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

欧阳家百(2021.03.07)

1.1试验设计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

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随后,F.Yates,R.C.

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田口玄一的方法对

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

1)提高产量;

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

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

4)降低成本;

5)延长产品寿命。

在自然科学中,有些规律开始尚未由人们所认识,通过试验设计可以获得其统计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猜想,这些猜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例如遗传学的许多发现都藉助于上述过程。

材料工业是工业中的栋梁,汽车拖拉机的制造离不开各种合金钢,钛合金的发明和发现使飞机制造工业产生飞跃。超导的研究和超导材料的配方息息相关。配方试验又称混料试验(Experiments with Mixtures),不仅出现于材料工业,而且在人们生活和其它工业中处处可见,例如在中药、饮料、混凝土的配方中。由于在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总和必须为100%,其试验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约束条件,由于这个原因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不能直接用于配方设计。针对配方设计的要求,Scheffé于1958年提出了单纯形格子点设计,随后于1963年他又提出了单纯形重心设计。Cornell[27]对配方试验设计的各种方法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讨论。显然,均匀设计的思想也能用于配方试验,王元和方开泰[9]给出了配方均匀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有关的讨论。本书第五章将系统介绍配方试验设计和配方均匀设计。

不论是均匀设计或配方均匀设计,其数据分析都要藉助于回归分析,要用到线性回归模型、二次回归模型、非线性模型,,以及各种选择回归变量的方法(如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最优回归子集等)。有关回归分析的书籍成百上千,本书仅作梗概介绍。读者很容易找到各种参考书籍获得更详细的介

绍。

试验设计的方法很多,本书重点介绍均匀设计,这并不意味其它方法不重要,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是应用统计的重要内容。

1.2试验的因素和水平

在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和军事科学的研究中,经常需要作各种试验,以研究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优的工艺条件或最好的配方。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例1 在一个化工生产过程中,考虑影响得率(产量)的三个因素:温度(A),时间(B)和加碱量(C)。为了便于试验的安排,每个因素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选择一个试验范围,然后在试验范围内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值来进行试验,这些值称做该因素的水平。在该例中,我们选择的试验范围如下:

温度:77.5℃~92.5℃

时间: 75分~165分

加碱量: 4.5%~7.5%

然后在上述范围内,每个因素各选三个水平,组成如下的因素水平表:

表1 因素水平表

选择因素和水平关系到一个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下列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对使用试验设计的人员可能是有益的。

1.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有关的因素通常是很多的,例如在例1的化工生产工艺中,有催化剂的品种,催化剂用量,加碱时的速度,容器中的压力等。但根据这次试验目的,除了温度(A),时间(B),和加碱量(C)各取三个水平外,其余因素是固定的,或者讲,他们只取一个水平。为了方便,通常这些固定的因素在试验方案中并不称为因素,只有变化的因素才称为因素。

2.在一项试验中,如何从众多的有关因子中挑选出试验方案中的因素?我们建议课题的领导者应当要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共同讨论决定。在一次试验中,因素不宜选得太多(如超过10个),那样可能会造成主次不分,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相反地,

因素也不宜选得太少,(如只选定一、二个因素),这样可能会遗漏重要的因素,或遗漏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使试验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例如,有这样的故事,原计划试验方案中只有三个因素,而利用试验设计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试验数目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个因素,既然不费事何乐而不为呢?试验的结果发现,最后添加的这个因素是最重要的,从而发现了历史上最好的工艺条件,正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3.试验的范围应当尽可能大一点。如果试验在试验室进行,试验范围大比较容易实现;如果试验直接在生产中进行,则试验范围不宜太大,以防产生过多次品,或产生危险。试验范围太小的缺点是不易获得比已有条件有显著改善的结果。历史上有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是由于“事故”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试验的范围大大不同于有经验的范围。

4.若试验范围允许大一些,则每一因素的水平个数最好适当多一些。

5.水平的间隔大小和生产控制精度是密切相关的。若在例1中

温度的控制只能作到

±3℃,且我们设定控制在85℃,于是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将会在85°±3℃,即82—88℃波动。不难看到,这时设定的三个水平80℃,85℃,90℃之间是太近了,应当加大,例如80℃,90℃,100℃。如果温度控制的精度可达±1℃,则例1如设定的三个水平是合理的。

6.因素和水平的含意可以是广义的。例如五种棉花用于织同一种布,要比较不同棉花影响布的质量的效应,这时“棉花品种”可设定为一个因素,五种棉花就是该因素下的五个水平。1.3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根据试验的目的,要预先确定一项或多项试验指标,为简单计,本书仅讨论只有一项试验指标(记作Y)的情形。如例如1的试验Y是得率。在数理统计中,称试验指标为响应(response)为通俗起见,本书中就叫试验指标。

考察一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是试验的目的之一。若在一项试验中,考察温度和得率Y之间的关系,并取温度五个水平,其相应Y值如下:

我们看到,温度每增加10℃得率增加5%这5%就是温度的效应。上述试验可以表成一个线性数学模型

5,,1, =+=i Y i i αμ (1.1)

其中i Y 为第i 次试验结果,μ为温度从50℃到90℃范围内Y 的平均

值。通常可以用五次试验的平均值来估计,记作μ

?,即 i α表示温度取第i 个水平时i Y 的值与之μ差。不难发现,它们的估计值为

这里51,,αα 称为温度在五个水平下的主效应,51?,,?αα

为它们的估计值。

由于试验中总存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如室温的变化,电压的波动,材料的不均匀性,这些偶然因素总称为随机误差。由于试验误差的存在,不可能产生上例那么理想的情况。其实际数据可能为

这时数学模型为

5,,1, =++=i Y i i i εαμ (1.2)

这里i ε为第i 次试验的试验误差。这时试验必须有重复才能估计出i α和i ε.

