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浅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浅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浅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什字小学行风评议调研文章

提倡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对于怎样才是一名好教师,我们除了对其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有共识外,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了我们对教师看法的某些误区,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对教师角色的传统看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师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活字典"和"百科全书";教师必须以知识渊博的学者的身心建立自己的知识权威和影响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等等。总而言之,教师就是起着一个主导的作用,一个权威的作用。学生应该也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

二、对教师角色的传统看法导致的弊病

1.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创造力。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雪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春天。结果被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教师也有许多苦衷和无奈,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决不会把这么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答案"枪毙"。为什么这时候我们不多想想学生的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往往缺乏学生的提问呢?为什么学生年龄越大提问反而越少了呢?

2.教师的权威使学生缺乏个性。

"肯听话,读好书,考高分。"这无疑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学生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人?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一双自己的眼睛和一个自己的脑袋?

3.教师的权威剥夺了学生思想的自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即把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和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但大部分教师真的这样做了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作文课上,美国教师会告诉学生需要哪些参考书,去哪儿找,并且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但中国教师会对学生提出写作的格式和要求,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甚至于拿出一篇范文。如果大家都千篇一律,我们中华民族还会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吗?

三、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有"师生平等"的观念和意识。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两个平等的人,其次才是他们的角色关系。教师、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尊师是对的,但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了尊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一味强调尊师,把教师当成了"权威",就把学生放到了"从"的地位。既然学生应该"从",我们又怎么让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去反驳呢?

其次,"师生平等"是教师和所有学生的平等。"师生平等"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树

立怎样的观念呢?(1)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2)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3)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4)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5)平等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6)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学生。

再次,树立观念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呢?(1)公布成绩时平等;(2)在进行各种选拔时平等;(3)在上课时平等;(4)在评价学生时平等;(5)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时平等;

(6)在自己心情2.教师首先应该"尊生"。

"尊师爱生"强调"尊师"和"爱生"。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如何爱学生的呢?这种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吗?

中国有句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可否认,在很多情况下,"打"确实有亲的意味,"骂"也的确有爱的内涵。但"打"是尊重吗?"骂"是尊重吗?一个人如果不尊重你,你会认为他爱你吗?出于爱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批评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吗?爱只是一个主观的动机,而尊重才是具体的行为和做法。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尊生"呢?

首先,对学生心灵的尊重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具体表现在:(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2)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4)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5)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6)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其次,要尊重全体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3)尊重有过错的学生;(4)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

陷的学生;(5)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6)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

再次,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在:(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训斥学生;(4)不羞辱、嘲笑学生;(5)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6)不随意向家长告状。

这样,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充分的民主,师生间才会有激烈的争论。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

试问一下教师们,你认为学生应该有哪些权利?你是否允许学生"奇思妙想"?你是否对学生的"荒谬"问题认真看待?

学生应有的权利是多方面的。留美博士黄全愈根据美国孩子的情况,将孩子应有的与教育有关的主要权利概括为如下几条:(1)孩子应有受教育的权利。(2)孩子应有发问的权利和了解的权利。(3)孩子应有说"不"的权利。(4)孩子应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5)孩子应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6)孩子应有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7)孩子应有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的权利。我们都想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的侵害,健康成长,但我们是否想到他们同样有经受困难和挫折的权利,有接受挑战和失败的权利?

4.教师应该给学生思想的自由。

对于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毋庸置疑,其答案是不容改变和质疑的,但对于一些观念性的知识,我们是否应中有一连句题:瓦特的发明

蒸汽机是。学生答: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发明蒸汽机的是瓦特。都错了!因为标准答案是: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被抹杀掉了呢?

有调查表明: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后裔在学习竞争中往往不比美国学生差,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总体上不如美国人,为什么呢?一位美国心理学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如果按照鲍姆琳德(美国心理学家)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大多数中国移民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专制型的,其子女的学习成绩虽然往往超过白人和黑人,但在其他方面容易出问题,比如交往技能差,人缘不太好,经常被白人和黑人学生欺负,喜欢和亚裔学生扎堆儿等。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尽管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高一些,但他们却牺牲了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成败。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入的发展上,我们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点击数:4167 更新时间:2008-03-24】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左右其它因素的因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求知的热忱。 “好奇”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上来。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学生把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这是智育的最根本的措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活,给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唤醒我们理智的、兴趣的、激发起对知识探索热忱的教师。 对于思想上怠惰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打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乐于思索。对于虽有兴趣但不属于课业的学生,教师要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课业的学习上,这需要教师有相当水平的教学艺术。 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忱呢?教师本人应有求知的热忱,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孜孜不倦地钻研所教的学科。同时,教师要善用教材,在教课时只把教科书作为引向问题和提供解答问题的材料,而不能让它左右教学的进行。否则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

