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计算

食品分析计算
食品分析计算

第二章采样

1.如果样品采集和制备出现类下列问题,请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a)样品偏差

(b)在分析前样品贮存过程中组成成份的变化

(c)在研磨过程中的金属污染

(d)在分析前样品贮存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

答案(a) 重新取样,改变取样方法并增加取样数目,尽量使样品代表总体。(b)重新取样,取样后改变贮藏温度和条件,使样品不变性,保持原样。

(c)如果样品量够,就不需要重新取样。只需改变研磨方法和所用仪器,例如采用玻璃研磨器,手工磨,避免接触金属容器。

(d)重新取样,取样后改变贮藏温度和条件,防止微生物生长,例如冷冻保藏。

2.用一系列溶剂提取转移蛋白质前,必须将谷物蛋白质粉碎成10目大小的样品。

(a)10目的含义是什么

(b)你会采用10目筛用于分析吗试说明理由。

答案:(a)每1英寸*1英寸内有10个网孔的筛网。每1英寸有10个网孔的筛网。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如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b)不会。颗粒太大,无法有效提取分离各类成分。

一般要求食品分析样品过40目。(筛下物)

第三章水分

1.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1)烘箱干燥法:(注意:计算时有一个相减过程)

样品粉碎不充分:偏低。水分蒸发不完全

样品中含较多挥发性成分:偏高。挥发性成分随水逸出

脂肪的氧化:偏低。脂类氧化而增重

样品的吸湿性较强:偏低。烘干后增重

美拉德反应:偏高。干残留物减少

样品表面结了硬皮:偏低。水分挥发不彻底

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偏低。干残留物吸水增重

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蓝色变粉红色):偏低。干残留物吸水增重

(2)蒸馏法:

样品汇总的水分和溶剂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离:偏高蒸出水中含有亲脂性成分偏低水分与溶剂形成乳浊液,在二甲苯层,降低量读数。

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偏低。水体积减少

馏出了水溶性成分:偏高。水体积增高

(3)卡尔-费休法:

滴定完试剂后,重复测定样品时,反应器的玻璃器皿内壁不够干燥:偏高。增加了反应试剂的量。

如果每次测定样品时都与空白同时做,空白会偏高;水分含量的结果就偏低。样品颗粒大:偏低。水分不能有效迁移出来,降低了反应试剂的量。

样品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偏高。维生素C时还原性物质,可以作为该反应的反应试剂,增加了反应试剂的量。

样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偏高。不饱和脂肪酸富含双键,可以作为该反应的反应试剂,增加了反应试剂的量。

第四章灰分和矿物元素

1. 在灰分分析中要使得变异系数(CV)小于5%,现得到下列灰分含量的数据:%, %, %,这些值是否可行变异系数(CV)是多少

答案:是, %.

平均值=(%+%+%)/3=%

S=[%%)2+%%)2+%%)2]/(3-1)=%

CV=S/平均值=%/%=%<5%

2.以下是对汉堡包灰分含量测定的数据:样品重; 干燥后重;乙醚抽提后重;灰化后重。求灰分的含量(a)以湿重计,(b)以除脂后干重计。

答案:(a) = = %

(b) = = %

第五章酸度的测定:

1. 香草酸奶的pH是,它的[H+]乳酸的摩尔浓度是多少香草酸奶中主要酸是什么它的结构是什么

×10-4M; 乳酸; CH3-CH(OH)-COOH

乳酸的解离系数

2. 如何用mol/l的储备液配制1L mol/l NaOH溶液

使用下面的等式计算浓缩体积,得:

浓缩溶液的ml = 最终的mol/l×最终的ml = l×1000m

l = ml

开始的mol/

l 18 mol/l

因此, 溶液用除CO2的蒸馏水定容至1L容量瓶中。

由于NaOH不是第一标准,所以此溶液的浓度是一个近似值,标准试剂KHP和其它一些主要标准试剂是基准。用于制备标定常用溶液的真实浓度。即使在最佳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会下降。

3. 现用l的NaOH溶液滴定20ml果汁样品,如果果汁是(1)苹果汁(2)桔子汁(3)葡萄汁,那么他们的百分酸度分别是多少

4. 表7-6 表示出在苹果,桔子和葡萄中的主要酸分别是苹果酸,柠檬酸; 表7-2 表示这些酸的克当量重量为苹果酸, 柠檬酸和酒石酸。这些果汁的百分酸度是:

苹果酸= mEq/ml NaOH ×ml×mg/mEq = %

20 ml(10)mg/ml

柠檬酸= ml NaOH ×25ml×mg/mEq = %

20ml(10)mg/ml

酒石酸= ml NaOH ×25ml×mg/mEq = %

20ml(10)mg/ml

从三个不同酸获得的值比摩尔重量测定更接近。但果汁中有两种酸存在时,通常是苹果酸和柠檬酸或苹果酸和酒石酸。由于食品中天然产生的酸的相对重量比较小,所以选择错主要酸就会计算不出真实的百分浓度。

注意到常使用无水柠檬酸的克当量重量。总是使用无水组分计算和报告滴定结果,纯柠檬酸易吸水,许多厂商特意将纯的柠檬酸与水结合以阻止逆水合反应。从水合柠檬酸原料试剂溶解成溶液时水合柠檬酸的克当量数是恒定的。含水合化合物未被干燥箱干燥,完全脱水是不容易的,结果化合物有一些不同(和未知的)的水合数,从此化合物制备的溶液浓度不准确。

质量控制实验室经常分析大量的样品有特定标准酸。如果酸的浓度可以直接从滴定管读取,就能加快速度提高准确度。可以通过调整碱的当量度来达到此目的。特定的碱的克当量数可从下例等式来计算:

N = 10 ×A

B ×C

这里:

A = 样品的重量(或体积)

B = 滴定所消耗的1%酸的体积

C = 酸的克当量重量equivalent weight of the acid

第六章脂肪的测定:

1. 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半干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首先用真空烘箱干燥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是25%。再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干燥后样品的脂肪含量,干燥食品的脂肪含量是%,计算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答案:%

2. 牛奶脂肪和牛奶的密度分别是和,牛奶中脂肪的体积百分含量是%,计算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

答案:%

第七章碳水化合物

1.精确称取炼乳加少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缓慢加澄清剂定容,静置分层。干滤,取滤液放入滴定管中,滴定费林试剂,消耗;另取滤液50ml至250ml 容量瓶中,加5ml (1+1)的盐酸,摇匀,置68-70oC水浴锅中恒温水解15min,冷却,中和,定容至刻度,移入碱式滴定管。滴定费林试剂,消耗;计算:炼乳中,乳糖及蔗糖的含量。

(注:10ml费林溶液相当于的转化糖,相当于的乳糖)

答案

乳糖含量%===%

转化糖(乳糖)含量%===%

转化总糖含量%===%

蔗糖含量%=

第八章蛋白质

1.采用凯氏定氮法测一样品的粗蛋白含量,根据下列记录的数据计算:

水份含量=%,1 号样品重量=,2号样品重量=,用于滴定的标准H Cl当量浓度=,1号样品所用的HCl溶液的毫升数=,2号样品的HCl溶液的毫升数=,空白的HCl溶液的毫升数=,分别以样品的干基和湿基计算粗蛋白质含量,假定该蛋白质含有%的氮。

答案:

1.湿基的蛋白质含量=% 干基的蛋白质含量=%

第九章食品添加剂

练习题

取火腿肠样品5g于50ml烧杯中。加入硼砂饱和溶液,以玻璃棒搅和,继之以70℃左右重蒸馏水约300ml将其洗入500ml的容量瓶中,置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一边转动,一边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5ml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白质。定容,混匀,静置半小时,除去上层脂肪,过滤,弃去初滤液30ml,吸取滤液2ml。加入%对氨基苯磺酸2ml,混匀,静置5分钟后加入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分钟,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零,于538nm处测定吸

光度,同时用5ug/ml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另吸取20ml滤液于50ml 烧杯中,加入5ml稀氨缓冲液,混匀,注入贮液漏斗,使流经镉柱还原,用原烧瓶收集流出液,当贮液中溶液流完后,再加5ml水置换柱内留存溶液,定容至50ml。吸取2ml此溶液按前测定。之前测定镉柱的转化率为96%。求火腿肠中亚硝酸和硝酸的含量。换算系数为,

标准液V(ml)

吸光度A

Y=+ γ=

1. 计算第一次吸光度对应的样品中原有的亚硝酸盐含量(ug):W= + W

1 = (-)/= ug (1分)

2. 样品中原有的亚硝酸盐含量X0=W1×1000/(m×V5/V6×1000)=×1000/(×2 ml/500ml×1000)= mg/kg (5分)

3. 计算第二次吸光度对应的转化样品中总的亚硝酸盐含量(ug):W= +

W2 = * + = mg/kg(1分)

4. 转化样品中总的亚硝酸盐含量X1=W2×1000/(m×V2/V1×V3/V4××1000)= ×1000/(×2/50×20/500×1000)= kg (2分)

5. 由硝酸钠转化成的亚硝酸钠含量X2=X1-X0=-=kg (1分)

6. 硝酸钠含量X3=X2×=kg (1分)

镉柱转化率kg /=

有效数字总共1分

(完整版)食品分析习题课件

绪论 1、试简述食品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你准备怎样来学好这门课程? 2、食品分析包含了哪些内容?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1.作为品质管理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你必须指导新来的工作人员选择采样计划。你将与新来者讨论哪些常规因数?如何区分属性采样和变量采样?三种基本采样计划的差异和与采样计划有关的风险是什么? 2.你的上司要求你提出并采用一种多重采样计划。你怎样确定接受线和拒绝线?为什么? 3.非概率采样和概率采样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更适用?为什么? 4.对一种适用于收集供分析用的代表性样品的装置来说,试描述为确保采集代表性样品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和适用这种装置采样的食品产品。 5.制备分析样品的装置,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来确保样品组成在制备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6.实验室认可有那些作用,其程序是什么? 7.采样之前应做那些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 8.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9.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10.常用的样品预处理发放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1.针对下列与样品采集和制备有关的问题,说出一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1)样品偏差; (2)在分析前样品存储过程中组成成分的变化; (3)在研磨过程中的金属污染; (4)在分析前样品存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 12.用一系列溶剂提取转移蛋白质前,你必须将谷物蛋白质粉碎成10目大小的样品。(1)10目的含义是什么? (2)你会采用10目筛用于分析吗?试说明理由。 13.你公司想创立一个营养物标准分析,你负责谷制品的样品采集和制备。你的产品是“低脂”和“高纤维”的。你将用哪种采样计划?你将用属性采样还是变量采样?你的情况与哪种风险有关?你用概率采样还是非概率采样?在样品采集和制备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特殊问题?你应该如何防止和减少这些问题。 第二章: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公司数据统计分析人员报表管理制度

1.总则 ●明确报表接口人员与相关职责,保持统计分析的稳定性。 ●确定报表数据种类,统一报表统计口径,保证报表数据统一性。 ●制定报表开发与作业流程,保证报表工作有序性。 ●规范报表周边信息以及报表归档工作,确保报表数据的可查性和追溯性。 2.细则 2.1 统计分析人员职责要求 2.1.1统计分析人员职责描述 ●负责与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确定报表统计口径与固定报表体系。 ●负责制作财务报表、集团报表、经营分析报表等固定报表。 ●负责提取统计分析类临时数据。 ●负责统计分析类报表数据的稽核、报送及归档工作。 ●负责就统计分析类报表相关事宜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 ●负责统计分析类报表问题的核查与处理。

