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 16年06月15日

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1.2.2 设计参数资料 (4)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5)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5)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5)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5)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5)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6)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6)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7)

3.1换热器简介 (7)

3.1.1换热器概述 (7)

3.1.2换热器的分类 (7)

3.2换热器的选取 (9)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9)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9)

3.3换热站内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2)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2)

3.5.2补水泵的选择 (12)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3.7除污器的选择 (14)

3.8钠离子交换器的选择 (14)

3.9分集水器的选择 (15)

第四章设备管道的防腐保温 (15)

4.1 保温材料的选择原则及保温结构 (15)

4.2保温材料选材计算 (16)

第五章质调节 (17)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2)

第一章设计概况

1.1设计题目

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M13号热力站工艺设计二次网改造及供热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1.2 设计原始资料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河北省长张家口市

2、该工程的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供需范围有十六中学

校区、市检察院办公区和住宅区等,供热半径:500m,最大建筑高度:

36m。

3、气象资料: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w = -15℃;冬季采暖天数: N=155天;

最大冻土层深度:136cm 室内计算温度:18n t C =︒

1.2.2 设计参数资料

1、热源状况介绍

该换热站由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热媒种

类 为热水。一次网供回水温度为130/70℃,热用户包括地暖用户,散热器采暖用户。 其它供热参数根据外网情况

确定。

2、一次管网:一次网供回水温度为130/70℃。

3、二次管网:二次网地暖区供回水温度 60/50 ℃,散热器低区供回水温度 85/60 ℃, 散热器高区供回水温度85/60 ℃。

4、一次网工作压力为1.6MPa 。

第二章 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1、尽量靠近主要负荷及负荷密度较大处。

2、需考虑整个管网系统的水力平衡。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1、外墙370mm ;供热面积 10万平米的换热站的占地面积须≧350平米; 换热站内设备间的门向外开,换热站长度大于 12米时设两个出口。

2、根据功能可以设换热间、配电间、值班室、卫生间和修理间等;

3、门、窗、开间和进深以“3”为模数;

4、室内外高差300mm

5、标注有两道尺寸线。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热力点在用户供、回水总管进出口处设置截断阀门、压力表和温度计等等,同时据用户供热质量要求,需设置手动调节阀或流量调节器,以便于对用户进行供热调节。用户进水管上需安装除污器。城市上水进入水--水换热器被加热,热水沿热水供需网路的供水管,输送到个用户。热水供需系统中设置热水供需循环水泵和循环管路,使热水能不断的循环流动。当城市上水悬浮杂质较多、水质硬度或含氧量过高时,还需在上水管处设置过滤器或对上水进行必要的水处理。安装原水箱、原水加压泵、全自动软化水装置与软化水箱,使二级网系统具有较完整的补水及其处理系统。

根据热用户的种类,可以分为地暖区,散热器区,其中散热器用户建筑含有高层用户,所以,将散热器用户分为散热器低区和散热器高区,进行分别供热。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供热管道平面布置图示与热媒的种类、热源和热用户相互位置及热负荷的变化热点有关,主要有枝状和环状两类。

枝状网比较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的管径随着到热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其缺点在于如没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即一旦网路发生事故,在损坏地点以后的所有用户均将中断供热。

环状网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可靠性好,运行也安全,但它往往比枝状网路的投资要大很多。

本设计中,力争做到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护良好的条件下,热网能够无故障的运行,尤其对于只有供暖用户的热网,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护并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加之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国情,故设计中的热力网型式采用枝状网。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合理的选择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需对节约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及交通情况等综合考虑,力求与总体布局协调一致。

1、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考虑到长春地区的气候条件,小区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供暖管道与下区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等条件,本设计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A.地沟敷设:

(1)通行地沟敷设:工作人员可能直立通行的地沟,但造价高。

(2)半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较多,采用但排水平布置沟宽度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半通行地沟。

(3)不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不多且维修工作量不大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其造价较低,占地小,但检修时必须掘开地面。

B.无沟(直埋)敷设:

供热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中,最多采用的形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瓦克三者紧密粘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道结构形式。

2.管道的布置需注意:

a.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

b.尽量将管道设在人行道及绿化地带下,且少穿过道路

c.管网形式采用直埋敷设或地沟敷设

d.管网敷设需力求线路短而且直

e.热力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需符合规范的规定。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本设计为小区集中供热,采用面积指标法.通过计算

面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概算

Qn=q f F×10–³ KW

式中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q 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³

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其中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部分11000 m2 ,负荷640kw,

散热器采暖总面积99000 m2

其中低区散热器采暖面积 79200 m2 ,高区采暖面积 19800m2

则根据面积指标法可以计算出:低区热负荷 4608kw,高区热负荷 1152kw。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3.1换热器简介

3.1.1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从而实现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

在换热器中,会有至少含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流过换热器流道,其中一种流体温度较高,会放出热量;另外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会吸收热量。在实践工程中也会存在有两种以上的流体参加换热。

