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程需求的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崭新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滞后,直接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理论具有解释教学现实、探索教学规律、预测教学未来等多种功能。同时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师提供关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知识,使教师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帮助教师纠正错误的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素养高的教师往往借助科学的教学理论去检查自己陈旧教学观念,作出自己观念的选择。因此学校要强化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组织教师每个月都要集中进行两次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业务讲座或观看教学实录。而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每天自学1课时的时间,内容为教育理论类书刊和反映教育生活实践的教育随笔、教育手记等。同时,要求教师记好读书笔记,学校领导要不定期地检查教师自学情况,目的是使教师达到和养成教育理论学习自觉化的程度。教师通过学习将所学到的新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当教师感受到新教学理论并通过其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时,那么教师本人就会主动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结构,对其教学观念的转变就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教学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而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学问题解决,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开始。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前提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前提为教师转变观念提供基础,同时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新教学观念的过程。至此,学校领导要具有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意识,应该积极致力建立各种便利条件和措施,大力倡导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的每个学科都要有适合自己本身特点的研究课题,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问题研究,所研究的课题要小而精,问题要具体而有针对性,要真正符合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学校通过营造浓厚科研氛围,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习惯化。教师能够真正明确教学和科研始终结合在一起的,“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为科研提供问题基础,科研使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参与科研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3学校要构建教师参与教学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交流

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使教师的思想能够得到碰撞,思维能够得到启发,能够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新的教学观念发生矛盾与冲突,并最终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并能收获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行为。学

校每个学期都要创设和精心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别的“送教下乡”活动和校与校之间交流研讨,通过活动使教师们能够感受并达到“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目的。但以上两种活动形式的机遇很有限,至此,应把本学校范围内教学交流作为主阵地,学校通过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教学公开课、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研讨会等多项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交流活动,并把教学交流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经常化的活动。只有这样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才能变为现实,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好愿望。

总之,只有教师彻底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思想状态、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接轨,教师才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角色,才能把新课程改革搞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富有成效,学校教学活动才有生机,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11篇)

老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老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老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篇1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才能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进步,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理论体验。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p ,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根本特点可详细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老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老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

这就需要老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展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时,老师觉察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这里,老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外表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向。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获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本来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老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异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开展之中,只是两者开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的亦不一样。老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开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老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那么是一种以成长和开展为目的的互动。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转换角色 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2、用全新的思维做好备课环节 新课改的要求下,备课环节已不是传统备课中的一个教师就能够单独完成的思维、组织的环节了。他同样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同伴的帮助。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备课。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的资料。 3、课堂教学氛围要情感化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塑造人,以人为本。“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教师的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教了多少,上得如何,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省力但也是最不负责的教法。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老师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现代教学认为:并非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叶圣陶讲“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受益的学习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叫“学校”,不叫“教校”,是“学堂”,而不是“教堂”?据联合国科教文《学生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3.教师要转变课堂上角色 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正如“一支粉笔绘华厦,三尺讲台有雷声”。小小讲台,能展示古今中外,能讲出五洲风雨,能讲出千军万马。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然而教师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学生。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教师应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不仅战术,思想上也负责。有了骄气要批评,缺乏斗志要鼓励。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脑思、动手写、独立地投入教学活动。课堂

