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2018)
地佐辛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

t: n-e rsl J_ J n,0 29 ()6- y l gtr eut JB U It2 0 ,01:8 7 . o m s[ 1 ( 稿 :0 卜 1 — 2 修 回 :0 2 0 — 6 收 21 2 1 2 1— 4 2 ) ( 任编辑 责 张 亚强)
地佐 辛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 中的应用
的发 生 。我 院 1 9 年 1 91 月一2 1 年 7 收 治后 尿道 00 月
管体长 2 m, . e 钢丝置入 导尿管扣住气囊与尿 管结 5 合部 , 将导尿管拉长绷紧固定 , 导丝与导尿管浑然一
体, 即成带 导尿 管 的“ 道探杆 ” 在手术 操作 过 程 中 尿 ,
也避免了导尿管松动 , 导丝移位 , 从导尿管侧孔穿出 损伤 尿 道 。本 组 均 一次 性 置 人导 尿 管 , 由术 者一 人 完 成 , 术 过 程 简 捷 , 伤 小 , 低 了远 期 手 术 并 手 创 减
术后 硬 膜外 自控 镇痛 的可行性 。
1 一般资料 择期行 剖宫产术且要求进行术后 . 1 硬 膜 外 镇 痛 的初 产 妇 8 0例 ,A A I S ~Ⅱ级 , 龄 年 2 ~3 岁 , 2 2 体重 5~ 5妇, 57 身高 13 13e 5 ~ 7 m。均 无 严重心 、 、 、 肺 肝 肾等疾病史 , 无长期使用镇静 、 镇痛
发症 。
参考文献 :
[】 阶平 . 阶平泌 尿外 科学 [ . 南 : 1吴 吴 M]济 山东 科技 出版 社 , 0 1 2 1:
8 2 8 4 5 - 5
断裂 3 例 , 中 3 行 一期 尿道 吻合术 , 后排 尿通 6 其 例 术
畅 , 例发生勃起 功能 障碍 ;3 1 3 例行尿道会师术 , 术 后 作 短期 尿 道扩 张 , 排尿 通 畅 , 勃起 功能 障碍 无
地佐辛在术后硬膜外连续镇痛中的用法

地佐辛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一.概述地佐辛又名加罗宁,是新型桥环氨基四氢萘,为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
由于其镇痛效应强、安全性高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近年来已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
地佐辛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的理想药物。
二.药理及应用地佐辛是近年国内新上市的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κ受体产生完全激动作用,对μ受体只引起较弱的效应,有时还可以对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及表现部分阻断作用,故而相关不良反应较少。
三.用法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 mL/h。
负荷剂量:吗啡2 mg+生理盐水3ml,EA持续剂量:地佐辛5 mg+地塞米松5 mg+低浓度罗哌卡因(115 mg-224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EA四.注意事项:1.地佐辛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
地佐辛能缓解术后疼痛,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
仍然有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存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瘙痒、红斑等2. 本品含有焦亚硫酸钠,硫酸盐对于某些易感者可能引起致命性过敏反应和严重哮喘。
3.本品具有阿片拮抗剂的性质,对麻醉药有身体依赖性的病人不推荐使用。
4.本品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应在医院内使用,以便及时发现呼吸抑制和进行适当治疗。
5.对于脑损伤、颅内损伤或颅内压高的病人,使用本品产生呼吸抑制可能会升高脑脊液压力。
对此类患者仅在必要时使用,要尤为注意。
6.本品可引起呼吸抑制,患有呼吸抑制、支气管哮喘、呼吸梗阻的病人使用本品要减量。
7.本品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本品应低剂量。
8.胆囊手术者慎用本品。
8.使用本品的患者在药物作用存在时,不应开车或操作危险的机器。
10.阿片类镇痛药、普通麻醉剂、镇静药、催眠药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包括酒精)与本品同用会产生添加作用。
因此,联合治疗时,一种或全部药物的剂量都应减少。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2018)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2018)地佐辛自200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规范与优化地佐辛得临床应用,国内专家组曾于2013年召开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研讨会,并形成《2013年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并发表于当年得临床麻醉学杂志。
该建议对规范与优化地佐辛得临床应用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内积累了大量得地佐辛临床应用资料,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因此有必要对2013年以来得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
鉴于文献中大规模、多中心、严格对照得文献仍不多,故仍以建议形式发表,供同道们参改。
作用机制及临床药理学特点手术后地佐辛就是合成得阿片类药物,高脂溶性。
因地佐辛得分子结构与喷她佐辛类似,过去认为其与喷她佐辛一样为κ受体激动药。
