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遇仙故事类型研究
唐宋时期“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生成与发展

这三大词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对现 代创作者提供了启示,使得现代作品 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和 多元。
06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现代 研究与价值
研究现状
1
学术界对“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研究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加强。
2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词牌的起源、演变和影响等 方面,对于词牌的具体创作技巧和风格等方面的 研究相对较少。
3
随着文献资料的发掘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研究将更加便捷和深入。
研究价值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研究其生成与发展有助于深入 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和社会背景。
通过研究“刘阮遇仙”三大词牌,可以探究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创作技巧和文学 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中国东汉永平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 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天台山作为道教圣地,其神秘、幽深的自然环境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
刘、阮二人采药的行为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和利用,同时也暗示 了当时医药水平的提高。
02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生成
词牌的起源
唐代诗歌繁荣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词的发展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们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
影响文学创作风格
这三大词牌所代表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使得后来的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更加丰富多 样。
在现代的传承与影响
传承优秀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刘阮遇仙”三大词 牌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 和发展,它们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 影响,还扩展到了音乐、绘画等领域 。
唐宋时期“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生成与发展

05 结论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确立词牌格式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在唐宋时 期逐渐确立并规范了词牌的格式 和韵律,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创
作的范本。
传承仙道文化
词牌中蕴含的仙道元素,传承了 中国古代仙道文化,丰富了词牌
的文化内涵。
拓展文学题材
通过描述遇仙、游仙等主题,拓 展了文学的题材,使文学作品更
以上便是关于唐宋时期“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 生成与发展的引言部分,接下来将会详细探讨这 三大词牌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影 响。
02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 生成
词牌的起源与创作背景
起源传说
据古代传说,刘晨和阮肇两位凡人在天台山遇到了仙女,并 结下了一段仙缘,由此衍生出了“刘阮遇仙”的故事主题。
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词牌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对后世戏曲、曲艺等 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民族艺术宝库 。
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现代诗词爱好者与学者通过研究、创作等方式, 继续传承和弘扬“刘阮遇仙”等词牌的艺术魅力 与文化价值。
04 “刘阮遇仙”三大词牌的 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词牌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
佛教思想
表现在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关 注,以及对超脱世俗、修行成佛的 追求。
道家思想
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的境界, 强调内心的修炼与升华。
词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底蕴
时代精神
唐宋时期正值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词牌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以及对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的尊崇。
文化底蕴
词牌作为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古代诗词的韵 律、格律、题材等方面的传统,以及儒释道等多种哲学思想的融合。同时,词牌 的流传与发展也体现了唐宋时期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人神之恋是唐代文学风靡一时的主题之一,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情感张力,备受当时读者的喜爱。
