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导语:早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有一些人练太级拳,它对于人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太级的招式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就目前而言,24式太极拳是爱好者最多、实践的人也最多的一种太极拳。陈式养生24式太极拳是24式太极拳中的一种,简单易学又益于养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的介绍,来学学看这套拳法吧。

练习步骤

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

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熟练套路其实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你能够保持每天练习十遍以上的状态,那么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了。熟练套路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具体动作要求了,应该从头至尾放慢速度演练与思考,然后才能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这一段的练习同样需要坚持每天十遍,看到效果后才嫩刚进行下一段学习。

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

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其实在上一个环节的结尾时候,如果你对太极拳的掌握达到了标准,应该就能够感知到身体中的内气流动。不过这个气可能若隐若现,有时可以感知有时不行,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就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畅,导致内气难以流动的缘故。因此达到引动内气阶段的练习后必须注意意念的作用,用大脑对内气运行进行指挥,不通之处则自行对身法进行调整,以得劲为准。

另外,这个阶段的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同时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

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

周身相随、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的整体表现。

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

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

达到这个阶段之后,就能够考虑同时进行推手的练习了,因为此时你的太极拳已经基本掌握熟练,能够自如运用了。另外,每天还可以每天练习一会炮捶和器械,来增加你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运用,最终达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

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

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1. 陈式太极拳 2.杨式太极拳 3.武式太极拳 4.吴式太极拳 5.孙式太极拳 6.赵堡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7.国家套路二、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简介 1.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字露禅(禄禅)。祖籍广府永年县闫门寨,后移居广府南关。家贫,性和善,幼失怙恃。喜拳脚,遍访名师,虚心求教,精通洪拳,擅技击。偶见太和堂药行(此药行乃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之业)掌柜举手间将一地痞击出门外, 甚喜,欲学之。经掌柜陈德瑚推荐, 赴陈家沟从学于陈长兴。陈师嘉勤学,益指导之,杨心领神悟,期间三往,十有余年,专心致志,备极精巧。返乡后,潜心苦炼,并示诸同好,乡绅武禹襄亦常来比较。所演拳术,永年人称之为“粘拳”或“绵拳” ,现称之为“太极拳”。 40 余岁时,经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的同里武汝清引荐,进京教拳。多有不服者前来较技,均被击败,人称“杨无敌” 。许多达官显贵、富室子弟前来延请。太极拳遂风摩京城,并形成气派大、形象美、浑厚朴实、舒展大方、轻沉兼备、刚柔内含的走架风格,后被称作“杨式太极拳” 。杨禄禅被尊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晚年返乡,教拳于民,卒后葬于闫门寨有三子:凤侯、班侯、健侯, 皆承父艺, 并各有建树。

