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对牛和鹅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改变了对这两种动物的看法。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牛和鹅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特点。

这篇课文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入的内容,如课文中的寓意,可能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懂得尊重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领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牛和鹅,让学生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短语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寓意,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尊重生命。

6.小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课。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教案
2.运用批注的方法学习阅读链接内容。
选做作业:阅读《牛鹅换眼》。
板书设计
18 牛 和 鹅
有疑问 问题
不怕 不怕 批注 写得好 写法
感受深 感受
金奎叔 改变 我 有启发 启发
教后反思
10分
三、认识批注,说批注的角度。
(一)联结经验,认识批注。
1.出示教材全文,认识批注。(板书:批注)
2.以前见过批注吗?
出示三年级的预测单元、四年级的提问单元课文。
3.借助“交流平台”了解批注的角度。
(二)读教材中批注,说批注角度。
学生自由读这篇课文里中的5处批注。并说说批注的角度。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文本脉络,整体感知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批注都是从哪个角度写的,为第二课时学生自主作批注做准备。
15分
四、学习批注
出示学习要求:阅读5-7自然段,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1.学生自主体验批注阅读的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批注阅读的成果。
3.全班分享交流批注阅读的成果。
4分
五、课堂小结
请用课堂评价表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1.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写正确,写和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科目:语 文
学校:X X
姓名:X X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8.牛和鹅《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任大霖。课文讲述了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课文后附“阅读链接”,选自李汉荣的散文《牛的写意》,从不同角度写了牛的特点,暗示文中的牛象征着人类勤恳踏实、乐于奉献的美好品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第一课时(优课)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第一课时(优课)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 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嘎嘎叫几声, 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 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些什么?
我们欺负牛,害怕鹅。
起因 1-4
我被鹅追赶袭击,金奎叔帮我赶走鹅。经过 5-12
我不再怕鹅,不再欺负牛了。
结果 13-15
同桌交流
遇袭前,我们 牛, 鹅。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被鹅 , 帮我赶走鹅。 遇袭后,我记住 的话, 鹅, 牛。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 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 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 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猜一猜
任劳又任怨, 田里活猛干, 生产万顿粮, 只把草当饭。

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 说话伸脖子。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 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牛和鹅
作者 任大霖
自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标小节,画生字词;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做记号。
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公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 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

18.《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名称:《牛和鹅》第一课时适用年级: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牛和鹅》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表述故事大意。

2. 识记生疏的词语,如“尽头”、“痒痒”、“饱肚子”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表述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游戏法、演讲法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师自备故事书。

3. 生字卡片。

4. 盒装板书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本课的故事《牛和鹅》,让学生猜测一下故事情节。

Step 2 学习新词(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尽头”、“痒痒”、“饱肚子”等词汇,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和用法,加深记忆和认识。

Step 3 阅读故事(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牛和鹅》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开展讨论,思考“牛”和“鹅”互相帮助的意义,以及学生如何做到像“牛”和“鹅”一样互相帮助。

Step 4 游戏互动(1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比如有一个选角色游戏,每一个学生都要扮演《牛和鹅》中一个角色来进行表演并讲述自己的思路。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讨论“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新的认识。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本节课习得多个词汇,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到家去复习单词,并撰写此次课堂的学习笔记。

学生也可以自己创造故事,来反映他们对课程中的“互相帮助”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18课牛和鹅说课稿一等奖

四年级上册18课牛和鹅说课稿一等奖

四年级上册18课牛和鹅说课稿一等奖1、四年级上册18课牛和鹅说课稿四年级上册18课牛和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本课时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正确认读三组词语。

会写掐。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批注。

3.学习文中五处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指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课标对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这又告诉我们要在第一学段的阅读基础上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次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这是非常重要的单元,其特殊性不亚于策略单元。

《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鹅,致使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

课文旁边呈现了学习伙伴的五处批注,分别有从内容中获得感受、启发、产生的疑问及评点写法的角度做的批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理解。

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并围绕这一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和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练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不是很丰富,阅读方法积累的也不多,虽然有圈点勾画符号式批注的能力,但让学生独立进行用批语式做批注阅读难度比较大。

