促进康复。

5. 隔离治疗,对于感染病毒的猪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总之,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疾病,及时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猪只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在日常养殖中,我们应该加强饲养环境管理,定期检查猪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病毒传播,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为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RCV)。

当猪感染病毒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以下是关于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临床症状:1. 腹泻:病猪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的稀便,粪便的数量增多,并带有异味。

2. 食欲不振:病猪的食欲明显减退,不愿意进食。

3. 体温升高:病猪的体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4. 体重下降:病猪由于食欲不振,会导致体重明显下降。

5. 毛发呈现蓬乱无光泽,病猪精神不振。

发病原因:1. 病毒感染:猪腹泻病主要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等。

2. 不良饲养条件:饲养环境脏乱、通风不良、饮水不洁净等,会增加病毒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3. 免疫力低下:猪养殖过程中,若猪只的免疫力低下,则容易感染病毒。

防治措施:1.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养殖时注重给猪提供均衡的饲料,确保营养充足;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2. 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定期清理饲舍,保持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避免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3. 隔离病猪:一旦发现有猪出现腹泻症状,应迅速将其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4. 严格消毒:对饲舍、饲料槽、饮水设施等定期进行彻底消毒,杀死可能存在的病毒。

5. 合理使用药物:病情严重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抗性产生。

总结:针对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了解疾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对于防治非常重要。

养殖者应加强病毒的预防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并严格执行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的常见疾病,其特征包括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加重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了解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腹泻:猪患有病毒性腹泻病后,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稀便状,甚至带有血丝。

2. 腹胀:患病的猪会出现腹部明显膨胀的现象,由于腹泻引起的水和气体潴留在肠道中。

3. 呕吐:一些患病的猪会出现呕吐的症状,伴随着食欲不振和消瘦。

4. 发热:患病的猪体温会升高,体温超过39℃,甚至高达40℃以上。

1. 预防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传播主要通过食物和水,因此要加强饲料管理和水源管理,在饲养场内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2. 疫苗接种:可根据病情,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病情诊断:对于发现症状的猪,应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区分病因,并在指导兽医的建议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4. 药物治疗:在猪患有病毒性腹泻病的情况下,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脱水剂等治疗手段,缓解猪的症状,减轻病情,提高生产性能。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疾病,为了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疾病对猪的危害。

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发热和食欲不振。

以下将详细介绍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1. 腹泻: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患病的猪会出现水样或泥样的稀便,甚至带有黏液和血迹。

腹泻严重时,猪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丧失严重,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 呕吐:部分患病猪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可能含有黏液和血迹。

呕吐会加重猪的脱水和营养摄取的困难。

3. 发热:患病猪体温通常会升高,一般在39-41℃之间。

高热可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4. 食欲不振:患病猪常表现出食欲不振,甚至拒绝进食。

食欲不振会导致猪体内营养摄取不足,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

1. 给予支持性治疗:在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早期,可以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生素、解热药、止泻药和补液等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猪的生存率。

2. 加强环境卫生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容易通过粪便、呕吐物、尿液等途径传播,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包括定期消毒、分隔患病猪群和健康猪群、定期更换垫料等。

3. 加强饲养管理:猪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容易通过饮食途径传播,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包括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饮水卫生、控制饲喂量、定期清理饲槽等。

4. 疫苗接种:目前已开发出一些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疫苗,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传播的风险。

疫苗接种应根据疫情和养殖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为腹泻、呕吐、发热和食欲不振。

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治疗、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等。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是关键,提高猪的饲养管理并加强环境卫生可有效降低疫情发生率。

及时诊断和治疗也是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病(Porcine Viral Diarrhea,PVD)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特点是腹泻、呕吐、不适、食欲缺乏等症状。

病毒性腹泻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防止该病毒性腹泻病的传播和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1. 腹泻:患病猪出现腹泻是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首要特点,粪便呈黄绿色,质地稀薄,数量增多,严重时可出现血便现象。

