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节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展示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等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像原理和应用。
(3)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讲授环节:教师在学生实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讲授,阐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数学表达。
3.教学媒体和资源:
(2)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创意实验,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放大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性学习,如设计实验探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凸透镜成像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另一侧形成的像。它包括实像和虚像,并且根据物距和像距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科普文章:如《科学美国人》的“凸透镜成像:从放大镜到望远镜”等,帮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5)历史背景资料:介绍凸透镜的发展历史,如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在凸透镜研究方面的贡献。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凸透镜成像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医学影像、光纤通信等,并制作PPT进行分享。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而培养其科学方法素养。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分析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 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 实像。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多次改变物距u,仿照步骤 ② 再 做实验,分别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2)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与
与焦 距的 关系
物距 u/cm
虚 实
大 小
正倒
像距 v/cm
焦距的 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
物距 u
u>2f u=2f f<u<2f u=f u<f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 v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随堂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 e
F
F
f
2024/9/23
2f
a b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楚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
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
解析: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解得: 15cm<f<30cm,当物距为65cm,u>2f。所以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

第五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五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自主学习
1.反射
人体通过 神经 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 所发生的 有规律 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 的 基本方式 。
分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
P86
讨 论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这一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小腿以膝关节为轴突然跳起;是生来就有的。 (2)如果叩击的部位不准确,膝跳反射能不能进行? 不能,每一种反射都有自己的感受器(接受刺激的部位)。
反应
有规律的
1.接受刺激的结构? 感受器:膝盖韧带 2.神经冲动的传入结构? 传入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元)
3.作出反应(发出指令)的控制中枢? 神经中枢:(脊髓灰质/神经元胞体)
4.指令(神经冲动)的传出结构? 传出神经纤维:(运动神经元) 5.执行指令的反应部位? 效应器:大腿肌肉
观察思考 p87
马戏团的小狗经过训练以后也能学会“算数”, 这和人的学算数的情况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
因为马戏团的小狗表演简单计算是对具体的刺 激(如道具的形式、演员的声音)建立的条件反射; 而人会计算是对抽象的刺激(如数字)建立的 条件反射。
小狗不会懂得数字的含义,而人懂得数字的含义。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神经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它是指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刺激 产生的 有规律 的 反应。
D

D、听到相声哈哈大笑
4、下列生理现象中,属于简单的、生来就有的反射是( D A、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B、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C、司机看见红灯,停止前进 D、风沙吹进眼里,出现流泪现象 )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 A反射 B传导兴奋 C思维
D产生兴奋

第五章第三节化学键

第五章第三节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间有氢键的分子, 作用力更强。
二、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阴、阳离子 2.成键粒子:

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

4.形成条件:通常是 活泼金属 元素与活泼非金属 元 素的原子相结合.
5.表示方法
(1)用电子式表示 ①Na2O ②MgCl2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PH3
D.SiH4
近几年的高考经常出现化学用语的考查,如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结构示意
图,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此类问题,首先
要理解化学用语表示的含义,其次,规范练习,
贵在平时.
1.电子式的书写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圆圈内标出核电荷数且一定要带“+”,弧线上
标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要注意区分是原子结
NaH等.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
CaC2、NH4Cl、NaOH等.
(4)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2.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 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 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
多数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H4、O2、
Ne等.
(3)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
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 大 ,物质
的熔、沸点越 高 . 例如:熔、沸点:HCl < HBr < HI.
2.氢键
(1)定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的相互作用.
(2)特点
化学键 >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①作用力的大小: .

第5章:第3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5章:第3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3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阅读教材第94页“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部分,了解平衡状态的含义。

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或做,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阅读教材第94~96页“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部分,了解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1.平衡条件:要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叫平衡条件。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F合=0。

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为,叫做力的平衡。

3.当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的作用时,可用的方法,将各个力沿选定的直角坐标轴分解,如沿x轴方向的合力为零,沿y轴方向的合力也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可写成。

思维拓展如图1所示:图1(1)著名景点——黄山飞来石独自静止于悬崖之上,它受哪些力作用?这些力大小、方向有何关系?它们的合力有何特点?(2)高铁在水平轨道上匀速前进,它受哪些力作用?这些力大小、方向有何关系?它们的合力有何特点?(3)图中的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物理上叫做什么状态?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共点力及其平衡[要点归纳]1.平衡状态: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0,即F合=0。

