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传》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东方文学史读后感[1]

东方文学史读后感[1]

《简明东方文学史》读后感(马翔宇)在过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全世界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间内,各自创造出水平不一,内容悬殊的文化,而文学则是表现这些不同文化的标志之一。

东方是世界闻名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在西方文学盛行的今日,我们应看到,除了西方文学之外,还有东方文学这朵奇葩在灿烂的开放。

想要了解东方文学,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东方文学发展的历史。

东方文学的发展史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共有三个时期。

在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是古代文学,由史诗文学以及与宗教相关的文学组成,他们产生于西亚北非和印度。

史诗文学的代表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波斯的《阿维斯塔》印度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在这之中,印度的两大史诗相较于前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写作技巧加深,写作手法增多,对人物的描绘更加丰满细腻,使其产生了鲜明的性格,另外其故事宏大,场景繁多,所以成为史诗文学的典范。

在宗教文学方面,埃及的《亡灵书》以色列的《旧约圣经》与印度的《梨俱吠陀》较为人们所知,其中《旧约圣经》的诗歌部分文学价值和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东方的古代文学多是由诗歌组成的,并以反映历史和描写神话为主,当然这其中也适当的结合了民歌,社会风俗,规范礼仪等内容,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东方文学的中古时期是其发展的高峰,在此阶段中大量的名篇佳作相继问世,各民族的文学作品全面发展异彩纷呈,这表明了东方文学体系的日臻完善。

中古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诗歌的成熟,一是寓言故事的完善,还有是人物传记以及各种剧本小说的出现。

印度是第一个发展中古文学的国家,《五卷书》是一件代表作品,其后出现的伽梨陀娑则是东方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世界意义并有据可考的著名作家。

伽梨陀娑的《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剧作,他的抒情长诗《云使》也是一篇杰出的作品,伽梨陀娑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将人物的形象描绘的饱满生动,把情节刻画的细腻精致,所以他的作品就成为了千古名篇。

春香传电影观后感

春香传电影观后感

春香传电影观后感《春香传》电影观后感《春香传》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改编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经典小说《红楼梦》。

作为一名《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观看电影后,我被它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优秀的演员表演和精美的场景布置所深深折服。

首先,电影的剧情非常忠于原著小说,并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改编以适应电影表现方式。

《红楼梦》是一部极富想象力和哲理的小说,它通过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的残酷。

《春香传》将小说中的复杂情节梳理清晰,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

其中,对于主角贾母、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呈现更是异常精彩。

导演通过精心的剪辑和镜头运用,将小说中众多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更有代入感。

其次,电影中演员的表演也是令人赞叹不已。

导演张艺谋选用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塑造了各自角色的独特魅力。

首先是对贾母一角的塑造,演员深情质朴的表演赋予了贾母这一角色更多的人性和温度。

其次是贾宝玉的扮演者,他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贾宝玉的纨绔和多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对于林黛玉的饰演更是妥帖入心,从外貌到内心的表达都非常到位。

观众几乎可以看到林黛玉在电影中呼吸、思维和情感的流动,这是演员出色的表演所带来的魅力。

此外,电影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设计也是十分精美。

《红楼梦》中的场景描述丰富多样,电影巧妙地还原了小说中的宏伟府邸和精致景致。

室内的金碧辉煌,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而室外的园林景观则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沉浸其中的感觉。

与此同时,演员们身穿华丽的古装,每一套服装皆充满质感,体现了当时社会贵族的财富和地位。

总的来说,《春香传》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它忠实呈现了原著小说的精华,并通过优秀的演员表演和细腻的场景布置打造出了一场视觉盛宴。

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红楼之中,与贾宝玉、林黛玉一同经历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春香传论文

春香传论文

春香传论文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论《春香传》主题思想中的三大特性内容摘要:《春香传》是朝鲜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民主倾向的一部作品,以歌颂真挚爱情、谴责封建暴政等为主题思想,通过作品内容描绘了才子佳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和封建官僚的黑暗统治,又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否定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表达人们的心声。

《春香传》中的主题蕴涵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形象描绘之中,具有内含意蕴的丰富性、特定的社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阶级倾向性。