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哪4点 转变与提高——我的教育观与教师观

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哪4点转变与提高——我的教育观与教师观 转变与提高——我的教育观与教师观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育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教育者要以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观来指导教育和教学的工作。教师观则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我的观点里概括出来,就是转变与提高。 在我的教育观里,教育,是一种人培养人的艺术管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有目的地培养人就是教育的本质目标。我们通过社会的引导、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来共同培养一个个体,一定要关注到这个个体的全面发展,用教育来为他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先转变教学观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有素养、有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和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能力价值。不仅学校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社会舆论、家庭氛围也应全力配合,培育他们内在丰富的灵魂。丰富灵魂的形成包括五个方面:良好的习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创新探究精神、内在自省能力和健康的心灵情感。第一,培养良好习惯不可或缺。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一直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习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甚至决定人生的走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因此教育者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第二,孩子劳动价值观和动手劳动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人的劳动能力是全部人的活动能力的核心部分,人的完善和发展无疑要以劳动能力的完善和发展为核心内容,这就决定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和正确劳动价值观念作为重中之重。在日益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要造就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孩子创新与探索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教育者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究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探索能力。通过诱发孩子探索问题的兴趣,为他们营造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甚至通过进一步的艺术教育,来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使他们活跃思维、学会思考、拥有创新精神; 第四,要培养孩子内在自省能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自省能力是人的主体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促进自律精神、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能力,能够帮助孩子理性判断和自我控制,进行品质的锤炼,获得触及心灵的影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省能力,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反思自己,修正自己,取得进步;第五,培养健康心理至关重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加强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健

(完整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首先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在新课程中,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三、新课程中教学方式的变化 (一)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二)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 (三)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程需求的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崭新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滞后,直接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理论具有解释教学现实、探索教学规律、预测教学未来等多种功能。同时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师提供关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知识,使教师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帮助教师纠正错误的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素养高的教师往往借助科学的教学理论去检查自己陈旧教学观念,作出自己观念的选择。因此学校要强化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组织教师每个月都要集中进行两次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业务讲座或观看教学实录。而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每天自学1课时的时间,内容为教育理论类书刊和反映教育生活实践的教育随笔、教育手记等。同时,要求教师记好读书笔记,学校领导要不定期地检查教师自学情况,目的是使教师达到和养成教育理论学习自觉化的程度。教师通过学习将所学到的新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当教师感受到新教学理论并通过其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时,那么教师本人就会主动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结构,对其教学观念的转变就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教学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而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学问题解决,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开始。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前提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前提为教师转变观念提供基础,同时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新教学观念的过程。至此,学校领导要具有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意识,应该积极致力建立各种便利条件和措施,大力倡导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的每个学科都要有适合自己本身特点的研究课题,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问题研究,所研究的课题要小而精,问题要具体而有针对性,要真正符合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学校通过营造浓厚科研氛围,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习惯化。教师能够真正明确教学和科研始终结合在一起的,“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为科研提供问题基础,科研使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参与科研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3学校要构建教师参与教学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交流 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使教师的思想能够得到碰撞,思维能够得到启发,能够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新的教学观念发生矛盾与冲突,并最终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并能收获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行为。学

