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整理

高三数学圆锥曲线知识整理

知识整理

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求曲线(点的轨迹)方程.它一般分为两类基本题型:一是已知轨迹类型求其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如求直线及圆的方程就是典型例题;二是未知轨迹类型,此时除了用代入法、交轨法、参数法等求轨迹的方法外,通常设法利用已知轨迹的定义解题,化归为求已知轨迹类型的轨迹方程。因此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中,一是寻找与动点坐标有关的方程(等量关系),侧重于数的运算,一是寻找与动点有关的几何条件,侧重于形,重视图形几何性质的运用。

在基本轨迹中,除了直线、圆外,还有三种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

三种圆锥曲线的研究

(1)统一定义,三种圆锥曲线均可看成是这样

点集:⎭

⎬⎫

⎨⎧>=0e ,e d

|PF ||P ,其中F 为定点,d 为P 到定直线的距离,F ∉,如图.

因为三者有统一定义,所以,它们的一些性质,研究它们的一些方法都具有规律性。

当0

(2)椭圆及双曲线几何定义:椭圆:{P||PF1|+|PF2|=2a,2a〉|F1F2|>0,F1、F2为定点},双曲线{P|||PF1|—|PF2||=2a,|F1F2|〉2a〉0,F1,F2为定点}.

(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几何性质是圆锥曲线内在的,固有的性质,不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①定性:焦点在与准线垂直的对称轴上

椭圆及双曲线中:中心为两焦点中点,两准线关于中心对称;椭圆及双曲线关于长轴、短轴或实轴、虚轴成轴对称,关于中心成中心对称.

②定量:

(4)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解析量(随坐标改变而变)举焦点在x轴上的方程如下:

总之研究圆锥曲线,一要重视定义,这是学好圆锥曲线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二要数形结合,既熟练掌握方程组理论,又关注图形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运算。

2、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判断:△法(△适用对象是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0)。

其中直线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直线和双曲线相切及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两种情形;后一种情形下,消元后关于x或y 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0。

直线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直线和抛物线相切及直线与

抛物线对称轴平行等两种情况;后一种情形下,消元后关于x 或y 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0。

(2)

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时,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当涉及到弦的中点时,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韦达定理;二是点差法。

4、圆锥曲线中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通常从两个途径思考,一是建立函数,用求值域的方法求范围;二是建立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范围。 例题研究

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方程。

(1)

与双曲线116y 9x 2

2=-有共同渐近线,且过点(—3,32); (2)

与双曲线

14

y 16x 2

2=-有公共焦点,且过点(23,2)。

分析:

法一:(1)双曲线

116

y 9x 2

2=-的渐近线为x 3

4y ±=

令x=—3,y=±4,因4

32<,故点(—3,32)在射线x 3

4y -=(x ≤0)及x 轴负半轴之间,

∴ 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 设双曲线方程为1

b y a x 2

22

2=-,(a 〉0,b 〉0)

⎪⎪⎩⎪

⎪⎨⎧=--=1b )32(a )3(34

a b 22

2

2

解之得:

⎪⎩

⎪⎨

⎧==

4b 49a 22 ∴ 双曲线方程为

14y 4

9x 2

2=- (2)设双曲线方程为1

b

y a

x 2

22

2=-

(a 〉0,b 〉0)

⎪⎩⎪

⎨⎧=-=+1b 2a

)23(20b a 22

2

222 解之得:

⎪⎩

⎪⎨⎧==8b 12

a 2

2 ∴ 双曲线方程为

18

y 12x 2

2=- 法二:(1)设双曲线方程为λ=-16

y 9x 2

2(λ≠0)

∴ λ=--16

)32(9)3(2

2 ∴

4

1=

λ ∴ 双曲线方程为

14y 4

9x 2

2=- (3)