后有研究认为其为部分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μ受体激动/拮抗剂作用,与纯μ受体激动药比较,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同样也有研究显示,该药在一定剂量下与阿片受体激动药联合使用有镇痛增强作用,可能有除阿片受体以外得中枢镇痛作用机制,但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此外,其在镇痛剂量下无致幻作用,有研究认为其为κ受体激动药。
地佐辛肌注10mg与吗啡肌注10mg产生类似强度得镇痛作用,其镇痛起效时间与吗啡相似(静注15min 内,肌注30min内),作用时间与吗啡相当(3~6h)。
当稳态血药浓度超过5~9ng/ml时,对手术后患者具有明显得镇痛作用。
呈现最大镇痛效应比达血药浓度峰值时间晚20~60min。
5min内静注10mg平均终末半衰期为2、4h(1、7~7、4h)。
静注5、10mg,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比。
剂量超过10mg,呈非线性效应。
地佐辛主要由肝代谢,所用剂量约有2/3经尿排泄,其中1%为原型药,其余为葡萄糖甘酸共轭物,地佐辛还可能存在其她排泄途径如胆道等。
地佐辛还具有以下特点:(1)地佐辛具有类似吗啡得阿片药效应,但引起得呼吸抑制作用较吗啡轻,且有封顶效应(0、3~0、4mg/kg时呼吸抑制效应最大);(2)治疗剂量得地佐辛对心脏功能与血压无明显影响;(3)地佐辛对胃肠道得影响小,在长期使用中很少引起便秘;(4)地佐辛滥用倾向低于吗啡,WHO未将其列入管制药品;国内将地佐辛列为二类精神药品。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1. 引言1.1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dexmedetomidine)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和抗焦虑等效果。
近年来,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地佐辛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通过激活α2受体产生镇痛和镇静效果。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减少疼痛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与传统镇痛药物相比,地佐辛具有较少的呼吸抑制作用和更快的恢复期,使其成为术后镇痛的理想选择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地佐辛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类型的术后镇痛中,包括心脏手术、脑部手术、腹部手术等。
研究表明,地佐辛可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地佐辛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也受到了关注,如与麻醉药、镇痛药等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展现出明显的潜在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多地关注于优化用药策略、探索新的联合应用方式,以进一步提升术后镇痛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2. 正文2.1 地佐辛的药理特点及作用机制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局部麻醉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的过程来达到镇痛效果。
地佐辛主要通过阻断钠通道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突发,使疼痛信号无法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地佐辛还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减少神经元内的钙离子流入,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
地佐辛还具有镇痛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影响局部炎症反应来减轻疼痛。
地佐辛可以降低组织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细胞外液的渗出,减轻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的感觉。
地佐辛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和影响局部炎症反应两种机制来达到镇痛的效果。
其药理特点在于作用局部、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2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在术后镇痛中被广泛应用。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dexmedetomidine)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兴奋剂,在临床上用于镇痛、镇静和辅助麻醉。
近年来,地佐辛作为术后镇痛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组织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发挥镇痛效果。
地佐辛能够通过中枢的α2受体来抑制痛觉传导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轻术后疼痛。
地佐辛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术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断痛觉传导通路,达到镇痛的效果。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持续静脉输注,在术后的疼痛管理中提供持续的镇痛效果;另一种是通过局部给药,如局部注射或局部浸润,直接在手术切口处提供镇痛效果。
