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满分冲刺 (五)- 学案

中考数学满分冲刺 (五)- 学案
中考数学满分冲刺 (五)- 学案

中考数学满分冲刺(五)- 学案

xx年春季初三年级数学教材A版

第05讲中考数学满分冲刺

(五)冲刺技巧动态几何问题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在这一讲,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由于有些题目比较难和繁琐,建议大家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在这些题上花越多时间,中考中遇到类似题目就会省下越多的时间。满分点拨典例分析

一.单动点形成的最值问题例

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

D.(1)求点A,B,D的坐标;(2)连接CD,过原点O作OECD,垂足为H,O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AE,A

D.求证AEOADC;(3)以(2)中的点E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O的切线,切

点为Q,当PQ的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例

2.如图,已知抛物线图象经过A(1,0),B(4,0)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C(m,m1)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

A.B重合),过点D分别作DEBC交AC于E,DFAC交BC于F 求证四边形DECF是矩形;连结EF,线段EF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EF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动点形成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

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

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例

2.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与y轴交于点C若点P,Q同时从A点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AB,AC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停止运动,这时,在x轴上是否

存在点E,使得以A,E,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E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P,Q运动到t 秒时,APQ沿PQ翻折,点A恰好落在抛物线上D点处,请判定此时四边形APDQ的形状,并求出D点坐标

三.动点形成全等.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2,0),与y轴的交点为C,对称轴是x3,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经过B,C的直线l平移后与抛物线交于点M,与x轴交于点N,当以B,C,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点M的坐标;(3)若点D 在x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DPBC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

2.已知抛物线C1的顶点为A,且经过点B(2,1)(1)求A 点的坐标和抛物线C1的解析式;(2)如图1,将抛物线C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C2,且抛物线C2与直线AB相交于C,D两点,求SOACSOAD的值;(3)如图2,若过P(4,0),Q (0,2)的直线为l,点E在(2)中抛物线C2对称轴右侧部分(含顶点)运动,直线m过点C和点E问是否存在直线m,使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基础夯实

1.如图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点A为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A分别作ABx轴和ACy轴,垂足分别为B,C则四边形OBAC周长的最小值为()A4B3C2D

12.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

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

A.PB则PAB面积的最大值是()A8B12CD

3.如图,一条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

A.B两点,其顶点P在折线CDE上移动,若点

C.

D.E的坐标分别为(1,4).(3,4).(3,1),点B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1,则点A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

A.1

B.2

C.3

D.

4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D,P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则AP的最小值是

5.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是直线yx上的动点,A(1,0),B(2,0)是x轴上的两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 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满分冲刺

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

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2.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0,2),C(,0)三点,一动点P从原点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连接BP,过点A作直线BP的垂线交y轴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BQAP时,求t的值;(3)随着点P的运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PQ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t的值及相应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RtABC中,BAC90,B60,BC16cm,AD是斜边BC上的高,垂足为D,BE1cm点M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N从点E出发,与点M同时同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MN为边在BC的上方作正方形MNGH点M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点N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点G刚好落在线段AD上(2)设正方形MNGH与RtABC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为S,当重叠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时,求出S关

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设正方形MNGH 的边NG所在直线与线段AC交于点P,连接DP,当t为何值时,CPD是等腰三角形思考乐优学产品中心初中组12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综合复习(三)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综合复习(三)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2)所在象限为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是( ) A .(-4,3) B .(0,3) C .(-2,5) D .(-2,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与点B 关于y 轴对称,则点B 的坐标为( ) A.(3,2) B.(-2,-3) C.(-2,3) D.(2,-3) 4、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是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0时,y 值随x 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 A.2 x y = B. 1-=x y C. x y 43= D. x y 1= 9、(11·永州)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垂直于对角线BD 的直线l ,从点B 开始沿着线 段BD 匀速平移到D .设直线l 被矩形所截线段EF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t ,则y 关于t 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 D C B A y t y t y t t y F E A D C B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一章 数与式 第一讲 实数 【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 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 实数 【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如: 2 π 是 数,不是 数, 7 22 是 数,不是 数。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 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b 互为相反数? 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a = 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b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分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 ? ????正数正无理数零 负有理数负数 (a >0) (a <0) 0 (a=0)

