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概论第六章中国烹饪文化积淀
中国烹饪概论

中国烹饪概论课程代码:〕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课堂设计案例导入—— 5 分钟新课讲授——40 分钟课堂提问——10 分钟课堂交流——30 分钟课堂总结—— 5 分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案纸。
烹饪概论第六章A

教学重点
食俗的成因和特征
教学难点
食俗的成因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要求
学生课前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以及对新课程的预习
课外作业
1、根据课本内容,讲术后习题1完成。
2、你最喜欢春节还是圣诞节,为什么?
教学后记
授课内容、活动及板书设计
(导入、新授、练习、小结等)
七、冬至节食俗
八、除夕食俗
第三节地方风情食俗
一、人生礼仪食俗
1、诞生礼食俗
2、成年礼食俗
3、婚嫁礼食俗
4、寿庆礼食俗
5、丧葬礼食俗
二、省区乡土食俗
东北地区食俗
华北地区食俗
西北地区食俗
华东地区食俗华
中南地区食俗
华西地区食俗
二、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或灯节,时在正月十五之夜。
第三节地方风情食俗
一、人生礼仪食俗
(一)诞生礼食俗。
诞生礼食俗指从结婚后求子、保胎开始,到临产、三朝、满月、百禄直到周岁的饮食风习。
表现:
①求子食俗。主要大吃喜蛋、喜瓜、莴苣、红枣、莲子、桂圆、子母芋头之类的象征性吉物。
②保胎食俗。强调胎养。中式荤汤、油饭、青菜和水果,忌食兔肉。麻雀、生姜和凶禽怪兽。
烹饪概论PPT_图文

广义:除菜肴制作外,还包括面点制作。
烹饪史
烹饪史是研究中国烹饪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科学。
烹饪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断代史研究、专题史研究 地方史研究、通史研究 烹饪文物研究、烹饪古籍研究
烹饪工艺学
烹饪工艺学是研究中国菜点烹调工艺法则与规
一、筵宴的环节 宴会设计环节 菜点制作环节 接待服务环节
基础 关键 保证
二、筵宴的构成
酒水冷碟 开席见彩 热炒大菜 美食纷呈 饭点茶果 以精取胜
龙头 象肚 凤尾
三、筵宴的要求
1、主旨的鲜明性 2、配菜的科学性 3、工艺的丰富性 4、形式的典雅性 5、接待的礼仪性
第四节 筵席改革与试行分餐制
一、筵席改革
陶鼎
陶钵
先秦青铜炊餐具
饕餮纹鼎
四羊方尊
龙纹斝
父丁簋
铜牛尊
春秋战国的烹饪
1 以人工培育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源。 2 铁质锅釜崭露头角,动物性油脂和调味品日渐增多,菜肴制法和
味型也有新变化。 3 继周天子食单后,又推出新颖的楚宫宴席,形成南北争辉的局面。 4 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地方菜初露苗头。 5 烹饪理论初有建树,推出《吕览·本味》和
3 水烹法和气烹法的发明
陶
水烹:以水作传热介质
罐
煮、熬、焖、煨
汽烹:以蒸汽作传热介质 蒸、酿
陶 甑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
四个历史时期: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
隋唐宋元 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
约500年
烹饪概论试题及答案

烹饪概论试题及答案1 . 东北地区的汉民餐厅秋冬时节习惯挂的标志物是 [单选题]A.红穗萝圈(正确答案)B.绿穗萝圈C.蓝穗萝圈D.黄穗萝圈2 . 爆的烹调方法是()的特色。
[单选题]A.山东风味菜(正确答案)B.四川风味菜C.江苏风味菜D.广东风味菜3 . 民俗的外部特征具有历史性、地方性、()和变异性。
[单选题]A.传承性(正确答案)B.共通性C.民族性D.进步性4 . 传统名菜“佛跳墙”在风味上属于 [单选题]A.安徽风味B.浙江风味C.福建风味(正确答案)D.广东风味5 . 区别不同饮食风味流派的重要标志是 [单选题]A.口味(正确答案)B.地区C.制作者D.消费者6 . 下列不属于中国烹饪工艺特点的是 [单选题]A.即时性生产B.手工操作为主C.产品多样性D.标准化工艺(正确答案)7 . 带肉皮的原料在走油时,应肉皮朝下,这样可使其受热充分,质感 [单选题]A.松软B.酥脆C.松酥(正确答案)D.软烂8 . 元宵节,人们通常吃 [单选题]A.汤圆(正确答案)B.重阳糕C.月饼D.粽子9 . 宴席的要求不包含。
[单选题]A.主旨的鲜明性B.接待的随意性(正确答案)C.形式的典雅性D.工艺的丰富性10 . 满汉全席、全鱼宴属于()的筵宴。
[单选题]A.低档B.中档C.高档D.特档(正确答案)11 . 除夕又称 [单选题]A.大年三十(正确答案)B.大年二十六C.大年初一D.大年初五12 . 民俗中,九月九日重阳节食用 [单选题]A.粽子B.汤圆C.月饼D.重阳糕(正确答案)13 . 生炝属于 [单选题]A.有烹有调法B.有烹无调法C.无烹无调法D.有调无烹法(正确答案)14 . 下面不属于京式面点的是 [单选题]A.驴打滚B.狗不理包子C.艾窝窝15 . 烹法制作菜肴调味成菜前原料一般都要经过 [单选题]A.炸或煎(正确答案)B.氽C.爆D.炒16 . “烧碟席”凉菜最少 [单选题]A.12B.16C.24(正确答案)D.2017 . 上浆致嫩时可以利用糖缓解原料中碱味,是因为上浆时使用了 [单选题]A.碳酸钠B.碳酸氢钠(正确答案)C.氢氧化钙D.氢氧化钠18 . 热制冷食菜肴在烹制方法上与热菜烹调方法是 [单选题]A.相近似(正确答案)B.完全一致C.有一定联系D.两个不同的体系19 . 雪顿节是()历史悠久的节日。
烹饪概论第六章B

其食禁不严,平时同于常人,仅在特定时间内有若干规定。如:忌讳星期五聚餐和13人围桌吃饭。
四、伊斯兰教食俗
·由畜生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希姆家族的大商人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以“安拉”的名义在阿拉伯半岛创立。
表现:
1、在膳食指导思想上,认为饮食是为了养身和养性。为了养生必须吃洁美(清洁、可口、有营养)的食品;为了养性,必须吃合法(正当手挡获得、符合教义)的食品。
八、苗族食俗
九、土家族食俗
十、壮族食俗
