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_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_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_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1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教对高等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师实展的必然需要。高等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跨分越式发展,实现从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外延类——管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模施推理式的转型,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和推进高等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以教师队伍建设浙动教江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浙师学江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朱大教教学—2020年)》精神指引下,浙江大学、清华晓岗师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分别开展教师岗岗浙师江位位位分类管理的改革探索,结合教师自身情分徐职杭况,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向,对教师岗州类晓分位进行分类设置和分类管理,实施不同的学管忠业310058术考评和收入分配制度,从而实现多通道职理类业发展,以进一步激发教师创造力,为世界改分)革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管实浙江大学从

2005年10月起酝酿进行类践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开始进行摸底调研。为发在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例试点工作中,学校凝炼提出今后要重点抓展好的“八大行动计划”和20件实事。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岗位分类管理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5月,学校发布了《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试关键词教师岗位分类队伍建设行)》,标志着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职业分类发展改革全面启动。内容摘要本论文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一、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学校适应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岗位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类管理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学校推出的建设高水平创新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教师岗位体系、业绩评估体系和相关配套体流大学的重要保障。新浙大成立后经过十系等重要举措,并对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余年的努力,学校在科研论文、科研经费、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发展思考。作者简介:朱晓芸,女,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

向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徐晓忠,男,浙江大学人事处师资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师资管理。

2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成果奖励、专利等指标上都有非常显著的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教学为主提高,这些都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的支撑。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十余年来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学岗等5类教师岗位。大提升,但是,对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并重岗要求同时承担高水平科目标,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大差距,学研究和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主要表现在学术领军高端人才的数量与学作。进入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师都应承担基校的队伍规模和发展需求还不相称,师资本的本科教学或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工作任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偏低,拔尖优秀青年教务,但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减免。研究为师人才规模偏小,教师教学热情与教学水主岗要求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重点平有待提高等等。是基础研究和重大国家(地方)项目、国建设创新创业队伍是适应国家工业、农际合作项目研究。教学为主岗要求主要承业、医疗、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等专业领担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同域社会服务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时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领衔开设本技创新已成为社会各专

业领域生存发展的科生重要通识课程、大类课程,每年保证核心竞争力,高校如何承担专业领域改革相当的教学工作时数。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如何成为引领文化、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要求主要承担农服务社会的排头兵,是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业与工业技术推广、公共政策与其他科技咨个重要议题。然而,由于受到原来单一的询、医疗服务及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制限制,一些擅长技术推广和团队科研/教学岗要求在科研或教学团队中成果转化的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造承担团队项目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助理、项成教师精力分散、疲于应对,社会服务质目技术管理或协助承担一部分量大面广的通量整体水平不高。识课程与大类课程基础教学工作。由此,学校希望通过实施教师岗位分类(二)建立多元化教师业绩评估体系管理和分类评估,对进入不同岗位教师采取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根据岗位不同的定位发展和不同的考核要求,使教师职责和任务要求,为进入各类岗位的教师设能专心于自己擅长的方面,引导教师合理自置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评估要求。觉发展,充分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教师申报性和创造性,充分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教师系列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其中教学为主个人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铸造一支能岗教师晋升正高可申报教学类教授职务);

够面向国际前沿领域问题和国家发展重大问研究为主岗教师申报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题,面向社会各专业领域创新发展要求,支高级职务;团队教学岗教师可申报团队教学撑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师资队伍。专业技术高级职务;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二、浙江大学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岗、团队科研岗教师申报社会服务与技术推革的主要举措广、团队科研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农业技术(一)科学合理设置教师岗位体系推广中心的教师申报农业推广类专业技术高学校根据教师职业分类发展需要,设置级职务。为配合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

3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革,2010年学校适当扩大了社会服务与技能。对经批准转入学校机关管理人员,对其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学岗的高级职务评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岗位聘名额。津贴参照机关副科职人员的岗位津贴标准执对于不同岗位教师,学校根据其职业特行。学校还允许各学院(系)为教师转岗设点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估要求。比如社会服务置少量管理岗位。与技术推广岗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学校主要三、浙江大学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考核其为社会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所作出的革的成效重要贡献。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技截至2010年底,全校共有3400余人参术创新、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果;为政府和社加了分类管理,约占应参加教