201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C 64 5.(4分)(2014?重庆)2014年1月1日零点,北京、上海、宁夏的气温分别是﹣4℃、5℃、6℃、﹣8℃,当时这四个 6.(4分)(2014?重庆)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 7.(4分)(2014?重庆)2014年8月26日,第二届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甲、乙、丙、丁四位跨栏运动员在为该运动会积极准备.在某天“110米跨栏”训练中,每人各跑5次,据统计,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13.2秒,甲、乙、丙、 8.(4分)(2014?重庆)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直线AB、CD于点E、F,过点F作FG⊥FE,交直线AB于点G,若∠1=42°,则∠2的大小是() 9.(4分)(2014?重庆)如图,△ABC的顶点A、B、C均在⊙O上,若∠ABC+∠AOC=90°,则∠AOC的大小是()

10.(4分)(2014?重庆)2014年5月10日上午,小华同学接到通知,她的作文通过了《我的中国梦》征文选拔,需尽快上交该作文的电子文稿.接到通知后,小华立即在电脑上打字录入这篇文稿,录入一段时间后因事暂停,过了一小会,小华继续录入并加快了录入速度,直至录入完成.设从录入文稿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为x ,录入字数为y ,. C D . 11.(4分)(2014?重庆)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 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 12.(4分)(2014?重庆)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 、B ,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1,﹣3,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C ,则 △AOC 的面积为(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4分)(2014?重庆)方程组 的解是 _________ . 14.(4分)(2014?重庆)据有关部分统计,截止到2014年5月1日,重庆市私家小轿车达到563000辆,将563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 . 15.(4分)(2014?重庆)如图,菱形ABCD 中,∠A=60°,BD=7,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 _________ . 16.(4分)(2014?重庆)如图,△OAB 中,OA=OB=4,∠A=30°,AB 与⊙O 相切于点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 .(结果保留π)

中考数学五大高分攻略

中考数学五大高分攻略 攻略一:概念记清,基础夯实。 数学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就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因此,要把已经学过的四本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攻略二:适当做题,巧做为王。 有的同学埋头题海苦苦挣扎,辅导书做掉一大堆却鲜有提高,这就是陷入了做题的误区。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错。 攻略三:前后联系,纵横贯通。 在做题中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穿透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特别是几何题中的辅助线添法很有规律性,在做题中要特别记牢。 攻略四:记录错题,避免再犯。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是同学们常会一次又一次地掉入相似甚至相同的陷阱里。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就要及时记录错题,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以后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毕竟,中考当中是分分必争,一分也失不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攻略五:集中兵力,攻下弱点。

2020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试题-中考考前冲刺

(满分120分,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a,b在数轴上位置如图K101,则a,b,-a,-b 的大小顺序是() A.-a<b<a<-b B.b<-a<a<-b C.-a<-b<b<a D.b<-a<-b<a 图K101图K102 2.如图K102,a∥b,∠1=158°,∠2=42°,∠4=50°,那么∠3=() A.50°B.60°C.70°D.80° 3.将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木块按如图K103方式摆放于一墙角,图①中摆放有1个小正方体,图②中摆放有4个小正方体,图③中摆有9个小正方体,…,按此规律,图⑥中摆放的小正方体个数为() 图K103 A.25B.36C.49D.50 4.如图K104,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都是圆O的弦,OM⊥AB,ON⊥AC,垂足分别为M,N,如果MN=1,那么△ABC的面积为()

图K104 3 A.3 B.3C.4 D. 3 5.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kx+b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 C. D. 6.如图K105,A点在半径为2的⊙O上,过线段OA 上的一点P作直线m,与⊙O过A点的切线交于点B,且∠APB=60°,设OP=△x,则PAB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图K105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分解因式:m2n+6mn+9n=________. 8.a,b是两个连续整数,若a<7<b,则a-1+b+5=________. 9.如图K106,将△ABC绕点C旋转60°得到△A′B′C,已知AC=6,BC=4,则线段AB扫过图形(阴影部分)的面

中考初三数学冲刺拔高专题训练(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 中考数学冲刺拔高 专题训练 目录 专题提升(一) 数形结合与实数的运算 (1) 专题提升(二)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8) 专题提升(三) 数式规律型问题 (12) 专题提升(四) 整式方程(组)的应用 (21) 专题提升(五)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28) 专题提升(六)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 (37) 专题提升(七)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47) 专题提升(八)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4) 专题提升(九) 以全等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60) 专题提升(十) 以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66) 专题提升(十一) 以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75) 专题提升(十二) 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83) 专题提升(十三) 以圆为背景的相似三角形的计算与 (89) 专题提升(十四)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量物体高度或宽度 (97) 专题提升(十五) 巧用旋转进行证明与计算 (104) 专题提升(十六) 统计与概率的综合运用 (111)