设双曲线方程为

1k 4y k 16x 22

=+--⎪⎪⎭

⎫ ⎝⎛>+>-0k 40k 16 ∴

1k

42k 16)23(2

2=+--

解之得:k=4 ∴ 双曲线方程为18y 12x 2

2=- 评注:与双曲线

1

b y a x 2

22

2=-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

λ

=-

2

22

2b y a x (λ≠0),当

λ>0时,焦点在x 轴上;当λ〈0时,焦点在y 轴上。与双曲线

1

b

y a

x 2

22

2=-

焦点的双曲线为

1

k

b y k

a x 2222=--

+(a 2+k 〉0,b 2-k>0).比较上述两种解法

可知,引入适当的参数可以提高解题质量,特别是充分利用含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例2、设F 1、F 2为椭圆

14

y 9x 2

2=+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已知

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 1|>|PF 2|,求|

PF ||

PF |2

1的值。

解题思路分析:

当题设涉及到焦半径这个信息时,通常联想到椭圆的两个定义。 法一:当∠PF 2F 1=900时,由

⎪⎩⎪⎨⎧=+==+5

c )c 2(|PF ||PF |6|PF ||PF |2

2222121得:

3

14|PF |1=

,3

4|PF

|2

= ∴

2

7

|PF ||PF |21= 当∠F 1PF 2=900时,同理求得|PF 1|=4,|PF 2|=2 ∴

2|

PF ||

PF |21= 法二:当∠PF 2F 1=900,5x P

=

34y P ±

= ∴ P (

3

4,5±

又F 2(5,0)

∴ |PF 2|=3

4

∴ |PF 1|=2a-|PF 2|=314

当∠F 1PF 2=900,由

⎩⎪

⎨⎧=+=+14y 9

x )5(y x 2

2222得:

P(55

4,55

3

±

±)。下略。

评注:由|PF 1|〉|PF 2|的条件,直角顶点应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例3、设点P 到M(—1,0),N(1,0)的距离之差为2m ,到x 轴、y 轴的距离之比为2,求m 取值范围。

分析:

根据题意,从点P 的轨迹着手 ∵ ||PM|-|PN||=2m ∴ 点P 轨迹为双曲线,方程为1

m 1y m x 2

22

2=--

(|m|<1) ①

又y=±2x (x ≠0) ② ①②联立得:2

222

m 51)m 1(m x --=

将此式看成是

2

22m

51)m 1(m --关于x 的二次函数式,下求该二次函数值域,

从而得到m 的取值范围。

根据双曲线有界性:|x |>m ,x 2〉m 2 ∴

22

22m m

51)m 1(m >--

又0〈m 2〈1

∴ 1—5m 2>0

∴ 5

5|m |<

且m ≠0

)5

5,0()0,55(m -

∈ 评注: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找到点P 轨迹是重要一步,当题目条件有等量关系时,一般考虑利用函数思想,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已知x 2+y 2=1,双曲线(x —1)2-y 2=1,直线同时满足下列两

个条件:①与双曲线交于不同两点;②与圆相切,且切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所得弦的中点。求直线方程。

分析:

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把条件“

圆的切线”“切点M 是弦AB 中点”翻译为

关于参数的方程组。

法一:当斜率不存在时,

x=-1满足; 当

斜率存在时,设

:y=kx+b

与⊙O 相切,设切点为M ,则|OM |=1 ∴

11

k |b |2

=+

∴ b 2=k 2+1 ①

由⎩

⎧=--+=1

y

)1x (b

kx y 2

2

得:(1—k 2)x 2-2(1+kb )x —b 2

=0 当k ≠±1且△〉0时,设A (x 1,y 1),B (x 2,y 2),则中点M (x 0,

y 0),2

02

21

k 1kb 1x ,k

1)kb 1(2x x

-+=

-+=

+

∴ y 0=kx 0+b=2

k

1b

k -+

∵ M 在⊙O 上 ∴ x 02+y 02=1

∴ (1+kb)2+(k+b )2=(1-k 2)2 ② 由①②得:⎪⎪⎩

⎪⎪⎨

⎧-==332b 33

k 或

⎪⎪⎩

⎪⎪⎨

⎧=-=332b 33

k ∴

:33

2

x 33y -=

或33

2

33y +-

= 法二:设M (x 0,y 0),则切线AB 方程x 0x+y 0y=1 当y 0=0时,x 0=±1,显然只有x=—1满足; 当y 0≠0时,0

0y 1x y

x

y +

-= 代入(x —1)2—y 2=1得:(y 02-x 02)x 2+2(x 0-y 0)2x —1=0 ∵ y 02+x 02=1

∴ 可进一步化简方程为:(1-2x 02)x 2+2(x 02+x 0—1)x-1=0 由中点坐标公式及韦达定理得:2

0200

x 211x x x --+-

=∴

即2x 03—x 02-2x 0+1=0

解之得:x 0=±1(舍),x 0=21

∴ y 0=2

。下略

评注:不管是设定何种参数,都必须将形的两个条件(“相切”和“中

点”)转化为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准确领会题意,抓住关键信息是基础而又重要的一步。

例5、A 、B 是抛物线y 2=2px (p 〉0)上的两点,且OA ⊥OB,

(1)求A 、B 两点的横坐标之积和纵坐标之积;

(2)求证:直线AB 过定点;

(3)求弦AB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4)求△AOB 面积的最小值;

(5)O 在AB 上的射影M 轨迹方程。

分析:

设A (x 1,y 1),B(x 2,y 2),中点P (x 0,

y 0)

(1)2

2

OB 11OA x y

k ,x y k ==

∵ OA ⊥OB

∴ k OA k OB =-1

∴ x 1x 2+y 1y 2=0

∵ y 12=2px 1,y 22=2px 2

∴ 0y y p 2y p 2y 212

2

21

=+⋅

∵ y 1≠0,y 2≠0

∴ y 1y 2=—4p 2

∴ x 1x 2=4p 2

(2)∵ y 12=2px 1,y 22=2px 2

∴ (y 1-y 2)(y 1+y 2)=2p(x 1-x 2)

2

12121y y p 2x x y y +=-- ∴ 21AB y y p 2k += ∴ 直线AB :)x x (y y p 2y

y 1211-+=- ∴

211121y y px 2y y y px 2y +-++= ∴

212112121y y y y px 2y y y px 2y ++-++= ∵

221121p 4y y ,px 2y -== ∴

2

1221y y p 4y y px 2y +-++= ∴ )p 2x (y y p 2y 2

1-+= ∴ AB 过定点(2p ,0),设M (2p ,0)

(3)设OA ∶y=kx ,代入y 2=2px 得:x=0,x=2

k p 2 ∴ A(k p 2

,k p 22

) 同理,以k 1-代k 得B (2pk 2,—2pk )

⎪⎪⎩⎪⎪⎨⎧-=+=)k k 1(P y )k 1k (p x 0220 ∵

2)k k k 1(k 1k 222+-=+ ∴ 2)p

y (p x 200+= 即y 02=px 0-2p 2

∴ 中点M 轨迹方程y 2=px-2p 2

(4)|)y ||y (|p |)y ||y (||OM |21

S S S 2121BOM AOM AOB +=+=+=∆∆∆

≥221p 4|y y |p 2=

当且仅当|y 1|=|y 2|=2p 时,等号成立

评注:充分利用(1)的结论。

(5)法一:设H (x 3,y 3),则3

3

OH x y k =

∴ 3

3

AB y x k -=

∴ AB :)x x (y x y y 33

3

3--=- 即3333x )y y (x y x +--=代入y 2

=2p 得0px 2x p 2y x py 2y 33

2

3

332=--+

由(1)知,y 1y 2=-4p 2

∴ 233

2

3

p 4px 2x py 2=+

整理得:x 32+y 32—2px 3=0

∴ 点H 轨迹方程为x 2+y 2-4x=0(去掉(0,0))

法二:∵ ∠OHM=900,又由(2)知OM 为定线段

∴ H 在以OM 为直径的圆上

∴ 点H 轨迹方程为(x-p)2+y 2=p 2,去掉(0,0)

例6、设双曲线12y x 2

2=-上两点A 、B ,AB 中点M(1,2)

(1)求直线AB 方程;

(2)如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交于C 、D 两点,那么A 、B 、C 、D 是否共圆,为什么?

