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与歌唱的心理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学习与歌唱的心理分析》

刘云松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系贵州遵义 563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学习和演唱实践中的诸多歌唱心理想象分析,阐述了影响歌唱心理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总结出克服在声乐学习和歌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从而获得演唱的成功。

关键词:心理学;歌唱心理;主客观因素;

笔者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初登舞台的学生,在琴房上课时唱得不错,一上台或者考试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怯场”。本来练得滚瓜烂熟的歌曲,一到上场演出时,虽然特别留意却偏偏会“卡壳”,甚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以上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声乐学生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演员,甚至著名的歌唱家,一旦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歌唱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

一、什么是歌唱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大脑的特有的机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到人的实践能力。歌唱心理是指与歌唱活动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例如:一个歌唱演员的歌唱心理对其演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伊·卡·那查连柯曾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摘自《声乐译丛》练唱须知一节)如果学生在练唱时思想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应有的演唱激情,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声音。因此,与其说是用喉部来唱歌,还不如说是用大脑和心智来唱歌。如果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声乐不感兴趣,就必然会造成学生生理现象上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迟缓(最明显的就是会厌没打开)、课堂上精神不集中。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仍继续练习歌唱,那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声带受到损害,无论从思想上和生理上来说都不利于学习声乐。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方法和技巧方面去引导学生,还要及时掌握一些学生的歌唱心理活动,通过思想工作和启发引导,逐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思想和态度,使之有着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在练声或歌唱前,诱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歌唱欲望,启发学生的歌唱激情。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呼吸器官、喉头、会厌、口咽腔、软腭等一切与发声有关的人体器官,才能处于它们应有的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兴奋状态,从而发生的声音才会通畅、自然、优美,才可能感染观众。行为是指一切可以被观察到、记录到或测量到的任何活动。精神活动则包括思想、记忆、情感、动机、梦、认识和信仰等。

二、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有许多,从种类上可以大致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或情感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一一喜怒哀乐等等方面,直接间接地影响其发声、演唱。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

绪异常并且与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达的意境产生冲突(不能进入角色)时,会严重地影响到演唱的水平。比如,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词曲《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要求演唱者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是英雄救亡兴国的“悲苍”和“壮怀激烈”。如果演唱者的情绪不能稳定地进入并融入这一意境,便产生情绪和意境的冲突,演唱的技巧有可能与意境不相适应,演唱便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风格和精神。

2、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其心理和行为所表现的经常性的、稳定的一种本质特征。比如说外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这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好动或喜静,健谈或寡言这是性格的一个外在表现。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性格。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或舞台上演唱时都很放松、自如,歌唱状态一直很积极投入,甚至在参加比赛时能超水平发挥。而有的人恰恰相反,演唱紧张拘谨,以至于根本发挥不出平时应有的水平,甚至和平时大相径庭、判若两人。这一切都和个人的性格有关。一般而言,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喜欢活动,爱社交,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不会有“怯场”。而内向型性格的人一般重视主观世界,比较拘谨和害羞,比较重视和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演唱时紧张度较高,很容易发挥失常。

3、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意识包括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在正常的歌唱表演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和“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有意识的控制是指大脑命令并主动支配演唱行为的具有目的性的活动,例如在演唱过程中,能提前思考将要在什么地方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而紧接着在演唱中能稳定的控制,把刚才所想到的圆满完成。而潜意识是通过多次的训练,达到习惯而成自然,使某个动作成为“下意识”的行为,即不用思考就能做对。我们平常所说的熟能生巧,这种“巧”就是一种潜意识控制行为,自然而然就来了。人的潜意识除了本能的表现,大部分都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从熟练到自然,然后而变成潜意识控制的反映,即下意识的动作。因此在歌唱演唱中,为了加强意识反映的敏感度、准确度,平时有素的歌唱训练在心理上而言也是对歌唱潜意识的训练。

4、歌唱的欲望:是否喜欢和愿意唱歌说明的是一个演唱者是否有歌唱的强烈意愿。是被迫演唱,还是主动演唱;是演唱自己喜爱的歌,还是演唱自己不喜欢的歌曲等,都会影响到歌者演唱的欲望和演唱的情绪言,并因此而影响歌唱的质量。

5、表现的欲望:人们通常讲的“人来疯”就是指有强烈表现欲望的人。是否希望和喜欢在观众面前演唱是一种歌唱心理。有的人一站到舞台上就兴奋,就想歌唱,表现欲十分强烈。这种情绪可以调动他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参与歌唱的共鸣和反映,使其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并通过歌声和自己热烈的情绪感染观众。流行音乐的演唱者在这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从自己的怪异扮相、夸大的动作、强烈的音乐节奏、以及与观众随意的语言和形体的交流和沟通,都可以强化这方面的作用。例如,歌唱演员演唱中的伴舞,自己歌唱的动作一一比如适度的舞蹈动作,甚至个别演员在舞台上别出心裁的个性舞蹈动作,以此剌激观众的情绪和反映,使之达到共鸣。

6、歌者的身体生理状态和差异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重要因素,因为身体和生理的状态及其外界的评价必然反映到歌者的意识和心理上。首先,从身体条件而言,作为歌者的天赋每个人是有差异的。一般而言,较好的外表形象、得天独厚的发声条件会增强一个歌者的表现欲,使其感觉良好,演唱发挥充分。相反,较差的自然条件会使人缺乏自信、产生害羞等心理作用,便会抑制演唱水平的发挥,不利于演唱的成功。其次,生理上的病害,如咽喉鼻腔部位的炎症使人产生不适,影响发声器官的变异,从而影响呼吸和发声。第三,生活习惯的好坏也对演唱心理产生影响。如饮食、烟酒和习惯心理行为都对演唱技术的发挥产生作用。演唱前饮食过多、淀粉质过多,会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甚至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腹部饱涨不适,也会影响腹腔参与演唱呼吸的功能。长期嗜好烟酒,也会引起发声器官的变异。出于每个人不同的认识,有些歌者在演唱前具有一定的习惯心理行为,有些是被迫性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