九、土家族食俗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鄂西、川东和黔东北山区,务农为主。该族日常三餐,忙时四餐,闲时二餐。主食是大米和豆薯,多制成包谷饭、金包银、合渣或豆饭,年节吃糯米团馓、炸粑和社饭。家蔬和也才都较为充裕,或炒或腌,四时不断。肉品也是禽畜与鸟兽并重,既嗜酸香,又有“辣椒当盐”之说。节庆食风较为特异。该族也好客。该族食禁也极严。禁食狗肉,未婚青年忌食猪蹄,儿童忌食鸡爪和猪鼻,成年人忌食猪尾;敬过神的供品都不吃,而需抛撒或深埋。正月初一早餐前,不准哭泣、吵架和说犯忌的话;除夕忌杀生,不挑水,吃年饭不准泡汤;忌讳将死鸟带回家,不可端碗在人背后吃饭。火塘、三脚架与做饭的鼎锅都是“神物”,禁止跨越、践踏;灶上禁止放鞋袜衣裤与赃物。不准用狗之类的五爪动物和死物祭神;七月里不可打死进屋的蛇、蛙及大虫子。上菜多是7碗、9碗、11碗等单数,因为8碗是“叫花子席”,10与“死”同音,对客人不尊重。
主要授课内容:
第四节,宗教信仰食俗
一、佛教食俗。
起源: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5世纪由古印度伽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喇嘛教三大派系。
大乘佛教食俗
大乘佛教寺庙只吃朝天长(植物),不吃背朝天(动物)。不杀生,禁荤腥,忌食葱、姜、蒜等辛香类蔬菜,仅吃梁豆、蔬果和菌笋。
第六章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A《食珍录》B《随园食单》 C 《吕氏春秋·本味篇》D《本心斋食谱》2、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疗”理论的书籍是----A《本草纲目》B《千金要方》C《荒地内经》D《饮膳正要》3、汉代的“丝绸之路”,引进了西方食物,同时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向了世界,它的开拓者是----A甘英B张骞C玄奘D文成公主4、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5、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A明B清C宋D元6、构成中国菜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是----A素菜B地方风味菜C宫廷菜D少数民族菜7、下列菜系既是北方菜的基础又是御膳组成部分的是----A川菜B徽菜C浙菜D鲁菜8、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A三套鸭B清炖蟹粉狮子头C松鼠鳜鱼D龙虎斗9、下列不属于浙菜的是-----A醉糟鸡B蜜汁火方C冰糖甲鱼D黄鱼羹10、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A东安鸡B腊味合蒸C炒腊野鸡条D油焖石鳞11、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郢都为代表A长安B临安C广州D开封12、宫廷菜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为代表A天津B大同C沈阳D哈尔滨1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4、下列不属于随园菜特点的选项是-----A极其讲究富贵气和滋补B注重原料选择与搭配C讲究色、香、味、形、器及进食艺术D注重筵席15、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A藏族B满族C蒙古族D回族16、叫多的保留了阿拉伯人饮食特色的回族清真菜大多分布在-----A山东B西北C沿海地区D北京17、-----才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蒙古族B川C维吾尔族D朝鲜族18、“驴打滚”是-----著名的风味小吃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质基础包括-----A自然环境B历史文化C生活方式D风俗习惯2、关于中国四大菜系表述正确的是-----A川菜——源于黄河流域B淮扬菜——源于长江中下游C粤菜——源于广东珠江流域D鲁菜——源于山东黄河流域3、中国十大菜系是在中国八大菜系基础上新增了-----A京菜B湘菜C沪菜D浙菜4、鲁菜的特点是-----A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B烹调方法以爆、炒、烧、炸见长C官府菜是其特色D胶东菜以烹调山珍海味而驰名5、下列选项是鲁菜的代表菜肴的是-----A虾仁锅巴B干炸响铃C爆双脆D德州扒鸡6、关于川菜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用料广博,调味多样B菜式繁多,经济实惠C麻辣、鱼香、味甜D辣、酸、麻7、下列不属于川菜代表菜的是-----A干煸牛肉丝B麻辣子鸡C樟菜鸭子D规划皮丝8、淮扬菜的特点是-----A擅长炖、焖、煨、炒B口味咸鲜合一C菜品风格雅丽,制作精细C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的水鲜为主9、粤菜的特点是-----A烹调吸收西菜方式B用料广博C菜肴新颖奇特D具有南国风味特色10、下列属于粤菜的代表菜肴的有-----A龙虎斗B水晶肴蹄C爽口牛丸D广东叉烧11、下列关于浙江菜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杭州、绍兴、温州三种地方风味组成B杭州菜具有清鲜、爽脆、清雅精致的特点C 宁波菜口味鲜咸合一,原汁原味D绍兴菜入口香酥绵糯,汤浓味重12、皖菜的代表菜肴有-----A红烧果子狸B无为熏鸡C火腿炖甲鱼 D毛峰熏鲥鱼13、北京菜擅长烹制-----为原料的菜肴A山珍B海味C羊肉D猪肉14、上海菜的特点是-----A汤卤醇厚,浓油赤酱B注重本色,以质取胜C咸淡适口,保持原味D工艺精致,汁浓勾芡15、鄂菜由----地方菜组成A宜昌B武汉C荆州D黄州16、关于素菜秒描述正确的是------。
中国烹饪概论

中国烹饪概论鼎的出现,乃是古老烹饪的开始。
1.中国筵席有聚餐式、规格化、程序化、社交化四大特征。
2.医食相通的制度,从周代已开始。
3.辩证施食与饮食有节的观点,是中国烹饪科学的重要内容,是食治养生这一传统营养观念的主体。
4.“烹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韩驹的《食煮菜简吕居仁》中“空费烹调功”。
5.食与自然的重要论点有人与天地相应(《黄帝内经》)。
饮食之道法自然(《道德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所宫,伤在五味(《黄帝内经》)。
法食和正食(佛经)。
医食相通(《黄帝内经》、《周礼》)。
五味调和(医家、杂家等)。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孟子》)。
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苏易简)。
饮食四方异宜(欧阳修)。
6.《饮膳正要》是营养卫生与烹饪调和结合得很紧密的一部医学专著,这部书由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
