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结题公示

合集下载

贫困县城乡“问题学生”家庭因素差异性研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问题学生

贫困县城乡“问题学生”家庭因素差异性研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问题学生

N 决策管理P o lic y &Ma n a g e me nt摘要:“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家庭因素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城乡“问题学生”家庭各具特点,其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家庭经济上的差异、家庭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家庭稳定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庭因素差异性研究一、城乡“问题学生”家庭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贫困县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是不争的事实。

一份调查表明:30.4%的城市少年儿童的父亲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仅有6.4%农村少年儿童的父亲拥有相同学历,两者相差24个百分点;21.0%的城市少年儿童的母亲拥有大专以上学历,4.2%农村儿童的母亲拥有相同的学历,两者相差了16.8个百分点。

[1]巫山县属贫困县,城乡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差异性更为突出。

全县农村学生家长父亲文化水平处于小学文化的占30%,处于初中文化水平的占41.5%,大学及以上文化的为零;母亲文化水平处于小学文化的分别占40%,处于初中文化水平的占42%,大学及以上文化的为零。

父母文化程度低下,一些子女对父母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拒认,一是认为父母无能,自己在同伴间没有脸面,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而走向自我沉沦;二是认为家庭里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家长在很多方面根本无法给予自己帮助,自觉孤独无助,于是,或从异性朋友中寻找心理安慰,走向早恋;或结交一些不良人士,混迹社会。

城市家庭的“问题学生”家长一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权威,这往往又容易造成过高期望和过份管束,这种过高期望和过份管束在与子女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或与子女的能力水平和心理承受力不相当时,就会超过子女所能容忍的程度,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抑制他们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引起他们的内心焦虑,导致子女走向反叛,而成为“问题学生”。

二、城乡“问题学生”家庭在家庭经济上的差异中国农民占国民总数的75%,农民在我国财富总额里占的比例却不高于4%,城乡贫富不均在贫困县尤为突出。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编号: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
实验学校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子课题名称
5Q潜能开发早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申请人姓名纪日红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上海睿乐教育集团
填表日期2010-5-30
中国教育学会制
一、基本情况
子课题
名称
5Q潜能开发早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负责人姓名钟蕾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1-7-01
行政职务总监专业职务
首席
教育官学历硕士研究专长
儿童心理学
潜能开发,智能提升,
感统协调等
工作单位上海睿乐教育集团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上海源深路836号香榭丽花园会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主要参加者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学历工作单位钟蕾女1981 总监首席教育官硕士睿乐教育集团纪日红女1954 教务教研主任本科睿乐教育集团黄顺民男1952 教研外籍教授博士睿乐教育集团陈忠顺男1965 教研外籍教授博士睿乐教育集团邓伟丽女1982 教研教研主员本科睿乐教育集团杨媛女1985 教研教研主员本科睿乐教育集团钟英女1988 教研教研主员本科睿乐教育集团
预期的主要成果 B C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经费来源及数额新加坡母公司经费支持,外派培训,学术研讨等,预算26万人民币/年。