2.1.2 统计分析人员职责分工 ●需设立统计分析岗与统计分析稽核岗,即填表人与审核人。 ●填表人负责报表的制作与报送工作,审核人负责报表的稽核与归档工作。 ●填表人与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个人,可采取交叉复核的方式,即此报表的填表 人可作为另一份报表的审核人。 ●填表人和审核人均确认后方可报送,由填表人和审核人共同承担责任。 2.1.3 对统计分析报表接口的规定 ●对于各业务部门需要省公司或分公司定期提供的数据,业务部门把已审批的 《统计数据需求登记表》报表需求给信息部,由支撑共享中心负责人审批后交统计分析岗处理。 ●对于业务需求,若不需系统开发的,转由统计分析岗处理,对于需系统开发 的,则由需求管理员安排厂家开发。 ●财务部在统计数据中若有程序开发或改动的需求,在办公软件中向信息部需 求管理员提出需求,由需求管理员安排厂家处理。 ●各业务部门须指定统计分析报表接口人。统计分析人员直接向报表接口人提 供报表和有关信息,由报表接口人向对应分公司或部门发布。 2.2 相关报表规范 2.2.1 统一报表统计口径 ●报表统计口径由集团信息中心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定,一般在一年内不作

食品分析练习题讲解

第1~2章绪论与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食品分析必须懂得正确采样,而要做到正确采样则必须做到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_,否则检测结果不仅毫无价值,还会导致错误结论。 2.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样是指从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少量的物料,原始样品是指_将所有获取的检样综合在一起_,平均样品是指抽取原始样品中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检验的样品。采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_ ,通常采用_二者结合的_方式。样品采集完后,应该在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贴好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的项目有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3.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一步粉碎、混匀、缩分,其目的是保证样品完全均匀,使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4.样品的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干扰物质,提高被测组分的浓度,预处理的方法有_有机物破坏法、化学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萃取法、蒸馏法、色谱分离法、浓缩法。 5. 食品分析的内容包括食品营养成份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食品有害物质的分析,微生物检验,食品的感官鉴定,其中的感官鉴定不属于理化检验的内容。 6.干法灰化是把样品放入高温炉中高温灼烧至残灰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湿法消化是在样品中加入强酸和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_有机___物质分解、氧化,而使_待测组分物质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7.溶剂浸提法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的某种被测组分浸取出来,又称为液-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在样品液中加入一种与样液互不相溶的_溶剂,这种溶剂称为_萃取液,使待测成分从一相_中转移到_另一相中而得到分离。 8.蒸馏法的蒸馏方式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等。 9.色谱分离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有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色谱分离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等分离方法。 10.化学分离法主要有_磺化法、皂化法和沉淀分离法、掩蔽法。 11.样品经处理后的处理液体积较大,待测试成份浓度太低,此时应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组分的浓度,常用的浓缩方法有常压浓缩、减压浓缩。 12.称量样品时,使用的容器越大,称量出的样品误差越大(大或小)。 二、选择题: 1.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A ) A.代表性 B.典型性 C.随意性 D.适时性 2.使空白测定值较低的样品处理方法是(B ) A.湿法消化 B.干法灰化 C.萃取D .蒸馏 3.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B ) A.100~150℃ B.500~600℃ C.200~300℃ 4.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A ) A.稻谷 B.蜂蜜 C.鲜乳D .苹果 5.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C ) A.强还原剂 B.强萃取剂 C.强氧化剂D .强吸附剂 6.选择萃取的溶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B )。 A.以任意比混溶 B.必须互不相溶 C.能发生有效的络合反应D .不能反应 7.当蒸馏物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时,可选用(B )方法从样品中分离。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高压蒸馏 8.色谱分析法的作用是(C ) A.只能作分离手段 B.只供测定检验用 C.可以分离组份也可以作为定性或定量手段 9.防止减压蒸馏暴沸现象产生的有效方法是(B ) A.加入暴沸石 B.插入毛细管与大气相通 C.加入干燥剂 D .加入分子筛 10.水蒸汽蒸馏利用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混合成份的沸点(B)而有效地把被测成份从样液中蒸发出来。

食品分析实验考试计算题(答案版)

14级无机及分析下即食品分析实验考试笔试部分复习题 测定计算题: 1、欲测某水果的总酸度,称取5.0000g 样品,研磨后过滤,用水定容至100mL ,移取20.00mL 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514 mol/L 浓度的NaOH 标准溶液溶液滴定至终点,4次滴定消耗标准碱溶液分别为15.11 mL 、15.16 mL 、13.12 mL 、15.09 mL ,另滴一份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0.02mL 。求此水果的酸度值(以苹果酸计,K=0.067)。 解:因为数据13.12mL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应舍去。 由题意得,平行实验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ml ml ml ml V 12.153 09.1516.1511.15=++= 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为ml V 02.00= 故此水果的酸度值为 mL g g ml ml L mol M K V V C X 100/20.5100100 00.200000.5067.0)02.012.15(/0514.0100 100 00 .20)(0=???-?=???-?= 2、欲测定苹果的总酸度,称得一苹果样品重30.00g ,经组织捣碎机搅拌后过滤,用水定容至100mL ,分别取滤液10mL 放入三个同规格洁净的锥形瓶内,然后分别加入经煮沸后冷却的水50mL ,2滴酚酞指示剂,用0.05020mol/L 的标准氢氧化钠滴定,3个样品分别消耗标准碱溶液3.18mL 、3.16 mL 、3.20 mL ,另滴一份空白消耗标准碱溶液0.02mL ,求苹果中总酸度含量?(K 乳酸=0.090、K 苹果酸=0.067、K 柠檬酸=0.064) 解:由题意得,平行实验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ml ml ml ml V 18.33 20.316.318.3=++= 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为ml V 02.00= 因为苹果中主要的酸是苹果酸,故苹果中总酸度含量以苹果酸计,则K=0.067故苹果中总酸度含量为