7.如果说民间饮食是中国烹饪的基础,那么,宫廷饮食则是中国古代烹饪艺术的高峰。
8.山东风味主要由济南菜和胶东菜构成。
9.中国烹饪学是以研究中国烹饪文化及其内涵——烹饪科学、烹饪艺术为主要内容,揭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活动。
10.指导千家万户主持厨务的中馈进行烹饪的食经,宋代浦江吴氏《中馈录》、清代曾懿《中馈录》、清代顾仲《养小录》皆很有价值。
11.医食相通的传统和制度,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来看,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
12.“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始见于《礼记,礼运》。
13.青铜器的出现及在烹饪饮食中的使用,对中国烹饪历史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既象征着中国饮馔器具已进入金属时代,也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烹饪进入了青铜器烹饪阶段。
14.种植、养殖是烹饪原料的主要来源。
15.“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出自于战国至东汉时的《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
16.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烹调方法和著名菜点。
如蒙古族的烤羊腿,哈尼族的竹筒鸡,纳西族的麻补。
17.1958年,在周总理建议下,谭家菜在北京饭店落户,发展至今。
中国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烹饪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供烹饪相关专业用30学时)第一部分《中国烹饪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中国烹饪概论》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烹饪工艺方向、面点工艺方向、生鲜食品加工与管理方向、厨政管理方向)等专业及方向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系统学习、了解中国烹饪文化、科学、艺术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从事餐饮行业工作所需基本素质的入门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是以研究中国烹饪文化和烹饪科学、烹饪艺术为主要内容,揭示中国饮食文明发展规律的中国烹饪学的整体概括性论述。
任务是使学生使系统地了解中国烹饪文化、科学、艺术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运用与实践之中。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和增加中国烹饪文化、烹饪历史发展、烹饪科学、烹饪艺术成果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眼界;二是培养和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中式烹调师和厨政管理师的岗位需求如菜点制作、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成本控制和餐饮活动策划等,为中国烹饪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不仅应努力学习本课程内容,还应了解烹饪工艺学、菜肴制作和营养学、哲学、历史、美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烹饪文化、科学与艺术的系统知识。
在有限的学时数内,重点讲解中国烹饪文化、科学的内容、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烹饪艺术的实现方法和成果即历史类菜点与地方风味流派等。
其难点是中国烹饪文化的特点、科学思想和烹饪艺术的实现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与艺术素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四、本课程教学环节的说明1、授课本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和团队、协会学习法、实地调查法、专题讲座法、与大赛结合法等,把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做到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老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做到学有所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5 .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有“接神” 的习俗。家家户户准 备牲礼、四果、生仁、炸枣等迎接, 烧金纸、神马。 此外, 初四不动刀、剪。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6 . 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 神的生日。初五要吃饺子、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 贺。 关于财神, 民间有很多传说: 宋朝蔡京 赵公明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
第六章 中国烹饪文化积淀
教学内容
一、中国烹饪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古代烹饪文献
三、中国烹饪饮食思想
四、中国烹饪饮食器具
五、中国食俗
食俗?
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饮食品的生产与消 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又简称为 食俗。
节日食俗
人生礼俗
社交食俗
日常食俗
其他食俗
教学目标
