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现实主义概述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东北欧文学
大部分东北欧国家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呈现出明显 的人民性和战斗性。 特征: 1、反对外族侵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腐朽与伪善。 2、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抗争。 3、具有深沉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变革意识。
代表作家: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挪威的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匈牙利民族诗人斐多菲。
“批判现实主义” 来源
后人对西方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概括与评价。 法国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提出“现 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高尔基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定义:“批判地再现 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 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为了区别于以往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我们沿用“批判现 实主义”这一名称,来指称从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以“批 判地再现”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文学
特征: 1、以反封建专制反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出现了系列化的人物形象 3、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生活在贵族阶 级趋向没落的时期, 在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下感到窒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但因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 缺乏生活目标,不能有所作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摩 夫等都是“多余人”的代表。 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 “多余人”奥勃洛摩夫形象。
.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实主义”的兴起
1850年,库尔贝(法)标榜其绘画属于“现实主义”艺术。 其后,杜朗蒂等人创办刊物《现实主义》(1856-1857)。 1857年,尚弗勒里出版论文集《现实主义》。 分为两个时期: 19世纪30-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等国。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本文将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关的例子来说明其含义。
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人类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分析。
它追求对社会问题和人物性格的客观、准确的表达,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例子:荷马米勒的小说《贫民窟》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困苦生活,提出了对社会改革的呼声。
2. 社会派小说•社会派小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阶级、家庭、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详细描写,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例子: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以孤儿为主人公,通过描述他的艰苦生活和社会不公,揭示了当时伦敦的社会弊端。
3.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延伸,强调对人性、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科学观察和描写。
它认为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生理因素的制约,人的命运受到社会和生物力量的支配。
例子:爱米尔·左拉的小说《地狱》描写了一个青年在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和自身气质的作用下,堕落为罪犯的过程。
4. 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特有的一种写作手法,注重描写和再现社会现实,力求真实性和客观性。
它以真实的细节和具体场景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例子:福楼拜的小说《简爱》描写了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女性地位。
5.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思想倾向,强调个体的独立、自由和发展。
它关注个体的价值、权利和选择,并主张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来实现个体的幸福和成功。
例子: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通过一个男子对少女的迷恋和垂涎,展示了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 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 彻底否定。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 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 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 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 觉的流派。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 发展总体 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 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 (二)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 •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 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 认识价值。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 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 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正是在这种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的 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 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 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 •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 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 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 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 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 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 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 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而为了达到细节 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事实材 料。 •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 •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 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西方现实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强调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反对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
下面是西方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1. 起源:现实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当时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开始反对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家包括巴尔扎克、福楼拜和莫泊桑等。
2. 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现实主义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如《人间喜剧》、《羊脂球》和《悲惨世界》等。
此外,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库尔贝和米勒等。
3. 英国现实主义:19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开始在英国流行,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此外,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惠斯勒和波特等。
4. 德国现实主义:19世纪末,现实主义开始在德国流行,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此外,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门采尔和施特劳斯等。
5. 20世纪现实主义:20世纪初,现实主义开始逐渐式微,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如海明威、福克纳和毕加索等。
总的来说,西方现实主义在其起源国法国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发展,同时也在英国、德国等国家得到了一定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对现实主义理念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 艺术特点:
–第一、追求艺术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反映 生活。 (“真实美学”) –第二、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尤为突 出,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达到高度成熟与 繁荣的程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807—1870):具有浪漫主义艺
·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 思想特点:
– 第一、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 描写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深刻的社 会认识价值。 – 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 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 社会改良。 – 第三、关注社会文明发展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深切表达出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红与黑》( Le Rouge et le Noir )
• 小说内容:
于连 德· 瑞那市长夫人 玛蒂尔德
于连形象
• (1)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 青年一代奋斗者的典型。 • (2)于连是一个摆脱了信仰主义的现代个人主 义者和相对主义者,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 形象,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热情、反抗和虚伪、妥 协。 • (3)于连是人类奋斗的原型。
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高龙巴》(1840)、 《嘉尔曼》(歌剧《卡门》)(1845) 等。
• 小仲马(1824—1895):代表作《茶花女》(1848)。 • 都德(1840—1897):19世纪后期的一位带有自然主义
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1868)、 《周一故事集》(1873,《最后一课》)等。
在她身影完全消失以后,他的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她 说必须这两个字时用的那种命令口气冒犯了他。······“终 于我,”他大声叫起来,情绪激动得无法控制了,“我 这个可怜的农民得到一位贵妇人的爱情的表白!”“我 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 · · · · · · 送到富凯那儿去。” “我要是让自己受到引诱,爱 上这个金黄头发、高个儿的玩偶,那才未免有点儿太傻 了。”“怎么!我被一个人家收留,作为对我受到的殷 勤接待的报答,作为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的报 答,我印了一本小册子,公布在这个人家发生的事!我 攻击妇女们的荣誉!啊,无论如何不行,宁可让我们受 到捉弄!”(《红与黑》,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二)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1. 现实主义文学•定义: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文学流派,强调描绘社会现实、人类生活和人性的矛盾。
•示例:荷尔德林的《皮皮杖》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贵族地主通过粗暴手段压迫农民的故事。
2. 现实主义小说•定义:现实主义小说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细致描写现实生活的细节来呈现社会问题和人性矛盾。