分析:

(1)法一:显然AB 斜率存在

设AB :y —2=k(x-1)

由⎪⎩⎪⎨⎧=--+=12y x k 2kx y 2

2得:(2—k 2)x 2—2k (2—k )x-k 2+4k-6=0

当△〉0时,设A(x 1,y 1),B (x 2,y 2)

则221k

2)k 2(k 2x x --=+= ∴ k=1,满足△>0

∴ 直线AB:y=x+1

法二:设A(x 1,y 1),B (x 2,y 2)

则⎪⎪⎩

⎪⎪⎨⎧=-=-12y x 12y x 22222121 两式相减得:(x 1-x 2)(x 1+x 2)=2

1(y 1—y 2)(y 1+y 2) ∵ x 1≠x 2

2

1212121y y )x x (2x x y y ++=-- ∴ 12

12k AB =⨯= ∴ AB :y=x+1

代入12y x 2

2=-得:△>0

评注:法一为韦达定理法,法二称为点差法,当涉及到弦的中点时,常用这两种途径处理。在利用点差法时,必须检验条件△〉0

是否成立。

(2)此类探索性命题通常肯定满足条件的结论存在,然后求出该结论,并检验是否满足所有条件。

本题应着重分析圆的几何性质,以定圆心和定半径这两定为中心 设A 、B 、C 、D 共圆于⊙OM,因AB 为弦,故M 在AB 垂直平分线即CD 上;又CD 为弦,故圆心M 为CD 中点。因此只需证CD 中点M 满足|MA|=|MB|=|MC|=|MD| 由⎪⎩⎪⎨⎧=-+=12y x 1x y 2

2得:A(—1,0),B (3,4)

又CD 方程:y=-x+3 由⎪⎩⎪⎨⎧=-+-=12y x 3x y 2

2得:x 2+6x —11=0

设C (x 3,y 3),D (x 4,y 4),CD 中点M (x 0,y 0) 则63x y ,32

x x x 00430=+-=-=+= ∴ M(-3,6)

∴ |MC|=|MD|=21|CD |=102

又|MA|=|MB |=102

∴ |MA|=|MB |=|MC |=|MD |

∴ A 、B 、C 、D 在以CD 中点,M(-3,6)为圆心,102

为半径的圆上

评注:充分分析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可以使解题思路更清晰,在

复习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5篇 教育的现代化和大众化是推进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科学科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1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 ,y+y )。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 b=(x ,y ) 则 a-b=(x-x ,y-y ). 3、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 ∣λa∣=∣λ∣·∣a∣。 当λ 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 0时,λa与a反方向; 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

