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纵横开阖: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的探索

纵横开阖: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的探索

纵横开阖: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传统对比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分析小学生对比阅读的技巧和案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比阅读的效果。

文章结论指出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展望其发展,并进行总结。

对比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展望未来,对比阅读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更全面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技巧、案例分析、应用、效果、发展、总结、探索1. 引言1.1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比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对比阅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比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事物的不同视角和思考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多样性和逻辑性。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信息,提高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展思维方式、以及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和适应性。

1.2 对比阅读的定义和特点对比阅读是一种比较不同文本或文章之间的异同,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和结构的阅读方法。

其特点包括:对比阅读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对比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

通过比较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从而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效果。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和追求的重要能力。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

那么,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要培养阅读习惯,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科普读物等进行阅读。

同时,要有批判性思维,读书时要思考和质疑作者的观点,并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辩证思考的能力。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摒弃盲从和从众的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质疑。

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权衡利弊,寻找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思路。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只重视个人的能力。

相反,团队合作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中吸取养分,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在团队合作中,还能锻炼我们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

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的磨砺。

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研实验、创业实践等,我们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灵活创新,这对于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非常有益。

总而言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着手,培养阅读习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卓越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拔节生长

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拔节生长

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拔节生长【摘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对比阅读如何帮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得到提升。

我将介绍对比阅读的定义,然后分析对比阅读的重要性。

接着,我将讨论如何进行对比阅读,以及对比阅读在学生文本赏析力培养中的作用。

我将引用一些实践案例来展示对比阅读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对比阅读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对比阅读提升学生的文本赏析力。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拓展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比阅读可以成为提升学生文本赏析力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对比阅读、文本赏析力、培养、重要性、方法、作用、实践案例、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对比阅读是一种对比两个或多个文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作者的意图以及文本之间的关系。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文本赏析水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阅读在学生的文本赏析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比不同文本,学生可以深入探讨文本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对比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本赏析能力。

2. 正文2.1 对比阅读的定义对比阅读是一种文本阅读策略,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拓展思维视野。

对比阅读不仅限于比较两篇文章之间的异同,还可涉及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文本、不同领域的文本等。

这种比较分析的过程,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文本中隐藏的信息和逻辑关系,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比阅读,读者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文本的观点、主题、结构等方面,拓展阅读能力,提升分析思维。

对比阅读的核心是从比较中发现新的见解和认识,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来推理和理解。

在对比阅读中,重点是突出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性,而非仅仅停留于表面分析。

阅读技巧与读书方法的灵活应用与反思总结

阅读技巧与读书方法的灵活应用与反思总结

阅读技巧与读书方法的灵活应用与反思总结一、阅读技巧1.快速阅读:通过跳跃、忽略细节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对重要段落、难点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

3.批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词、句子进行标记,便于后续回顾和思考。

4.对比阅读:将不同文章、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异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沉浸式阅读:全身心投入文章,感知作者情感,提高阅读体验。

二、读书方法1.目标导向法:明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和阅读方法。

2.分阶段阅读法:根据个人兴趣和认知水平,将书籍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阅读。

3.层层深入法:从表面到内涵,逐步深入理解书籍内容。

4.主题阅读法:围绕特定主题,选择相关书籍进行系统阅读。

5.时间管理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三、反思总结1.阅读笔记:记录阅读心得、感悟和收获,巩固阅读成果。

2.分享与交流: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3.定期回顾:定期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总结阅读技巧和方法,不断改进。

4.自我评估: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提高计划。

5.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同学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习题及方法:一、快速阅读理解习题1:请在5分钟内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问题。

文章:太阳是一颗恒星,位于银河系中心。

它对地球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的光和热能供给地球,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太阳还有许多其他的特性,比如它的黑子、耀斑和太阳风等。

问题:太阳对地球有什么重要作用?解题方法:快速阅读文章,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答案: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是供给光和热能,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习题2:请在5分钟内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问题。

文章: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随着21世纪教育目标的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阅读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技能,而不是简单的背诵一些字词和短语。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文本,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例如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例如在阅读材料中让学生找出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在理解文本时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意图、逻辑等。

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推断参考文本中他们需要的答案,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作者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方式,文章的结构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并寻找线索,找到结论。

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够以一种更有效、扎实的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做出推断、判断猜测等,以及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作为文本分析和写作做准备。

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也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未知的事物,让他们困惑或者难以理解。