师岗位分类人会提供优质的政策咨询和人才培训服务;成数的97%。通过实施教师岗位科学分类,破果转化后形成的产值、利润和经济效益等解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在有限等。成果表现形式可以是论文、专利、成果的岗位资源内开展高水平师资的持续引进,奖励、总结报告、咨询报告等。推动学校教学科研事业新的发展。教师岗位在学校岗位聘任中,根据不同岗位教师分类管理以岗位分类为切入点,通过为教师的工作任务要求,明确学院(系)教学科研队伍设置不同职业发展通道,优化学术评价并重岗教师特别是教授、副教授所应承担的和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基本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时数;提升。同时,通过调整岗位,使得一部分教明确教学为主岗教师所应承担的最低的本科师转移到其他岗位,为新引进高水平师资预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时数。对于研究为留了空间。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对学校教主岗、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学科研事业的推动已经初步显现,通过设置教学岗教师,由各学院(系)根据实际需要求是特聘教学岗和教学为主岗等政策,营造安排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任务。了更好的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环境和(三)建立教师分类发展配套体系政策导向。学校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首先是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核心教师队工业技术推广等六大服务

体系,学院(系)伍素质提升。教师职业发展定位明确之后,积极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拓展教师发展空教学科研人员结构和层次显著改善。教师岗间,为社会服务推广岗人员提供展示才华和位分类改革是在教师原有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能力的舞台。各学院(系)可根据需要安排聘任、分级岗位津贴等制度基础上的拓宽和承担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等工作,以及一定延伸,丰富了岗位制度的分类维度,为不同的教学工作任务和人才培养工作。对社会服特点和发展志向的教师提供了多种职业发展务与技术推广岗教师,学校将根据他们所在路径。的平台为社会和学校所作的贡献,所取得的其次是调整少量人员岗位,拓展人才引具体成效核定相应的聘岗经费。进空间。通过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将少量不学校、学院(系)还专门设置100个左适应专任教师队伍要求的人员调整到其他岗右的党政管理、实验及图书管理等岗位,以位,适时分流主要精力不在学校的个别人聘任部分转岗的教师,充分发挥其个人技员。同时,新岗位分类坚持“科学考评”和

4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动态调整”,保持对队伍的适度压力。教师学校紧密结合各学部、学院(系)的实际,岗位分类改革之后,专任教师规模得到有效不搞教条主义,在岗位设置、岗位比例、教控制,专任教师队伍“瘦身”,为继续引进学科研并重岗的基本教学时数、聘期等问题高水

平人才留出了空间。上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听取不同院系和学科最后是完善各职业通道,有力支持学校意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深入学发展。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为不同教师提供不部和院系,加强指导,总结经验,发现问同职业发展通道。如面向教学型教师,出台题,及时协调。了保障了基础教学津贴的相关办法,并设立坚持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求是特聘教学岗”,享受长江学者待遇。教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从理念的提出、方师分类管理改革为学校重视教学,加大教学案的酝酿、工作的推进等过程中都充分听工作的资源投入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整个改革成为浙四、浙江大学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大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共同努力的成果。岗革的思考与总结位分类管理改革的酝酿到推进历时近3年(一)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时间,方案修改不下20稿,各种类型座谈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平稳较快推会达到100余场。学校加强宣传和沟通工进各项举措作,通过校内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沟通教师岗位分类制度是一次深刻的人事制解释,让每位老师都知道分类管理改革的度改革过程,涉及广大教职工的现实利益和进程,各级党委行政负责人亲自做好个别未来发展,触及整个收入分配制度和学术评老师的思想工作。机制的调整。因此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从一开(二)不断巩

