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学概论1

治安管理学概论1
治安管理学概论1

《治安管理学概论》教案

编制人:张莉

编制日期:2007年1月

《治安管理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导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治安管理的含义。

2、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治安管理方面的变化。

3、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治安管理的概念

一、治安的含义

“治而不乱,安则不危,此二事为行政之至计,故恒并举以成言。“

二、治安管理的概念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三、治安管理的范围

包括:公共秩序管理、户政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出入境管理、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等

四、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

2、管理主体的武装性

3、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4、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第二节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治安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治安学研究的对象

1、社会治安现象。

2、产生治安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治安与社会诸因素的关系。

3、治安对策。

(二)治安学研究的体系

1、治安学原理。

2、治安史学。

3、比较治安学。

4、治安法学。5治安管理学。

二、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凡属于与治安管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治安管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治安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5个分科:1、治安管理学基本理论基础;2、治安管理史;3、比较治安管理雪;4、治安管理法雪;5、治安管理业务。

第三节治安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治安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治安管理学与行政法学相互交叉。治安管理从本质上讲,是执行治安行政法律、法规和治安行政措施的活动。行政法学中有关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法的监督,即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方面的理论,对治安管理学有指导作用。治安管理学侧重研究治安管理的客观规律,以改善治安管理机制,提高治安管理效率为目的。

二、治安管理学与刑法学

治安管理学研究运用国家治安管理力量和社会力量,达到预防犯罪、惩治违法、保护人民、实质上也是达到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人民权利的目的。

三、治安管理学与政治学

四、治安管理学与社会学

五、治安管理学与管理学

第四节治安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治安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二、治安管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三、治安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移植

第二章治安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治安管理的原则及怎样运用治安管理的各项原则。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治安管理的任务

一、治安管理任务概述

治安管理任务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所负担的治安管理责任的综合和概括,是治安管理职能的具体化。

二、治安管理任务的内容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查处治安案件、治

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协助国家其他行政管理;救助群众危难,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节治安管理的原则

一、治安管理原则概述

治安管理原则的特点:一是阶级性。不同国家和社会其维护治安秩序的本质是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和保障一定阶级的利益。

二是目的性。治安管理原则是用于指导治安管理实践的,为治安管理服务。

三是规范性。治安管理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治安管理规律性的反应,虽然不是法律规范,但是应当通过文件来规定,必须认真遵循。

二、治安管理原则的内容

治安管理应当遵循服从于服务的原则、法治原则、专群结合原则、公秘结合原则、属地原则、预防为主,保障安全原则,内紧外松,控制适度原则。

三、正确认识和运用治安管理原则

治安管理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与治安管理法律、政策具有一致性,运用治安管理原则应当坚持坚定性与管理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第三章治安管理组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治安管理基层组织的范围。

2、治安管理社会组织。

3、治安管理基层组织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工作配合。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治安管理组织概述

一、组织及其基本功能

所谓组织,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多个体或者群体,为了完成单个群体无法独立实现的某些任务而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性,特定结构、协调机制和整体功能的群体。

功能,服务于组织的共同目标,产生于组织的特定结构,决定着组织的效能,对研究和调控组织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治安管理组织及其整体特征

1、是合法存在和活动的正式组织。

2、具有依法调控他人行为的一定权力。

3、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基本目标。

4、依法组建、合法存在、守法行动。

三、治安管理组织的类别划分

治安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治安管理结构---国家机关中的治安管理组织;群防群治组织---自治性安全防范组织;保安服务企业---职业化安全防范组织。

四、治安管理体制

第二节治安管理基层组织

一、治安管理基层组织及其范围

二、公安派出所

三、其他的治安管理基层组织

第三节治安管理社会组织

一、治安保卫委员会

二、保安服务公司

三、单位内部保卫组织

作业:

浅谈如何协调治安管理组织之间的工作。

第四章治安管理手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主动性治安管理手段。

2、被动性治安管理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治安管理手段概述

一、治安管理手段的含义

是指国家的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依法对社会治安秩序实行控制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二、治安管理手段的特征

特征包括:权威性、强制性、目的性、预防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二节被动性治安管理手段

是指治安管理主体只有在治安管理相对人提出申请的条件下才能依法实施的对社会治安秩序进行控制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一、治安行政许可

二、治安行政确认

三、治安行政裁决

第三节主动性治安管理手段

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依据其法定的治安管理权,无需治安管理相对人的申请即可依法做出的治安管理措施。

一、治安行政规划

二、治安行政命令

三、治安行政教育

四、治安行政监督

五、治安行政处罚

六、治安行政强制

第四节治安管理的其他手段

一、治安管理的经济手段

二、治安管理的技术手段

作业:

怎样认识被动性治安管理手段与主动性治安管理手段。

第五章治安管理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治安教育的方法要点。

2、治安调查的内容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举例分析,案例分析、讲解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治安教育

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是为争取公众配合、舆论关注、社会支持而对管

理相对人和公众进行的,以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社会传播活动。

一、治安教育的作用

通过治安教育可以引起舆论关注,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实践能力。

二、治安教育的基本内容

治安教育内容要有利于维护治安的情感和道德,有利于维护治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维护治安的行为和习惯。

三、治安教育的主要方式

治安教育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广泛传播、专题对策、具体指导的方式进行。

四、治安教育方法要点

治安教育应当情理并重,攻心为上;贴近生活,注重使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常讲常新。