相比于其他镇痛药物,地佐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作用时间,从而能够提供持续的镇痛效果。
研究表明,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能够显著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总用量,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另一项Meta分析研究也显示,与传统的镇痛方法相比,地佐辛能够显著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副作用也需要注意。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
因为地佐辛是一种麻醉辅助药物,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地佐辛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1. Tobias JD. Dexmedetomidine: applications in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and pediatric anesthesiology.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07;8(2):115-131.2. Kulkarni KR. Dexmedetomidine: new avenues. J Anaesthesiol Clin Pharmacol. 2011;27(3):297-302.3. Su X, Meng ZT, Wu XH, et al. Dexmedetomidine for prevention of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6;388(10054):1893-1902.4. Gao X, Xing W, Xu X. Dexmedetomidine-based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meta-analysis. BMC Anesthesiol. 2018;18(1):77.。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

建议方案 一、中小手术后镇痛:应根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 人术后镇痛快捷指南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镇痛方法。 使用时要注意该药静注起效时间约5~10 rain,维持作用时 间达4 h,可用于短小手术中和手术后镇痛,一般采取术前或 术中给药,并根据创伤程度决定使用剂量。单独使用地佐辛 术后镇痛的常用配方为: 1.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A):在手术结束前10~20 rain,静脉注射地佐辛2~4 mg作为负荷量;手术结束后镇痛 泵的配方为:地佐辛40~6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持续 剂量为2 ml/h,制止突发痛剂量为2~4 ml/次,锁定时间10
药),并注意纠正缺氧和血容量不足。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 译一用药,防治恶心呕吐的二线药物包括抗胆碱药(东莨菪 碱贴剂),P物质拮抗药(阿瑞匹坦),酚噻嗪类药(小剂量氯 丙嗪)等。 三、地佐辛一般不引起呼吸抑制,其导致的耐受性和依 赖性也远远低于强阿片类药物。由于作用在阿片受体,也可 能产生瘙痒、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但通常仅是轻度的, 无需特殊处理。
重度疼痛,剂量可酌情增加。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均有“天花 板”效应,故不能超过说明书或药典规定剂量,非甾体类消炎 药作用于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包括炎性前列腺素的产 生,对已存在的前列腺素并尢拮抗作用,故应一次性给药或 使用负荷剂量。 (1)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A):手术结束前10~20
rain
万方数据
rag静注或肌注等效。地佐辛止痛效应与剂量相关,临床
使用一次最大剂量为30~50 mg,超过此剂量镇痛作用增加 不明显。地佐辛可单独用于中小手术后镇痛,在中大手术后 应与其他镇痛药联合应用,以增强镇痛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徐建国);北京协和医院(罗爱 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新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 济医院(田玉科);北京朝阳医院(岳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国 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俞卫锋);解放军301医院 (米卫东);北京同仁医院(李天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 虹);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徐世元);广东省人民医院(赵国 栋);北京安贞医院(卿恩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缪长虹); 上海长征医院(石学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焕森);南京 军区南京总医院(杨建军)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适用于各种手术术后镇痛。
本文将介绍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进展。
