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后巩膜加固术后的高度近视,药学范文.doc
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

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劳明凤; 吴西西; 覃绍媚; 傅雯【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6)011【总页数】4页(P1852-1855)【关键词】青少年儿童; 近视;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作者】劳明凤; 吴西西; 覃绍媚; 傅雯【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97近视即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经眼球的各种屈光间质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导致成像不清晰,视物模糊。
目前全球近视患病率已高达28.3%,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50%的人口受到近视的影响,未来将有超过10%的人面临因近视导致失明的风险[1]。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道,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几乎占总人口数量的50%,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不仅高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
因此,控制近视的发病率,延缓近视加深,减少因高度近视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笔者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近视成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1.1 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相同的人,只有部分人患近视,可能与人类的屈光状态与遗传有关。
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近视是子女近视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3]。
Huang 等[4]通过对1 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均无近视、一方近视、双方近视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83.1%、89.5%、94.2%。
1.2 环境因素1.2.1 户外活动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表明户外活动与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
有学者[5]通过观察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恒河猴眼视觉发育的过程,发现早期暴露于自然光线可降低恒河猴近视率的发展,认为户外活动可增加自然光线的照射,诱导视网膜分泌和释放多巴胺增多,而多巴胺可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
1.2.2 近距离用眼时间研究发现,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近距离阅读、做作业、使用电子产品等)不仅会明显增加近视的患病率,而且会加快近视进展[6-7]。
医院眼科专业实习报告模板5篇

医院眼科专业实习报告模板5篇医院眼科专业实习报告(篇1)在这个充实的假期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本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网站或走访医院或药房来查询药品说明书。
然而,成功之果并不容易采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未曾想到的问题,品尝了许多未曾尝到的滋味才采撷了成功之果,回首这有意义的40天,虽然时间已经悄悄地流逝,但一路走过的酸、苦、甜却仍然使我们回味无穷,久久地激荡在我们的心中……因为我们每个人要调查的药品不一样,有的调查抗代谢的,有的调查抗肿瘤的,有的调查医学专用药,有的调查镇痛药……所以要去的医院或药房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只有单枪匹马地走访各个医院或药房。
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我行走于各条街道,望着头顶上的烈日,摸着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虽然很辛苦,但回头想一想,我是药苑学子,这项任务必须圆满完成,为了我的未来,再苦再累我都不怕,“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一定要坚持,不能退缩。
就这样,我说服了自己,勇敢地坚持到了最后。
然而,并不是我不怕苦,不怕累,就能手捧鲜花凯旋而归。
因为还有更让人心酸的事等着我。
在一家私人药房里,当我说明来意并表示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时,店内的服务人员只是冷冰冰地说“没有”.我在药房内看了一会儿销售情况,发现由于服务人员的态度使许多顾客都“空手而出”。
我不禁感叹,医院和药房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待每一名患者,不应该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好的态度、好的质量才是最好的本钱。
心酸过后,我明白了“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重要意义,作为我们国贸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了解这一点,进而当我们步人社会进人药学领域就要从服务质量上出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每件事情都像是镜子,都有正反两面,在服务上有让我心酸的事,也有让我震撼的事。
在调查中我遇到一个专业的服务人员,她对待每一位顾客都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一遍遍地解说着各种药的疗效、用法和禁忌等,使我折服的不仅仅是她那可亲的微笑,更重要的是她对专业知识是那么精通,每一个问题都答得那么流利、那么明朗,此时的我才知道自己懂的知识是多么微乎其微,才看到自己的不足。
羟糖苷滴眼液缓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示 羟糖 苷 滴 眼 液 对 I I 术 后 干 眼 症 的 缓 解 有 促 进 作 用 。 K As
e e s d o fe sk M eh d 8 a in s 1 0 e e ) t o i n e g i g L sk we e r n o y dv d d i t y y r me a t rLa i . t o s 0 p te t ( 6 y s wih my p a u d r o n a i r a d ml i i e n o t r u s Th r a me tg o p 4 a e , 0 e e ) s te t d wi p o l s 9 0 De ta 0 a d Gl c r l WO g o p . e t e t n r u ( 0 c s s 8 y s wa r a e t Hy r mel e 2 1 , x r n 7 n y e o h o
万 雄 , 峻 ( 北 省 汉 川 市 人 民 医 院 眼 科 周 湖
【 要】 目的 摘
4 10 ) 3 6 0
探 讨 羟 糖 苷 滴 眼 液 对 准 分 子 激 光 原 位 角 膜 磨 镶 术 ( AS K) 后 干 眼 症 的 影 响 。 方 法 对 8 L I 术 O