3.1.2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的种类丰富多彩。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耗能用较大的领域。随着现代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是越来越多。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不同,换热器的大致分类如下:

1、按传热原理可分为:

1)间壁式换热器

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进行热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因此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需用最广。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板面式、管式和其他型式。

2)蓄热式换热器

是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经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

3)混合式换热器

通过让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为接触式换热器。由于两流体混合换热后须及时分离,这类换热器适用于气、液两流体之间的换热。

2、换热器按用途可以分为:

1)冷却器:

是把流体冷却到必要的温度,但冷却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2)加热器:

是把流体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但加热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3)预热器: 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4)过热器:

用于把流体(工艺气或蒸汽)加热到过热状态。

5)蒸发器:

用于加热流体,达到沸点以上温度,使其流体蒸发,一般有相的变化。

下面我们介绍板式换热器。

1.板式换热器产品需用范围:板式换热器以传热效率高(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高2~4倍)、节能、经济、拆卸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需用于众多工业部门,同时在集中供热中供热及热能回收工程式中也被大量采用。

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传热效率较高、使用安全较可靠、有利于低温热源的高效利用、占地面积小,便于维护、阻力损失较少、热损失较小、冷却水量较小、投资运行费用较低。

3.2换热器的选取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本设计选用水-水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很多优点如换热效率高、通用性强、结构紧凑、投资费用低、热回收效率高、降低耗水量等优点。

换热器的容量和台数需根据采暖、通风、生活的热负荷选择,一般不设备用。但当任何一台换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需满足70%热负荷需要。本设计选用2台相同规格的换热器,均为一备一用。

3.2.2 换热器选型计算

(1)换热器选型计算公式

t∆(3-1)

Q=KF

m

式中Q—热流量,W;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m;

F—换热面积,2

t∆—设计工况下的水-水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C︒。

m

min

max min

max ln

t t t t t m ∆∆∆-∆=

各区对数平均温差依次是 27.9 40 40

对于水-水换热器换热系数K 可取3000~7000 W/(㎡.℃),本设计取3500W/(㎡.℃)

本换热站各区均选用两台换热器,已备一用。 根据式(3-1)可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需为:

B

t K Q

F m ∆=

2m 其中B 为水垢系数,这里取0.8

得出散各区热器换热面积依次为 8.19 2m 41.14 2m 10.292m 通过查板式换热器规格表

可选 出各区换热器型号依次为 BR12 BR35 BR12 换热器片数 69 118 86 流道数 34 59 43

3.3 换热站内管道水力计算

根据管道的供回水温差,可以确定各个管道的经济比模阻,

再根据各各个管道的流量,通过查表可以得出各管段的管径等,列表如下: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3.4.1 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需不小于管网的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有旁通管时,需不计入流经旁通管的流量。

(2)循环水泵的扬程需不小于热力网、热源、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之和。

(3)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比较平缓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的水泵应采用型号相同的。

(4)循环水泵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5)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数目在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需有备用泵,如果是四台或四台以上水泵并联使用时,可不设备用泵。

3.4.2 循环水泵的选择

(1)循环水泵所所需流量 =1.1*G

t

C Q

G ∆=

Q —热负荷,Kw ;

t ∆—流体通过换热器前后的温差,C ︒ C —水的比热,取4.19℃⋅Kg KJ / 将各区的热负荷带入上式,可以得出

各区二次网流量G 依次是 15.27 KG/S 27.49 KG/S 11KG/S 单位换算以后 冷流量54.972 m^3/h 98.964m^3/h 39.6 m^3/h 则二次网各区循环水泵所需水流量分别为 60.47m^3/h 108.860m^3/h 43.56 m^3/h

(2)循环水泵扬程

H=0.1(H1+H2+H3)(1.1~1.2) 式中

H1-换热器内部的循环阻力损失,一般为30~100KPa ,这里取60KPa

H2-外网供回水干管的阻力损失,一般按每米管长0.1KPa 左右的阻力损失考虑,地暖400M*2,低区500M*2,高区500M*2

H3-用户内部阻力损失,一般直接连接约为0.05~0.12KPa ,这里取0.1

通过计算得出各区循环水泵所需扬程分别为 16.81m 19.21m 19.21m

于本换热站距离热力公司较近,热源的循环水泵足够供给到本换热站,故一次网不需要安装循环水泵。

根据循环水泵所需流量和扬程,

流量 60.47 108.860 43.56

扬程 16.81m 19.21m 19.21m 查水泵的型号对照表可以得出各区循环水泵型号参数,列表如下

3.5补水泵的选择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需根据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渗漏之和确定。

(2)闭式热力管网补水装置的流量需根据供热系统的渗漏量和事故补水量确定,一般取允许渗漏量的4倍。

(3)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两台,此时可不设备用泵。

(4)开始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两台或两台以上,其中一台泵作为备用。

(5)补水装置压力不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50KPa,如果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热力网静压力时其压力需能满足静压要求。