四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这是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后第二次安排和童年生活有关的主题。

第一篇课文《牛和鹅》,是一篇内容充满童趣且富含人生哲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有一次“我”被鹅追咬,多亏金奎叔救了“我”,并告诉“我”以后不必怕鹅,而“我”也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再也不怕鹅,也不平白欺负牛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写批注。

“批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学过三上的第四单元的“预测”,四上第二单元的“提问”,这也是“批注”的一种角度。

本单元正式推出“批注”这个概念,引导在有疑问、有启发、写得好等不同的角度有意识地进行批注。

而《牛和鹅》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初学批注、仿学批注”,以此为后续孩子们“练学批注、拓用批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指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读好“嘎嘎”等拟声词以及读准“捶、摸”等生字,通过示范写等方法会写“摔”等15个生字,正确读好词组“摸牛肚”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我”和“老公鹅”的动作、语言描写,感受“我”内心的害怕和老公鹅的气势汹汹。

3.学习用作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我”和“老公鹅”的动作、语言描写,感受“我”内心的害怕和老公鹅的气势汹汹。

【教学难点】学习用作批注的方法在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提问,引入批注1. 学习篇章页。

(1)出示三幅童年趣事的图片:童年,总是那么的快乐!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2)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展“童年驿站分享会”,让我们一起走进别人的童年,也走进我们自己的童年,感受其中的乐趣。

2. 学习语文要素。

(1)过渡:那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呢?(2)关于批注,你有什么经验呢?(3)前不久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比如《夜间飞行的秘密》,我们边读边记录了产生的疑问,从课文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这也是批注的一种角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牛和鹅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牛和鹅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短篇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但部分学生对牛和鹅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牛和鹅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需要学生掌握。

2.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牛和鹅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生字词等。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引导 students into the story situation.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动画视频,让学生跟随动画一起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单。

南京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南京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1)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预设: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助威”。 (2)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 预设:利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恐怖”的大意。 (3)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预设:可以让学生适当造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词语归类。
预设场景,如大海上 汹涌的波浪、幽暗的 密林、恐怖电影中无 人居住的房子等,引 导学生想象置身其中 时的心理感受,从而 体会“恐怖”的感觉。 还可以用图片或视频 的方式营造氛围,让 学生直观感受“恐怖”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 时查查工具书,在有
生识记生字。
疑惑的句子旁打问号
mō shèn ɡuì rào chuí wán 等。
会写的字:摸肚子 甚 至 跪 下 绕 捶 背 顽 皮
bó tuō
脖子 脱 落
ɡài rě hūn wò shuāi pínɡ
大 概 惹怒 昏 乱 握住 摔 酒 瓶
pínɡ qiā
凭 借 掐住
wèi quán
jīn bo bù qī
会认的字:所 谓 拳 头 衣 襟 胳膊 恐怖 欺负
策略:可以用找近义
多音字:吁 yū(吁哩哩哩)
词的方法理解“恐怖”
yù(呼吁)
的大概意思,也可以
xū(长吁短叹) 二、研学导异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内容进行批注的?每处批注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第一处批注:有疑问
第二处批注:写得好
第三处批注:有体会
第四处批注:有体会
第五处批注:有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8课
牛和鹅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著名作家任大霖写的一篇童趣盎然的小说:怕鹅欺牛的“我”,在放学途中遭遇被鹅追赶、袭击,经金奎叔帮助,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

课文需认读10个生字,读写15个汉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学习方法,教学时主要以“预学-反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选文内容指向童年生活中的多样情感体验,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单元导语也明确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去阅读”。

《牛和鹅》一文,直观呈现了学习伙伴的批注,引导学生通过勾画人物动作、神态等语句,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批注,即是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习迈向深度的必由之路。

其实,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实践过简单的勾画批注,陌生的是“批注”这个术语以及多样化的批注方式。

本课时教学,注重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建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批注的意义,尝试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批注,在方法运用的同时深入理解文本,让教学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理解“甚至”“顽皮”等词语,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习题。

2.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我”对牛和鹅态度的变化;从动作描写中体会欺牛怕鹅的情感,并有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3. 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并尝试用规范的方法对课文第一部分进行批注式阅读。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
2.教师录制《小批注,大学问》微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学检查,字词读写
1.检查生字。