专题提升(一)数形结合与实数的运算 类型之一数轴与实数 【经典母题】 如图Z1-1,通过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长,就能准确地把2和-2表示在数轴上. 图Z1-1 【思想方法】(1)在实数范围内,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我们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它可以比较直观地解决问题.利用数轴进行实 数的大小比较,求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实数,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中考变形】 1.[2017·北市区一模]如图Z1-2,矩形ABCD的边AD长为2,AB长为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点为圆心,对角线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则这个点E表示的实数是(C)

中考数学压轴题九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中考数学压轴题九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中考数学压轴题九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分三部分,由易到难。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就属于第一部分,考察学科基础知识,一般难度不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运算不出错就没什么大问题。 图形位置关系 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其中最重要是圆与三角形的问题。 动态几何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较高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压轴题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单类题目解法教简单,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几类函数综合到一道题进行考察,考生需要对各类函数的基础知识掌握,并练习一些题目就可以应对。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但此题型较为固定,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了。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主要侧重两方面:第一,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第二,侧重代数方面,更多的考察考生的计算能力。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来出。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条件出题。对于这种题来说,如果考生为求快速而完全无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得不偿失。所以如何读懂题以及如何利用题就成为了关键。 解题策略 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其特点是通

201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B卷)及答案

4题图 F E D C B A 3题图 F E D C B A 8题图 O D C B A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数学试题(B 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抛物线y =ax 2 +bx +c(a≠0)的顶点坐标为)44,2(2a b ac a b --,对称轴公式为a b x 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地连续四天每天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1℃,0℃,2℃,则平均气温中最低的是( ) A 、-1℃ B 、0℃ C 、1℃ D 、2℃ 2、计算2252x x -的结果是( ) A 、3 B 、3x C 、23x D 、43x 3、如图,△ABC ∽△DEF ,相似比为1:2,若BC =1,则EF 的长是( ) A 、1 B 、2 C 、3 D 、4 4、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若∠AEF =50°,则∠EFC 的大小是( ) A 、40° B 、50° C 、120° D 、130° 5、某校将举办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要求各班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初三(1)班组织了五轮班级选拔赛,在这五轮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6分,甲的成绩的方差是0.2,乙的成绩的方差是0.8,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 6、若点(3,1)在一次函数2(0)y kx k =-≠的图象上,则k 的值是( ) A 、5 B 、4 C 、3 D 、1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的攻略总结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的攻略总结 初三数学分为代数、几何两个部分。代数内容有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象,统计初步三章;几何内容有解直角三角形和圆两章。初三数学的学习,是以前两年数学学习为基础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拓宽、综合与延续,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微博][微博]考查的重点。为了学好初三数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 (一)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二)注意前后联系。 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三)重视归纳梳理。 初三数学各章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要学会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纵向主要是按照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总结归纳,如学完函数,可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归纳知识。横向是平行的、相关的知识的整合,通过对比