食品分析考试复习题

选择题 1. 表示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用()。 A. 羰基值 B. 皂化值 C. 过氧化值 D. 碘值 2. 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 13662是产品代号 C. 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 13662是标准顺序号 3 测定食品中灰分时,首先准备瓷坩锅,用盐酸(1:4)煮1~2小时, 洗净晾干后,用什么在坩锅外壁编号。() A. FeCl3与蓝墨水 B. MgCl2与蓝墨水 C. 记号笔 D. 墨水 4. 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很多,通常将柠檬酸、苹果酸以及在大多数果蔬中都存在的称为果酸。() A. 苯甲酸 B. 酒石酸 C. 醋酸 D. 山梨酸 5.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 还原糖 B. 非还原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6. 炭化的目的是() A. 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 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 防止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D. A,B,C均正确 7. 测饮料中L-抗坏血酸含量时,加草酸容液的作用是()。 A. 调节溶液pH值 B. 防止Vc氧化损失 C. 吸收样品中的Vc D. 参与反应 8. 测饮料中L-抗坏血酸含量时,加草酸容液的作用是()。 A. 调节溶液pH值 B. 防止Vc氧化损失 C. 吸收样品中的Vc D. 参与反应 9. 若要检测食品中的胡萝卜素,样品保存时必须在条件下保存() A. 低温 B. 恒温 C. 避光 D. 高温

10. 测定食品中含量时,一般不能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 A. Pb B. Cu C. Zn D. Hg 11. 面包、蛋糕中的脂肪含量用( )方法测定。 A. 索氏抽提 B .酸水解 C. 罗紫.哥特里 D. 臣布科克乳脂瓶 12. 蛋白质测定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消化时硫酸钾用量要大 B. 蒸馏时NaOH要过量 C. 滴定时速度要快 D. 消化时间要长 13. 测定酸度时,样品处理时需将样品中的( )除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硅 C. 二氧化 D. 二氧化硫 14. 对照实验是检验( )的有效方法。 A. 偶然误差 B. 仪器试剂是否合格 C. 系统误差 D. 回收率好坏 15. 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是()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 C. 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 16. 食品中挥发酸的测定方法是()。 A. 滴定法 B. 水蒸汽法 C. pH计测定法 D. 指示剂比色法 17.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 还原糖 B. 非还原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18. 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A. 蒸馏水 B. 纯净水 C. 去离子水 D. 矿泉水 填空题 1. 密度计的类型有:、、。 2. 肉制品常用的发色剂是和。 3.凯代定氮法加入CuSO4的目的是。 4. 在恒重操作中如果干燥后反而增重了这时一般将作为最后重量。 5. 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分析方法有和。 6. 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和。

食品分析计算题

1.用50ml 烧杯在分析天平上,分别准确称取已磨碎的样品5.00克两份,各加入无水硫酸钠5克,然后各用移液管吸取α-溴萘4ml ,用玻棒研磨10分钟。将两个干燥漏斗放在漏斗架上,取直径11cm 中速滤纸折迭好后放入漏斗,注意保持滤纸干燥。将两个烧杯中的内容物分别移入两个漏斗中。以5ml 烧杯接受滤液,过滤速度较慢,但只要得到1~2滴溶液即可进行下一步试验。练习阿贝折射仪的操作方法,在棱镜上加1滴蒸馏水,记录读数。在读数盘上有两组读数,右边一行为折射率,左边一行为糖水百分含量。20℃时折射率应为 1.3330,如读左边糖水含量则为0。将样品研磨后的滤液用阿贝折射仪观察,记录折射率,同时记录读数时温度。 计算脂肪含量 100)n n (W )n n (Vd %221?--=脂肪 式中, V :α-溴萘体积 d :脂肪密度,标准值为0.910 n 1:α-溴萘折射率(1.6582) (20℃) n :脂肪折射率(1.4690) (25℃) n 2:样品试液折射率 W :样品质量 折射率校正系数: 脂肪:0.00035/℃ α-溴萘:0.00046/℃ 溶剂和油混合物:0.00040/℃ 解: A 样品质量W=5.0124g ,温度t=18℃ 在此温度下α-溴萘的折射率为n1=1.6582+(20-18)×0.00046=1.6591 脂肪的折射率为n=1.4690+(25-18)×0.00035=1.4714 样品的折射率为n=1.6225 样品的脂肪含量为 %6.17100) 4714.16225.1(0124.5)6225.16591.1(910.04=?-?-?? B 样品质量W=4.9899g ,温度t=20℃ 在此温度下α-溴萘的折射率为n1=1.6582 脂肪的折射率为n=1.4690+(25-20)×0.00035=1.4708 样品的折射率为n=1.6235 样品的脂肪含量为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 1、熟悉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 食品营养素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的感官评定。 2、熟悉试剂纯度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纯度:一级纯(优级纯或基准级试剂G.R)> 二级纯(分析纯A.R)> 三级纯(化学纯C.P)表示方法:体积分数→指100ml溶液中含有液体溶质的毫升数。(%) 质量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克数。(g/L) 质量分数→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3、掌握采样的概念和了解样品的分类,熟悉样品的分数、用途及保留时间 采样→指为了进行检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类。 样品应一式三份,用于检验用、复验用、备查或仲裁用。保留时间一个月。 4、掌握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消除干扰因素;使待测组分完整地保留下来;浓缩待测组分。 5、掌握样品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法(先冷冻至冰点以下,再高真空使冰升华为水,从而干燥样品。133-140Pa;-10℃-- -30℃);冷冻法(使样品在-10℃-- -30℃下呈冷冻状态保存);冷藏法(在0—5℃保存,适合于易腐败变质样品,时间不宜长);干燥法(样品放在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保存的方法→变色硅胶、无水Cacl2)。 6、了解准确度和精确度概念,熟悉回收试验 精确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确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确度低,准确度必然低,而且说明结果不可靠。 回收试验: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标准物质进行对照试验,实际中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7、掌握风干样品、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回潮、恒量的概念 风干样品:指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时的样品。它所含水分主要是束缚水。 干物质:指除去水分后的样品。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于水的干物质。 回潮:指粉状干物质或比风干样品含水低的样品,铺成不超过1cm的厚度,置于大气中吸水,直至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回潮。 恒量:指一份样品先后两次烘干(或灰化)后的质量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就算达到恒量。是衡量样品烘干(或灰化)是否完全的指标。 8、掌握与水分有关的物质含量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计算公式:以脂肪为例 脂肪% (干)脂肪% (鲜) 脂肪% (风) ---------- = ----------- = ------------- 100% 1-水分% (鲜) 1-水分% (风) 9、了解为什么说减压干燥法测定结果最接近真实的水分含量,熟悉减压干燥法的适用样品因多数样品都含有胶态物质,直接干燥法完全除去束缚水较困难,而减压干燥法可以顺利地除去,所以该法是水分测定中最准确的方法。 适用样品: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食品分析l练习题