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 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 0)或反方向(λ 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 当∣λ∣ 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 0)或反方向(λ 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② 如果 a≠0且λa=μa,那么λ=μ。 4、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 ∣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 +y·y 。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率 a·b=b·a(交换率); (a+b)·c=a·c+b·c(分配率);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2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圆锥曲线 一、考点(限考)概要: 1、椭圆: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且定长2a大于焦距2c。用集合表示为: ; ②定义二: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3)参数方程:(θ为参数); 3、双曲线: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用集合表示为: ②定义二: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4、抛物线: (1)轨迹定义:在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定点是焦点,定直线是准线,定点与定直线间的距离叫焦参数p。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的符号与方程符号一致,与准线方程的符号相反; ②标准方程中一次项的字母与对称轴和准线方程的字母一致; ③标准方程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有别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复习点睛: 1、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结构: 2、椭圆各参数间的关系请记熟“六点六线,一个三角形”,即六点:四个顶点,两个焦点;六线:两条准线,长轴短轴,焦点线和垂线PQ;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则椭圆的各性质(除切线外)均可在这个图中找到。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点与曲线的关系:若曲线C 的方程是f(x,y)=0,则点P 0(x 0,y 0)在曲线C 上 ?f(x 0,y 0)=0;点P 0(x 0,y 0)不在曲线C 上?f(x 0,y 0)≠0。 两条曲线的交点:若曲线C 1,C 2的方程分别为f 1(x,y)=0,f 2(x,y)=0,则点P 0(x 0,y 0)是C 1,C 2的交点?{ ),(0),(002001==y x f y x f 方程组有n 个不同的实数解,两条 曲线就有n 个不同的交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曲线就没有交点。 二、圆: 1、定义:点集{M ||OM |=r },其中定点O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 2、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在c(a,b),半径为r 的圆方程是(x-a)2+(y-b)2=r 2 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方程是x 2+y 2=r 2 (2)一般方程:①当D 2+E 2-4F >0时,一元二次方程x 2+y 2+Dx+Ey+F=0叫做圆的一般方程,圆心为)2 ,2 (E D --半径是2 422F E D -+。配方,将方程 x 2+y 2+Dx+Ey+F=0化为(x+ 2D )2+(y+2 E )2=4 4F -E D 22+ ②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D ,-2 E ); ③当D 2+E 2-4F <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圆心C(a,b),半径为r,点M 的坐标为(x 0,y 0),则|MC |<r ?点M 在圆C 内,|MC |=r ?点M 在圆C 上,|MC |

高中数学中的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概念之一,包括椭圆、双曲线和 抛物线。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关 公式进行总结。 一、椭圆 1. 概念: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的点的轨迹。 2. 基本性质: - 长轴和短轴:椭圆的两个焦点F1和F2之间的距离为2c,椭圆 的长轴为2a,短轴为2b,有关系式c^2 = a^2 - b^2。 - 离心率:离心率e定义为离焦距离2c与长轴2a之比,即e = c/a。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 - 焦点与定点关系: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到两个焦点F1和F2的 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即PF1 + PF2 = 2a。 - 弦与切线性质:椭圆上任意一条弦与该点处的切线垂直。 3. 相关公式: - 椭圆标准方程:(x^2)/(a^2) + (y^2)/(b^2) = 1 或 (y^2)/(a^2) + (x^2)/(b^2) = 1(其中a > b)。 - 焦点坐标公式:F1(-c,0),F2(c,0)。

- 离心率公式:e = c/a。 - 曲率半径:任意一点P在椭圆上的曲率半径为a^2/b。 二、双曲线 1. 概念:双曲线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 2a的点的轨迹。 2. 基本性质: - 长轴和短轴: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1和F2之间的距离为2c,双 曲线的长轴为2a,短轴为2b,有关系式c^2 = a^2 + b^2。 - 离心率:离心率e定义为离焦距离2c与长轴2a之比,即e = c/a。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 - 焦点与定点关系: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到两个焦点F1和F2 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2a,即|PF1 - PF2| = 2a。 - 弦与切线性质:双曲线上任意一条弦与该点处的切线垂直。 3. 相关公式: - 双曲线标准方程:(x^2)/(a^2) - (y^2)/(b^2) = 1 或 (y^2)/(a^2) - (x^2)/(b^2) = 1(其中a > b)。 - 焦点坐标公式:F1(-c,0),F2(c,0)。 - 离心率公式:e = c/a。 - 曲率半径:任意一点P在双曲线上的曲率半径为|a^2/b|。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整理