指出其区别与联系,如学完二次函数之后,可把二次函数 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这样既可以巩固新、旧知识,更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基本模型,找出本质属性。 中学的“数学模型”常常是指反映数学知识规律的结论和基本几何图形。初中代数中,运算法则、性质、公式、方程、函数解析式等均是代数的模型;平面几何中,各类知识中的基本图形均是几何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重要的公式、定理是知识系统的主干,我们不仅要知其内容,还应该搞清其来龙去脉,理解其本质。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不仅体现方法,而且由此公式可得出两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可类似地推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所以一定要掌握推导过程。再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尽管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联系1:由两条弦的交点运动及割线的运动将四条定理结论统一到PA·PB=PC·PD上来; 联系2:结论形式上的统一:PA·PB=22OPR-(O为圆心,P为两弦交点)。 所以也把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这也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模型。 (五)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关键。在解数学综合题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 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 实数 【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如:2π是 数,不是 数,2 π 是 数,不是 数。 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 b 互为相反数2π 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2π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π = 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b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无限不循环小数 (a >0) (a <0) 0 (a=0)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止,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名师提醒:1、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较大的数,也可以表示较小的数,其中a 的取值范围一样,n 的取值不同,当表示较大数时,n 的值是原整数数位减一,表示较小的数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数位上的零)。2、近似数3.05万是精确到 位,而不是百分位】 四、数的开方。 1、若x 2=a(a 0),则x 叫做a 的 ,记做±2π ,其中正数a 的 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做 ,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0的平方根是 ,负数 平方根。 2、若x 3=a,则x 叫做a 的 ,记做2π ,正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负数 立方根。 【名师提醒: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个,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 【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无理数的识别。 例1 (2012?六盘水)实数2 π 中是无理数的个数有( )个. A . 1 B . 2 C . 3 D . 4 解:2π,所以数字2 π 中无理数的有:2π ,共3个. 故选C . 点评:此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 对应训练 1.(2012?盐城)下面四个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B ) A .0 B .2π C .﹣2 D . 2 π 考点二、实数的有关概念。 例2 (2012?乐山)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入500 元记作500元,那么支出237元应记作( ) A .﹣500元 B . ﹣237元 C . 237元 D . 500元 解:根据题意,支出237元应记作﹣237元. 故选B . 点评: 此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例3 (2012?遵义)﹣(﹣2)的值是( ) A .﹣2 B . 2 C . ±2 D . 4 解:∵﹣(﹣2)是﹣2的相反数,﹣2<0,∴﹣(﹣2)=2. 故选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 例4 (2012?扬州)﹣3的绝对值是( ) A .3 B . ﹣3 C . ﹣3 D . 2 π 解:﹣3的绝对值是3. 故选:A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高分战策〗:初中数学高分秘籍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随着新中考改革的调整,英语比例会变成等级能力的多次考试,那么数学就会变得很重要了。数学水平的高低,除了影响总分,还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姐提醒大家:一定要绝对重视数学的重要地位。 一般情况下,偏科的同学要么不喜欢数学,要么不喜欢数学老师,所以,你要想提升短板,第一要做的就是心里层面的建设! 从排斥到充满爱意 首先你要下个决心,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一个热爱数学的人! 有带动你毅力的心理建设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个学生再考砸好几次以后还能坚持之前很苦逼的学习方法的。 当你把分数稍微看得淡一点,更多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学透了没,一开始分数提高不显著的瓶颈就会比较好度过。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有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概念理解要深刻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至于深刻理解概念,还需要多做一些练习,什么是“多做多练习”,怎样“多做练习”呢? 第二点,例题一定要多看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

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到底应该怎么看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看内涵,不能只看皮毛。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2.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3.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 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这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学好数学,看例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点,多做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

2021届中考数学冲刺专题训练:统计与概率【含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数学冲刺专题训练 统计与概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最适合普查(全面调查)的是() A.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B.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 C.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 D.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 【答案】C 【解析】 A.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 B.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 C.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 D.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 故选:C. 2.为参加全市中学生足球赛.某中学从全校学生中选拔22名足球运动员组建校足球队,这22名运动员的年龄(岁)如下表所示,该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 年龄(岁)12 13 14 15 人数7 10 3 2 A.12岁B.13岁C.14岁D.15岁 【答案】B 【解析】 解:该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1271310143152 22 ?+?+?+? =13(岁),故选:B. 3.某校为了解全校同学五一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抽查了100名同学,统计它们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是()

A.4﹣6小时B.6﹣8小时C.8﹣10小时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100个数据,中间的两个数为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而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都落在第三组,所以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为6﹣8(小时).故选B. 4.根据《居民家庭亲子阅读消费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B.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超过50% C.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占20% D.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的居民家庭孩子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108° 【答案】C 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此选项正确; B.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的百分比为,超过,此选项正确; C.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占,此选项错误; D.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的居民家庭孩子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此选项正确; 故选:C.