本文通过研究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旨在深入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1.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2.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3.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梦幻识陈》中的白蛇与许仙的人神之恋5. 《鸳鸯符》中的王子与天女的人神之恋6. 《杨志》中的人与神的多重情感交织7. 后世文学艺术中的人神之恋继承与发展8. 人神之恋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9. 人神之恋故事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该提纲涉及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来源,包括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唐代诗歌与神话故事的关系等。
通过研究人神之恋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来源,可以揭示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后续的研究铺平道路。
2.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该提纲涉及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包括人性与神性的对立与结合、情爱与信仰的相互影响等。
通过探究人神之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可以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
3.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该提纲涉及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包括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人物刻画的深刻性、情感张力的紧密结合等方面。
通过剖析人神之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可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特点。
4. 《梦幻识陈》中的白蛇与许仙的人神之恋该提纲涉及传世名作《梦幻识陈》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具体来说是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深入分析此故事的文本细节和情节发展,可以揭示其与其他人神之恋故事的异同之处。
5. 《鸳鸯符》中的王子与天女的人神之恋该提纲涉及另一传世名作《鸳鸯符》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具体来说是王子与天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论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

《论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学位申请人: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摘要:中国小说发展到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最为突出的标志就是“传奇”的兴起。
唐传奇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在小说中,女性形象是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笔者立足于唐传奇的文本分析,对其女性形象的类型、审美特征等进而分析、归纳、总结,进而探讨唐传奇女性形象呈现出此种风貌的原因。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文化意蕴审美特征原因The female image of study of in T ang DynastyAbstract:Chinese novel development to the tang dynasty, and entered a new period, its most prominent symbol is the rise of "legendary". Biographical Tang to write anecdotes, in the novel, the female figure is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Legends of the author based on text analysis, the type of female images of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nalyze, summarize, sum up, then the image of women presented such a Tang Dynasty style reasons.Keywords:Tang Dynasty Female Cultural Implications Aesthetic Reason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一唐传奇女性形象类型(一)侠义女子形象(二)痴情女子形象(三)神怪异女形象二唐传奇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一)绝美的容貌(二)卓绝的才识(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三女性形象呈现出这种审美特征的原因(一)唐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二)女性地位的改善(三)文人自身的处境结语参考文献致谢引言一个时代的繁荣铸就了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繁荣景象,唐朝是个难得再见的一个盛世朝代,它的盛世也铸造了唐传奇的成功,唐传奇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小说高峰,正如鲁迅在肯定这个一个时期的小说文学成就的时候,说这是一个有意为小说的时代。
唐传奇赏析

唐传奇赏析传奇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文学现象之一,其中最古老的一股流派是唐代的传奇,它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及更早的先秦时期。
唐传奇,也称唐传奇诗,是唐代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继承了先秦和魏晋时期的传说传说,并且在唐代发展得更加成熟。
唐传奇,起源于唐朝(618-907),在唐朝繁荣发展史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隐喻笔法。
恋人之间的故事,经常以植物和动物的故事来表达,以非常巧妙杰出的隐喻和比喻表达了他们思想感情的蜕变。
二是童话性质。
唐传奇中传统的文学形式通常是童话,它们通过对故事中的动物和植物的调侃,来让人们了解唐朝的社会规范与习俗。
三是情感表达。
唐传奇中重要的文学形式是叙事,其中有很多关于恋情的叙述,主要表达的是强烈而深刻的恋爱情感。
四是诗歌精神。