3.5.2补水泵的选择计算

换热站与地暖区建筑,部分散热器区建筑位差是10m;

补水泵的扬程需保证将水送到系统最高点并留有2-5 mH2O 的富裕压头。

补水泵的流量为循环水量的1%,事故补水量为正常补水量的四倍。

所以,

补水泵流量 =循环水量*4%=60.47 *4%=2.42

补水泵扬程H=10+6+5=21m

补水泵流量 =循环水量*4%=108.860 *4%=4.36

补水泵扬程H=18+10+5=33m

补水泵流量 =循环水量*4%=43.56*4%=1.75

补水泵扬程H=36+10+5=51m

通过计算得出的补水泵所需补水流量,扬程可以查补水泵型号对照表可以得出各区补水泵所选型号:

本换热站各区补水泵均选两台同型号的,一备一用

3.6补水箱的选择

补水箱的体积要求可以满足4小时的最大补水量的使用,同时考虑箱体的尺寸需符合热力站内的布置和美观及制作简单节省材料。

有公式 V = 1.2 *Gt

可以求出 Gt=1.94m^3/h。

则有 V=1.2*1.94=2.328m³。

所以根据开式水箱图集可以选择水箱的公称容积为2.328m³.

水箱组成如下:

1.6*1.6*1.4=3.6

有效容积为3.5m³,公称容积为3 m³

3.7除污器的选择

3.7.1

该设备由过滤器本体、排污口、滤网组成。被处理过的水通过进水口会进入过滤器本体,水中杂质会截留在滤网上,当杂质堆积到一定的程度时,滤网内外两侧的压差达到设定值(≤0.05MPa),将打开排污阀,除污器进行开始排污。

3.7.2设备特点

1)直接安装在管网系统上,不需要任何支撑结构,节省空间。 2) 过滤器在全流量下能正常工作,连续出水,既保持了高的流量,又具有低的压力降,避免了由于流速低而造成的表面污渍。 3) 清洗时不影响正常过滤。 4)不需要安装旁通管路,拆卸排污。 5)安装方便,只需接入待处理系统的管路上即可。

3.7.3除污器的型号可按接管直径选定

在本项目中,在换热站处所选用的除污器为WC卧式直通除污器。其地暖区选WC-150型卧式直通除污器,低压区选WC-200型卧式直通除污器,高区选WC-150型卧式直通除污器,一次网选WC-200型卧式直通除污器.

3.8软水器的选择

根据补给水泵流量选择软化水器,由计算可知北低压区流量为193.536t/h ×1%=1.94t/h,查设计手册可知选择的软水器为JK型水力自动软水器,型号是JK100-300型。

3.9分、集水器

查《供暖通风设计手册》知分水器、集水器可按经验值估算:

max )0.35.1(d D -=

式中

D —分、集水器直径,mm ;

m ax d —分、集水器支管中的最大管径,mm 。

在本设计中,系数取3,对需的各个分、集水器的最大管径依次为150mm 、150mm 、200mm 、200mm 、150mm 、150mm 。

则各个分集水器依照编号顺序直径依次为450mm 、450mm 、600mm 、600mm 、450mm 、450mm 。

第四章 管道的防腐保温

4.1 保温材料的选择原则及保温结构

保温材料和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需大于或等于正常工作时的介质最高的温度。相对的温度范围内有不同的保温材料可供选择时,需选用造价低,运输方便,密度小,导热系数小,易于施工的材料制品,同时应该进行综合比较,优先使用其经济效益较好的。

当介质温度较高时,经过综合经济的比较后,应该选用复合材料保温,即使用不耐高温材料和耐高温材料分层保温。

保温结构通常由保护层和保温层组成。保温结构的设计应选用需防火、耐火、造价低、施工方便、复合保温效果好、美观等。

保护层的结构需根据供需条件,设备和管道所处的环境,保温材料类型等因素选用。常用的保护层有三类:(1)涂抹式保护层(2)金属保护层(3)包扎式复合保护层

4.2 保温材料选材计算

本设计中保温材料选用岩棉管壳,特点:导热系数小,密度小,适用范围广,施工简单,但刺人。

岩棉壳管各项参数:密度100-200Kg/m3,导热系数0.052-0.058W/m*C,适用温度-268-350.

