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色牢度指标及因素分析
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标准的比较和分析

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标准的比较和分析
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接触水后颜色变化的程度。
耐水色牢度标准通常由不同国家和地区自行制定,而且还可能因纺织品种类、用途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标准有:
ISO 105-E01:纺织品颜色试验方法,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洗涤和漂洗后的颜色变化。
AATCC 107:纺织品颜色耐水性试验,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BS 1006:纺织品颜色耐水性试验,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ASTM D543:纺织品耐水性试验,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标准的要求,可以发现他们对耐水色牢度的要求都比较严格, 但具体测试方法和标准值可能
有所差异。
例如,ISO 105-E01标准规定的颜色变化量为ΔEab≤3.0,而AATCC 107标准规定的颜色变化量为ΔEab≤4.0。
在这种情况下,在标准AATCC 107中所规定的颜色变化量较大,因此符合AATCC 107标准的纺织品可能在符合ISO 105-E01标准的纺织品中颜色变化更大。
因此,在使用不同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时,应该注意标准的不同之处,并选择最适合纺织品的标准。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不同纺织品种类,用途,最终用户的需求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耐水色牢度标准。
织物色牢度指标判定及因素浅析

织物色牢度指标判定及因素浅析织物色牢度指标判定及因素浅析: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一、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
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二、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褪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
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境条件。
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
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染化料的选择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
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光照色牢度标准是评价纺织品色彩牢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用于评估纺织品在阳光或其他光照条件下色彩的稳定性。
欧标五级是一种常用的光照色牢度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行业。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光照是不可避免的因素,长时间的光照可能会导致纺织品的颜色褪色或变深。
因此,对纺织品进行光照色牢度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生产商提前了解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色彩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对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标准的定义、测试方法及对应的结果解释。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光照色牢度标准在纺织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影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及结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更全面地了解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光照色牢度标准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光照色牢度标准的概述和欧标五级标准的解读,同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参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光照色牢度标准欧标五级,并深入探讨其在纺织品和染料行业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分析欧标五级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照色牢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光照色牢度标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的认识和把握。
通过对光照色牢度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也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正文2.1 光照色牢度标准概述:光照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光照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即在阳光或人工光下暴露一定时间后,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数据统计显示,发生此类情况的大多还是深色的产品,如黑、红和藏青等。
当然,对灯心绒、斜纹棉布和涂料印花等织物来说,在湿态条件下,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染料和印染工艺等原因,其耐湿摩擦色牢度通常为2级,甚至更低,并不优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
5、柔软剂的影响
通过柔软整理提高活性染料印花色牢度。
柔软剂具有润滑作用,可降低摩擦系数,从而防止染料脱落。
阳离子型柔软剂还可和阴离子型染料形成色淀,染料不易脱落。
同时:色淀使染料溶解度下降,可改善湿摩擦牢度。
但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柔软剂不利于湿摩擦牢度的提高。
染色后的织物特别是长车轧染,要经过充分的水洗、皂洗等过程,去除纤维表面浮色和未反应及水解的染料,以免影响色牢度,如不注重染色的后处理,将会造成很差的色牢度,同时色光也会变得萎暗。
纺织行业纺织品色牢度测试要求

纺织行业纺织品色牢度测试要求在纺织行业中,色牢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要求。
色牢度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纺织品在日常使用和洗涤过程中的色彩牢度和稳定性。
