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功能区

重庆五大功能区

重庆五大功能区泛指以区划为单位划分的地理区域。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在经济、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下面将介绍重庆市五大功能区。

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分别为城市中心区、两江新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区。

首先,城市中心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中心地带,是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这个区域内有着重庆市的各级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区等。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大剧院、科技馆等都位于城市中心区,这些建筑都是城市的地标性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

其次,两江新区是重庆市的新城区,是城市的新兴增长点。这里是重庆市新的发展引擎,也是重庆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两江新区还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交通要道,不仅有重要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网络,还有重庆市的航空枢纽-江北国际机场。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支柱之一,是重庆市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区域。工业园区集中了重庆市许多重点企业和知名企业,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包括汽车、化工、电子等。工业园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不断推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经济开发区是重庆市为吸引外资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殊区域。经济开发区内有着优厚的投资环境和配套设施,国内外企业在这里设立工厂和办公室。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高新区也是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高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核心任务。高新区的发展促进了重庆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推动了重庆市在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体而言,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在不同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推动着重庆市的发展。这些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为重庆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随着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信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为重庆市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五大功能区相关名词解释

五大功能区相关名词解释 1.都市功能核心区 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重庆建市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开发强度最高、基本上完全城市化的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进行优化提升,传承历史,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彰显山水城市风貌等。整个区域处于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 2.都市功能拓展区 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建设区域。未来几年,重庆主城建成区将达到1188平方公里,几乎所有的待开发用地集中于此,是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区,也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教育科研及商贸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布局区。集中了我市一批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如两江新区、两个保税(港)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等,是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 3.城市发展新区 是按卫星城理念在主城区外围规划布局建设的城镇集群。特别要说明的是,城 市发展新区不是“城市开发新区”,不是全域进行新城开发和工业开发。主要特征:一是城市群建设的理念。成渝经济区是国家规划的新增长极,成渝城市群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城市发展新区的12个区县城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围绕重庆主城的卫星城。二是“四化”同步发展区域。12个区县幅员广阔、地理和区位 条件优越,其区县城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发展基础,要在现有基础上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未来发展中95%左右的空间将仍然是农业空 间和生态空间。三是建设组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集聚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大规模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符合国家批准的全市用地总规模的控制要求。

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渝东南 生态保护发展区 这是功能分区突出首要、明确重点的必然要求。“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是这两个发展区的首要任务,相同的方面都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不同的方面:“生态涵养”,更加突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这个重点,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肩负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生态保护”,针对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和敏感的特点,强调减少人为扰动,突出减人减载,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肩负起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 5.主体功能区理念 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未来开 发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空间开发方向、开发时序和开发强度的总体定位。 6.农产品主产区 是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7.生态功能区 是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8.大都市区 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为核心载体,以城市发展新区为腹地,构建大都市区。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大都市除核心市区外,都有广阔的支撑腹地,如伦敦外围有大伦敦地区,巴黎外围有大巴黎地区,纽约外围有大纽约地区。在国内,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

地理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 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如图为林盘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 A.水运便利B.水源广布 C.人口分散D.气候湿热 2.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 A.减轻台风的危害B.居住条件更舒适 C.合理利用水资源D.防御外敌的入侵 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城市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重庆市综合考虑各区域特色因素,将城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发展新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下图示意重庆市五大功能分区。据此完成3~4题。 3.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 A.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B.优化资源配置 C.实现区域独立化发展D.城市等级提升 4.适合布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是() ①金融保险业②大学城 ③先进制造业④现代商贸物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古楼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主要由砖木、砖石、木、土石、土木等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下图为我国现存古楼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5.我国现存古楼分布特征是() A.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商业娱乐类古楼最多 B.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古楼种类齐全 C.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文化类古楼最多 D.华南地区战乱多发,古楼数量最少 6.高大的钟楼、鼓楼等报时警示类古楼大多分布在() A.平原城市B.河谷城市 C.边境城市D.山区城市 7.木结构古楼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D.华中地区 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8~9题。 8.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五大功能区划分材料收集

重庆市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相关材料 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重庆市委四届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发展规划,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1.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核心区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是重庆大都市区最核心的区域。要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加强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到2020年,GDP达到3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服务业经济为主,重点打造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和要素交易集聚区,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服务全市和西部地区。二是提升产业能级。升级改造大坪、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九宫庙等商圈,建设商业集聚中心,优化商业环境,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三是提升现代都市形象。统筹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风貌改造,加快重钢等老工业区功能与形象再造,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提高社会事业服务质量,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向外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总人口大体