季节采暖运行时间3000h,环境温度-2,热价7元/1000000KJ,计算年限7年,年利率0.1,表面散热系数11.63W/(m2*C),单位造价600元/m3。

防烫伤保温层厚度按控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大于60C计算。

换热站设备选型计算书

换热站设备选型计算书 本工程为陕西碧桂园嘉誉项目换热站设计,为住宅楼1#—8#楼冬季提供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热水,本换热站设于地下室设备用房内。 (1)热负荷统计表 注:(已考虑:外网热损失、室内采暖系统损失以及热力站系统热损失)本工程热源为市政热网热水,经水-水换热以后为小区提供采暖热水。市政热源参数为:总供热量4800.0kW,流量169.0m³/h,供回水温度:95/70℃,1.6MPa;二次侧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50/40℃。各热力系统分别选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单台承担总负荷的70%, 热水循环泵为一用一备,补水泵为一用一备,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泵,补水泵组合为一套换热机组。补水定压系统:采暖系统均选用定压罐定压,各系统均选用两台补水泵(一用一备)进行补水。 一.高区采暖换热机组选型计算 1、换热器选型计算 Q 住宅高区采暖总热负荷为1912.1kW,高区热力系统总计算热负荷 jz =1912.1x1.1=2103.31kW。换热机组选用板式换热器两组,单台承担70%负荷,即Q1=2103.31x0.65=1367.15kW。 选用板式换热器BRO0.35-1.6-15-E-I,满足设计要求。 2、采暖采暖热水循环系统计算 m/h; 二次侧流量G=3.6x2103.31/(4.2x(50-40))=180.283 换热器内水流阻力约为50kPa; 机房内内管道系统及其他设备水压降约为100kPa; 室外管道水力损失为75.68kPa; 最不利室内环路阻力为35.0kPa, 系统总阻力为(50+100+75.68+35.0)x1.1=286.75kPa。 m/h,H=32.0m,热水循环水泵一用一备,选用KQL 150/315-30/4型,G=187.03 P=30.0kW。

换热站智能流量积算仪使用说明-wang

一、概述 通用型智能流量(热量)积算仪(以下简称积算仪)主要特点: ●适用于各种液体、单一或混合气体及蒸汽的流量(热量)显示、积算、控制; ●输入多种流量传感器信号(如涡街、涡轮、孔板、V型锥、阿牛巴、热式等各种流 量计); ●流量输入通道:可接收频率信号和多种模拟电流信号; ●压力、温度输入通道:可接收多种模拟电流信号; ●可提供变送器+24V DC,+12V DC供电电源,带短路保护功能,简化系统,节省投 资; ●容错功能:温度、压力/密度补偿测量信号异常时,用对应的手动设定值进行补偿运 算; ●循环显示功能,为监视多个过程变量提供方便; ●流量再发送功能,输出流量的电流信号,更新周期1秒,满足自动控制需要; ●仪表时钟和定时自动抄表功能、打印功能,为计量管理提供方便; ●丰富的自检和自诊断功能使仪表更易于使用和维护; ●三级密码设定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改变已设定的数据; ●仪表内部不设任何电位器、编码开关等可调器件,从而提高仪表的耐震性、稳定性 和可靠性; ●通讯功能:能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与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组成能源计量网络系 统: ?RS-485; ?RS-232; ?GPRS、CDMA; ?宽带网。 ●除了常规的温度补偿、压力补偿、密度补偿、温度压力补偿外,该表还可对: ?一般天然气的“压缩系数”(Z)进行补偿; ?天然气的“超压缩系数”(Fz)进行补偿; ?流量系数非线性进行补偿; ?该表特别在蒸汽的密度补偿、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自动识别,湿蒸汽的含水 率计算等方面功能完善 ●具有贸易结算所需的专用功能: ?掉电记录功能; ?定时抄表功能; ?365天日累积值和12个月的月累积值保存功能; ?非法操作记录查询功能; ?打印功能。

换热站设计选型说明

**小区换热站设计选型说明 1、项目概况:**小区低区统计建筑面积:54019平方米,高区统计建筑面积:57064平方米,楼层高度约100米,高低区均分。市政热源95/70度,二次侧供回水温度85/60做计算。 2、总热负荷计算:本小区为新建小区,为节能型建筑,按国家采暖指标推荐值为40-45W/m2,本项目考虑设计裕量增加10%,采暖指标取50W/m2。 则低区热负荷为:54019*50/1000=2701KW, 高区热负荷为:57064*50/1000=2853.2KW。(附国家采暖指标推荐表) 3、循环水量及循环泵选型:根据热力学平衡公式及计算习惯,将各个参数换算成常用单位后,整理出如下简易计算公式: Q=0.86*W/(T2-T1)其中Q代表流量,单位m3/h W代表热

