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成分输血》课件

05
成分输血的未来发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的方法 。在成分输血领域,基因治疗可以用于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成分,例如基 因修饰的血小板或红细胞,以改善其功能或减少不良反应。
基因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与血液系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例如血友病、地中海贫 血等。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纠正患者的基因缺陷,提高其造血功能,减少对输血 的需求。
03
白细胞输注主要用于治疗白细 胞减少症、免疫缺陷和感染等
。
04
白细胞输注需要注意避免产生 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0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贫血的治疗
01
红细胞输注
02
血小板输注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通过 补充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输注血小板来控制出血。
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
01
白细胞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
疗后骨髓抑制期。
02
免疫球蛋白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预 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疗后
骨髓抑制期。
急性失血的治疗
红细胞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如 外伤、手术等,通过快速补充红 细胞来维持血容量和组织供氧。
血浆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血浆损失 ,如烧伤、严重腹泻等,通过补 充血浆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凝血 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 免疫球蛋白输注: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输注免疫球蛋 白来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ppt

• 3.8更新急性失血需要补充全血的旧观念
• 有人认为急性失血失掉的是全血,理应用全血 补充,全血既含红细胞,又含补充血容量的血 浆,血浆中既含血小板又含丰富的凝血因子, 因此失血用全血补的概念长期被医生所遵循, 实际上这是误区。
• 急性失血病人失的是全血,但补充的全血成分 量不全,不能代替全血,因急性出血病人不但 丢失全血,而且有失血后的体液转移,组织间 液迅速向毛细血管内移动,起自身输液作用, 补偿丢失的部分血容量。在补充血容量、止血
• 落后状态,目前仍然沿用输全血,为此需要
第4页/共106页
• 三、 要更新几种观念
• 3.1为什么要限制不必要的成分?
• 1. 输血免疫学发现:红细胞血型有26个 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HLA抗原已知 的也有150多种,表现型达上亿种,粒细 胞和血小板也有它的特有抗原,血清蛋白 多态性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异体血液可 能作为一种免疫原输入受者体内,产生相 应的抗体,导致不必要的 第5页/共106页 输血反应,或输
第14页/共106页
• 3.6 3天内的ACD血和7天内的CPD抗凝剂保存的全血,为什么可视为新鲜血 • 3.6.1 看CPD全血4℃保存的生化改变 • 4℃保存7天内的CPD和3天内的ACD全血都可认为是新鲜血。这主要指红细胞
存活率和功能而言,(2,3—DPG占99%)几乎未减少,以及红细胞代谢产物 积累最少为标准的,因全血的保存处方是为保存红细胞而设计的,由于各种血液 成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即使将来也很难用一个处方保存所有的血液成分。CPD 全血4℃保存的生化改变详见表1。
• 是指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其 存活期明显地比成熟红细胞长,半存活期为44.9 天,而成熟红细胞为29天,年青红细胞可明显地 延长输血间隔,减少输血次数10%-50%,因反复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改善其生命体征和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血液成分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每种血液成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因此在选择输血成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红细胞悬液是用于治疗贫血和失血性休克的首选成分。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液疾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输注红细胞悬液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氧气输送能力,从而缓解贫血引起的症状。