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运转更高效、更便捷、更宜人,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水平。五是保护城市生态。凸显得天独厚的山城、江城、绿城风貌特色,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山脊天然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发展都市旅游业。 2.都市功能拓展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包括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即江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5个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全域,面积约5179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5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几乎集中了所有优势资源,发展条件完备,如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两江新区、两个保税(港)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等,是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是重庆大都市功能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到2020年,实现GDP 107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8.1%;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向北“要高度”,做大经济体量。以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主战场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导做大经济体量,成为开发开放和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高地。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围绕“五大定位”,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云计算中心和结算中心、国家级研发总部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2015年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学习考试指南

2015年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 登陆.学习.考试.真题.答案 一、登陆 1.输入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323364.html,,点击页面右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板” 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平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看不清? 找回密码学员注册 * 为方便广大学员,发票补开申请功能将在5月底开通,届时学员登录后,在“个人中心”-“消费足迹”可以申请补开发票! * 原继续教育系统的用户请使用原注册用户名登录,密码初始为000000,登录后请尽快修改密码! 二、选择学习课程和购买课件 1.点击左边“学习计划”,点击“个人购买”或“团体购买”点击“提交订单”后,可直接进入支付页面。(注意:如提交订单后,未跳转支付页面,请查看一下浏览器右上的拦截信息,并允许该网站弹出窗口) 2.如需要发票,请点击“修改”,填写发票单位信息并保存后,选择领取方式,然后点击“提交订单”进入支付页面。 三、在线学习与考试 1.缴费成功后,重新进入“学习计划”,在已学完课程的右边点击“进入学习”。 2.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必须全部学完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选修课则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3.必修课学习共三阶段七课,选修课可不学。 特别提醒:学习完一课后要对课程进行评价后才能获得学时和学分,也才能进入下一课的学习。 4.全部课程学习完后,就进入课后测试,课后测试真题附后。今年只有一套题,而且题目一样。 四、打印证书审验和领取发票 学习与考试合格后,重新进入“学习计划”,在已学完课程的右边点击“打

印证书”并到相关部门盖章审验和领取发票。 特别提示:1、主页面最左侧中部面板点击个人信息,在弹出页面中点击消费足迹可查询订单信息及申请发票(购买时未填写发票信息情况下)。 2、市级单位的学员,请到市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渝北区新牌坊一路1号创世纪宾馆北楼421)盖章审验和领取发票。 3、各区县的学员,请到当地人社局盖章审验和领取发票。 附:2015年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重庆以前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现在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模式。√ A快速型 B有效型 C集约化 D精细化 正确答案: D 2. 重庆将“一圈两翼”的“一圈”范围细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 A优化资源配置 B加强经济发展 C促进产业发展 D功能拓展区 正确答案: A 3. 我们要留给后代良好的生态系统,开发一定要考虑资源的()能力√ A开发 B整合 C承载 D配置 正确答案: C 4.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用于建设土地占总面积的比重,我们称为( ) √

重庆五大功能区

重庆五大功能区 重庆五大功能区泛指以区划为单位划分的地理区域。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在经济、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下面将介绍重庆市五大功能区。 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分别为城市中心区、两江新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区。 首先,城市中心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中心地带,是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这个区域内有着重庆市的各级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区等。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大剧院、科技馆等都位于城市中心区,这些建筑都是城市的地标性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 其次,两江新区是重庆市的新城区,是城市的新兴增长点。这里是重庆市新的发展引擎,也是重庆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两江新区还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交通要道,不仅有重要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网络,还有重庆市的航空枢纽-江北国际机场。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支柱之一,是重庆市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区域。工业园区集中了重庆市许多重点企业和知名企业,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包括汽车、化工、电子等。工业园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不断推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经济开发区是重庆市为吸引外资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殊区域。经济开发区内有着优厚的投资环境和配套设施,国内外企业在这里设立工厂和办公室。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高新区也是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高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核心任务。高新区的发展促进了重庆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推动了重庆市在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体而言,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在不同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推动着重庆市的发展。这些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为重庆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随着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信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为重庆市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重庆两江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一、新区介绍 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重庆两江新区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溯源: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

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二、地理位置 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 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东部,是两江新区成立后首次多区联动建设新区的试点,对今后新区建设具有示范意义。该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8平方公里,区内主