负荷,单位KW T2、T1代表供回水温度,单位℃。 则低区循环流量Q低=0.86*2701/(85-60)=92.9m3/h 则高区循环流量Q高=0.86*2853.2/(85-60)=98.2m3/h 按热力标准:循环泵总流量为二次侧循环水量的105-110%,则 循环泵总流量分别为:低区1.1*92.9=102.2m3/h, 高区1.1*98.2=108.02 m3/h 循环泵扬程根据暖通设计惯例并结合外管网系统水力核算,取30m 左右。 结合上述计算,高低区均选择上海东方DFG100-160型号水泵,水泵参数:Q=110 m3/h H=30m N=15KW 4、补水水量及补水泵选型: 根热力站二次侧温度高于65度时,按4%循环流量取值补水流量,扬程为楼房+25米为宜的简划设计规范。 低区补水泵:DFCL4-90 Q=4m3/h H=72m N=2.2KW 高区补水泵:DFCL4-160 Q=4m3/h H=128m N=4KW 5、软化水箱选型: 根据补水箱有效容积可按15min-30min的补水能力的简划设计规范。30分种高低区需要的补水量为4吨,补水箱选型:1500*1500*2000,容积满足要求。 6、软水器选型: 软水器的产水能力等同于系统补水能力。 高低区补水泵总补水量为8m3/h,软水器选型产水量Q=8-10T/h,满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16年06月15日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

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换热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计算条件 4 2 1、此站供热面积为 21×10 m ,采暖综合热指标按 60w/㎡计算。换热站为新建换热站,按有人值守站设计。小区供热负荷分高区、中区、低区两个部分,供热最高点位于一高层建筑,最高建筑层高30层,地下一层为汽车库,高区供热面积29000㎡,中区供热面积90500 ㎡,低区供热面积90500 ㎡;采暖形式为散热器采暖,室内设计参数为80/60℃,中区设计压力为 1.6MPa,商业设计压力为 1.0MPa,高区设计压力为 1.6MPa。低环高差41.2m,高环高差78.9m。由于换热站在地下室只供本栋楼,二次网阻力损失忽 略不计。 2、一次网系统设计参数为130/70℃,设计压力1.6MPa。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为补水泵变频定压。设计时,考虑运行温度,运行温度为110/70℃。

计算内容 水力计算 一、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计算 (一)、外网总沿程阻力计算: 热力入口至换热站 350m ,取平均比摩阻 60Pa/m ,计算损失: △h =2×350×60=0.042MPa yc (二)、局部阻力计算: 局部阻力取沿程阻力的 30%,即 △h =0.042×30%=0.0126Mpa JB (三)、换热站内阻力损失:∑△h =0.10M Pa ZN (四)、用户压头损失:∑△h =0.05 M Pa YH (五)、总阻力计算: 总阻力损失为: △h =△h +△h +△h +△h YH YC JB ZN 低 =0.042+0.0126+0.10+0.05=0.2046 M Pa 二、管径选择 (一)一次网管径选择 低环一次网管径计算 供热一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 130℃/70℃, 热负荷:60×90500=5430kW 。 则一次网设计流量: G =3.6×5430/(4.2×60)=77.83t/h 运行温度为 110℃/60℃

换热站设备选型计算书

换热站设备选型计算书LT

C——热水的平均比热; t1、t2——供热循环水系统供、回水温度(℃) G=60×3.6×32/(4.18×10)=165.4m³/h 150/285-18.5/4 Q=165.4m³/h,H=24m,P=18.5KW 1台1)补水泵: 补水泵流量按循环水量的2%估算。 Q=0.02×165.4=3.3m³/h, p=H+ps+5 式中:p——定压点压力值,m H——最高用户充水高度,m ps——与热网供水温度对应的汽化压力,m,(95℃以下为0)5——安全余量,m h=5.8+106.2+5=117m 40-25×5 Q=3.3m³/h,H=125m,P=7.5KW 2台,一用一备1.2#机组: 1)板式换热器: 板换面积按每平方米供400平方米计算,得板式换热器面积150㎡2)循环水泵: 站内损失按8米考虑,用户端损失按5米考虑,最不利环路损失经计算为6米得循环水泵扬程为1.2×(8+5+6)=22.8m 循环水泵流量为60×3.6×32/(4.18×10)=165.4m³/h 150/285-18.5/4 Q=165.4m³/h,H=24m,P=18.5KW 1台

Q=0.02×165.4=3.3m³/h,h=5.8+106.2+5=117m 40-25×5 Q=3.3m³/h,H=125m,P=7.5KW 2台,一用一备2.3#机组: 1)板式换热器: 板换面积按每平方米供400平方米计算,得板式换热器面积150㎡2)循环水泵: 站内损失按8米考虑,用户端损失按5米考虑,最不利环路损失经计算为6米得循环水泵扬程为1.2×(8+5+6)=22.8m 循环水泵流量为60×3.6×32/(4.18×10)=165.4m³/h 150/285-18.5/4 Q=165.4m³/h,H=24m,P=18.5KW 1台3)补水泵: Q=0.02×165.4=3.3 m³/h,h=5.8+56.7+5=67.5m 40/235-5.5/2 Q=3.3m³/h,H=70m,P=5.5KW 2台,一用一备3.4#机组: 1)板式换热器: 板换面积按每平方米供400平方米计算,得板式换热器面积150㎡2)循环水泵: 站内损失按8米考虑,用户端损失按5米考虑,最不利环路损失经计算为6米得循环水泵扬程为1.2×(8+5+6)=22.8m 循环水泵流量为60×3.6×32/(4.18×10)=165.4m³/h 150/285-18.5/4 Q=165.4m³/h,H=24m,P=18.5KW 1台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测控1301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起止日期:2016.8.29~2016.9.18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二、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三、设计目的 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 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 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 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 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 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 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 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

