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新药和新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结核病药物治疗新进展研究

结核病药物治疗新进展研究

结核病药物治疗新进展研究理想的抗结核药物具有杀菌灭菌或较强的抑菌作用,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价廉使用方便、药源充足;经口服或注射后药物能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并能渗入吞噬细胞腹膜腔或脑脊液内疗效迅速而持久。

肺结核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1、异烟肼(Isoniazid,INH,H)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是全效杀菌药。

对其他细菌、病毒无作用。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0.05μg/ml,可杀灭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分子量小,口服后几乎完全吸收。

生物利用度达90%,口服300 mg 的剂量,1~2 小时达高峰浓度,1~4 小时血浓度0.6~3.4μg/ml。

主要不良反应①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②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

⑧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④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柯兴氏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⑤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⑥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⑦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利福平(Rifampicin,RFP,R)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对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9~1.56μg/ml。

最低杀菌浓度(MBC)0.78~3.125μg/ml,血浓度比MIC 高75 倍,对细胞内、细胞外、任何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杀菌作用,是一种完全杀菌药。

作用机制:利福平与细菌的RNA 聚合酶β亚基结合,干扰信息核糖核酸(mRNA)的合成,进而阻碍其DNA 的合成,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细菌死亡。

主要不良反应①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③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③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陈大勇结核病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人1000万人,而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患者高达300万人。

结核病的初始耐药率为28.1%,继发耐药率为41.1%。

因此,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进展做一简介。

1.利福霉素类药物利福喷丁(Rifapentine)为利福平的环戊基衍生物,其体外抑菌作用比利福平强2~4倍,是一种长效抗结核药物,一周给药1~2次,每次500~600毫克。

近年对本品进行延长给药间歇至两周1次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该药的治疗结束痰菌阴转率为98.9%,故认为是一种价廉、高效、低毒且适用于临床督导给药的新药。

利福布丁(Rifabutin)的抗菌活性为利福平的2~4倍,对利福平敏感菌的MIC是低的(<0.06微克/毫升),而对利福平耐药菌株的MIC则明显增高(范围为0.25~16.0微克/毫升)。

它与利福平存在交叉耐药,但它的MIC比较宽的范围又显示利福平耐药菌株对利福布丁有一定的敏感性。

本品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均强于后者,使其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且具有较强的活性。

KRM1648(Benzoxazinorifamycin)系新合成的利福平衍生物,属于苯并(口恶)嗪利福霉素,由于本品比利福平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对利福平有耐药性,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此外,正在研究中的还有F22、F22Q、CGP7074CGP27557等新型长效抗结核药物。

2.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结核杆菌暴露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自发突变率很低,约为1/106~1/107,同时,此类药与其它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并具有体内分布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因已成为治疗耐药结核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

氧氟沙星是第一个治疗结核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香港已将氧氟沙星与其它药物配伍,作为多耐药慢性肺结核病复治的常规药物。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用该筛选途径找到的化合物已经 具备在有效浓度下渗透入细胞内 并到达其作用靶位的能力
候选药物因在病原菌中的作用靶 位与人体细胞的类似而宣告放弃
以作用靶位为基础的新药筛选 注重于病原菌独有的靶位和生
化过程
简便, 但获得候选药物的机会 较全细胞筛选法小,发现的候 选化合物也可能因其不能穿过 细胞膜或不能绕过微生物防卫 系统而在全细胞分析中显示无 效
effective new regimens
Clinical Trials urgently needed New drugs be compatible with concomitant ART And have no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other tuberculo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regimen
新药研发的特点
周期长
涉及面广,操作复杂 高投入、高风险
Current Therapy and Unmet Needs in TB
Need for new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regimens
treatment of drugsensitive disease is long
Phase II (TB patients) EBA (2 wks.) and SSCC (8 wks.) Quantitative Cultures / time to conversion + PK/PD
Phase III (TB patients) Large scale clinical trials Treatment failure / relapse Tolerability / safety

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109·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进展王改利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结核病是由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可攻击机体的多个组织与器官,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常见。

目前,肺结核传染病依然是世界重大疫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病情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不断出现,使得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备受公众关注。

因此,本文对抗结核病药物的治疗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作一综述,以对后期临床用药及新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耐药 合理用药结核传染病是影响人们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

肺结核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高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临床常见咳血、咳嗽、低热等典型症状。

患者在疾病早期并察觉不到异常症状,且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等到病情处于严重阶段时,不仅治疗难度明显提升,而且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早期有效诊断检查方式尤为重要[1-2]。

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不断出现,使得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备受关注。

治疗肺结核患者,合理的用药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耐药及病情复发。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抗结核病药物的治疗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为后期临床用药及新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肺结核的病原学及其发病机制1.1…病原学结核菌是德国微生物学家Robert…Koch在1882年实验过程中发现的。

结核分枝杆菌被证实为肺结核的主要感染病菌,致病率高达…90%以上。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较复杂,在显微镜下,结核菌为细长稍弯曲或直的杆菌[3]。

蛋白、类脂质及多糖为该病菌的主要组成物质。

其中蛋白可以引起患者的过敏性反应,类脂质则是结核节的主要致病物质,会造成患者组织的坏死及结核的变态反应,多糖则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