例 ( 1o只眼 ) 6 近视 患 者 行 I I 手 术 , K AS 随机 分 两组 , 组 4 各 0例 8 眼 , 中羟 糖 苷 组 术 后 用 羟 糖 苷 滴 眼 液 每 日 4 0只 其 次 , 照 组 术后 不 用 羟 糖 苷 , 余 处 置 两 组 相 同 。使 用 常 规 泪 膜 破 裂 时 间 测 定 ( UT) , 别 测 术 后 1 、 5和 3 对 其 B 法 分 O1 0d 各 眼 的 泪膜 破 裂 时 间 。结 果 将 术 后 l 、5和 3 Ol 0d时 两 组 各 眼 的 B UT 值 进 行 配 对 t 验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检 其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和术后瞳孔变化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和术后瞳孔变化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背景:近视是目前广泛存在的一种屈光不正,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R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是利用激光在角膜上形成凹坑,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然而,一些临床研究表明,PRK手术后可能会导致瞳孔变小或变形,进而导致视觉质量下降,特别在夜间视力的表现更明显。
本研究旨在分析PRK手术前后瞳孔变化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PRK手术前后瞳孔大小和变形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变化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选取100例PRK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术前后的瞳孔大小和变形测量。
手术前采用自动电脑屈光度计进行常规屈光度检查,并使用角膜地形图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手术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记录瞳孔大小、形状以及相关数据。
同时,还将检测术后患者的视力、视觉质量和对瞳孔变化的主观评价。
收集数据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预期结果:通过对手术前后瞳孔大小和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PRK手术前后瞳孔变化的发生率和程度。
2. 影响PRK手术后瞳孔变化的重要因素,如年龄、性别、角膜曲率、角膜中心厚度等。
3. 分析PRK手术后瞳孔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结论:本研究对PRK手术后瞳孔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我们预期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PRK手术后瞳孔变形的发生情况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对其治疗过程中的预防和后期调整提供参考。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摘要】屈光不正是人类共同的、最常见和最普遍的眼病,据资料统计,世界平均近视发生率为22%,远视病人数目和近视相近,中国近视发生率为31%,是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人们一直以不懈的努力致力于探索屈光不正的矫正和治疗手段,不满足于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的非手术矫正。
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的成熟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屈光手术发展迅速,是目前眼科专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以PRK、LASIK为代表的角膜准分子屈光手术日益成熟,同时由于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拓宽了手术适应症,对近视、远视、散光甚至老花的治疗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屈光手术展望历程1 屈光手术的历史1708年,有人提出摘除透明晶体可以矫正高度近视,1898年,荷兰Lans发现烧灼角膜可以改变屈光力,真正在角膜上手术矫正近视的先驱者是日本的佐藤(sato1939年),他从圆锥角膜患者Descemet膜破裂后角膜变干使近视降低的现象得到启发,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因角膜切开深度不够,故疗效不满意而改为角膜前后两面半切开,但角膜切开后严重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约3/4的病例因角膜水肿或大泡状角膜病变而失明或行角膜移植术,另一位角膜屈光手术的先行者是哥伦比亚Barraquer,他创立了板层角膜屈光手术,用改变角膜厚度的方法改变了角膜屈光力,主要采用角膜镜片术及角膜磨镶术。
2 屈光手术的里程碑,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前苏联Fyodorow(1973年)偶然发现一位眼外伤患者角膜创口愈合后,原有近视明显降低,创立了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于1979年首次报道RK手术矫正近视及散光,这是现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开端并提出了RK手术原则:只能在角膜前表面切开,角膜中心视区越小,角膜切开深度越深,矫正效果越大,建立了手术计算公式。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临床研究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临床研究龙永华;余腾;高小明【摘要】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同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将50例(92眼)进行性近视患者采用消毒灭菌的异体巩膜行后巩膜加固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视网膜动脉前期允盈时间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50例(92眼)患者术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眼轴长度均要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视网膜动脉前期的充盈时间为(15.02±0.05)s,术后为(14.43±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眼合并有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一例出现巩膜穿孔及血管破裂出血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球结膜水肿,3~6个月后消失.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安全有效.【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近视;后巩膜加固术【作者】龙永华;余腾;高小明【作者单位】315020,宁波,宁波市光明眼科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市光明眼科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市光明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8.1+1后巩膜加固术是由 20世纪初Kruger开创,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历史,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进行性近视患者。