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整本书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研究——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视角

阅读整本书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研究——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视角

阅读整本书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研究——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视角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阅读整本书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系,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视角。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辨、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整本书是指学生通过连续阅读完整的文学作品来获得全面的阅读体验。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阅读整本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利用阅读整本书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整本书;批判性思维;小学语文教育;学生;培养一、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阅读整本书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系,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视角。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辨、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而阅读整本书作为一种深入阅读的方式,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阅读整本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提供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阅读整本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我们有望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发展。

二、阅读整本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辨、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整本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阅读整本书是指学生通过连续阅读完整的文学作品来获得全面的阅读体验。

本节将探讨阅读整本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促进作用,并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

首先,阅读整本书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他们不仅能够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还能够评估文本中不同观点的优劣。

此外,阅读整本书还能够培养学生推理和推断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文本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在对比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究

在对比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究

在对比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究引言阅读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展词汇量,了解语法结构的运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意义,通过对比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对比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对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思考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或者相同主题的不同内容来锻炼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融入一些有趣的对比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对比的文本进行教学,比如一篇关于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不同生活环境带来的不同生活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动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比法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比文本中的异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文本内容。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选择适合对比的文本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对比的文本。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相似但立场、观点不同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相同主题但表达方式不同的文本。

可以选择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和一篇关于发展的文章来进行对比教学。

2. 制定具体的对比教学方案在选择好对比的文本后,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对比教学方案。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观点立场等方面来展开对比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图表、多媒体资料等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比的内容。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在对比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对比的文本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中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 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在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文本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摘要】批判性思维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

这个概念最开始由西方学者提出,讲述的是以人的理性作为开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拥有理性的生活。

批判性思维是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对思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它不单单是一种思维上的技能,也可以通过体现思维水平的方式展现出我们生活中的人文精神,可以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随着我们教育改革的脚步一步步迈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到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44-02引言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契机,在教学思维上进行改变。

只有通过这种思维转变的方式,教师才能够适应课改,保证课改的有效实施。

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拥有自己的想法。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学生在上初中学时,在学习能力上和思想上还不是很成熟,这也导致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授课,也因为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以及学习方法上的不规范,导致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目标在目前教育改革环境的影响下,初中生所接触到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为今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面对书本上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死记硬背的方法。

这种啃书式的学习的方法导致了目前很多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无法在生活中对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运用。

这种情况的发生也间接导致了目前初中生对书本掌握度很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语文水平偏低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语文教学结构单一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时,都会选择按照教材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语文授课,由于初中生上初中时有需要升学的压力,教师按照书本进行授课降低了小学语文的存在程度,教师着重于重复讲述书本上的知识时,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这种方式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对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不再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摘要:对比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在对比阅读中,通过“同中求异”,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总结、评价等,达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对比阅读;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培养阅读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应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37。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缩写为CDA)和批判性阅读是紧密相连的,批评话语分析为阅读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2]。

根据CDA 互文性的特点,阅读活动的领域可得到扩展,成为一种探究式的活动。

除去课文中存在的文本,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课文的出处,或者找相同话题的文章,探寻这些文章之间的交错互文关系[1]39。

由此可见,对比阅读也是批判性阅读的一种方式。

对比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句子、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3]94。

而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和作者进行质疑并通过比较来分析文本信息和作者的目的和观点,才能提高读者对文本的反控意识和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

由此可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输入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对文本深层次分析和理解的目的,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一、对比阅读的实例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二单元中的阅读材料“The Search for Happiness”,全文以“happy”为主要线索,讲述的是运动员桑兰在受伤时和受伤后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故事。

教学中,笔者选取“Flying Back to Happiness”让学生与“The Search for Happiness”进行对比阅读,以期达到对文本深层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Flying Back to Happiness”主要讲述的是詹宁・谢福德以自己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强大的内心如何战胜肉体残缺的故事,带给人们满满的正能量。

她在残疾后,学习飞行,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回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两篇文章,都讲述了“残疾人”的故事,都和“幸福”有关。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只有对比,才能为‘求异’打开通道,以达到发展语言、激活思维的目的。

” [3]95因此,将具有相同话题、不同人物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能力,达到“同中求异”的效果。

下面是对比阅读的具体教学流程。

Task 1:Ask students what the passage “Flying Back to Happiness” is about?【解析】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上课时,请部分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