固和深化教师岗位分类管始就引起校内外的强烈关注和激烈讨论,其理改革成果,完善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营中不乏尖锐的批判和强烈的反对意见。在这造优质人才环境任重道远样的背景中,如何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之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取得了初间的关系,动员和引导广大教师和各级院系步的成效,但要巩固和深化改革取得的各组织围聚在改革大局中来,就尤为重要。项成果,因异制异地为不同岗位建立完备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广大教师主动性。的职业发展体系,进而形成新型的人事文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宗旨是让教师在学校改革化和人才发展环境还需要长时间的深入实发展事业中“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发挥践和探索。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人事制度改革是一把利剑,在破除影响其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科学发展顽症痼疾的同时也会留下伤痕。要点是为了人的发展,因而得到了大部分教师解决分类管理的关联问题,抢渡改革的深水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注重相区,必须跳出分类管理本身,以科学发展观关政策的配套,注重对个别问题的关注和处为指导,统筹兼顾地做好一系列人事制度改理,充分保障教师权益。革和多种职业发展平台体系的建设。健全完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院系学科实善的教师分类发展职业体系依然任重道远。情。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推进过程中,(本文责

编许欢欢)

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之我见

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之我见 一、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职能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从高等教育的职能来看,高校需要教师可以承担多重角色,既能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又能具备做课题、做项目、拓宽知识领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在工作之余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还要为社会的文化传承工作做出贡献。对高校教师而言,只有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履行国家和高校赋予教师的职责及使命。然而对高校教师而言,沉重的教学和科研的两大主要任务已令当今的高校教师难以喘息,在繁重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下,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难以兼顾,为了保证工作量的完成及教师升职考核的需要,一些教师在教学科研两方面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甚至还出现了在科研或教学方面敷衍了事的现象,对高校而言,国内许多大学都在力图办成科学研究单位,但为建设“科研型大学”,很多高校也都走向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极端。这不但不是科研本身所追求的意义,还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偏离了大学使命。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职能,应将教师队伍划分成不同类型,使其各尽其职,各展其能,共同为高校的发展献力献策。 二、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可行性 在高校人人搞科研的情况下,到底能产生多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实我们可以用帕累托原则来解释。根据帕累托原则,我们可以说,80%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关键的少数也就是20%的教师创造的。

因为在任何一所大学里,授课效果很好的教师并不一定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在过去不分类管理的情况下,所有的人按照相同的标准分配教学工作量,晋升时又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有科研成果,结果是一些教学效果好但科研能力差的教师为了晋升的需要,不得不生产一些低水平甚至毫无价值的论文,不仅不能为学校争光,还损害了大学的学术声誉。再说,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做不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或不做什么科研工作的教师承担着相同的教学工作量,对前者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帕累托原则将教师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两类。让那些关键的少数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专心搞科研,让那些科研能力较差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全职教书,不需要在科研上浪费时间,这样教师可以专注的搞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情,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相应的都可以得到提高。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而且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在哈佛、芝加哥这样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里,都有专职教学职位和专职科研职位。所以,教师分类管理可以成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的方法。 三、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几点想法 1、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应清晰的区别开来。教学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应偏重于教育和教学,其工作量也应主要是教育教学和教改工作量,学校应在职责制定时考虑鼓励这部分的教师在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进行教学法和教育法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型的教师的岗位职责应偏重于专业科研,其工作量主要应是科研工作产出,学校应在职责制定时考虑这部分的教师在高质量完成学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第一章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原则 第一条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保证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满足基础学科,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的需求.在聘任时充分考虑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因素,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 第二条教授一级岗位由国家统一聘任.教授二级岗位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比例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统一设置,各单位推荐人选,学校统一聘任;各院(系)教授三级及以下岗位数由学校统一制定基本比例,并根据各院(系)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等情况进行调整,各单位按下达的岗位数推荐人选,学校审定. 第二章聘任条件 第三条对于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人员,聘任各级岗位的具体条件如下. (一) 教授二级岗位聘任条件 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由学校审核认定: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博导; 2)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任教授满16年,为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学科创始人为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等做出重大贡献); 5)任职年限为10年—15年,且至少满足1项认定条件;

6)任职年限8年—9年,且至少满足2项认定条件. 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由学校评审确定: 1)任职年限为10年—15年,且至少满足1项评审条件; 2)任职年限8年—9年,且至少满足1项认定条件和1项评审. 3,认定条件 ● 获国家科研奖,教学奖1等奖(前3名),或2等奖(前2名); ● 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全国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负责人;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前三名以内. 4,评审条件 ● 担任国际学术组织领导职务;国家级学术组织任领导职务(一级学会或二级学会任正,副理事长职务); ● 973首席专家;863领域专家,主题专家,重大专项专家;总装预研专家;国家奖,基金委评审专家; ●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科研项目重点或重大项目;