高三数学圆锥曲线知识整理 知识整理 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求曲线(点的轨迹)方程.它一般分为两类基本题型:一是已知轨迹类型求其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如求直线及圆的方程就是典型例题;二是未知轨迹类型,此时除了用代入法、交轨法、参数法等求轨迹的方法外,通常设法利用已知轨迹的定义解题,化归为求已知轨迹类型的轨迹方程。因此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中,一是寻找与动点坐标有关的方程(等量关系),侧重于数的运算,一是寻找与动点有关的几何条件,侧重于形,重视图形几何性质的运用。 在基本轨迹中,除了直线、圆外,还有三种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 三种圆锥曲线的研究 (1)统一定义,三种圆锥曲线均可看成是这样 的 点集:⎭ ⎬⎫ ⎩ ⎨⎧>=0e ,e d |PF ||P ,其中F 为定点,d 为P 到定直线的距离,F ∉,如图. 因为三者有统一定义,所以,它们的一些性质,研究它们的一些方法都具有规律性。 当0

(2)椭圆及双曲线几何定义:椭圆:{P||PF1|+|PF2|=2a,2a〉|F1F2|>0,F1、F2为定点},双曲线{P|||PF1|—|PF2||=2a,|F1F2|〉2a〉0,F1,F2为定点}. (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几何性质是圆锥曲线内在的,固有的性质,不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①定性:焦点在与准线垂直的对称轴上 椭圆及双曲线中:中心为两焦点中点,两准线关于中心对称;椭圆及双曲线关于长轴、短轴或实轴、虚轴成轴对称,关于中心成中心对称. ②定量: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 1、求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建、设、限、代、化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y 及其他的点; ③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等式; ④将点的坐标代入等式; ⑤化简方程,并验证(查漏除杂)。 2、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 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 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2222MF MF a a c +=> 3、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在x 轴上 y

4、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 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 12 12 F F e d d M M ==。 5、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12222MF MF a a c -=< 6、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在 x 轴上 y

7、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8、设M 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 12 12 F F e d d M M ==。 9、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 F 称为抛物线的焦点, 定直线l 称为抛物线的准线. 10、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线段AB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AB =. 11、焦半径公式: 若点() 00,x y P 在抛物线 () 2 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 02p F x P =+ ;、 若点 () 00,x y P 在抛物线 () 2 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x P =-+ ;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 2 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y P =+ ; 若点() 00,x y P 在抛物线 () 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 02p F y P =-+ . 1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22222 2 1(1)c c a b b e e a a a a +====+> 2 a 2 a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是由一系列圆及其与它们的共轭切面围成的曲线,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曲线以及一个光滑曲面所围成的曲线空间。 2、圆弧:圆弧是曲线上一定角度范围内的闭合曲线,实际中常用于表示圆的片段。 3、渐开线:渐开线是由来自同一个圆的两个圆弧构成的弧线,渐开线的共轭切面是一条直线,而此直线又可在空间上做一个新的圆锥曲线。 二、圆锥曲线的性质 1、圆锥曲线的曲线部分是由圆弧和渐开线组成的,曲线上每个点都是圆切弧上的一个点; 2、圆锥曲线的表面部分是一个椭圆锥曲面,其参数方程由三个椭圆锥参数函数组成,其积分可以计算出圆锥曲面上的面积; 3、点P(x,y,z)在圆锥曲线上,则其有连续的x,y,z三个坐标参数,并且满足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4、圆锥曲线的曲线部分是椭圆锥曲线,并且任一点在曲线上的切线方向都是一致的; 5、圆锥曲线的曲线与曲面的连接,是一条中间缝合曲线,即渐开线,渐开线也可以看作是空间曲线上的锥面的交线。