Task 2:Read the passage “Flying Back to Happiness” quickly and fill in the table.(见表1,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填)【解析】让学生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并根据教师给出的几个维度填写表格。

这些维度在对比阅读中即为“同中求异”之“同”。

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对桑兰经历的理解也是从这些维度展开。

教师主要扣住了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和主人公“感受”的变化,既有表层阅读,又有深层阅读;除了找到部分关键词,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Task 3:Read the passage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and fill in the table. (见表2,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填)【解析】让学生阅读“The Search for Happiness”,然后从和“Flying Back to Happiness”类似的维度进行信息搜寻和概括总结。

为了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更加合理的质疑和对比,并对两篇文章进行相关评价,突出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

至此,完成了对两篇具有相似话题、主人公具有相似经历文章的初步理解,明确了相似时间段主人公经历的“事件”和“感受”的变化。

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相同话题下,不同主人公在相同阶段“感受”的不同,体会到“同中求异”之“异”在何处。

但至此的阅读过程,虽涉及关键信息的找寻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但没有涉及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评价等较高能力要求。

Task 4: Comparison and analyses1.对比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感受变化及原因【解析】笔者先呈现如表3的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两位主人公的“感受”变化,并追问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这体现了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也体现了对比阅读中“异”在何处、“异”为何因。

学生已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相关信息,而需要通过多角度对作者和文本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后,建构自己的观点,形成自我认识。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有多个,可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不同的写作人称等等。

这里已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因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先有图式,会由此建构起不同的自我观点。

在讨论了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后,继续讨论“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但都需言之有理。

以上两个问题,充分体现了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分析、推理以及评价的能力,这已经不再是知识层面,而是思维层面。

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将两篇文章作为已有图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图式。

2.对比两篇文章的标题首先提出问题:Can the titles be exchanged?Why?然后呈现出两篇文章的标题,即“The Search for Happiness”和“Flying Back to Happiness”,其中search 和flying back已做出着重标记,以提示学生可以从这几个词入手思考。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1)根据文章内容,标题是不能换的。

(2)The Search for Happiness:“Search” indicates the process to find happiness. 说明了一个“过程”;Flying Back to Happiness:“Fly” indicates the author flies an airplane and her eagerness to regain happiness. 既暗含作者的职业,也暗示了作者重获“幸福”的“急切”心情。

“Back” means that happiness which was lost in the past is back now. 说明了“幸福”的回归。

最后,教师总结得出“不同文章的标题会由于内容的差异性,表达不同的意义”,即Different titles,Different meanings。

【解析】因两篇文章具有相同话题,主人公经历又极为类似,问是否可以将两篇文章的标题进行互换,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到文章本身,体会文章主题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比和分析能力,更帮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理解文章标题蕴含的深层意思以及标题中采用的隐喻手法,从语用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Task 5: Summary【解析】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一起完成了对两篇文章的对比总结(见表4),总结两篇文章的异同点,突出“异”,加深对文章和对比阅读方法的理解,同时提出在对比阅读此类文章时的关注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对比阅读。

Task 6: HomeworkWrite a short comment on one of the articles about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characters,feelings,cultures, etc. Besides, state your own opinion about what happiness is.【解析】作业是课堂的延伸。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happiness”的认识,写一则对其中一篇文章的评论,不仅突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而且进一步体现了批判性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也符合语言教学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二、对比阅读教学的注意点运用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取合适的文章选择的材料要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话题相似,或写作手法相似。

选择的材料越有吸引力,越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越能较为顺利地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

能否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对比阅读,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二)把握合理的对比维度对比维度的设置首先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与文本中需要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相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在对比中发展质疑、推理、归纳等批判性阅读技能。

通常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来把握比较的维度(如表3)。

除了根据体裁选择对比维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从语用层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不同的对比维度时,除了基于文章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探究性,使对比的维度有探究的价值,有助于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使学生批判性地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三)重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一拿起阅读材料,我们往往习惯于异中求同式阅读[3]94-95。

但对比阅读主要是为了“同中求异”,即在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共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求异”。

在对两篇文章进行初步阅读后,分别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其中的共性因素和差异点。

根据其存在的差异,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图式,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立场等,揭示文章中存在差异的原因,探寻语言表达的不同特点,把握语言内涵,体会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对比阅读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它把学生从教材文本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课堂容量,还能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把教师从语言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教师的阅读教学立足于篇章和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层次,拓展学生的思维,逐步使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