反馈《课堂作业本》P62页第1题:
重点点拨两组左右结构的生字:
(1)注意笔顺:“顽”左边的“元”,最后一笔变成竖提;“掐”的右下部分笔顺书空。

(2)合理布局:“摔”
“捶”都是左窄右宽,书
写时还要注意穿插,结构
紧凑更美观。

2.检查词语。

反馈《课
堂作业本》P62页第2题;
根据预习,点拨理解“平
白”的意思——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重要作品有小说《蟋蟀》,散文集《童年时代的朋友》,理论著作《儿童小说创作论》等。

2.梳理情节。

(1)师:《牛和鹅》是一篇小说,主角是谁?关于“牛和鹅”,“霖哥儿”对他们前后的态度一样吗?指名答。

(2)师:开始“欺牛,怕鹅”,后来却“不欺牛,不怕鹅”,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绘制流程图(见文末左侧板书),交流反馈。

(3)教师小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可以分成三部分。

(三)初识批注,了解角度
1.阅读篇章页。

交流收获: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

2.借助微课,初识批注。

3.温故知新。

浏览教材第二单元课文,了解“提出疑问”是批注的一种形式。

教师板书:提出疑问
4.了解角度。

师:学习小伙伴在《牛和鹅》阅读时也作了批注,请标上序号。

看看其中有没有提问式的批注?除了提问,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呢?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随机绘制思维导图(见文末右侧板书):记录体会、点评写法、获得启发……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重点点拨:
(1)教材第二处批注点评了写法:平时,除了可以点评词语,我们也可以品味一个字、一个句子,甚至只是一个标点;也可以对比几段话,或者站在全局角度,点评一篇课文的结构。

(2)教材第三、四处都是记录了在过程中产生的体会,我们也可以随时记录点点滴滴的感受。

(3)教材第五处批注是阅读时得到的启发与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边阅读边批注,还促进我们精神的成长。

(四)尝试批注,感受心情
1.自读批注。

师:原来,我们可以从那么多角度进行批注呢!请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边阅读,边批注。

当然,除了像课文这样用纯文字批注,你也可以像平时一样,结合符号进行批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样例见文末附图)。

重点点拨:
(1)第一自然段的分号用得恰当,点明了小伙伴们对牛和鹅截然不同的态度。

(2)第三自然段的“拍”“摸”“触”等一连串的动词,形象地表现出小伙伴对鹅并不害怕,甚至会用“扳”“骑”“捶”欺负牛。

不同的动词,表达了不同的心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3)第四自然段的“总是……才”“要是……就”等关联词,表达了对鹅的害怕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3.当堂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P62页第3题。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体会:边阅读边批注会令阅读体验更丰富,收获更深刻。

4.链接文本,升华情感。

(1)回读第1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牛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课文
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它终生都在流泪。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最没有恶意。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交流感受,齐读片段。

(2)对比阅读,加深体会。

师:想象一下,鹅的眼睛又是什么样的呢?来,
草场上一片白花花的冰雹雨。

灰蒙蒙的空中响着沉闷的沙沙声,灰色的河水也哀鸣着,不断翻着水泡。

那只白鹅则蹲在那儿,高高地昂着脖子。

当冰雹打中它的头时,它便哆嗦一下,眨眨眼睛。

而当特别大的雹子击中它的头顶时,它就把脖子一缩,晃一晃脑袋,然后又重新伸长脖子,一直注视着空中的乌云,同时警惕地把脑袋偏着。

交流感受,齐读片段。

(五)小结方法,强化习惯
1.指名交流。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从课文内容与批注方法等多个角度来分享收获。

2.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学生的单元习作“大作文本”,引导了解:在不同位置的批注还有不同的名称。

如在题目边批注,叫眉批;在文章中,从多个角度进行批注,叫旁批;在结尾批注,就叫尾批。

3.总结延伸。

师: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内容,深入思考,体会写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边批注边批注,体会阅读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
(七)学生当堂批注样例呈现……
获得
启发
点评
写法
记录
体会
提出
疑问
批注
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