血浆是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血液成分,对维持细胞外环境的稳定和调节循环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严重失血、烧伤、休克等病情可以导致血浆蛋白流失增加,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因此输注血浆可以帮助恢复机体功能。
另外,血小板是血浆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
低血小板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淤斑、出血倾向等症状。
输注血小板可以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帮助止血,防止出血不止。
凝血因子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DIC等疾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输注凝血因子可以帮助纠正凝血紊乱,减少出血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成分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其次,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过敏史等因素,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最后,要注意血液成分的存储和输注方式,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总之,临床成分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及时纠正血液异常,缓解症状,恢复机体功能。
正确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一、成分输血从1900年Landsteiner等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输血成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有力措施,使不少患者得救。
枸橼酸盐—葡萄糖(ACD)保养液全血4±2℃保存21 d,CPD保养液全血4±2℃保存28 d。
所谓新鲜全血没有明确定义,一般根据输血目的区分:为了提高运氧能力,4℃保存5 d内的ACD全血,或10 d 内的CPD全血,其中含2,3-DPG多,运氧能力强。
需要同时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FV)可选用5 d内的全血(含FV)或1 d内的全血(含FⅧ),若是凝血因子缺乏,输全血不容易达到治疗量,应改用成分血输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早已进入成分输血阶段,全血输注很少,有的发达国家已经不保存全血,我国有的单位成分输血比例高达99%,成分输血是血液免疫学进展的结果。
成分输血的科学根据:多年来,临床上习惯于输全血。
其实,血液采出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液的各种成分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血中的血小板离体24 h开始受破坏,48 h其活性显著减弱(存活约40%),3 d以后血小板已无治疗作用;白细胞只能保存3~5 d,其中以粒细胞受破坏最快,24 h已逐渐丧失功能;只有红细胞保存时间长。
血浆中FⅧ在全血中24 h其活性显著下降(50%),FV活性3~5 d后也丧失50%。
因此,成分输血是最科学的输血方法。
全血分为各种成分分开保存,红细胞、血小板、血浆都能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冻存时间长达1 a至数年,-196℃保存红细胞可长达10 a或更长。
可以随时解冻用于患者。
全血只能在2~6℃条件下保存,储存时间短,各种成分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破坏。
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只需要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即可满足治疗目的。
由于成分血制品纯度高,便于保存,疗效好,更能达到治疗目的,输用安全,副作用少。
因此,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及科学研究,促进临床输血向科学、合理、高效、节约用血阶段过渡,接近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临床输血水平。
临床成分输血的应用与分析

扩大硬膜腔、 大骨瓣漂浮减压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①有效地起到了类 似
临 床成分输血 的应 用与分析
张 素 能
河 南省 济 源 市 中心血 站 。 河南 济源 4 45 5 60
【 摘要】 目的 : 分析研究临床输血的状况和反应 , 出成分输血的特点及选择。方法 : ̄ 06年 1 提 X20 - 2月至2 0 0 8年 1 2月来某院输血情况和反应进行分组统
程 度 有关 。