换热站计算使用说明

换热站计算使用说明 换热站是用于供热系统中热量传递的设备。它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 实现热能的传递、分配和控制。本文将对换热站的计算使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换热站的计算使用步骤如下: 1.确定供热系统的参数:包括热负荷、供热介质的温度和流量等。这 些参数是换热站计算的基础。 2.确定换热站的类型:根据热负荷和供热系统的要求,确定使用什么 类型的换热站。常见的换热站类型有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计算热负荷:根据供热系统的参数和设计要求,计算热负荷。热负 荷是换热站计算的重要依据,它决定了换热站的规模和性能。 4.计算换热面积:根据热负荷和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计算换热面积。 根据传热公式进行计算,考虑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和传热温差等 因素。 5.选择换热器:根据热负荷和换热面积,选择合适的换热器。考虑换 热器的类型、材质和尺寸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换热器。 6.设计换热管道:根据换热器的类型和要求,设计换热管道。包括管 道的长度、直径、布置方式等。 7.选择控制装置:根据供热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装置。控制 装置可以对换热站的温度、流量等进行调节和控制。 换热站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定期检查和维护:换热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包括清洗换热器、检查管道和控制装置等。 2.合理设置参数:在使用换热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参数。 包括热负荷、供热介质的温度和流量等。这样可以提高换热站的效率和性能。 3.控制系统的运行:使用换热站时,要保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控 制系统可以对换热站的温度、流量等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热能的传递效率。 4.安全操作:在使用换热站时,要注意安全操作。包括防止漏水、防 止电器设备短路和防止过载等。保证换热站的安全运行。 总之,换热站是供热系统中重要的设备,计算使用是确保其正常运行 的关键。通过合理设置参数、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和控制装置,以及定期检 查和维护,可以提高换热站的效率和性能,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天然气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天然气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 例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天然气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个具体的计算示例。天然气供热(采暖)换热站是供热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高温的热水通过换热设备,向 各个用户供应热能。了解和计算换热站的主要参数是设计、运行和 维护供热系统的关键。 2. 计算示例 设某换热站需要供应的热功率为Q(单位为MW),进口热水 流量为F1(单位为t/h),进口热水温度为T1(单位为℃),出口 热水温度为T2(单位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Q = F1 * Cp * (T1 - T2) 公式1 其中,Cp为热水的定压比热容(单位为kJ/kg·℃)。 根据需求计算热功率Q,得到一个基本参数。

设定进口热水温度T1为70℃,出口热水温度T2为50℃,热 功率Q为10MW。 3. 计算热水流量 将公式1中的参数代入,可以得到热水流量F1的计算公式: F1 = Q / (Cp * (T1 - T2)) 公式2 要计算热水流量F1,根据设定的参数,代入公式2进行计算,得到热水流量F1的值。 4. 其他参数计算 除了热水流量F1,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计算其他的主要 参数,如: - 热水径流速度V,可以通过计算得到:V = F1 / (A * 3600) 公 式3 其中,A为热水管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²); - 长度为L的热水管道的压力损失ΔP,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ΔP = 0.1131 * F1^1.75 * L / (D^4.75 * 10^6) 公式4 其中,D为热水管道的内径(单位为mm)。

石油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石油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引言 石油供热换热站是石油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热交换器将石油热源传递到用户处,满足用户的采暖需求。本文将以某换热站为例,介绍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1. 换热量计算 换热量是换热站的关键参数之一,它表示热源与用户之间传递的热量。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m * c * ΔT 其中,Q表示换热量,m表示流体的流量,c表示流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流体的温差。 2. 流量计算 流量是换热站参数计算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换热站的热传导流体的质量。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m = Q / (c * ΔT) 3. 温差计算 温差是指进出口温度之差,它反映了热源的温度变化。温差的 计算公式如下: ΔT = T_in - T_out 其中,T_in表示热源的进口温度,T_out表示热源的出口温度。 4. 热交换器的选择 热交换器是换热站的核心设备,通过它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在 选择热交换器时,需要考虑热交换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常见的热交换器类型有壳管式热交换器和板式热交换器。 5. 热源温度的控制 热源的温度是供热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控制供 热系统的水流量、燃烧效率和燃料的供应等方式,可以实现热源温 度的控制。

6. 用户需求的满足 换热站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采暖需求。在换热站设计和运 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合适的换热器尺寸和热源温度,以保证用户获得稳定的供热效果。 结论 石油供热换热站的主要参数计算包括换热量、流量和温差等指标。通过合理的热交换器选择和热源温度控制,可以实现用户需求 的满足。换热站的设计和运行应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 因素,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为石油供热换热站的主要参数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和指导。