化。此外还要随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学生就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学习上的被动,意味着思维的停滞、理解的缺乏和好奇心的消失,把学习由乐事变为苦役,这与智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有一定的方法。从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任何学科,“入门”也好,“升堂入室”也好,教师不要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把这些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有了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把着手教”,要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摸索前进,不是“莫把金针度与人”,而是要把金针交给学生。从智育的角度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或学会怎样学习,比只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更重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为: ①教学生使用学习的工具,如利用网络信息,查字典,使用其它“类书”等等。 ②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用解剖麻雀的办法,通过典型的教材,让学生掌握学习这一单元教材的全部过程。 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用“发现法”学习。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新课程互动课堂氛围 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的颁布与实施,我国中小学涌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当改革的浪潮迎面撞来时,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已深切地感到,传统的教师也骤然转型——教师已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构建者,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已由裁定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为评价学生发展的阐释者。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念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下面我针对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常常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不教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基于上述原因,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再只是单向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的课堂上,交往意味着师生之间是合作交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间,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的七种角色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的七种角色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如下的角色 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教师的首要角色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为此,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尤其在中小学,学生们经常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宝库或活的教科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要向老师询问。但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并不能承担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要将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要热爱教育工作,善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知识。 2,学生团体的领导和管理者。这里的团体既包括正式的团体(如班级),也包括非正式的团体,如学生中形成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小团体。教师要成为班级的有权威的领导者,要对学生和学生班级进行有指导的教育。对一些非正式的小团体,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职责。此外,教师还要为班级设置必要的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和课堂秩序,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也能约束和控制自己。当学生的集体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时,教师要进行客观分析,做出妥善处理,既要维护班级纪律,也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3,家长的代理人。教师还要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很像他们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迫切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对待他们,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常把教师当作父母的化身。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一要求,要像父母那样对学生充满热情、期望和关怀。 4,模范公民。在学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价值观。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道德准则的代表和体现者。因此,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这一角色,认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到一种示范和表率作用,是学生认同、模仿或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社会行为模式。 5,朋友与知己。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热情关怀。学生也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困难、忧虑、过失和个人问题告诉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意义上,教师就成了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但教师也要注意,不能仅仅为了承担这一角色而忽视其他角色,不能为了取得学生的支持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不能与学生建立一种表面友好但实际上低级庸俗的关系。 6,人际关系艺术家。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包括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学校领导等。教师每天要处理这些不同的关系,因而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艺术。为达到这一目的,仅仅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晓社会心理学,善于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来协调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7,心理的辅导者。由于社会发展加快,竞争性增强,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开始在一些学校设置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和学生主观上认识的误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难以应对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学生也不愿意到心理辅导老师那里去咨询,认为这样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在这种情况下,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相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承担起心理辅导者的角色。教师有这么多的角色要承担,很多老师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巴城中心幼儿园顾华琴 经过几年的改革,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对新课改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思考,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一些困惑,老师现在不知道如何教幼儿了,不知怎样上课好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敢说出正确的答案,说了就是灌输教法,似乎只有从孩子的嘴里说出答案才是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于是乎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在课前拼命丰富知识教,在课中却轻松的发问,饶着弯子引导孩子说出想要的答案,一些课变成教师问幼儿答的智力竞赛活动似的,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每个问题后都要追加一个为什么,好像不问为什么就不能拓展孩子的思路,就不是求异思维,不符合新课改的教法,以至于有的问题把孩子问得目瞪口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重视课堂的表现形式忽视教师教学的作用,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就是新课改的表现形式,似乎无之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热闹非凡:分组讨论、操作探索、自主表演……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使我们眼花缭乱。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热烈、活跃”的自主气氛,却放弃了自己指导、引领与点拨的作用,这些看似让课堂有了盎然生机,而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在此,本人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场景: “哇,这个我认识是国庆阅兵式。”王池发出惊喜声音,他的声音立刻引来了另外两个小男孩,区角里马上热闹起来: 这个说:“这是长驱10火箭导弹我认识”,那个说“这是水兵方队多神气呀”,“看这是无人机,就是没有人驾驶的飞机,是我们中国造的”……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阅兵十大亮点的图片都说了一遍,而且你争我抢地说,表达的积极性很高,也非常主动,脸上带有一份自豪。 分析与反思: 以上场景中的几名女孩和男孩,都是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露自己思想的人,学习也不是很有兴趣的孩子,引导他们表达时往往也是声音细细轻轻的,脸上总带有一丝紧张和不乐意,从不主动发言。为什么在这两个场景中,他们的表现却判入两人,细细地一想,我感悟到了情景式的轻松学习环境给了幼儿表达的勇气,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大胆表达。因为这个环境是轻松的、没有压力,这个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表达的空间,有东西可讲。环境与孩子的表达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而发展表达,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表达、学习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的学习、表达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应创设适合幼儿学习、表达发展的情景性环境;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形象性、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学习、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一、架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幼儿的认