实际上,当试验的水平和相应的Y 为连续变量时,其数学模型也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表达,例如,用线性回归方程

εβα++=X Y (1.3)

其中X 表示温度,α和β是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在第二章将介绍,α和β可以用最小二乘法由试验数据估出,由上述温度和得率的数据可得回归方程

X Y

46.080.7?+= (1.4) 这里Y

?为试验结果Y 的估计值。利用方程(1.4)可以估出五次试验的结果如下:

其中I

I Y Y -

并可用它作回归诊断,更详细讨论请看第二章。

方程(1.4)中,X 的回归系数0.46有明确的实际含意,它表示温度每增加一度,其得率Y 平均增加0.46%,于是0.46反映了X 对Y 的效应,这里可以称为线性回归效应。

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无论是模型(1.2)中的主效应{}i α,还是模

型(1.3)中的线性回归效应β,都强烈地依赖于试验条件,尤其是X 的试验范围,也就是说,这两个模型只适用于X 的试验范围内。

否则,当X 为210°时,Y

?的估值为104.4%,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得率总是小于100%的。

显然,模型(1.2)和(1.3)是最简单的情形,实际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X 和Y 之间可能有非线性回归关系,或其它相关关系。这些将在以后讨论。

现在我们来介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概念。首先,设有两个因素A 和B 它们各取两个水平21,A A 和21,B B 。这时共有四种不同的水平

组合,其试验结果列于图1。当1B B =时,1A 变到2A 使Y 增加30-

10=20;类似地,当2B B =时,1A 变到2A 使Y 也增加40-20=20。这

就是说A 对Y 的影响与B 取什么水平无关。类似地,当B 从1B 变

B时,Y增加20-10(或40-30=10),与A取的水平无关。这2

时,我们称A和B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判断和之间有没有交互作用,选用图2的作图方法更为直观。当图中的两条线平行时(或接近平行时),判断A和B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图3和图4给出了一个有交互作用的例子,它们的含意和作图方法与图和图2是一样

的。1

交互作用在实际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多少与其它成分的投入量通常是有交互作用的。水中各种金属含量太多,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金属之间对人体的危害也存在交

互作用(参见例5)。

当因素A,B 及其它们的试验指标Y都为连续变量时,可以建立Y和A;B之间的回归方程。若回归方程为

β

α+

γ

ε

A

Y(1.5)

=B

+

+

时,A对Y的影响由回归系数β完全决定,不受B取哪个水平的影响;类似地,B对Y的影响由回归系数γ完全决定,不受A取哪个水平的影响;类似地,对的影响由回归系数完全决定,不受取哪个水平的影响。这时A和B没有交互作用。

当A和B之间有交互作用时,回归模型不可能为线性的,其中一定有非线性的。最常见的模型之一为

β

α+

γ

δ

ε

A

Y(1.6)

B

+

+

+

=AB

其中δ

α,

β

γ

,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这时若δ>0,称A和B ,

之间有正交互作用;若δ<0,称A和B之间有负交互作用.请看如下两个例子

当A=3.5,B=4.10时,相应两个回归方程的试验指标列于图5和图6。我们看到两种情形均有交互作用,且一个为正交互作用,另一个为负交互作用。

两个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其回归模型不一定呈(1.6)形式,更详细讨论可参见第二章第三节。多个因素之间(超过二个因素)也可能有交互作用,该问题也将在第二章讨论。

1.4全面试验和多次单因素试验

在一项试验中,当因素和水平确定后,如何设计该项试验呢?下面两种方法是最容易想到的:

1、全面试验

该方法将每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做同样数目的试验,例如将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均作一次试验。

在一项试验中若有m 个因素, 它们各有m l l ,,1 个水平, 则全面

试验至少需做m l l l ??? 21次试验。例如,在例1中,3321===l l l 则全面试验至少做27333=??次试验。当因素的个数不多,每个因数的水平数也不多时,人们常用全面试验的方法,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结果,结论也比较精确。当因数较多,水平数较大时,全面试验要求较多的试验。例如,有六个因素,每个因素都是五水平,则至少需1562556=次试验,这个数目太大了,对绝大多数场合,做这么多次试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

一种试验次数较少,效果又与全面试验相近的试验设计方法。

2、多次单因素试验

这个方法在工程和科学试验中常被人们所采用,现以例1来说明这个方法。例1试验的目的是要寻找好的工艺使得化学反应后的得率最高。为介绍简单计,设试验误差较小,故不作重复试验(即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将试验重复多次)。

设先将时间和加碱量固定,变化温度,试验结果如下:

B=90分80℃85℃90℃

C=5% 33% 70% 64%

其中33%,70%和64%为得率,三次试验中,以70%为最高,故温度85°为最佳。第二步

固定温度和加碱量,变化时间,其试验结果如下:

A=85℃ 90分 120分 150分

C=5% 70% 73% 59%

以反应时间为120分最佳。下一步是固定时间和温度,变化加碱量,获得如下结果:

A=85℃ 5% 6% 7%

B=120分 73% 75% 68%

以加碱量75%为最佳,于是有人就得出结论:最佳工艺为A=80℃,B=120分,C=6%。

当因素之间没交互作用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当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该结论一般不真,今设例1的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若我们固定B=120分,C=6%,变化因素A 并获得如下结果:

B=120分80℃85℃90℃

C=6% 46% 75% 78%

发现有更好的工艺条件。这时我们发现温度的效应是依赖于因素B 和C的,当B=90分,C=

5%时,温度以85℃为佳,而当B=120分,C=6%时,温度以90℃为佳,这种现象表明温

度和其他两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当因素间有交互作用时,用上述方法不一定能选到最好的工艺条件。例如,例1的试验应当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做下去:

A=90℃ 90分 120分 150分

C =6% 73% 78% 84%

发现工艺条件A =90℃, B =120分,C =6%为最优工艺条件且似乎已不能改进。如果我们将27个工艺组合进行全面试验,发现当工艺条件为A =90℃,B =150分,C =7%时得率可达82%,而这个工艺条件没有为上面的试验方法所发现。因此,多次单因素试验法有局限性。特别是,当因素的数目和水平数更多时,常常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5正交试验法(正交设计)

这是目前最流行,效果相当好的方法。统计学家将正交设计通过一系列表格来实现,这些表叫做正交表。例如表2就是一个正交表,并记为()493L ,这里“L ”表示正交表“9”表示总共要作9次试验,“3”表示每个因素都有3个水平,“4”表示这个表有4列,最多可以安排4个因素。常用的二水平表有()()()()

;2,2,2,2313215167834L L L L 三水平表有()();3,3132749L L 四水平表有()5164L ;五水平表有()6255L 等。还有一批混合水平的表在实际中也

十分有用,如()()()(),

24,24,32,2463163416131248????L L L L (),249216?L ()()()7188116121632,28,24???L L L 等。例如()631624?L 表示要求做16次试

验,允许最多安排三个“4”水平因素,六个“2”水平因素。

若用正交表来安排例1的试验,其步骤十分简单,具体如下:

(1)选择合适的正交表。适合于该项试验的正交表有()()()1327718493,32,3L L L ?等,我们取()4

9

3L ,因为所需试验数较少。 (2)将A ,B ,C 三个因素放到()493L 的任意三列的表头上,例如放在前三列。

(3)将A ,B ,C 三例的“1”,“2”,“3”变为相应因素的三个水平。

(4)9 次试验方案为:第一号试验的工艺条件为A 1 (80℃),B 1 (90分),C 1 (5%);

第二号试验的工艺条件为A 1 (80℃),B 2 (120分),C 2 (6%)…。这样试验方案就排好了。该例的进一步讨论请参考文献[25]。

表 3正交试验方案

在表3的正交试验设计中,可以看到有如下的特点:

1)每个因素的水平都重复了3次试验;

2)每两个因素的水平组成一个全面试验方案。这两个特点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排列规律整齐,有人称为“整齐可比”。另一方面,如果将正交设计的9个试验点点成图(图7),我们发现9个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散布均匀,这个特点被称为“均匀分

散”。正交设计的优点本质上来自“均匀分散,整齐可比”这两个特点。有关正交设计的详细讨论可参看文献[24—26,30]。

1.6均匀设计

每一个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正交试验也不例外,它只宜于用于水平数不多的试验中。若在一项试验中有s 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q 水平,用正交试验安排试验,则至少要作2q个试验,当q 较大时,2q将更大,使实验工作者望而生畏。例如,当q=12 时,2

q=144,对大多数实际问题,要求做144 次试验是太多了!对这一类试验,均匀设计是非常有用的。

所有的试验设计方法本质上就是在试验的范围内给出挑选代表点的方法。正交设计是根据正交性准则来挑选代表点,使得这些点能反映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和试验指标的关系。上节我们提及正交设计在挑选代表点时有两个特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均匀分散”使试验点有代表性;“整齐可比”便于试验数据的分析。为了保证“整齐可比”的特点,正交设计必须至少要求做q2次试验。若要减少试验的数目,只有去掉整齐可比的要求。

均匀设计就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

计方法,其原理将在第三章给出。

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相似 ,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来进行试验设计的。附录Ⅰ给出了41个均匀设计表和相应的使用表。表

4、表5和表6就是其中的三个。每一个均匀设计表有一个代号()s n q U 或()s n q U *

,其中“U ”表示均匀设计,“n ”表示要做n 次试

验,“q ”表示每个因素有q 个水平,“s ”表示该表有s 列。的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均匀设计表。通常加“*”的均匀设计表有更好的均匀性,应优先选用。例如()4*66U 表示要做次6试验,每个因素有6个水平,该表有4列。

每个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个使用表,它指示我们如何从设计表中选用适当的列,以及由这些列所组成的试验方案的均匀度。表7是()4*66U 的使用表。它告诉我们,若有两个因素,应选用1,3两列来安排试验;若有三个因素,应选用1,2,3三列,…,最后1列D 表示刻划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偏差值越小,表示均匀度越好。例如由附录A1.3和A1.4的两个均匀设计()4*77U 表和及它们的使用表来安排试验,今有两个因素,若选用()477U 的1,3列,其偏差D=0.2398,选用()4*77U 的1,3列,相应偏差D=0.1582,后者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 表1 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 5 5 5 表2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3 1 2 3 表3 )6(4* 6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表4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 号 D 2 1 3 3 1 2 3 4 1 2 3 4