关于公布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报告重点课题获奖

关于公布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报告重点课题获奖

附录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设计方案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2:“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研究论文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数字化教案资源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课例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1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
设计方案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2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
研究论文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3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
数字化教案资源类成果获奖名单
附录4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
课例类成果获奖名单。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课题名称编号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学科分类实验时段备注烟台市级课题:《语文创造学习》张发德语文1999—2003.9 语文创造学习示范学校山东省级课题:1、《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王倩君心理健康2001.10承担2004.9补发立项通知书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研究》105ZHDA02 王倩君张广夫张辉庆杨兴斌周育玲刘世良周希伦孙利民李琳杨光洲刘国庆田军实践活动2001.7-2003.7烟台市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子课题——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王倩君理科2001.11-2004.3十五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王倩君德育2002-2006 实验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创新型师资培养研究》王倩君教育管理2004.11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实验基地(铜牌)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李维博张梅叶肖玲曲升钟丽萍刘建斌李松岐刘德新由云林海云江奕地理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研究》王宝松崔秀岩杨春宏刘瑛蔚姬大鹏何雪峰石莹纪朝彬王永娟王宁徐晓雷原祖合于春梅历史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应作怎样的变革》牟丽娟马晓霞孙秀美李壮徐敬先许光红刘晓峰王吉东张磊纪正霞杨京华王莉政治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王绍波王群于秋凤曲国玲王桂芹邹金霞刘春霞生物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化学教学的研究》徐俐杜瑞刚杨建业程绍璋梁风琴任玲玲崔贤华池卫娟任迎春化学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寻求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疑难问题的方法》孙洪林张耀辉方玉杰宿志英穆振华史建民物理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应做怎样的改革》吴君玲赵凯尹培柱王国兴孙杰李天赢周树华张伟庆王志圣王传科汪菊新杨栋杰数学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对提高英语学科备课质量的研究》黄桂荣孙建汀肖鸿林潘旭燕戴维嘉战秋玲门巧云李明杰温琳琳英语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姜华孙旭岩王伟丽邱培桐邓升杰邱萌萌彭春娟刘红何敏张红艳语文2004.11“十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子课题《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批复文号教题办字[2005]343号王倩君曲广文闫磊吴文杰唐林军张辉庆孙希红张文国教育管理2005.2-2009.8“十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铜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高校阅读与高中新课程教学》0601274B129 王倩君刘沣张辉庆闫磊刘原尊张希坤吕国庭孙希红语文2006.4-2010.8“高效阅读”课题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CSD-1002 王倩君李波孙希红任国凤吴文杰德育2006-2010 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科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探索》SSD-3001王倩君张广夫邓河张辉庆孙希红科技2006.1-2009.8 实验学校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全员业绩考评体系的研究与构建》CTF050102-173王倩君张广夫吴文杰孙希红唐林军张辉庆闫磊原永雯邓河侯文波教育管理2005-2008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学校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lzkt11501 王倩君张广夫吴文杰孙希红张文国唐林军教育管理2006.11-2009.6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TSXX0330 2007.9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能研究与实验》沈学彦沈学彦英语2007.9 实验基地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ZT01-0249王倩君闫磊心理健康2007.7 实验基地(一)烟台市课题《高中语文创造学习》立项时间1998 结题时间2003主持人张广夫杨兴斌课题组成员徐志远满学森肖岩周爱萍研究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课题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崔吉华山东省无棣县职业中专“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课题组二〇一〇年六月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课题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崔吉华课题组成员:胡秀荣杨玉荣高金贤我校申请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的子课题“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

自2008年6月立项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与课堂实践落实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我们在研究“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这一课题。

在研究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理论联系学生实际。

在研究中将课题定位为“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

在理论研究中突出体现在:课题组成员要明确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怎样才有可能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在实践中,我们深入研究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并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坚持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差异性教育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的心智,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即可逐步实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中我们制定了养成总目标和五个具体目标,为课题提供了研究依据1、总目标:培养“有教养的,既善于合作,又敢于竞争,能适应社会,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2、五个具体目标特点:第一,层次分明。

各阶段之间既相对独立、完整,又体现相互联系,前后衔接。

第二,贴近学生生活。

既充分考虑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要求,又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实际情况。

第三,强调基础。

强调基本素质教育即强调未来公民合格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养成,以学会做人为首要目的,提倡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独生子女教育研究结题报

独生子女教育研究结题报

独生子女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克东县玉岗镇第二中学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报告抓好独生子女教育,提高独生子女素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玉岗镇第二中学“独生子女教育”研究领导小组:组长:丁德祥(一)、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小学初中学生中几乎全部是独生子女。

由于历史、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困惑和问题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

在独生子女方面,这些掌上明珠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的随心所欲,有求必应,造成了任务性固执,执拗的性格,一不顺心便大发雷霆,大闹天宫,一发而不可收拾。

要么骄横、霸道、自私、本位;要么压力过大,忧虑、迷惘、焦虑,出现了离家出走、自杀、甚至像发生在金华那样的杀害父母、震惊全国的事件。

在家长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要么百般呵护,迁就;要么期望值过高,希望子女“登龙门”,光宗耀祖,要么感到对子女的教育力不从心,无法管教,放任自流,要么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甚至拳脚相加。

在学校教师方面,感到现在的学生聪慧,可爱,知识面广,接收信息多,理解能力强,但学习刻苦努力不够,不善于记忆,掌握知识不牢,有时任性,不好教育,各方面的表现都说明:关注独生子女成长,关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家庭、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它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的发达,民族的兴旺的大问题。

因此,我们玉岗镇第二中学结合本校实际,历经三个春秋的跟踪实验研究,终于摸索出独生子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方式。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独生子女是新世纪未来的创造者,是祖国未来的寄托和支撑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素质与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独生子女群体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