了解汉族人民的日常食俗,掌握重要的节日食俗和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元旦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 汉代又称“元正”, 晋 代又称“元辰”, 北齐时又称“元春”, 唐代又称 “元朔”。 我国历史上元旦在哪一天也不尽统一。夏代在正 月初一, 商代在十二月初一, 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秦始 皇统一中国后, 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 复到夏历, 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 前。辛亥革命后,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 遂将农历 元旦改为春节, 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 神异经 》:“东方有树,高五十
丈,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美食 之,令人益寿”。
旧时,寿面要求长三尺,每束须百 根以上,盘成塔形,置以红绿镂纸, 作为寿礼,敬献寿星,必备双份。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丧葬礼俗
夭折属于凶丧,多简单了结,而寿终正寝属于
吉丧,凡是吉丧则十分看重,大多要举行葬礼和宴会, 不仅祭奠死者,也安慰生者,还有祝愿生者长寿之意。 待客以素菜、素色,以显庄严肃穆。对逝者有时也 摆冥席。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 “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 “端午”就是“ 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 烂,故又名“端阳”; 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 故 又称“重五”; 端午节用菖蒲避邪, 故又称“蒲节”。 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
• 据说汉代已有人日习俗,至魏晋后更 开始被重视。古人会于人日当天戴上 “人胜”(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 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 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 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后,皇帝会赐 彩缕、人胜及登高大宴群臣。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9 .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吃元宵, 挂彩灯, 放焰火, 观灯游玩。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 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灯期。因为是上元之夜 , 又称为元夜或元宵。 元宵节在唐代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 宋朝时, 灯期由三日延长到五日, 到明代更延长 到十日。
渝吗?” “我愿意!”重在夫妻双方的庄严承诺。
七出三不去
七出是: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 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上恶疾。
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 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寿庆礼俗
从寿面、寿桃到寿宴,气氛庄重而热烈,
无不寄托着对生命长久的美好愿望。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7 .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送穷‛,这是我国民间一种很 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神。 ‚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图经》)
唐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第一节
民间节日
马日,古称‚挹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既充满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亲友们对幼小
生命健康成长的希望和祝福。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喜蛋
母鸡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贾宝玉“抓周”
《红楼梦》第二回里,描写了贾宝玉抓周的情节:
“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
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
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
颂词,冠礼结束后,加冠者到祠堂向长辈施礼。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成年礼俗
2、笄礼 “笄”即簪子,一种绾头发的装饰物。 笄礼即把头发盘到头顶上梳成发髻,用簪子插住,
表示此女已成年。
韩国冠礼
韩国笄礼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结婚礼俗
中国人在举行订婚和结婚典礼时都要举办 宴会及相应仪式,以饮食成礼,并祝愿新人早 生儿女、白头偕老。
•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 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 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 的祭礼“ 五祭” 之一。 1、除夕