表5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 7 7 7 7 表6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3 1 2 3 4 1 2 3 4 表7 )7(4* 7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 7 5 3 1 表8 )7(4* 7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3 2 3 4 表9 )8(5* 8 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表10 )8(5* 8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3 1 3 4 4 1 2 3 5 表11 )9(59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题目:。。。。。。。。。。。。。。。。。。。研究 前言:。。。。。。。。。。。。。。。。。。。。。。。,其致残率高,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西医外科疗法的局限性,很多医生都在尝试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好评,但由于其方法的独特性,国内刊物中关于此疗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文献很少(总数20篇以内,核心期刊只有一篇),国外刊物中则未见相关报道,并且存在着未遵循随机对照,样本含量较少,评价不够全面等缺陷。此方案本着以疗效评价为主,并参考对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此方法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达到临床上更加可靠,学术上广泛认同的目的,以利于该方法的推广。 样本含量估计: 采用样本量估算公式n=[uα2π(1-π)]/δ2计算样本量,式中: n: 样本量;uα: 一类误差α = 0.05时的u值;π: 某事件发生率;δ: 容许误差 此处δ取0.04,同时据文献调查,。。。。。。。。。。。。。。。的有效率一般约为90%,代入公式得: n=[uα2π(1-π)]/δ2=[1.962×0.90×(1-0.9)]/ 0.042 =216人。另外,为减少失访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则约需观察260例患者。 诊断标准:采用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诊断疗效标准》:①。。。。。。; ②。。。。。。;③。。。。。。。;④。。。。。。。;⑤。。。。。。。;⑥X 线摄片检查可见。。。。。。。。。 纳入标准: 1、以新发病例未受到过外科治疗者为试验对象; 2、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比例等方面尽量与总体保持一致,以保证代表性。 排除标准: 1、有其他严重。。。。。。损伤及。。。。。。。者; 2、有严重肝肾疾病、癌症患者; 3、对此方法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4、在治疗过程中仍长期酗酒者; 5、在治疗过程中仍。。。。。。。。者。 设计方案: 1、根据标准选定受试对象; 2、与受试对象讲解试验过程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填写《。。。。。。。。。。。。。。。。。调查表》; 4、临床治疗及随访; 5、治疗前后采用。。。。。。。。。。。。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 6、疗效评价及数据处理。 (见篇尾示意图) 研究质量及偏倚控制措施: 1、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2、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

可查询均匀设计表

可查询均匀设计表、均匀设计表概况表、各因素水平排列表(或配方均匀设计的配方表)、相关系数临界值表、检验临界值表、检验临界值表(变量引入/剔除临界值参考用表)及检验临界值表。 一、均匀设计表 1、均等水平的均匀设计表: 所有因素的水平数都是相等的, 均等于运行次数的均匀设计表。可供查询的表共有41个, 每个均匀设计表都有与之配套的使用表, 用这些表可以进行2~7个因素、每个因素为5~31、37个水平的试验设计。图1是均等水平均匀设计表的一个例子。 图1均等水平的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 2、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 将部分因素的临近水平进行水平合并处理后得到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没有与之配套的使用表)。可供查询的表共有243个, 用这些表可进行2因素6~30混合水平、3因素6~30混合水平及4因素6~12混合水平的试验设计(运行次数均为双数)。图2是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的一个例子。

图2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 二、均匀设计表概况表 反映41个均等水平均匀设计表的运行次数、水平数、列数、类型(*类型还是非*类型)以及它们可安排试验因素数的总体情况的一个表, 见图3。 图3均匀设计表概况表 三、各因素水平排列表 反映各因素水平数值代号排列方式的表。图4是各因素水平排列表的一个例子。 图4各因素水平排列表 四、配方均匀设计的配方表 反映各原料组成百分比数值排列方式的表。图5是配方表的一个例子。

图5有约束配方均匀设计的原始配方表 五、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显著性水平为0.01、0.05、0.10、0.15、0.20和0.25六个水平值的相关系数临界值的表(自由度1~100)。 图6相关系数临界值表(显著性水平α=0.01) 六、检验临界值表 显著性水平为0.01、0.05、0.10、0.15、0.20和0.25六个水平值的检验临界值的表(第一、第二自由度范围均为1~100)。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南昌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熊玉卿

合成筛选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安全有效性药物制剂候选化合物 初步安全有效性研究设计申请证书上市 Process of Drug Development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 从动物实验到Ⅰ期临床试验的安全之路在哪?---Ⅰ期临床试验大象人事件的惨痛教训? 2006年在英国发生的大象人事件,震惊世界。?抗CD2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GN1412) Ⅰ期临床试验使多位受试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这充分说明创新药物I 期临床试验中存在未知的风险是令人震惊的。 创新药物Ⅰ 期临床试验灾难性意外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尤其是FIH的 三高 高风险性: 初次进入人体的临床研究,从动物实验的基础数据迈向人体研究的 第一步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高专业要求: 以尽可能少的受试者尽早发现药物特点,尽量降低风险,对Ⅰ期临 床试验科学与规范的设计要求尤为突出 高规范性: Ⅰ期临床试验入选例数相对较少、但获取得数据和信息量却很多, 大量的分析必须基于实施规范的数据和信息 综上可见,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须尽早的发现药物的特点,尽量降低受试者的风险,因此更具风险、更高的专业要求,这就是自主设 计、规范实施临床研究的挑战!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征

探索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 ) 探索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ed detixitien,DLT ) 寻找人体可接受的剂量范围 了解创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特征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剂量和间隔及给药方法)提供依据 I 期临床试验主要目标是什么?