【精品】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地 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融入到这一时代背景之中,进而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 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各个因素的适应性转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面临教育领域内的这一重大变化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来迎接挑战 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一简要探 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教师应对角色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信息化时代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不得不审时度势,一方面要继续肩负教书育人的传统使命;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应对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冲击,从而在信息化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使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其 育人的价值。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世界里,教师与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上课、做作业、上辅导班也不再是学生巩固学业、提升自己的唯一方式。学生可以 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如计算机、手机、远程视频等获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慕课的大规模来袭,使得学生仅用一台电脑就能修习自己感兴趣的课 程。这些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学习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信

教师职业角色

浅谈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教师的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职业特征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他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己任,这是这一职业有别于其它职业的重要标志。 2、学生的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是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榜样角色,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堪称学生的榜样。因而他不仅仅是对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而是要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 3、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教师还应充当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维护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当教师不在时,学生也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班集体的领导者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技巧,积极地加以引导。 5、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障碍、问题若不消除,轻者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严重者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一般来说阅历丰富、知识广博、了解学生,能理解学生的焦虑和挫折,能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安心地学习,愉快地学习。 6、父母的代理人 在儿童心目中,学校里的教师是父母的化身,他们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期望教师也象父母那样爱护和理解自己。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大凡有成效的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学生父母代理人的角色。 二、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塑造青少年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素养。因为,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劳动效率和效果。 (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要精通。 (1)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好功课的前提。(2)教师要了解所任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只有掌握比教学内容更深更广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教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学习,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2、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 一个教师的素质不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深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各种教学艺术和宽广的知识面的运用是一个成功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 3、教师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素养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培训资料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和思想意识的进步,幼儿教育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家长都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都重视起幼儿期孩子的教育,在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家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幼儿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幼儿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配合者和引导者。 新的课程理论把教师定位在幼儿活动的准备者、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反思者和参与者上来,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操控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思想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身份。把自己的“教”与“学”更恰当的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点提出:“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的主人,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只有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才能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教师积极的情绪能更好的感染幼儿、吸引幼儿,幼儿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再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教师能更好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和功能。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过程和内容等。只有教师在活动中保持与幼儿平等的关系和地位,才能更好、更快、更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找到更佳途径。以最佳效果进行教学活动。 2、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共同参与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新教育理论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领导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应把自己积极、热情、饱满的情绪展现给幼儿影响幼儿,并在活动中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孩子们的伙伴,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小鸭子》的活动中,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活动设计成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并创设了相应的游戏场景,在活动开始我就以鸭妈妈的身份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活动中积极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各类预先设计好的活动环节进行游戏。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在活动中没有一点拘束的感觉,面对我的时候孩子们真的有如面对自己的妈妈一样亲近和自然,把自己最真切、最自然、最快乐的一面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对我有很深的触动,在以往的活动中我没有把自己当初活动的参与者,只是指挥孩子们怎样进行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不敢放开手脚进行游戏,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3、在活动中教师要带领、指导幼儿活动。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师角色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溶化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止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如下变化:1、教师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下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的一个飞跃和突破。2.从独白到对话。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

