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干货]古代常见40个官职一览
古代常见官职

古代常见官职古代,官职复杂繁多,我们常见的官职又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常见官职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常见官职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洗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土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土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古代秘书官制简介主书:占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
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
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
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
”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
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
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
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如下:
1.秦时的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卫尉、中尉、廷尉、博士、奉常、郎中令、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郡守、郡丞、郡尉、监御使、县令(万户以上)、县长(万户以下)、县丞、县尉。
2.汉朝官职: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
3.三国时期:魏: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
蜀:丞相、尚书令等。
吴:太尉、大司马等。
4.隋唐官职:太师、太傅、太保文散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武散官。
5.宋元明清官职:枢密使、节度使文散官,同平章事武散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建议查阅历史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古代官职级别表

古代官职级别表古代官职级别表古代官位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官职级别表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官职级别表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古代官职: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古代官职简表

古代官职简表古代官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官职简表吗?关于古代官职简表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官职简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官职简表:基本信息【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
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古代官员职位表

古代官员职位表古代官位等级: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领侍卫内大臣。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武: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副将。
5、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参将。
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游击。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
武:都司。
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武:城门领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守备。
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
武: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各省通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
武: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顺天府应天府推官。
武:部千总。
13、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外府推官。
武:把总。
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武:外委千总。
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武:委署骁骑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
武:外委把总。
18、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古代官职名称及官位

古代官职名称及官位每朝每代都有其特色的官职,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名称及官位,欢迎阅读古代官职名称及官位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
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
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官职名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官职名有哪些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这些官职在文学著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
那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根据有关材料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40个,便于理解和对照。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名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古代常见40个官职一览

古代常见40个官职一览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总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赞,辅助20.都事: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古代常⻅40 个官职⻅览表
⻅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到⻅些⻅武百官职位的名称, 他们有⻅⻅之下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的⻅⻅候(实际就是
现在的⻅卫),⻅类和现在相⻅,也挺⻅全和有趣的,只不过过去的官位明确正
职较多,只有个别职位有副职,不像现在⻅个县⻅,下⻅⻅群副县⻅,甚⻅还有
县⻅助理.
这些官职在⻅学著作中有的有註解,有的则没有.哪么,这些⻅武官称到
底是多⻅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致,不妨列举⻅下最常看到的,便
于理解和对照.⻅专业研究,难免有误.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官.秦分三⻅六郡,⻅
县⻅.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三州,刺史掌管⻅州军政⻅权.相当于省(市)⻅兼省(市)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汉京畿地⻅⻅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
4、太尉.秦⻅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脑.相当于国防部⻅.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相当于最⻅法院院⻅.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事部⻅.
8、光禄⻅夫.皇帝身边顾问之⻅.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
.
10、尚书令.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相当⻅政院⻅.
11、⻅骑⻅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相当于元帅军衎.
12、⻅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
14、知府.地⻅⻅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
15、知州.地⻅⻅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
16、知县.地⻅⻅政⻅官.相当于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
18、兵⻅指挥.明清兵⻅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法院政策司处⻅.
20、都事.掌出纳⻅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活或政治秘书.
22、经歷.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级机构负责⻅.
23、⻅⻅.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作⻅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璽.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县之事.相当于副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局⻅或户籍局⻅.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相当于省教育厅⻅.
29、教諭.县掌教学.县教育局⻅.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
32、吏⻅.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部.
*
2
33、总镇.镇守地⻅的⻅级武官.相当于⻅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军区所属各军军⻅.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作的团职⻅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
38、巡检.掌地⻅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分管治安⻅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局⻅.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国家图书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