进行性近视又称变性性近视或恶性近视,属于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轴进行性延长,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等眼底后极部的病理变化[1]。
近年来,宁波市光明眼科医院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来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进行性近视患者50例(92眼),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3~50岁,中位年龄29岁。
裸眼视力为手动/眼前至0.2,最佳矫正视力为0.6~1.2;屈光度为―15.50~―24.00 D,眼轴为25.62~32.51 mm。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至今所做 的所有屈光手术患者 , 5 0 0例 。 共 08
12 方法 . 对手所做年 代、 术方式 、 占比例 等方面进 手 所 行 回顾性分析 。总结 本 院及上 海新 视界 眼科 医 院屈光 手术
少数不能接受 L SK 的近视 者 , AI 采用 P K 的方法 。但 是 从 R
20 0 4年起 , 已经开始做 波差 引导 的个性 化 的 L SK手术 , AI 而 且有上升 的趋势 , 20 到 0 5年 明显增 加 , 而从 20 0 6年起 , 开始 做酒 精浸泡法 的上皮瓣 , 对一些角 膜瓣 的患者也有 了可 以选 择的余地 , 同时在 2 0 06年 9月 , 引进 了飞秒激光机 , 开创 了治 疗屈光不正 的新纪 元 , 短短 4个 月 , 受该 手术 方 式 的 占屈 接 光矫治手术 的 3 . 3 4 3 %。而在 2 0 07年 的所有 屈光 手术里 , 用 板层刀所做 的 I K类 手术 占所 有手 术 眼 的近 5 . o 10 %。而 飞 秒激光制瓣 占到 3 . 0 89 %。同时 IL手术所 占比例也 达到 了 C 0 6 。从 0 .% 8年到现在 ,K类 手术 中, I 用板 层 刀也 制作 角膜 瓣 的比率 从 4 . 0 下 降到 现 在 2 . 0 81% 5 2 %。从 数 据来 看 ,K I
[ ]王爱学 , 3 李玉平 , 胡玉贤 , 等.玫瑰糠疹表皮 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和细胞 间黏 附分 子 1的表达 [ ] I J .临床皮肤 科 杂志 ,0 6 3 2 0 ,5
( ):7—7 . 2 7 8
( 稿 日期 :0 1 1—1 ) 收 2 1 —1 6
眼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高度近视

眼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的眼睛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同时也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高度近视进行详细介绍。
高度近视是指眼睛的屈光度异常增加,导致远处物体无法清晰看见。
一般来说,屈光度超过600度的近视被认为是高度近视。
那么,高度近视的病因是什么呢?首先,遗传因素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都是近视,那么他患高度近视的几率就会增加。
其次,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是导致高度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人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近距离的物体看,眼睛会长期处于拉长状态,从而导致近视。
高度近视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眼干涩等。
患者在远处看物体时会感到模糊不清,需要靠近眼睛才能看清。
同时,由于眼球的形状改变,患者容易出现散光的情况,进一步影响视力。
此外,高度近视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用眼,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和干涩的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头痛和眼红等不适症状。
针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佩戴眼镜、使用隐形眼镜和进行屈光手术等。
对于非常高度近视的患者,佩戴眼镜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选择。
眼镜可以矫正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隐形眼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提供更自然的视觉效果。
对于一些不适合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患者,屈光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然而,屈光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除了治疗,预防高度近视也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助于预防近视。
户外环境中的远处物体可以刺激眼球的生长,从而减少近视的发生。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高度近视的关键。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眼睛的休息和恢复。
高度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高度近视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眼睛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后巩膜加固术后的高度近视,药学-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18例(36眼)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稳定1a以上,行准分子激光双面原位角膜磨镶术,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
结果:17例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 A)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 A),1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
近视屈光度由术前-11.58±1.57 D减小至术后3mo时-0.51±0.96 D。
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具有可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0引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程度的近视眼,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部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偏薄和/或近视度数过高及高度近视自身稳定性差等
因素[1],因此我们采取先行后巩膜加固术,屈光度数稳定1a以上者行双面式(both side)LASIK矫正手术(BSL)。