食品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平均样品 2.食品分析 3.水分活度 4.总灰分 5.总酸度 6.相对密度 7.维生素 8.防腐剂 9.食品添加剂 10.总挥发酸 11.采样 12.原始样品 13.物理检测法 14.矿物元素 15.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16.感官检验 17. 细菌总数 18. 大肠菌群 二、填空题 1.测定灰分时,灰化温度的范围一般是__________,一般要求灼烧至灰分显__________并达到__________为止。 2.物理检测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种。 3.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 等低碳链的直链脂肪。 4.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5.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滴定法测定钙含量时,_______________用来消除_______________等金属离子的干扰,而柠檬酸则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 6.有机物破坏法根据具体操作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7.用水蒸气蒸馏测定挥发酸时,加入10%___________可使结合态___________游离出来。 8.根据样品中待测成分___________,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蒸馏方式。 9.在总灰分的测定中,操作条件的选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代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采样一般分为三步,按先后分别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⒉感官检验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评价食品检验标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14.感官检验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食品分析有关计算题

1.测定淀粉含量采用酸水解法,已知测定水解时加入6.00mol/L盐酸30.0mL,请通过计算说明中和这些盐酸需要30.0%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 1.解:需要30.0%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6.00×30.0%×10-3×40.0)÷30.0%=24.0(mL) 2.测某食品还原糖含量时,采取直接滴定法,该食品转化糖含量为5.00%,测定时样液消耗的体积是标定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消耗标准转化糖液的体积2倍,已知10.00mL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混合液耗用0.1%标准转化糖液10.00mL,样品处理过程中,先将样品加入澄清剂后定容至500mL,过滤后取滤液5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请计算转化糖因数并通过计算求出样品的质量。 2.解:转化糖因数0.1%标准转化糖相当于1.0mg/mL,转化糖因数=1.0mg/mL×10.00mL=10.00mg 根据公式10.00×10-35.00%=-×100% M×50/500×10.00×2/100 求出m=10.00g 3.测定某酒精饮料中还原糖含量时,由于样品中糖浓度过低,采用直

接吸取10.00mL样液代替10mL水加入到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再用标准葡萄糖溶液直接滴定至终点,消耗0.1%葡萄糖标准溶液7.50mL,已知标定10.00mL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耗用0.1%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为11.50 mL,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解:转化糖因数0.1%标准转化糖相当于1.0mg/mL 转化糖因数=1.0mg/mL×11.50mL=11.50mg 样品中还原糖含量(11.50-7.50)×1.0×10-3 -------------------------×100%=0.04%=0.04g/100 mL=0.40 mg/mL 10.00 4.某牛奶测得每100mL含能量285kJ ,蛋白质2.9g,脂肪3.3g,碳水化合物 5.0g,钠50 mg,钙110mg,维生素A15μgRE,维生素B20.12mg,请你查阅资料计算每100mL牛乳每种成分的NRV%。(注意NRV%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解:查阅资料NRV值分别如下:能量8400Kj NRV% 蛋白质60g 2.9÷60=5 % 5,脂肪60g 3.3÷60=6% 6 碳水化合物300g 5.0÷300=2% 2,钠2000mg 50÷2000=3% 3 钙800mg 110÷800=14% 14,VitA 800ugRE 15÷800=2% 2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54 学时:32 学分:2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袁志发,周静芋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 食品质量保持、贮藏方法、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经济特性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都必须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 试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2021年企业统计分析报告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 一、公司一级目标值完成情况 公司二月份(不含东旭公司及库区装卸作业)实现经营收入26.86万元,为年度目标值的4.09%,比上年同期下降31.82%,比历史同期最好水平(xx年2月实现收入97万元)下降了72.3%。其中,仓储服务部本月实现 6.48万元,为年度目标值的9.27 %,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83%,创公司改制十三年来同期新低;仓储二部本月实现16.25万元,完成年度目标值的3.53%,比上年同期下降1.03%;物流部本月实现2.08万元,为年度目标值的4.17%,比上年同期增长5.18%,为公司改制十三年来的同期次低(仅高于上年同期)。 从客户使用面积上看,三个经营部门的客户月末使用面积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与月初比较,仓储二部客户库房使用面积增加878平方米,场地使用面积增加136平方米;仓储服务部客户库房使用面积增加65平方米;物流部没有变化。截止2月29日,我公司库房闲置面积达5574平方米,占公司库房面积的12.53%。空仓面积较上月减少了1.71个百分点。另有8间办公用房待租。