学科门类专业划分

公务员考试录用专业(学科)试行指导目录 为解决网络报名时用人单位所需专业与高校开设专业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参照教育部门的分类规则,根据公务员考试的性质,设立不同“学科”,“学科”下设“门类”(以下简称“类”),“类”下设“专业”。 一、学科设置: 学科分为:文史体艺哲学、经济学、政法学、理工学、农学、医药学等六个学科。 二、门类及专业设置: 1、文史体艺哲学学科含哲学、文秘、非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类、历史类、档案学、教育学、体育学等九个门类。 (1)哲学类下设: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专业。 (2)文秘类下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文学、中国文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中文应用、文秘与档案、文秘、秘书、现代秘书与公共关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公共关系与文秘、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科技文秘、司法文秘、商务文秘、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涉外秘书、涉外文秘、文秘教育、经济秘书、中文、现代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 (3)非汉语言文学类下设: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加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韩国语语言类、藏语、蒙语等专业。 (4)新闻传播学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学、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广告学、媒体创意、传播学、法制新闻、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抓手不断强化,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我认为,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着重研究和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求得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一、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 推进教师聘任制是《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规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校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时机更为有利。一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和2000年教育部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下,一批高校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薪酬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了以国家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业绩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增强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学校人员调动分流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高校转换教师任用机制时的平稳推进。三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和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高校进行的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尝试和探索,为整体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是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整体或局部改革逐步完善,为加快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人事政策环境。 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前几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研直属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吸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新的成果,加快了对推进直属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步伐与进程。“建立学术生涯早期的竞争淘汰与晚期的职业保护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向优秀学术人才进行政策倾斜”、“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行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聘任管理重心下移”、“教师聘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淡化资格评审,强化岗位聘任”、“推进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思路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 由教师任命制转向教师聘任制,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当前阶段,教师聘任制改革应重点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教师聘任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师

单位内部转岗管理办法

. 精选word范本!单位内部转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人员有关规定,深入推进我单位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各类岗位聘用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工作人员单位内部合理流动,根据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内部转岗是指工作人员在单位内部不同处级单位之间、不同类型岗位之间的岗位变动。 第三条单位内部转岗原则。 (一)统筹规划,按需聘用。工作人员单位内部转岗必须以学校总体岗位情况为基础,按岗位类别统筹规划;各单位必须在学校核定的岗位数内按需用人。 (二)合理流动,发挥专长。工作人员单位内部转岗要有利于学校各类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单位内部转岗应按照规定程序,在满足相应岗位聘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从严把握。 第四条单位内部转岗要求。 (一)拟转入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空缺岗位。 (二)单位内部转岗必须满足拟转入岗位的聘用条件。 (三)特殊岗位因工作需要申请转岗的,必须在本岗位工作满4年且考核合格,但原则上不得转到aaa岗位、bbb岗位和ccc 岗位。

(四)机关(含院系机关)、直属单位管理人员来我单位工作满1个聘期且考核合格方可申请转岗,原则上只能在管理类岗位之间调转。 (五)教师岗位以外的会计、审计、档案、图书、出版、卫生、工程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以及岗位有特殊要求、经学校批准放宽招聘条件聘用的人员,除竞聘副处以上岗位外,原则上不得跨类别转岗。 第五条单位内部转岗工作程序(处级单位内部同类岗位间转岗不适用)。 (一)个人填写《我单位单位内部转岗审批表》(见附件),陈述转岗理由。 (二)调出和调入单位签署意见。 (三)职能部门签署审核意见:特殊岗位转岗由学生工作处负责审核;实验教学中心人员转岗由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审核。 (四)人力资源处对转岗情况进行审核。 (五)主管人事的校领导审批。 第六条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学校从严审批其他岗位人员转至aaa岗位、bbb岗位和ccc岗位工作。确因工作需要申请转至上述岗位的,须符合相应岗位的招聘条件,并纳入学校公开招聘考核工作统一进行。在拟转入单位岗位空缺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单位申报进人需求、学校编制招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校组织专家考核等程序。 第七条aaa岗位、bbb岗位和ccc岗位之间的转岗按《我单位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校字〔2012〕39号)有关- 2 -