6、圆锥曲线的曲线部分与表面部分的连接,是一条中间缝合曲线,被称为椭圆锥曲线,椭圆锥曲线也是一条空间曲线上的椭圆锥面的交线。 7、圆锥曲线的曲线部分与表面部分之间的交点的曲线,也被称 为椭圆锥曲线,它也可以看作是圆锥曲线上的椭圆锥线的交点的曲线。 三、圆锥曲线的应用 1、圆锥曲线在建筑学上常用于建造拱顶、圆顶、屋顶等,这些 曲线具有很好的象征性; 2、圆锥曲线在航空和航天工程上常用于设计飞机、火箭的运动 轨迹; 3、圆锥曲线在汽车制造上常用于设计汽车的底盘,以实现更好 的操控性能; 4、圆锥曲线在计算机渲染上常用于设计三维物体,以获得更加 逼真的渲染效果; 5、圆锥曲线在绘画上常用于创作凹凸有致的曲线,以实现更加 自然的线条。 总之,圆锥曲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曲线,它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几何图形在坐标系中的性质和变换。其中,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椭圆和双曲线的知识点。 一、椭圆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大于│F1F2│)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注:2a>│F1F2│非常重要,因为当2a=│F1F2│时,其轨迹为线段F1F2;当2a<│F1F2│时,其轨迹不存在。 2、标准方程、图形和性质: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MF1│+│MF2│=2a(a>0),其中M为椭圆上任一点。椭圆的焦点在y项系数的大小决定,由x、y项系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焦点坐标、离心率和顶点坐标等性质。椭圆的离心率e=(<e<1),长轴长=2a,短轴长=2b,焦点在长轴上,对称轴为x轴或y轴,原点是对称中心。

二、双曲线 1、定义:双曲线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小于│F1F2│)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F1、F2叫 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标准方程、图形和性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MF1│-│MF2│=2a(a>0),其中M为双曲线上任一点。双曲 线的焦点在y项系数的大小决定,由x、y项系数的大小关系 可以确定双曲线的长轴、短轴、焦距、焦点坐标、离心率和顶点坐标等性质。双曲线的离心率e>1,长轴长=2a,短轴长 =2b,焦点在长轴上,对称轴为x轴或y轴,原点是对称中心。 以上是解析几何中椭圆和双曲线的基本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析几何。 双曲线是一种与两个定点和一个常数有关的点的轨迹,其轨迹上满足两个定点到该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定点之间距离的常数。这两个定点分别称为双曲线的焦点,该常数为双曲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椭圆 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和为常数(大于21F F )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即a MF MF 221=+ 当2a ﹥2c 时,轨迹是椭当2a =2c 时,轨迹是一条线段21F F ,当2a ﹤2c 时,轨迹不存在。 椭圆的几何性质: 222b c a +=(符合勾股定理的结构) 【补充】过焦点做垂直与实轴且交椭圆的线段叫通径,通径的一半为a b 2

专题二:双曲线 知识点: 1、双曲线的概念:平面内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21F F )的动点的轨迹叫双曲线。即a MF MF 221=- 当2a ﹤2c 时,轨迹是双曲线 当2a =2c 时,轨迹是两条射线 当2a ﹥2c 时,轨迹不存在 【注】有绝对值时是两支,不含绝对值时仅一支.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注】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通径为a b 2 2。 3、常见双曲线的设法: (1)已知b a =的双曲线设为)0(22≠=-λλy x ; (2)已知过两点的双曲线可设为)0(122<=+AB By Ax ;

(3)已知渐近线0=±n y m x 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0(2222≠=-λλn y m x . 4、两种特殊的双曲线: (1)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 (2)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共轭双曲线方程为12222=-a x b y ,它们有 共同的渐近线为x a b y ±=,它们的离心率21,e e 满足的关系式为11 122 21=+e e . 5、焦点三角形: 设若双曲线方程为,F 1,F 2分别为它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上 任意一点,则有: 若则2 tan 22 1 θ b S PF F =∆;特别地,当时,有。 6、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注意直线与渐近线平行) 思考:平面内任一点P 作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这样的直线有几条? 几何方法: 1、若P 在双曲线内,有2条(分别与渐近线平行); 2、若P 在双曲线上,有3条(与渐近线平行的有两条,切线一条); 3、若P 在双曲线外: ①若P 在渐近线上且P 为原点时,0条; 22 22x y 1a b -=12FP F ,∠=θ 12 F P F 90∠=o 1 2 2FPF S b =V 22 221(0,0)x y a b a b -= >>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中的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和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也是高考数学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它是由圆锥(一种立体图形)与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一类曲线,在空间中可以表现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不同形态。下面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重要知识点。 一、椭圆 1. 定义 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确定点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值2a 的所有点的轨迹。 2. 公式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² / a²) + (y² / b²) = 1