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吧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吧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语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3.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 其次,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1、终身学习者。“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执行和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执行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另一方面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平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2001年秋季起,笔者所教年级采用了英语新教材,在对近三册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与理论相结合,从研究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和他们的基本认知方面来研究分析自己教学决策的方式与过程,把自己所接受的职业培训和平时实践积累结合起来,并与同年级组的同行密切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语言教学实践。以下主要就初中英语教学过程、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反思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旨在与同行们共榷。 一.研究学习者 教学实践离不开学习者,所以,首先要研究学习者和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认识笔者曾多年在初中、高中及职中分别或同时担任过英语教学,接触过从初一至高三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大致如下:高中学生个性、性格、任知风格和学习外语的策略渐趋成熟,自我调控较强;但初中生因为从小学外语的强直观性向上过渡时,学习外语开始出现分化,这一阶段的学生上下起伏较大,同时生理和心理变化渐渐趋于成熟,但仍俱很大的可塑性,情感态度教育及信心的树立相当重要。此外,虽然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阅读一些英文读物,喜欢英文歌曲等,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考试成绩和分数仍是他们追求的最终学习的目的。 二.研究分析自己教学决策运用的方式及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准备、实施与总结。理查兹(美国夏威夷大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系的教授)把这几个阶段的决策称为策划性决策,互动性决策和评估性决策。以下分述这几方面 1.策划性决策: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及认识特点来准备教案。 教材,只是为组织教学而设计的一本材料,如果只按“参考”去图解课文,按“标准”去分析习题,那么,英语课堂就会陷入那种捉襟见肘的境地。新教材在内容方面以一改过去那种狭隘单薄的特点,许多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渗透的学科内容包含了各科知识有音、体、美、德、智、体、天文、地理、信息科学、环保等,甚至还涉及到了宗教(有关圣诞节的来历),另外,还有一些原汁原味的韵文及有关诗歌、谚语、笑话等,有些语言材料(如Friendship, You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Never give up)所含的人生哲理对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每次备课关注的不仅仅是语法点、词汇、背景知识点,预设问题等常采用的教学策略,而且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注重考虑内容本身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当课堂上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作为老师,我总是及时地意识到:我在教什么?我在用什么方法?在我教的哪些内容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语言是要在情景中才能生成。作为英语老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独到的理解,更需要在教学中注入生命的活力。如JEBⅡUnit 26单元,此单元为复习单元,旨在复习前面三个单元的语法知识,但其中Lesson 102,103,104的课文内容分别涉及到了很多思想道德和自然知识。如102课,学前笔者就让学生去搜寻有关Titanic号船的有关资料。建议他们上网或观看有关此故事的电影如英国的《冰海沉船》,美国的《泰坦尼克》影片。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了解此故事的主要

浅谈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与促使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策略 华亭县西华初中数学课题组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传递向重“学”发展转变,由统一标准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构形式向重过程探究转变,由单项信息传输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民主和谐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中,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文作者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一、影响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先前,教师被认为是长者、有学问的人;随着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有人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启发教师或鼓励者,因为教师在获取信息方面和学生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兼顾学生教室外的经历,包括来自家庭的和社会的影响。教师的角色也许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编导或学生的朋友,换句话说,教师也需要学习、合作、创新或做学生的朋友,在这里教学相长。 (二)教学理论的发展。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创造潜力和追求发展的本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美国教育家埃立克詹森认为:影响学习者的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学习者的适应心理情况,策略代表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了愉快互动的学习氛围,这使以往的一些教学理论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与传统的完全不同。首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满堂灌”;其次,学生应全面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再次,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内容也更灵活,所学的东西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践。换言之,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一个成功的老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研究。总之,新课程并不是要教师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教师本身明白如何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者、对孩子未来发展具有帮助作用的引路人;同时从具体意义上说,要求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从孩子本身出发,精心设计,敢于创新,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文化的情感熏陶,重视行为的自我评价,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就是要改变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教学教材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师角色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特点 学习目标 掌握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含义;了解历史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能分析现实中的教师角色隐喻;把握在教育发展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能用相关的知识分析教师的工作。 第一节教师角色 一、角色 (一)角色的内涵 原属戏剧用语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使用了这一概念,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理论中,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与行为。 角色就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 角色一是社会对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二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三是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凯利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而规定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二)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不仅规定了各种角色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了角色的行为方式。 角色规范是指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角色期望的提炼而形成的,并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三)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是指人在同时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所引起的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现象。角色冲突通常来说有两种形式:角色间的冲突与角色内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又有两种表现:一是个体所承担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履行不同角色行为的要求,可能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这被称之为“角色紧张”;二是两个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 角色内的冲突也有两种表现: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有相互矛盾的期待或要求,二是个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四)角色学习与角色训练 角色学习是指个人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角色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扮演该角色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一是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学习,主要学习扮演该角色的责任和权利;二是在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角色的态度和角色的情绪反应。 角色训练是指培养一个人具备那些按照角色期望来行动的能力的过程。 (五)角色行为与角色扮演 角色行为——个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角色期待在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模式上的表现。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所处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恰当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是否准确,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得当;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有可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回答,这不是一位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一、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 课本是英语的载体,学生是学习英语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教师这座“桥”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对话,任务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在学生身上,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上的差异,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那么,如何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其次,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的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还是艺术、思想的结晶。最后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得知识。 二、做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 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穷的,学生只学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要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外课学习。怎样才能开拓好学生的阅读视野呢? 1、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 2、选好阅读书籍;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和测试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作用。 三、做艺术感染的引路人 人文精神不能靠说教传给学生,重在熏陶、感染。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培养:首先,感情要真诚而丰富。其次,言行上要有风度,语言上要有感染力,行动上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认知状态,共同发展。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修养。 四、在创新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教师要培养学生批判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主观性试题,评讲时不要求统一,尊重和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需要。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新的认识,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教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更新自己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职业理想与角色定位浅谈