关键词:《春香传》主题思想三大特性正文:《春香传》是18世纪的朝鲜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19世纪由着名艺术家申在孝整理编订,是朝鲜文学中最宝贵的遗产。

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写了退妓之女清明游春于巧遇两班之子,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

不久京师,命梦龙随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

而下卷写新任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

梦龙在京应试,罗御使,暗察南原。

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一首予以抨击。

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一、内含意蕴的丰富性。

在读者们看来,《春香传》这部作品是朝鲜的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实际上这部作品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才子佳人故事。

在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只有那些能提出一定社会问题的作品才最有意义,《春香传》也是如此。

这部来自于人民又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它内含意蕴的丰富性即:既讴歌了心地纯洁、感情真挚、敢于反抗恶势力的成春香对除恶扶弱的李梦龙坚贞不渝的爱情,又鞭挞了以卞学道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来反映黑暗的封建统治;既否定了以卞学道为代表统治下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又表达了人民希望有李梦龙这样"青天”官吏的心声。

因此,它在朝鲜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朝鲜国语文学中一块褶褶生辉的瑰宝。

二、特定的社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春香传》故事的雏形早在民间就有所流传,纯祖时期的赵在三在《松南杂识》中记载「南原府使李道会眄童妓春阳,后为李道令守节,新使卓宗立杀之。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作为一本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春香传》以其独特的情节、精彩的描写和大胆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一个读者,我也深深地被这部小说所吸引,感受颇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和简介。

《春香传》是古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主人公春香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到一位拥有千人追求的女子之间的成长历程和生命奋斗。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爱情、友情、背叛、离合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鲜明,起伏波动,而又无不深刻,令人难忘。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我被小说中的情节和语言所深深打动。

首先,古龙先生的语言非常有力,色彩丰富,富有诗意。

他的文字能够将人物、场景和氛围描写得细腻入微,令人身临其境。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十分有趣,离奇又不失真实。

故事情节发展合理,跨越多个场景,令人目不暇接。

最后,小说的人物刻画高超,主人公春香的性格鲜明,既柔顺又坚强,优雅而不失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姿态,深深地打动了我。

除此之外,小说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春香传》不仅是古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代表之一。

小说中凝聚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友情、背叛和成长的思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阅读《春香传》的过程中,我也有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首先,小说中主人公春香和她周围的人物,不仅有一些传统的武侠小说中的特征,同时也具备一些现代女性的元素。

她们不仅有侠女的胆识、激情和皎月之辉,还有着自由、独立和现代女性的通透、自立、尊严、宽容和理性。

因此,我认为《春香传》并不仅仅是一本武侠小说,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总之,《春香传》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和品味的好书,它不仅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而且也表现了当代中国女性在成长和追求自由上的认识和探讨。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春香传》,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感悟其中的真谛,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更深入地成长和悟道。

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00字(通用12篇)

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00字(通用12篇)

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00字(通用12篇)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00字篇1放暑假了,我在假期中读了《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小红帽》。

《小红帽》讲的是:有个叫小红帽的女孩子,她长得很可爱。

有一天,妈妈叫小红帽去看望生病的奶奶。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小红帽遇到了大灰狼,可是小红帽不认识狼,她告诉了狼去奶奶家的路。

于是狼到了奶奶家,把奶奶吃了,后来又把小红帽给吃了。

幸亏,猎人路过。

猎人正想开枪,突然想起也许奶奶被狼吃了。

于是,她拿起一把剪刀,剪开狼的肚子,先是小红帽跳出来,接着是奶奶出来了。

小红帽在心里说“真该听妈妈的话,今天真是太危险了。

”通过读《小红帽》这个故事,我学到了:如果遇到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以免上当受骗。

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00字篇2我读了《狼来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说有一个放羊的牧童,因为他要一个人上山放羊,所以村民们告诉他,当发现狼的时候就大声叫“狼来了”。

一天牧童在山上放羊,他觉得很无聊就大声喊“狼来了”,村民们听到后马上赶来,村民们发现被骗后就走了。

第二次也是这样,当第三次真的狼来了的时候,村民们已经不再相信牧童,羊被狼吃掉了。

我从这个故事知道了我们不能说谎,如果说一次谎人家会原谅。

但我们多次说谎后,身边的朋友们已不再相信自己。

有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的时候,已没有人愿意帮忙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00字篇3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叫三十六计的书,里面的一个讲的是瞒天过海这一计的故事。