出的病例则应积极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 , 有利于病人安全渡过急性期, 挽救 其中一部分病人的生命 。 本组扩大硬膜腔 、 大骨瓣漂浮减压术病例 的适应症是 : ①颢部特急性颅 内血肿 ; ②颢部颅 内血肿量大, 受压重 而持续 时间长 ; 脑 ③原发性脑损伤严 重 的颞 部颅 内 血 肿 ; c ④ T显 示 颅 内血 肿 及 脑 水 肿 引 起 的 占位 效 应 明 显 , 脑 中线结构移位大于 15 m; .e ⑤颞部颅内血肿 已形成脑疝, 特别是脑疝时间较
,
【 关键词】 成分输血; 良反应 ; 不 适应证 dj1.9 9jin 10 0:03 6/.s .0 6—15 .00 1 .5 s 99 2 1 .1 15
文 章编 号 :06—15 ( 0o 10 9 9 2 1 )一1 — 2 l一 2 1 3 O 0 计 数 为 1x0/ 要 将 血小 板 提 高 到 5 x0儿 , 制止 出血 , 照 每 升 全血 0 l L, 0 1 以 按 含 (0 30 x0几 个 血小 板 计算 , 10— 0 ) l 需要 输 注 30 m 以上全 血 才 能 达 到止 00 l 血水平, 样 , 这 大量 的 血液 将 远 远 超 过 受 血 者 心 脏 负 荷 能力 , 输 注 机 采 血 如 小 板 , 代 10— 0 m , 每 8 2 0 l即可 达 到治 疗 目的 。分 析 甲组 有 3例 循 环 负 荷 过重 反 应 , 输 注全 血 有一 定 关 系 。 与 3 12 成 分输 血 安全 可 靠 , 低 输 血反 应 。血液 是 有 血 细胞 和 血 浆 组 .. 降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成分输血并非万能的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 议进行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和浪费资源。同时,应关注输血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5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与效果评价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
原料血采集的安全性
确保从低风险供者或自体采集的血液,筛查和检测确保无病毒感染风险。
制备过程的安全性
白细胞制剂种类
照射的白细胞、添加抗体的白细胞和浓缩白细胞等,不同种 类的白细胞制剂适用范围有所区别,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03
成分输血适应症血、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可输 注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等以迅速恢复血容 量。
用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等,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以 改善贫血症状。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成分输血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减 少不良反应,因为血液中不必 要的成分被去除了,有效成分
的浓度得到了提高。
成分输血还可以有效节约宝贵 的血液资源,提高血液的利用
效率。
02
成分输血的种类与特点
红细胞制剂的特点与种类
红细胞制剂特点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冰冻红细胞等不同制剂的主要特 点差异较大。
研究更加高效、安全的血细胞分离和 储存技术,提高成分输血的效率和安 全性。
要点二
血液代用品研究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血液代用品, 以满足临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
要点三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成分输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 作用,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其疗效和安 全性。
当前成分输血面临的挑战
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减少输 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成分输血在慢性贫血中的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为在临床开展大剂量成分输血提供了科学依据,现成分输血在临床
中的应用与认识介绍如 下。
1 ̄5 / ,重度出血4 O g 0 1Uk g O ,输注频率为 1 8 1h  ̄/ 2。临床上 ,其他  ̄ 血液成分输注的数量 、频率与方法 ,应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贫血患者 可根据实际情况,输注浓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 。外科手术患者失血在 10m 内原则上不输血 ,10m 以上可输注红细胞悬液 ,同时补充新 00 L 00 L 鲜冰冻血浆 ;凝血机制障碍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输注冰冻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等成分血液,促使患者早 日 康复。 1 . 3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和质控 实际工作 中,根据 输血医学和临床 输血指南的具体要 求和方法 ,