关于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系统和分类指导地意见

关于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 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全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现就加强我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各类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和分类服务,推进高校特色发展。根据我省高等学校办学类别、办学类型、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实施更加有针对性地支持引导。实施“1161”工程,支持“985”工程院校建设,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211工程”院校建设,使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重点建设10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使之建成国内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和支持其他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推进省部、省市共建若干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高校或学科专业;实施高校对口支援计划,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类别高等学校协调发展。

二、实施学科专业建设的分类指导。引导全省高校主动适应“八大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继续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支持特色学科建设,大力扶持社会急需学科建设,构建结构合理、有机互补、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整体布局。坚持“扬优、助特、扶需”的原则,建设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进一步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建立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社会急需学科群。 三、实施高校人才培养的分类指导。积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建设,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依托“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和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积极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十大工程”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培养大批地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施高校教师发展的分类指导。分类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本科院校教师博士学历提升计划、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中青年教师访学资助项目。建设省、校

公务员专业分类之管理学门类

12 学科门类: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20101 管理科学(注:可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103 工程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120105 工程造价(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2 工商管理类 120201K 工商管理 120202 市场营销 120203K 会计学 120204 财务管理 120205 国际商务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20207 审计学 120208 资产评估 120209 物业管理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2 农村区域发展(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 1204 公共管理类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20402 行政管理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404 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 城市管理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档案学 120503 信息资源管理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20601 物流管理 120602 物流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7 工业工程类 120701 工业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8 电子商务类 120801 电子商务(注: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9 旅游管理类 120901K 旅游管理 120902 酒店管理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解读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解读 【编者按】:2012年11月30日,学校印发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全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随即展开。2013年3月18日,学校召开会议布置启动院系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评审工作。为帮助各单位及广大教职工深入理解文件精神,从而有效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处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做了进一步的解读,现刊登如下。 1. 为什么要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需要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7年的《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高校应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侧重承担的主要职责,积极探索对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激励机制。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现阶段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加速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升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2011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工程,着力推进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实施“碧海创新工程”,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人力资源分类聘用和管理。学校2012年工作要点提出,探索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体系。坚持按需和分类用人原则,尊重不同类别教师成长规律,依岗位职责分类设置教师岗位数量与结构,强化教师岗位核算和聘期管理,出台教师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探索设置基础研究岗位和专职科研岗位,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用人格局。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广大教师专注所长,明确个人成长通道的迫切需要。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国家任务的多元化,大学教师同样也被赋予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重使命。现存考评体系和标准“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别的教师”,没有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理念,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学术生产力的发展。 2.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与以往的教师职称评聘、2008年以来施行的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是什么关系? 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度大致经历以下4个阶段的改革探索: 第一阶段(2004-2007年):2004年6月25日,省人事厅发布《黑龙江省人事厅关于做好2004年度全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当年起,国家举办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有博士点的高等学校中高教、科研、工程、实验、图书资料五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由全省统一组织改革为全面试行由用人单位直接聘任。2005年,依照省文件精神,我校重新制定了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办法和聘任条件,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核算办法,学校核定各学院(系)岗位数量与结构,各院(系)自主聘任。学校预留部分岗位用于优秀人才引进和破格聘任。在聘任环节,增加对应聘正高职专业技术岗位

医院岗位用工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XX医院 岗位用工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及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政策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创新管理体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岗位分类 医院所有岗位分为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管理岗位包括院级领导、职能科室领导、科员、办事员以及二级科室的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业务科室负责人及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 由于医院管理的特殊性,部分岗位具有管理和专业技术双重身份。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从事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可以考取技能资格,但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工勤人员。 二、岗位要求 ㈠管理岗位 1、市委、市政府安排调进的领导干部; 2、按政策规定需要安置的副科以上干部; 3、根据工作需要,从医院其他岗位调整到管理岗位的,第一学历必须是国家统招大专以上(中层管理干部除外);