2. 呕吐:除了腹泻,患病猪还常常出现呕吐的症状。

这些症状极大地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发展。

3. 不适和食欲缺乏:患病猪常常会出现不适感和食欲缺乏的情况,这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治疗措施:1.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传染病,因此在养猪场要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保持养猪场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用药治疗:在治疗病毒性腹泻病时,可以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3. 营养支持:患病猪常常出现食欲缺乏的情况,因此可以给予营养支持,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加快康复速度。

4. 预防疫苗接种: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腹泻病的传播。

5. 合理饲养管理:在养猪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降低猪患病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养殖业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预防和治疗猪病毒性腹泻病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环境、用药治疗和预防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传播,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治疗腹泻的技术要点关键在于清肠制酵、
补液强心,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消化道菌群和调理 胃肠道功能。
发病猪的血清治疗
1、往往有些场首先发生的是后备猪或育肥猪,痊愈后,采集 血清-灭活-加双抗,对刚产的仔猪口服2-3毫升,加1毫升的拜 有利口服液。对发病猪肌肉注射2-3毫升,连续2-3天,会有明 显的防治作用。
时用缝线结扎此处,之后找到回盲交界处也用缝线结扎。
用手术剪剪下两个结扎点之间的小肠段部分,连同小肠 或其它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3)当采集足够 的小肠组织后,用消毒手术剪将其剪成碎状小块,置于 组织匀浆机,制备匀浆。4)向匀浆中加入抗生素(每 100 g组织中加庆大霉素3 mL、新霉素1 g、硫酸黏菌素 2 g)和并稀释剂(如每100 g组织中加400 mL鲜牛 奶)。
环境消毒包括生产和生活区的消毒,生产区, 包括畜舍周边环境、赶猪道、出猪台和舍间空地, 至少做到一周一次或两次消毒。卖猪台和附近区 域是防疫重点,每次卖猪前后都应对出猪台进行 冲洗消毒。场内人员不得上外来装猪车辆。赶出 的猪尽量不往回赶,特殊情况下顾客挑剩下需赶 回的猪只消毒后,单独关一栏。猪舍内如果有病 猪,尤其是腹泻、拉稀猪只,应调到病猪栏进行 隔离护理和消毒。猪舍门口要勤换洗手盆和踏脚 盆,人员进去必须经过这些消毒装置。
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氯化钠3.5g、氯化钾1.5 g、 碳酸氢钠 2.5g、葡萄糖20 g,加常水1 kg,视脱水 轻重程度,按照50~130 ml/kg体重的量饲喂或灌 服。如果在1公斤的补液盐中加:1克伊克安康+1克 VP2000+效果更好
2、止泻:灌服活性炭等止泻药物。
3.治疗病情较重病猪: 恩诺沙星注射液,防止 继发感染,按猪体重每千克用药0.1毫升(含恩 诺沙星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或用肠炎灵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千克用药0.3~ 0.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3日为一 个疗程。
中药防治
用止泻收敛+抗菌的中药,熬制后,母猪湿拌料, 仔猪口服。
中药:肉桂10 g,板蓝根10 g,槐花12 g,大青叶10 g,赤石脂15g;茛菪子5 g
煎熬后药汤可供1头母猪湿拌料,可供3-4头仔 猪口服。
其他防治方法
让发病仔猪产生干扰素:
对发病猪用鸡新城疫I系,1000羽份注射6-8头猪,再配合 其他对症治疗会有好的效果 。 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弓形体感染:
根据猪群不同日龄安排合理饲养密度。过大的 饲养密度容易造成采食争斗、空气质量下降、病 原增多等。
3.合理用药保健、增强免疫力
秋冬季节日粮中的能量供应充足,猪群才能更好 保温御寒。产前产后饲料中添加少量的脂肪可能有助 于母猪提供额外的能量。哺乳仔猪吮吸含有脂肪的奶 水,可以增强仔猪对于寒冷的抵抗力。同时,饲喂或 饮水免疫营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免疫抑制。针 对病毒性腹泻可能引发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性继发感 染,应当根据药敏实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预防 用药时用量不应过大,另外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 耐药性。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疫苗
国内在免疫方面研究概况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1985年)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1991 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 泻二联灭活苗(1995年)
TGE和PED二联弱毒疫苗 (1996~2003年
TGE国外疫苗概况---商品 化的疫苗
日本浮羽弱毒株 匈牙利的CKP弱毒苗 美国TGE-Vae弱毒苗 前西德的BI-300弱毒苗 前东德的Rims弱毒苗
2.条件控制 根据不同阶段猪只最适温度采取相应的保温
措施。重点是分娩舍和保育舍猪群,尽量减少室 温变化对仔猪应激引起的腹泻和拉稀。可以将干 燥粉撒在保温箱内的保温垫上加速仔猪环境干燥, 而干燥的环境可以有效的抑制致病菌繁殖。
加强舍内保温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空气质量。 良好的通风不仅可以降低有害气体,还可以减少 空气中粉尘含量,改善空气质量,而颗粒和粉尘 通常是细菌和病毒的载体。
2、如果有的场仅仅发生在产房,那么,有拉稀猪的粪便或 小肠给老龄母猪返饲,对拉稀猪痊愈后,采集血清,按上述方 法使用。
传统的返饲方法通常将收集的仔猪腹泻粪便,直接
饲喂给怀孕母猪。现在普遍采用的改良方法为采集发病 仔猪7-10日龄(发病2-3 d)小肠,制备组织匀浆,按 一定比例饲喂母猪。具体步骤如下:1)患病仔猪放血 后,清水冲洗体表的粪便等污物,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剖 开腹部皮肤,勿将肠管割破。2)剖开腹部后,从十二 指肠往下顺着找,当找到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大致交界处
现有的商品疫苗只有灭活疫苗,免疫保护 达不到100%,但坚持正确的免疫程序可以阻止 发病或感染压力大时,即便是有发病,只是极 少数并且病程短、症状轻微。当然,我们期待, 胃-流-轮三联活疫苗上市,那将给三种病毒性 腹泻病的防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对症治疗
1、补水补盐:用自配补液盐给仔猪灌服(能加入 饮水中,自动饮水更好)或腹腔注射。
TGE、PED二联灭活疫苗
免疫T-P疫苗
T-P二联灭活疫苗正确的免疫程序是: 母猪:母猪跟胎免疫或9、10月份连续免疫两次。 商品猪:仔猪断奶时1毫升,60-65日龄时2毫升,均为 后海穴注射。
重在于加强母猪营养和疫苗免疫,提高母源抗体水 平。 如果发现周围的疫情压力大,或本场出现猪群有 拉稀的,立即对母猪、公猪进行紧急免疫。
20%爱乐新400克+肾安磺500克+VP20001公斤/吨 怀孕母猪每月10天,能有效地控制蓝耳病、提高机体非特 异性免疫力,杀灭弓形体,对防治该病,以及春夏季节的 MMA、消灭呼吸道疾病的病原等非常有好处。 对母猪仔猪免疫圆环疫苗: 对消除猪的免疫抑制,增强抵抗力是有益的。

加强环境饲养管理
1.环境消毒
在大型集约化猪场,科学的返饲可有效控制PED 一个合理的返饲应掌握以下原则: 1、目的是在整个母猪群中建立整齐的免疫水平,
使得母源抗体可以保护哺乳仔猪(至少是2周 龄以内的仔猪)免受病毒感染; 2、需要空怀和怀孕100日龄以内的所有母猪、 后备猪; 3、返饲过程中隔离怀孕100日龄以上母猪和哺 乳母猪; 4、返饲的时间最好相对集中,如在l周内完成; 5、怀孕100日龄以上及产房母猪,在断奶后进 行返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