对于纺织品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色牢度测试不仅关乎产品的品质,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色牢度测试的原理和方法色牢度测试是通过模拟纺织品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和洗涤过程,评估其色彩的牢度和稳定性。
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干摩擦、湿摩擦、水洗、汗水、唾液、碱性污染物等。
测试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颜色变化评分、色牢度等级评估及色彩变化的图像分析等。
二、色牢度测试的重要性1. 保证产品质量:纺织品颜色的褪色或变色会降低产品的美观度和质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通过色牢度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纺织品产品中存在的色彩问题,确保产品的品质。
2. 提升市场竞争力:色彩是纺织品的重要卖点之一,优良的色牢度可以为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色牢度有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专业的测试检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3. 保护消费者权益:色牢度测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果纺织品色彩褪色或变色严重,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染料中含有有害物质的纺织品。
通过色牢度测试,可以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者健康和安全问题。
三、色牢度测试的标准要求为了统一色牢度测试的标准和方法,纺织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和国家标准。
以国际标准ISO 105为例,该标准对纺织品的色牢度测试项目、设备、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测试项目主要包括:色牢度干摩擦、色牢度湿摩擦、色牢度水洗、色牢度汗水等。
每个测试项目都有相应的评定标准,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和色牢度等级进行评分、分类和判定。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的使用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纺织品制造商的责任和挑战对于纺织品制造商而言,保证产品色牢度至关重要,既是对消费者的实质承诺,也是维护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的基础。
纺织行业染色牢度标准

纺织行业染色牢度标准引言纺织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领域,涉及到纺织品的生产与加工。
染色牢度是评估纺织品颜色是否能够持久保持的重要指标。
染色牢度标准是指对纺织品染色牢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纺织行业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及其重要性。
1. AATCC染色牢度标准AAT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是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料师协会,制定了一系列与纺织染色相关的标准。
以下是AATCC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AATCC 61:色牢度测试及颜色变化的评估 - 答案•AATCC 123:抗颜色迁移性检测2. ISO染色牢度标准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与各行业相关的标准,包括纺织行业。
以下是ISO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ISO 105:纺织品评价中的颜色牢度 - 核心标准和测试方法•ISO 157:纺织品染色牢度的颜色变异度量•ISO 105-J:01:染色牢度试验方法 - 颜色迁移与接触测试3. GB/T染色牢度标准GB/T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对各个行业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以下是GB/T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5712:纺织品着色牢度试验方法4. 染色牢度测试方法染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是根据标准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干擦法:采用干擦布与纺织品接触,评估染料的耐擦拭性能。
•湿擦法:采用湿擦布与纺织品接触,评估染料的耐水擦拭性能。
•色牢度迁移法:将着色物体与其他纺织品接触,评估染料的迁移性能。
•光照法:将纺织品暴露在光照条件下,评估染料的耐光性能。
•汗液法:将纺织品与人体模拟的汗液接触,评估染料的耐汗性能。
5. 染色牢度标准的重要性染色牢度标准对纺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产品品质:染色牢度标准确保纺织品颜色能够持久、不褪色,提高产品的品质。
纺织品色牢度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纺织品色牢度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纺织品色牢度的主要不合格原因有:
1. 纤维特性:纤维质量不高,空气中有酸性、碱性、有害杂质等,对色牢度有影响。
2. 纱线特性:纱线精度要求高,经纱、纬纱打散率較高,缩水率高,影响织物色牢度。
3. 织物特性:织物结构复杂,抗拉强度不合格,缝制质量差,色牢度低。
4. 工艺制造:防染不得当,印花用料不合格,缩水、洗涤、后整理工艺不恰当,影响色牢度。
应对策略:
1. 纤维方面:加强纤维的检验,选用有色牢度较高的纤维。
2. 纱线方面:要保证纱线的精度,选用缩水率低的纱线。
3. 织物方面:加强织物抗拉强度检验,优化织物结构。
4. 工艺方面:把控防染条件,使用色牢度好的印花用料,优化后整理工艺。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
摘要:
一、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的概述
二、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
三、影响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的因素
四、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的重要性
正文: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是评价纺织品色牢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纺织品的耐水洗色牢度是指在水中洗涤后,纺织品颜色的保持程度。
这一指标对于纺织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日晒色牢度测试,另一种是水洗色牢度测试。
日晒色牢度测试是将纺织品放在阳光下曝晒,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耐晒性能。
水洗色牢度测试则是将纺织品放入水中进行洗涤,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耐水洗性能。
影响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纺织品的材质、印染工艺、色牢度助剂的使用等。