二月份,各经营部门创新业务收入此消彼长。仓储二部实现微商销售额1.8万元,毛利额895.50元,较上月有较大增长;仓储服务部配送服务收入218元,物流部60元,均较上月有所下降。 二、影响公司一级目标值完成的因素分析 1、市场承揽工作成效不显著。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较多:(1)、公司长期缺乏热心市场承揽工作,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2)、经营部门存在观念陈旧、思维僵化的问题;(3)、公司经营服务功能不配套,对潜在客户没有“吸引力”;(4)经营服务价格近三年来居于市区同行业中上水平,已形成“价格高地”;(5)国际国内市场大环境处于下滑调整期。其中,第(5)项因素是相对的,在普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仍有表现突出的。如:不断壮大的东八宜世达,从无到有的铁岭河物流中心,以及能逆势而上或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的大商、广汇等。由此可见事在人为。 2、铁路施工和制裁对公司的后续影响。由于铁路长达四个多月跨年度的施工和制裁,直接导致我公司流失客户3家,合同面积逾千米,年合同收入额12万元。同时,减少专用线年到货量数百车皮,年影响专用线收入十余万元。以上两项分解到全年各月,每月影响公司收入两万多元。

食品分析练习题与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食品分析练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配制标准溶液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2、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时,费林氏液的用量为 甲、乙液各 10mL 。 (√)3、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 (√)4、复合电极一般是将其浸入蒸馏水中保存。 (√)5、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 0.1mg。 (√)6、蛋白质测定,样品消化加硫酸铜是起催化作用, 加速氧化分解并做蒸馏时样液碱化的指示剂。 (√)7、测定酸性样品的水分含量时,不可采用铝皿作为容器。 (√)8、测定乳制品总糖含量时,应将样品中的蔗糖都转化成还原糖后再测定。 (√)9、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维生素 A 时,加显色剂后必须在 6 秒内测定吸光度,否则会因产物不稳定而造成很大 误差。 (√)10、凯氏定氮法测牛乳蛋白质时,蒸馏装置冷凝 管应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 (×)11、测定灰分含量时,坩埚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 量之差不大于 2mg。 (√)12、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高锰酸钾滴定法在 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均优于直接滴定法。 (√)13、当溶液中无干扰物质存在时,应选择最大吸 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 14、采用 2, 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的是样品 中的总抗坏血酸含量。 (×) 15、用酸度计测得果汁样品的pH 值为 3.4,这说明该样品的总酸度为 3.4。

(√)16、直接滴定法配制试剂时,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 应分别配制、分别贮存,不能事先混合。 (×)17、凯氏定氮法实验过程中蒸馏结束应先关电源后移 走吸收瓶。 (√)18、常压烘箱干燥法的温度一般在95℃~ 105℃。(×) 19、茶叶一般采用常压干燥法测水分。 (√)20、减压干燥法适合于热稳定性不好或受热表面 易结壳的样品。 二、单选题: 1、采用2, 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时,加入的活性炭为(D) A. 干燥剂 B. 还原剂 C.吸附剂 D.氧化剂 2、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脂肪,要求样品中不含(C) A 淀粉 B.可溶性糖 C..水 D.蛋白质 3、测定鲜鱼、蛋类等含磷脂及结合脂类较多的样品中的脂肪 含量,最有效的是(C) A 甲醇 B.乙醚 C.氯仿 -甲醇 D.氨-乙醇 4、由于氨基酸分子中的( A)可用甲醛掩蔽,所以氨基酸态 氮的测定可以用滴定法。 A. 羧基 B. 氨基 C. 酮基 D.

浅析食品信息统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食品信息统计 一、课程设计时刻 二、课程设计内容: 用C语言编写软件完成以下任务: 1.某食品商店目前库存物资清记载在磁盘文件 中,其格式为:食品编号,食品名称,生产 厂家,单价(元),库存。 2.依照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出: 1 / 1

①库存的价值总量。 ②这些食品来源于哪些厂家,请打印所有厂家(不 能重复)。 注:用户界面美观,有必要的提示信息。 三、课程设计要求 ①贯彻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以主函数调用各 个功能模块。 ②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 ③用户界面中的菜单至少应包括“读取数据”、“统 计价值总量”、“厂家清单”、“退出”4项。 ④在代码中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四、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 五、成绩: 六、教师评语: 1 / 1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 二、程序流程图 (2) 三、核心技术的实现讲明及相应程序段 (7) 四、个人总结 (13) 五、参考文献 (13) 六、源程序 (14) 1 / 1

一、需求分析 某食品商店目前库存物资清记载在文件file27.txt中,其格式为:食品编号,食品名称,生产厂家,单价(元),库存。 依照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出: ①库存的价值总量。 ②这些食品来源于哪些厂家,请打印所有厂家(不能重复)。 ①贯彻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以主函数调用各个功能模块。 ②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 ③用户界面中的菜单至少应包括“读取数据”、“统计价值总量”、 “厂家清单”、“退出”4项。 ④在代码中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1 / 1