疗,因此如何更为严谨的界定手法治疗的适应证,充分发挥手法治疗的
效果和优 势,同时对 手法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评估是技术难点 。
3 . 2创新点
腰 前屈旋转拨 正法是国 家某著 名骨伤科专 家集 数十年 的临床 经验
的筛 选 、整理 、总 结应用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症的手法而成 。具有操作
简便、安全、重复性强、疗效好、患者痛苦小等优点。通过本研究可
充分体 现中医药治疗优势 ,继承和发扬名老 中医诊疗特色 。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 医学 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 发病 机制、病理特 点等方面的认识越 来越深入 ,临 床诊 断方法也更加 直观 具体 ,治疗手段 日趋多样 。在治疗 方法上 ,大体上 可以分为手术 疗法 和非手术疗法 两大类 ,各种 方法 均存在 自身 的特 点及优点 ,如手 术疗法对某 些经长期保守治疗 无效 ,且严重 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腰 椎间盘 突 出症 疗效 较好 。国外有 资料表 明 :约6 % ̄ 0 0 9%的患者经 手 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 果 ,而6 1%的患者仍 然存在或复 发腰腿疼痛症 %~ 4 状 ,已引起 临床医师 的高度 重视 。如果 不能很好地 把握手术适 应证 , 盲 目扩 大手术使用范 围,就 可能将手术疗法 的一些弊端和不 良反应显 现 出来 ,如手术本身存在 的危险 ,围手术期 的感染率较高和 并发症如 术后 粘连 发生 ,且有 资料 表 明 :术 后仅短 期疗 效优于 保守 疗法而 长 期疗 效 与保 守疗法 比较 无差异性 ,术后 因椎体 及关 节韧带 等 的破坏
德阳市成分输血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2o ~2o年 成分输 血情 况进行 了调查 统计 分析 , 报道如 下 。 06 0 8 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 . 来源于我市 中心血站血库发血原始 记录及 所属各医院血库用血统
计记录。 血液成分: 所有全血及各种成分血均由本站按标准提供, 所有
用血量以单 位( 计算 , 血20 L l 成分 血以201 全血分离制 U) 全 0加 为 U, 0nL
和血浆代用 品时 , 全血才被作为 一种临床程序来 补充【 对贫血患者输 3 】 ; 注浓缩红细胞 或红细胞悬 液1 U可提高 H lg L, 地纠正 了贫 ~2 b 0/ 有效 血, 对外科手术 患者输注浓缩 红细胞或 红细胞悬液 可改善组织缺氧状 态, 对失血性休 克或大量 出血 患者及 时补充新鲜冰 冻鲜 浆和 因子可增 加 凝血因子 , 改善出血状况 , 提高血小 板计 数 , 输注足量 的血小扳, 可达 到止血 的 目的 ; 采用成分输血 可避免输 入不必要 的血液成分而发生输
备后成为 1 成分包括浓缩红细胞 、 U, 洗涤红细胞 、 红细胞悬液 、 沉淀 、 冷 手工血小板 、 机采血 小板等 。
血不良反应, 并对一些老年人、 少儿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减少输血容
量, 降低心脏 负担 ; 各种成分血 量是 由一 个单位的全血 分离而成 , 可分 别输给不同需要的患者 , 一血多用 , 既节省 了血液 , 又符合科学用血 、 合 理用血的使 用原则 , 同时减轻 了社会 、 人的经济负担 。 个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 区成分输血呈逐 年上升趋势 , 本地 全血用量 明 显下降 , 0 8 到2o年成分输 血率9 .7 在各种 成分血使用 中, 40‰ 以红细胞 制品应用最 多 , 符合先进 国家和地 区血 液成分输注 以红 细胞用量最大 的特点 , 与红 细胞制 品的适 应症广 、 备容易 、 也 制 保存时 间相对长等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输血相 比还存 在着不合理性 。
3 1 积 极 推 广 成 分 输 血 .
营养为 目的转为替代 治疗 、 正病人 存在 的 出凝 血机 制 障碍 , 纠 使 冷冻血浆的临床用量逐渐下降。
率 为 7 .% ; 00 年 用 血 总 量 6 60 0m , 分 用 血 总 87 2 1 5 0 L 成
全血 和成分血均来源于太原 市红 十字 血液 中心 , 质量 符合
生部《 血液成分标准》 。主要的血液成分包 括全血 、 浓缩红细
胞、 洗涤红细胞 、 鲜和 普通 冰冻血 浆 、 新 机器 单采浓 缩 血小板 、 冷沉淀等 。
效 的治疗 方案。成分 输血 同样 减少 输 血传 播疾 病 的危 险。将
全血分离 制备成不同血液成分 时, 可针 对各种 不 同的血液成 分
为临床许多发热反 应多是 输注 了含有 白细胞 的成 分血 而导致
的, 近年来血 液 中心 提供 的血 制 品全 部为 滤 除 白细胞 的血制 品 , 防止输血发 热反应 的有效措施之一 。 是
3 3 成 分 输 血 的 不 良反 应 .
成分输血就是把血 液中各种细胞 成分 、 血浆 和血浆 蛋 白成 分用物理或化 学的方法加 以分离 、 提纯 , 分别 制成 高纯度 、 高浓 度 、 容量的制剂 , 低 临床根据病情需 要 , 照缺什 么补什 么 的原 按 则输用 , 达到治疗 的 目的。传统 的输血 观是治 疗 中不 考虑 病 来 人缺少何种成 分血 , 一律 输注全 血 , 由此产 生较 多输 血不 良反 应, 加重机体负荷甚至造 成生命 危险 】 。成分输 血 的有效浓 度 高、 纯度大 、 积小 , 体 输用这种血可 以减 少多种 血型抗原 对受 血 者机体 的刺激 , 减少 输血 同种 免疫 的机会 , 明显 减少 输 血反 应
12 血 液 来 源 .