均匀设计方法简介

均匀设计方法简介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须做试验,以获得予期目的: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或质量,合成出某化合物等等。怎样做试验,是大有学问的。本世纪30年代,费歇(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使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今天,试验设计理论更完善,试验设计应用更广泛。本节着重介绍均匀设计方法。 一、试验设计 对于一项试验,例如用微波加热法通过离子交换制备Cu13X分子筛。我们可以13X分子筛、CuCl2为原料来制备,为寻找最佳条件,应如何设计这个试验呢?若我们已确定了微波加热功率(A)、交换时间(B)、交换液摩尔浓度(C)为三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五个不同值(即水平:A1,…,A5,B1,…,B5,C1,…,C5)。有两种方法最易想到: 1.全面试验:将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做同样数目的试验。对上述示例,不计重复试验,共需做5×5×5=125次试验。 2.多次单因素试验:依次考查各因素(考查某因素时,其它因素固定)取最佳值。容易知道,对上示例(不计重复试验)共需做3×5=15次试验。该法在工程和科学试验中常被人们采用,可当考查的因素间有交互作用时,该法所得结论一般不真。 3.正交设计法:利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 本世纪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使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广泛开展正交设计的研究、应用,取得了大批成果。该法是目前最流行,效果相当好的方法。 正交表记为:L n(q m),这里“L”表示正交表,“n”表总共要做的试验次数,“q” 表每个因素都有q个水平,“m”表该表有4列,最多可安排m个因素。常用的二水平正交表为L4(23),L8(27),L16(215),L32(231);三水平正交表有L9(34),L27(313);四水平正交表L16(45)及五水平正交表L25(56)等。采用拟水平法,人们还得到一系列在实际中很有用的混合水平正交表,例如:L8(4×24),L12(23×31),L16(44×23)等,此处 L16(44×23)表示要做16次试验,允许最多安排四个“4”水平因素,三个“2”水平因素。在我们的示例中,可取L25(56)。该正交表如下: 6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设计规程及范例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设计规范及范例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分“知情告知”与“同意签字”两部分,其设计应符合 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必要时还应设计帮助受试者理解研究目的、程序、风险与受益的视听资料。临床试验前需作筛选检查,收集生物标本,必须得到两种知情同意,一种用于生物标本的收集和分析,另一种用于得出满意实验室结果并符合纳入标准后参加试验。 临床试验中保证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 (in formed con se nt form )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 1、设计依据 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及临床试验方案进行设计。 2、设计原则 符合“完全告知”的原则。采用受试者能够理解的文字和语言,使受试者能够“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知情同意书不应包含要求或暗示受试者放弃他们获得赔偿权利的文字,或必须举证研究者的疏忽或技术缺陷才能索取免费医疗或赔偿的说明。 3、知情同意书格式 页眉和页脚:页眉左侧为试验项目名称,右侧为知情同意书版本日期;页脚为当前页码和总页码。知情同意书分“知情”与“同意”两部分,前者为“知情告知”(必要时还应设计帮助受试者理解研究目的、程序、风险与受益的视听资料),后者为“同意签字”。 临床试验前需作筛选检查,收集生物标本,必须得到两种知情同意,一种用于生物标本的收集和分析,另一种用于得出满意实验室结果并符合纳入标准后参加试验。筛选时发现不合格(医学方面的原因)的研究对象,应给予有帮助的参考意见、任何必要的和有用的治疗或推荐到其它部门就诊。 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受试者保存其副本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 1.1试验设计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随后,F.Yates,R.C. 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

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1)提高产量; 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 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 4)降低成本; 5)延长产品寿命。 在自然科学中,有些规律开始尚未由人们所认识,通过试验设计可以获得其统计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猜想,这些猜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例如遗传学的许多发现都藉助于上述过程。 材料工业是工业中的栋梁,汽车拖拉机的制造离不开各种合金钢,钛合金的发明和发现使飞机制造工业产生飞跃。超导的研究和超导材料的配方息息相关。配方试验又称混料试验(Experiments with Mixtures),不仅出现于材料工业,而且在人们生活和其它工业中处处可见,例如在中药、饮料、混凝土的配方中。由于在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总和必须为100%,其试验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约束条件,由于这个原因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不能直接用于配方设计。针对配方设计的要求,Scheffé于1958年提出了单纯形格子点设计,随后于1963年他又提出了单纯形重心设计。Cornell[27]对配方试验设计的各种方法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讨论。显然,均匀设计的思想也能用于配方试验,王元和方开泰[9]给出了配方均匀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有关的讨论。本书第五章将系统介绍配方试验设计和配方均匀设计。 不论是均匀设计或配方均匀设计,其数据分析都要藉助于回归分析,要用到线性回归模型、二次回归模型、非线性模型,,以及各种选择回归变量的方法(如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最