第一个讲的是重耳被父兄追杀跑到了齐国还在齐国娶了齐姜,但她和下属们骗了重耳回国重振大业,最后当上了晋国的国主。

还有一段是讲赵国被秦国打败了,连都成邯郸都被围住了。

魏国怕秦国所以不敢出兵救赵。

最后候生出计让平原君拿到了兵符,指挥了十万大军去解救赵国的危机。

这两段故事中我学到了适时把握时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样才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做事要多动脑筋才行。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春香传》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春香传》读后感视角一:才子佳人小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春香传》和中国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多类似之处:春香与梦龙是渴求爱情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但不为世俗所容,遭到了男方家长的极力反对。

好在最后梦龙一举中第,回乡之后终与春香成婚,这就使整部剧变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爱情剧。

文中的春香之母月梅是塑造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封建家长中的一员。

月梅在女儿认识梦龙之后,对二人当面说明门户之见是一道重重的阻隔,若二人想在一起,梦龙必须摒弃门户之见;在梦龙要与春香分手时,月梅拿先前告诫梦龙之语来讽刺梦龙;在春香入狱之后,月梅对化作乞丐前来探望的梦龙非常鄙夷;而在梦龙摆明自己的全罗御史身份之后,态度立马又变得巴结起来。

可以看出,月梅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真实,描绘出了封建时代退妓家长的真实性情。

而侍女香丹和仆人房子在春香与梦龙感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类似于中国作品中的“红娘”,在故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房子的引荐,梦龙得以与春香相见相识;由于香丹在牢狱之外对梦龙颇有照顾,使得梦龙救春香这一出闹剧又锦上添花。

视角二:烈女形象新论《春香传》的传统主题是作者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热情地赞颂了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身份制度的束缚而结下的平等、真挚的爱情。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春香传》这一作品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17世纪出现完整故事的《春香传》,其全称是《烈女春香守节歌》,从其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最初人们歌颂的主要是烈女春香,突出的是其节烈品格。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春香这一形象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比如在日本占领朝鲜时期,春香就是作为反抗暴力的形象出现的。

《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虽被誉为千古烈女,但她并非一开始就以烈女见称。

广寒楼下的荡秋千处,是从楼上完全可以俯瞰得一清二楚的公众场所,她竟然在这样的抛头露面之处荡秋千。

《春香传》

《春香传》

《春香传》春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

她的家庭虽然贫穷,但是她的父母都非常勤劳善良。

从小,春香就受到了父母的教育,他们告诉她要正直善良,努力奋斗,不放弃任何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春香从小就有一个梦想:离开山村,去城市追寻更好的生活。

她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于是,她日复一日地坚持学习,无论是在农田里劳作还是在家里,她总是抽出时间来读书。

尽管她没有机会去正规的学校,但她通过自学和亲戚朋友的帮助,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香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她考上了城市里一所著名大学的预科班,这是她离梦想更近一步的机会。

春香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她发誓要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

进入大学后,春香面临了很多挑战。

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山村,对于城市的生活和学习都感到非常陌生。

但是,她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地适应和学习。

在课堂上,春香总是尽力跟上老师的节奏,认真思考问题。

在宿舍里,她跟随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互帮助。

在图书馆,她沉浸在书海中,汲取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香在大学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成功地获得了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她将离开家乡和亲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学习一个全新的语言和文化。

然而,春香并没有惧怕,她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春香来到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国家,她开始了她新的生活。

她用积极的态度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为了家人和未来而奋斗。

在国外的几年里,春香遇到了很多艰难和困境。

她曾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沟通,曾因为文化差异而感到孤独。

但是,面对一切困难,春香从来没有气馁,她坚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持努力工作。

她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几年后,春香回到了故乡。

她带回了一份工作,一份收入,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春香传观后感

春香传观后感

观《春香传》有感 说实话,当时选韩国概况这门课时,真没想到会在这门选修课里了解到到这么多关于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东西。