唐传奇中带有浓厚的诗歌精神,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真爱,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对爱情的崇拜与渴望。
五是长篇的故事情节。
唐传奇的故事情节比较长,章节比较多,结构也比较复杂,其情节多委曲折,虚构情节和实际情节的融合。
综上所述,唐传奇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表达了唐朝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把他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唐朝社会的大气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景观。
其中蕴藏着深厚的爱情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谊,以及对爱情充满渴望与崇拜的情怀。
唐传奇总体上是贴近实际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当中的价值观念以及一般的文化习俗。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朝人民的思想和文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以及古代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
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和文学手法,受到当今文学作家和读者的广泛接受,相信今后它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钟爱的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唐传奇简述以及其叙事艺术研究

唐传奇简述以及其叙事艺术研究姓名:王姝月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5冯友兰班学号:154310300025摘要: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主要讲述唐传奇:第一,唐传奇的本事考索,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第二,唐传奇的发展历程,从魏晋南北朝小说萌芽到唐代传奇小说,我国文言小说有很大的发展和改变,唐传奇的自身的发展又经历了三个时期,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之后,在晚唐时期开始衰落;第三,唐传奇的叙事艺术,唐传奇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唐传奇高超的叙事艺术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当之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唐传奇本事考索发展历程叙事艺术在诗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散文文体文风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的同时,唐代在其他问题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小说出现了新的体式——唐传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唐传奇不但继承了此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优秀文学的优良传统,畏怯开创了小说的新的发展道路,为后世的宋话本、元杂剧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唐传奇的本事考索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鲁师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范仲淹《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
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的沿用下来。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试论唐人小说对魏晋六朝“遇仙”题材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魏晋至隋唐时期可以说是神仙类小说作品发展的高潮期,除专述神仙方术、异能之人的作品外,以凡人遇仙为题材的作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魏晋六朝时期的遇仙故事多粗陈梗概,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意味,发展至唐代,随着传奇的蓬勃发展,遇仙题材也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故事形态和深层内涵,更加世俗化、人性化,并对后世小说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遇仙题材中神仙的形象则经历了由符号化到世俗化,而后逐步趋于功能化的过程。
关键词:遇仙;神仙;唐人小说;魏晋六朝与道教并行的神仙方术信仰在我国古代起源甚早,最初与天命、巫术、谶纬等学说相结合,成为指导上古时期人民社稷国事、生产生活的重要思想。
与此同时,这一思想在小说类文学作品中具备着更蓬勃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遇仙题材作品或以遇仙为主要情节的作品在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为大宗,但细比较之,其思想内涵、辞采文风、谋篇布局均有很大不同,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烙印。
一、人的神化与神的人化神异精怪的传说和民间信仰在我国上古社会便得到普遍信奉,其源头可归结为星辰草木、山川河流等自然信仰和巫觋信仰。
如由星象信仰而来的太白金星等艺术形象和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由山川河流信仰而来的山神、河伯等艺术形象。
同时,上古人民认为万事万物皆有专门之神进行掌管,《山海经》中就已出现对于雷泽水神、昆仑山神等神仙的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人们相信尊神敬神便可换取自然和谐、社稷昌盛、天下太平,巫觋信仰和各类祭祀仪式也就随之产生了。
这种信仰虽时有变异,却可谓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时期,化入血液,深深植根于我国古代人民的意识中。
遇仙题材作品便是萌芽于这种信仰,并日渐蓬勃生长起来的。
神仙类故事产生初期,神仙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直至魏晋六朝,小说中的神仙仍与凡人有着显著的差异。
他们来去无常,多“忽然而至”“忽然失其所在”,他们的出场或云雾缭绕、霞光满天,或伴有异香清气、丝竹天籁等神秘异象,而此种异象给人神秘向往之感,区别于妖邪出场时的鬼魅阴森。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