《开发中学生领导力,培养未来精英人才》阶段性结题报告(修改)

《开发中学生领导力,培养未来精英人才》阶段性结题报告(修改)

《开发中学生领导力,培养未来精英人才》阶段性结题报告福州高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背景及依据“中学生领导力培养”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领导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领导力是指个体领导群体(或他人)的能力,包括人们在各类型、各层面团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引导、组织、协调的意识和能力,即团队领导力。

广义的领导力还包括自我领导力: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群体(或他人)负责。

一个人的自我领导力既体现在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和水平上,也体现在一个人在团队中的服从、合作与执行等方面的意识和水平上。

中学生领导力开发所强调的,一是自我领导。

体现在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和水平,自治自律,达到服从规则、捍卫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境地;二是指人们在各类型、各层面的团队活动中所应有的组织、协调的意识和能力,即所谓的现代人必须同时是“知识人”和“管理人”。

中学生领导力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体现在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上,也体现在公民素质发展的需要上。

高中生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代生活的主题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学阶段开设领导力开发课程不仅是可行的,甚至是学生个体领导力开发不容错过的黄金时期。

因此,进行领导力开发,发现与培养领袖型学生、为杰出的领袖型人才奠基,是中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更是名校的使命。

我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按照课题组的统一部署,认真实施《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

充分调动班主任、学校各有关处室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为《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的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物质基础。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1、2011年1月编制试点项目任务书,制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立项论证。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中期课题小组成果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中期课题小组成果报告

创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策略科技活动提供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机外,还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

创新思维的启发策略创新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活动,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方式,需要有观察、记忆、想象。

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情况,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奠基性阶段。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丰富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时机。

3. 创新人格的培养策略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相比,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看,在科技活动应该把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志向,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反映,形成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验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

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科技活动中,营造创新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自身体验时机,提高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聆听,希望多提珍贵意见。

祝大家在新的学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下一步计划对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资源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案例集。

撰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策略方面的论文,并在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

撰写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正相关的研究报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撰写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教学实录,既教师开发出的校本科技课教材。