贴对联 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重头戏。鱼、饺子、汤圆、年 糕 除夕拜年, 长辈要事先准备好给晚辈的压岁钱。 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
• 8 .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也称“人日”、“ 人胜节”、 “ 七元”。 东方朔《占年书》:“人日晴,所生之物蕃 育;若逢阴雨,则有灾。”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 则是吉祥, 代表那一年出入顺利, 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这一天要吃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 其中 必有寓意勤劳、聪明的芹菜、葱、蒜。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苏东坡《守岁》诗写道:
“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 年尤可夸。”
清代诗人赵翼在85 岁高龄时曾作《除 夕》诗: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 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2 . 正月初一
拜年 “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 首在汉朝。 正月的头一天俗称“三元” ,又称“三朝”、 “元朔” 。又有“上日”、“三朔”、“三始” 等 别称。 初一早上开门大吉, 先放“开门炮仗”,爆竹之后, 碎红满地, 称为“满堂红”。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一
人生礼俗的内容
北京——不熟的饺子 闽台——三茶天礼 湘楚——无蛋不成婚 摩梭人的走婚制度
食品定情的奇怪婚俗?
玉米棒—非洲刚果农村青年男女的婚恋确定方式
蜜糖水—俄罗斯的传统婚俗
咖啡—欧洲巴尔干半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 区的婚俗 送鱼—苏里南一印第安人部落的求婚方式 鸡肉—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确定的食品
婚龄别称
1周年 2周年 3周年 4周年 纸婚 棉布婚 皮革婚 丝婚 10周年 11周年 12周年 13周年 锡婚 钢婚 亚麻布 婚 丽丝婚 35周年 40周年 45周年 50周年 珊瑚婚 红宝石婚 蓝宝石婚 金婚
5周年
6周年 7周年 8周年 9周年
木婚
铁婚 铜或羊 毛婚 电器婚 陶器婚
14周年
15周年 20周年 25周年 30周年
民间节日
• 3 .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 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夫婿与孩子回娘 家。“归宁” 拜年时先去舅舅、岳父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4 .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 有些地方俗称“ 赤狗日”, 这 一天不出门, 不宴客。初三又叫“ 小年朝”, 应该祭 祀祖先和诸神, 但不能扫地、起火、打水。 初三日, 有的商店开始营业, 俗称“ 初三开店门”。 初三是俗传“ 老鼠娶亲” 的日子。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南宋梁元帝有花朝诗云: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唐代诗人方干诗云:
‚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
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中国广西宁 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红楼梦》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三、上巳节
阴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先秦时, 这个节日 是定于三月的第一个逢巳的日子, 曹魏以后, 把它固 定在三月初三, 不管它是否逢巳。 游戏: ‚流觞‛。 《后汉书·礼仪志》载: “三月上巳, 官民皆挈于 东流水上, 曰洗濯祓( fú) 除去宿垢痰为大挈。‛ 杜甫的《丽人行》写道: “ 三月三日气象新, 长 安水边多丽人。‛
节日食俗?
岁时节令
历史性
全民性
传说性
特点
一
汉族节日食俗
腊八粥
饺子
年糕
粽子
月饼
汤圆
一
汉族节日食俗
馓子
雄黄酒
料豆 菊花酒
中 国 传 统 节 与 日 饮 民 食 俗 文 化
第一节
民间节日风俗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 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 诗:“ 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说: “ 正月 朔日, 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 此为之首。”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四、清明节
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为寒
食节。 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扫墓、踏青、插柳、寒食 等风俗。汉代定为“ 禁烟节”。 唐代诗人韩翃《寒食》: “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 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每年公历4 月5 日前后,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 ,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 万物欣欣向荣, 使人感到 格外清新明洁, 因而称为清明。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 许多地区的人们 往往合二为一, 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