教师职业理想与角色定位浅谈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爱岗已经很容易做到了,关键的问题则是如何敬业。现在的学生难教,现在的职校生更难教,这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于是,有人调侃说今天的教师是八字好命苦。“八字好”,是说今天的教师欣逢盛世,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光荣;“命苦”,是说今天的教师所面临的责任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是一位很普通又很幸运的老师,先后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职院校工作过。在长期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和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人。这也是当今每一个教师必须首先明确的职业理想与角色定位问题。在此,我想侧重从教育的视角通过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谈谈个人的认识。 认识一:一个好教师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任 现在的学生工作难做,职业院校的学生工作更难做。难就难在:他们一般比较注重实际,对“假、大、空”的说教不买帐;他们大多善于独立思考,对“防、堵、压”的手段不服气;他们普遍喜欢自我表现,对“冷、硬、死”的方法很反感。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认真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真正、全面关心学生,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任的高度,心平气和地站到学生之中去做学生的工作。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从事第一线生产和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在毕业步入社会时都会面临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的考验。身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努力培养他们对毕业前途的危机感,树立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其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爱学生是理所当然的,爱一个好学生也是很自然和容易的,而要真心爱一个差生,却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事。我们说,爱学生,就是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是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成才,就是要教师奉献出全部才情。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因势引导,尽可能使其“锦上添花”;对于差生也要一视同仁,“雪中送炭”,努力使其告别“阴暗面”,拨亮其“闪光点”,为他们提供获取自信心和成就感的表演舞台,通过促进其某一方面个性特长的成功展示,进而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效应。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就特别注重通过“两个结合”来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一是正面诱导与反面警示结合。既要向学生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英雄”,自然会有“用武之地”,而且现实生活中成功的职校生不计其数;也要对学生讲“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优胜劣汰,竞争无情,没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甚至还会四处碰壁,焦头烂额。只有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前途既光明又艰难,从而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健康、高尚而又符合个人实际的理想前途,并能为理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而不懈的努力。二是长远目标与眼前打算结合。一般来说,职校生尽管大多学习基础较差,但仍然是希望自己能成才的,只是一时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实事求是地设计好个人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为其参谋设计一条最佳成才途径,既考虑长远目标,又兼顾眼前利益,循循善诱,步步升华。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各具特色的智慧与潜力挖掘出来,拓展开来,并及时地、经常地鼓励、鞭策他们为实现理想而锲而不舍,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认识二:一个好教师自身应该成为学生最好的教科书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是说,教师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导向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光要会“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要能“做”,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教师应该象一面镜子,学生从中可以找到行为的准则;象一面旗帜,学生由此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象一本教科书,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事实证明,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有文化的人讲文化,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才是最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源于学识水平、智慧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平日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有做“足赤”和“完人”的勇气和理想,而且即便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上也应该尽力做到完美。因为,在学生们的眼里,教师绝对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 比如,我们经常说对学生要进行说服教育,可是这“说”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且完全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学识、智慧与情操。几年前,有一次我所带班级的一名班干部为一件事和同学吵起来了,事后我批评他没注意工作方法,劝他对同学要多说服教育。谁知他马上就反问一句:老师,说服教育到底如何说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