•示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军事、政治及家庭生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3. 社会写实主义•定义:社会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强调通过描写社会问题来反映社会现实。
•示例: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是社会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孤儿的命运和英国社会的不公平,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
4. 自然主义文学•定义: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进一步发展,更强调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和对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的描写。
•示例:米尔扎缪·拉谢德的《人类罪恶论》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通过对一个年轻人堕落的描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
5. 特写手法•定义:特写手法是现实主义文学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场景或物品的特性。
•示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使用了大量的特写手法,通过对角色情感和内心世界进行细节描写,增强了读者对故事的共鸣。
6. 现实主义的终结•定义:随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现实主义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现实主义的终结指的是其在文学发展中的衰落。
•示例:弗朗兹·卡夫卡的《变形记》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终结之作,通过描写主人公突变为昆虫的奇幻情境,挑战了现实主义对真实世界的描绘。
以上列举的名词和示例只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几个重要代表,这些文学名词和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核心思想。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当时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现,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抗衡和补充。
本文将简要介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真实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的描写,追求客观的表现方式,力图在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作家通常会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和体验作为创作对象,力求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
2.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品中常常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3. 人性关怀现实主义文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关怀和探讨,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念,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4. 对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断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进行批判和颠覆,试图摆脱浪漫主义文学的夸张和虚构,追求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表现方式和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选择平实的语言和描写方式,力求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
5. 对艺术的追求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对艺术的自觉和追求高品质的审美追求。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在作品中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现方式的保持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和追求,力求给读者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学享受。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真实描写、社会批判、人性关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艺术的追求等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其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批判,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关怀,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思想启示。
简述现实主义的概念与范畴

简述现实主义的概念与范畴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概念和文艺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它强调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平凡事物,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呈现世界。
现实主义的范畴涵盖了文学、戏剧、绘画、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
在文学领域,现实主义的作品以真实的情节、生动的细节和详实的描写为特点。
它们通常关注社会问题、人性的弱点和道德困境,并借此展示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类的苦难。
现实主义作品追求真实,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试图通过揭示社会和人性问题来改善和改革社会。
在绘画领域,现实主义追求真实的再现和细致的描绘,拒绝任何浪漫主义的艺术处理。
它们将现实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等具体而细致的细节作为表现对象,力求以最真实的形象表现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电影领域,现实主义电影追求真实的场景和情节,以实地取景、自然光线、非专业演员等手法来创造真实感。
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描绘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以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类经历的深度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现实主义的范畴包括了诸多艺术领域,如文学、戏剧、绘画和电影等,它们共同以真实、客观的方式描绘现实生活,并通过对社会问题、人性困境的揭
示来改善社会和人类的境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本特征(P227-230)
(一)真实性。
( 1)客观性:现实主义是追求再现的艺术; 作家应 “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要求细节的真实; (2) 历史性: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工具,把叙写时 代的风俗、呈现历史发展规律作为创作理想;
(二)批判性。
(1)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同情弱小、鞭笞强 权、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理性王国”; ( 2)阶级性带来的局限性:批判的不彻底性;
批判现实主义之由来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 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后又波及俄国、 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由于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 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 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作为文学运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主要表现 在小说方面;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主要集中在法、英、 俄三国;
(1)30-40年代,产生、发展、中心在法国。 代表:司汤达、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2)50-60年代,英国文学成为主流。代表: 狄更斯、夏洛蒂· 勃朗特;英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基本特点(福楼拜;果戈理、屠格 涅夫); (3)70年代以后,中心在俄国。代表:陀 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 托尔斯泰、契诃夫;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3、发展概况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1871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 前期——产生、发展并迅速达到极盛的时期; 后期——衰落期,批判锐气大减,流于单纯追求细节真实的 倾向,发展到极端就兴起了自然主义,同时,反现实主义的现代 派也开始萌芽。
前期以法、英两国为中心,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美 国等地;俄国现实主义在前期的后半段迅速崛起,到后 期西欧现实主义走向衰落时,俄国则发展到高峰。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 ,矛盾更加 尖锐化;社会风气、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科学、哲学基础 :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唯 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 ; 文学基础 :是以前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特 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继 承和发展;也吸收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写作经 验;
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过程
指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于 欧美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故 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最先出现在西欧(法国、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里,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成为19世 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坛上开始出现 各种新兴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代才结束。
参考书目(二)
研究类: 达米安· 格兰特著,周发祥译:《现实主 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 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王道乾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 蒋承勇著:《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 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郭树文:《批判现实主义质疑》,《外国 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三)典型性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人物贴近生活:
描写有很强的概括性:
“个人英雄”、“忏悔贵族”、“多余 人”、 “小人物”分别是各自时代社会的产 物,是某种时代精神的体现者,生动准确地
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1857)问 世,被看作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福楼拜被奉 为现实主义大师,但福楼拜本人却不愿接受“现 实主义”这个名称。他在给乔治· 桑的信里说: “请注意,我憎恨人们时兴称为现实主义的东西, 既使他们奉我为现实主义的权威。”
其他作家: 北欧:易卜生、安徒生; 美国:马克· 吐温; 英国:哈代; 法国:左拉、莫泊桑、都德
参考书目(一):
文学史类: 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下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李明滨 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赋宁总主编,彭克巽主编:《欧洲文学史 (第2卷 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1年。
二、作为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
作为创作手法,现实主义常常与浪漫主义并举。两者相伴 而生,对立依存。
追求按生活的本来 面目反映生活,客 观性、真实性。
艺术是对理想和自我内心 世界的探索与表现,主张 用夸张的语汇、大胆的幻 想、离奇的情节、非凡的 人物,表现主观理想,抒 发个人情怀。 重表现
差别:重再现,
Realism: a mod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impression of recording or reflecting faithfully an actual way of life.
雷纳· 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 《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 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1830年:
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时间点
雨果的戏剧《欧那尼》的上演,标志浪漫主 义对古典主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的出版,意味着批判 现实主义的诞生▲ 19世纪30年代,正值浪漫主义方兴未艾之际, 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现实主义——在法、 英等国迅速崛起,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