2022专业技术公需科目考试答案100分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重庆以前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现在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模式。√ A B C D 快速型有效型集约化精细化 正确答案: D 2. 重庆将“一圈两翼”的“一圈”范围细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 A B C D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功能拓展区 正确答案: A 3. 我们要留给后代良好的生态系统,开发一定要考虑资源的()能力√ A B C D 开发整合承载配置 正确答案: C 4.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用于建设土地占总面积的比重,我们称为( ) √ A B C D 开发比重开发强度开发比例开发大小 正确答案: B

5. 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是我市发展的()特征所决定的。√ A B C D 阶段性地域性功能性开发性 正确答案: A 6. 自然资源和()的重要区域以及珍稀动物和植物基因的资源保护地带,都属于禁止开发区。√ A B C D 绿色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化资源 正确答案: C 7. 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之后,()和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人口转移的主力中心√ A B C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正确答案: B 8. 渝东北地区整个经济的发展,要走一个快速的发展道路,要以()作为基础, 跨越工业发展等传统的发展模式√ A B C D 渔牧业矿资源生态农业林木业 正确答案: C 9. 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和巴南区的全域。√ A B

重庆交通状况的调查

重庆市交通状况的调查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定位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在全国经济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交通战略优先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系统认真践行“坚持以富民兴渝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的“三个坚持”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市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预计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约占全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1/4,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内外通道网络逐步完善。“十二五”以来,相继建成渝利铁路、南涪铁路等7个项目,新增里程402公里,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774 公里,路网密度2.1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兴隆场站、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等先后建成投用,形成了“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网络格局。开通“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和重庆至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货运五定班列,实现铁海联运、国际直达。成渝客专、渝黔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在建里程约1000公里,重庆西站、北站、沙坪坝站等枢纽工程建设顺利。 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在建成“二环八射” 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先后启动实施了新千公里和第四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并采取“BOT+EPC”模式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超过700亿元,沿江高速、九龙坡至永川等20余个项目、1200公里顺利开工,其中已建成530公里。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41公里,路网密度2.9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对外出口通道12个,通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地方干线公路通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双百”目标顺利实现。新改建区县联网公路3000多公里,改造国省干线公路5300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二级公路全部取消收费。大规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1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达率达100%。全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民生实事,在西部率先启动撤并村通达工程建设,全市2606个未通公路的撤并村中,已有1510个实现公路连通。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具雏形,水运竞争优势有效增强。全市航道总里程达到4451公里,船舶总运力620万载重吨,平均吨位居全国内河第一。全国最大的内河港—果园港投用,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7亿吨、集装箱370万标箱。成立内河首个航运交易所,水运影响力和辐射聚集度不断提升,周边地区货物经

深刻理解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重大意义 ——学习贯彻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一□《重庆日报》评论员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把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这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市委立足重庆实际,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对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对区县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既事关我市改革发展的长远与全局,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形势变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任何一个地区来讲,都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重庆既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又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区域规模,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这种“直辖体制、省域面积、城乡区域差异大”的特殊市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双鞋码套所有人的脚”,必须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各区县发展定位,从而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全市“一盘棋”发展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发挥最大效能、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重庆科学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命题。将全市区域科学地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有利于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利于解决区域、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科学划分功能区可以促进各区域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能够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更好地推动资源在城市与农村、大都市区与生态涵养保护区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形成全市各区域以及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而有利于突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重点开发区域,突出解决“两翼”地区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破解发展难题,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大功能区划分,也是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既有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又有省区发展的空间,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通过功能区划分,使主城联动城市发展新区构建大都市区,不仅可以壮大经济发展规模,还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做到优势更优;渝东北和渝东南坚持涵养发展,建设大生态区,有助于增强全市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直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山城”和“江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城 市规划,重庆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是城市中心区、工业园区、生态保护区、产业扶贫区和乡村振兴区。 城市中心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它位于重庆市的核心地带,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心区,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洪崖洞和解放碑。此外,还有许多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酒店,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支柱。重庆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以及良好的交通条件,这些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在工业园区设立了工厂和研发中心,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生态保护区是重庆市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区域。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重庆市设立了许多生态保护区,保护了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这些区域还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休闲体验。 产业扶贫区是重庆市为降低贫困率并提高居民收入而设立的。这些区域主要位于重庆市边远山区,政府通过投资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产业扶贫区的设立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推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乡村振兴区是重庆市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区域。重庆市拥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府通过投资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研发等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此外,政府还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是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功能区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重庆市将继续致力于这些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开启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新征程