新课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理念有如下弊端:首先,把教学看做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教育成为一个控制的过程,成为有效传递知识的工具。其次,把教学看做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所谓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不过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基于此,学校中流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扭曲了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 其实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就着力倡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来就不仅是单纯地教授书本,也在塑造学习者理想的道德人格。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提出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回应这种挑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书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只是一些既定的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经验的媒介。单纯的“教书本”根本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而不是书本。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建构知识。因此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1 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大圩镇甘岭小学:谭淑文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一、变“教师教”转为“学生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要使学生会学,而且应在教学中表现“学生观”,即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重点放在“学”字上,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开拓学生的智能,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养教育。 激发爱好,培育爱学。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这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理念。挖掘潜力,求得乐学。精讲在于冲破一点,以最有效的方式去牢牢抓住学生思维中的最有能动性的地址,使学生扎实地把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大体技术。及时反馈,有效调控。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对教师来讲是了解学生,改良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从教师那里取得反馈、矫正、评判后的信息,巩固和强化学习的途径,咱们应当专门好地重视。目标让学生明。每节课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什么内容,重点、难点、关键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学目标就像学海中的航标,有了它,学生就可不能在学海中迷失方向。讲义让学生读。语文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弄清知识的前因后果。问题让学生议。对待学生学习中显现的问题,教师不该大包大揽,一问即答,而应该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释疑,从而找出正确的结论。成效让学生评。目标是不是实现,达到了什么层次,能够让学生自测、自析、自评,使他们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矫正,采取补救方法。 二、变“三等生”(好、中、差)为“个性生” 树立面向全部、增进全部学生全面进展的教育观念,树立“不要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才”的观念。 教学中教师要使各类学生都取得关注,专门是被传统教学遗忘的学困生,教师更应该为他们营造成功的机遇,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一句口头夸奖,一次热情的鼓舞,一次表现机遇的给予,对学生来讲都是兴奋人心的。即便学生回答不上来,咱们也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咱们教师是和善可亲的,咱们的课是可爱有趣的。切忌利用训斥、处惩等违背心理规律和损害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和手腕。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讨精神,使学生在挖掘爱好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进展。 三、变“教书”为“育人” 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易被教育者轻忽,故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就难以落实,素养教育也就成了一句废话。要排除学生的不良心态,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是社会的栋梁,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教师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转变和更新。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一、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教育过分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只有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提倡平等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则是被动受教育的一方。这种不平等的教育关系不仅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今,教师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提倡平等教育。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平等和和谐的成长环境。 四、转变观念,注重教师自身发展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师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新课标大力推广的今天,小学数学课程也在不断 地实施深化改革。小学数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明确,在明确这些东 西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新的观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于数 学教育,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思考 课堂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地点,有效地将教学改革进行改进,并且培养学 生的创新理念则是改革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地将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所 以我们对教学观念有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了解数学的本质 数学本质的问题大致上就是谈论数学是什么。其实在数学的教学中,并相对 于其它学科来讲,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非常明白数学是什么。老师们的数学观在日常中会不自觉的影响到教学设计等。根据资料的定义,我们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数学的本质,首先从所研究的对象来看,它是研究我们现实 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还有空间图形的学科。再者我们还可以从抽象等方面来看,可 以发现它是关于一些模式上的学科。而后我们还可以从实用角度来看,它可以帮 助人们进行计算,进行推理证明,反应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对一些自然和社会 现象进行描述。最后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它所具有的思想、内容等可以体 现出它是一种文化。它可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性。数学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对人 类的思维观点等产生影响。它可以激发人类的潜在思维,并且将其进行完善的运用。 二、数学教育的目的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心中,数学就是一个工具,还是一门技术,用它可以来解 决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各行各业的人所涉及的东西都与数学息息 相关。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数学课程应当有一定的基础性,并且各个知识点相 对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可发展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对数学进 行学习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数学的教学方式 在当代,对于广大小学数学老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数学 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所以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作用是一大矛盾体质。我们所强调的学生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不是说让教师可以在课 堂中没有事情可做,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 都比较陈旧,他们着重知识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他们还习惯 性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使得学生头脑中的创新思维被扼杀在摇篮 里面。要更好地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要将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实 现当堂清的教学目标,再者就是老师应当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提供相应的学 习材料并且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人。 2.巧妙地进行课堂结构设计,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并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流程为例题讲解、习题引导分析、进行课堂知识 小结。突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样虽然可以较完整地接受书本知识, 但是学生的思维空间确实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新想法。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思维积极、活跃。但教师所传授的东西比较少,不能更好地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 近年来,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深有感触地对教学观念做出了转变。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愿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意味着要摒弃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引导式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只需被动接受知识。而在转变教学观念后,我们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我曾经尝试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位置,通过启发思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数学概念时,我不再只是简单地给出定义和定理,而是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还意味着要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我们不能再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在转变教学观念之前,我经常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而现在,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例如,对于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多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对于喜欢独立学习的学