3.推论(1)若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

(2)若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3)若物体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

(4)三个分力的合力大小范围的确定①最大值:当三个力同向时,合力F最大,F max=F1+F2+F3。

②最小值:a.若其中两个较小分力之和(F1+F2)大于等于第三个分力F3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0;b.若其中两个较小分力之和(F1+F2)<F3时,合力的最小值F min=F3-(F1+F2)。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多样的文化》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多样的文化》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不同的文化习俗】
1.习俗,指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在较长时间里形成并流行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习俗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行为制约作用。习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习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2.习俗涉及生产、生活、信仰等多个方面,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习俗差别很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侧重选择讲述生活习俗的差异,重点关注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且在本标题内容一开始就作了交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节多样的文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要求学生知道世界主要语言;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区;了解各地衣食住行等习俗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
板书设计
3.教材用六种语言“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直观反映语言种类的不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主要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但世界上有的语言并没有文字。
4.教材对宗教内容尽量简化处理,概述宗教产生的原因后,简单介绍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其他宗教没有涉及。相关研究表明,基督教的分布范围较广,很难总结其主要分布区,因此教材没有列举其主要分布区,而是用“分布广泛”阐明其分布特点。另外,因学生还没有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这里提及的分布区尺度只具体到大洲。
(2)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世界的三大宗教。
【师生共同小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最多,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区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2)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虚实与物距有关.3、合作互动探究新知图1(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1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2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3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4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54、实验计录及实验结论∣V∣表示像距的绝对值二、凸透镜成像的图像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A、B为二倍焦距处,后同)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题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年级
八年
主备人
授课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是根据哪条规律成像的3、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活动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活动7: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汇报展示、教师点拨
物距的范围
像距的范围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2f
u =f
u<f
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
u=f是成像的分界点;
u=2f是成像的分界点;
活动2: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亮斑最小最亮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用平行光汇聚法测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活动3: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能举例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能举例说明常见复合材料的应用。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也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还包括在合成高分子的主链或支链上引入某种功能原子团,使其显示出在光、电、磁、声、热、化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特殊功能。

3.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特点及合成方法(1)结构特点①含有强亲水性原子团—OH的支链;②具有网状结构。

(2)合成方法①对淀粉、纤维素等天然吸水材料进行改性,在它们的高分子链上再接上含强亲水性原子团的支链,以提高它们的吸水能力。

例如,将淀粉与丙烯酸钠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生成以淀粉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同时与交联剂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淀粉——聚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

②以带有强亲水性原子团的化合物,如丙烯酸CH2===CH—COOH等为单体,均聚或两种单体共聚得到亲水性高聚物。

例如,丙烯酸单体用NaOH中和得到丙烯酸钠,加入少量交联剂,再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得到具有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要在反应中加入少量含两个双键的二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让线型结构变为网状结构。

[归纳总结]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的区别与联系(1)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它们只是相对而言。

①从组成元素看,都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②从合成反应看,都是由单体经加聚或缩聚反应形成;③从结构看,也就是分两种结构:线型结构、体型结构。

(2)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功能与性能上,与传统材料相比,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更优异,往往具备传统材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能,可用于许多特殊领域。

[活学活用]1.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高性能化、功能化、复合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下列材料不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是()A.用于生产光盘等产品的光敏高分子材料B.用于制造CPU芯片的良好半导体材料单晶硅C.能用于生产“尿不湿”的高吸水性树脂D.能导电的掺杂聚乙炔答案 B解析B项中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A项中光敏高分子材料、C 项中高吸水性树脂、D项中导电高分子材料均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2.功能高分子是一类以基本合成材料为原料、在其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物质或经过特殊的处理后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功能高分子的是()A.高分子分离膜B.隐形眼镜C.人造丝D.人造骨骼答案 C解析人造丝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属于传统合成材料。

高分子分离膜、隐形眼镜以及人造骨骼均为功能高分子材料。

二复合材料1.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另外一种材料作为增强体,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2.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单一材料。

如复合材料——玻璃钢产品。

3.复合材料的应用:主要用来做建筑材料和汽车、轮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外壳和构件。

[归纳总结]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区别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B.飞机机身的复合材料大多是以金属为增强材料、纤维为基体的复合材料C.制造网球拍用的复合材料是在合成树脂的基体中加入了碳纤维作增强体D.航天飞机机身使用的隔热陶瓷瓦是由纤维和陶瓷复合而成的材料制成的答案 B解析飞机机身的复合材料大多是以纤维为增强材料,金属为基体的复合材料,B项中将基体与增强体颠倒了。