企业统计分析方法

企业统计分析方法 概述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类。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在辨证唯物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适合的经济理论,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经验、逻辑判断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事物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十种方法: 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 平均和变异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 科技进步测定法 第一章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就是将企业的实际数据与有关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以分析企业实际数据与有关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对企业实际状况做出全面评价和判断的过程。此法是企业统计分析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的种类和内容 (1)按对比的时间状况不同,分静态(同一时间)对比和动态(不同时间)对比。 静态对比:实际数与计划数;本企业实际数与另一个企业实际数;本企业实际数与同时期本行业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本企业实际数据与同期经验数据、理论数据。 动态对比:主要内容有企业实际数与企业前期数据、历史最好时期数据、企业发生重大变化时期的数据的对比。 (2)按对比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单指标对比和多指标对比

二、对比分析法原则(可比性) (1)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可比; (2)指标时间范围可比; (3)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可比; (4)总体性质可比。 第二章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 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所占比重,进而分析某一总 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总体的性质、总体内部结构依时间推移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性的 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的主要运用的方面: (1)企业或调查咨询公司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大量运用分组法设计调查问卷,并用结构相对数反映调查结果。 (2)运用结构相对数分析企业总体的质量或工作质量。 (3)根据总体的内部结构认识总体的特征,分析现象的性质和所属的类型。 (4)将不同时间的同一总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现象总体结构变化的过程,揭示现象总体由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的规律性。 (5)将同一总体相互联系的两种结构放在一起观察,分析研究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 (6)将分组资料与其他指标联系起来,观察和分析不同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7)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比较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大小,寻找影响事物现状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8)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比例分析(此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可以与对比 分析法等一起使用)。 第三章平均和变异分析法 平均和变异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反映集中趋势)和变异指标(反映离中趋势) 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及差异的方法。 分析时的注意点: (1)根据经济现象本身的特点,依据管理工作所掌握的基础资料,正确计算平均指标,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学号 食品分析练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配制标准溶液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2、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时,费林氏液的用量为甲、乙液各10mL。 (√)3、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 (√)4、复合电极一般是将其浸入蒸馏水中保存。(√)5、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1mg。 (√)6、蛋白质测定,样品消化加硫酸铜是起催化作用,加速氧化分解并做蒸馏时样液碱化的指示剂。 (√)7、测定酸性样品的水分含量时,不可采用铝皿作为容器。 (√)8、测定乳制品总糖含量时,应将样品中的蔗糖都转化成还原糖后再测定。 (√)9、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时,加显色剂后必须在6秒测定吸光度,否则会因产物不稳定而造成很大误差。 (√)10、凯氏定氮法测牛乳蛋白质时,蒸馏装置冷凝管应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 (×)11、测定灰分含量时,坩埚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2mg。 (√)12、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高锰酸钾滴定法在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均优于直接滴定法。 (√)13、当溶液中无干扰物质存在时,应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14、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的是样品中的总抗坏血酸含量。 (×)15、用酸度计测得果汁样品的pH值为3.4,这说明该样品的总酸度为3.4。 (√)16、直接滴定法配制试剂时,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应分别配制、分别贮存,不能事先混合。

(×)17、凯氏定氮法实验过程中蒸馏结束应先关电源后移走吸收瓶。 (√)18、常压烘箱干燥法的温度一般在95℃~105℃。(×)19、茶叶一般采用常压干燥法测水分。 (√)20、减压干燥法适合于热稳定性不好或受热表面易结壳的样品。 二、单选题: 1、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时,加入的活性炭为(D) A.干燥剂 B.还原剂 C.吸附剂 D. 氧化剂 2、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脂肪,要求样品中不含(C) A淀粉 B.可溶性糖 C..水 D.蛋白质 3、测定鲜鱼、蛋类等含磷脂及结合脂类较多的样品中的脂肪含量,最有效的是(C) A甲醇 B.乙醚 C.氯仿-甲醇 D. 氨-乙醇 4、由于氨基酸分子中的( A )可用甲醛掩蔽,所以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可以用滴定法。 A. 羧基 B. 氨基 C. 酮基 D. 羰基

最新食品分析考试(有计算题)

1.属于食品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 A B C D E) A.有机物破坏法 B.蒸馏法C色层分离法D. E.磷化法和皂化法。 2.属于食品样品预处理中有机物破坏法有( A B) A.干法消化法 B.湿法消化法 C.自然挥发法 D.吹气法 E.真空旋转蒸发法 3.测定液状乳、乳制品的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名称有( A E) A.碱性乙醚提取法 B.差别检验法C双缩脲法D.高锰酸钾法E巴布科克法 4?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B C A.感官检验法B双缩脲法C水杨酸比色法D.盖博法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5.适合测定食品防腐剂山梨酸的方法有( C D E) A.原子吸收法B碘化汞法C.气相色谱法D.液相色谱法E.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 6?适合于食品中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方法有(BC A.密度计法 B.分光光度法 C.气相色谱法 D.重量法E原子吸收法 7 适合于测定食品中铁含量的方法(C,D,E) A.感官检验法 B.密度瓶法 C.邻菲罗啉光度法 D.硫氰酸盐光度法 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法 8?适合于测定食品中钙含量的方法有(C E A.感官评分法B卡尔?费休法C.高锰酸钾滴定法D.波美计测密度法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9?食品感官分析按方法的性质可分的分析类型有( B C D A.电位滴定法B差别检验C标度和类别检验 D.分析或描述性检验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0.食品感官检验中的差别检验的类型有( A B C D E A.成对比较检验 B.三点检验C二一三点检验D.五中取二检验E. “A”一非“ A”检验二名词解释1?食品中的总酸度一一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有效酸度一一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准确说是H+的活度)。即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常用 酸度计(PH 计测定 3.总灰分——食品经灼烧后的残留物。 4.水溶性灰分——用25ml去离子水洗涤总灰分,经过滤,洗涤,灰化,冷却,称重,计 算水不溶性会分量和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总灰分%—水不溶性灰分%。 5.感觉疲劳现象——感官在同一刺激作用一段时间后,感光对刺激产生反应灵敏度降低,感觉变弱的 现象。 6.感觉相乘现象——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作用于感官时,感觉水平超出一种刺激单 独作用时的叠加的效果。 7.评分检验法——根据样品品质特性以数字标度来进行鉴评的检验方法。 8.定量描述检验——评价员对构成样品质量特征的各个指标强度,进行完善,准确的评价的检验方 法。 9.差别检验——确定两种产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检验叫差别检验。 10.感觉消杀现象——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作用于感官时,而降低了其中一种刺激的 强度或使该刺激发生改变的现象。 11.“双盲法”感官检验——对样品密码编号,提供样品顺序随机化的感官检验。 12.样品制备——对样品进行粉碎或捣碎,混匀,缩分的过程。 三.问答题 1.常见的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①有机物破坏法:常用于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根据具体操作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干法和湿法。②溶剂萃取法:常用于维生素、重金属、农药及黄曲霉毒 素的测定,又分为浸提法和溶剂萃取。③蒸馏法: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所进行的分离方法。根据样品中待测定组分性质的不同,可采用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④色层分离法:又称色谱分离法,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色层分离、分配