中考数学高分五大攻略

2019年中考数学高分五大攻略攻略一:概念记清,基础夯实。 数学≠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就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因此,要把已经学过的四本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攻略二:适当做题,巧做为王。 有的同学埋头题海苦苦挣扎,辅导书做掉一大堆却鲜有提高,这就是陷入了做题的误区。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错。 攻略三:前后联系,纵横贯通。 在做题中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穿透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特别是几何题中的辅助线添法很有规律性,在做题中要特别记牢。 攻略四:记录错题,避免再犯。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是同学们常会一次

又一次地掉入相似甚至相同的“陷阱”里。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就要及时记录错题,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以后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毕竟,中考当中是“分分必争”,一分也失不得。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攻略五:集中兵力,攻下弱点。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2012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实数的概念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实数的概念 一、中考考查知识点: 1、有理数、有理数大小比较 2、绝对值、相反数、倒数 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 4、科学计算法、近似值、有效数字 二、中考试题回顾: 1、(6)--= . 2、-8的绝对值是 . 3、﹣2的倒数是 _________ . 4.21-的相反数是 . 5.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6.4的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2± 7.8的立方根是( ) A .2 B .2- C .3 D . 4 8.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陆总人口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 ) A. 1.33109人 B. 1.34 109人 C. 13.4108人 D. 1.341010人 9.在日本核电站事故期间,我国某监测点监测到极微量的人工 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浓度为0.000 0963贝克/立方米.数据“0.000 0963”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 . 10.下列各数中,比0小的数是( )

A .-1 B .1 C .2 D .π 三、中考专题冲刺训练 1.2 1 -的相反数是( ) A .21- B .21 C .2 D .2- 2、49的平方根为( ) A 、7 B 、7- C 、±7 D 7 3、︳-3︳的值等于 ( ) A .3 B .-3 C .±3 D .3 49 A .3 B .-3 C .±3 D . 35.下列等式成立是( ) A. 22=- B. 1)1(-=-- C.1÷3 1)3(=- D.632=?- 6. (2011湖南衡阳,2,3分)某市在一次扶贫助残活动中,共捐款3185800元,将3185800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为( ) A .3.1×610元 B .3.1×510元 C .3.2×610元 ????????D .?? ??×610元 ??.我国以?? 年 月 日零时为标准记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得全国总人口约为l?????? ??

重庆市2014年中考数学(A卷)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数学试题(A 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抛物线y =ax 2 +bx +c (a ≠0)的顶点坐标为)44,2(2 a b a c a b -- ,对称轴公式为a b x 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实数17-的相反数是( ) A 、17 B 、 117 C 、17- D 、1 17 - 2、计算6 4 2x x ÷的结果是( ) A 、2 x B 、2 2x C 、4 2x D 、10 2x 3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a ≥ B 、0a ≤ C 、0a > D 、0a < 4、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 A 、180° B 、360° C 、540° D 、600° 5、2014年1月1日零点,北京、上海、重庆、宁夏的气温分别是-4℃、5℃、6℃、-8℃, 当时这四个城市中,气温最低的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重庆 D 、宁夏 6、关于x 的方程 2 11 x =-的解是( ) A 、4x = B 、3x = C 、2x = D 、1x = 7、2014年8月26日,第二届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甲、乙、丙、丁四位跨栏运动员在为该运动会积极准备。在某天“110跨栏”训练中,每人各跑5次,据统计,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13.2秒,甲、乙、丙、丁的成绩的方差分别是0.11、0.03、0.05、0.02.则当天这四位运动员“110跨栏”的训练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直线AB 、CD 于点E 、F ,过点F 作FG ⊥EF ,交直线AB 于点G 。若∠1=42°,则∠2的大小是( ) A 、56° B 、48° C 、46° D 、40°

2017-2018学年最新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满分攻略-几何计算域说理计算问题