一、地佐辛的药理作用地佐辛主要通过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达到局部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地佐辛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地佐辛在各种手术术后镇痛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骨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
对于常见的手术如拇外翻、切除乳腺肿瘤、胆囊切除、阑尾炎切除、膝关节置换等,地佐辛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骨科手术中,地佐辛常用于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
地佐辛在术后24小时内通过全麻和骶管阻滞术给药可显著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普外科手术中,地佐辛术后镇痛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镇痛需求,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后恢复的质量。
在妇产科手术中,地佐辛也常用于宫腔镜手术、宫颈锥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手术的术后镇痛。
地佐辛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剂量和给药方式要根据不同手术和患者的疼痛程度来确定。
通常地佐辛可以通过静脉给药、局部注射或患部贴敷等方式给药。
在术中骨科手术时,可采用联合使用地佐辛和罗哌卡因的方式,在手术部位注射地佐辛,术后可继续应用地佐辛贴敷或静脉给药。
对于腹腔镜手术,可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腹腔内和盆腔内注射地佐辛。
在妇产科手术中,地佐辛可通过宫颈内口、子宫颈环支、宫腔等直接注射,也可通过静脉推注给药。
地佐辛测试题目

安平舒产品知识测试1、中国的麻醉技术比欧美国家早了()年A、500B、1000C、1600D、26002、最早使用麻醉技术进行人体手术的中国医师是()A、华佗B、孙思邈C、张仲景D、李时珍3、1846年10月16日,Boston牙医William Morton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实施了()麻醉,是外科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
A、吗啡B、乙醚C、异丙酚D、依托咪酯4、关于麻醉的概念正确的是()多选A、英文源于希腊语,表示“知觉/感觉丧失”B、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C、感觉丧失可以是全身性的,即体现为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
D、麻醉的目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5、理想的麻醉需在手术中让患者达到什么效果?多选A、镇静(遗忘)B、无痛C、肌肉松弛D、抑制反射6、麻醉用药包括()多选A、麻醉剂B、镇痛药C、肌松药D、镇静药7、疼痛是非愉快的(),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
A、感觉体验B、情感体验C、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D、都不是8、国际疼痛学会(IASP)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定为世界镇痛日,以更好地普及疼痛知识。
A、10月11日B、10月20日C、12月1日D、12月30日9、疼痛的产生机理,其过程依次是()A、传导-调节-感知-转化B、转化-传导-感知-调节C、传导-感知-调节-转化D、转化-传导-调节-感知10、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划分成5种程度,其中Ⅲ度疼痛指的是()A、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B、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要止痛药C、重度痛,非用药不可缓解的持续痛D、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11、疼痛评价的工具包括()多选A、面谱表请B、语言测定评分VRSC、数字测定评分NRSD、视觉模拟评分VAS12、()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控制疼痛的首选方法A、药物治疗B、神经阻滞C、心理治疗D、中医理疗13、以下可用于治疗难治性疼痛的药物是()A、地佐辛B、阿司匹林C、曲马多D、扑热息痛14、以下不需要红处方的阿片药物是()A、芬太尼B、丁丙诺啡C、吗啡D、地佐辛15、阿片又称鸦片,具有()之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2018)地佐辛自200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国内专家组曾于2013年召开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研讨会,并形成《2013年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并发表于当年的临床麻醉学杂志。
该建议对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内积累了大量的地佐辛临床应用资料,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因此有必要对2013年以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鉴于文献中大规模、多中心、严格对照的文献仍不多,故仍以建议形式发表,供同道们参改。
作用机制及临床药理学特点手术后地佐辛是合成的阿片类药物,高脂溶性。
因地佐辛的分子结构与喷他佐辛类似,过去认为其与喷他佐辛一样为κ受体激动药。