开启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新征程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再次明确提出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区人民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快马扬鞭,开启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新征程。 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是历史的重大决策,是万州人民的殷切期望。万州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经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历史上就是“万川毕汇,万商云集”之地。重庆直辖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万州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既是市委、市政府对万州的战略定位,更是全区人民的殷切期望。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再次强调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不仅是万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需要,更是重庆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我们要勇挑重担,奋力向前,绝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绝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人负重拼搏,砥砺前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满怀感恩、报恩之心,以壮士断腕的豪迈气概和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规划建设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突出特色建设库区现代产业高地、大力构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提升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库区对外开放门户”等六大方面,不断推进第二大城市建设。从“500亿万州”的实现到“331”目标的提出,万州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迈上台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交通建设提档提速,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重庆第二大城市正在长江之滨崛起!

两江新区组织架构图及管理区域

两江新区组织架构图及管理区域 一、两江新区组织架构图 重庆市政府成立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副市长童小平,市政协副主席吴家农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两江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代管北部新区党工委、北部新区管委会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管理直管区内新批准成立的开发管理机构。两江新区内各区人民政府、功能经济区管理机构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各自辖区的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工作,接受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经济建设和开发开放工作的指导、协调。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属两江新区管委会直接领导,负责两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二、两江新区管理区域

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水域、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平方公里。其中: 江北区涉及街镇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 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 北碚区涉及街镇为: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0年12月18日设立,北部新区管辖礼嘉镇和人和、鸳鸯、大竹林、天宫殿、翠云5个街道,面积1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0万。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以上指标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2009年1月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要求把重庆北部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重庆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水港功能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 研究表明,在考虑住房支出和生活支出后,流动人口在超大城市的工资水平仍然具有 竞争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超大城市持续较高的房价对流动人口住房支出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 ①以租房为主②购房年限较早③租房选择较灵活④居住场所距工作地较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从工资水平和必要开支等角度看,提高对流动人口吸引力的合理措施是()A.超大城市完善社会保障B.特大城市丰富商品供给 C.大城市完善公租房供应D.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 2. “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 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 C.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3.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含预测)。我国规定男子16~60周岁,女子为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推出我国人口出生率最大的一个高峰期是() A.1955~1960年B.1970~1975年C.1980~1985年D.2000~2005年

2.为解决即将到来的我国劳动人口数量负增长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全面放宽二孩政策B.延迟职工退休年龄 C.取消计划生育国策D.鼓励农民工进城 4. 家庭储蓄率是指家庭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主要受传统观念、家庭消费观念、家庭收入与负担及其未来预期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一直很高,且有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家庭,其经济收入较高,其家庭储蓄率也较高。下图示意我国近年来农民工增长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我国() A.本地农民工数量逐渐多于外出农民工B.中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 C.东部与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D.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消失 2.近年来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快速下降,可能是由于农村家庭() A.消费水平上升,教育成本下降B.经济收入不稳,平均收入下降 C.医疗保障提升,消费观念转变D.农业收入上升,养老负担减轻 5.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是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行车时的路面状况等因素决定的。人流量很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的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下表为某城区甲、乙、丙、丁四个路口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丙地最有可能位于() A.中心商务区B.工业区C.居住区D.行政区 6.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如“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北京-天津”等城市。读双核结构简易图式。完成下题。

重庆市九龙坡区声环境功能区调整与划分方案

重庆市九龙坡区声环境功能区调整与划分方案 (征求意见稿) 2023年1月

一、总体要求 (1) (—)方案目的 (1) (二)基本原则 (1) (三)划分及调整依据 (2) (四)适用范围 (3) 二、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管控要求 (3) (一)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4) (二)噪声限值管控要求 (4) 三、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步骤及划分标准 (5) (-)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划单元 (5) (二)确定声环境功能区类型 (5) 四、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果 (8) (-)1类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 (8) (二)2类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 -10 ..................................................................................................................................................................... -(≡)3类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 (12) (四)4类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 (13) 五、实施、监督和管理 (17) (-)严格准入,确保现有声环境质量不降低 (17) (二)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18)

(三)定期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 (19) (四)强化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19) (五)乡村区域声环境要求 (19) 六、区划说明 (20) 附件1九龙坡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21) 附件2九龙坡区0~3类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表 (24) 附件3九龙坡区4类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表........................ -27 ..................................................................................................................................................................... -附件42018年九龙坡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30) 附件5九龙坡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结果统计表 (31) 附件6九龙坡区声环境功能调整对比图 (3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