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 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 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 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 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 的关系。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如古代一些名将名 相。
宋明理学在元明清 七百年里都是官方 的哲学,对中国乃 至东南亚产生深远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
各种于此 种现各图 现象种说 象。预明 。两测易
相。经 结能中 合用的 可于八 能解卦 解释能 释各用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 《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陆九渊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
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 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 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文 统化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哲学思想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佛教思想代表人物
龙树菩萨:提出中观学派,强 调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的 解脱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主张 众生平等,提倡慈悲、智慧和 修行
鸠摩罗什:翻译大量佛教经典, 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 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 的重要性,提倡 “有教无类”的教 育理念,对中国古 代教育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社会价值观 的影响:儒家思想 强调“仁爱”、 “礼义廉耻”等社 会价值观,对中国 的社会道德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儒家思想强 调“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等政 治观念,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作用。
中国哲学发展历程
起源: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石 形成:汉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 发展:宋明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型: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国哲学开始与西方哲学交流融合
中国哲学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中国哲学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更多具有哲学素养的人才
Part Nine
总结与思考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 的起源与演变
核心思想与价 值观
主要流派及其 代表人物
对现代社会的 意义与影响
思考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继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哲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中 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注重实践:中国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6
中國哲學精神
以人为本 基本的哲学类型:人生哲学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爱人者必人爱之”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6. “无为而无不为” 7. “治大国者烹小鲜”
中國哲學簡史
中 國 哲 學
1
中国哲学精神
中. 國哲學簡史
2
中國哲學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跟其
他民族的哲学都不一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它浓缩的反映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认知结构等等。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 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国也化家古陬名 人
人是的、代邑丘


中. 國哲學簡史
20
儒家學派
孔子三大思想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中. 國哲學簡史
4
中國哲學精神
实事求是 知识论态度
实事求是与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相一致。《左传》把”实事”概括 为为三条,叫”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哲学家并不从纯粹的理论兴趣出发 探求知识,而是把”求是”,即探求知识通”实事”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主张为”实事”而求知识。
➢ 西方进化论的传入,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传统哲学
相结合,促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中国哲学获得新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36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 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 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 着痕迹。
中. 國哲學簡史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中国古代哲学史》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史》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 课件
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的奥秘,揭示思想的智慧与深度。从两汉到现代,了解中 国文化的精髓与演变。
中国古代哲学的定义
1 触类旁通
古代哲学思想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范围,提供了通往其他学科领域的思考方法。
2 崇尚和谐
古代哲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道德准则。
3 追求真理
介绍外来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启发了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2
反思传统
一些思想家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反思,主张变革和创新。
3
文人哲学
融合文学艺术与哲学思考,体现个体情感与精神追求。
现代化以后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思想的重要来源, 带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
民族意识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念,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道路。
1
玄学
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追求超越感官认识的真理。
2
佛教
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对个人修行和悟道起到了重要影响。
3
道教
发展出独特的修身养性和炼丹术,探索灵魂的转生和超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隋唐五代哲学思想
唐宋理学
重视经世致用的实践,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契合。
禅宗佛学
强调体悟和内心的静默,寻 求独特的觉悟和解脱之道。
现代主义思潮
引入西方现代哲学思潮,反 思传统并寻求新的思维方式。
Neo-Confucianism
继承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 教相辅相成,强调心性和尊 崇理性。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整合儒、道、佛三家思想,提倡 心学和理学,强调理性和道德修 养。
刘基心学
强调人性善良,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图片来自
宋明理学
•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 张横梁、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气” 为核心概念) •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念)
•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概 念)
图片来自
程朱理学
• 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 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先秦哲学
老子
宇宙观:“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 化,宇宙万物来自与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 人的生与死。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相互转化,既是阴阳转化。
图片来自
先秦哲学
庄子
返璞归真:现实的行为只是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物质发 展规律的行为轨迹,不需要自行去阻拦什么、抵 挡什么,突出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大知逍遥:万物的量是没有穷尽的,时间是没有止期的,得 失是没有一定的, 世界总是不断变化的。 万物一齐: 世上万物,无不既是彼方又是己方,彼 出于此,此也出于彼。彼、此是同生共存的。
• 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刺猬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 格物致知论,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 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来看,知轻行重。 而且执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愈 明”;
图片来自
明清实学
二百数十年中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明清之际 以“经世致用”、倡导实学为主要特征的实学思潮的 兴盛时期;(2)乾嘉时期实证学风的高度发展;(3) 道、咸时期实学思潮的再度高涨;这一思潮所涉及的 范围由学术而遍及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 域。它中介了宋明理学的长期统治,冲击着旧礼教、 旧传统的束缚,闪烁着早期启蒙思想的色彩。为迎接 近代准备了某些思想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
相克:金→木→土→水→火
五行相克(相胜)的关系也不难理解,古人以镰刀和斧子 之类的金属工具伐木,所以金克木,用木作成工具来耕地翻 土地,所以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 烧的火,所以水能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火克金。
总的来看,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五 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的变化。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 基本作用的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这是一对 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即:“我生”“生 我”“我克”“克我”四种变化。
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 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 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
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 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 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 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 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 (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6)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
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 衰于四季;
哲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思想 核心。中国传统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 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哲学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变化不息 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 不已日新月异的创化过程,而且是人类道德精神与 天道融合,不断升华的发展过程。中国哲学视生命 的创造历程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强调天人同性 共德,万物一体,从而达到内外和谐、天人合一的 精神境界;认为人的道德理想高于一切,把哲学与 政治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注重个体道德意识 的完善,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较为注重客观 辩证的认识世界,表现出了唯物而辩证的思维传统。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
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 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 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 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 欠佳。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社会 生活中人们对自然及自身的积极思维之中。
(一)先秦哲学思想 1、《尚书·洪范》中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认为物质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生相克矛盾运 动建构的。 (1)五行相生的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
一、哲学是文化的思想核心
对宇宙奥妙的探索
哲 学
对人生至高境界的追求 (一)文化核心——
}通过哲学来
对丰富生活意义的探讨 实现
是 传 统 文
对理想价值信念的树立


传统哲学中“天人合

一”的宇宙观, (二)思想基础 ——道德理想高于一切的
}是传统文化的
想 核
思想基础

价值观,
辩证而系统的思维方 式,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
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 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 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
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 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 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
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 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 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 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

(2)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
七,坤八。
(3)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
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4)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
艮(土);离(火))生震、
2、《周易》中的阴阳八卦说
《周易》古经以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演变为八卦(乾、坤、 震、艮gen、离、坎、兑、巽xun)
(1)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
乾、坤、震、 艮gen、离、坎、兑、巽xun
天、 地、雷、山、 火、水、泽、风
乾(天)————坤(地) 震(雷)————巽(风) }都是对立的统一 艮gen(山)————兑(泽) 离(火)————坎(水)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 节的后一个月)
(7)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
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
为中女 巽为长女 (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
卦)
(8)卦象解析 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
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 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 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 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 富贵者,司机。
图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五行相生关系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 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金属熔化后成了液体,所以金生水; 树木获得水分后才能生长,所以水生木;木能燃烧起火,所 以木生火,许多物质燃烧后留有灰烬,所以火生土。金属矿 物都在土里,所以土生金。
(2)五行相克的关系: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