第二节治安调查

治安调查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客观了解和科学分析某一领域治安管理的现状、问题,为治安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提供依据的一种认知活动。

一、治安调查的作用

搞好治安调查可以对治安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客观评判;能为治安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可以为治安管理决策的正确实施提供有益的参照。能提高公安机关的治安调控能力和治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二、治安调查的基本内容

治安调查应当调查清治安管理的常态与异常情况、公众的安全感语言权要求、治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违法犯罪与灾害事故的特点及其规律、重大变动的社会动态与公众心态。

三、治安调查应当注意的问题

治安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误导,要主动及时,防止时过境迁,要全面系统,防止以偏概全,要准确规范,防止粗疏零乱。

第三节安全检查

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方式和方法,依法审视、查看、检验各种场所、人员、物品及其相关方面,以发现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治安管理行为和活动。

一、安全检查的作用

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可以干扰、阻断甚至震撼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落实防范责任,严密安全管理机制。

二、安全检查的内容与方式

安全检查应当检查处于要害岗位可能严重危害治安的人员,影响甚至破坏安全的物品,不利于维护治安的环境和可能妨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三、安全检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实施安全检查一定应当注意安全防护,还要注意接受检查方面的权益保护问题。

第四节秘密控制

秘密控制是治安管理基本措施之一,是依法物建和使用治安耳目、依法动员公众参与,对有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人员、场所、行为进行相应监视、控制的一种治安管理行为和过程。

一、秘密控制概述

秘密控制是对公开管理的必要补充,是对被控制对象的积极保护,也可能是依法打击的前奏,所以秘密控制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公共安全信息。

二、治安耳目的特点与作用

治安耳目市公安机关物建、使用的秘密力量的一种,是为收集难以公开收集的特殊治安信息、实施公开管理无法替代的特殊控制而建立的,专门用于治安管理领域

的一种秘密控制力量。

治安耳目只能用于治安领域,不用于打击刑事犯罪;且治安耳目只在本区域范围内活动,不能跨区域使用;治安耳目主要收集、提供信息;治安耳目只能秘密与警察联系,不可以公开辅助警察工作。

三、治安耳目的物建

治安耳目物建应当符合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能发现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公开管理无法获得的治安信息,二是要能主动反映情况、有效支持公安工作。

四、治安耳目的适用与管理

使用治安耳目的民警必须严格遵守纪律:1、严格保密,防止外泄,不得向耳目本人明确耳目身份,不让本人旅行手续。2、女性耳目必须有女性民警物建和使用。

3、不准接受耳目的任何财物。

4、不得向耳目泄漏工作机密。

5、不准使用耳目执行治安检查、搜查甚至押解嫌疑人等任务。

6、防止耳目策划、参与犯罪,不准耳目唆使、引诱他人犯罪。

7、不准使用耳目搞“美人计”、“美男计”。

8、不准耳目之间横向联系,不准耳目再发展耳目。

9、不得偏听轻信,不准单凭耳目的指点抓人、办案。

第五节治理整顿

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对集中警力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区域出现的、相对突出的某些治安问题,依法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工作过程。

一、治理整顿的作用

二、治理整顿的基本步骤

1、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2、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动员力量。

3、精心组织,有效协调,严密实施。

4、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

作业:

针对一种治安管理措施,谈一谈你的认识。

第六章治安勤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巡逻的相关制度及技巧。

2、盘查的相关制度及技巧。

3、堵截的相关制度及技巧。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模拟实练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巡逻

一、巡逻勤务的历史沿革

始于古埃及时代,现已成为世界各国警察职责的最基本工作方式之一。

二、巡逻勤务的概念和种类

巡逻亲无是指巡逻警察为了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秩序,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依法进行巡逻执勤的各项组织活动的总称。

巡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由不得分类方式。

三、巡逻勤务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巡逻可以对实施违法犯罪的时空进行控制,及时到达现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提供服务,协助其他行政机关管理社会。

四、巡逻勤务的职责和权限

“维护治安,服务社会”是执行巡逻勤务时,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

具体职责有:

维护警区内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预防制止犯罪活动;警戒突发事件现场,疏导群众,维护秩序;参加处理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参加处置火灾事故,维护秩序,抢救人员和财务;维护交通秩序;制止妨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接受公民报警;劝解、制止在公共场所发生民间纠纷;制止精神病人、醉酒人的肇事行为;为行人指路、救助突然受伤、患病、遇险等处于无援状态的人,帮助遇到困难的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受理拾遗物品,设法送还失主或交到拾物管理部门;巡查警区安全防范情况,提示沿街有关单位、居民消除隐患;纠察人民警察警容风纪;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由人民警察执行的其他任务。

五、巡逻警区的划分

划分巡逻警区有人口划分法,面积划分法,和业务量划分法等几种划分办法。

六、巡逻勤务的实施

包括出巡制度、记事制度、报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岗制度。

第二节盘查

一、盘查的概念和性质

盘查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当场盘问、检查的行为。

二、盘查与留置盘问、讯问、询问的区别

1、盘查包括盘问和检查两种行为,而其他三种行为只有问一种行为。

2、留置盘问中的强制约束力要强于当场盘问,且留置盘问的对象只能是经过当场盘问、检查后,认为有进一步审查必要的四种人(被指控为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赃物的),留置盘问应当由盘问的纪录,而当场盘问不需要有记录。

3、盘查中的盘问是针对形迹可疑的人以及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进行的;治安

管理处罚程序中的讯问对象则是违反治安管理的人,询问对象是证人;而刑事侦查过程中的讯问对象则是犯罪嫌疑人,询问对象是被害人和证人。

三、盘查的实施

(一)查时机的选择要点:

1、当违法犯罪活动已经充分暴露或已经确认为使逃犯、通缉犯时,应当及时实施盘查。

2、当违法犯罪行为人正在实施不法行为时,人民警察应当当场盘查,及时制止。

3、在没有获得违法犯罪证据时,可以根据违法犯罪动向,根据现场环境,巧妙运用欲擒故纵的技巧,等候其露出马脚,在实施盘查。

(二)盘查地点的选择

1、选择视野开阔,地貌简单之处。

2、选择光线明亮之处。

3、选择安静人流较少之处。

4、选择易获得支援之处。

(三)盘查的策略

1、先观察、后盘问,在检查。

2、盘问要柔中有刚,以智取胜,检查要谨慎彻底。

3、欲擒故纵,查防结合。

四、有关留置盘问的若干规定

一般留置盘问的时限是12小时,确实难以排除嫌疑的可以延长至24小时,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且在24小时以内仍不能排除犯罪嫌疑的,可以延长至48小时。

第三节堵截

一、堵截的概念和种类

堵截是公安机关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依法在交通要道、省际交界处设立关卡,对可疑车辆、行人进行盘问、检查,以发现和截获违法犯罪分子、违禁品和赃物的勤务活动。

二、堵截的职责

堵截首先要充分发挥堵截阵地的控制作用,要坚守岗位,保持警惕,严把关口。其次,要熟悉敌情、各地发布的统计通报以及各时期治安工作的重点,保证及时发现捕获在逃犯和犯罪嫌疑人。在此,积极截获赃款赃物,减少国家和公民的损失,查禁违禁物品,打击走私贩私活动,保障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最后,要协助查破各类刑事案件,同时确保人民警察自身安全和人民群众不遭受无谓的伤亡。

三、堵截的实施

实施堵截勤务时,应当考虑的条件有:掌握犯罪嫌疑人或重大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跳、衣着或其携带物品的明显特征。要考虑从发案到发现案件时间的长短。要考虑堵截现场的人员流量情况和交通工具条件。

第四节备勤

一、备勤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备勤是指备勤人员在公安机关内部整装待命,以备突发事件发生或需执行临时勤务之用。

二、备勤的作用和要求

公安机关应当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安排适当警力备勤,配备相应器材和交通工具,保障随时执行各种紧急任务。

作业:

比较分析盘查与留置盘问、讯问、询问的区别。

第七章公安人口管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我国户口管理的基本制度。

2、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及其管理办法。

3、重点人口的范围及管理办法。

4、户口调查的相应规定。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户口管理概述

一、户口管理的基本概念

是依法手机、确认、提供本国逐户居民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人口基本信息的国家行政管理。

二、中国户口管理的主要业务

各国户政管理都有的业务:划分管辖区域,编订住户门牌;经常性人口登记和定期统计;身份证件管理;住户人口管理和住户人口档案资料管理。

中国户口管理的特有业务:户口迁移控制;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对象的管理。

三、户口管理的公共安全功能

户口管理的公共安全功能有对违法犯罪者的心理震慑功能,人身辨认功能,时空控制功能,组织防范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

第二节人口的常住管理

一、户口管理的前提性工作

应科学划分责任区,一般以一名民警管理1000户或实有人口3000人左右为标准。再有,要加强部门协调,搞好住户门牌管理。

二、常住户口登记

公安派出所和未设公安派出所乡镇的乡镇人民政府是户口登记机关,负责本辖区的户口登记工作。

三、居民身份证件管理

居民身份证是中国政府依法对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统一颁发的具有证明公民身份效力的法定证件。

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是对原有户政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从以户为主向人户兼顾、以人为主转变,从静态为主向动静结合、以动为主转变,逐步实现人口管理的证件化。实行身份证管理也有利于社会人口管理的现代化。实行身份证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

第三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

一、流动人口及其社会效应

大量流动人口的产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巨大社会进步,流动人口打破封闭和僵化,改变“二元”结构,为市场经济开辟道路,为农村提供加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为城市带来良性循环的巨大推力。当然,人口的无序流动对现实社会基本建设产生了巨大冲击。

二、流动人口有关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

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肾盂劳动力的转移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兴利除弊。

应当多加疏导,完善就业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强化治安管理,搞好宣传教育。

第四节重点人口管理

一、重点人口及其列管范围

重点人口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危害社会治安可疑,需要纳入工作范围由公安机关实施重点管理的人员。

重点人口有5类20种。(115页)

二、重点人口管理的重要意义

及时发现、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时教育、挽救违法犯罪人员,从根本上遏制犯罪;及时为查破各类案件提供重要线索;及时、广泛收集各类信息,支持各项公共安全工作。

三、重点人口管理方法

重点人口应当运用调查了解、查证核实、重点控制、积极疏导、帮助教育的方法。

第五节监外犯罪监管

监外犯罪监管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被判处管理、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五种社会服刑罪犯实施监督改造的刑罚执行工作。

一、监外罪犯、考验期与监管机关

(教材119页)

二、监外罪犯应依法遵守的规定

各类监外犯罪都应当遵守的一般规定:(教材第119页)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外犯罪应遵守的特殊规定:(教材第120页)

保外就医犯罪应当遵守的特殊规定(教材第120页)

三、监外罪犯监管的主要工作

第六节户口调查

一、户口调查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是通过实地核查等方式了解和掌握辖区内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与公共安全情况的户口管理业务。