2. 杨班侯 杨班侯(1837 -1892),名钰,字班侯,杨露禅次子。生于道光十七年,自幼随父习太极拳术,终日孜孜苦练,不间寒暑。但是露禅课督严厉,不使少息,经常受体罚,几乎想逃跑。根据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象猿猴一样,尤其擅长太极大杆技术,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继承了乃父衣钵,武功卓绝。班侯性情刚躁,好打不平,善用散手,数折强梁,年尚未满二十,已经是名满京华。尤其是拳击雄县刘武师和北京西四牌楼比武教技两件轶事,至今人们尚津津乐道。3. 杨健侯 杨健侯(1839 -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广府南关人,杨禄禅第三子。自幼从父亲学习太极拳,后跟随父亲杨禄禅长期居住在北京,并且以教拳为生。拳术方面,刚柔相济,特别善于使技巧。对刀、剑、枪等也极高的造诣。杨健侯性格温和,门生众多。在比武时,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从不轻视,此其制胜之源。有《十三势行功心诀》,其中的“三言四句”中:“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影响后世,尤为深远。有子三人:少侯,兆元,兆清(澄甫),除二子兆元早逝外,少侯,兆清及侄兆林均承其艺。 4. 杨澄甫 杨澄甫(1883 -1936),名兆清,字澄甫。光绪九年六月初八日( 1883 年7 月11 日)生于永年广府南关。幼承家学,早悟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1.起势(1.预备势身体自然并步站立 2.分脚开立)(默认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缠臂提手 2. 屈蹲转体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步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刁手托掌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向左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翻身跳转两臂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插掌合臂擦步 2.虚步分手亮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合手收脚收手 2.提膝向前下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旋掌提脚插步4.马步分手) 12.右掩手肱拳(1.转腰旋臂 2.提膝刁收3.震脚擦步合臂 4.马步掩手5.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缠臂右掩肘 2.缠臂向左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靠臂) 15.青龙出水(1.转腰展臂 2.转腰缠摆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 跳转身抢劈掌)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拳)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1.下捋转腰 2.转腰棚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推掌) 22.右云手(1.转腰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手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击掌)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教程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 随着信息社会和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现代人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必然会对健身的理论与手段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 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拳技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她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快速生活节奏重压下的公司职员,还是对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 随着太极拳运动在我国社区、学校的普及与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及广大太极拳初学者全面、系统地学好练好太极拳项目,提高健身效果,以及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的需求,作者试图将太极拳的理

论基础和动作整理成册,作为内部教材。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关系,教材中难免有不妥 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一、太极拳基本知 识 (1)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 展 (1) (二)太极拳的名 称 (1) (三)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特 点 (3) (四)太极拳的健身作 用 (4) 二、基本技术的规格、要领……………………… 4 (一)身型、姿 势 (4) (二)手型、手 法 (7) (三)步型、步 法 (8) (四)眼 法…………………………………………………… 9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 : 1.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弓腿前棚 5. 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 1.转腰栽拳 2.跳转抡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 1.擦步叉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搂膝提勾 4.弓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12.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背折靠: 1.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19.左掩手肱捶: 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撤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背: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很经典的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直击窍要 赵建宇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三、基本缠丝功法歌 第二章:太极拳法 第三章:例举技法 第四章:推荐太极拳理论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 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体操,但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先有意识(主要是练意识),后有动作,用意识去指挥动作的运动,这里面处处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拳术、也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请参阅我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一文) 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