生,我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再次,转变教学观念还带来了对评价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考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才能的培养。而在转变教学观念后,我开始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求学生详细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我发现学生更加愿意思考和探索,而且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最后,转变教学观念还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学生的需求。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我参加了许多教师专业培训和研修活动,广泛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我还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结起来,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引导式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因材施教,改变评价方式,与时俱进等方面的努力和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因此,我认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展开全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数学教师应坚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课改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展示成果,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和剪刀,让他们把正方体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再向学生提问有多少种展开图,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图形的特征,然后作出分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图形一一展示,再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图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的关键就是设置恰当的问题,其中问题的预设、生成、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紧扣数学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抓住教材的精髓,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表述要具体,指向明确,能够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主动预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本内容,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要熟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在内容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设问,选准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方式上,教师要根据设置的问题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时,对于“某商人将自己的十几间铺面出租,每间铺面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200元,所有铺面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6.6万,第二年为8.4万元,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1 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则成为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长的发展。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相对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界和学校制定出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措施,帮助教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过去,教师一直被理解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今天的教师则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教室的主宰,而应该成为一个知识、智慧和关爱的提供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所有学生都当作相同的个体对待。然而,每个学生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习要求。 此外,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所需的能力已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

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扩宽自己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养的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指出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仅仅需要教师本身的付出,也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倡导。教育系统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支持。同时,学校也应提供教师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推动教学观念的变革。另外,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为教师提供正确的评价指标和反馈,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高。 总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关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发展。教师应理性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与此同时,学校和政府也应给予教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变和创新,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求教师教学角色从单一角色转换为多重角色:从教学的指向性来看,教师应充当学习者的角色;从教学内容的把握来看,教师应充当教材编者的角色;从知识传授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从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来看,教师应充当评价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生活中的知心朋友。1、教师的教学观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每次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约束,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变,课堂教学就很难有起色,教学观念一转变,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1)由重教教科书的知识传授向重用教科书的能力发展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人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并不是去教教科书,而是怎样用教科书去教,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新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这一切都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

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由教师的教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转变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他们能够不断的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注重结果的教学往往在课堂上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答案方可,是没有前途的,他忽略了人类认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疑问,同时学生的智慧、个性、创新得到展示,学生从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2、教师的学生观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的翱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会他们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1)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人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个性。因此,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主动去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熟悉这些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应用规律。学生本身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有所成就,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当然,学生的年龄还小,正在成长中,还是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2)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2)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

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篇[修改版]

第一篇: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有感 前段时间,精读一本课改理念的书作为“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一个延伸任务。我选了方元山写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看了之后觉得相见恨晚,因为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些零碎的理念竟然和作者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看了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而作者的一些新理念也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新的理论基础。结合作者的理论和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我觉得改革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改革课堂教学从教师做起。“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完全彻底的,不能说是真正改变了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的。”确实,课堂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以前,学生的课程实际上只有语文和数学,其他的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副科”课时都被语数老师瓜分。因为教学内容是那么多,而课时有限,为了保证学生都掌握了知识点,老师不得不“加班加点”以期望完成教学目的。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剥夺学生学习其他技能科的做法已被明令禁止,老师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完成教学计划,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课堂效率,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成了一条不错的途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宰地位,只关注分数,偏重智力的片面发展,围绕着教材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高效呢,只能是累了老师,苦了学生。而创新教育的课堂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教学中,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积极地思考、探索状态。如,我在教学 S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时,先引导同学找出重点词“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再围绕“司马光如果慌了,能这样做吗?”这个问题展开逆向思维,又通过与“别的小朋友”对比,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品质。再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我最后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不砸缸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人?”来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之后就像万花筒一样精彩,答案千奇百怪。“拿个梯子让缸里的小朋友爬上来”“拿个竹竿让他抓着,再把他拉上来”……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充分开发,一瞬间,就像班里有50个司马光在想着种种救人的办法。 二、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做起。“传统的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被动与依赖的问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元山说的没错,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循规蹈矩的课堂中已经失去了怀疑、创新、辩论的勇气,更不会主动去探索新事物,去发现新问题。所以,改革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做起,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做起。现代课堂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和学生都做了努力。每一堂课,我都退居引导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学自己想学,思自己所思,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在课堂中,我鼓励他们多问问题,而不是积极回答问题。李政道教授说:“求学问,需要问,只学答,非学问。”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课堂才能有所突破。 除了善问,合作也是他们应学会的一项技能。未来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我们的课堂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小组合作是目前最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