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唐传奇人神之恋故事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唐传奇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这些故事虽然故事情节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人类与一位神仙之间发生了爱情。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唐传奇中的人神之恋故事,并围绕以下9个主题展开讨论。
一、神仙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神仙被塑造成了德高望重、不可侵犯、不食人间烟火,但在唐传奇中,神仙的形象却以一种非常怪异的方式呈现。
他们既有人性的弱点,又有超人的能力,这使得他们更加亲近人类,更容易引起人类的爱慕之情。
二、人类情感的描写唐传奇中,人们常常被人间的爱情所困扰,使他们的情感变得复杂多变,但当他们遇到了神仙时,一种全新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人们的矛盾和迷惘在神仙的出现中逐渐得到了解决。
三、人神恋的缘由人与神之间的爱情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情感认知,原因也是各种各样。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神仙与地球上的华夏国际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某些共同点,通过这些共同点,使得神仙对地球华夏国际代理人产生情感。
四、人类心理的探究在唐传奇的神仙人神恋故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非常特殊,充满哲学思辨的人类心理在发挥作用。
他们形成了特有的视觉距离和情感距离,评估了人与神之间意义上的差别,进而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五、宗教意味唐代的文学史充满了信仰的痕迹,而人神之恋故事可能是之中最明显的体现。
神仙不仅代表着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且也被视为具有更高的灵性,这种对神仙的敬畏是人们信仰的表现之一。
六、社会风尚的反映在唐传奇中,人神之恋故事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所处时代里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风尚的反映。
人人都希望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当幸福来到的时候,又能否抓住它呢?七、文化传承的发展唐传奇中的人神之恋故事不仅具有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还有其他多个方面的意义。
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唐代文化的魅力,而且还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唐代文化脉络的继承与发展。
八、情感表达的方式唐传奇中,人神之恋的情感表达方式非常生动且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传奇遇仙故事类型研究①白岚玲(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摘 要: 唐传奇中的遇仙故事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其一,遇仙而两情相悦,人仙相恋。
这类作品中作者对仙界的描写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美化,人仙相恋的故事所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对忠贞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作者以状写仙家之景作为逞才炫艺的荃蹄。
其二,遇仙而看破红尘,弃世修道。
这类作品多为具有讽喻意味的寓意之作,侧重于通过否定现实世界表现神仙道教绝欲出世的思想,仙人的形象多流于类型化和概念化,作品不以展示艺术才情为目的,而以现实批判和宣教布道为旨归。
唐前小说中人仙相恋的遇仙故事,在形态和内容方面对唐传奇中遇仙故事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唐传奇;遇仙故事;类型;道家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9)01-0097-06Types of Story of Meeting F airy in the Legendary of the T ang DynastyBAI Lan-ling(C ollege of Literature,C 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4,China)Abstract: Story of meeting fairy in the legendary of the T a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 o types:human falling love with fairy and human abandoning the realistic s ociety to enter the fairy w orld.The former actually is to beautify the realistic w orld and shows people’s desire and pursuit for loyal love.And the writers of the stories show their writing tal2 ents by the description of fairy w orld.The later mainly belongs to satiric w orks.It is to express the Dao’s idea of being free from realistic w orld by negating realistic w orld.In these stories,the image of fairy is conceptualized.The purposes of these stories are criticizing reality and preach Daoism instead of showing writing talents.The stories of meeting fairy before the T ang Dynasty produces deep in fluences on the story of meeting fairy in the legendary of the T ang Dynasty.K ey w ords: legendary of the T ang Dynasty;story of meeting fairy;type;Daoism 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和统计,唐传奇流传至今的共有传奇集三十多种,另有单篇作品四十多篇①,这批传奇作品中包括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遇仙故事,它们构成了唐传奇中颇具特色的内容,在唐传奇中占有重要地位。