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并以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主要参数包括供热负荷、回水温度、供水温度、换热器产热量等。通过正确计算和确定这些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水力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更好的供热效果。 1. 引言 在水力供热(采暖)系统中,换热站是整个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换热站的主要参数计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热效果。因此,合理计算并确定换热站的主要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2. 供热负荷计算 供热负荷是指在采暖季节内,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热能总量。供热负荷的计算主要考虑到用户的实际热需求和系统的热损失。一般而言,供热负荷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供热负荷 = 用户热需求 + 系统热损失

3. 回水温度计算 回水温度是指从用户回流至换热站的水温。回水温度的计算主要考虑到用户实际需求和系统管网的热损失。一般而言,回水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回水温度 = 供水温度 - 管网热损失 4. 供水温度计算 供水温度是指从换热站供应给用户的水温。供水温度的计算主要考虑到回水温度、用户热需求和系统的运行效率。一般而言,供水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 + 系统热损失 / (供热负荷 / 用户热需求) 5. 换热器产热量计算 换热器产热量是指换热站供热过程中,换热器从热源侧得到的热能总量。换热器产热量的计算主要考虑到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流量。一般而言,换热器产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换热器产热量 =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 * 流量 * 比热容 结论: 通过准确计算和确定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的主要参数,可以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供热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需求和参数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1. 引言 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设备,通过热交换实现能量的传递,起到加热或冷却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一例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2. 计算方法 2.1. 主要参数 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的主要参数有: - 进口蒸汽温度:Tin(摄氏度) - 出口蒸汽温度:Tout(摄氏度) - 进口冷水温度:Tcin(摄氏度) - 出口冷水温度:Tcout(摄氏度) - 进口热水温度:Thwin(摄氏度) - 出口热水温度:Thwout(摄氏度) - 进口冷冻水温度:Tcin(摄氏度) - 出口冷冻水温度:Tcout(摄氏度)

2.2. 热量计算 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 进口蒸汽质量流量:G(千克/小时) - 进口冷水质量流量:Gcw(千克/小时) - 进口热水质量流量:Ghw(千克/小时) - 进口冷冻水质量流量:Gcdw(千克/小时) - 热量传递量:Q(千瓦) 热量传递量Q的计算公式为: Q = G * (1.006 * (Tout - Tin) + 4.184 * (Tcout - Tcin) + 4.184 * (Thwout - Thwin) + 4.184 * (Tcin - Tcout)) 其中,1.006表示水的比热容(kJ/kg·℃),4.184表示水的比热容(kJ/kg·℃)。 2.3. 能量平衡计算 蒸汽供热(空调)换热站的能量平衡计算公式如下: Q = Gcw * (4.184 * (Tout - Tcin) + 4.184 * (Thwout - Thwin) + 4.184 * (Tcin - Tcout)) + Gcdw * (4.184 * (Tout - Tcin) + 4.184 * (Thwout - Thwin) + 4.184 * (Tfout - Tcout))

太阳能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太阳能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 例 1. 引言 太阳能供热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热水和供暖。在太阳能供热系统中,换热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调节能量的传输和分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将以某太阳能供热(采暖)换热站为例,介绍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2. 参数计算方法 2.1 系统总热量的计算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总热量取决于太阳能收集器的面积、太阳能收集器的效率、收集到的太阳能的辐射量等因素。该换热站的太阳能收集器面积为100平方米,效率为80%。假设一天的辐射量为20MJ/m^2,根据下式计算换热站的总热量: 总热量 = 太阳能收集器面积 * 太阳能收集器效率 * 辐射量

总热量 = 100平方米 * 0.8 * 20MJ/m^2 总热量 = 1600MJ 2.2 换热站用热器费用的计算 换热站的用热器费用是指通过热器将系统热量传递给用户的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假设该换热站的用热器费用为10%。根据总热量和用热器费用的关系,可以计算用热器的能量损失: 用热器费用 = 总热量 * 用热器费用 用热器费用 = 1600MJ * 10% 用热器费用 = 160MJ 2.3 换热站供暖面积的计算

换热站的供暖面积是指该站点能够为用户提供供暖的面积。假 设每平方米的供暖面积需要消耗10MJ的热量,换热站供暖面积可 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供暖面积 = 总热量 / 单位面积所需热量 供暖面积 = 1600MJ / 10MJ 供暖面积 = 160平方米 2.4 其他参数的计算 除了上述主要参数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其他重要的参数,例如:热水温度、供暖效果等。这些参数的计算可以根据具体 的需求和系统的特点进行。 3. 结论 本文以某太阳能供热(采暖)换热站为例,介绍了主要参数的计 算方法。通过计算太阳能收集器的面积、效率以及日辐射量等因素,