临床试验 各期l临床试验周期及案例数量

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周期及案例数量 临床试验一共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期),前三期为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第四期为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具体包括: 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行人体试验的起始期。以20一30名健康志愿者为主要受试对象,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Ⅱ期临床试验:是以新药预期应用的患病人群样本为对象,初步评价治疗作用的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的设计是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和药物编码方法与Ⅱ期临床试验类似,通过增加样本量(试验组病例不少于300例和对照100例)并根据试验目的的调整选择受试者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及更为丰富的观察项目或指标等措施,进一步考察不同对象所需剂量及依从性。Ⅲ期临床试验的条件应尽可能接近该药的正常使用条件,试验药要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供药时,标明药物系专供临床试验用。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新药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上市前新药I、Ⅱ、Ⅲ、期试验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验证上市前的结果,还可对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偏差进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新药研发的几个周期 新药研发是一个耗时耗资都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研究)后开始申请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您所问的临床试验的周期,应该就是临床试验的期别(I、II、III、IV 期): I 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 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IV 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至于说每个具体的品种临床试验阶段的要求,要依据不同的药品注册分类进行(中药、化药、生物制品的分类均有所不同) 化学药品: 1.属注册分类1和2的,应当进行临床试验。(1)临床试验的病例数应当符合统计学要求和最低病例数要求; (2)临床试验的最低病例 完成足够样本量的研究工作。2.属注册分类3和4的,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100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多个适应症的,每个主要适应症的病例数不少于60对。避孕药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500例12个月经周期的开放试验。属于下列二种情况的,可以免予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1)局部用药,且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 (2)不吸收的口服制剂。 3.属注册分类5的,临床试验按照下列原则进行: (1)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 (2)难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

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方法 ?一、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设计是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新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试验设计方法。 ?均匀设计特别适合需要考察因素因素变化范围较大,且每个因素有较多水平的试验设计问题。 ?二、均匀设计及均匀表的使用 ?均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让试验点在所考察的试验范围内尽量均匀地分布,为了达到均匀布点目的,与正交设计类似,可以使用均匀设计表(简称均匀表)安排试验,均匀表的表头形式是: ? ? ? ?均匀表U4 ? ?正交表U6 ? ?正交表U6

? ? ?三、均匀表的特点 ? 1.任何一列,各水平仅出现一次; ? 2.任何两列同行数码构成的有序数对仅出现一次; ? 3.均匀表中任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不等价; 因此,每个均匀表都附加了使用表,告诉我们如何挑选相应的列按排试验。 ? 4.当因素的水平数增加时,试验次数按水平数增加; ? 5.使用表最多可安排的因素数都比均匀表列数少。只能安排(s/2+1)个因素 ?四、用均匀表安排试验的步骤 ? 1.根据试验的目的,确定考察的指标; ? 2.选择合适的因素和因素的考察范围; ? 3.选择合适该项试验的均匀表,然后根据该表的使用表从中选出列号,将因素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列号上; ? 4.确定各因素的水平,并将这些因素的水平按所在列的指示分别对号号入座。最后进行试验。 ?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试验方案。 ?例1.在阿魏酸的合成工艺考察中,选取原料配比,吡啶量,反应时间三个因素进行考察,试验的考察指标是阿魏酸的收率。因素的变化范围如下: ?原料配比A:1.0~3.4 ?吡啶量B:10~28(ml) ?反应时间C:0.5~3.5(hr) ?试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 ?解:对于三个因素,s/2+1=3,求出s=4或5,考虑试验的承受程度,选用U7(76)均匀表安排试验,根据各因素的变化范围,划分因素水平表如下: ?由U7(76)均匀表的配套使用表可知,应选1,2,3列,因而得下面的试验设计表: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 表1 )5(3 5U 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 5 5 5 表2 )5(3 5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0.3100 3 1 2 3 0.4570 表3 )6(4*6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表4 )6(4*6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 号 D 2 1 3 0.1875 3 1 2 3 0.2656

4 1 2 3 4 0.2990 表5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 7 7 7 7 表6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2398 3 1 2 3 0.3721 4 1 2 3 4 0.4760 表7 )7(4* 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 7 5 3 1

表8 )7(4* 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582 3 2 3 4 0.2132 表9 )8(5* 8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表10 )8(5* 8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445 3 1 3 4 0.2000 4 1 2 3 5 0.2709 表11 )9(59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

13 临床试验设计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系 骆福添 ·特点: (1)伦理:病人知情、同意、得益、退出自由 (2)法规:资格证书,设计格式化、实施不走样、资料样式化、统计规范化(3)数据:合格集、意向集(+脱落)、安全集(+脱落+剔除) (4)规范:统计学规范—资料可信、基线可比、临床有效、使用安全 例:某制药企业从植物中提取了一个新的分子单体,品名“A脂”,药理学研 究证实了其降脂作用,主要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毒理 学研究发现该药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和腹泻。企业 希望进行临床试验,把“A脂”开发成能够上市的新药。 13.1 临床试验前的必要准备 13.1.1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法规要求 新药临床试验在开始前,必须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批准的标 志是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临床试验的组织实施,也必须符合相关 的法规要求。 表 13-1 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管理当局、 具体管理部门和主要相关法规 地区 管理当局 管理部门 主要法规 中国 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注册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 “A脂”如果在中国注册, 其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中国相关法规的要求, 如 《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等。 13.1.2 临床试验需要符合相关指导原则要求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的重要 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统计学指导原则》 13.1.3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 药物

常用均匀设计表

1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 表1 ) 5(35U 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 5 5 5 表2 ) 5(35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3 1 2 3 表3 )6(4* 6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表4 ) 6(4* 6U 的使用表 因素列 号 D