4、根据工作需要,公开招聘的应届生到管理岗位的,第一学历必须是国家统招本科以上。年龄在28周岁以下; 5、特殊情况从外调进管理岗位的,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 ㈡专业技术岗位 1、按政策规定需要安置的专业技术人员; 2、从医院其他岗位转到专业技术岗位的,第一学历必须是国家统招大专以上,同时,具备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执业资格或初级职称资格。年龄在30岁以下。 3、根据工作需要,公开招聘到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必须符合医院当年制定的基本条件。 4、特殊情况从外调进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不论哪种情况,不具备国家统招大专以上第一学历及相关技术岗位执业资格或初级职称的,不得进入专业技术岗位。 ㈢工勤技能岗位 1、按政策规定需要安置的人员; 2、根据工作需要,按一定程序招聘到工勤岗位的人员,必须符合当年医院制定的基本条件,原则上只招固定期限合同工,年龄在28周岁以下,首次合同签定3年。 3、特殊情况从外调进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关岗位的上岗资格。年龄在30岁以下。 三、用工形式 根据“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原则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医院用工采用两种形式,即聘用制和合同制。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构架(董圣足)

——基于国际比较地视角 董圣足① (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200032) 【摘要】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解决民办教育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冲突、推进民办学校良善治理地有效路径.在比较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总结吸收国内试点地区有效做法地基础上,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应遵循营利性与非营利学校分类地基本思路,科学架构顶层制度,合理施行不同税费及其他优惠政策;同时,不宜全国范围内贸然推进,不宜采取“一刀切”,应逐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基本国情地非营利民办学校产权制度. 【关键词】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架构;政策设计 对私立学校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法人,并实施不同地行政规制,是西方很多国家地通行做法.现实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地法人定位,让民办学校遭遇身份尴尬.一方面因为不是企业,故很难做到真正地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求发展;另一方面又因不是事业单位,故难以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地法律地位及其他待遇.基于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当前,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地总体部署,经国务院批准,浙江、上海、广东深圳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等“三地一校”正在深入开展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教育部正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地课题研究,并着手酝酿起草《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本文拟在比较借鉴境外私立学校分类管理成熟经验和总结吸收国内试点地区有效做法地基础上,就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地顶层制度设计及所应采取地相关配套政策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宏观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私立学校分类管理地国际经验 (一)营利性私立学校正在西方兴起 ①作者简介:董圣足(1969-),男,浙江泰顺人,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高校大学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暂行办法范文.docx

xxx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人社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省职改办《关于深化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xx职改办[20xx]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推进我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目的 (一)以完善教师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分类激励机制为目的,引导教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内生动力。 (二)以强化岗位管理突出绩效考核为重点,遵循“统筹兼顾、分类引导、科学评价、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岗位设置类型 根据教师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所侧重承担的主要职责,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等4类岗位。 三、岗位申报条件 教师岗位申报应具有相应的高校教师资格条件和专业能力,且师德师风表现良好。其中,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师岗位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一)科研为主型 1.副教授岗位。 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体育、艺术、外语专业可放宽至硕士学位),近五年科研成果达到①至③中的一条以及第④条: ①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②横向课题到账经费:理工科类40 万元左右、人文社科类20万元左右。 ③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 ④人文社科类:在权威期刊(SSCI、A&HCI等)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在CSSCI 或CSCD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理工科类:在SCI上发表2区以上论文1篇以上或国内外权威期刊(SCI、EI源刊)发表4篇以上。或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上。 2.教授岗位。 近五年科研成果达到①至③中的一条以及第④条: ①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其中至少完

教师岗位工作职责

教师岗位工作职责 政治老师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政治教学的指导材料,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认真备课,努力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大纲及新课标、备时政。 3、教学中,态度要诚恳,过程要严密,内容要科学,方法要生动,要求要严格,效果要明显,讲理论要深入浅出,作结论要正确清楚。 4、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同时又不失去教师应有的主导地位。 5、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动手、动脑,逐步做到教具自制与购买互补,提高使用教具的水平;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不断增强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6、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注意严格要求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不断丰富学生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7、认真组织好月考,注意及时反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辅导,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做好平时采分记录,积极推行文科综合评价制度。 8、组织好政治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并做好记录。 9、认真组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好名次;指导学生写好政治小论文。 10、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踊跃参加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活动,创造条件与其他学校同行切磋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提交与政治教学有关的计划、报表、论文和总结。 11、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有计划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拓宽自身知识面,加强业务进修,在教改试验中,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语文教师工作职责 1、认真写好每篇课文的教案,备课既要备篇章结构、写作技巧、重点难点、字音词义,又要备教学目的、讲授方法、学生情况。对每篇课文的讲授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实在、讲法科学。 2、坚持文道统一,讲课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努力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真善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