对策与战略 摘要: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浮动汇率制对固定汇率制的取代。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频繁且大幅度波动。汇率的不稳定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汇兑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外贸企业应相应地采取控制汇率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汇率;外汇风险;防范 Abstract:U.S.dollar-based Bretton Woods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Its collapse cause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o replace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Exchange rate is determined by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At the same time,frequent and wide fluctuations of exchange rate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o-political,economic,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Instability in the exchange rate bring exchange rate risk,operational risk,etc.Therefore,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exchange rate risks accordingly. Keywords:exchange rate;foreign exchange risk;prev ention 国际贸易业务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通常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大约70%的国家采用美元,所以外贸企业在业务中不可避免地要收付大量的外汇或拥有以美元表示的债权和债务,在近年来由于加息潮、降息潮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引起频繁且剧烈的汇率变动,使外贸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持有或运用外汇时,面临着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已成为外贸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外汇风险分析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浮动的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意味着汇率频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将是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现实。 外汇风险是由汇率变动引起的,而汇率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对汇率的变动发挥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货币供给,财政收支,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等等。特别是现实中我国的经济结构、进出口结构、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再者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这些因素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从国内外经济形式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将会持续扩大,升值趋势依然明显。一方面,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继续增加。尽管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但受到社会保障、教育以及体制方面的约束,国内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国内产能的主要方式,贸易顺差的扩大必然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我国持续施加升值压力。欧美等国为保护本国利益或转嫁国内危机,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我国放宽汇率波幅,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人民币的汇率很难维持小幅微升的走势。因此,未来的汇率风险程度还将有所上升,成为企业外贸活动中面临的首要风险。 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是典型的涉外经济活动,企业在外贸业务中不可避免地要收付大量的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和债务,故外贸企业受汇率变动的冲击非常显著和直接,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变化引发汇兑损失 在进出口贸易中,从合同订立到信用证的开立,到审证、改证,再到卖方装船发货,直到受益人向银行议付货款,期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如果汇率变动,直接产生汇兑损失。当外汇汇率上涨,进口商支付既定的外汇需更多本币,进口商受损。当外汇汇率下跌,出口商收入既定的外汇结汇后获得更少的本币,出口商受损。另外,由于资本项目下外汇管理仍实行较严格的核准制度,并根据项目进度而定,不允许提前结汇,对外商投资企业未结汇资金也会产生外汇资本金的汇兑损失。 2.汇率变化导致业务量变动引发经营风险 对出口企业来说,如果本国汇率上升,坚挺的本币使本币不变的外销价骤升。倘若国际市场上此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出口商的外销量就会锐减,进而导致企业收益减少。反之,如果对进口企业而言,本币的疲软使外币不变的内销价骤升,增加其进口成本,如果国内市场此类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进口商内销量减少,相应会导致企业盈利的减少。 3.汇率变化导致企业账面出现损失 每个经济主体都会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其经营状况,同时每个企业的账面资产不仅有本币而且有外汇。这样,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就要将不同功能货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折算为所在国货币来表示,使其具有统一性与可比性。这样,由于这两类货币间汇率的变动,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动。具体表现在,企业拥有的外币负债由于外币汇率上升,而使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 □汪琳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242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12月

56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太极拳不但能够保健身体,还能缓解头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特点 陈式56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的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但是保留了陈氏太极螺旋缠丝的特点。陈式太极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结合、松活弹抖的特点成为太极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拳派,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强身健体的信赖和选择。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它具有很好的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不仅符合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而且动作规范、技法充实、修炼均衡、新颖合理,因而也适合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学练的需要。 口令 第一组 1. 起势 (分脚开立) 2. 右金刚捣碓 (1. 转腰摆手2. 转身右平捋3. 擦步推掌4. 躬腿前棚5. 虚步撩掌6. 震脚砸拳) 3. 揽扎衣 (1. 转腰托拳2. 转腰分掌3. 提脚擦步合臂4. 马步立掌)

4. 右六封四闭 (1. 转腕旋掌2. 下捋前挤3. 左刁右托4. 虚步按掌) 5. 左单鞭 (1. 左推右提2. 提脚擦步3. 转腰托掌4. 马步立掌) 6. 搬拦捶 (1. 转腰摆拳2. 马步横打3. 转腰翻拳4. 马步横击) 7. 护心捶 (1. 转腰塞拳2. 跳转龙摆3. 马步棚打) 8. 白鹤亮翅 (1. 擦步插掌2. 虚步分掌) 9. 斜行拗步 (1. 转腰绕臂2. 踏脚擦步3. 收掌扭腰提勾4. 马步展臂) 10. 提收 (1. 扣脚合手2. 收脚收手3. 提膝推按) 11. 前趟 (1. 落脚擦步下捋2. 转体搭手3. 转腰翻掌4. 提腿擦步5. 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 左掩手肱拳 (1. 提膝刁收2. 震脚擦步3. 马步掩手4. 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 动 作 图 解 及 攻 防 含 意