2 1 20 . 02年 至 2 1 用血 量 情 况 比较 0 0年
20 0 2年 至 2 1 0 0年用血量情况统计 见表 1 。结果 永 ,0 2 20 年用血 总量4 100mL 成 分用 血总量 1 3 , 4 0 , 6 U 成分 输血 利用 7
本文的结果显示 ,0 2年 至 2 1 20 0 0年 以来 成分 输血 的不 良 反应率逐年降低 , 特别是 2 0 以后输血不 良反应率小于1 , 0 5年 %
并且溶血反应和细菌感染等输血反应 少有发生 , 完全 达到临床 输血科质量 目标。 目前输血不 良反应 主要为过 敏反应 , 这是 因
成 分 输 血 的临床 应 用 与分析
孙 秀娟
( 山西省第二 人民医院 , 山西 太原 001 ) 30 2
[ 摘 要 ] 目的 : 通过 分析 临床 用血 状 况 , 积极 推 广 成 分 输 血 , 导合 理 用 血 方 法 : 2 0 指 对 0 2年 至 2 1 0 0年 山 西 省 第二 人 民 医 院 用
20mL 0 血浆制备 , 血浆计算为成分血。 成分输血率 ( )=成分输血数 ( L / 伞 血毫升数 +成分 % m )( 输血数 ) m )×10 (L 0%
2 结 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资料来 自本 院输血科 2 0 0 2年至 2 1 的全院用血量及成 0 0年 分血 比例统计 资料及 临床输血不 良反应 回报单及输血记录单 。
血事业发展的方向 , 临床上应 当积极推广 和普及成 分输 血。现
对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2 0 年 至 2 1 临床用血情况及输血 02 0 0年
不 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 并探讨输 血不 良反 应与成分 输血 的关
系。
1U, 由此制 备 的各 种 血 液 成 分 为 1U成 分 血 , U冷 淀 为 1
验 医学 杂 志 ,07,( ) 13 20 6 2 :5 .
本 文 编辑 : 因原 原
・
5 ・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 量和 输 血 不 良反 应 情 况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结果 : 年 来 随 着成 分 输 血 的 增 长 , 血 不 良反 应 率 低 , 是 成 分 用血 仍 存 在 不 合 理 处 近 输 但
结 论 : 分 输 血 能 减 少输 血 不 良反 应 , 约血 资 源 , 在 临床 输 血 中, 合 理使 用 成 分 血 。 成 节 但 应
良反应逐年降低 。成 分输血 所 导致 的不 良反 腹土 叟 发热 干 ¨ 过敏 。在不 良反应中过敏反应为最多 , 发热反应其次 丧2
[ 作者简 介] 孙秀娟 , , 女 主管检验 师, 从事临床检验 作 1 :
・
5 - 8
孙秀娟 : 成分输血 的l床应用 与分析 临
21 年 01
的发生 。因此成分 输血 比输 全 血疗效 好 , 作用 少 , 副 是安 全 有
输 全血 , 将有大量 的抗 原进 入受 血者 体 内产生相 应抗 体 , 导致输血不 良反应 , 常见 的输 血反应 包括 免疫性 溶血 反应 、 非 免疫性溶血反应 、 非溶血 性发热 反应 、 敏反应 和输 血相 关性 过 急性肺损伤等 。
逐渐成 为输血的主体 。本资料结果 显示 , 成分输 血仍 然存在 不 合理 性 , 近年来血浆 用量 增幅较 大 , 占成分 血用量 的2 % , 约 4 这 说 明临床 有滥用新鲜冷冻血浆 的情 况 , 血浆使 用观念 还有待 优
[ ] 刁艳妮 , 4 张
莹. 成分输血 的l 床应用调查与分 析[ ] 临 临 J .f床和 实
[ 键 词 ] 成 分 输 血 ; 分 输血 率 ; 血 不 良反 应 关 成 输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47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7 -1 6( 01 )4-0 8 2 6 10 2 2 1 0 0 5 - 0