几何计算说理与说理计算问题 【真题典藏】 1. (2007年上海市第24题)参见《考典35 梯形的存在性问题》第1题,如图1. 2. (2008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 =-x 2+bx +3的图像经过点A (-1,0),顶点为B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B 的坐标; (2)如果点C 的坐标为(4,0),AE ⊥BC ,垂足为点E ,点D 在直线AE 上,DE =1,求点D 的坐标. 图1 图2 3.(2010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抛物线y =-x 2+bx +c 过点A (4,0)、B (1,3).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设抛物线上的点P (m ,n )在第四象限,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点E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F ,若四边形OAPF 的面积为20,求m 、n 的值. 图3 4.(2012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ax 2+6x +c 的图像经过点A (4, 0)、B (-1,0),与y 轴交于点C ,点D 在线段OC 上,OD =t ,点E 在第二象限,∠ADE =90°,1tan 2 DAE ∠=,EF ⊥OD ,垂足为F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 =∠OAC 时,求t 的值. 图4 【满分攻略】 我们用三种方法证明第1题(2007年上海市第24题)的第(2)题DC //AB : 方法一,由于点(,)B a b 在双曲线4y x =上,所以4b a =. 因为1A B x DE DB x a ==,4 14E A y CE a CA y a ===,所以DE CE DB CA =,因此DC //AB . 这里依据“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推论”. 方法二,因为4tan E E y CE CDE DE x a ∠===,4 44tan 1A E B E y y AE a ABE BE x x a a - -∠====--, 所以CDE ABE ∠=∠,因此DC //AB . 方法三,如图6,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形与性质,知△AOC 与△BOD 的面积相等. 图5中的△ADC 与图6中的△AOC 的面积相等,图5中的△BCD 与图6中的△BOD 的面积相等,经过等量代换,图5中的△ACD 与△BCD 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是同底CD 的,因此它们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所以DC //AB .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方程和不等式 一、中考考查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解法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4、分式方程的解法 5、不等式的性质 6、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集 7、不等式组的解法和解集 二、中考试题回顾: 1、请写出一个解为x =2的一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21-=x y 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 A .0 12x y =???=-?? B .11x y =??=? C .10x y =??=? D .1 1x y =-? ?=-? 3、如果a >b ,c <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 +c >b +c ; (B) c -a >c -b ; (C) ac >bc ; (D) a b c c > . 4、不等式x x +<-353的解集是( ). A 、4≤x B 、4≥x C 、4x 5、若|x -3|=x -3,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x -3>0 B. x -3<0 C. x -3≥0 D. x -3≤0 6、不等式312->+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7、不等式组???≤> 21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8、分式方程23 1-=x x 的解为 . 9、解方程组:???=+=②13y 2x ① 113y -4x 10、已知不等式组:36 280x x ≥??-≤? . B 2 1 0 C 2 1 0 D 2 1 0 A 2 1 0 0 -0 --0 0 -A B C D

三、中考专题冲刺训练 1、一元一次方程240 x+=解是_________ 2、方程 21 11 x x -= +- 的解是_________ 3、不等式10 x->的解集是. 4、不等式组 24 348 x x +> ? ? -≤ ? , 的解集是. 5、解方程组: 38 534 x y x y += ? ? -= ? . 6、解分式方程: 23 2 11 x x x += +- 7、解不等式:() 4156 x x ->-。 8、解不等式组 21 1 46 1 x x x x ->+ ? ? -<+ ? ① ② 9、(湖南湘西)解不等式组: 12 12 x x -< ? ? +> ?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中考初三数学冲刺拔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冲刺拔高 专题训练 目录 专题提升(一) 数形结合与实数的运算 (1) 专题提升(二)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5) 专题提升(三) 数式规律型问题 (9) 专题提升(四) 整式方程(组)的应用 (14) 专题提升(五)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专题提升(六)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 (29) 专题提升(七)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37) 专题提升(八)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3) 专题提升(九) 以全等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49) 专题提升(十) 以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53) 专题提升(十一) 以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61) 专题提升(十二) 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69) 专题提升(十三) 以圆为背景的相似三角形的计算与 (74) 专题提升(十四)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量物体高度或宽度 (81) 专题提升(十五) 巧用旋转进行证明与计算 (87) 专题提升(十六) 统计与概率的综合运用 (93)

专题提升(一)数形结合与实数的运算 类型之一数轴与实数 【经典母题】 如图Z1-1,通过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长,就能准确地把2和-2表示在数轴上. 图Z1-1 【思想方法】(1)在实数范围内,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我们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它可以比较直观地解决问题.利用数轴进行实 数的大小比较,求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实数,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中考变形】 1.[2017·北市区一模]如图Z1-2,矩形ABCD的边AD长为2,AB长为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点为圆心,对角线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则这个点E表示的实数是(C) 图Z1-2 A.5+1 B. 5 C.5-1 D.1- 5 【解析】∵AD长为2,CD长为1,∴AC=22+12=5,∵A点表示-1,∴E 点表示的数为5-1. 2.[2016·娄底]已知点M,N,P,Q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Z1-3,则其中对应的数的绝对值最大的点是(D) 图Z1-3 A.M B.N C.P D.Q 3.[2016·天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Z1-4所示,把-a,-b,0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图Z1-4 A.-a<0<-b B.0<-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