当然,我最感兴趣的自然是韩国的文化。

如果说前段时间,是怀着遗憾、悲痛、反思,又时而笑到开怀等复杂的心情看完《华丽的休假》,那么《春香传》这部影片又带给了我一些新的感悟。

影片主要讲述了贵族子弟李梦龙和艺妓之女春香在广寒楼相遇,一见钟情而私订终身。

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不允许他们成婚,李梦龙只好忍痛告别春香,随家进京。

官吏卞学道逼春香作侍妾,遭到拒绝后,施酷刑将她定成死罪。

考中状元的李梦龙救出春香,严惩了卞学道。

春香的形象在朝鲜家喻户晓,成为纯洁美丽、刚毅坚贞的象征。

尽管影片以大团圆、大圆满式的形式结尾真的蛮令人开心的,但是针对这部电影我还是要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首先,我觉得剧情挺让人失望的。

因为之前就听说《春香传》被名为韩国版的《红楼梦》。

我觉得情节就太简单了点,觉得它的伟大程度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我觉得最精华、最具特色和艺术性的说唱部分,却是我一个外国人没有弄懂的地方,对本国的京剧都没有弄清楚,自然不能对韩国的这个说唱进行评论,但从国人的态度看其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中国的京剧。

其他的,可能这类型的看太多了,也可能是大中国主义,总觉得韩国的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因为这种故事在亚洲国家也太多了,剧情基本在意料之中,从来就没什么感觉,也有点审美疲劳。

第二,在人物角色分析上。

春香不畏强权,坚强冷静,她的勇气令人钦佩。

在面对卞学道的威逼利诱之下,春香依然不为所动,反而将他教训了一顿,大快人心。

可惜,在卞学道掌权之日,所以春香始终斗不过卞学道,周围的老百姓也并没有人起来反抗,所以春香一个弱女子只能留在死囚牢房里。

梦龙软弱,离春香而去。

梦龙碍于父亲和封建思想的压力,离开了心爱的人。

当梦龙不顾春香的哀求骑马离开的时候,我真的为春香感到非常失望,仿佛在封建势力的前面,爱情什么都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香传》读后感
视角一:才子佳人小说
且看故事中人物关系的走势图:
(一)女方家庭:母亲月梅——女儿春香——侍女香丹;
(二)男方家庭:御史——儿子李梦龙——仆人房子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春香传》和中国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多类似之处:春香与梦龙是渴求爱情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但不为世俗所容,遭到了男方家长的极力反对。

好在最后梦龙一举中第,回乡之后终与春香成婚,这就使整部剧变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爱情剧。

文中的春香之母月梅是塑造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封建家长中的一员。

月梅在女儿认识梦龙之后,对二人当面说明门户之见是一道重重的阻隔,若二人想在一起,梦龙必须摒弃门户之见;在梦龙要与春香分手时,月梅拿先前告诫梦龙之语来讽刺梦龙;在春香入狱之后,月梅对化作乞丐前来探望的梦龙非常鄙夷;而在梦龙摆明自己的全罗御史身份之后,态度立马又变得巴结起来。

可以看出,月梅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真实,描绘出了封建时代退妓家长的真实性情。

而侍女香丹和仆人房子在春香与梦龙感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类似于中国作品中的
红娘
,在故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房子的引荐,梦龙得以与春香相见相识;由于香丹在牢狱之外对梦龙颇有照顾,使得梦龙救春香这一出闹剧又锦上添花。

视角二:烈女形象新论
《春香传》的传统主题是作者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热情地赞颂了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身份制度的束缚而结下的平等、真挚的爱情。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春香传》这一作品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17世纪出现完整故事的《春香传》,其全称是《烈女春香守节歌》,从其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最初人们歌颂的主要是烈女春香,突出的是其节烈品格。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春香这一形象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比如在日本占领朝鲜时期,春香就是作为反抗暴力的形象出现的。

《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虽被誉为千古烈女,但她并非一开始就以烈女见称。

广寒楼下的荡秋千处,是从楼上完全可以俯瞰得一清二楚的公众场所,她竟然在这样的抛头露面之处荡秋千。

李道令追求她,彼此一见钟情,当晚双方就如胶似漆,她其时的言行,可以说完全不似当时的窈窕淑女。

本是婚前的处女,与逾墙而入的小伙子有了好感,未经双方的父母同意,就海誓山盟爱得难离难分,这与当时的烈女的标准显然有一定的距离,与严格的儒教伦理与道德背道而驰,只是其实现生命的自由的欲望的一种流露。