成分输血是根据 治疗 的需要 , 注相应 缺乏 的成 分 , 以 输 可 提高疗效 , 减少不 必要输血 给人 体造成 的不 良反 应 , 同时 实现
山 面 积 互 压 学 院 亏 提 21年 第2 卷 第4 01 1 期
J u a fS a x dc lColg o niun u ain Vo. No 4 2 1 o r lo h n iMe ia n l efrCo t igEd c t e n o 121 . 0 1
326 U, 7 成分输 m利用率 为9 . % 。 9 9 通过 比较 发现 , 血总肇逐 用 年增加 , 全血用量逐年降低 , 成分 血输血 率警 J 升趋 势 , 已接近
1 0% 0
表 1 20 0 2年 至 2 1 0 0年 用血 量 情 况 统 计
22 20 . 0 2年至 2 1 00年输血反应 情况比较 20 0 2年至 2 1 间随着成 分输 血率 的不 断提高 , 血不 0 0年 输
第2 卷 第 4 1 期
表 2 20 0 2年至 2 1 0 0年成分输血反应情况统计
3 讨论
化 。导致血浆不 合 理使用 的原 因主要有 :)同其 他成 分血 a 相比, 血浆 的价格较 便宜 ; )滥 用血浆 进行 营养补充 , b 但其 实 血浆的营养 含量并不 高 , 血浆 内蛋 白质含量 最 多的是 清蛋 白, 所含氨基酸释 放缓慢 , 又缺乏必需 氨基酸 中的色氨酸 ;)以增 C 强人体免疫力为 目的滥用血 浆 , 血浆 内免 疫球 蛋 白不纯 、 但 不 浓、 多, 不 达不 到预 防或治疗量 ; )在 不必要 的情 况下输 血浆 d
近年来 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 的进 步 , 达 国家各种成 分 发 血 的应用 也正发生变 化 , 细胞 、 红 血小 板 和血浆 清 蛋 白成分 已
[] 王 3
毅, 何路军. 成分输血 的适应证 和应用方法 [ ] J .河北 医药,
20 ,3 6 :6 -7 . 0 12 ( )4 94 0
建立适合该 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 法 , 而既 灭活其 中可能 存 从 在 的病毒 , 又保持该 血液 成分 的活 力和 功能 , 证 了制 品 的疗 保
效 和安全 性。
[ 考文献] 参
[ ] 吴彩霞 , 1 吴
4 .
本 资料结果显示 , 院成 分输血 自20 本 0 2年 以来 呈平 稳增长 趋势 ,成 分 输 血 的 开 展 卓 有成 效 , 2 1 至 0 0年 成分 输 血率 达
以补充凝 血因子 。临床 医生 对冷 冻血浆 的应 用指征 应 由补充
随着 医学科学技术 的进 步 , 分输血作 为一 种有效 的治疗 成
手段 已被广泛 应用 于临床 医学 。它是衡 量 一个 国家 或地 区医 疗单位输血技术水 平的重要标准之 一 , 是等级 医 院评 审 的必 也 备条件 , 当今世界输血事业 的发展方 向 。在输 血技术 发达 的 是
一
13 成 分输 血 率 的计 算 方 法 .
根据《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献血法 》 《 、 医疗机 构临床 用血 管
血多用 , 节约 了 血源 , 减轻 病人 的经 济负 担。成分 输血 是输
办法》 临床输 血 技术 规 范》 定 的 比例 要 求进 行 汁算 : 和《 制 何
20m 全血分 离的有形成 分为 红细胞 1U, 0 L 采集2 0mI 0 令m勾
9 . % , 均为9 .7 。 99 平 39 %
3 2 正 确 合 理 使 用血 浆 .
岩. 浅谈成分输血[ ] J .中国社区医师 , 0 ,( )3 2 79 1 :— 0
[ ] 江朝富 , 2 崔徐江 , 汪传喜.现代成分 输血与临床 [ .天津 : M]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