2020年最新关于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办法

XX最新关于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办法 导语: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下面是为大家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想要知更多的资讯,请多多留意文书帮! 《意见》提出,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如何区分两类学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郭春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地讲,就是六个字——“禁止分配原则”。郭春鸣说,非营利性学校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要全部用于办学。营利性学校举办者可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更通俗一点,就是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是否能够拿收益,以及学校终止的时候,剩余的财产是否能够分配。 同时,在准入领域方面,两类学校也有所不同。发布上介绍,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举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但是,民办营利性学校不允许进入义务教育阶段。 《意见》提出,对于民办教育,要完善国家扶持制度。郭春鸣表示,非营利性学校和营利性学校在享受扶持方面——“同“而又“不同”。例如,在政府购买服务、税收等方面,都享受国家财政对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也执行与公办学校相同的价格政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的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方面,两类学校享受同等的资助政策。

而“不同”之处,就体现在了差别化扶持。例如,在享受国家相关税费优惠时,只有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再例如,在用地方面,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政策,按划拨等方式供应土地,而营利性民办学校按国家相应的政策供给土地。 郭春鸣认为,在财政、税费、土地、收费等方面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更大的扶持,体现了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导向。 去年11月7日《关于修改的决定》颁布后,对现有民办学校的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在此次修订之前设立的民办学校,被界定为“现有学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保证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有序推进,使现有学校平稳过渡,保证举办者的权益,共做了四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给举办者自由选择的权利。现有民办学校在法律生效以后,可以自主自愿选择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办学性质。其次,在制度安排上,保证举办者的出资权益。确认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终止时,民办学校的财产在依法清偿后有剩余的,国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出资者相应的补偿和奖励。第三,明确了选择的流程,对分类登记需要履行的程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第四,给予地方更多的统筹权。谢焕忠特别强调,没有设置统一的过渡期限,希望推动地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出台相应的措施来积极稳妥地推进。

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6972215.html, 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 作者:纪可妍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5期 摘; ; 要: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人事管理制度变革成为优化高校内部管理结构、强化人才培养活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基于岗位设置的分类管理依然是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基础。本文从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意义,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制度优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岗位设置; ; 高校教师; ; 分类管理; ; 设计策略 引言 1986年中央出台《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决定实行专业技术职业聘任制度,开启 我国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2007年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改进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同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对高校教师基于岗位设置形成的分类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我国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构建的基本制度。 一、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概述 岗位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工作人员用全部工作时间承担的职务和相应责任的统一体。根据我国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政策的设计,高校岗位分类应该将对教育的宏观调控与高校的定编定员相结合,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资源的配备的差异、不同专业、不同系列等设计教师岗位结构,并结合教学、科研工作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从事的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方法。 从当前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情况看,岗位设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按需设岗,即岗位设置应该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求相适应,在教学管理分析中对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任务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量化对教师数量与质量提出要求。同时根据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达到饱满的工作量,避免出现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欠佳的问题,也避免出现团队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第二,分类设岗,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有教学型、科研型、教学与科研并重型三类,学校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对教师类型进行划分,并实现分级管理,即三个主要类型教师由学校负责管理,其他等级则需要教学单位介入,从而明确管理主体,理清管理责任;第三,突出重点,高校应将教师岗位设置与自身战略发展相结合,确保教师岗位结构设置一方面满足教学、科研等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专业、科研、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类

(l)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从国外现有的有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重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两种涵义兼而有之[1]叶澜,白益民,毛机,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属于第一类理解的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佩里(Perry,P.)认为,“专业”一词不同的人在使用它时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迭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己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指出,他们在使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词汇时,既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属于第二类理解的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 利特尔(Little,J.W.)明确指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教师掌握教室复杂性的过程,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的教学法或课程革新的实施,同时也探究教师是如何学会教学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和专业成熟,以及