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 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塌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可歪斜,不可弯腰。转体右捋时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1关节活动操 一、旋转头颈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二、活动腕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食指环扣交叉与胸前。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 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适为度。 三、活动肘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以身体带动手臂,先逆缠进而变 顺缠走外前上弧形合于腹前。上动不停双手变逆缠走里下弧循腰两侧外开至两胯侧。反复 练习。 四、活动肩关节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两手成勾手,勾尖置于肩前。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反方向再转八圈,反复练习。 五、扩胸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平抬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脚不动,两 肘外展扩胸,后振两次。随两臂回弹,两肩成侧平举扩胸,掌心朝上,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六、振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于头部左侧,臂伸直,掌心朝前,右臂垂于右侧,两肩同时后振两次。在交换两手上下位置,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七、抡肩拍打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松肩、松臂、松胯、屈膝,脚不动,随着身体左转。带 动两臂甩开拍打身体,右臂拍打左前胸、腹、肋、肩,左手背及前臂拍打右背,眼随身体 左后方看。再向右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此自下而上、至上而下随意拍打,次数不限,以轻松舒适为度。

八、架臂转腰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轻握拳,平抬于胸平,全面相对,脚不动,向左转 腰90度2次。随即向右转腰90度2次。反复练习。 九、活动髋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户口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按于肾俞穴上。腰 不动,以髋关节为轴,按左—后—右—前的方向旋转8圈。再反方向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活动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按在膝上,以膝关节为轴,同时向里,向外各旋转8圈。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一、活动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脚,左脚点地,右 脚不动,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反复练习。 十二、弹抖放松 立正。左脚提起,右脚支撑体重,松胯提膝;两臂放松收缩,身体略右转。放松弹蹬 左脚,同时向右前下甩两臂,全身各个关节都有一种放松舒展的感觉。提换右脚弹抖放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2缠丝劲训练 单云手 1、左单云手 动作一: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膝上,高与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目视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划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为顺 缠丝劲。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穿掌至右胸,,为逆缠丝劲;目视身 体左侧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松左胯,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目视左手。 如此,整个左单云手动作完成。一开一合为1拍,一般子每个动作单练时,练够两个 8拍为1节。由生到熟,由熟到顺,逐步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动作特别熟练后,再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1、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数百年的实践证明,它是健身与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当今,它以独特的运动风格与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太极拳采用了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所以它不仅是肢体运动,而且更强调用意。打太极拳时,要求以意导体,精神集中,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这样就能排除大脑其它杂念的干扰,专注于指挥与调节全身的活动变化,使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自我意识控制能力得到加强,传递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能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太极拳的保健价值就在于此。 打太极拳时,太脑皮层运动中枢和第二信息系统建立了兴奋中心,而大脑皮层其它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这时慢性病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能抑制皮层的病理兴奋灶与病灶部分的恶性反馈联系,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使内脏器官的病患得到修复与改善,病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所以经常打太极拳,

能收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太极拳的特殊锻炼价值,还在于它能起到调节心理机能的作用。练拳时,要求消除杂念、心静,能缓解精神紧张的不良刺激。练拳时,周身舒适,内心畅快,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体会因精神得到优化而产生一系列良性生理反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长期受不良精神因素影响,能降低人的健康水平,甚至患病,现代有80%的疾病都与不良的精神因素有关。因此,通过打太极拳,调节人的情绪,对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是一种轻松柔和、连绵不断的匀速运动,这种运动属于有氧运动,长期打太极拳能使心跳缓慢而有力,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有明显作用。 打太极拳要求“虚胸实腹”。“虚胸”能给心脏活动以充分余地,使心肌放松,容量增大,排血量增多;“实腹”有助于下腔静脉血液流回心及,减少淤血,减轻心脏负担。打太极拳要求放松,能使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口径加大,保证肌肉供血,有助于机体组织物质交换,保证内环境的稳定。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采用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相配合,可加大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使肺泡通气量增大,气体交换得到改善,因而呼吸器官功能得到提高。所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2009-10-17 13:40:13)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2.转腰分掌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2.马步横打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2.跳转龙摆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2.踏脚擦步3.收掌扭腰提勾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2.转腰缠臂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2.擦步合臂3.马步掩手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2.转腰前挤3.转身虚步刁托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摆掌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2.开步推掌3.擦步左云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2.马步分掌3.扣脚转身旋掌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2.侧步刁托3.跟步推掌4.侧步刁托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侧步刁托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收拳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2.转腰右缠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2.换掌前推3.换掌前推4.穿掌绕臂分手5.踏脚合臂擦脚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2.提脚绕臂3.马步穿靠)