论及唐传奇中的这批遇仙故事,有的学者径直称之为“道教小说”②。
这虽在总体上概括了这批作品的某些特点,但这样的概括又过于含混笼统;对于其中的某些遇仙故事来说,这样的概括甚至有失偏颇。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唐代道教的兴盛③,唐代文坛上会出现如此众多的遇仙故事;但我们同时又可以肯定,唐传奇中的这些遇仙故事并非都是唐代道教繁荣的直接结果。
这是因为,这些作品虽然都以遇仙为主要故事情节,但其主题思想、叙述模式等却有着重大差异。
根据这些差异可将这批遇仙故事分为具体不同的多种类型,其中有两种类型最具有代表性:一是遇仙而两情相悦,人仙相恋;二是遇仙而看破红尘,弃世修道。
本文即以这两类遇仙故事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究唐传奇中遇仙故事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
需要说明的是,对研究对象所做的任何分类对于研究者来说都不过是权宜之计,它一方面可以使各个类型的特点在比较中清晰凸现,但另一方面又可能使各篇的其他一些特征由于此种分类而晦暗不2009年1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09第34卷第1期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ial Science Edition)V ol.34N o.1①收稿日期:2008-10-18 作者简介:白岚玲(1965-),女,山西太原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
89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旭》)、七宝碗(《郭翰》)、白玉盒子(《崔书生》)等“珍宝奇丽之物”,如果说这些宝物尚可提示出仙家异于凡俗的奇丽色彩,那么《游仙窟》中十娘以双履、团扇这些世俗闺情意味十足的礼物相赠,则又将这抹仙家风骨消解得荡然无存。
至于仙女所赠的书信、诗词则更是世俗小儿女常见常有的信物。
总之,从精神品质方面来看,这些作品中的仙女更多体现出的是人间情怀,而非仙家气概。
相形之下,作品中作为男主人公的俗世儒生虽充任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但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大多是起次要人物的陪衬作用,他们的思想性格较为单一,作品除突出其才华横溢、风流多情的共性之外,较少对其个性的生动描绘。
尽管如此,在这些男主人公身上,有一点是共通的,作品对此也或隐或显地予以了充分展示,那就是:在蒙受了仙女垂眷、亲历了仙界豪奢之后,他们大多又投身到万丈红尘中一如既往地沉浮跌宕,遇仙这场堪称惊心动魄的经历并未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回首往事时他们仅仅是幽幽感叹、淡淡怅惘而已,一如荡子在回味一场了无痕迹的春梦。
他们中间绝少有从此放弃俗务羁绊、一心向道之人。
更为极端的是,有的儒士如《逸史・太阴夫人》中的卢杞宁肯辜负多情仙女的殷殷期待,宁愿放弃“白日升天”、“寿与天华”、永与仙人为侣,共享水晶宫殿的仙家富贵,而向往“人间宰相”的现实短暂的荣华。
儒士的这种选择别有意味,它形象而又深刻地说明了文人一方面以锦心绣口编织出一个个遇仙的飘渺幻梦来寄托其情怀,另一方面又以更为炽烈的俗世理想及对此汲汲以求的清醒和执着亲自将这些幻梦一一粉碎,提醒人们其终极的人生归宿仍在尘世之中,仍在金玉满堂、朝野显赫的世俗功名及与此直接相关的锦衣玉食、肥马轻裘的世俗享乐之中。
仙界的艳欲只不过使他们的富贵理想及情爱欲念极度夸张变态而得到暂时的寄托和排遣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崇尚理性、关注现实的传统儒士精神。
作者最后为作品设计的人仙分离的结局看似说明在人仙异途的情况下,温柔富贵难以持久,似乎唯有世俗男子也努力修道成仙之后两人才能永享仙家快乐,但实际上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并没有从这一角度流露出丝毫劝人向道慕道的思想倾向。
作者仅仅满足于对故事叙述本身的陶醉和欣赏,体现出浓厚的世俗生活趣味。
第三,从这类传奇中可以明显看出诗赋“缘情而绮靡”、“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创作手法影响的痕迹,甚至其中某些作品还游离于情节发展的自然流程之外,刻意地嵌入数篇诗赋,对所遇所感反复咏叹,大肆铺排。
这就更为直接地说明了就创作意图而言,这批传奇作者与总体上以忠实地记录怪异传闻而不加发挥的六朝志怪作者相比,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这批唐传奇作者的主体创作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过是以状写仙家之景作为自己逞才炫艺的荃蹄。
显然,在他们心目中,仙界既植根于现实世界,又不必符合生活真实,这样的理想世界正为他们淋漓尽致地驰骋其艺术想象、抒发其现世才情提供了最为自由广阔的天地。
例如。
篇幅近万字的《游仙窟》全文骈散结合,并融有数十首诗赋作品,可谓这一倾向的突出代表;而《烟中志》、《湘中怨辞》则是另一种极端的例子,这两篇作品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在炫耀才思、展示辞藻这一创作动机和目的方面却表现得同样明显突出,可谓嵌诗赋入小说以展示才学这一创作动机更为单纯的聚焦式体现。
《烟中志》写水仙谪居人间与谢生成婚,在很短的篇幅里集中插入了三联诗句;《湘中怨辞》故事情节与《烟中志》相仿佛,亦嵌入了三段诗词,而且就诗词来看比《烟中志》更为繁复。
作者沈亚之在篇末明确表示此篇写作的目的是“欲使南昭嗣(即南卓)《烟中之志》为偶倡也”。
无怪乎有的学者会作出如此推论:“大抵南氏先有《烟中怨》之作,流传于世,而下贤(即沈亚之)又拟为此篇,欲以辞赋取胜,故曰‘偶倡’云。
”(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8页)“以辞赋取胜”准确地概括了这类传奇的艺术特色。
相比之下,这些作品中遇仙的故事情节安排仅仅是为表现这些诗词、展示作者才情提供了一个较之现实世界更为奇丽而自由的场景和舞台而已。
总之,从作品对神仙世界的理解、对仙人性格的描写,以及具体的写作手法等三个主要方面来看,这类人仙相恋的遇仙故事较为集中地展示了作者的俗世情怀,表现出文人士子对“颜如玉”、“黄金屋”的现实生活理想的向往。
作品并不以宣教为主要动机和目的,宗教气息十分淡薄。
遇仙故事类型之二:遇仙而看破红尘,弃世修道从结构模式的角度来看,这类故事大多写儒士与仙人偶遇,在一番奇特变幻的经历之后,认识到白云苍狗,浮生若梦,最后经由仙人点化而弃绝俗务,一心修道。
与前一类故事明显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类故事中的仙人大多是仙风道骨的仙翁而非貌美多情的仙女,遇仙的场所也多是992009年第1期白岚玲 唐传奇遇仙故事类型研究 在纷嚣躁动的现实人间而非缥缈空灵的神仙世界。
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杜子春》、裴硎的《传奇・陶尹二君》、牛僧孺的《玄怪录・张佐》等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
另外,《逸史・卢李二生》、《仙传拾遗》、《广异记・张李二公》等虽然结构模式稍异,但就其旨趣而言可归入这类遇仙故事之列。
从这类作品的思想意蕴来看,它们大多着力于对世俗生活的清醒反思和深刻否定,具有尖锐而积极的社会批判意义。
弃绝俗世、导归仙道成为这类故事的主题。
故事虽多发生在人世,却体现出鲜明的神仙道教的宣教倾向。