二、户口调查的有关制度

入户调查应当身着工作制服并出示证件;非紧急情况并经领导批准,不得在居民就寝后前往;今入单身女性家中应有女性陪同或两人以上前往;严禁以户口调查为

名进行搜查或变相搜查,严禁追问个人隐私;尊重被调查人,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当地习俗,为调查人保守私人秘密。

作业:

简述重点人口管理制度的对象及其一般程序。

第八章公共秩序管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制度。

2、重点地区的治安管理规定。

3、大型活动治安管理的办法。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模拟试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

一、公共场所的含义和特点

是相对于企事业单位、私人住所而言的,它是指向社会开放的,共社会成员自由往来并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

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基本方法

登记、备案;日常治安监督和检查;采取相应治安行政措施。

三、公共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

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娱乐服务场所经营者及从业人员明确其应承担的治安义务,对娱乐场所应当进行治安监督和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治安宣传教育,收集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信息,预测并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四、公共交通场所治安管理

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特点:人员密集性和流动性,增大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难度和重要性,公共场所的违法犯罪主要是流窜作案。

五、游览场所治安管理

对游览场所,应当监督和督促场所落实个性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巡逻执勤,查处违法行为,指导并督促场所加强防范能力。

六、商品交易场所治安管理

第二节重点地区治安管理

是指在公安实践中,地域形成相对特殊,人、车、物流量较大,人员成分复杂,刑事、治安案件问题突出,秩序长期较乱、社会影响较大,需要重点整治的地区。

一、城乡接合部治安管理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治安复杂地带,物质财富相对集中,容易成为犯罪分子逃避打击,进行犯罪的避风港。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

当前应当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周边地区的突出问题是盗窃、哄抢企业物资资财等违法犯罪突出,厂乡矛盾突出,各种纠纷增多,企业周边废旧金属收购和暂住人口管理混乱,企业自身保卫工作不够重视,自身防范能力差,由于矛盾而引发的报复、伤害案件增多。

三、校园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

四、水上治安管理

第三节大型活动治安管理

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所进行的,有众多人员参加的,具有一定影响的有益的社会活动。

一、大型活动概述

大型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所进行的,有众多人员参加的有一定影响的有益的社会活动。

二、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治安管理中的职责

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三防”,一防破坏;二防事故;三防流氓滋事。

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审批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审批由申请人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做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特别重要,影响大的活动,还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审查批准。

四、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

在大型活动进行期间维护场内外及周边治安秩序时应当根据需要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进行交通管制,划定活动停车场地并指挥机动车辆停放,在入口处协助工作人员维护入场秩序,配备警卫力量保卫首长和重要来宾的安全,公开警力和秘密警力相结合,维护好活动现场秩序,指挥、控制出场、散场秩序,注意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随时准备应急处置。

第四节集会游行示威管理

一、集会、游行、示威的概念

集会是指公民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是指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示威是指公民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一集会、游行、示威、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二、集会、游行、示威的审批程序

应由举行地的市、县级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受理并批准游行示威活动。但是国家举行或者根据国家决定为庆祝、纪念、声援、抗议等而组织的公民参加的集会、

治安管理学习题集

治安管理学习题集 第一部分填空题 一、填空题 1、一般的治安行政处罚种类包括三种:警告、__________________和拘留。 2、目前公安机关管理的危险物品主要有:(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用爆炸物品、(4)剧毒物品、(5)易燃化学物品、(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必须经_________________批准。 4、收容教育是指公安机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违法人员实施的集中在特定的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教育的方法,其期限为___________至_________。 5、依照法律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年满___________的中国公民,应当申领居民身份证。 6、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由___________逐人整理列管或撤管材料,填写《列(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经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 7、治安管理的权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有宣传教育权、监督检查权、行政管理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民警察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治安管理本质的科学理论根据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 C.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 D.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警察机关“巡警部”建立的时间是( ) A. 1902年 B. 1905年 C. 1907年 D. 1908年 3.治安管理本质的外在表现是( ) A.治安管理特征 B. 治安管理手段 C.治安管理功能 D.治安管理职权 4.治安管理部门现实开展的“四防”宣传教育中的“四防”是指( ) A.防火、防盗、防特、防破坏 B.防火、防特、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 C.防火、防盗、防特、防治安灾害事故 D.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 5.我国治安管理原则体系中的根本原则是( ) A.“服从、服务”原则 B.“专群结合”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公秘结合”原则 6.治安行政执法的基础是( ) A.保证治安行政执法公正 B.依照法定程序严格执法 C.依法认定治安行政法律关系 D.在治安管理过程中做到执法守法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与概括 4.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5.顺应. 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外部变化。 6.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是指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7.本我包括人的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特点:原始,本能,人格特点中最难接近,强有力的。 8.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成分,从本我中发展出来,支配行动,思考过去,计划未来,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属于人格的控制系统。 9.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包括良心与自我理想。也属于人格的控制系统。 10.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1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 12.胎儿从受孕到子宫前期娩出的小儿。 13.胚胎妊娠8周前娩出的胎体。 14.依恋是婴儿与主要依恋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5.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16.性别化 17.学习253 广义的学习是指在生活中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8.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最适合幼儿特点的、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19.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包括认识、情感与品行成分。 20.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21自我评价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一种包含社会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与行为,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 22.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与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23.反抗心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的心理特征。 24.精神障碍 25.焦虑 26.抑郁常用来描述一种普遍的悲伤,痛苦或失望的情绪状态。 27.压抑当需求、愿望等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28.性别角色标准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 29.性别角色认同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直觉和信念。 29.性别角色偏爱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30.性别化 31.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而引起的对学习的向往,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自然辩证法1