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 “划圈是洪氏太极拳的独特功法,也是洪氏的核心基本功法。 洪氏太极拳的演练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地球公转自转原理。是洪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洪均生先生把这些理论落实到太极拳的基本锻炼中,强调其技击作用,和整体的配合。这使洪氏太极拳变得有迹可循,容易理解,也成为所有太极拳中最科学的最符合生活习惯的拳种。 公转可分正手圈与反手圈,也称为正旋与反旋两种,正、反公转的的方向又有左右、前后、上下三种。右正手圈:(面南为例) 1、步法:侧马步站好,两脚分开约一肩半宽。 2、身法:身子正直,小腹下倾,尾骨微微后翻;腰活、裆圆、胯松、膝合。 3、眼法:眼看西南,平视目标。 4、呼吸:自然呼吸。 右手指呈瓦楞状,收于心口前,掌心斜对心口,腰微向右转,右手原地自转。紧接着自转逆缠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上转经下颌开向西南45度右上方;开到中指与眼平齐时(注意手臂不要挺直),松肩拐肘手掌变顺缠外下弧线,腰往左转,收肘贴肋,最后前臂和手掌随腰的旋转收于胸前,正好一圈,故称划圈。此圈形状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小,如同鸡蛋。蛋小头在内,大头在外,反手圈时大头在内,小头在外。划圈时中指始终要斜向上扬,腰左右立体旋转。 洪式太极拳之正旋单手圈讲解 (洪公讲解,刘秀文整理)手的正、反旋单手圈,既包括套路中手部的公转与自转,手臂、肘、肩部的八法,在练正、反旋单手圈时,腰随之左右旋转,腿部的顺逆自转,亦锻炼了腰裆基本功。陈式太极拳的要求,强调立体螺旋运动,这种基本功有助于套路线路的熟练与全身的配合,久之,自然有好处。(因为无论太极拳式多么复杂与不同,在手臂部却总是这两个“正、反旋手圈”与腰裆部的左右旋转,区别只有方向、角度、高低、大、中、小的变化)。 这种基本功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用定步,侧马步,活步均可,根据自身条件,高、低架皆可。亦可用手的双顺双逆,或一顺一逆练习。如第一金刚捣碓第二动作与第五式左转身捣碓第二动均为手臂部的一顺一逆的例子;二路左单云手,右单云手,一路上中下三个云手为正手圈活步的例子;一路十字手为双逆转双顺的例子等。练手的正反旋手圈时要应轻、柔、慢,自然放松,尤其特别注意体会与全身螺旋的配合。 先说正手圈 假定用右手(左手亦然)练习,它的线路如下:手高齐右眼角,角度为胸前45度处。第一动,身左转,松肩沉肘到肘贴肋,小臂顺缠自转走外下弧线,手指上扬。为掤捋法。对方手在上面为掤法,如一路拳第三式六封四闭第一动作的侧掤;二路右单云手等。假如对方手在我方手臂下面便为捋法,如六封四闭第三动作左转身捋法;第二动,身仍左转,手随身体的左转,收到心口前,手指上扬,手心斜对心口,手部为掤法,肩、胯部为靠法。如拦擦衣第三动作的下半圈。(不拘手顺缠收手或逆缠收手,当手收到手心斜对心口时,手指上扬,手部均为掤法,而肩、胯部即为靠法);应知道的是:第二动的左转,左肩与左胯不准转大。左肩既要与左胯合住,更要与右胯合住。方法是:左肩略左转便上挑一点儿,也就是肩部与胯部走╯小弧线,(肩部左转的幅度,不能超过15度)形成往右去的力,形成这一动的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