现将18例36眼术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4-05/2005-02在我院准分子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在我院或外院已行后巩膜加固术1a以上,屈光度数稳定1a,共18例(36眼),其中男7例(14眼),女11例(22眼),年龄19~42(平均25.4±5.3)岁,行BSL手术。
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远近视力、电脑验光、散瞳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角膜屈光力、眼压、裂隙灯、角膜厚度、眼轴、间接检眼镜查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
最佳矫正视力(BCV A)≥0.6.术前屈光度为-8.25~-14.25(平均-11.58±1.57)D:散光度数为-0.50~-3.50(平均-1.58±0.64)D,中央角膜厚度为490~559(平均511.59±15.16)μm。
眼轴25.47~30.25(平均27.96±0.92)mm。
1.2方法术前根据患者屈光度及角膜厚度对切削量进行二步分配,以保障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大于250μm,角膜基质床切削光区大于5mm,修边大于7.5mm为第一设计原则。
首先为角膜中央厚度允许的治疗量(包括散光度),即“中央角膜厚度-瓣厚度(130μm)-250μm”后剩余厚度所能提供的切削量,在原位基质层切削;其次为剩余治疗量(单纯球镜),设计在角膜瓣背
面基质层切削。
常规LASIK手术术前准备。
表面麻醉,开睑。
用龙胆紫记号笔在角膜上皮面行光学中心定位标记,使用日本Nidek公司生产MK2 000型平推式自动角膜板层切开刀,130μm 刀头、8.5负压吸引环,做蒂部位于12点的垂直方向角膜瓣。
翻转角膜瓣使上皮面贴附于自制角膜瓣支撑器上,以中心标记点为扫描中心,应用日本Nidek公司生产EC5 000准分子激光系统,以双十字裂隙光带确定角膜瓣水平面对角膜瓣基质面进行第一步的激光切削,瞄准中心移至瞳孔光学中心对基质床进行第二步激光切削,角膜瓣下冲洗复位同常规LASIK手术,术后处理同常规LASIK手术。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术后1h开始出现流泪和轻度异物感,均于8~10h内消失,术后1d裂隙灯检查见角膜瓣清亮,瓣边缘上皮细胞已愈合,角膜瓣复位良好。
2.2视力术前UCV A均值为0.13±0.03,术后1,15d;1,3mo均值分别为:0.71±0.20,0.88±0.17,0.95±0.15,0.97±0.13。
34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主要由于欠矫所至,未见有视力下降2行者。
2.3屈光度近视屈光度由术前-11.58±1.57D减小至术后3mo时-0.51±0.96D。
手术后15d时屈光度为0.33±0.65D,1mo 时屈光度为-0.10±0.77D,3mo时屈光度为-0.51±0.96D,手术后15d散光度数为-0.21±0.99D,1mo时散光度数为-0.53±0.77D,3mo时散光度数为-0.67±0.64D。
3讨论
高度近视是一种以眼轴增长,眼内容及视网膜脉络膜组织进行性损伤引起视功能障碍的眼病。
其致盲原因不是因高度屈光度,而是眼底出现病变。
因此,如何阻止眼轴的增长,从而防止和减轻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延伸所引起的眼底病变,以保护患者的视力,是治疗高度近视的关键。
后巩膜加固术是通过应用加固材料紧贴后极变薄了的巩膜壁,使该区巩膜壁增厚,增加了巩膜韧度,改变了力学特征[1] ,达到防治或减轻巩膜组织的进行性扩张、变薄而产生的牵引力对后极部视网膜进行性牵拉所造成的损害。
后巩膜加固术后形成加厚的“新巩膜”,新生血管增多,改善脉络膜、视网膜血循环,改善了后极部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视功能[3] 。
所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首先考虑的是保护视功能,再考虑矫正屈光度。
另一方面,高度近视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本身的屈光度在进展。
本组所选的18例高度近视,是实施后巩膜加固术后屈光度稳定1a以上,再行屈光矫正术,基本控制了准分子术前屈光度不稳定的因素。
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证实,
该手术因其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更加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
具有无痛、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回退少等优点。
但部分患者角膜偏薄和/或屈光度过高,若设计或操作不当,激光切削过度造成预留基质偏薄,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风险,因而不适合接受手术。
另外对于超高度近视(>9.00D)的矫正,由于术后屈光回退,屈光度稳定性差,使眼科医生在是否对其实施手术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本组所筛选的高度近视患者是实施后巩膜加固术后屈光度数稳定1a,行BSL手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一般情况同传统LASIK无明显差异,94%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同样具有反应轻、恢复快的优点。
证明BSL治疗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具有可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LASIK手术中制作的角膜瓣包含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和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BSL手术是将激光切削基质床不能完成的切削量分担在角膜瓣背面基质,李赵霞等[4]研究认为,角膜瓣对于维持正常角膜强度无直接作用。
保留了基质床切削后的预留厚度在安全范围内,消除了术后发生圆锥角膜的主要风险。
现在有报道LASIK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大多数人认为保持正常角膜的完整性和生物机械强度,防止发生角膜扩张,剩余角膜基质床至少保留250μm。
陈跃国等[5]报道有1例LASIK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为286μm却发生圆锥角膜[6,7]。
说明LASIK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应争取最大限度的厚度。
术前角膜瞳孔中心的准确定位与激光原位基质切削的瞳孔定位吻合,确保角膜瓣背面切削与基质床切削时的切削中心精确对合,保证了术后视力恢复,增加了手术所能治疗的屈光度范围,扩大了适应证[8]。
双面切削角膜基质,切削部位主要在前基质层,由于前基质层细胞核数量多于后基质层[9],术后稳定性好。
同时避免了小光区切削所产生的屈光回退、眩光等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8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这是因为在角膜平面进行的屈光矫正可以消除离角膜有一定距离的框架眼镜的物像缩小作用,使黄斑区物像增大,恢复视网膜的成像比例。
另1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主要由于欠矫所至。
准分子激光治疗高度近视,其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是困惑眼科医生的一个问题,是否手术也存在争议,由于这组患者有强烈的摘镜愿望,我们对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稳定1a的高度近视行双面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它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证实。
但它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