他们如何长期保持对工作的投入等。其二是侧重研究影响教师动机和学习机会的组织和职业条件。 有些学者虽然没有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具体界定,但从他们对词汇的使用、选择和翻译中可以明显看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如斯帕克斯和赫什(sparks,n.&Hirsh,s)曾明确表示,他们在文章中把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教师培勺11(staffdevelopment)、在职教育(inserviceeducation)等作为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词汇交叉使用。 属于第三类的表述威迪恩(Wideen,M.)指出,有以下五层含义: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技巧的训练;学校改革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最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成人教育,增进教师对其工作和活动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提高教学成果上;是利用最新的教学成效的研究,以改进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敬、受支持的、积极的气氛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有两种理解或在两个层面上加以使用,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侧重外在的、涉及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教师成长和职业成熟的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侧重理论的、立足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后者,即将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更多理解为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程度提高。 叶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依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朱宁波指出,

哈尔滨工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工程,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关于教师分类管理的精神,在上一轮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聘用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总则 第一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是加速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工程的重要支撑,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科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根据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类教师岗位,建立各类岗位的考核评价与支持体系。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实现“三个统一”为基本原则,即实现教师责权利的统一,实现各类教师之间协调发展的统一,实现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整体绩效增长的统一。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构建适合各类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直接目标,引导和促进从事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教师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强化岗位管理、突出绩效考核为工作重点,有机结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同步实施教师岗位分类与分级聘用工作。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学校宏观统筹、院(系)具体实施为推进方式,鼓励院(系)结合实际工作,在学校的政策范围内,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 岗位分类 根据现阶段研究型大学建设任务的需要,学校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实验教学型、学生思政教师5种类别。5类教师都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都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对各类岗位的宏观调控,保证研究型大学建设各项任务的实现。 教学为主型岗位

管理学专业分类

管理学专业分类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02经济学 0201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020102经济思想史 020103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3财政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 020208统计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20210国防经济 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 12管理学 1201 120101 120102 120103 120104工程管理 120105 120106 120107 产品质量工程 120108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20109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工商管理 120201 工商管理 120202 市场营销

120203 会计学 120204 财务管理 1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120206 旅游管理 120207 商品学 120208 审计学 120209 电子商务 120210 物流管理 120211 国际商务 120212 物业管理 120213 特许经营管理 120214 连锁经营管理 120215 资产评估 120216 电子商务及法律 120217 商务策划管理 120251 行政管理 120252 公共事业管理 12025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254 土地资源管理 1203农林经济管理 120305 公共关系学 120306 高等教育管理 120307 公共政策学 120308 城市管理 120309 公共管理 120310 文化产业管理 120311 会展经济与管理 120312 国防教育,与管理 120313 航运管理 120314 劳动关系 120315 公共安全管理 120316 体育产业管理 1204公共管理 120401 农林经济管理 120402 农村区域发展 1205,,类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档案学 120503 信息资源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教学管理简介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石河子农学院农经系,1996年9月石河子大学成立后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不断完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精神和《经济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修订)》,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旨在强化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规基本工作量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各级岗位教师的聘期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章岗位类型及设置 第四条学院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面所侧重承担的主要职责,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为主型四类岗位。 第五条学院对聘用在教授、副教授岗位的教师按上述

四种岗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讲师及以下岗位暂不作分类管理。二级教授岗位分类管理依据上级文件执行。岗位聘期为四年。 第三章各类岗位基本要求和职责 第七条受聘教师要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具备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学术水平以及良好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或社会服务业绩;在聘期完成基本工作职责、科学研究职责、教学职责、人才培养和公益活动职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职责要求及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八条受聘教师应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必须完成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自觉担任班主任、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各类竞赛以及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等工作。 第九条受聘教师需按照《经济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参加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组织的校外(国外)各类业务培训、进修学习、学术交流、挂职锻炼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第十条各类岗位基本要求与职责: (一)教学为主型岗位 1.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从事本专业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优良、教书育人成效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