不同的材质和印染工艺会对纺织品的耐水洗色牢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色牢度助剂的使用也会对纺织品的耐水洗色牢度产生重要影响。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有效地评估纺织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耐水洗色牢度好的纺织品,可以保证在水中洗涤后,颜色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纺织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色牢度指标及因素分析
2012-11-21 9:21:00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1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
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2·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
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褪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
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
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境条件。
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
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染化料的选择
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
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染料,才能谈及下一步问题。
2.1.1根据纤维的特性选择染料
不同种类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形式不同,结合键的牢固程度也不同。
在染料种类确定了以后,再选择染色性能高的染料。
比如,染羊毛织物时,同样是强酸性染料,国产的就不如进口的强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好,不仅色泽不好,其结合的牢固程度也不如后者好;或者同样是国产强酸性染料,不同的染料与羊毛结合牢度及染色鲜艳度也不同。
如用弱酸染料染羊毛纱的色牢度就比强酸性染料高;而纯棉织物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类织物,则既可以用直接染料也可以用活性染料;蚕丝类织物除可以用弱酸性染料、某些活性染料外,还可用个别直接染料。
2.1.2根据颜色深浅选染料
在确定了染料的大类以后,就要根据所染颜色的色系和深度进一步确定具体使用哪种染料。
第一,尽量选用色光与所需颜色接近的染料,如有偏差,再用别的染料调色;第二,看所选染料自身的色牢度指标。
染料自身色牢度就差,通过工艺最多可提高半级色牢度;第三,
看染料上染的饱和度能否达到所要求颜色的深度。
如果选上染率很低的染料,即使经过加工能临时达到所需要的高深度颜色,染料的结合也不会牢固,会在使用或再加工过程中脱落。
2.1.3 根据染料自身的色牢度级数选择染料
每一只染料的简介中,都有介绍该染料的染色牢度级数。
选择染料时,一定要根据产品要求的色牢度级数选择染料,且相拼色的染料的染色牢度也要相近。
比如,染料自身的染色牢度仅能达到2~3级,甚至1~2级,再好的助剂和染色工艺都染不出4~5级染色牢度的产品。
因为,染料的染色牢度主要取决于染料和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如果两者之间的结合键就不牢固,多大的外力都无法使它们进行牢固的结合,即使固色后有所好转,也经不住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破坏。
2.1.4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速率
不同的染料会呈现不同的上染速率,且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同一染料的上染速率也是不同的。
所以选择染料的时候要考虑上染速率,否则染料之间会出现竞染现象,即其中一只染料提前占据纤维的上染位置,致使别的染料只能上染在纤维的表面,不能均匀的与纤维形成牢固的结合键,从而在后道工序或日常使用中首先被破坏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颜色掉色后呈显出与原来颜色截然不同的色系。
因而选择染料时必须选用在同一条件下,对纤维上染速率相近的染料,这样对下一步的制定工艺也非常有益。
2.1.5染料之间要有良好的配伍性
同一类染料里不同的染料,其配伍性不同,配伍值越大,染料之间互相拼色的能力越好。
相拼色的染料之间一定要有良好的配伍性。
不容易拼的颜色最好用三原色。
三原色是每类染料中配伍性最好,也是可拼色光最全、最正的三只染料。
因而对一些较难染的怪色最好用三原色去配色,尽量不要用其他染料硬拼,容易出现竞染现象,容易染花。
2.1.6尽量减少所需染料的只数
选染料是,首先应选择色光与所需颜色相近的染料,然后再用一种或两种染料来补充主要染料所缺的色光,而且应选取色光属同一色系的染料,这样染出的颜色纯正、光洁、艳丽、饱满。
尽量不要用四、五只染料去打色,那样既不好调色,又不好操作大批染色。
而且,虽然色泽对上了,但染出的色光不亮丽、不饱满,染料不能充分与纤维结合,造成色牢度差。
2.2助剂的选择和使用
2.2.1选择合适的助剂
确定好染料的品种后,助剂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尽量选择与染料配套的助剂,若是常规使用的普通染料,则要侧重助剂用量的确定和使用方法。
对于深颜色,染料不容易吸尽,可将助剂分批加入,则可提高吸尽率。
也可提高染料吸附的牢固性,起到固色的作用。
2.2.2尽量减少缓染剂的用量
起缓染作用的缓染剂,应尽量降低用量,否则具有剥色作用。
一方面会降低上染率,另一方面会减弱染料和纤维的结合力,使色牢度变差。
对容易染花的颜色可通过调配染料和升温速度达到匀染效果。
2.2.3固色剂的选用
固色剂的使用会大大提高染料的染色牢度,一般至少能提高0.5~1级,但选择固色剂要同时考虑染料的各项牢度。
而不能只看个别项目。
比如:活性染料用阳离子型低分子或多胺型固色剂处理后,织物的水洗牢度在4~5级,但日晒牢度会有所下降。
固色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固色剂用量、固色温度、和固色时间。
2.2.4皂洗和水洗
在皂洗和水洗时,一定要洗充分,要保证水洗温度和时间,否则,织物表面的浮色在使
用中会掉色。
2.2.5柔软剂的使用
为了使产品获得丰满柔软的手感,要加入柔软剂处理。
柔软剂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有机硅。
柔软剂是染色工序结束后最后进行的一道工序,染料和柔软剂进一步反应,有可能降低染色牢度,尤其是酸性染料染色后使用有机硅柔软剂,在进行柔软处理时甚至会退掉部分染料,使颜色稍有变浅。
因而,进行柔软处理时柔软剂的用量要恰到好处,否则,不仅手感发粘,而且影响颜色。
3·染色工艺的制定
染色工艺是染色中的关键环节,制定工艺时一定要根据染料和产品确定染色时间、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
对于浅色,升温速度要慢,保温时间可短一些;对于深色,升温速度可快,但保温时间一定要充分,使染料和纤维能充分结合,起到固色作用。
4·结论
总之,影响纺织品染色牢度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内在因素而言,就是生产的各工序都做到位,保证产品能具有优良的色牢度指标,满足日常服用和再加工要求;对于外在因素而言,一定要按产品的使用要求,注意洗涤温度、洗涤剂和洗涤方法以及摩擦力度、暴晒时间等可降低色牢度的因素。
使产品能更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