4.神舟八号的返回舱外形看起来像一口大钟,大约3吨多重,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大的返回舱。

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应该选择某种特殊材料覆盖在飞船表面,这种材料应该具有的性质是()A.良好的导电性B.密度较大,以增大飞船的惯性C.轻质防热,可承受上千摄氏度的高温D.质地柔软,以利于飞船的变形答案 C解析为了防止飞船在升空和着陆时因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覆盖在飞船表面的物质应该具有隔热的特点,能耐高温,另外还应质轻,以减小飞船升空时的能量损耗。

当堂检测1.下列材料中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是()①有机玻璃②合成橡胶③高分子分离膜④生物高分子材料⑤隐身材料⑥液晶高分子材料⑦光敏高分子材料⑧智能高分子材料A.①③④⑥⑧B.②④⑥⑦⑧C.③④⑤⑥⑦⑧D.全部都是答案 C解析有机玻璃属于传统合成材料中的塑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三大传统合成材料,它们不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材料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合成橡胶B.高分子分离膜C.黏合剂D.涂料答案 B解析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是传统高分子材料。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探求某种新型高分子材料,需要研究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B.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产业为能源、信息工程和材料C.带有强亲水性原子团的化合物共聚可以得到强亲水性高聚物D.具有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具有强吸水性答案 D解析具有强亲水性的原子团作支链,同时与交联剂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聚合物才具有强吸水性。

4.高分子分离膜可以让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而将物质分离,下列应用不属于高分子分离膜的应用范围的是()A.分离工业废水,回收废液中的有用成分B.食品工业中,浓缩天然果汁、乳制品加工和酿酒C.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将热能转换成电能D.海水淡化答案 C解析A、B、D均是功能高分子分离膜的应用范围,而C中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应是传感膜,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是热电膜。

5.感光性高分子也称为“光敏性高分子”,是一种在彩电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它是由两种单体经酯化后聚合而成的,试推断这两种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在(1)中由两种单体生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它是由两种单体经加成后聚合而成的,则这两种单体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此高聚物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B.此高聚物不能使溴水褪色C.此高聚物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此高聚物水解后可得到另一种高聚物E.此高聚物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答案(1)CH2===CHOH(2)(3)乙炔、苯丙烯酸(4)ACD解析(1)该物质是一种加聚产物,链节为,还原回单体是,从单体的结构简式看出,该物质是一种酯,生成该酯的两种物质是。

(2)两种反应物生成高聚物时,发生两个反应,两种反应物先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再发生加聚反应。

(3)两种单体加成形成材料单体,应该是乙炔和苯丙烯酸加成。

(4)此高聚物中含有酯基,含有,因此,A中反应能发生;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水解后变成和两种物质,其中仍为高分子化合物。

6.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1)试写出化学方程式: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OCH 2CH 2CH 2COOH ――→浓H 2SO 4△(2)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消去反应 酯化反应(3)(4)解析 化合物A 具有酸性,可能为羧酸,在存在浓硫酸的条件下,化合物A 转化为化合物D ,分子组成减少一分子H 2O ,且生成五原环化合物,说明A 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D 为内酯,进而推断A 为含有一个羟基的直链的羧酸,且羟基位于碳链末端。

化合物A 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转化为化合物B ,且B 可使溴水褪色,说明化合物B 为不饱和的,对比A 、B 分子组成,B 比A 少一分子水 ,说明B 为不饱和羧酸,双键位于碳链末端,进而推断C 为加聚反应产物。

由化合物A 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合物E(C 4H 6O 2)n ,说明化合物A 发生缩聚反应。

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一、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1.下列有关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高吸水性树脂可用于干旱地区抗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B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分离和提纯物质C .医用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医用器械和人造器官D .聚乙炔膜可用于分离工业废水和海水淡化答案 D解析 聚乙炔膜属于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电子元件。

2.在某些塑料(如聚乙炔等)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们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些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之为“人造金属”,下列对“人造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的制取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B .强氧化剂或还原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C .“人造金属”能够导电传热,所以有金属光泽D .“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它们属于金属答案 B解析 “人造金属”与普通金属的制取方法和原料均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