后有研究认为其为部分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μ受体激动/拮抗剂作用,与纯μ受体激动药比较,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同样也有研究显示,该药在一定剂量下和阿片受体激动药联合使用有镇痛增强作用,可能有除阿片受体以外的中枢镇痛作用机制,但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此外,其在镇痛剂量下无致幻作用,有研究认为其为κ受体激动药。
地佐辛肌注10mg与吗啡肌注10mg产生类似强度的镇痛作用,其镇痛起效时间与吗啡相似(静注15min 内,肌注30min内),作用时间与吗啡相当(3~6h)。
当稳态血药浓度超过5~9ng/ml时,对手术后患者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呈现最大镇痛效应比达血药浓度峰值时间晚20~60min。
5min内静注10mg平均终末半衰期为2.4h(1.7~7.4h)。
静注5、10mg,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比。
剂量超过10mg,呈非线性效应。
地佐辛主要由肝代谢,所用剂量约有2/3经尿排泄,其中1%为原型药,其余为葡萄糖甘酸共轭物,地佐辛还可能存在其他排泄途径如胆道等。
地佐辛还具有以下特点:(1)地佐辛具有类似吗啡的阿片药效应,但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较吗啡轻,且有封顶效应(0.3~0.4mg/kg时呼吸抑制效应最大);(2)治疗剂量的地佐辛对心脏功能与血压无明显影响;(3)地佐辛对胃肠道的影响小,在长期使用中很少引起便秘;(4)地佐辛滥用倾向低于吗啡,WHO未将其列入管制药品;国内将地佐辛列为二类精神药品。
术后镇痛建议方案应根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镇痛方法。
单独用于术后镇痛地佐辛可用于中小手术后的单独镇痛。
该药静注起效时间较快,维持作用时间适中,可用于短小手术(包括门诊手术)术中和术后镇痛,一般采取术前或术中给药,并根据术中用药情况和创伤程度决定使用剂量。
对于中、大手术需使用多模式镇痛。
1.术后单独应用地佐辛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手术结束前10~20min,静脉缓慢注射地佐辛0.1mg/kg作为负荷量,手术结束后镇痛泵的配方为:地佐辛0.8mg/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持续剂量为2ml/h,治疗突发痛剂量为每次0.5~2ml,锁定时间10~15min,术后持续镇痛24~48h。
为治疗48h后的疼痛,可依上述浓度配制72h药量,或48h后酌情采用肌肉注射,每次5mg,4次/天,或口服其他镇痛药物。
2.多次或持续静注在手术结束前10~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作为负荷量,手术结束后每2~4小时间断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2.5~10mg,持续48h。
也可将地佐辛0.8mg/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注,期间如有突发痛,可静脉注射地佐辛2~4mg或其他镇痛药物。
多模式镇痛采用不同的药物或不同镇痛方式的多模式镇痛是中或大手术后主要的镇痛方法,推荐地佐辛与非甾体抗炎药或强阿片类药物配伍,也可与其他类型镇痛药物或与其他镇痛方法(主要是外周神经阻滞或创口局部浸润等区域阻滞方法)联合形成多模式镇痛方案。
1.地佐辛与多种药物复合镇痛(1)与NSAIDs复合应用,镇痛效果叠加,不良反应因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而不相加。
联用时一般采用各50%剂量或只减少50%地佐辛剂量,但对于中到重度疼痛,节省吗啡量可能少于50%。
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均有“天花板”效应,故不能超过说明书或药典规定剂量,非甾体类消炎药作用于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包括炎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对已存在的前列腺素并有拮抗作用,故应一次性给药或使用负荷剂量。
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复合应用。
负荷剂量:手术结束前10~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 2.5~5mg或氟比洛芬酯50mg。
背景剂量:地佐辛12.5~25mg+氟比洛芬酯125~25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术后接PCIA泵,背景剂量2ml/h。
突发痛冲击剂量每次1ml,锁定时间15min。
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复合应用。
负荷剂量:手术结束前10~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 2.5mg+手术前或手术结束前30~6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或在手术前30~60min,将两药合并使用。
背景剂量:地佐辛25~5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术后接PCA泵,输注速度2ml/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40mg,每8~12h静脉注射一次。
突发痛冲击剂量每次1ml,锁定时间15min。
地佐辛与其他NSAIDs(氯诺昔康、酮咯酸氨丁三醇等)类药物联用,方案与氟比洛芬酯相同,地佐辛和NSAIDs用量为常用剂量的1/2或全量。
(2)与阿片类药吗啡、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应用,有利于降低强效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适当的药物比例有助于增强镇痛作用。
与吗啡复合PCIA。
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地佐辛0.25mg·kg-1·d-1+吗啡0.25~0.4mg·kg-1·d-1或地佐辛0.1mg·kg-1·d-1+吗啡0.5mg·kg-1·d-1.与芬太尼复合PCIA。