《食品分析》题库(I)

《食品分析》题库(I) 一、填空题 1.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含量主要成分是游离脂肪,故其最后定量的脂肪是⑴。 2.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称为该样品溶液的⑵。 3.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的一般温度围是⑶。 4.灼烧法测定果蔬、动物组织等含水分较多的试样中的粗灰分时,先要制备成均匀的试样,再准确称取适量试样于已知重量坩埚中,炭化前先要⑷。 5.准确量取溶液2.00mL时,应使用⑸(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A量筒,B 量杯,C移液管,D滴定管)。 6.提取固体样品中可溶性糖以水作提取剂时,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⑹℃。 7.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在538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与标准比较定量测定⑺含量。 8.总酸度的测定,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在滴定前用与样液同体积的不含CO2⑻或采用⑼。 9.蛋白质的凯氏法定量测定时,加碱蒸馏出的氨用⑽吸收后再以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10.食品分析根据分析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不同可分为⑾、和⑿。 11.食用油脂中脂肪约占⒀。

12.电化学法测定pH值用玻璃电极作⒁,用饱和甘汞电极作⒂。 13.脂类总量的测定方法有⒃、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碱性乙醚提取法、氯仿-甲醇法、罗紫哥特里法等。 14.乳品脂肪的测定方法有⒄、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 15.灰分的测定容包括总灰分、⒅、⒆、⒇。 二、判断题 1.检验用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可以用自来水。 2.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可以用去离子水。 3.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 4.高纯试剂主要用于常量分析中试样的分解及试液的制备。 5.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6.干法灰化时为缩短操作时间,应尽快升温,大火进行加热,直到样品灰化至无黑色炭粒。 7.消化操作应在通风橱中或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 8.消化的同时,应作空白试验,以消除样品中杂质的干扰。 9.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1mg。 10.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方法误差和操作者的失误均属于系统误差。 11.偏差越小,平行测定的测得值越接近,准确度越好。 12.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和仪器能测到的最低限度,一般用最小检出量或最低浓度来表示。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资料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随机误差: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系统误差:是与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一类误差 参数的无偏估计:当一个统计量的数学期望值等于相应总体参数值时,该统计量为其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 统计假设检验:一种由样本的差异去推断样本所在总体是否存在差异的统计方法 显著水平:决定接受或否定H0的小概率标准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研究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 试验因素:试验中,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 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一种具体措施或项目 试验单位:在试验中能接受不同试验处理的独立的试验载体 重复:在一个试验中,将一个处理实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单位上 全面试验:试验中,对所选取的试验因素的所有水平组合全部给予实施的试验 部分实施:从全部试验处理中选取部分有代表的处理进行试验,如正交实验设计和均匀设计平均数的种类: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统计检验假设的基本步骤:建立假设,确定显著水平α,检验计算,统计推断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化、局部控制、平衡性原则 试验误差的控制:疏忽误差的控制、系统误差的控制(对照实验、利用标准样品检验或校正测定结果)、随机误差的控制 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其特性:方差是由于离均差平方和常随样本含量而改变,为消除样本大小的影响以便比较,用观测值的个数除平方和得到平均平方和。方差是为了正确反映资料的变异度;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根,用以表示资料的变异程度 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连续性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通过生产记录、臭氧检验和试验研究得到的大量原始资料都是零星的、孤立的和杂乱无章的,少有规律性可循,但通过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则可发现其规律性,揭示事物本质。资料整理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基本步骤:确定全距、组数、组距、组中值和组限,然后将全部观测值计数归组。 显著水平与假设检验结果的关系:当估计出的概率值p<α时,否定H0;p>α,接受H0 什么是方差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有何意义?方差分析是一种在若干能相互比较的资料组中,把产生变异的原因加以区分开来的方法与技术。意义:能将引起变异的多种因素的各自作用剖析出来,做出量的估计,进而辨明哪些因素其主要作用,哪些起次要作用;能充分利用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将试验中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随机误差无偏的估计出来,从而提高对实验结果分析的精确性,为统计假设检验的可靠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差的实质是关于观测值变异的原因的数量分析。 什么是回归分析?直线回归方程和回归截距、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回归分析是对符合回归理论模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回归系数b表示当x变化一个单位时,依变量y平均变化的数量。回归截距a是x=0时y的值,其专业意义并不明显。 什么叫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决定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相关分析是对符合相关理论模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相关系数是表示x和y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程度和性质的统计量。决定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是在依变量的变异中由自由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自变量对依变量的影响就越大,用所得的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或预测的效果就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