1.2…发病机制在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明显高于涂阴性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降 低感染结核病的风险。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将结核病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青少 年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抗结核新药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治愈 了数万例耐药结核病患者,显著降低 了结核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知情同意权
确保受试者充分了解试验目的、风险和权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避免任何形式的强迫或诱导。
隐私保护
确保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得到严格保密,防止数据泄露和 滥用。
确保药物可及性与公平性
降低药物价格
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抗结核新 药的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可负担的药 物。
完善药品采购机制
探索新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克服现有抗结核药 物的局限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联合用药方案
研究更加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政策与资金支持的重要性
政策引导与激励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制药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投入抗结核新药的研究。
资金投入
加大对抗结核新药研究的资金投入,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经费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 资源参与研究。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目录
• 抗结核新药研究背景 •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 抗结核新药的潜在突破 • 抗结核新药的未来展望 • 抗结核新药的挑战与对策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抗结核新药研究背景
结核病现状与挑战
1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每年约有 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约150万人因结核病 死亡。
2
耐药性结核病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耐多药结核 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肺结核治疗新进展

肺结核治疗新进展

(三)利福霉素类
1、利福平(RFP,R):MIC 0.02~0.5mg/L, 利福平(RFP,R): ):MIC 0.02~ 对细胞内外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 对细胞内外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称“全杀 菌剂” 最适剂量: 10mg/kg,体重 体重<50kg, 菌剂”。最适剂量:8~10mg/kg,体重<50kg, 用量0.45g qd;体重>50kg,用量0.6g, 0.45g, 体重>50kg,用量0.6g 用量0.45g,qd;体重>50kg,用量0.6g,qd, 血药峰浓度12mg/L T1/2为 12mg/L, 小时。 血药峰浓度12mg/L,T1/2为2~5小时。须空 腹应用。单独应用最易产生耐药性。 腹应用。单独应用最易产生耐药性。 2、利福定(RFD):作用较利福平强,但临 利福定(RFD) 作用较利福平强, 床疗效不如利福平,现应用较少。 床疗效不如利福平,现应用较少。
(二)氨基糖甙类
3、丁胺卡那霉素(AMK):对耐链霉素结 丁胺卡那霉素(AMK): ):对耐链霉素结 核有效, 4~8mg/L, 核有效,MIC 4~8mg/L,对非结核分支杆 菌较好。 菌较好。 4、卷曲霉素(CPM):作用仅为链霉素的 卷曲霉素(CPM): ):作用仅为链霉素的 一半, 1~8mg/L。 一半,MIC 1~8mg/L。 单向交叉耐药性:SM-KM-AKM单向交叉耐药性:SM-KM-AKM-CPM 不良反应:肾毒性;耳毒性,儿童慎用; 不良反应:肾毒性;耳毒性,儿童慎用; 过敏反应。须肌肉注射,不宜坚持! 过敏反应。须肌肉注射,不宜坚持!
结核治疗新进展
一、抗结核药物
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 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嗪酰胺、乙胺丁醇。 嗪酰胺、乙胺丁醇。 二线药物:PAS、丁胺卡那霉素、氟喹诺酮 二线药物:PAS、丁胺卡那霉素、 TB1、1321TH。 类、TB1、1321TH。

肺结核的新型治疗方法与疗法创新

肺结核的新型治疗方法与疗法创新

肺结核的新型治疗方法与疗法创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侵袭人体的肺部,导致咳嗽、疲劳、发热等症状。

多年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结核药物,例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然而,由于结核杆菌的逐渐耐药性增强,传统治疗方法已经显示出局限性。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的肺结核治疗方法与疗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与疗法创新。

1. 免疫疗法的创新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对抗肺结核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免疫疗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伊多鲁代酸(IDO)抑制剂的使用已经被证明可以减少肺结核病病变的扩散,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被用于治疗肺结核,通过阻断抑制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有效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2. 基因治疗的突破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对肺结核的基因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例如,科学家们发现,通过靶向干扰RNA的治疗策略,可以抑制肺结核病原菌的生长和复制过程,并阻断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干扰。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也被用于修复与肺结核相关的基因突变,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抗菌肽的应用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段,它们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具有较低的耐药性风险。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新型的抗菌肽可以有效对抗肺结核病原菌。

抗菌肽不仅可以直接杀死结核杆菌,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因此,抗菌肽已成为肺结核治疗领域的新疗法创新。

4. 协同治疗策略的应用传统的肺结核治疗通常采用单一的药物或药物组合,但随着耐药性的增加,单一治疗策略的疗效已经逐渐下降。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协同治疗策略的应用,即将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组合,以增强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例如,将抗结核药物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可以在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Company Logo
第三组:氟喹诺酮类
• 新一代FQ (Lfx, Mfx, Gfx) >> 前一代FQ (Ofx, Cfx)
• 左氧氟沙星 (1000 mg/天)
▫ 低剂量效果不好 (500mg/天)
• 莫西沙星 (400 mg/天)
▫ 体外实验:是抗结核分枝杆菌效果最好的FQ ▫ 比氧氟沙星效果好;没有与左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的研究。
❖与食物一同进食/空腹服用
Company Logo
第一组:利福布丁
❖剂量:
▫ 5 mg/kg/天 (最大剂量 300 mg) ▫ 儿童: ? 5 – 10 mg/kg/天 ▫ 肾衰:
肾小球滤过率GFR < 30 mL/’: 减少50%的剂量
❖与食物一同进食/空腹服用
▫ 如果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则需要调整剂量!!
▫ 奶制品 ▫ 抗酸剂Antacids ▫ Fe2+, Mg 2+, Ca 2+, Zn2+ , 维生素, 双脱氧腺苷(抗艾滋
病药)
Company Logo
第四组: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
• 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 • 结构 ~ INH 同样有交叉耐药(inhA基因突变)
Company Logo
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
• 剂量:
15-20 mg/kg/日

通常 750 mg (单剂量/2次服用), 每日最大剂量 1000mg
儿童:15-20 mg/kg/日(分2-3次服用)
肾衰:250mg 每日, 500mg 每周3次
• 同时给予VitB6 (100 mg 每日) • 最好吃饭时服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