地佐辛0.1~0.4mg/kg+芬太尼5~15μg/kg用于PCIA。
与舒芬太尼复合PCIA。
已证实术后48h以地佐辛0.3mg/kg复合舒芬太尼1.5μg/kg;或地佐辛0.4mg/kg复合舒芬太尼1.25 μg/kg时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3)与其它药物复合。
地佐辛与地塞米松、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复合应用,可降低地佐辛用量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国内研究显示:地佐辛0.5~0.8mg/kg+右美托咪定1μg/kg,或地佐辛0.5~0.8mg/kg+地塞米松2.5~5.0mg,术后PCIA,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也有报告地佐辛0.6 mg/kg+氯胺酮3mg/k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术后PCIA,负荷量为地佐辛5mg,背景剂量2ml/h,突发痛冲击剂量每次1ml,锁定时间10min,也有协同镇痛作用,但这些药物复合的优缺点和实用价值仍待进一步证明。
2.地佐辛与区域阻滞复合应用(1)与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联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术后镇痛,但常存在着镇痛不完全,需补充镇痛药物。
例如对于开胸手术,有临床研究以0.375%罗哌卡因T4-7椎旁神经阻滞+地佐辛0.8mg/kg或T4-8椎旁神经阻滞+地佐辛10mg+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100μg行PCIA,有较好的镇痛协同效果。
地佐辛也可作为其他部位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不足时的补充。
(2)与局部麻醉药混合应用于局部浸润术后镇痛有研究显示,对于行上肢手术的患者,0.5%的布比卡因20ml中加入地佐辛0.05mg/kg行臂丛神经阻滞,可延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
也有研究予以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每侧0.375%罗哌卡因20ml)联合地佐辛PCE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PCEA配方:地佐辛15mg+1%罗哌卡因100mg加入到生理盐水中,总量均为50ml;PCEA采用持续输注(LCP)模式:负荷量5ml+维持量1.0ml/h+单次PCA剂量每次2ml,锁定时间15min。
围手术期其他应用地佐辛也广泛应用于国内麻醉诱导期,于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可抑制气管拔管反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抑制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抑制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有效预防丙泊酚引起的注射痛等。
此类应用虽有文献支持,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术后不良反应及防治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有许多,使用阿片类药物是其中之一。
临床麻醉科医师应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予以不同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于有危险因素患者建议实施有效预防。
常用的预防药物有司琼类、地塞米松、氟哌利多、氟哌啶醇、胃复安、阿瑞匹坦、苯海拉明、东莨菪碱贴剂等。
对于中度以上风险的患者,相关指南推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预防方案:(1)氟哌利多+地塞米松;(2)司琼类+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3)司琼类+地塞米松+氟哌利多。
具体用法用量为:诱导前4~5mg静注地塞米松,术后静注氟哌利多0.625~1.25mg或肌注/静注氟哌啶醇0.5~<2mg。
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管理,强调进行有效预防、联合用药以及未行预防或预防失败后应及时给予止吐治疗,详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手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头晕头晕是地佐辛及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在排除其他原因并不伴有其他症状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仅需平躺休息;用药期间禁止驾驶车辆及其他机械操作。
嗜睡应用地佐辛常见嗜睡的不良反应。
镇静和轻度嗜睡,可唤醒(Ramsay评分≤4分),一般无严重的呼吸道阻塞,仅需严密观察,无需处理。
但对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呼吸道不通畅或不易唤醒的深度睡眠,必须加强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通气、氧合情况,意识水平),如出现呼吸抑制则按照呼吸抑制进行管理。
此种情况多与药物应用方法不当,尤其是合并使用其他中枢镇静药物,或剂量过高有关。
其它单独使用地佐辛一般不引起呼吸抑制,但与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合用时的协同作用可出现呼吸抑制。
地佐辛导致的耐受性和依赖性虽低于强效阿片类药物,但也应加以注意预防。
由于其阿片受体作用,地佐辛也可能产生瘙痒、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但通常较轻,无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