现代科技革命与和谐发展 摘要:论文主要介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从观念上开始改变了与自然界之间的主客关系,并积极发展科学技术,通过科技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发展科技革命社会关系生态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行为合拍、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和谐发展强调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高度综合和合理竞争,共生与自生能力的结合,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耦合,时、空、量、构、序的统筹,以及哲学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实现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因此,和谐发展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1] 一为什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人与自然发生了什么问题。 自然界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对人类有“生身之赐”,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食量和精神食量,对人类有“养育之恩”,可以说大自然像母亲一样无私的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人类获取资源便自身得到巨大发展之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报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在平衡的关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可是,由于贪婪,人类过度的向自然母亲索取,是资源消耗超过自然地承受能力,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热衷主客分体,凌驾于自然之上,只图克服自然,战胜自然,把自然仅仅看成是一种供人“使用”和“消遣”的对象,并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渐将人类自己视为绝对的主体,对自然资源采取了无节制的支配,掠夺,占有和挥霍的野蛮态度,这种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发展到了很不协调的地步,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从而产生“全球化问题”。而“全球化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大自然毫不留情的对人类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报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日益从自己的行为中醒悟过来,促使自己在活动内容和理想目标的中心问题上进行深刻反思。人类要生存和发展,既不能继续“人类中心主义”,又不能走“自然中心主义”的极端,光明的前程是忠诚于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不仅使人类拥有了更多的开发自然的能力,也给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带来了转机。 新科技革命也叫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科技革命源于人类发展需求的强大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至30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大变革,这将为全球科技创新和文明

《治安管理学》教学大纲word资料20页

《治安管理》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2009司法警务专业 适用专业:2009级司法警务 学时:36课时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治安管理学》课程是按照非治安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开设,是我院2009级司法警务专业的职业能力拓展课。主要讲授治安管理基本理论、治安管理的手段、治安勤务、户口管理、公共场所管理、大型活动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治安案件查处等内容。课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可操作性,为学生将来胜任基层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岗位和经培训能从事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 二、使用教材说明 《治安管理学》是由熊一新主编、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5年2月第一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指定教材。 三、学生学习参考书目 1、《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教程》,熊一新、王彩元、石向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2、《国外境外城市治安管理》,黄菊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徐乃龙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4、《查禁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手册》,公安部法制局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5、《治安勤务教程》,廖志恒、冯锁柱、陈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6、《治安管理学教程》,丁建荣、周建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四、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治安管理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治安管理的涵义、特征,明确治安管理的范围,理解治安管理的任务、基本原则和熟悉治安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教学重点:治安管理的概念;治安管理的范围、特征 教学难点:治安管理的任务、基本原则和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讲治安管理是什么(2课时) 一、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治安管理现象 二、什么是治安管理 三、治安管理的范围有哪些 1、公共秩序管理 2、户政管理 3、道路交通管理 4、消防管理

发展心理学1

第一章认识我们自己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历史,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式及研究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ehology) 心理发展(mental development) 发展历史(development history) 研究原则(research principle) 每一天都有一些新的生灵降临到这个世界,看起来他们很像你我的样子,但要小一些。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他们有自己奇特的言语,会问很多问题。显然,他们是想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目标是要取代我们来管理地球。他们就是儿童。 一个孩子怎样成长为一个大人?不研究儿童就无法揭开这个谜。这是儿童研究最富有吸引力的一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原因:儿童对世界的理解与成人对世界的理解有着质的区别,想了解儿童的世界谈何容易,甚至可能同了解另一种文化或另一个星球的人一样复杂,这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来帮助我们。 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心理学,它以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期间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具体来说,它研究的时间界限是从受精卵到十七八岁。如果从发展的时期来看,这个时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胎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小学生阶段)、青春期(初中生阶段)和青年初期(高中生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或分支。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心理规律,即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而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同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又转过来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着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

2019年自考《治安管理学》复习题

2019年自考《治安管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治安管理: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治安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方面。 治安耳目:是公安机关物建、使用的秘密力量的一种,是为收集难于公开收集的特殊治安信息、实施公开管理无法替代的特殊控制而建立的,专门用于治安管理领域的一种秘密控制力量。 户口管理:也称户政、户政管理、户口行政管理,是依法收集、确认、提供本国住户居民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人口基本信息的国家行政管理。重点人口: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危害社会治安嫌疑,需要纳入工作范围由公安机关实施重点管理的人员。 特种行业:是公安机关的专业用语,是指在社会服务行业中由于业务中由于业务和经营方式同社会治安密切相关,根据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公安机关实行特种治安行政管理行业。 治安的重点地区:一般是指地域形成相对特殊,人、车、物流量较大,人员成分复杂,刑事、治安案件多发,治安问题突出,秩序长期较乱,社会影响较大,需要重点整治的地区。 堵截:堵截是公安机关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在交通要道、省际交界处设立关卡,对可疑车辆、行人进行盘问、检查,以发现和截获违法犯罪分子、违禁

品和赃物的勤务活动。 户口登记:是依法记载住户居民人口基本信息并及时反映有关变化情况的户口管理业务。常住户口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做好包括常住户口登记在内的户口登记工作,对于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 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依据治安管理法律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受案调查的法律事实。群体性治安案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法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专项斗争:治安整顿又称“专项治理”或者“专项斗争”,是治安管控措施之一,是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对集中警力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区域出现的、相对突出的某些治安问题,依法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工作过程。 流动人口:是指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常住地市区或乡镇之外滞留过夜的移动人口。 简答 治安管理任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所担负的治安管理责任的总和和概括,是治安管理职能的具体化。其内容包括:(1)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3)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臵治安事件;(4)协助国家其他行政管理;(5)救助群众危难,提供社会服务。

《治安管理学》课程.