个数 2 1 3 3 1 2 3 4 1 2 3 4 表5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 7 7 7 7 表6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3 1 2 3 4 1 2 3 4 表7 )7(4* 7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 7 5 3 1 表8 )7(4* 7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3 2 3 4 表9 )8(5* 8 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表10 )8(5* 8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1、方开泰.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林维萱. 试验设计方法.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3、栾军. 现在试验设计优化方法.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4、茆诗松等. 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一、均匀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均匀设计是由我国数学家方开泰教授和王元教授于1978年提出的。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正交试验设计不能用。 对于一个水平数为m的正交试验,至少要做m2次试验,如m=10时,m2=100,即至少要做100次试验,这在实际中是难于实施的。因此,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只适用于因素水平数不太多的多因素试验。 正交表的特点是使试验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均匀分散”即均匀性,使试验点均匀分布在试验范围内,让每个试验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部分试验反映全面试验的情况,大大减少试验次数。“整齐可比”就是综合可比性,使试验结果的分析十分方便,易于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及规律性。但是,为了保证整齐可比性(即“均衡搭配”),对任意两个因素而言,必须是全面试验,每个因素的水平必须有重复。这样,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就不能充分均匀分散,试验点就不能太少。

综上所述,正交试验为了保证“整齐可比”,使均匀性受到了一定限制,使试验点的代表性还不够强,试验次数不能充分地少,如果不考虑整齐可比(即综合可比)性,而完全保证均匀性,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地均匀分散,不仅可大大减少试验点,而且仍能得到反映试验体系主要特征的试验结果。这种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称为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验工作量,尤其在试验因素水平较多的情况下,其优势更为明显。例如,一个四因素七水平试验,进行一轮全面试验要做74=2401次,用正交试验也至少要做72 = 49次,而用均匀试验则仅需7次。因此,对于水平数很多的多因素试验,对于试验费用昂贵或实际情况要求尽量少做试验的场合,对于筛选因素或收缩试验范围进行逐步寻优的场合,均匀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 由于均匀设计没有整齐可比性,所以试验结果的处理不能采用方差分析法,而必须用回归分析。因此,试验数据处理较为复杂,这是均匀设计的一个缺点。对于发明均匀设计法的那个年代(1978年),计算机应用尚未普及,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但对于计算机十分普及的今天,则已不是一个难题。再说,多分析数据比多做试验,一般来讲要更为经济。 二、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 与正交试验设计相似,均匀设计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格来安排试验的,这种表称为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是根据数论方法在多重数值积分中的应用原理构造的,它分为等水平和混合水平两种。 1、等水平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方法

均匀设计方法 1均匀设计的特点 化学化工实验多为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对此,以往的设计方法通常有全面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 全面实验法是让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有配合的机会,并且配合的次数一样多。一般地全面实验的次数至少是各因素水平数的乘积。该法的优点是可以分析出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结论较精确,但由于试验次数较多,在多因素多水平的情况下常常是不可想象的。如5因素4水平的试验次数为45=1024次,而6因素5水平的试验次数为56=15625次,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 正交实验法是在试验中使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排出最有代表性的试验,比较合理地节省试验次数,并能从仅做的少数试验中充分得到所需信息。该法的优点是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分析都完全表格化,试验具有均匀分散、整齐可比性,是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有效方法,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有些试验,由于影响因素很多,每个因素变化范围大,水平也多,即使采用正交设计法,试验次数仍嫌太多。对于要求时间紧和昂贵的科学试验,亦不允许安排太多的试验。 对于这种情况,继60年代华罗庚教授倡导、普及的优选法和我国数理统计学者在国内普及推广的正交法之后,于70年代末应航天部第三研究院飞航导弹火控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其诸多影响因素的需要,由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方开泰教授和王元教授提出了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均匀设计。均匀设计是统计试验设计的方法之一,它与其它的许多试验设计方法,如正交设计、最优设计、旋转设计、稳健设计等相辅相成。 均匀设计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来进行试验设计的,对于每一个均匀设计表都有一个使用表,可指导如何从均匀设计表中选用适当的列来安排试验。每个表有一个代号U n(q s)或U*n(q s),其中U代表均匀设计;n表示试验次数;q表示水平数;s表示该表最多可安排的因素数。U的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均匀设计表。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 表1 ) 5(35U 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 5 5 5 表2 ) 5(35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0、3100 3 1 2 3 0、4570 表3 )6(4* 6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表4 ) 6(4* 6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 号 D 2 1 3 0、1875 3 1 2 3 0、2656 4 1 2 3 4 0、2990 表5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 7 7 7 7 表6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2398 3 1 2 3 0、3721 4 1 2 3 4 0、4760 表7 )7(4* 7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 7 5 3 1 表8 )7(4* 7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582 3 2 3 4 0、2132 表9 )8(5* 8 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表10 )8(5* 8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445 3 1 3 4 0、2000 4 1 2 3 5 0、2709 表11 )9(59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9 9 9 9 9 9 表12 )9(59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944 3 1 3 4 0、3102 4 1 2 3 5 0、4066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第一章试验设计与均匀设计 1、1试验设计 在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就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 工艺条件或配方。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随后,F、Yates,R、C、 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与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与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就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就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就是王元与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