在与李梦龙离别时,她的行止与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人的妇德也相去甚远,她甚至要李梦龙写下去京
城后绝不抛弃她的定情契约。

只是后来由于卞学道的加入,才使春香烈女的形象进步一凸
显出来。

视角三:汉文化的介入
《春香传》深受中国诗歌文化濡染,文中人物的言语不时夹杂汉文化诗歌。

那么汉文
化诗歌为何对《春香传》影响如此之大?一则朝鲜作为受中国文化圈影响的国家之一,
知识分子皆以能诵读汉文化诗文为耀,于是随处可见文人对汉诗的吟诵、模仿等等。

再则
是《春香传》中夹杂很多中汉诗和汉文化,但杂乱无章,这和《春香传》的版本来源有很
大关系,因它是以早先说唱者的唱词为底本发展而来的。

早先说唱者在讲说唱词的同时,
夸耀自己的文学才能成为一大表现内容。

正是为了卖弄文采及口才,说唱者不时穿插、夹
杂很多汉诗,并且时有重复,这咋说唱艺术中都是很正常的。

视角四:从化丐救妇看东西文化的异同
《春香传》结尾部分写道李梦龙化作一个乞丐去探望入狱的春香,后来自己以全罗御
史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以此上演了一出
化丐救妇
的闹剧。

这和《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回乡救妻的情节颇有相似之处。

《春香传》中
李梦龙与春香对簿公堂,而公堂受审时堂下受审之人是匍匐于地的,根本无法看到官吏的
面目,这就为梦龙在堂上试探与调戏春香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此时台下之人,除了春
香莫不知台上全罗御史正是赶走恶官卞学道、解救春香的李梦龙,这就使整出戏成了一场
闹剧,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而《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从海外归乡,知道自己的妻
子佩涅罗佩有众多的求婚者,便依照雅典娜的计策,变成一个真正的乞丐,作为妻子的众
多求婚者之一。

佩涅罗佩对丈夫忠贞不渝,十分讨厌这些求婚者,后来她就想到一条妙计:丈夫有一把弓箭,谁能拉开就嫁给谁。

其实,佩涅罗佩知道只有除了丈夫绝无他人能再拉
开这把弓。

果不其然,众多求婚者没有一个能拉得开弓的,但是轮到衣衫褴褛的乞丐奥德
修斯时,他却很轻易地就把弓拉开了,并且用弓箭把其他求婚者都当场射死了。

后来奥德
修斯恢复本真面目,终得与家人团圆。

从中我们发现,《奥德修纪》作为西方的经典文学,凸显的是女人的智慧;而《春香传》作为东方的经典,彰显的是男人的智慧,这就显示出
了相似境遇下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特质。

视角五:透析作者的创作缘由
首先不难看出的是,作者是按照世俗心理创造出的春香形象。

春香这一人物形象符合
底层劳动人民的心理期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当时男性下层劳动人民对理想女性对
象的渴望标准来塑造美好人物形象春香的。

其次,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下层人民的向上心理。

《春香传》的成书年代正直朝鲜国内局势混乱、等级划分鲜明的黑暗时代。

朝鲜进入18世纪以后,农民起义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气势空前高涨,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李氏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行将崩溃。

与李氏王朝国势衰微相反,市民阶层
的反封建文学像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其中对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春香传》。

因此,一部《春香传》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呼声,即渴望打破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有进入上层社会的渴望。

最后,大团圆的爱情脱不了宣传教化的干系。

作品成功塑造了春香和梦龙这一对追求理想爱情的青年形象,该书在不断流传与演变的过程中,无形中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宣传教化作用。

春香和梦龙是《春香传》塑造的人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他们都遵从了当时社会的核心道德规范的要求;都具有对不合理的现实社会的叛逆精神。

这体现了劳动人民渴望平等、渴望自由自主生活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使他们成为劳动人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

尤其是春香,她是作为一个守节烈女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并作为一代典型的女性形象在朝鲜乃至韩国流传不息,春香形象亦被当做女性完善自我的标榜与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