《治安管理学》课程.

————————————————————————————————作者:————————————————————————————————日期:

《治安管理学》课程 教学大纲 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 治安教研室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治安管理学是关于治安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的知识体系,是治安管理工作实践 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它具有很强的实践综合性,是公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公安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业务课程,是国家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社 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让学员了解治安管理的基本理论,明确当前治安问题的规律特点;正确运用治安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总结治安管理的实践经验,掌握各项治安管理业务的工作要领,为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治安问题、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相关知识的掌握 《治安管理学》是一门公安专业学员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综合性、法律性、实用性、操作性较强,必须特别注意其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紧密衔接与配合,学员应先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一定的公安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对警察职能和公安工作性质的了解,掌握公安学、心理学、犯罪学、化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等。 2、具备完备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其他禁毒方面的政策、法规等。 3、具有一定的特殊技能。如:盘查、抓捕、追捕战术、射击技术、警械使用技巧等警体技能等。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及其基本内容,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明确本课程在整个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针对本课程性质、特点和任务,紧密结合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更新教学方法。 3、让学员掌握查处治安案件,处理各类治安行政事务以及处置其他有关公安行政管理事务基本技能。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系统讲授课程知识与对主要内容进行实践两方面。具体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模拟教学、实战教学、实验教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2、充分运用好多媒体等新教学手段。 3、注意介绍治安管理工作中的新信息。 4、尽量使用“案例、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 5、注意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治安管理学》课程.

《治安管理学》课程 教学大纲 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 治安教研室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治安管理学是关于治安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的知识体系,是治安管理工作实践 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它具有很强的实践综合性,是公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公安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业务课程,是国家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社 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让学员了解治安管理的基本理论,明确当前治安问题的规律特点;正确运用治安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总结治安管理的实践经验,掌握各项治安管理业务的工作要领,为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治安问题、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相关知识的掌握 《治安管理学》是一门公安专业学员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综合性、法律性、实用性、操作性较强,必须特别注意其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紧密衔接与配合,学员应先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一定的公安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对警察职能和公安工作性质的了解,掌握公安学、心理学、犯罪学、化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等。 2、具备完备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其他禁毒方面的政策、法规等。 3、具有一定的特殊技能。如:盘查、抓捕、追捕战术、射击技术、警械使用技巧等警体技能等。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及其基本容,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明确本课程在整个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针对本课程性质、特点和任务,紧密结合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更新教学方法。 3、让学员掌握查处治安案件,处理各类治安行政事务以及处置其他有关公安行政管理事务基本技能。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系统讲授课程知识与对主要容进行实践两方面。具体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模拟教学、实战教学、实验教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2、充分运用好多媒体等新教学手段。 3、注意介绍治安管理工作中的新信息。 4、尽量使用“案例、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 5、注意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编写者:治安2012级梁家曦呕心沥血之作

第一编治安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治安学概述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及相关概念 要点如下: 1、治安的含义及其实质; 古代治安的含义 (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 近代治安的含义 (1)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社会治安问题 第二,社会治安秩序 第三,社会治安状况 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 (2)狭义的治安:有两个层次的涵义,即 1,社会治安秩序 2,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 2、现代治安的属性和特征; 属性:在阶级社会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国家宪法、刑事法律和治安行政法律所规范的有关国家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民人身或民主权利的一种社会状况。

特征:(1)社会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 (2)社会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 (3)社会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范围 3、治安管理的概念; 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行行政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4、治安学的概念; 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治安现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完善和发展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学。 难点如下: 1、现代治安的含义及属性; 2、治安的定义所表现出来治安的特征。 第二节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1、治安学的研究对象;(两个方面) (1)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 (2)一般治安问题及其对策 2、治安学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经历了五个阶段 3、治安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4、治安学的课程结构。 难点如下: 1、治安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 2、治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治安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中有关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行政法律监督,以及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等方面的理论,对治安管理学具有指导作用。 (2)治安学与刑法学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1章科学、技术与文明 1.1复习笔记 一、科学的旨趣 1.科学的主要内涵 人们今天所讲的科学,是现当代意义上的大科学,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科学是一种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不再局限于个别科学家自发的认知过程,而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 (2)科学作为特定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成果,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知识系统又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构成当代观念和文化的重要方面。 (3)科学活动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与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相互作用。 2.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活动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知识。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知识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学说传统,同时它又充满着创新机遇,在不断地增添新的内涵。 (1)科学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框架,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它已经是人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知识体系。 ①小而言之,科学知识已经渗透于人们的常识之中,例如,虽然人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见过细菌和病毒,但人们已经接受的科学知识告诉人们,它们是导致很多疾病的原因。 ②大而言之,科学知识为人们勾勒出了世界的图景,对此图景的细节描绘就是科学的各