其中,a、b均为正数,a代表椭圆短轴一半长度,b代表椭圆 长轴一半长度。 3. 性质 (1)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是椭圆的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 (2)椭圆的两个焦点F1和F2在椭圆的长轴上,且满足距离 为2a; (3)椭圆的离心率e的值在[0,1)之间; (4)椭圆的对称轴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5)椭圆的直径有两个对称轴,有四个半轴; (6)椭圆的周长为4aE(e),其中E(e)为第二类完全椭圆积分,用数值表或计算器可得。 二、双曲线 1. 定义

双曲线是平面上到两个确定点F1和F2的距离的差为定值2a 的所有点的轨迹。 2. 公式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² / a²) - (y² / b²) = 1 其中,a、b均为正数,a代表双曲线的距离两点的差的一半,b 代表双曲线离心率的倒数。 3. 性质 (1)双曲线有两个相交且交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轴; (2)双曲线的长轴是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短轴是横截距; (3)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值在(1,+∞)之间; (4)双曲线的渐近线是与双曲线无限靠近但不相交的直线。 三、抛物线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 点总结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点与曲线的关系:若曲线C 的方程是f(x,y)=0,则点P 0(x 0,y 0)在曲线C 上⇔f(x 0,y 0)=0;点P 0(x 0,y 0)不在曲线C 上⇔f(x 0,y 0)≠0。 两条曲线的交点:若曲线C 1,C 2的方程分别为f 1(x,y)=0,f 2(x,y)=0,则点P 0(x 0,y 0)是C 1,C 2的交点⇔{ ),(0),(002001==y x f y x f 方程组有n 个不同的实数解,两 条曲线就有n 个不同的交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曲线就没有交点。 二、圆: 1、定义:点集{M ||OM |=r },其中定点O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 2、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在c(a,b),半径为r 的圆方程是(x-a)2+(y-b)2=r 2 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方程是x 2+y 2=r 2 (2)一般方程:①当D 2+E 2-4F >0时,一元二次方程x 2+y 2+Dx+Ey+F=0叫做圆的一般方程,圆心为)2 ,2 (E D --半径是2 422F E D -+。配方,将方程 x 2+y 2+Dx+Ey+F=0化为(x+ 2D )2+(y+2 E )2=4 4F -E D 22+ ②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D ,-2 E ); ③当D 2+E 2-4F <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圆心C(a,b),半径为r,点M 的坐标为

高中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全面经典

高中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全面经典高中数学椭圆的知识总结: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一个动点P到两个定点F1,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PF1+PF2=2a>F1F2)时,动点P的轨迹。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需要注意的是,若PF1+PF2=F1F2,则动点P的轨迹为线段 F1F2;若PF1+PF2

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1)点P(x,y)在椭圆外部当且仅 当a²+b²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当Δ>0时,直线与椭 圆相交;(2)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切;(3)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离。例如,直线y-kx-1=0与椭圆5x²+m²=1恒有 公共点,当且仅当m²≤5/(1+k²)。 焦点三角形:椭圆上的一点与两个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弦长公式:若直线y=kx+b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A、B,且x1,x2分别为A、B的横坐标,则AB=√(1+k²(x1-x2)²);若 y1,y2分别为A、B的纵坐标,则AB=√(1+(y1-y2)²/k²);若弦 AB所在直线方程设为x=ky+b,则AB=√(1+k²(y1-y2)²)。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在椭圆a²+b²=1中,以P(x,y)为中点的弦所 在直线的斜率k=-b²x/a²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