临床试验设计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

第13章临床试验设计 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3-1 某制药企业开发了一个治疗抑郁症的新药,欲与安慰剂对照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评价新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样本含量需要200例,考虑20%脱落率,最终样本含量确定为2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这样确定样本量是否正确?脱落率一定要考虑到20%吗?10%可以吗? 案例辨析①样本含量不能简单地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所要求的最低样本含量来确定;②不估算,根据不足。 正确做法 (1)样本含量应当经过统计学计算。 (2)尽可能进行样本含量估算。 (3)如果经过统计学计算,样本含量多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计算结果确定。 (4)如果经过统计学计算,样本含量少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国家要求确定。 (5)新药临床试验,特别是Ⅱ期临床试验,通常考虑20%脱落率,但是,如果有比较详实的预试验资料,可以参考预试验确定脱落率。 案例13-2 某制药企业开发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欲与二甲双胍对照在四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评价新药改善餐后血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样本含量为240例,每个中心60例。经抽签决定,第一、四中心负责观察新药组,第二、三中心负责观察对照组。这样进行随机化是否正确?应当怎样做? 案例辨析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很基本的,应该从概念和方法上弄清楚。 正确做法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随机化原则是整体随机,即从整体上来讲,这是一个试验,而不是四个试验,需要把中心看作是分层因素(stratify),同时考虑分段,因为是两组,段的长度应当是2的倍数并大于等于2。具体随机化方法可以利用大型统计软件(如SAS、SPSS)的随机程序实现。 案例13-3 某制药企业开发了一个治疗感冒的中药,名为抗感胶囊,欲与感冒清热颗粒对照,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如何设计双盲试验?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 欧阳家百(2021.03.07) 1.1试验设计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 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随后,F.Yates,R.C. 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田口玄一的方法对

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 1)提高产量; 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 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 4)降低成本; 5)延长产品寿命。

常用均匀设计表

精品资料 表 2 U 5 (5 ) 3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0.3100 3 1 2 3 0.4570 表 3 U 6 (6 ) * 4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 试验号 3 表 1 U 5 (5 )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 5 5 5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2 6 6 5 4 1 表 4 U * (6 4 ) 6 的使用表 表 6 U 7 (7 ) 的使用表 4 因素个数 列 号 D 2 1 3 0.1875 3 1 2 3 0.2656 4 1 2 3 4 0.2990 表 5 4 U 7 (7 )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 7 7 7 7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2398 3 1 2 3 0.3721

精品资料 7 7 8 4 1 2 3 4 0.4760 表 7 U * (7 4 )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 7 5 3 1 因素个数 表 8 U * (7 4 ) 的使用表 列号 D 2 1 3 0.1582 3 2 3 4 0.2132 表 9 U * ( 85 )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方开泰

目录 序言 (2) 前言 (4)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 (5) 1.1试验设计 (5) 1.2试验的因素和水平 (7) 1.3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9) 1.4全面试验和多次单因素试验 (13) 1.5正交试验法(正交设计) (16) 1.6均匀设计 (18) 1.7均匀设计表的使用 (21) 第二章回归分析简介及其在均匀设计中的应用 (24) 2.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4) 2.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9) 2.3二次型回归模型与变量筛选 (31) 2.4应用实例 (32) 2.5寻求最优工艺条件 (35) 第三章均匀设计表的构造和运用 (36) 3.1 均匀设计表的构造 (36) 3.2 均匀性准则和使用表的产生 (39) 3.4 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的比较 (46) 第四章配方均匀设计 (49) 4.1 配方试验设计 (49) 4.2 配方均匀设计 (51) 4.3 有约束的配方均匀设计 (53) 4.4 均匀设计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56)

序言 在科学实验与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做实验。如何安排实验,使实验次数尽量少,而又能达到好的试验效果呢?这是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了。60年代,华罗庚教授在我国倡导与普及的“优选法”,即国外的斐波那契方法,与我国的数理统计学者在工业部门中普及的“正交设计”法都是试验设计方法。这些方法经普及后,已为广大技术人员与科学工作者掌握,取得一系列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工作的深入发展,上述两种方法就显得不够了。“优选法”是单变量的最优调试法,即假定我们处理的实际问题中只有一个因素起作用,这种情况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在使用时,只能抓“主要矛盾”,即突出一个因素,而将其他因素固定,这样来安排实验。因此“优选法”还不是一个很精确的近似方法。“正交设计”的基础是拉丁方理论与群论,可以用来安排多因素的试验,而且试验次数对各因素的各水平的所有组合数来说是大大地减少了,但对于某些工业试验与昂贵的科学实验来说,试验仍嫌太多,而无法安排。 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优选法和正交设计都不能用,方开泰教授在几年前,曾为近似计算一个多重积分问题找过我,我向他介绍了多重数值积分的方法并取得了好结果,这就使他想到是否可能用数论方法于试验设计的问题,于是我们经过几个月的共同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试验设计,即所谓“均匀设计”,将这一方法用于导弹设计,取得了成效,我们的文章在80年代初发表后,15年来,均匀设计已在我国有较广泛的普及与使用,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均匀设计属于近30年发展起来的“伪蒙特卡罗方法”的范筹。将经典的确定的单变量问题的计算方法推广后用于多变量问题的计算时,计算量往往跟变量个数有关,即使电脑再进步很多,这种方法仍无法实际应用,乌拉母(S.Ulam)与冯诺依曼(J.von Neumann)在40年代提出蒙特卡罗方法,即统计模拟方法,这个方法的大意是将一个分析问题化为一个有同样解答的概率问题,然后用统计模拟的方法来处理后面这个问题,这样使一些困难的分析问题反而得到了解决,例如多重定积分的近似计算。蒙特卡罗方法的关键是找一组随机数作为统计模拟之用,所以这一方法的精度在于随机数的均匀性与独立性。 50年代末,有些数学家试图用确定性方法寻找空间中均匀散布的点集来代替蒙特卡罗方法中的随机数,已经找到的点集都是用数论方法找到的。按照外尔(H. Weyl)定义的测度来度量,它们的均匀性很好,但独立性差些,用这些点集来代替蒙特卡罗方法中的随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