个分支学科,它们从整体上构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 (2)科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杂,可大致分为数学与逻辑、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三大门类。 ①数学与逻辑是科学研究的演算工具和抽象化的方法基础。 ②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分别研究非生命物质和生命体。 ③对于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最为关键的是物质科学。 (3)科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而言更有条理、更精确和更可靠,因而可以成为大家公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某些科学家个人的知识。 ①科学知识是用逻辑组织起来的严密的知识体系。任何成熟的科学知识都是有条理的,即便是新提出的科学假说,逻辑上的自洽也是每一个科学命题的必要条件。 ②科学知识较其他知识而言更为精确。其主要原因是科学十分注重定量分析,并通过尽可能精细严密的数学演算和推理使科学能够更精确地解释和预见自然过程。数学方法的应用,使科学知识具有了一种高度抽象的精确性。 ③科学知识较其他知识而言更可靠。这是因为,科学知识建立在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建立在“眼见为实”之类的直观感知之上。 3.光和颜色的研究 在科学史上,有两个思想巨匠研究过光和颜色,一个是牛顿,一个是歌德。 (1)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了单色光,然后又用一个倒置的三棱镜将单色光束还原为太阳光,这显然是一个人人皆可重复的实验。 (2)歌德则仅用肉眼的感觉描述颜色,并希图建立一门颜色学。但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即便相同,对感受的记载也会有很大的模糊性,难以接受重复检验。 (3)两相比较

2020年7月全国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治安管理作为国家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具,决定其本质的是()A.其内容与范围B.统治阶级的权力机关 C.国家的社会状态D.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性质 2.在我国古代,出现了一些治安管理职能的分工,并设置了相应的官吏的时期是()A.夏王朝B.商王朝 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 3.按照治安管理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将治安管理的功能分为() A.规范功能与社会功能B.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 C.一般功能与具体功能D.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 4.治安管理基本原则的本质属性是() A.阶级性B.文化共同性 C.社会性D.共同意志性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从分类来看属于() A.治安管理组织规范B.治安管理业务规范 C.治安管理处罚规范D.治安行政监督规范 6.治安管理手段区别于其它公安专业手段的重要特征是() A.辅以秘密手段B.立足于预防 1

C.有同一目的性D.依托警察权 7.巡逻勤务的基本原则是() A.快速反应B.全时空控制 C.主动预防D.科学规划巡逻任务 8.实施盘查的人民警察与盘查对象应保持的距离约为() A.1米~1.2米之间B.1.2米~1.5米之间 C.1.5米~2米之间D.1.8米~2米之间 9.民警化装守候在犯罪嫌疑人可能落脚的地点的堵截形式是() A.伏击堵截B.设卡堵截 C.固定堵卡D.定点堵截 10.公安派出所民警上门办户口所体现的户口登记工作原则是() A.惟一常住B.户为单位 C.因地制宜D.既方便群众,又严密管理 11.在公安派出所,负责研究户口档案资料,为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是()A.所长B.教导员 C.外勤民警D.内勤民警 12.因调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配备人员而产生的户口迁移,其类型属于() A.调动迁移B.计划迁移 C.安置迁移D.投亲迁移 13.公安派出所对重点人口进行清理考察,至少应当() A.每年进行一次B.每6个月进行一次 C.每季度进行一次D.每个月进行一次 14.张某(女,47岁),2018年5月被解除劳动教养,现住地公安派出所民警将其列为重点人口进行管理,其主要管理方法应是() A.调查了解B.重点控制 C.积极疏导D.帮助教育 2

2018年自学考试《治安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治安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题 群众性事件处臵原则: (1)党委、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原则 党委、政府领导,是指要把群体性治安事件处臵工作臵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自觉接受党委、政府的指挥;要成立以党委、政府为领导核心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处臵总指挥部,统一行使整个处臵工作的指挥权。 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要积极建议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亲临现场,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要维护好现场秩序,确保党政机关等重点部位及现场人员的安全。 公安机关在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同时,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臵群体性治安事件。参与时间处臵的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只能作用,统一认识,步调一致,以发挥整体功能。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诸多消极因素、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反映,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对于这样一种政策性很强的群众工作,只有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协同配合,发挥整体功能的优势,才能及时稳妥地做好。为此,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正确处理党委、政府领导与分工的关系;严明纪律,增强整体观念,各单位和部门不能擅自行事;建立完备的通信网络,沟通上

下级之间的联系。 (2)防止矛盾激化原则 群体性治安事件大多是人民内部引发的,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教育疏导工作做好了,就能避免事件发生,或将事态控制在萌芽阶段,以减轻危害后果。 因此,党政部门应强化思想整治工作,积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调好各种社会矛盾,不使事件过大蔓延。公安机关要发挥专政机关的强大威慑作用,按照“可散不可散,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以教育疏导为主,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耐心地做好劝阻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属于反映强烈的政府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应向党委、政府反映,由有关部门出面解决。对于被煽动起来闹事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既要耐心说服教育,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 (3)依法果断处臵原则 依法果断处臵,是指在处臵群体性治安事件中,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失时机,当机力断,反映迅速,以较少的代价争取最理想的结果。事件处臵时,如果能正确坚持这一原则,就能有效地将事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实施事件的调查,及时了解情况,分清是非曲直,找出问题的症结,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平息事态。因此,在事件刚发生,事态尚未扩大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控制事态的发展,对已经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时间,应即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1 1. 二因素理论 p10 2. 复演说 p18 - p19 + p187 3. 比率智商 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普莱尔 ” -《儿童心理》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 什么是 “ 遗传与环境之争 ”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P9 -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 P12 -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 P15 -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 P16 - P17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 P44 -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P37 -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 P41 - P43 1. 髓鞘化 P70 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 视崖实验 P88 4. 前语言思维 P92 02 年名 5. 依恋 P95 6. 陌生情景 P98 7. A 非 B 错误 P93 8. 抓握放射 P72 9. 双向性原则 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P83 - 84 P85 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01 年论述 P96 - 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 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 年简 78 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 P100 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 模仿性游戏 P108 3. 单词句 P110 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 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05 - 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01 简答 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 - 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1. 平行游戏 P133 2. 积极词汇 P139 3. 消极词汇 P139 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 5. 内部言语 P140 01 、 02 名 6. LAD P146 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