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一例 1.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水力供热(采暖)换热站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并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计算过程。水力供热换热站是供热系 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主要参数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 能供热。 2. 换热站主要参数 水力供热换热站的主要参数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这些参 数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确定,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运行和供热效果。 2.1 流量 换热站的流量是指通过换热器的热水流量。在进行流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设计负荷、温差、水质等因素。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直接

法、间接法和综合法等。通过流量计算,可以确定换热站所需的水泵的工作能力和流量控制阀的设置。 2.2 压力 换热站的压力包括进出口压力和泵站水头。进出口压力是指热水的进出口压力,通常需要根据供热管道的压力损失来进行计算。泵站水头是指水泵所需的扬程,通过计算供热管道的管阻力、热水流速等参数可以确定泵站水头的大小。 2.3 温度 换热站的温度包括进出口温度和热水供热温度。进出口温度是指热水的进出口温度差,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热负荷可以进行计算。热水供热温度是指供热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热水温度,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温度可以进行调整和计算。 3. 换热站主要参数计算示例

假设某个供热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为5000千瓦,供热系统采用平衡管法。已知系统的进口温度为90°C,出口温度为70°C,水泵泵站水头为25米,进口压力为1.2兆帕。 首先,计算流量。根据热负荷和温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流量 = 热负荷 / (温差 × 4.186) 流量 = 5000 / ((90 - 70) × 4.186) = 119.19 kg/s 接下来,计算供热系统的压力损失。根据进口压力和系统的管阻力,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压力损失 = 进口压力 - 系统管阻力 假设系统管阻力为0.1兆帕,那么压力损失 = 1.2 - 0.1 = 1.1兆帕 最后,计算泵站水头。根据压力损失和流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泵站水头 = (压力损失 × 1000) / (流量 × 9.81)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章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 万福小区换热站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与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37×100 =7700 (kw) 4、一次管网:120~80℃; 5、二次管网:80~60℃;。 6、二次管网资用压力0.25Mpa。 7、二次管网静水压力0.3Mpa。 8、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35Mpa。

第2章方案设计 2.1 换热站设计方案 本设计换热站采用间接供暖,采用2台板式换热器换热,一次网和二次网均采用旋流除污器除污。补水用钠离子交换器软化。循环水泵两用一备,补水水泵一用一备,设备布置尽量靠墙布置,应尽量美观,简洁,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2.2 定压方式 本设计采用气压罐定压方式定压。 2.2 管材的选择与防腐 管材供热系统采用螺旋焊缝钢管和无缝钢管。弯头均采用热压弯头,阀门 均选用闸阀。自来水系统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接,热网补给水与泄压系统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 所有热力管道均刷防锈漆两遍,用离心玻璃棉壳保温后,外包一层铝箔,再 刷调合漆两遍,非热力管道刷防锈漆两遍,调合漆两遍,管道在刷底漆前必须清 楚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常热设备的保温采用硅酸盐膏保温,外 包一层玻璃丝布.再刷调合漆两遍。

第3章水力计算 在系统图上对各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管段长度和热负荷计算通过每个管段的流量G 的值,查阅《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选各管段的d 、v 、△P m 的值,算出通过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流量G 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 ''(86.0h g t t Q G -= ㎏/h 式中: Q ——管段的热负荷,W ; 'g t ——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h t ——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 一次网管段编号: Q 1=4000+37×100=7700kw 一次网供水温度 t=120℃ 回水温度 t=85℃ 一次管网水流量G 的计算: G 1 =0.86×Q 1 / △t = 0.86×7700/(120-80) =165.55m ³/ h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长春市曙光苑小区热力管网 及换热站工程设计 院(部):热能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电) 班级:热动102 姓名:徐堃 学号: 2010031296 指导教师:刘学来胡爱娟 完成日期:2013年6月27日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6) 2。1 原始资料 2.2 负荷计算 第三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 (11) 3.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 3。2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3.3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3。4 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13) 4。1热交换器选型 4。2水泵的选择和计算 4.3除污器选择 设计小结 (19) 参考文献 (21)

摘要 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

换热站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乌鲁木齐市星海住宅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设计要解决系统水利失调、浪费大量的热量,而使供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不仅要使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要求,还秉着节约资金,节约材料,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理念,来确定供热方案,其中不乏对前人经典设计思路的借鉴,并再系统压力不平衡处进行调节,以使整个系统水力平衡。 换热站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换热站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换热站,板式换热器,钠离子交换器

目录 摘要 (Ⅰ) 第一章设计概况 (1) 设计题目 (1) 设计原始资料 (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1) 设计参数资料 (1)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2) 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2) 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2) 换热站方案确定 (2)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2) 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 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3)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4) 换热器简介 (4) 换热器概述 (4) 换热器的分类 (4) 换热器的选取 (5) 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5) 换热器选型计算 (6) 水力计算 (7) 一次网系统水力计算 (7) 二次网水系统力计算 (8) 补水系统水利计算 (10) 水箱引入水系统水利计算 (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