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09年8月正式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文信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李顺德
吉林省龙井市教师进修学校
35 0207076A 教育创新与构建区域均衡优质教育体系的研究 36 0607077B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 37 0507078A 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 38 0607079B 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应用和传播的研究 39 0707080B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40 0407081B 教育策略创新与构建学校优质教育体系的研究 41 1007082A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 42 0707083A 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优化研究 43 0527084Q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策略教育研究 44 0501085A 棋文化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45 1127086B 以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的小学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 46 0706091B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7 0506093Q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48 0606094A 创造民族体育资源价值的实验研究 49 0308095A 探索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途径 50 0706100B 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的研究 51 0327107B 农村初中“隔代教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52 0806108Q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53 0628112A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世界史教育研究 54 0611118B 第二轮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研究 55 0602120B 构建“实践体验学习方式”的研究 56 0602122B 挖掘潜力,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能一体化研究 57 0402123B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及学校内涵发展研究研究
张令兵
重庆市黔江区官渡初级中学
邓显禄
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
云祥洺
重庆市涪陵区荔枝希望小学
陈铁
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朱其训
江苏省徐团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赵泽宗 聂黎生 董宝平
北京创新学会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 安徽省枞阳中学
陈玉林
北京市昌平第三中学
课题负责人
课题单位
周德藩
江苏省教育学会
江湖尹海少(淳刘贤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元)
忠县汝溪镇初级中学校
温光华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杨子虎
四川绵阳第一中学
余平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希娅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贾卉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应岸
重庆市第95初级中学校
杨桦
重庆市第95初级中学校
周光利
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小学
蒋振远
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84 1019210A 广州社区学院发展研究
李训贵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85 0619212A 开发幼儿想像力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
张省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86 0919215B 珠三角地区普通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易超
广州市第一中学
87 0619216B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卢元锴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
99 0601266A 教学相长途径的实践研究
常青、滑秀林 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00 0928268A 学 区科 域教 文学 化渗 背透 景心 下理 的健 学康 校教 文育化的建实设践研研究究—金沙文化对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影
祝长水
中国教育学会华阳实验学校
101 0428269B 响初探
张俊晨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
95 0801233A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詹万生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96 0601262A 中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
张志远
中央教科所
97 0501264A 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验研究
贺乐凡
北京教育学院
98 0401265A 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
钟樱
中国教育学会青羊实验学校
102 0501272B 发明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罗凡华
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03 0101275A 优质教育模式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实践研究
梁志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04 0622277B 新课程条件下作文教学创新策略--“奇快作文操作应用研究”
周逢雨
深圳市笋岗中学
中国棋院
杨梅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王森、史春艳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广钧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邱志钊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李连昌
密山市教育局
段启宏
铁岭县蔡牛乡中心小学
龚成龙
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镇中学校
张丽娟、葛尚海 铁岭县凡河镇中心小学
周明圣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瞿梅福
温岭市城西街道曙光西路
石铁珊
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76 0606189B 验 《先进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八字教学法”的探 唐英革、张海柱 沈阳市第59中学
77 0606190B 究
谷柏宏
沈阳市第147中学
78 0606191B 在古诗词学习与积累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李伟华
沈阳市于洪区东湖小学
79 0611194B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陆蓓、陈晓 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
88 0619218B 运用临近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蒋亚红
广州市中山三路小学
89 0519220A 低学段儿童学习、生活习惯的指导和培养
朱德芬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90 0528223B 中等生超常规发展特色模式研究
张剑、魏正江 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黄德军、王本飙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教科所
张少华
吉林省教科院
张少华
吉林省教育学会
杨之原、刘哲彤 吉林市委党校
于润玲
吉林省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封毅杰、杨春福 长春市六十八中学安达分校
赵刚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于家庭教育研究所
何劲鹏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础理论部
扬建祥、董仕海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希望小学
裴家荣
58 0602127B 中小学双语教学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 59 0102133B “群体优化,主动发展”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60 0602137A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实验 61 0902138A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62 0502146B 构建三个一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 63 0122147B 墨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研究 64 0306149Q 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65 0306150Q 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66 0706151B 促进科研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67 0101155B 全脑教育与魏书生教育革新 68 0618160A 区域推进生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69 1211163A 民办教育投资效益、效能管理、校园文化的比较研究
91 0728224A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宁望成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
92 0812229A 大学生自杀行为频发的多视角探因与立体干预模式构建
王健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系
93 0511230B 整合商帮文化资源,开展中学生生涯教育的研究
李寅毅
宁波市镇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94 0908232B 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实验
陈云海
浙江省余姚中学
80 0211197B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纵深研究
戴嘉敏
宁波市江东区教育局
81 0709202A 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郑慧琦
上海市教科院
82 0909205A 培智学校自助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洁华
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
83 0613206B 新课程下的适时施教理论探讨与创新实践研究
施毅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
谭伟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
田琪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校
赵波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
赖琍
重庆市南岸区文峰小学
胥德君
重庆市南岸区长生一小
翟渝成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易中建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贤贤、王大芬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晏祥兰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中学校
卢尧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熊英武
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73 0606182B 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实验研究
白冬青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74 0406184B 对城市普通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魏民
沈阳市和平区团结路小学
75 0806187B 体 初验 中教 数育 学在 教学校 模德 式育 的中 研的 究应-用“研激究趣、互动、分层、反思”教学模式的实 唐宇飞、刘英辉 沈阳新城子区虎石台镇第二小学
105 0815286B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育的整合
郑建三
福建永春教师进修学校
106 1002287B 关于家长工作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107 0602288B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108 0802289B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109 0402291B 提升文化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与实践 110 0302294B 农村中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111 0302295B 关于农村校构建“团结、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的研究 112 0902296B 离异家庭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3 0702297B 中学教师发展性校本培训研究 114 0502300Q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实践研究 115 0402303B 国学启蒙与校园文化建设 116 0502304B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不良习惯矫正的科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117 0902308B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18 0602309B 普通高中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研究 119 0702311B 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研究 120 0602312B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综合性评价研究 121 0502313B 以就业为导向的滨海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122 0502314B 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的研究 123 0602315B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124 0628324B 理趣汉字教学实验 125 0903334B 目前教育形势下中学师生的心理研究 126 0903335B 初中生偏常行为表现与矫正策略的研究 127 0903336Q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28 0603337B 高中语文阅读新模式探索 129 0603338B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综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130 0503345B 培养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研究与指导 131 0603346Q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132 0603347B 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的研究 133 0603348Q 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 134 0603349B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135 0103350B 鲁迅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136 0603353B 初中地理“活动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137 0603354B “二十一字”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138 0503356Q 学科整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139 0503357Q 在科学游戏活动中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140 0703358B 河北省农村教师素质问题的研究 141 0103360Q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