治安管理学关键词复习

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基本目标:1、警力要下沉2、保障要有力3、班子要加强4、素质要提高5、管理要规范。 强行带离现场的对象: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经命令解散拒不离开现场的人。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越过公安机关依法设置的临时警用线或者进入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特定场所周围一定范围或者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导致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现场出现危险、秩序混乱、影响活动正常进行的人员。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有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 巡逻警区:是指巡逻执行机构为了便于巡逻,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将其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执勤区域,根据勤务规划,将警员安排到这些执勤区域勤务,并明确警员的责任。这些小的执勤区域就是巡逻警区。 巡逻八个结合:定线和乱线。一般和重点;白天和夜间;公开和秘密;人力和技术;单一和综合;专业和业余;武装和一般 盘查: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对形迹可疑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检查的行为 十看十对:看证件对年龄;看面貌对年龄;看原籍对口音;看举止对职业;看言行对学历;看衣着对身份;看物品对来源;看同伴对关系;看去向对方位;看神情对心态。 盘问对象:身份可疑;体貌可疑;行为可疑;携带可疑物品;痕迹可疑;有其他可疑之处。 治安耳目的物建原则:一是就地建立原则,就地物建、使用,禁止跨区域活动;二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确有条件、确能管好才物建;三是合理布局原则,既照顾全局,又控制重点,与公开管理切实互补;四是积极稳妥原则,积极物色,慎重建立,大胆使用,严密监督,既争取正面效益又防止负面影响。 3、社会治安防控的具体指标 1“一个下降”:即刑事犯罪案件的发案率(发案数/万人)明显下降。 2“两个遏制”:整个刑事犯罪中两抢(抢夺、抢劫)、两盗(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直接影响公众生产生活与安全感受的多发性案件的上升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3、“三个上升”:通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刑事犯罪案件的破案率稳步上升,社区公众的安全感稳步上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公安工作的满意度稳步上升。 4、“四个不发生”:即努力争取本区域月度、季度、年度内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群死群伤事故、影响恶劣的黄赌毒案件和其他重大恶性案件。 户口管理:也称户政、胡政管理、户口行政管理,是依法收集、确认、提供本国住户居民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人口基本信息的国家行政管理 户政管理具体业务:划分管辖区域,经常性人口登记和定期管理;身份证管理;住户人调查;住户人口档案资料管理 重点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对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可疑的人口群体实施的特定治安行政管理。 重点人口管理制度:列、撤管审批制度;分工负责制度;通报协查制度;材料传递制度;定期清理考察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基本措施:调查了解;查证核实;重点控制;积极疏导;帮助教育 重点人口的列管范围(一)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二)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三)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四)因故意违法犯罪被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5年的。(五)吸食毒品的。 流动人口主要措施:多方加强疏导;完善就业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强化治安管理;搞好宣传教育 需申领暂住证的人群:年满16周岁的人员,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都应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其中,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出差等人员,不申领暂住证。而其他所有务工人员,都应申领《暂住证》。 公共秩序管理 公共场所管理的基本方法:备案登记;日常治安监督检查;采取相应的治安行政措施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措施:1、开展宣传教育:保障消防安全的义务;依法配备硬件及软件设施,依法调整场内部结构的义务;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的义务;配合治安监督检查的义务,必须依法雇佣并管理从业人员的义务;不得违法接纳未成年人的义务。2.进行治安监督检查;3对从业人员进行治安宣传教育,4收集娱乐场所的治安信息。5适时整顿突出的治安问题 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防破坏:拦截首长车辆;煽动群众起哄闹事;纵火爆炸。防事故:电路电器安装使用不当而引起触电和火灾;建筑物,特别是临时搭建物超负荷或受外力冲击而致倾覆;人多拥挤在成混乱而致挤伤踩伤甚至死亡。防流氓滋事:喝倒彩起哄;故意损坏展品;调戏女演员女工作人员和女观众;乘拥挤之机侮辱妇女。 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举行期间维护现场内外及周围治安秩序的具体措施 1、在活动现场外,可根据需要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进行交通管制 2、划定活动停车场地并指挥机动车辆停放 3、在入口处协助工作人员维护入场秩序 4、配备警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1解析

发展心理学名词总结: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 2、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3、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 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4、图式:指主体的动作、结构和组织.是智慧结构的基本单位,图式是主体已有的结构,通过儿童的探 索而获得的经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5、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己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使同化和顺应更好的过程. 8、横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 究设计形式。

9、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10、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的方法。 1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数 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2、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原 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14、定性分析:是对发展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 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 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15、定量分析:根据研究数据的变异性与统计规律性的对立统一,对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被称为定量 分析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1)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一班;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论述中共;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目前我国的生态困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一班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论述中共十八大所部署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根据和战略意义。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